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特点及健脑灵改善认知功能的机制研究

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特点及健脑灵改善认知功能的机制研究

一、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特征及健脑灵改善认知功能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君[1](2021)在《青岛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现状研究及运动-认知干预效果评价》文中提出

王旭[2](2021)在《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影像特征及转归的风险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神经心理学特征、结构影像特征,寻找a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危险因素,探索aMCI患者中医证候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评价人口学因素与临床信息、中医证候、认知功能对aMCI转归的影响。方法:研究一:纳入275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C,n=99),aMCI组(n=147),AD(n=29)。进行一般资料与临床信息采集、神经心理学评价、中医证候评估,并对上述项目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分析aMCI患者中医证候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评估aMCI和AD的危险因素。研究二:纳入119例受试者,分为NC组(n=45),aMCI组(n=60),AD(n=14),进行头颅核磁薄层扫描,利用FreeSurfer 6.0进行全脑平均皮质厚度和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分割测量,并对体积进行校正。比较三组全脑平均皮质厚度、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的差异,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皮质厚度、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区分NC与aMCI、aMCI与AD的诊断性能。研究三:对142例aMCI受试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时点为基线、6个月、12个月、24个月,在每个观察时点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价、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分析aMCI患者中医证候变化与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性。12个月及24个月随访结束时,aMCI患者根据结局转归情况分为三组:保持认知情况平稳组(平稳组)、逆转为认知正常组(逆转组)、进展为痴呆组(进展组)。比较基线时平稳组、逆转组、进展组的人口学资料、临床信息、认知功能、中医证候要素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寻找aMCI结局转归的风险因素。结果:1.(1)AD组年龄高于NC组(P=0.037);aMCI组(P=0.001)、AD组(P=0.009)受教育年限显着低于NC组;aMCI组吸烟人数比例显着高于NC组、AD组(P<0.05);NC组、aMCI组有兴趣爱好的比例显着高于AD组(P<0.05)。(2)除MCI-ADL外,所有量表得分三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3)aMCI组MMSE总分与肾虚(b=-0.135,P=0.031)、气虚(b=-0.106,P=0.036)负相关,MMSE分项中的语言得分与脾虚负相关(b=-0.037,P=0.009),连线测试-A完成时间与阳亢正相关(b=1.862,P=0.034),MCI-ADL得分与气虚负相关(b=-0.573,P=0.029)。AD组画钟测试得分与髓减负相关(b=-0.213,P=0.047),连线测试-A完成时间与髓减正相关(b=7.371,P=0.015),ADL 得分与脾虚(b=2.010,P=0.006)、火毒正相关(b=3.689,P=0.007)。(4)以“NC组”和“aMCI组”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54,95%CI 1.016-1.093,P=0.005)、受教育年限(OR=0.831,95%CI0.758-0.911,P<0.001)、吸烟(OR=2.343,95%CI 1.157-4.746,P=0.018)、髓减(OR=1.090,95%CI 1.002-1.186,P=0.046)与 aMCI 有显着相关性。以“NC 组”和“AD 组”为因变量,Logistic 回归显示,年龄(OR=1.080,95%CI 1.011-1.156,P=0.022)、髓减(OR=1.392,95%CI 1.163-1.667,P=0.000)、痰浊(OR=0.698,95%CI0.569-0.857,P=0.001)、血瘀(OR=0.702,95%CI 0.518-0.951,P=0.023)与 AD 有显着相关性。2.(1)左侧海马体积、右侧海马体积、总海马体积、左侧杏仁核体积、右侧杏仁核体积、总杏仁核体积、全脑平均皮质厚度在NC组、aMCI组、AD组之间逐渐减小(P<0.01)。(2)aMCI组MMSE总分与总海马体积呈正相关(b=0.001,P=0.005),与总杏仁核体积、皮质厚度无显着相关性;延迟故事回忆得分与总海马体积呈正相关(b=0.003,P=0.000),与总杏仁核体积、皮质厚度无显着相关性;BNT-30得分与皮质厚度呈正相关(b=18.99,P=0.005),与总海马体积、总杏仁核体积无显着相关性;连线测试-A完成时间与总杏仁核体积呈负相关(b=-0.035,P=0.025)。(3)全脑平均皮质厚度区分NC与aM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2,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22、0.683;区分aMCI与AD的AUC为0.77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83、0.857。左、右侧海马体积和总海马体积区分NC与aMCI时,AUC分别为0.731、0.727、0.728,敏感性分别为 0.432、0.727、0.682,特异性分别为 0.915、0.661、0.729;区分 aMCI 与 AD 时,AUC分别为0.821、0.872、0.854,敏感性分别为0.898、0.780、0.797,特异性分别为0.714、0.929、0.857。左、右侧杏仁核体积及总杏仁核体积区分NC与aMCI的AUC分别为0.710、0.683、0.688,特异性分别为0.831、0.864、0.932,敏感性分别为0.523、0.500、0.386;区分 aMCI 与 AD 时,AUC 分别为 0.850、0.840、0.849,敏感性分别为0.797、0.712、0.695,特异性分别为 0.857、0.929、0.929。3.(1)80例aMCI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试验,49例aMCI患者完成24个月随访试验。80例aMCI患者随访12个月,共13例(16.25%)进展为痴呆(进展组),11例(13.75%)逆转为正常(逆转组),56例保持平稳(70.00%)(平稳组)。49例aMCI患者随访24个月,共17例(34.69%)进展为痴呆(进展组),10例(20.41%)逆转为正常(逆转组),22例(44.90%)保持平稳(平稳组)。(2)延迟故事回忆(OR=0.680,95%CI 0.506-0.914,P=0.011)、ADL(OR=33.132,95%CI 1.844-595.313,P=0.018)、血虚(OR=0.509,95%CI 0.262-0.989,P=0.046)与aMCI在12个月内进展为痴呆有显着相关性。性别、职业、心律失常、延迟故事回忆、火毒与aMCI在12个月内逆转为正常认知无显着相关性。结论:1.年龄增长、低受教育年限、吸烟、髓减可能是a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髓减可能是AD的独立危险因素。aMCI肾虚、气虚越重,总体认知功能越差;脾虚越重,语言功能越差;阳亢越重,执行功能越差;气虚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AD痴呆患者髓减越重,视觉空间功能和执行功能越差;脾虚、火毒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2.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皮质厚度与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有关,aMCI总体认知功能下降、情景记忆功能下降可能与海马萎缩有关,与杏仁核、皮质萎缩无关;aMCI命名功能下降可能与皮质萎缩有关,与海马、杏仁核萎缩无关;aMCI执行功能下降可能与杏仁核萎缩有关,与海马、皮质萎缩无关。皮质厚度不能作为aMCI的诊断标志;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不能作为区分aMCI与NC的诊断标志;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可以作为区分aMCI与AD痴呆的诊断标志。3.阴虚、髓减、脾虚、气虚、血虚、阳虚、痰浊积分的变化反映a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延迟故事回忆得分、ADL得分可能是aMCI在12个月内进展为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

程越[3](2021)在《补脾醒神益智法对脾虚认知功能障碍大鼠TREM2/NF-κb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脾脑相关”理论为指导,系统论述认知功能障碍与脾脏的相关性,并采取病证结合方式,建立脾虚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模型,探究补脾醒神益智方对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理论研究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整理以及相关理论的分析,梳理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名及病因病机,从脾与脑、脾与认知功能、脾与衰老等多方面论述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密切关系,探究补脾醒神益智法作为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治法的优势及补脾醒神益智方广阔的应用前景。第二部分:实验研究将60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组、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安理申组、补脾醒神益智方组,共5组,每组12只,适应性喂养1周。采用复合因素、病证结合以及海马注射Aβ1-42的方法建立脾虚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即第2、3周进行脾虚模型的建立,第4周进行海马CA1区Aβ1-42注射后进入灌胃治疗阶段,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组及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治疗期间予0.9%生理盐水灌胃,剩余两组予对应药物灌胃,治疗周期为4周。于灌胃第四周依序开始进行水迷宫适应性训练、定位航行以及空间探索实验,评价不同组别之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最后一次灌胃结束后,禁食24h后麻醉取材,采用HE染色法观察和分析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形态的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别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Aβ、NF-κB、TREM2、DAP12、IκB、ERK1/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从炎症反应的角度观察和探讨补脾醒神益智方改善脾虚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可能机制。结果:第一部分:理论研究1 通过对古籍中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内容的梳理,其相关病名的描述多以“忘”及“呆”为主,并呈现出一定病情严重程度上的递进关系。2 脾虚是老年人群也是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常见证候,脾脏与脑经络相连,气血相通,脾虚则脑髓失养,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因虚致瘀,痰瘀阻窍,从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故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可从“脾脑相关”理论立论。3 补脾醒神益智法可通过补脾而益气生血,从根本上阻断痰瘀内生,达到益智醒神开窍的作用,是防治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治法。第二部分:实验研究1 大鼠的一般状态结果:在治疗阶段结束后,与正常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以及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呈现不同程度精神萎靡,毛发粗糙,缺乏光泽,大便溏稀,并伴随出现眯眼及嗜睡等症状,与两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一般状态均有所好转,补脾醒神益智方组大鼠好转程度优于安理申组。2 行为学实验结果2.1 定位航行实验:与正常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及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P<0.01),与两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改善(P<0.01),两治疗组逃避潜伏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2 空间探索实验:与正常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及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首次穿越目标区域所需时间明显延长,穿越该区域的次数明显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1),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首次穿越目标区域所需时间较认知功能障碍组延长(P<0.05)。中药组及西药组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痴呆大鼠的记忆能力,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首次穿越目标区域所需时间,穿越次数及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均优于模型组。在空间探索实验中,正常组行进轨迹较为简单,并存在多次反复折返探索的行为,痴呆组及脾虚痴呆组整体行进轨迹较杂乱无章,在各象限停留时间较为均衡。3形态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及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海马区及海马区周围皮质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排列稀疏,细胞体积增大,核仁固缩,细胞核染色加深,锥体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出现空泡样变性。安理申组及补脾醒神益智方组海马区及海马周围皮质神经元数目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多,但仍低于正常组,细胞形态较为规则,锥体细胞的树突数量与各模型组相比明显上升,空泡变性及细胞的固缩坏死数量减少。4 ELISA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及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IL-1β、IL-6以及TNF-α表达含量明显上升(P<0.01),且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增高幅度明显高于认知功能障碍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两模型组相比,安理申组及补脾醒神益智方组与模型组相比IL-1β、IL-6以及TNF-α表达明显下降(P<0-01),且补脾醒神益智方组对其下调作用更显着。5 RT-PCR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及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NF-κB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IκB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1),与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安理申组及补脾醒神益智方组NF-κB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IκBmRNA的相对表达量上调,组间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及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TREM2mRNA、DAP12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1),与两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及补脾醒神益智方组均可上调TREM2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且补脾醒神益智方对二者的上调作用优于安理申组。与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及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ERK1、ERK2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ERK1、ERK2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但两治疗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 Western Blot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及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海马组织中Aβ、NF-κB、ERK1/2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1),IκB、TREM2以及DAP12的蛋白表达含量明显下降(P<0.01),两治疗组与脾虚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Aβ、NF-κB、ERK1/2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IκB、TREM2以及DAP12的mRNA表达含量明显上升(P<0.01)。且补脾醒神益智方组对TREM2的上调以及Aβ的下调幅度高于安理申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脾虚是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关键病机,且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产物痰浊、血瘀关系密切。补脾醒神益智法及其方药从“脾脑相关”理论出发,通过补脾益气,促进气血运行,进而充养脑髓,气血调和,醒神开窍,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及广泛应用前景。2 脾虚复合因素造模方法结合Aβ1-42海马注射可成功构建脾虚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出现学习记忆能力减退以及炎症损伤,较为贴切复制了临床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特点。3 补脾醒神益智方可明显改善脾虚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便溏、毛发粗糙、精神萎靡等脾虚证候表现,同时提高模型大鼠定位巡航以及空间探索能力,恢复其学习记忆能力。4 补脾醒神益智方可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与TREM2/NF-κB信号通路有关,通过上调TREM2及其配体DAP1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NF-κB炎性通路的激活,降低脑组织中Aβ及炎性因子的含量,从而发挥对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

赵倩煜[4](2021)在《从脑髓-脑气-脑神角度探讨补肾益髓法对多系统萎缩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观察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与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MSA-C 型、P 型之间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差异,以期对MSA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与临床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究患者症状与脑区间功能失连接的相关性,并探究MSA患者脑神经元活动、网络连接的变化与脑髓-脑气-脑神的关系。(2)本研究从脑髓-脑气-脑神角度出发,结合相关量表及fMRI检查,旨在观察补肾益髓法治疗MS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3)在任务态fMRI技术下,观察针刺太溪穴(KI3)对MSA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补肾益髓法中针刺穴位的作用机制及针刺穴位特异性,为脑髓-脑气-脑神的阐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通过fMRI技术,探究MSA患者与HC脑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差异,基于感兴趣区域进行全脑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选择种子点测量其与各脑区间的FC程度,以探索不同脑区间活动的差异性。并对全脑大尺度网络连接进行分析,以探讨全脑的FC属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将不同脑区之间的FC与统一多系统萎缩评估量表(Unified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Rating Scale,UMSA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究患者临床症状、认知水平与脑功能失连接的相关性。并对不同亚型MSA患者的脑神经元自发活动差异进行对比。(2)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MSA患者,通过对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的UMSARS-Ⅰ、UMSARS-Ⅱ、UMSARS 总分(Ⅰ+Ⅱ)、多系统萎缩非运动量表(Multiple System Atrophy-Non-Motor Symptom Scale,MSA-NMSS)、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自我评价量表(Over 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ale,OABSS)、卧立位血压评分差异,评价补肾益髓法对MSA患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卧立位血压、小便症状的影响,细分成亚组进行探讨。并随机选取患者行治疗前后fMRI检查,评价补肾益髓法的作用机制,与前期纯中药治疗研究的MSA患者进行对比,观察脑功能活动的差异。(3)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受试者于fMRI技术下针刺,并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针感测评。观察针刺太溪穴对MSA患者脑受损区域的影响,与针刺MSA患者非经非穴、针刺HC太溪穴的脑功能区域进行比较。结果:(1)从神经元自发活动而言,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小脑后叶、左楔叶神经元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降低,双侧距状回、舌回、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眶部额下回、楔前叶、左楔叶、右中央前回的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降低,且与UMSARS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但大脑可通过大量投射联系对小脑进行代偿,可能出现左小脑前叶、双侧小脑后叶的ALFF值增加。从局部FC而言,与HC对比,MSA患者的脑FC在右颞下回、颞中回,双侧小脑后叶、眶部额下回、额下回三角部、额中回、扣带回后部,左楔前叶、辅助运动区减低。在双侧顶上小叶、中央后回升高。且额中回与楔前叶的功能连接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从全脑网络FC而言,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mode Network,DMN)、感觉运动网络与皮质下网络FC增强,皮质下网络与视觉网络FC增强,额顶区控制网络与DMN的FC受损;从亚型分析而言,MSA-P型较C型在左枕中回、顶下缘角回、角回、枕上回的ALFF值增加。双侧小脑后叶,左颞下回、颞中回、角回、枕中回的ReHo值增加。(2)治疗1个月后,3个亚组的UMSARS-Ⅰ、UMSARS-Ⅱ、UMSARS总分均较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各条目评分而言,患者在跌倒、张力增高评分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增长幅度小于MSA自然病程进展度。从分组而言,病情严重程度越高,进展度也相对较快。3个亚组的MSA-NMSS总分治疗后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疲乏、尿频、排便困难、大便干燥、RBD、失眠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变化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OABSS总评分较治疗前小幅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各条目评分而言,尿急次数较前减少,变化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压看,患者卧位收缩压较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位收缩压也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立位舒张压均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卧立位收缩压、舒张压压差均较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3个亚组的UMSARS-Ⅰ、UMSARS-Ⅱ、UMSARS总分评分均较前升高,且亚组2升高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各条目评分而言,患者在跌倒评分较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泌尿系功能、张力增高、腿部灵活度、身体摇晃较前评分略降低,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评分较前有所升高,但增长幅度仍小于MSA自然病程进展度。3个亚组的MSA-NMSS总分治疗后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肌肉酸痛、流涎、直立位(或坐位)头晕/晕厥、尿频、尿不尽、排便困难、大便干燥、RBD、失眠、记忆力减退均较前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MSA-NM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的患者占总人数的82.61%。OABSS总评分较前有所增加,从各条目评分而言,尿急较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较前增加,变化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膀胱因神经源性损害导致的小便异常,症状不易缓解。患者卧、立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卧立位收缩压压差较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立位舒张压压差也较前减少,但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从fMRI而言,补肾益髓法治疗后MSA患者楔前叶和顶叶上回的ReHo增加,与纯中药治疗相比,枕叶神经元活动的局部激活更加显着。(3)从针感测评可知,针刺后的针感多在捻针时出现,且HC有针感的人数多于患者,尤其是放电感一项,VAS评分也显着高于患者。而患者自觉刺痛的人数多于HC,且患者和HC针刺感觉均以酸、麻、胀、放电感、刺痛为主。VAS评分均为中度得气感,基本感觉大致相同。针刺KI3后MSA患者双侧丘脑、尾状核的ALFF值增加,双侧舌回、距状回、小脑后叶,左枕中回、枕下回、颞中回、颞上回,右梭状回ReHo值降低,未见ReHo值增加脑区。而假针刺后仅出现右侧舌回ReHo值降低,证明了穴位特异性的存在。此外,针刺KI3可使HC的小脑前叶、纹状体、丘脑、海马ReHo值增加,ReHo值降低区域与MSA真针刺基本相同。结论:(1)MSA存在小脑前叶、小脑后叶、颞中/下回、眶部/三角部额下回、额中回、顶上小叶、中央后回、扣带回后部、楔前叶、辅助运动区神经元自发活动与全脑网络连接的异常,可能是MSA运动障碍与认知水平下降、情绪异常的基本神经机制,有望成为MSA临床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同时证实了 MSA患者脑髓-脑气-脑神的存在,以及其脑髓损害、脑气不足、脑神失守的生理状态。(2)补肾益髓法可延缓患者病情进展,且越早治疗,病情进展度越慢。同时该方法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对于患者立位收缩压具有显着的提升作用,也可以改善因体位变化导致的血压差,降低晕厥和跌倒的发作。而补肾益髓法干预治疗后MSA患者视觉区域的感知和躯体运动的连接被加强,使患者跌倒、身体摇晃、记忆力下降得到改善。与纯中药治疗相比视觉代偿增强,从评分上表现为对跌倒的改善更优。(3)针刺后HC与运动、记忆相关的脑区被即刻激活,而MSA相关脑区的ReHo值未见改变,从侧面印证了患者脑神经元损失的严重程度。白质纤维连接的损害,运动、认知相关脑区的萎缩,与脑髓损伤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且脑髓的补益耗时较长,因此针刺后无法即刻见效。而MSA针刺后大量脑区出现神经元自发性活动的改变,从侧面印证了脑神的存在。针刺KI3对视觉区域的调节作用,也可能与脑气的推动有关。因此本研究再次证实了 MSA患者脑髓-脑气-脑神的存在,并且针刺可能通过影响患者的脑髓-脑气-脑神而改善临床症状,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张佳宝[5](2021)在《严肃游戏视角下的老年人认知筛查产品与体验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传统认知筛查的工具多用于临床诊断这类医疗场景,老年群体及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不足,缺少主动进行认知筛查的动机。此外,受到相关的专业医疗资源短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认知疾病的漏诊率较高。移动设备等方面技术的发展为老年群体的认知健康管理及相关疾病的确诊提供了新的方法。一些电子化的筛查系统也尝试利用游戏化的元素来增强老人的参与动机,但由于缺少设计师的介入,在用户体验上也存在着明显的缺失。针对上述的情况,本文展开了一系列的跨学科研究以及严肃游戏的设计理论研究,首先,通过对现有电子化认知筛查方式的案例分析,指出现有筛查方式的体验问题以及严肃游戏介入认知健康的意义;其次,结合严肃游戏相应的设计理论,从功能性目标、内容构成、交互技术以及有效性评估等方面,对用于老年人认知健康的严肃游戏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同时借助用户研究的方法挖掘老年群体的参与动机,探索用户对于认知筛查严肃游戏的需求及顾虑。随后,文章构建了认知筛查严肃游戏产品的用户模型,提出增强用户与产品之间触达的产品目标,并细化具体的方法。设计策略部分围绕着用户体验的五个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表现层),从商业模式、内容策划、交互与体验、视觉表现这四个维度进行了设计策略的论述。最后以策略为指导,将游戏主题、玩法与认知筛查的内容框架进行有机整合,深入细化设计方案。本文产出了一套面向中老年群体的认知筛查游戏设计方案,包括以微信为载体的游戏系统设计和应用于社区服务机构的游戏系统设计。针对不同特征的中老年群体,在认知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更易触达的游戏参与渠道以及情景化、趣味性的游戏体验,提升他们的参与动机以及娱乐体验。

赵维潇[6](2021)在《基于肾脑相关研究CKD3-5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基于中医学藏象学说中“肾脑相关”的密切联系,评估CKD3-5ND期患者认知功能状况,探讨CKD3-5ND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寻找CK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筛选出CK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而为中医学对慢性肾脏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预防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为从肾论治脑病提供理论依据,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材料与方法:采用理论探讨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理论探讨查阅古今对肾和脑进行相关论述的着作及文献并整理归纳,根据中医学藏象理论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肾脑相关的认识,从历史源流、中医理论基础、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四个方面对“肾脑相关”理论进行探讨。2.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门诊及病房的CKD3-5ND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入组,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Mo CA量表评分≥26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26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运用自行设计的病例调查表(附录1)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收集相关临床指标,应用Excel软件录入调查表资料以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医学“肾”与“脑”二者在阴阳属性、经脉络属、精髓化生、神志相依等方面存在相关性。2.从肾论治脑病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具有正确性与可行性。3.本研究中147例CKD3-5ND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平均得分为(26±2)分,其中认知功能正常者占61.22%,而有38.78%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CKD3期、4期、5期三个组的Mo C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31.844,P=0.000<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CKD3期与CKD4期之间Mo CA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调整后P>0.05),CKD3期与CKD5期、CKD4期与CKD5期之间Mo CA评分比较具有显着差异(调整后P=0.000、P=0.007<0.05),CKD5期患者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4.CKD3-5ND期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和认知功能障碍两组间的年龄、受教育年限、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磷、尿素、肌酐、胱抑素C、e GFR、甲状旁腺激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BMI、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钠、血钾、血钙、尿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24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整了相关危险因素后,仅年龄、受教育年限、血红蛋白与CKD患者发生CI显着相关(P=0.005,P=0.029,P=0.002),高龄(OR=1.060,95%CI:1.018-1.1047)、低受教育年限(OR=0.820,95%CI:0.686-0.979)、低血红蛋白(OR=0.955,95%CI:0.928-0.983)为CK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6.CKD3-5期患者的中医证候本证证候出现频率脾肾气虚证47.6%>阴阳两虚证22.4%>气阴两虚证13.6%>脾肾阳虚证11.6%>肝肾阴虚证4.8%;兼证证候出现频率湿浊证38.2%>血瘀证31.3%>无兼证28.6%>湿热证12.2%>水气证11.6%。7.认知功能正常组本证以脾肾气虚证为多(54.5%),其次为气阴两虚证(17.8%);认知功能障碍组以阴阳两虚证为多(40.4%),其次为脾肾气虚证(36.8%)。兼证中,认知功能正常组多兼湿浊证(36.7%)或无兼证(34.4%),认知功能障碍组多兼血瘀证(57.9%)或湿浊证(40.3%)。其中阴阳两虚证、血瘀证患者Mo CA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29,P=0.001;Z=-3.429,P=0.001)。结论:1.“肾脑相关”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为临床从肾论治脑病以及肾脑相关理论的实际运用提供了依据。2.CKD3-5ND期患者CI的患病率约为38.78%,CKD5期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更低。3.高龄、低教育水平和低Hb是CKD患者发生CI的危险因素,应当对这些因素进行提早筛查和干预,以预防CKD患者CI的发生。4.阴阳两虚证为CKD3-5ND期患者CI本证的主要证型,其次为脾肾气虚证;血瘀证为兼证的主要证型,其次为湿浊证。5.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机为脾肾阴阳两虚、痰瘀闭阻脑窍。

王彦明[7](2021)在《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有效性,并从中医角度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治疗轻度认知障碍提供新的思路和临床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共51名,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西医对照组(24例)和中医治疗组(27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治疗,口服剂量为早、中、晚各1片(30mg);治疗组予中药方(炙龟板、炙鳖甲、炙地龙、炙地鳖虫、川芎、丹参、石菖蒲),水煎服用,早晚各200ml。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研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末对两组患者的MoCA量表、IADL量表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相关测评、分析。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MoC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MoC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00,P=0.000),组间比较,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00);其中MoCA量表各分项评定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记忆、视空间、注意与计算、语言、时间定向力、空间定向力均明显提高(对照组 P=0.000,P=0.000,P=0.043,P=0.000,P=0.005,P=0.001;治疗组 P=0.000,P=0.000,P=0.004,P=0.000,P=0.000,P=0.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改善记忆功能、语言功能、时间定向力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03,P=0.011,P=0.015)。2.次要疗效指标(I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显示良好疗效(P=0.000,P=0.000);而两组间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907)。3.次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肾虚、痰浊、血瘀积分均有显着性提高(P=0.000,P=0.003,P=0.000);而对照组仅对肾虚、血瘀积分有明显提高(P=0.03,P=0.045)。组间比较,在改善肾虚、痰浊、血瘀积分方面治疗组疗效更好(P=0.002,P=0.002,P=0.019)。4.安全指标: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结论:1.补肾化痰祛瘀法可以明显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水平,其中改善记忆、注意与计算、时间定向力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尼莫地平组。2.补肾化痰祛瘀法能显着提高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复杂的日常或社会活动能力,但与尼莫平组无显着性差异。3.补肾化痰祛瘀法在针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肾虚、痰浊、血瘀中医症状治疗中,均较尼莫地平组显示更好的疗效。4.补肾化痰祛瘀法在试验期间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

周为主[8](2021)在《我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判别模型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进行我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研究。旨在了解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分析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作用。构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判别模型,寻找社会医疗资源分配新思路,便于有针对性的对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及家庭进行宣讲教育和健康指导,有效避免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为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和安享晚年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展开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已有研究学习和梳理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影响因素。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关指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老年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生活行为、慢性病、睡眠和抑郁等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多种影响因素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运用Lasso回归模型构建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判别模型。结果本次研究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有3256例样本,其中男性老年人有2130人,女性老年人有1126人,范围年龄60-92岁。结果显示:(1)老年人MMSE量表均分(23.874±4.247)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人数1217人,患病率为37.4%,其95%CI(0.357,0.390);(2)单因素结果显示人口学特征(年龄、教育水平、居住地类型、地区分布、婚姻状态)、生活方式(饮酒、社交活动)、慢性病(血压、肝脏疾病、心脏病、风湿病)、睡眠、抑郁、残疾、日常生活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包含人口学特征(年龄、教育水平、居住地类型、地区分布、婚姻状态)、生活行为(社交活动)、慢性病(肝脏疾病、心脏病)、抑郁、日常生活能力和睡眠;(4)认知功能障碍判别模型的ROC曲线评价结果,最佳阈值点为0.337,灵敏度为0.494,特异度为0.825,阳性预测值为0.628,阴性预测值为0.732,AUC值为0.705。结论我国老年人群总体认知功能较低,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占比情况为37.4%,其95%CI(0.357,0.390)。研究发现,增加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性的影响因素排在首位是居住农村,其次是抑郁,其他影响因素包括高龄、独身的婚姻状态、地区分布。可以降低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性的影响因素有高教育水平、频繁参加社会活动、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慢性病出现患病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反而降低,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Lasso回归构建认知功能障碍判别模型,虽灵敏度较低,但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可以较为准确地筛查出非病人,存在一定的实用价值。

翁柠[9](2020)在《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相关性及益脑护脉方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一PSCI患者认知功能、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脑卒中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包括像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PSCIND)和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PSD)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如何进一步探索PSCI的机制及早期、有效防治PSCI是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医疗问题。本课题基于钙稳态调节机制,通过研究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PSCI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及其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关系、PSCI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初步探讨PSCI及其中医病机“水不涵木、肝风内动、痰瘀互结”与钙稳态调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专科门诊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110例为PSCI观察组(其中根据认知障碍的程度再细分为PSCIND组80例,PSD组30例),另招募30例缺血性卒中后无认知障碍患者为对照组。1.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饮酒史、吸烟史,是否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比较颈部血管斑块情况、骨密度及钙稳态调节因子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及美国国家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分析PSCI患者钙稳态调节因子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与国际公认且通用的能够反映认知功能的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分数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MMSE、Mo CA分数的因素。3.根据中医证候要素量表对观察组进行包括肾虚、脾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髓减、阳亢、内热、痰浊、血瘀共11个证候要素进行评分,统计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4.分别分析PSCI、PSCIND、PSD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MMSE、Mo CA分数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SCI组影响MMSE、Mo CA分数的相关中医证候要素。5.分析PSCI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PSCI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病历资料比较,PSCI组1,25-羟维生素D、血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PSCI组患者钙稳态调节因子PTH与MMSE、Mo CA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s=-0.494,P<0.001;rs=-0.572,P<0.001);1,25-羟维生素D与MMSE分数呈正相关关系(rs=0.586,P<0.001);1,25-羟维生素D、血Ca与Mo CA分数呈正相关关系(rs=0.496,P<0.01;rs=0.204,P=0.032<0.05)。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随着1,25-羟维生素D水平增高,MMSE分数也随之增高(B=0.111,P=0.017)。随着NIHSS评分、PTH水平增高,Mo CA分数越低(B=-0.57,P<0.001;B=-0.052,P<0.001);随着受教育程度增高,Mo CA分数越高(B=0.853,P=0.029)。4.PSCI组中医证候要素频数排序前几位分别是痰浊(61次,55.45%),血瘀(56次,50.9%),阳亢(43次,39.09%),肾虚(35次,45%)。PSCIND组频数排序前几位分别是痰浊(49次,61.25%),血瘀(43次,53.75%),阳亢(31次,38.75%);PSD组频数排序前几位分别是肾虚(17次,56.66%),阴虚(13次,53.33%),血瘀(13次,43.33%)。PSCIND组证候积分较高的是痰浊、阳亢、血瘀;PSD组积分较高的是肾虚、阴虚、髓减、血瘀。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PSCI组中医证候要素痰浊、髓减、阳亢、血瘀与MMSE分数均呈负相关(rs=-0.268,p=0.005;rs=-0.235,P=0.013;rs=-0.206,P=0.031;rs=-0.330,P<0.001);而痰浊、肾虚、髓减、血瘀与Mo CA评分均呈负相关(rs=-0.202,P=0.034;rs=-0.232,P=0.015;rs=-0.237,P=0.012;rs=-0.334,P<0.001);其中血瘀与MMSE、Mo CA分数相关性最显着。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髓减、血瘀与MMSE、Mo CA分数存在线性相关性,随着髓减、血瘀积分越高,MMSE、Mo CA分数越低(B=-0.319,P<0.001;B=-0.100,P=0.017;B=-0.268,P<0.001;B=-0.094,P=0.010)。6.亚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PSCIND组痰浊、阳亢、血瘀与MMSE、Mo CA分数呈负相关(rs=-0.639,P<0.001;rs=-0.526,P<0.001;rs=-0.445,P<0.001;rs=-0.499,P<0.001;rs=-0.458,P<0.001;rs=-0.404,P<0.001);PSD组痰浊、肾虚、髓减、血瘀与MMSE分数负相关(rs=-0.550,P=0.002;rs=-0.416,P=0.022;rs=-0.385,P=0.036;rs=-0.510,P=0.004;),PSD组痰浊、肾虚、血瘀与Mo CA评分均呈负相关(rs=-0.634,P<0.001;rs=-0.610,P<0.001;rs=-0.794,P<0.00)。7.PSCI组中医证候积分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痰浊、阳亢、血瘀与PTH水平呈正相关(rs=0.545,P<0.001;rs=0.371,P<0.001;rs=0.614,P<0.001),与1,25-羟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rs=0.844,P<0.001;rs=-0.605,P<0.001;rs=-0.737,P<0.001)。而肾虚、髓减、血瘀与血Ca水平均呈负相关(rs=-0.233,P=0.003;rs=-0.226,P=0.018;rs=-0.293,P=0.002)。结论:1.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密切相关,呈现出随着钙稳态调节因子PTH水平升高、1,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而认知功能下降的趋势。1,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PTH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潜在核心因素。血钙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没有显着相关性。2.痰浊、血瘀、阳亢、肾虚是缺血性PSCI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要素,痰浊、阳亢、血瘀是缺血性PSCIND的主要证候要素,肾虚、阴虚、血瘀、髓减是缺血性PSD的主要证候要素,其积分与卒中后认知障碍具有密切相关性,可反映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而血瘀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核心危险要素。3.痰浊、阳亢、血瘀积分与PTH呈正相关,与1,25-羟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而肾虚、髓减、血瘀积分与血Ca水平呈负相关,PSCI病机“水不涵木,肝风内动,痰瘀互结”与钙稳态调节具有密切相关性。研究二益脑护脉方干预缺血性PSCIND患者钙稳态调节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缺血性PSCIND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脑电图及钙稳态调节因子的变化,探讨益脑护脉方治疗缺血性PS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符合缺血性PSCIND诊断及纳入标准,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痰浊阻窍或瘀血阻络的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5mg,1月后改为10mg,每日一次。试验组:益脑护脉方,川芎15g(折合颗粒3.13g)、天麻12g(折合颗粒2.4g)、石菖蒲12g(折合颗粒1g)、益智仁10g(折合颗粒0.6g),每次1袋,日3次,温开水冲服。治疗疗程3个月。在入组第1天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分别评定中医证候积分、NIHSS分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分数及MMSE、Mo CA分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钙稳态调节因子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变化,观察肝肾功等血液学指标及脑电图变化。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两组组间变化以及组内前后自身变化,探讨益脑护脉方对缺血性PSCIND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评分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评分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的MMS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的Mo 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Mo 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Mo 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注意力、语言、记忆力等认知域评分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通过治疗后两组在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注意力、记忆力评分均较前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言能力方面,治疗后对照组较治疗前语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语言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两组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前两组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经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脑护脉方可明显改善缺血性PSCIN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脑电图异常情况;可明显改善缺血性PSCIND患者认知功能,在改善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域,临床疗效与多奈哌齐相当,但在改善语言能力方面,益脑护脉方明显优于多奈哌齐。2.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对于肝阳上亢、痰浊阻窍和瘀血阻络型PSCIND患者,益脑护脉方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多奈哌齐组。3.治疗后试验组PTH下降,1,25-羟维生素D、血钙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益脑护脉方可能通过调节缺血性PSCIND患者钙稳态,保护脑细胞,改善认知功能。

毛剑琴[10](2020)在《基于GABA能传导系统探讨固本健脑液对老年失眠大鼠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固本健脑液对老年失眠模型大鼠行为学、脑电肌电以及相关指标蛋白的影响,阐明固本健脑液基于GABA能传导系统对于老年失眠的抑制性保护作用及机制,为固本健脑液临床上的使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适应性饲养1w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艾司唑仑组、固本健脑液组。造模组(模型组、固本健脑液组、艾司唑仑组)进行D-半乳糖200mg.kg-1.d-1颈背部皮下注射,注射时间为8w,建立衰老模型;正常组同时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随后将造模组放入自制睡眠剥夺箱,每天07:00开始进行睡眠剥夺18小时,连续进行21d,采用HomecageScan3.0实时监测系统检测各组模型大鼠在笼内的所有行为并进行分析,观察时间为24h。在造模结束后各组取5只实验大鼠进行电极埋置,术后第一天艾司唑仑组予以给药剂量为0.09mg.kg-1.d-1,固本健脑液组予以给药剂量为16g.kg-1.d-1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灌服与艾司唑仑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实验对照,所有动物每晚18:00给药一次,连续灌胃给药2w。给药结束后第一天进行脑电肌电描记,时间为24h。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形态,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检测GABAARα1、GABAARγ2、NKCC1蛋白表达。结果:HomeCage监测显示,造模组大鼠喜静少动,活动次数明显低于正常组,毛发干枯无光泽,饮水次数明显增加,睡眠持续时间显着性降低(P<0.05),睡眠觉醒次数多且昼夜节律颠倒,说明模型复制成功。Sleepsign监测肌电脑电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白天觉醒累积量明显增高(P<0.05),觉醒次数显着增多(P<0.05),REM睡眠累积量明显降低(P<0.05),夜间NREM睡眠显着降低(P<0.05);艾司唑仑组白天睡眠累积量无显着差异,睡眠持续时间显着升高(P<0.05),REM睡眠累积量明显降低(P<0.05),夜间NREM睡眠累积量明显增多(P<0.05);固本健脑液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着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用药组的大鼠细胞分布基本正常,核萎缩较少,说明艾司唑仑、固本健脑液能改善下丘脑的细胞异变状态。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记的实验证实固本健脑液组GABAARα1、GABAARγ2的蛋白表达升高,NKCC1的蛋白表达降低。结论:(1)固本健脑液能有效改善老年大鼠的失眠状态。(2)固本健脑液能有效的改善下丘脑细胞异变状态,并通过上调GABAARα1、GABAARγ2、降低NKCC1,加强GABA与其受体的结合。(3)固本健脑液对老年大鼠失眠的作用机制,与调节GABA能传导系统有关。

二、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特征及健脑灵改善认知功能作用机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特征及健脑灵改善认知功能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影像特征及转归的风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轻度认知损害预后与危险因素研究概况
        1 轻度认知损害诊断与亚型
        2 轻度认知损害预后
        3 轻度认知损害危险因素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损害的影像生物标志物研究概况
        1 结构磁共振
        2 功能磁共振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轻度认知损害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家对健忘的认识
        2 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研究
        3 轻度认知损害的中药治疗
        4 轻度认知损害的中医非药物干预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aMCI中医证候与神经心理学特征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二 aMCI结构影像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三 aMCI转归的风险因素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补脾醒神益智法对脾虚认知功能障碍大鼠TREM2/NF-κb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从脾论治认知功能障碍中医相关理论探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补脾醒神益智方对脾虚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补脾醒神益智方对Aβ诱导的脾虚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形态学及血清IL-1β、IL-6以及TNF-α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三: 补脾醒神益智方对脾虚认知功能障碍大鼠脑组织的TREM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防治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从脑髓-脑气-脑神角度探讨补肾益髓法对多系统萎缩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多系统萎缩的认识
        1、多系统萎缩的定义、历史溯源与流行病学研究
        2、多系统萎缩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研究
        3、诊断标准与临床表现
        4、影像学及其他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5、西医治疗
        6、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多系统萎缩的研究
        1、古代文献对多系统萎缩病名的认识
        2、多系统萎缩的病因病机
        3、中医治疗
        4、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从脑髓-脑气-脑神角度理解多系统萎缩及太溪穴的选穴依据
        1、MSA与脑髓、脑气、脑神的关系
        2、针刺太溪穴与脑髓、脑气、脑神的关系
        3、太溪穴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一 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临床资料
        4、研究方案
        5、结果
        6、讨论
        7、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补肾益髓法治疗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临床资料
        4、研究方案
        5、结果
        6、讨论
        7、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针刺多系统萎缩患者太溪穴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临床资料
        4、研究方案
        5、结果
        6、讨论
        7、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严肃游戏视角下的老年人认知筛查产品与体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相关概念
    1.2 课题研究背景
        1.2.1 积极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
        1.2.2 乐龄游戏的兴起
        1.2.3 认知疾病带来的沉重负担
        1.2.4 居家养老新型模式的不断发展
    1.3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3.1 严肃游戏的研究现状
        1.3.2 老年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
        1.3.3 老年体验设计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6.1 研究创新点
        1.6.2 研究难点
第二章 老年人认知筛查与严肃游戏
    2.1 老年人认知老化及认知障碍
        2.1.1 认知老化及轻度认知障碍
        2.1.2 轻度认知障碍的特征
    2.2 老年人认知筛查现状与发展
        2.2.1 认知筛查的工具及内容
        2.2.2 电子化筛查的案例分析
        2.2.3 严肃游戏介入认知健康的意义
    2.3 老年人认知类严肃游戏设计
        2.3.1 严肃游戏的界定
        2.3.2 认知健康领域的严肃游戏
        2.3.3 老年人认知类严肃游戏市场及商业模式
    2.4 严肃游戏设计理论
        2.4.1 心流理论
        2.4.2 自我决定理论
        2.4.3 自然交互理论
    2.5 老年认知类严肃游戏设计的现状与挑战
        2.5.1 严肃游戏的功能性目标
        2.5.2 严肃游戏涉及的认知领域
        2.5.3 严肃游戏的内容构成
        2.5.4 严肃游戏的交互技术
        2.5.5 严肃游戏的有效性评估
        2.5.6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老年人认知筛查严肃游戏调研分析
    3.1 调研工具与内容
        3.1.1 调研内容与目的
        3.1.2 调研与洞察方法
        3.1.3 调研思路
    3.2 定性研究
        3.2.1 专家访谈
        3.2.2 用户访谈
        3.2.3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调研
    3.3 定量研究
        3.3.1 问卷的设计及内容
        3.3.2 数据分析与总结
    3.4 调研分析
        3.4.1 动机分析
        3.4.2 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老年认知筛查严肃游戏产品设计策略
    4.1 设计策略的框架与产品目标
        4.1.1 体验设计的五要素与严肃游戏
        4.1.2 用户模型建构
        4.1.3 增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触达
    4.2 商业模式维度的设计策略
        4.2.1 以微信为载体的免费体验模式
        4.2.2 面向社区服务机构的B2B模式
    4.3 内容策划维度的设计策略
        4.3.1 动机及医学推动的参与式设计策略
        4.3.2 快速上手的游戏玩法:以休闲游戏为核心
        4.3.3 游戏情景化建构
        4.3.4 内部与外部价值的激励机制
    4.4 交互与体验维度的设计策略
        4.4.1 基于直接输入设备游戏平台选择及手势
        4.4.2 以视觉、语音为主的多通道交互设计
        4.4.3 用户行为反馈与引导
        4.4.4 用户角色导向的评估数据可视化
    4.5 视觉表现维度的设计策略
        4.5.1 视觉界面的降噪处理
        4.5.2 游戏视觉元素润色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老年人认知筛查严肃游戏设计实践
    5.1 老年认知筛查游戏设计背景
        5.1.1 筛查系统设计的目的
        5.1.2 商业模式及使用场景
    5.2 认知筛查游戏模块参与式设计
        5.2.1 筛查框架的医学依据
        5.2.2 休闲益智玩法与传统节日游戏主题
        5.2.3 游戏元素的头脑风暴环节
        5.2.4 游戏情景架构及关卡机制
        5.2.5 游戏环节的交互设计
        5.2.6 游戏界面的视觉色彩探索
    5.3 以微信为载体的游戏系统设计
        5.3.1 微信游戏系统的流程及功能架构
        5.3.3 界面低保真原型设计
    5.4 应用于社区服务机构的游戏系统设计
        5.4.1 社区游戏系统信息架构
        5.4.2 社区认知服务管理系统架构
        5.4.3 游戏及管理界面低保真设计
    5.5 设计验证
        5.5.1 针对功能目的的专家评估
        5.5.2 游戏系统的可用性测试
    5.6 设计实践最终效果展示
        5.6.1 微信端游戏系统高保真效果图
        5.6.2 社区游戏系统高保真效果图
        5.6.3 社区认知服务管理平台高保真效果图
    5.7 本章小节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图片来源
附录二:访谈记录
附录三:中老年人用于认知筛查的严肃游戏需求调研
附录四:作者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实践成果

(6)基于肾脑相关研究CKD3-5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肾脑相关的理论研究
    1 肾脑相关的历史源流
    2 肾脑相关的理论基础
    3 肾脑相关的现代研究
    4 肾脑相关的临床应用
    小结
论文二 CKD3-5ND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肾脏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MCI的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MCI的认识
        2.1 MCI的定义、诊断标准及分型
        2.2 MCI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2.3 MCI的发病机制
        2.4 MCI的相关检查
        2.5 MCI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分析
        2.4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纳入情况
        3.2 基线特征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3.4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与总结
    1. 讨论
        1.1 立题依据
        1.2 新订三甲散治疗轻度认知障碍
    2. 总结
        2.1 研究结果
        2.2 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痴呆证候要素量表(PES-D/11)
    附录2: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附录3: 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
    附录4: 痴呆评定量表(CDR)
    附录5: Hachinski缺血量表(HIS)
    附录6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我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判别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一、数据与方法
二、研究变量说明
三、结果
四、讨论
局限性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9)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相关性及益脑护脉方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于PSCI的研究进展
        1.1.1 PSCI的定义
        1.1.2 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概念的比较
        1.1.3 血管性损害、炎症反应等因素与PSCI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1.1.4 钙稳态调节与PSCI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1.1.5 PSCI的诊断标准
        1.1.6 PSCI常用评估量表及检查
        1.1.7 PSCI的西医治疗现状
    1.2 中医对PSCI的研究进展
        1.2.1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1.2.2 中医对PSCI的认识
        1.2.3 中医对PSCI病因病机的认识
        1.2.4 PSCI的中医证候分类
        1.2.5 中医药治疗PSCI的进展
    1.3 基于文献分析对PSCI治疗现状的思考
第二章 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相关性及益脑护脉方的 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 PSCI患者认知功能、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的相关性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及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认知功能评估
        2.2.6 观察内容
        2.2.7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纳入病例基本情况
        2.3.2 PSCI组 MMSE分数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3.3 PSCI组 MoCA
        2.3.4 影响MMSE分数相关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3.5 影响MoCA分数的相关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3.6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2.3.7 中医证候要素积分与卒中后认知功能评分相关性分析
        2.3.8 中医证候要素积分与卒中后认知功能评分回归分析
        2.3.9 PSCI组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4 结论
        2.4.1 钙稳态调节因子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2.4.2 中医证候要素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2.4.3 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关系
        2.5 讨论
        2.5.1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钙稳态调节密切相关
        2.5.2 影响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2.5.3 卒中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的关系
    第二部分 益脑护脉方干预缺血性 PSCIND 患者钙稳态调节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及样本量估算
        3.1.3 诊断标准
        3.1.4 纳入标准
        3.1.5 排除标准
        3.1.6 剔除标准
        3.1.7 脱落标准
        3.1.8 中止试验标准
        3.1.9 研究方案
        3.1.10 观察指标
        3.1.11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3.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估
        3.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比较
        3.2.4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评估
        3.2.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钙稳态调节因子水平比较
        3.2.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电图信号分析比较
        3.2.7 安全性探讨
        3.3 结论
        3.4 讨论
        3.4.1 益脑护脉方对缺血性PS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
        3.4.2 水不涵木,肝风内动,痰瘀互结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重要病机
        3.4.3 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体现了“异病同治,因果同治”
        3.4.4 益脑护脉方的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3.4.5 基于钙稳态探讨益脑护脉方治疗PSCIND患者的可能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基于GABA能传导系统探讨固本健脑液对老年失眠大鼠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失眠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学对睡眠机理的研究
        2.1 昼夜节律与睡眠调控
        2.2 四时节律与睡眠调控
        2.3 阴阳营卫与睡眠调控
        2.4 神志动静与睡眠调控
        2.5 五脏藏泄与睡眠调控
        2.6 睡眠养生与睡眠调控
    3 中医学对老年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3.1 阴阳失调,气血不和
        3.2 老人多虚,五脏渐衰
        3.3 脏腑虚衰,痰瘀互结
        3.4 情志失调,五志不和
    4 现代医学对老年失眠的认识
        4.1 老年人失眠的流行学调查
        4.2 老年人失眠的病因及危害
        4.3 老年人睡眠的生理机制
    5 固本健脑液的研究现状
        5.1 固本健脑液方解及药理作用
        5.2 固本健脑液现代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1 Homecage实时监测老年失眠大鼠行为学改变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环境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讨论
    2 固本健脑液对老年失眠大鼠皮层脑电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环境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讨论
    3 固本健脑液对老年失眠大鼠下丘脑细胞形态及GABA传导系统相关蛋白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四、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特征及健脑灵改善认知功能作用机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现状研究及运动-认知干预效果评价[D]. 刘华君. 青岛大学, 2021
  • [2]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影像特征及转归的风险因素研究[D]. 王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补脾醒神益智法对脾虚认知功能障碍大鼠TREM2/NF-κb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D]. 程越.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从脑髓-脑气-脑神角度探讨补肾益髓法对多系统萎缩的作用机制[D]. 赵倩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严肃游戏视角下的老年人认知筛查产品与体验设计[D]. 张佳宝. 江南大学, 2021(01)
  • [6]基于肾脑相关研究CKD3-5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D]. 赵维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D]. 王彦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我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判别模型构建[D]. 周为主. 沈阳医学院, 2021(09)
  • [9]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相关性及益脑护脉方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翁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基于GABA能传导系统探讨固本健脑液对老年失眠大鼠的作用[D]. 毛剑琴.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标签:;  ;  

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特点及健脑灵改善认知功能的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