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金属厂自动配料系统的研究

镁金属厂自动配料系统的研究

一、金属镁厂自动配料系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荣[1](2021)在《计算机在铸造合金配料优化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微处理器的应用已渗透到不同的工业领域,并已成为国家工业水平的主要代表。它为组织科学的生产以及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提供重要的基础。配料优化应用线性的编程方法,目的是从现有的众多价格以及化学成分中找到实现最低成本且与成分要求相符的配料方式。计算配料优化的复杂性为实际的应用增添了很多的困难。使用强大的计算机处理、分析数据,计算并基于其功能开发的计算机配料优化系统,对优化铸造合金配料带来积极的效果。在整体设计这类软件时,在程序的典型框图中,对应的窗口提供了每个功能,由每个控件以及有关的程序代码指令来完成。

吴礼三[2](2018)在《管链式输送机在海绵钛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低成本高效率的管链式输送机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开展管链式输送机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输送效率、促进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攀钢海绵钛厂管链式输送机的应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国内管链式输送机力学分析不完善、制造方面存在的缺陷、盘片材质问题以及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对促进和保障国内管链式输送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首先,本文系统研究了当前国内外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具体分析了当今管链式输送机存在的弊端和主要问题,并结合攀钢海绵钛生产线实际生产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此为立足点对管链式输送机进行改进工作。其次,通过对管链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相关的生产应用及相应的理论知识做相应介绍,同时,参考国内外文献及持续观测攀钢海绵钛实际生产线的基础上,对攀钢海绵钛厂管链式输送机存在的制造问题、安装问题及运行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开展设备改进工作奠定基础。再者基于其中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其一,立足于散体物料极限平衡条件,对散体物料的力学特性做详细的理论推导计算,建立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修正,为管链式输送机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二,对管链式输送机各系统的重要零部件进行结构设计计算,确定相应型号及材料等,其中包括输送系统、传动系统、驱动系统、送料系统以及对物料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攀钢海绵钛厂生产工艺的管链式输送机的设计要求。最后,基于散体物料力学特性的分析及管链式输送机各系统的设计计算,针对管链式输送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其中,主要对钛渣、煅后石油焦、工业盐粒度及硬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了适合攀钢海绵钛厂生产的合适粒度,通过分析得出了“物料以钛渣和煅后石油焦的硬度较大,在输送过程中对非金属盘片和链条的磨损较大”的结论。结合国内外设计成果,根据试运行成效,总结了管链式输送机的各类运行参数。在对盘片结构及材质研究、设备的安装及检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增设了上部管道与下部管道的联通管,以促使管链式输送机运行平稳,同时对盘片的结构及材质、链轮与链条材质及大小尺寸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结合现场生产工艺实际情况,对设备运行及操作方法和设备检修和维护方法进行了改进设计,并统计了改进后的各项数据对比,证实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李冬梅[3](2015)在《鲅鱼圈球团厂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球团是现代高炉炼铁流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优质冶金炉料,如何提高其质量一直是冶金行业密切关注的问题。在球团生产厂,配料工序是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一环,配料的质量是影响成品球团质量的重要因素。鲅鱼圈球团厂为了保证配料品质质量,提高配料效率,采用了自动配料控制方法。本文主要从工业控制的角度出发,对球团厂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作了研究和探讨。本文对国内外配料技术发展情况、配料秤工作原理,称重仪表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对配料控制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介绍了配料系统的运行环境,并对配料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影响因素和实现功能等进行了需求分析,按照要实现的控制目标,提出了一套设计方案。结合现场生产实际要求,对配料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分别进行了设计。其中硬件部分包括配料系统控制单元设计和检测单元设计。软件部分包括上位机编程软件和上位机监控软件。对它们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等进行了介绍。在对配料过程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上位机—PLC—现场仪表和执行器的分层次硬件结构,建立了自动配料控制系统。从而使该配料系统可以按要求自动完成下料、称量、配料全过程,并在生产实际中成功应用了该自动配料控制系统。

陆科,黄斌,鲁涛[4](2015)在《烧结厂配料皮带秤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针对目前自动配料控制系统中因物料下料不稳定而造成配料发生偏差,影响烧结矿成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配料优化方案。在料仓的下料口安装一个回转给料机,同时在回转给料机下方安装一个缓冲仓,将缓冲仓内的料量与设定值做PID调节控制回转给料机的下料速度,从而实现一种理想稳定的下料条件。通过实际应用,结果显示: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有效解决了配料仓下料不稳定的问题。

梁晓波[5](2015)在《原位分散聚合制备防吸湿煅白及其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煅白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的吸湿问题,一直是困扰整个镁行业的难题。煅白(CaO·MgO)是皮江法炼镁工艺中白云石(MgCO3·CaCO3)煅烧后的产物。煅白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其吸收空气中的H2O后,立即干涸,表面生成一层硬壳,即Mg(OH)2和Ca(OH)2;吸收空气中的CO2后生成MgCO3、CaCO3。当还原罐内温度达到600800℃时,煅白吸收的水分与Si作用,降低了Si的还原能力,且H2O、CO2能把已还原出的镁重新氧化成MgO,降低出镁率。此外,吸湿后的煅白,在真空和比较低的温度下会离解,使还原反应区的剩余压力增大,镁的升华速度减慢。因此,如何防止煅白吸湿,以保持煅白长时间的活性度,对提高出镁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煅白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煅白表面锚固偶氮引发剂对煅白进行改性,然后引发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单体进行原位分散聚合制备防吸湿煅白(PFM/煅白),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元素分析仪、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等对改性与原位聚合前后的煅白进行表征,探索防吸湿煅白的制备方法及防吸湿机理,结果如下:(1)煅白在0-100min内吸湿率增长很快,几乎呈直线上升;100-400min内,吸湿率增长放缓;400min以后,吸湿率增长较小;720min-2880min内,吸湿率增长平缓。可见煅白的吸湿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增速逐渐变缓。其吸湿过程类似于“缩核反应”。(2)通过对煅白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孔径以及煅白表面接触角的检测可看出:煅白表面的接触角接近于0°,属于典型的强亲水性物质。(3)硅烷偶联剂KH560通过煅白表面的-OH基团与Si-OCH3发生脱醇反应,将环氧基团接枝在煅白表面。偶氮引发剂ACPA中的-COOH与接枝在煅白表面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缩合反应锚固到煅白表面,锚固效率近50%。(4)锚固在煅白表面上的引发剂ACPA在70℃下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M)聚合,当FM质量分数为7%时,制备得到了接枝率为0.5%、接枝效率为26.6%的PFM/煅白。(5)聚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PFM)在煅白上的接枝率随聚合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但接枝效率下降。不同ACPA锚固量煅白接枝聚合中接枝率、接枝效率与转化率呈线性关系。(6)PFM/煅白的吸湿率随PFM接枝率的增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当PFM接枝率达到0.4%时,继续提高接枝率,PFM/煅白的吸湿率趋于稳定。当PFM接枝率为0.5%时,PFM/煅白1h的吸湿率为0.2‰,而未改性煅白1h的吸湿率为13.9‰,降低了约98%,表明原位分散聚合制备的煅白防吸湿性能良好。(7)PFM/煅白比表面积及孔容均比未改性煅白减小;同时SEM分析也表明在煅白微孔结构内部和表面形成均匀的全氟聚合物膜,部分聚合物膜起到封孔的作用;当PFM接枝率达到0.5%时,其水接触角为132.8°,疏水性能良好,XPS信息深度计算其全氟物聚合层膜厚度约8nm。

周梅[6](2014)在《基于菱镁板生产线的DCS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菱镁板作为一种新型建材,具有无污染、防火、耐高温等优点,在办公和家居等场所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菱镁板生产加工工艺的特殊性,需要对其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进行研究。鉴于当前菱镁板生产设备的滞后性,本文在通过对菱镁板生产加工工艺介绍的基础上,对系统关键生产设备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定量配料称重环节作了研究。首先,本文对菱镁板生产线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生产线中的自动配料系统、搅拌系统、模板抓取系统、模板清洗系统、脱模剂喷淋系统、辊压成型系统、湿板切割分离系统、养护成型系统进行了整理说明,对部分设备的控制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析了装板执行机构、上料执行机构和卸板及板模分离执行机构中的各电动机、控制开关和电磁阀在设备中的作用。其次,通过对生产线中各控制系统的整理,提出基于菱镁板生产线的DCS控制系统架构,同时为了验证DCS系统架构的可行性,采用了小型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RS485总线、CAN总线、ZIGBEE无线通信总线的介绍,最终选用ZIGBEE无线作为小型模型的通信总线。然后,根据最终选用的通信方案进行了系统硬件总体设计和软件总体设计,在系统硬件设计中,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实现了串行通信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及液晶显示模块的硬件设计;在系统软件设计中,设计了多种命令控制方式(数据单次和周期返回)对传感器节点进行控制,同时完成了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上传和PC机界面显示部分。再次,通过对覆盖问题的研究,最终确定养护房内的节点个数以及节点位置;通过对其软件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了部分程序编写难点部分;对其传输距离进行分析,目的是便于与实际传输距离进行对比。最后,确定了小型控制系统的测试方案,进行了组网测试、传输距离测试和上位机界面显示测试,用户可以通过上位机的控制命令,实现对养护房内节点的监测以及控制。并将测试数据用图形方式显示到上位机上。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控制灵活、监测准确性等特点,为基于菱镁板生产线的DCS控制系统实现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王汉飞[7](2013)在《首秦烧结控制系统模型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烧结生产是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炉获得优良的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前提。如何将国外先进、成熟的控制技术与国内烧结工艺的现状很好的结合起来,使烧结自动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上有所突破,成为烧结行业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烧结生产率的高低、烧结矿质量的好坏,既受物料原始状态的影响,又受工艺装备及过程参数的制约。鉴于烧结技术的发展,烧结二级模型的开发与智能化的自动调节与控制已成为追求烧结生产低耗、高产和优质的重要手段,并成为国内外烧结厂提高技术水平的主攻方向。本文在深入研究烧结生产工艺过程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首秦烧结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按照首秦公司烧结工艺生产对自动控制模型进行模块化结构设计。以烧结控制系统中的配料子系统和烧结机控制子系统为重点研究对象建立返矿模型、燃料模型、点火模型、优化配料模型、配料动态控制模型、烧结终点控制模型、烧结偏差控制模型等;并且提出温度上升点斜率判断法与燃烧速度一致性指数改善终点偏差。烧结自动控制系统应用智能控制论、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形成一种新的控制模式;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解决烧结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复杂问题。它的成功应用,稳定了烧结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作业率,实现了烧结生产的智能化。使首秦烧结生产控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提高了企业形象和竞争力,在控制理论应用方面也实现了新的突破。

魏万华[8](2008)在《提高微机控制配料系统配料精度的一种方法》文中指出介绍了一种微机配料系统,通过对金属镁微机配料系统工艺过程的分析,提出一种提高配料精度的方法,即采用静态与动态结合,增量称重和减量称重相结合的方式,且下料采用基于经验知识的两级振幅。

臧大进,刘增良[9](2008)在《镁厂配料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固态配料在镁厂生产上是一个重要工序,配料的精度有时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精确稳定的配料系统不仅可以节约原料、提高产出,还可以改善镁产品的质量。因此,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 CAN 总线的镁厂配料自动化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使系统具有完备的控制功能、丰富的监测功能、友好的界面和优良的性价比。

李娟[10](2008)在《皮江法炼镁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建立及其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皮江法炼镁行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迫切需要快速、有效的推行清洁生产,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对皮江法炼镁行业生产工艺的深入分析,结合理论分析、专家咨询、频度统计法等方法,初步提出了皮江法炼镁行业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统计数据、国家行业标准基础上确定了各指标的标准值;并且选取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分析,确定清洁生产水平等级。本文以国内某典型炼镁企业为实例,一方面按照LCA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思路对其进行清洁生产分析,一方面按照所建立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另外,通过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分析和评价,还找到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部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清洁生产方案。

二、金属镁厂自动配料系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属镁厂自动配料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管链式输送机在海绵钛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输送机概述
        1.2.1 连续式输送机概述
        1.2.2 管链式输送机概述
    1.3 管链式输送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管链式输送机的概述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管链式输送机工作原理
    2.2 管链式输送机组成
    2.3 管链式输送机的物料输送模式
    2.4 管链式输送机特点及应用
        2.4.1 管链式输送机特点
        2.4.2 管链式输送机应用
    2.5 现存问题分析
        2.5.1 管链式输送机的制造问题
        2.5.2 管链式输送机的安装问题
        2.5.3 管链式输送机运行问题
    2.6 小结
第三章 管链式输送机物料力学研究
    3.1 散体物料力学特性
        3.1.1 侧压力系数
        3.1.2 散体物料的极限平衡
    3.2 管链式输送机力学分析
        3.2.1 静态分析
        3.2.1.1 AC平面上的全反力
        3.2.2 刮板作用力的传播区域及刮板极限节距
        3.2.3 动态分析
        3.2.3.1 动态力产生原因
        3.2.3.2 链传动时的动载荷
        3.2.4 链环受力分析
    3.3 管链式输送机主要性能参数
        3.3.1 理论基础
        3.3.1.1 质量输送量和体积输送量
        3.3.1.2 运行阻力描述
        3.3.2 管链式输送机的侧压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攀钢海绵钛厂管链式输送机系统结构设计
    4.1 攀钢海绵钛厂输送机系统构成
    4.2 输送系统的设计
        4.2.1 输送系统
        4.2.2 传动系统
    4.3 驱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4.3.1 刮板链条张力计算
        4.3.2 电机功率计算
        4.3.3 头轮设计计算
        4.3.4 链条的选型
        4.3.5 大小链轮的计算
    4.4 头轮轴的设计计算
    4.5 送料系统
    4.6 物料分析
        4.6.1 物料粒度
        4.6.2 物料硬度
    4.7 运输要求
    4.8 管链式输送生产线系统的布置
        4.8.1 钛渣输送线的构成
        4.8.2 煅后石油焦输送线的构成
        4.8.3 工业盐输送线的构成
        4.8.4 炉顶物料输送线的构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管链式输送机的改进与结果
    5.1 管链式输送机本体的改进
        5.1.1 盘片使用寿命研究
        5.1.2 链轮与链条材质改进
        5.1.3 管道弯头的局部处理
        5.1.4 轴承的卡死改进
        5.1.5 增设块状固体物的清理装置
    5.2 设备运行及操作方法改进
        5.2.1 改进盘片的运行速度
        5.2.2 下料控制方法
    5.3 设备检修和维护方法改进
        5.3.1 改变安装与检修方式
        5.3.2 部分磨损的盘片与新盘片搭配使用
        5.3.3 调节张紧装置
        5.3.4 成立专门的检修维护机构
    5.4 结果
        5.4.1 设备故障方面
        5.4.2 维护费用方面
        5.4.3 环境污染方面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鲅鱼圈球团厂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配料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球团生产的产生及发展
        1.2.2 国内球团生产的发展现状
        1.2.3 配料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4 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及主要工作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球团系统工艺及配料系统组成
    2.1 球团工艺流程
    2.2 配料系统
        2.2.1 配料系统原理
        2.2.2 称重、给料机工作原理
        2.2.3 膨润土、灰尘对配料的影响
    2.3 配料系统需求分析
        2.3.1 配料控制系统对象分析
        2.3.2 配料控制系统因素分析
        2.3.3 配料系统功能分析
    2.4 配料系统设计方案
        2.4.1 上料系统
        2.4.2 配料系统
    2.5 配料系统的控制方案及控制目标
        2.5.1 配料系统的控制方案
        2.5.2 配料系统的控制目标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料系统硬件设计
    3.1 配料系统控制单元设计
        3.1.1 配料系统冗余配置
        3.1.2 配料系统中央处理器
        3.1.3 配料系统通讯配置
        3.1.4 配料系统硬件配置
    3.2 配料系统检测单元设计
        3.2.1 检测仪表
        3.2.2 二次仪表
        3.2.3 检测信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料系统软件设计
    4.1 上位机编程软件RSLogix5000
        4.1.1 上位机编程软件的特点
        4.1.2 上位机编程软件的功能
    4.2 上位机监控软件RSView SE
        4.2.1 上位机监控软件的特点
        4.2.2 上位机监控软件的功能
        4.2.3 配料控制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运行与应用
    5.1 配料系统运行环境
        5.1.1 配料系统运行平台
        5.1.2 配料系统软硬件配置
    5.2 配料系统的应用实现
        5.2.1 系统登录
        5.2.2 功能实现
        5.2.3 运行效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原位分散聚合制备防吸湿煅白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煅白的性质及用途
        1.2.1 煅白的性质
        1.2.2 煅白的用途
    1.3 煅白的制备及贮存方法
        1.3.1 煅白的制备方法
        1.3.2 煅白的贮存方法
    1.4 煅白吸湿的危害及防吸湿措施
        1.4.1 煅白吸湿的危害
        1.4.2 生产实践中煅白防吸湿的措施
    1.5 物料防吸湿研究
        1.5.1 中草药的防吸湿研究
        1.5.2 含能材料的防吸湿研究
    1.6 物料改性技术现状
        1.6.1 物料改性方法
        1.6.2 物料改性工艺
        1.6.3 物料改性设备
        1.6.4 物料表面改性剂
    1.7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煅白的吸湿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用仪器及设备
        2.2.3 煅白的制备
        2.2.4 煅白吸湿性检测方法
        2.2.5 表征方法
    2.3 煅白吸湿性分析
        2.3.1 煅白的吸湿率
        2.3.2 煅白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
        2.3.3 煅白的水接触角
        2.3.4 煅白吸湿外观变化
    2.4 煅白吸湿吸湿机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煅白表面锚固偶氮引发剂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煅白表面锚固偶氮引发剂方法
        3.2.4 表征方法
    3.3 煅白表面锚固偶氮引发剂分析
        3.3.1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3.3.2 红外光谱分析(IR)
    3.4 煅白表面锚固偶氮引发剂反应式
    3.5 煅白表面锚固偶氮引发剂改性效率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原位分散聚合制备防吸湿煅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计算方法
        4.2.4 表征方法
    4.3 PFM/煅白表面结构分析
        4.3.1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4.3.2 红外光谱分析(IR)
        4.3.3 差热分析
        4.3.4 热重分析
    4.4 原位分散聚合过程分析
        4.4.1 原位分散聚合反应式
        4.4.2 ACPA 锚固量对原位聚合的影响
        4.4.3 PFM 接枝率与接枝效率
    4.5 PFM/煅白防吸湿分析
        4.5.1 不同 PFM 接枝率对煅白接触角的影响
        4.5.2 不同 PFM 接枝率对煅白吸湿率的影响
        4.5.3 PFM/煅白表面防吸湿机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基于菱镁板生产线的DCS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菱镁板生产工艺分析
    1.3 DCS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菱镁板生产设备及其控制机理
    2.1 菱镁板生产线系统组成
    2.2 自动配料系统
    2.3 搅拌系统
        2.3.1 喷淋装置
        2.3.2 搅拌装置
    2.4 模板抓取系统
    2.5 模板清洗和脱模剂喷淋系统
    2.6 辊压成型系统
    2.7 切割分离系统
    2.8 养护成型系统
    2.9 各模块控制机构整理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菱镁板生产线的DCS系统总体设计
    3.1 菱镁板生产线的DCS设计原则
    3.2 菱镁板生产线的DCS控制内容
    3.3 菱镁板生产线的DCS架构
    3.4 小型菱镁板生产线DCS系统
        3.4.1 通信方案选择
        3.4.2 通信方案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型DCS系统整体设计
    4.1 小型DCS系统硬件设计
        4.1.1 主CPU选择
        4.1.2 电路设计注意事项
        4.1.3 协调器节点设计
        4.1.4 传感器节点设计
    4.2 小型DCS系统软件设计
        4.2.1 ZigBee协议栈架构
        4.2.2 ZigBee网络的初始化
        4.2.3 Z—Stack软件流程
        4.2.4 ZigBee节点间数据发送
        4.2.5 协调器软件设计
        4.2.6 传感器节点软件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关键问题研究
    5.1 定量配料称重问题
        5.1.1 定量配料系统方案改进
        5.1.2 定量配料系统数学模型
    5.2 覆盖问题研究
    5.3 ZigBee关键问题研究
        5.3.1 ZigBee传输距离问题研究
        5.3.2 ZigBee软件关键问题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线控制系统网络实现与测试
    6.1 组网平台
    6.2 组网测试
        6.2.1 协调器网络建立测试
        6.2.2 终端节点加入网络测试
        6.2.3 信道、PANID测试
    6.3 传输距离测试
    6.4 人机界面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一

(7)首秦烧结控制系统模型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烧结工艺及控制系统介绍
    2.1 首秦烧结设备简介
    2.2 首秦烧结工艺流程
    2.3 自动控制系统功能结构与设备组成
        2.3.1 控制系统功能描述
        2.3.2 配料与烧结控制系统介绍
        2.3.3 通讯方式
        2.3.4 外部环境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烧结控制系统模型设计
    3.1 基础控制模型设计
        3.1.1 返矿模型
        3.1.2 燃料模型
        3.1.3 点火模型
    3.2 过程控制模型的建立
        3.2.1 优化配料模型
        3.2.2 配料动态控制模型
        3.2.3 BTP控制模型
        3.2.4 BTP偏差控制模型
        3.2.5 上料控制模型
        3.2.6 成分预报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烧结控制系统模型实现
    4.1 返矿控制模型实现
    4.2 自动配料模型实现
        4.2.1 优化配料程序设计
        4.2.2 动态配料程序设计
        4.2.3 自动配料程序实现
    4.3 燃料模型实现
    4.4 点火控制模型实现
    4.5 烧透点控制模型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运行分析
    5.1 模型的实际应用
    5.2 技术指标统计与创新
        5.2.1 技术指标统计与分析
        5.2.2 创新点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皮江法炼镁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建立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清洁生产的发展现状
        1.2.2 皮江法生产镁及镁合金工艺现状
        1.2.3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2. 研究方法
    2.1 LCA 生命周期评价法
    2.2 物料衡算法
    2.3 现场实测、资料调研
    2.4 专家咨询法
    2.5 层次分析法
    2.6 模糊数学法
3 构建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
    3.1 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3.2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的建立
    3.3 指标筛选
    3.4 指标体系构成
        3.4.1 定性指标体系构成
        3.4.2 定量指标体系构成及计算方法
4 清洁生产评价方法研究
    4.1 确定指标权重
        4.1.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1.2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4.1.3 层次单排序
    4.2 隶属函数、基准值的确定
        4.2.1 定量指标隶属函数、基准值的确定
        4.2.2 定性指标隶属函数、基准值的确定
    4.3 综合评价
5 实例分析
    5.1 企业概况
        5.1.1 工程概况
        5.1.2 生产工艺
    5.2 清洁生产分析
        5.2.1 目的与范围的确定
        5.2.2 清单分析
        5.2.3 清洁生产指标评价
        5.2.4 提出清洁生产方案
6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金属镁厂自动配料系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计算机在铸造合金配料优化中的应用[J]. 郑荣.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21(04)
  • [2]管链式输送机在海绵钛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 吴礼三.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3]鲅鱼圈球团厂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冬梅. 东北大学, 2015(06)
  • [4]烧结厂配料皮带秤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与应用[A]. 陆科,黄斌,鲁涛. 第三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B卷), 2015
  • [5]原位分散聚合制备防吸湿煅白及其机理研究[D]. 梁晓波. 太原理工大学, 2015(09)
  • [6]基于菱镁板生产线的DCS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 周梅. 东华大学, 2014(05)
  • [7]首秦烧结控制系统模型设计与实现[D]. 王汉飞. 东北大学, 2013(03)
  • [8]提高微机控制配料系统配料精度的一种方法[J]. 魏万华.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8(04)
  • [9]镁厂配料自动化系统的研究[J]. 臧大进,刘增良. 矿山机械, 2008(15)
  • [10]皮江法炼镁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建立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 李娟. 吉林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镁金属厂自动配料系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