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贾琼[1](2021)在《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意义,能够助推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历史档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清晰系统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加强历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因此,以历史档案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内容组织、聚合与开发等相关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数据化应用成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推进的重点领域。一方面,用户对历史文化资源全面获取的需求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政府、社会和个人对历史档案的政治需求、学术需求、文化需求愈发迫切,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等新特征;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格局,数字人文、数据挖掘、知识组织等理论方法正在广泛应用于历史文献典籍的数据化加工、深度组织与实际应用等工作。但是面对卷帙浩繁、异构多元的历史档案资源,其深度聚合、语义互联、知识映射等问题的应用有效性有待解决。基于此,引入关联数据技术,构建实现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解决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在理论层面、技术应用层面和实践层面具有较强的研究空间和应用场景。本研究在历史档案资源价值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系统的梳理了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资源聚合、关联数据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现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具有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的空间;在明确本研究基本研究概念和范畴的基础上,以档案价值论、档案知识组织、数字人文等理论与方法作为指导,展开系统的研究。首先,提出了关联数据技术驱动下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明确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关联强度、关联维度、关联阶度以及关联粒度四个维度,基于对历史档案资源层级的划分,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整体框架。其次,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对常用的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元数据标准选择的思路和步骤,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方案;在对历史档案知识分类、知识本体层级划分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档案为案例对象进行元数据实例研究,并以盛宣怀档案为例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通过元数据元素识别、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等过程,实现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的构建。第三,基于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进一步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语义化操作与发布流程,强化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方案的可操作性。第四,详尽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的主要功能,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服务平台。最后,针对目前历史档案资源服务现状,提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实施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比较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模型构建、技术方案、实现路径等角度进行讨论和分析,为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对于激活历史档案价值实现,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满足政府、社会及个人的现实需求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毛勤勤[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档案馆红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琳[3](2021)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与思考》文中指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档案部门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重任之一。从社会需求层面和经济发展角度的创新与思考,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可贵的价值,期望通过不断探索以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新型功能,为社会进步以及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面对新形势,档案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巨大信息资源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发展。
王安祺[4](2021)在《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文中指出高校校友记忆既包括高校校友对母校的回忆也包括高校校友之间的记忆。其是高校校友个人校友身份感和根源感的来源,是高校校友之间联络与合作的前提,是高校校友会开展一系列校友活动的根本保障,也是高校文化与发展的最可靠的历史见证。高校校友档案是构建和保存高校校友记忆资源最重要且最不可替代的要素。其不仅包括在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档案文件材料,也包括高校毕业生离开学校后在和往昔同学的联络中、参与母校的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文件材料,其中蕴含着最真实、最生动的校友记忆。目前,我国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管理与开发的仍处在探索阶段,与此相关的实践活动比较有限。在现有的高校校友档案研究成果中,仅以高校相关部门(如高校校友会、高校档案馆等)作为单一的管理主体对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资源的构建有着一定的阻碍和限制。而广大高校校友作为档案的形成者和重要价值建构主体仍处于“被忽视”的境地。如何改变这种格局,如何充分调动来自校友们的智慧和力量,“价值共创”无疑提供了一条可供探索的路径。因此本文采用学科交叉的方式,将价值共创理论引入档案学研究,在肯定高校校友档案各价值主体(高校校友、高校档案馆、高校校友会、民间校友会)地位的前提下,以价值共创的视角看待高校校友档案记忆资源,进而探讨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建构策略。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对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各价值主体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利用质性分析法分析访谈文本,对高校校友档案的主体特性、高校校友档案的形成特性,以及各价值创造主体对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资源的开发、利用需求进行阐述。结合对特征、特性和需求的分析,尝试提出建构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的策略。即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互动渠道,利用一定的系统平台,调动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各价值创造主体参与高校校友档案的管理,通过群体智慧的发挥实现对校友档案等相关资料的高效及有序化聚合,实现高校校友档案记忆价值的共同创造。
刘芳[5](2021)在《浅谈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中提出随着社会发展步入全新阶段,"四个全面"战略格局为档案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标准,档案工作开始变成政府管理以及公共服务必备的基础。基于当前的形势以及档案工作的重心,档案机构需要了解目前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科学利用的价值与作用,寻找阻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自觉寻找新形势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全新方式与渠道,进而为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提供专业的档案服务。本文主要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现目标以及规划和措施。
李思雨[6](2021)在《融媒体时代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文中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是相应事件全过程处理的重要记录,其开发对提升我国治理能力,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意义。融媒体时代信息平台的技术性、信息主体的交互性、信息服务的人性化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助于创新相应信息资源开发成果与形式。本文共分为六章内容。第一章对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融媒体及融媒体时代信息资源的开发研究进行论述。第二章对本文相关概念及所运用的融媒体传播理论、信息资源管理及开发理论进行研究。第三章提出融媒体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四章从开发原则、模式及成果形式三个方面探讨了融媒体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开发策略。第五章以“学习强国”平台中新冠肺炎疫情信息资源的开发状况为实例,对融媒体时代相应信息资源的开发状况进行论证。最后做出总结与展望。
孙馨阳[7](2021)在《面向数字人文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少数民族的实践活动之中,是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明的真实记录和智慧结晶。从数字化管理时代到大数据治理时代,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正面临着开发理念固化、开发方式单一、开发主体缺失等现实性问题,传统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新型研究范式与组织模式可以为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现状注入新的内在动力,将数字人文研究优势与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工作相结合,从而实现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的深层次挖掘,进而推动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内在精神动力的发扬与传承。本文对新兴数字人文技术应用于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学理性分析,试图探寻数字人文技术在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中发挥的作用。最后,本文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及微观层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面向数字人文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总体设计及保障机制,以期为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研究提供全新的开发视角,助力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工作的深度开展。
王阮[8](2021)在《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数字人文在中国学界方兴未艾。数字人文对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好比在学术圈这个相对平静的湖水中投进一颗石子,泛起的涟漪会波及整个学术领域[1]。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需加快文物藏品数字化保藏,推进数字故宫、数字敦煌、数字丝绸之路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数字博物馆建设[2]。在数字化浪潮中,人文活动在数字技术赋能下跨界融合,借助数字技术耕读人文知识,变革传统的人文研究范式,并赋予人文研究以新的活力。数字人文正在引领中国社会文化空间的数字化转型,身处数字环境的人们对历史档案文化的知识需求也愈加强烈。《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有效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过程中鼓励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国家记忆和城市(乡村)记忆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等工作。口述历史档案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纽带,以记录时代变革、填补记录空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等价值和功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世代相传,随着时间的洗淘,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已经失传或濒临灭亡。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世界记忆工程项目,旨在通过国际合作与应用数字技术抢救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有关口述历史档案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建立。虽然从启动时间看,我国研究起点较美国晚了近30年,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进展都缺少资源深度开发和知识挖掘,尚处于起步成长阶段。但作为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我国拥有相当丰富且数量庞大的人文资源亟待挖掘。在数字人文的大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人文技术方法检索、利用浩瀚繁杂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将其蕴含的丰富内部事实、数据和知识展现出来,实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同时,如何对口述历史档案资源进行深度知识组织、知识关联、知识聚合与知识发现,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也将成为当下及未来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重点。基于此,本文以口述历史档案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口述历史档案、知识发现的追本溯源,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实证研究等方法,结合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特征与属性,架构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框架,探究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核心内容,构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本体与知识图谱并进行实例可视化展示,深入揭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元,将其蕴含的人、地、时、事等复杂内容关系予以揭示,辅助和支撑人文学者进行研究,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实践应用提供可操作性指导,实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多维知识发现。具体来说,核心内容包含4个部分。第3章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逻辑框架本章首先对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需求进行分析,对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目标进行概述,梳理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流程及体系结构。然后,解析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构成要素、功能要素、构成要素及功能要素关系,架构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框架。最后,对框架主要模块作用进行解构,包含知识组织的描述与揭示作用,知识关联的存储与链接作用,知识发现的多维挖掘作用。第4章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本体构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纷繁浩杂,如何将零散杂乱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组织起来,就需要借助本体来实现。鉴于目前本领域尚未发现可复用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本体,故而需要自建本体,这也是本领域的创新之处所在。本章作为第五章的铺垫,通过构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本体呈现口述历史档案领域知识认可的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从知识组织维度实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表示,并利用Protégé工具辅以实例可视化展示,验证了本文构建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本体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为第五章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构建提供组织结构基础。第5章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构建本体只是从组织层面实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描述与揭示,而知识图谱是基于关联层面实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深度聚合。本章首先提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框架设计构想,包含模式层和数据层,模式层既可以从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本体解析、本体与图数据库的映射规则以及关系界定入手;也可以直接从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数据源抽取所需要素。数据层包含信息抽取和知识融合两部分。然后介绍知识图谱存储和绘制工具。最后,基于第四章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本体结构,引入实验数据源,采用目前主流的Neo4j图数据库构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进行实例可视化展示,从知识关联维度实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深层聚合,构筑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网系,实现知识关联,为第六章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多维知识发现奠定关系主线。第6章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多维知识发现本章在第五章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实例展示的基础上,基于知识图谱洞悉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深层关系,从多维视角深入挖掘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潜藏的丰富内部事实。具体包含:基于项目整体概况的知识发现、基于事件主题关系的知识发现、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知识发现以及基于时空网络关系的知识发现。既可以细致展现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间人、地、时、事之间的知识关联,又可以探求涉及同一主题或具有相关关系的多个口述历史档案资源之间的隐性关系,方便领域学者进行后续研究,以佐证本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数字人文大背景下,将以本体和知识图谱为代表的数字人文技术方法“引介”口述历史档案研究,实现了口述历史档案资源领域本体和知识图谱构建新突破,同时借助实例可视化展示,将人、地、时、事等内容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予以细粒度描述,从事件、时空以及社会网络关系等层面实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深层挖掘与多维知识发现,不仅丰富了多元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而且还推进了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实践创新。在“技术驱动+知识发现”的催化反应下,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深度开发提供了借鉴与可行指导,同时也对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及可视化具体实施提供了可操作性框架参考,切实推动了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组织、知识关联、知识发现与知识服务。
仝宁宁[9](2021)在《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研究 ——以河北省档案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档案因其特有的记忆属性,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省级综合档案馆在地方档案馆中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其保存的数量庞大、门类齐全的档案资源,系统地见证了我国社会发展历程,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充分有效开发档案资源是实现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档案资源开发已经成为省级综合档案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充分了解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状况,本文以河北省档案馆为调研重点,兼顾其他省级综合档案馆,从中提炼、分析共性,对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难点与创新点。第二章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意义和功能,从档案资源价值、档案工作价值、社会公众需求三个方面阐述了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意义,从政治、文化、教育三方面阐述了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功能。第三章河北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成绩和不足,通过对河北省档案馆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出河北省档案馆在制度建设、合作开发、开发成果、利用渠道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列举分析了其在专业人才配备、吸纳公众参与、拓宽深度广度、技术水平、成果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从开发主体、开发客体、开发形式、档案用户、开发成果五方面,全面叙述了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现存问题和有益探索,概括为:单一主体能力不足,开发主体渐趋多样;开发门类较为单一,开发视野渐趋拓宽;开发形式较为传统,逐步探索开发形式;档案用户及需求日益增长,多样化需求驱动精准开发;开发工作取得显着成果,整体效益日渐受到关注。第五章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改进策略,针对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从完善相关制度、培育多元开发主体、丰富开发内容、创新开发形式、完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等五方面对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提出了改进建议。
周昊[10](2021)在《档案虚拟展览标准规范与平台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档案虚拟展览是“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走向开放的重要形式,充分体现了档案资源开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当前,国内档案虚拟展览如火如荼,而相关理论总结、标准研制、平台开发等仍处于零散研究阶段。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对档案虚拟展览的相关理论总结、标准研制、平台开发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研究现状及其述评,即第1章和第2章。通过对档案虚拟展览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本文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等。研究中突出档案虚拟展览实践调研和分析。第二部分为研究主体,包括论文第3章、第4章和第5章,是论文的研究重点。第3章主要阐述档案虚拟展览的类型、内涵、特点和技术嵌入视角下的理论架构;第4章主要对档案虚拟展览标准应用现状、研制原则、研制思路和标准结构进行阐述;第5章主要研究档案虚拟展览平台构建,对平台内涵的阐释与建设理念、演变过程、功能与要素、平台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即第6章,以国家电网河南电力公司档案虚拟展览为具体研究对象,对档案虚拟展览标准、平台构建和技术的验证与应用。最后对论文研究的创新性、研究内容和下一步研究方向做了总结。
二、浅谈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范畴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本文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
2.1.2 档案资源聚合 |
2.1.3 关联数据在档案领域的应用 |
2.1.4 研究述评 |
2.2 相关理论 |
2.2.1 档案价值论 |
2.2.2 知识组织理论 |
2.2.3 数字人文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 |
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 |
3.1.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 |
3.1.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流程 |
3.1.3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目标 |
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的多维分析 |
3.2.1 关联强度 |
3.2.2 关联维度 |
3.2.3 关联阶度 |
3.2.4 关联粒度 |
3.3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构建 |
3.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层级划分 |
3.3.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结构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 |
4.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
4.1.1 常用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比较分析 |
4.1.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思路 |
4.1.3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步骤 |
4.1.4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 |
4.1.5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实例 |
4.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建模 |
4.2.1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分类体系 |
4.2.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的类型 |
4.2.3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 |
4.2.4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实例 |
4.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构建 |
4.3.1 元数据元素识别 |
4.3.2 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 |
4.3.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与聚合 |
5.1 历史档案资源语义化处理 |
5.1.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语义化转换 |
5.1.2 历史档案资源RDF化过程 |
5.1.3 历史档案资源实体语义关联关系识别 |
5.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 |
5.2.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URI命名 |
5.2.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存储 |
5.2.3 基于D2R的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 |
5.2.4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实例 |
5.3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聚合 |
5.3.1 关联数据聚合方法 |
5.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互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 |
6.1 基于关联数据的聚合服务功能 |
6.1.1 历史档案资源检索服务 |
6.1.2 历史档案资源推荐服务 |
6.1.3 历史档案资源可视化服务 |
6.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服务平台结构设计 |
6.2.1 存储层 |
6.2.2 描述层 |
6.2.3 服务层 |
6.2.4 应用层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策略 |
7.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实施策略 |
7.1.1 实现多源异构历史档案资源采集方法 |
7.1.2 建立多元协作的组织机制 |
7.1.3 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 |
7.1.4 提供泛在化关联数据应用服务 |
7.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的保障机制 |
7.2.1 政策保障 |
7.2.2 技术保障 |
7.2.3 人才保障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
1. 经济建设的进一步需求 |
2. 信息化时代对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驱动性 |
3. 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与思考 |
1. 互联网时代,提升档案资源信息化发展水平 |
2.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观念更新 |
3. 引入先进技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 |
(4)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访谈法 |
1.3.2 质性分析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1.5.3 国内外研究评析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高校校友档案 |
2.1.2 社群档案 |
2.1.3 集体记忆 |
2.1.4 用户生成内容 |
2.2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2.1 价值共创理论 |
2.2.2 档案记忆建构理论 |
2.2.3 档案后保管范式理论 |
第三章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访谈调查 |
3.1 访谈调查原因及目的 |
3.2 研究设计 |
3.3 访谈实施 |
3.3.1 访谈准备 |
3.3.2 访谈实施 |
3.3.3 访谈结果 |
3.4 访谈内容分析 |
3.4.1 关键词提炼 |
3.4.2 开放性编码 |
3.4.3 主轴编码 |
3.4.4 选择性编码 |
3.4.5 编码结果的检验 |
3.4.6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资源形成理论框架 |
第四章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形成分析 |
4.1 高校校友档案记忆价值主体行为分析 |
4.1.1 高校校友个人档案记忆形成分析 |
4.1.2 高校校友会总会档案记忆形成分析 |
4.1.3 高校民间校友会档案记忆形成分析 |
4.1.4 高校档案馆校友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
4.2 高校校友档案记忆资源的需求分析 |
4.2.1 高校校友个人对校友档案记忆的需求分析 |
4.2.2 高校校友会对校友档案记忆的需求分析 |
4.2.3 高校档案馆对校友档案记忆的开发利用诉求分析 |
第五章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的指导思想 |
5.1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的要素 |
5.1.1 对话:多元化主体 |
5.1.2 获取:开放性系统 |
5.1.3 透明度:公开性的展现形式 |
5.1.4 风险评估:求真性的记忆还原 |
5.2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的路径 |
5.2.1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开发路径 |
5.2.2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服务路径 |
第六章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策略 |
6.1 实现多元化的建构主体 |
6.1.1 高校校友会、档案馆让渡其主导权力 |
6.1.2 校友群体成员参与式共享共建 |
6.2 实现多元化的档案收集 |
6.2.1 收集渠道多元化 |
6.2.2 收集内容多样化 |
6.2.3 资源形式多样化 |
6.3 构建参与式的展示平台 |
6.3.1 平台构建要以用户需求实现为价值导向 |
6.3.2 利用用户生成内容丰富线上馆藏 |
6.3.3 利用用户生成内容完善线上着录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访谈提纲——关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的访谈问卷设计(面向在校校友) |
附录 2:访谈提纲——关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的访谈问卷设计(面向毕业校友) |
附录 3:访谈提纲——关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的访谈问卷设计(面向高校校友会) |
附录 4:访谈提纲——关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的访谈问卷设计(面向民间校友会) |
附录 5:访谈提纲——关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的访谈问卷设计(面向高校档案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浅谈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 |
(一)档案信息资源的含义 |
(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现目标 |
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和措施 |
(一)着力提升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
1. 改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
2. 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结构与个体知识结构 |
(二)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利用效率 |
1. 丰富和充实馆藏内容 |
2. 加快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
3. 推进馆藏档案的网络化发展 |
(三)大力开展档案宣传工作 |
(6)融媒体时代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
1.2.2 融媒体相关研究 |
1.2.3 融媒体时代信息资源开发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解读 |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相关概述 |
2.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内涵 |
2.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特征 |
2.2 融媒体与融媒体时代 |
2.2.1 融媒体相关概念辨析 |
2.2.2 融媒体特征 |
2.2.3 融媒体时代优势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使用与满足”理论 |
2.3.2 诺兰模型 |
3 融媒体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开发必要性与可行性 |
3.1 必要性分析 |
3.1.1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弘扬抗疫精神的必然要求 |
3.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内容亟需深层挖掘 |
3.2 可行性分析 |
3.2.1 满足信息资源精准利用需求 |
3.2.2 增进信息管理部门融入与服务 |
3.2.3 助力信息资源线上传播与利用 |
4 融媒体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开发原则、模式及成果探析 |
4.1 开发原则分析 |
4.1.1 用户为主 |
4.1.2 资源共享 |
4.1.3 创新开发 |
4.1.4 注重安全 |
4.2 开发模式探析 |
4.2.1 独立开发模式 |
4.2.2 委托开发模式 |
4.2.3 协作开发模式 |
4.3 开发成果形式 |
4.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专题库 |
4.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色信息资源文化产品 |
5 基于融媒体平台——“学习强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信息资源开发实证研究 |
5.1 “学习强国”简介 |
5.2 “学习强国”中的新冠肺炎疫情信息资源开发实例论证 |
5.2.1 多维开发原则 |
5.2.2 协作开发模式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7)面向数字人文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面向数字人文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研究 |
第一节 数字人文概述 |
一、数字人文的提出与发展 |
二、数字人文的概念 |
三、数字人文的特征 |
第二节 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概述 |
一、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
二、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的概念及应然价值取向 |
第三节 数字人文在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中的作用 |
一、通过跨界融合拓宽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思路 |
二、通过技术革新优化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流程 |
三、通过精准服务感知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人文内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面向数字人文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一节 面向数字人文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的必要性 |
一、必需手段:充分释放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双元价值 |
二、必要条件:顺应社会转型规律,符合学科发展规律 |
三、必需方法:塑造多维价值观念,满足社会利用需求 |
第二节 面向数字人文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的可行性 |
一、资源优势 |
二、互补优势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数字人文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总体设计 |
第一节 宏观层面 |
一、完善法律指引与政策支持 |
二、总体开发框架的顶层设计 |
三、协同开发主体的科学构建 |
第二节 中观层面 |
一、业务层 |
二、人员层 |
第三节 微观层面 |
一、开发技术 |
二、开发平台 |
三、保障机制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8)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口述历史档案研究现状 |
1.3.2 知识发现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口述历史档案 |
2.1.2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 |
2.2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理论 |
2.2.1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含义 |
2.2.2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意义 |
2.2.3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原则 |
2.3 本体理论 |
2.3.1 本体概念 |
2.3.2 本体分类 |
2.3.3 本体构建流程 |
2.3.4 本体在档案领域的应用 |
2.4 知识发现理论 |
2.4.1 知识发现定义 |
2.4.2 知识发现过程 |
2.4.3 知识发现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逻辑框架 |
3.1 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需求分析 |
3.1.1 数字人文时代的必然要求 |
3.1.2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开发需求 |
3.2 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目标与体系架构 |
3.2.1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目标 |
3.2.2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流程及体系结构 |
3.3 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框架 |
3.3.1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构成要素 |
3.3.2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功能要素解析 |
3.3.3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要素及功能关系 |
3.3.4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框架构建 |
3.4 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框架主要模块作用解构 |
3.4.1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组织的描述与揭示作用 |
3.4.2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关联的存储与链接作用 |
3.4.3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的多维挖掘作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本体构建 |
4.1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组织原则 |
4.2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标准选择 |
4.3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抽取 |
4.4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本体模型设计 |
4.4.1 术语词表构建 |
4.4.2 确认类的等级体系,定义类和属性 |
4.4.3 充实、修正本体 |
4.4.4 本体模型转换 |
4.5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本体实例化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构建 |
5.1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框架设计 |
5.2 模式层组织 |
5.2.1 本体解析 |
5.2.2 本体与图数据库规则映射 |
5.2.3 关系界定 |
5.3 数据层组织 |
5.3.1 信息抽取 |
5.3.2 知识融合 |
5.4 知识图谱存储与绘制 |
5.5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实例化 |
5.5.1 数据准备 |
5.5.2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模式层组织 |
5.5.3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数据层组织 |
5.5.4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存储与绘制 |
5.5.5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可视化 |
5.6 本章小节 |
第6章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多维知识发现 |
6.1 基于项目概况的知识发现 |
6.1.1 整体—局部分布 |
6.1.2 项目—时间分布 |
6.1.3 项目—地点分布 |
6.2 基于事件主题关系的知识发现 |
6.2.1 事件—项目关系的知识发现 |
6.2.2 事件—时间关系的知识发现 |
6.2.3 事件—地点关系的知识发现 |
6.3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知识发现 |
6.3.1 基于口述项目本身的社会关系 |
6.3.2 基于口述项目内容的社会关系 |
6.4 基于时空网络关系的知识发现 |
6.4.1 基于社会关系的人物空间分布分析 |
6.4.2 基于任职经历的人物时空迁移轨迹分析 |
6.5 本章小节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9)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研究 ——以河北省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难点 |
1.4.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意义和功能 |
2.1 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意义 |
2.1.1 更好地实现档案的自身价值 |
2.1.2 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的价值 |
2.1.3 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
2.2 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功能 |
2.2.1 政治功能 |
2.2.2 文化功能 |
2.2.3 教育功能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河北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成绩和不足 |
3.1 河北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取得的成绩 |
3.1.1 相关制度比较完善 |
3.1.2 联合多方借力助力 |
3.1.3 开发成果比较丰富 |
3.1.4 利用渠道比较便捷 |
3.2 河北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 |
3.2.1 专业开发人才紧缺 |
3.2.2 社会公众参与不足 |
3.2.3 开发广度不够 |
3.2.4 开发深度不够 |
3.2.5 开发技术水平不高 |
3.2.6 数字成果质量不高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现存问题和有益探索 |
4.1 开发主体方面 |
4.1.1 单一主体能力不足 |
4.1.2 开发主体渐趋多样 |
4.2 开发客体方面 |
4.2.1 开发门类较为单一 |
4.2.2 开发视野渐趋拓宽 |
4.3 开发形式方面 |
4.3.1 开发形式较为传统 |
4.3.2 逐步探索开发形式 |
4.4 档案用户方面 |
4.4.1 档案用户及需求日益增长 |
4.4.2 多样化需求驱动精准开发 |
4.5 开发成果方面 |
4.5.1 开发工作取得显着成果 |
4.5.2 整体效益日渐受到关注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改进策略 |
5.1 完善档案资源开发相关制度 |
5.2 培育多元档案资源开发主体 |
5.2.1 加强开发人才队伍建设 |
5.2.2 构建跨界合作开发模式 |
5.2.3 激发社会公众参与 |
5.3 丰富档案资源开发内容 |
5.3.1 加强特色档案开发,积极推出开发精品 |
5.3.2 加快档案资源整合,促进深度系统开发 |
5.4 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创新开发形式 |
5.5 完善档案资源开发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
5.5.1 完善档案资源开发绩效评估 |
5.5.2 完善档案资源开发激励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档案虚拟展览标准规范与平台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档案虚拟展览实践调研 |
2.1 档案虚拟展览实践现状 |
2.1.1 档案虚拟展览建设情况 |
2.1.2 档案虚拟展览技术应用情况 |
2.1.3 档案虚拟展览信息资源类型情况 |
2.1.4 档案虚拟展览传播平台情况 |
2.2 档案虚拟展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2.2.1 档案虚拟展览技术应用层次不齐 |
2.2.2 档案虚拟展览社会影响力差 |
2.2.3 档案虚拟展览类型和资源丰富度不一 |
2.2.4 档案虚拟展览传播平台效果差 |
2.2.5 档案虚拟展览展示效果有待提升 |
2.2.6 档案虚拟展览理论和标准缺失 |
3 档案虚拟展览理论研究 |
3.1 档案虚拟展览相关理论 |
3.1.1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理论 |
3.1.2 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理论 |
3.1.3 技术嵌入理论 |
3.2 档案虚拟展览概述 |
3.2.1 档案虚拟展览的内涵 |
3.2.2 档案虚拟展览的类型 |
3.2.3 档案虚拟展览的特点 |
3.3 技术嵌入视角下的档案虚拟展览 |
3.3.1 技术嵌入档案虚拟展览的可行性 |
3.3.2 技术嵌入档案虚拟展览的过程 |
3.4 技术嵌入档案虚拟展览变革的驱动路径 |
3.4.1 赋能式驱动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
3.4.2 重构式驱动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
3.4.3 技术嵌入从赋能到重构引起的变革 |
3.5 推动技术嵌入档案虚拟展览的策略 |
3.5.1 健全档案虚拟展览标准体系 |
3.5.2 构建档案虚拟展览生态化平台 |
4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研制 |
4.1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应用现状 |
4.1.1 近年来我国档案标准研制的趋势 |
4.1.2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的特点 |
4.2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研制原则 |
4.2.1 规范性 |
4.2.2 适时性 |
4.2.3 适用性 |
4.2.4 可操作性 |
4.2.5 专业性 |
4.3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研制理念 |
4.3.1 构建档案虚拟展览规范体系 |
4.3.2 完善档案虚拟展览业务要求 |
4.3.3 确保档案展品的全过程安全 |
4.3.4 强化展览全流程的规范化 |
4.4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结构研究 |
4.4.1 理念层 |
4.4.2 规划层 |
4.4.3 基础层 |
4.4.4 资源层 |
4.4.5 应用层 |
4.4.6 展览运行层 |
4.4.7 安全保障层 |
5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构建 |
5.1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内涵阐释与建设理念 |
5.1.1 档案虚拟展览的内涵阐释 |
5.1.2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构建理念 |
5.2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演变过程 |
5.2.1 实体型平台 |
5.2.2 单一型平台 |
5.2.3 综合型平台 |
5.2.4 生态型平台 |
5.3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构建路径 |
5.3.1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功能 |
5.3.2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要素 |
5.3.3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构建方式 |
5.4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发展趋势 |
5.4.1 平台建设云端化 |
5.4.2 平台展示手游化 |
5.4.3 平台内容精品化 |
5.4.4 平台定制个性化 |
5.4.5 平台发展生态化 |
6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规范与平台构建实证研究 |
6.1 项目概述 |
6.2 建设目标 |
6.3 建设内容 |
6.3.1 打造生态型平台,形成丰富的档案虚拟展览素材库 |
6.3.2 综合技术应用,数字赋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
6.3.3 管理与技术并重,研制档案虚拟展览标准 |
6.4 建设实例 |
6.4.1 档案虚拟展览选题的论证与展览方案设计 |
6.4.2 档案虚拟展览素材库设计 |
6.4.3 档案虚拟展览的系统设计 |
6.4.4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功能设计 |
6.4.5 档案虚拟展览测试、发布并归档 |
6.5 建设效果展示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档案虚拟展览调研统计表 |
作者简历 |
四、浅谈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D]. 贾琼. 吉林大学, 2021(01)
- [2]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档案馆红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 毛勤勤. 辽宁大学, 2021
- [3]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与思考[J]. 张琳. 陕西档案, 2021(03)
- [4]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D]. 王安祺.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5]浅谈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刘芳. 机电兵船档案, 2021(03)
- [6]融媒体时代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 李思雨.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21(01)
- [7]面向数字人文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开发研究[D]. 孙馨阳.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8]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研究[D]. 王阮. 吉林大学, 2021
- [9]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研究 ——以河北省档案馆为例[D]. 仝宁宁. 河北大学, 2021
- [10]档案虚拟展览标准规范与平台构建研究[D]. 周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21(12)
标签:口述历史论文;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档案与民生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数字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