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仙湖肉鸭配套系”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论文文献综述)
胡志刚,曹俊婷,张慧林,刘光宇,汪阳,刘小林[1](2021)在《中国养鸭的历史起源及演变》文中指出中国养鸭历史悠久,鸭的驯化和繁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商周时期开始,鸭的肉用价值、蛋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得到了充分地开发和利用。通过千百年的选种选育工作,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专门化肉用、蛋用及蛋肉兼用型新品种或配套系,不断满足人们对鸭产品的需求,为中国养鸭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文章介绍了中国鸭品种的驯化繁衍简史,并依据文献记载简述了自商周时期以来我国养鸭的发展历史,为中国家鸭起源和驯化历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王玮[2](2019)在《建昌鸭遗传资源麻羽群体的种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昌鸭是优良的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种,按羽色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浅麻类群(黄麻类群)占40%、深麻类群(褐麻类群)占30%、白胸黑羽类群占20%、白羽类群占10%。浅麻类群和深麻类群是两个主要类群,本研究通过试验对这两个类群早期生长发育特性、8周龄和9周龄体尺、屠宰性能、肉蛋品质进行研究,分析出建昌鸭两种主要类群的主要种质特性,为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地面平养模式下,建昌鸭麻羽群体商品代体重均值1.972.33kg,料肉比3.043.49:1。深麻类群平均体重2233.13g、浅麻类群平均体重2129.53g,两个类群体重差异不显着(P>0.05);公鸭平均体重2279.5g显着高于母鸭平均体重2083.1g(P<0.05)。(2)深麻类群与浅麻类群体尺差异不显着(P>0.05),公母体尺差异显着(P<0.05),如8周龄浅麻公鸭体斜长均值为24.63cm,显着高于母鸭体斜长的均值23.17cm(P<0.05);8周龄深麻公鸭体斜长均值为26.47cm,显着高于母鸭体斜长的均值25.45cm(P<0.05)。9周龄浅麻公鸭半潜水长均值为57.88cm,显着高于母鸭半潜水长的均值54.69cm(P<0.05);9周龄深麻公鸭半潜水长均值为57.65cm,显着高于母鸭半潜水长的均值54.92cm(P<0.05)。(3)建昌鸭麻羽群体商品鸭屠体重2075.52233.13g,屠宰率均值为88.31%89.81%,屠宰率高。半净膛率均值为80.90%82.65%,全净膛率均值为73.16%74.70%,皮脂率均值为21.96%27.46%,腿肌率均值为11.42%12.58%,胸肌率均值为10.68%14.07%。深麻类群和浅麻类群各屠宰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4)对建昌鸭体尺和屠宰性状做了表型相关分析,发现体斜长、颈长与体重相关不显着(P>0.05),半潜水长、胸深、胸宽、胫长、颈围、骨盆宽与体重显着正相关(P<0.05)或极显着正相关(P<0.01)。(5)对两个类群的常规肉品质测定发现,9周龄胸肉PH值为5.69,偏弱酸性;9周龄胸肉肉色L为47.23±4.08、肉色A为15.42±2.80、肉色B为6.67±1.87,肌肉剪切力为3173.02±717.66。两类群差异不显着(P>0.05)。(6)蛋重均值在79.7883.16g之间,蛋形指数为1.351.39,在正常范围以内;哈氏单位在83.4789.09之间,达到AA级;但青壳蛋的比率为2540%,低于1985年记录的6070%;深麻和浅麻类群蛋重、蛋壳强度、哈氏单位差异不显着(P>0.05)。蛋黄色、蛋黄重、蛋黄比率深麻类群显着高于浅麻类群(P<0.05)。将本次研究数据与前期数据对比,发现建昌鸭保种效果逐年提高,建昌鸭特性基本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状态,受饲喂方式及营养的改变,体尺、体重略有增加。
张云生[3](2018)在《北京鸭RFI性状遗传参数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禽生产中饲料成本可以占到整个饲养成本的70%,饲料成本的不断上涨和畜牧业对环境带来的压力使得饲料转化效率性状的选育仍为育种学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利用动物模型结合平均信息最大似然法(AI-REML),估计了北京鸭饲料转化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参数,揭示了北京鸭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 RFI)与其他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为北京鸭的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iTRA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别分析了北京鸭双向选择RFI性状后不同品系之间肝脏、胸肌以及皮脂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以期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RFI性状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对4个北京鸭专门化品系的RFI性状进行了连续5个世代的选育,各品系的饲料转化效率和瘦肉率均显着提高,皮脂率显着降低。本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北京鸭14日龄体重(BW14)、42日龄体重(BW42)、采食量(FI)、料重比(FCR)、胸宽(CW)、龙骨长(KL)、胸肌厚(BMD)、胸肌体积(BMV)、RFI和平均日增重(ADG)的遗传力在0.2980.414之间,为中等或中上遗传力。RFI、FCR和FI的遗传力分别为0.41、0.384和0.327。RFI与FCR(0.655)、FI(0.626)呈正遗传相关;与体尺、ADG和肌胃重呈负遗传相关(-0.588-0.286);与BW42没有显着遗传相关(-0.077)。FCR与除RFI和FI之外的各经济相关性状均呈负遗传相关。高RFI群体北京鸭的皮脂重、腹脂重以及皮脂率等性状显着高于低RFI群体;而胸肌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则显着低于低RFI群体。表明RFI性状可以作为北京鸭饲料转化效率、瘦肉率选育的候选性状。2、对4个北京鸭品系RFI性状进行了5个世代的选育,各品系的饲料转化效率和瘦肉率均得到显着提高,皮脂率得到显着的降低。父本父系(A)、父本母系(B)、母本父系(C)、母本母系(D)四个品系饲料转化效率分别下降了0.23,0.26,0.15和0.17。B系胸肌重增重最高,为201.7g,C系腿肌重增重最高,为53.4g。B系胸肌率提高最大,达到4.64个百分点,B系腿肌率提高最大,达到3.34个百分点,C系皮脂率降幅最大,达到9.07个百分点。3、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与高RFI品系北京鸭相比,低RFI品系北京鸭肝脏中高表达的蛋白25个,低表达的蛋白9个;低RFI品系北京鸭胸肌中高表达的蛋白34个,低表达的蛋白21个;低RFI品系北京鸭皮脂中高表达的蛋白34个,低表达的蛋白2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肝脏中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糖代谢和应激反应过程;胸肌中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肌肉发育和抗氧化应激等生物学过程;皮脂中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脂肪的合成、代谢和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4、热休克蛋白家族、过氧化氢酶等蛋白在低RFI品系北京鸭组织中的高表达降低了该品系的应激反应,提高了饲料的转化效率;脂肪酸合酶、载脂蛋白以及围脂滴蛋白等脂肪酸合成相关蛋白在高RFI品系北京鸭中的高表达初步揭示了该品系脂肪沉积能力强的分子机制。肌原蛋白、肌动蛋白以及肌酸激酶等肌肉发育相关蛋白在低RFI品系北京鸭胸肌中的高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系胸肌率高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方向。
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4](2015)在《2014年我国水禽行业年度报告及2015上半年生产形势概述》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2014-2015上半年家禽行业概况2014年,家禽行业在困境中发展,努力摆脱H7N9的阴霾。2014年第二一第四季度,家禽行业获得恢复性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禽种的恢复情况有所不同。总的来看,盈利的禽种及代次有:商品蛋鸡、黄羽肉毛鸡、鹅业、鸽业。盈亏平衡的禽种及代次有:父母代蛋种鸡、白羽肉毛鸭、黄羽肉种鸡(祖代、父母代整体来看)。亏损的禽种及代次有:祖代蛋种鸡,祖代及父母代白羽肉种鸡,白羽肉毛鸡及白羽肉
黄丹[5](2011)在《精武优质肉鸭生长模型分析及其遗传参数估计》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汉口精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鸭场2个世代精武优质肉鸭种鸭为研究对象,利用这些鸭的生长发育数据(1-10周龄),采用3种生长模型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精武优质肉鸭进行生长曲线拟合,采用多变量混合模型(DMU)对各周体重以及三个模型模型参数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如下:1.三种模型均能较好拟合精武优质肉鸭第一、第二世代公母鸭的生长,其中Gompertz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精武优质肉鸭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适合拟合两个世代公母鸭1-5各周体重。对于6-10各周体重,第一世代可用logistic模型准确描述,第二世代使用Gompertz模型更好。结果表明:经过一个世代的选择,精武优质肉鸭后期曲线发生了改变。2.三种模型拟合出的两个世代公母鸭参数变化方向一致:第二世代成熟体重A高于第一世代,第二世代拐点周龄小于第一世代,第一世代B值大于第二世代。可以看出:经过一代选择后,第二世代群体的生长周期变短,群体的生长曲线发生变化,第二世代群体可以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高的体重。3.鸭各周龄体重的遗传力范围在0.54-0.82之间,属于高遗传力。成熟体重A的遗传力范围在0.3-0.65之间,拐点体重的遗传力范围在0.29-0.65之间,最大周增长遗传力在0.55-0.60之间,这三个参数属于高遗传力。各周体重的遗传力高于成熟体重A的遗传力。B的遗传力在0.-0.35之间,拐点周龄的遗传力在0.22-0.29之间,K的遗传力在0.13-0.20之间,这三个参数属于中等遗传力。4.除个别周龄间(7与8周龄、9与10周龄)外,紧密相连的两周体重的遗传和表型相关最高。各周龄间鸭体重遗传相关随着时间间隔加大而降低,其中除个别周龄间(1、2与10周龄,8与9周龄)外,8、9、10周龄与其他各周龄间体重遗传相关都较弱,各周龄间鸭体重的遗传和表型相关的变化趋势相似。5.肉鸭Logistic模型、Bertalanffy模型和Gompertz模型中A、拐点体重、最大周增重与每周体重的遗传相关呈正相关,且随着周龄的加大,遗传相关依次增高。三种模型的拐点周龄与各周龄(除10周龄)体重的遗传相关呈负相关,Logistic模型和Bertalanffy模型的K、Gompertz模型的B与各周体重的遗传相关也呈负相关,且遗传相关随着周龄变大而变弱。Logistic模型和Bertalanffy模型的B、Gompertz模型的K与每周体重的遗传相关由正相关变为负相关,且随着周龄变大遗传相关先变强后变弱,其中与3周龄体重的遗传相关最强。6个参数与各周体重间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吕敏芝,杨承忠,梁指荣,黄得纯,黄法良,陈建昌,罗立新[6](2011)在《仙湖肉鸭B系屠体性状和血脂含量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明确肉鸭血清中与脂肪代谢有关的生化指标与屠体性状的关系,试验以仙湖肉鸭B系F17代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49日龄屠体性状及血清中4项血脂指标。结果表明:公鸭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母鸭,血清4项血脂指标的浓度均极显着高于母鸭(P<0.01)。公鸭中,三酰甘油(TG)与胸肌率相关关系显着(P<0.05),呈中等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胸肌率呈显着中等正相关(P<0.01)。母鸭中,胆固醇(TCH)与胸肌率呈显着的中等负相关(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腹脂率呈显着中等正相关(P<0.05)。其余的血脂含量与屠体性状的表型相关性较弱,未达显着水平(P>0.05)。因此,在选育中,可将TG、HDL-c作为公鸭胸肌率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TCH可作为母鸭胸肌率选择的参考指标,而LDL-c可作为母鸭体脂选择的辅助指标。
陈国宏[7](2010)在《水禽遗传资源的现状与利用》文中提出世界范围内鸭、番鸭以及鹅等水禽资源品种数量众多,达370多个,不同品种特色明显,为新品种和品系培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国是水禽资源大国,资源数量居世界首位,其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近年来,我国水禽产业发展迅速,在整合国内外水禽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进行产业化开发,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水禽资源的保护。本文在介绍世界水禽资源基本概况的基础上,指出水禽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王晓峰[8](2009)在《我国家禽自主育种之路渐行渐宽》文中认为家禽育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业内人士非常关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家禽品种安全遇到了重大挑战,但是,广大企业和育种工作者并没有从此失去信心,在国外品种不断占据中国市场的现实条件下,我国家禽自主育种工作也一次次取得了突破。在农业部刚刚公布的通过国家审定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名单中,家禽品种占了7个,这是对广大育种工作者多年投入的最好肯定,也为我国家禽自主育种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漠纵泉[9](2008)在《中国家禽自主育种生存空间几何》文中研究表明家禽育种是我国畜牧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曾几何时,我们为自己所拥有的丰富的品种资源而骄傲,为自行培育出的家禽良种而感到自豪。但是,由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很多事情的发生难以预料,我们在家禽育种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放缓了前进的脚步,在与国外商业育种公司的竞争中不知不觉地败下阵来,回过头来再去追赶已来不及。现如今谈起家禽育种事业,大家都感到话题沉重,对于目前自主育种的尴尬局面更是无奈。近期发生的美国海兰公司与华都峪口禽业中止合作的事件,对整个家禽育种事业都起到了警示作用,大家自然会联想到下一家公司会是谁,蛋鸡育种公司会这么做,白羽肉鸡和肉鸭育种公司会不会相继效仿,我国家禽品种的安全系数究竟如何?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我们要保持理智,因为这种被动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出于民族情感也好,出于对自主育种工作的激励也好,在充分认清形势之后,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有特色的育种工作,应该是育种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毕竟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至少从目前来看哪个公司也没有勇气和能力在品种资源上一统天下。
高玉时[10](2008)在《推进家禽品种质量监督检验 牵引家禽行业步入安全轨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年前在欧美国家,定期的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成为育种企业育种进展评价的权威性数据,也是生产商选择商用种的重要依据。但那时多侧重于现场表型性状的测定和评价,如肉鸡的产肉量和饲料报酬等,蛋鸡的产蛋量和饲料报酬等;却没有涉及产品质量内涵。为此,在近十年间,中国农业部分别在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建成了国家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站(中心),在此基础上分别建成了具有法定资质的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这些机构的建立是在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的基础上,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如果这项工作正常进行,将使国外企业对中国评价指标有所顾忌,也更有利于中国企业质量建设恒心的树立。"三鹿奶粉"事件虽然直接针对奶制品行业,也为家禽业的质量建设再次敲响了警钟。呼吁中国家禽行业和企业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到质量建设、质量监督和行业自律的行动中去。
二、“仙湖肉鸭配套系”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仙湖肉鸭配套系”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养鸭的历史起源及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现存鸭品种概况 |
1.1 中国地方鸭品种分布 |
1.2 中国引进的鸭品种 |
1.3 中国选种选育的鸭品种 |
2 中国古代养鸭发展历史 |
2.1 商周时期 |
2.2 先秦-两汉时期 |
2.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2.4 隋唐时期 |
2.5 宋元时期 |
2.6 明代及清早中期 |
2.7 晚清时期 |
2.8 民国时期 |
3 新中国成立至今养鸭发展情况 |
4 结语 |
(2)建昌鸭遗传资源麻羽群体的种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我国鸭种质资源概况 |
1.1.1 我国鸭品种资源现状 |
1.1.2 我国鸭品种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1.2 建昌鸭品种资源概况 |
1.2.1 地理分布 |
1.2.2 建昌鸭体型外貌 |
1.2.3 建昌鸭生产性能 |
1.3 建昌鸭遗传资源保护概况 |
1.3.1 保种场保种 |
1.3.2 大群保种 |
1.3.3 保种存在的问题 |
1.4 品种资源种质特性研究的方法 |
1.4.1 常规技术手段 |
1.4.2 分子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仪器和设备 |
2.1.3 饲养管理 |
2.2 试验方法 |
2.2.1 种蛋受精率、孵化率、鸭苗羽色分化情况统计 |
2.2.2 生长性能测定 |
2.2.3 体尺测量 |
2.2.4 屠宰测定 |
2.2.5 肉品质测定 |
2.2.6 蛋品质测定 |
2.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建昌鸭浅麻、深麻类群孵化成绩统计、商品鸭死淘情况 |
3.2 建昌鸭浅麻、深麻类群生长发育及料肉比比较 |
3.3 建昌鸭体尺差异性分析 |
3.4 建昌鸭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分析 |
3.5 建昌鸭浅麻类群、深麻类群商品鸭屠宰性能比较 |
3.6 屠宰性能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3.7 屠宰性状与体尺性状相关性分析 |
3.8 建昌鸭浅麻类群与深麻类群肉品质比较 |
3.9 建昌鸭浅麻类群与深麻类群蛋品质差异性分析 |
4 讨论 |
4.1 建昌鸭0-9 周生长发育分析 |
4.2 建昌鸭屠宰性能与体尺特性的相关分析 |
4.3 建昌鸭肉、蛋品质浅析 |
4.4 建昌鸭遗传资源保护效果分析 |
4.5 本次研究不足之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北京鸭RFI性状遗传参数分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北京鸭育种研究进展 |
1.1.1 我国鸭遗传资源 |
1.1.2 我国肉鸭产业规模 |
1.1.3 北京鸭 |
1.1.4 北京鸭育种历程 |
1.1.5 北京鸭育种进展和发展趋势 |
1.2 饲料转化效率研究进展 |
1.2.1 饲料转化率 |
1.2.2 剩余采食量(RFI)的研究进展 |
1.3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1.3.1 蛋白质组学分类 |
1.3.2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
1.3.3 基于iTRAQ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1.3.4 蛋白组学在动物科学上的研究进展 |
1.4 热休克蛋白家族 |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北京鸭RFI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表型记录 |
2.1.4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北京鸭体尺、饲料转化效率相关性状表型分析 |
2.2.2 北京鸭体尺、饲料转化效率相关性状遗传参数 |
2.2.3 不同RFI性状北京鸭的屠体性能 |
2.2.4 RFI性状与北京鸭×野鸭F2代群体屠体性能相关性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RFI性状在瘦肉型北京鸭选育中的应用 |
3.1 育种素材与目标 |
3.2 不同品系北京鸭的特点 |
3.2.1 新型瘦肉型北京鸭配套系各专门化品系的生产性能特点 |
3.2.2 四个品系的组合模式 |
3.3 瘦肉型北京鸭选育技术路线与选育方法 |
3.3.1 技术路线 |
3.3.2 选育方法 |
3.4 种鸭的饲养管理 |
3.4.1 育雏期饲养管理 |
3.4.2 生长期饲养管理 |
3.4.3 育成期饲养管理 |
3.4.4 产蛋期饲养管理 |
3.4.5 种蛋的管理 |
3.5 选育进展 |
3.5.1 A系(父本父系)选育进展 |
3.5.2 B系(父本母系)选育进展 |
3.5.3 C系(母本父系)选育进展 |
3.5.4 D系(母本母系)选育进展 |
3.6 瘦肉型北京鸭配套系与国外肉鸭配套系生产性能比较 |
3.7 讨论 |
3.8 小结 |
第四章 高低RFI品系北京鸭蛋白质组表达谱的差异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分析 |
4.2.1 高低RFI品系北京鸭屠体性能比较 |
4.2.2 高低RFI品系北京鸭肝脏蛋白质组表达谱的差异 |
4.2.3 高低RFI品系北京鸭胸肌蛋白质组表达谱的差异 |
4.2.4 高低RFI品系北京鸭皮质蛋白质组表达谱的差异 |
4.3 讨论 |
4.3.1 高低RFI品系北京鸭肝脏差异表达蛋白 |
4.3.2 高低RFI品系北京鸭胸肌差异表达蛋白 |
4.3.3 高低RFI品系北京鸭皮脂差异表达蛋白 |
4.3.4 热休克蛋白家族在高低RFI品系北京鸭中的表达 |
4.3.5 部分差异蛋白编码基因mRNA表达水平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精武优质肉鸭生长模型分析及其遗传参数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肉鸭产业 |
1.1.1 养鸭业概况 |
1.1.2 肉鸭的品种及选育 |
1.2 畜禽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现状 |
1.2.1 畜禽生长模型研究现状 |
1.2.2 畜禽生长遗传参数估计的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群体 |
2.1.2 试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 |
2.2 试验方法 |
2.2.1 实验数据测定 |
2.2.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精武优质肉鸭不同周龄体重变化规律 |
3.2 生长曲线的比较 |
3.2.1 生长曲线模型参数的估计 |
3.2.2 生长曲线模型的比较 |
3.3 精武优质肉鸭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
3.4 精武优质肉鸭生长模型参数的遗传参数估计 |
4 讨论 |
4.1 精武优质肉鸭体重生长曲线拟合 |
4.2 精武优质肉鸭三种生长模型参数的拟合 |
4.3 精武优质肉鸭各周体重的遗传力 |
4.4 精武优质肉鸭体重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
4.5 精武优质肉鸭三种生长模型参数的遗传参数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特色 |
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水禽遗传资源的现状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禽遗传资源的分布 |
1.1 世界水禽遗传资源分布 |
1.2 我国水禽主产区 |
1.3 我国水禽遗传资源的数量 |
2 水禽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
2.1 鸭品种资源分类 |
2.1.1 按羽色分 |
2.1.2 按生产性能分 |
2.2 鹅品种资源分类 |
2.2.1 按羽色分 |
2.2.2 按生产性能分 |
3 水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 |
3.1 北京鸭选育 |
3.1.1 北京鸭新品系选育 |
3.1.2 北京鸭配套系选育 |
3.1.3 北京鸭专门化品系选育 |
3.2 半番鸭配套系的选育 |
3.3 中型肉用麻鸭 (肉杂鸭) 配套生产 |
3.4 蛋鸭新品系选育 |
3.5 优质白羽肉鹅开发利用 |
3.6 优质灰鹅开发利用 |
3.7 肥肝鹅开发利用 |
3.8 肉绒兼用鹅开发利用 |
3.9 特异水禽资源开发利用 |
3.1 0 鹅的新价值开发 |
(8)我国家禽自主育种之路渐行渐宽(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家禽育种工作再传捷报 |
一京海黄鸡——通过国家级审定的新品种 |
二峪口禽业书写蛋鸡育种新篇单 |
三华大集团——安徽省第一家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的家禽企业 |
四良凤花鸡配套系:广西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家禽配套系 |
五墟岗黄鸡1号配套系——矮脚型基因育种的典范 |
充分发挥品种审定的重要性 |
一育种公司为什么要申请品种审定 |
二有些企业对审定工作不积极的原因 |
三国外培育品种为什么不用审定 |
四品种审定能否加快进程, 减少企业的负担 |
五是否有必要对引进品种进行审定 |
对家禽育种工作的体会 |
一国家和各级政府应重视育种工作, 并加大投入力度 |
二借鉴国外经验, 走商业化育种之路 |
三加强自主创新, 培育特色品种 |
四整合资源, 发挥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
第三章 审定、鉴定与公告 |
第四章 中间试验 |
第五章 监督管理 |
第六章 附则 |
家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遗传资源鉴定条件 |
1.新品种审定条件 |
1.1基本条件 |
1.2数量条件 |
1.3应提供的外貌特征和性能指标 |
2.配套系审定条件 |
3.遗传资源鉴定条件 |
(9)中国家禽自主育种生存空间几何(论文提纲范文)
一品种引进仍是主旋律,自主育种形势严峻 |
1 蛋鸡品种 |
2 白羽肉鸡品种 |
3肉鸭品种 |
二自主育种应努力寻求突破 |
1蛋鸡育种:任重而道远 |
2水禽育种:联合起来才是出路 |
3 白羽肉鸡育种:独辟蹊径求发展 |
4 黄羽肉鸡育种:扞卫绝对优势地位 |
5 土蛋鸡育种:依靠自主创新 |
6 肉杂鸡育种:并非新生力量 |
(10)推进家禽品种质量监督检验 牵引家禽行业步入安全轨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展家禽品种质量监督 |
1是《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推动之必然要求 |
2是规范国内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
3是增强我国家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
4是与国际评价指标系统接轨的需要 |
5是促进家禽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
二开展家禽品种质量检测工作的现状 |
1国外情况 |
2我国家禽品种质量检测机构的建设情况 |
(1) 国家家禽生产性能站 (中心) 的建设 |
(2) 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建设 |
(3) 农业部种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的立项 |
3我国目前开展品种检测 (性能测定) 和品种审定情况 |
三部级家禽品种质检中心质量监督检验规范 |
(一) 检测范围与承担任务 |
1检测范围 |
2承担任务 |
(二) 检测规范与程序 |
1检测申请 |
2抽样、送样 |
3抽样数量 |
(1) 地方品种 |
(2) 肉鸡 |
4检测依据的标准、规程 |
5检测类别与检测参数 |
(1) 蛋种鸡 |
(2) 蛋鸡商品代 |
(3) 肉种鸡 |
(4) 肉鸡商品代 |
(5) 蛋鸭 |
(6) 肉鸭 |
(7) 肉鹅 |
(8) 禽蛋品质 |
(9) 禽肉品质 |
(10) 家禽遗传资源 |
(11) 家禽疾病抗体水平 |
6检测结果的判定与评价 |
(三) 品种质量检测工作流程 |
四对家禽品种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建议 |
1加大资金投入, 提升种禽质检机构硬件条件 |
2完善家禽品种检测标准化体系建设, 保证家禽品种质量检测有标准可依 |
3积极开展家禽品种鉴定技术的研究, 为家禽品种质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
4建立家禽品种质量例行监测制度, 实行家禽品种质量的长效管理 |
5建立健全家禽品种检测体系, 提高家禽品种的监测效率 |
6提高家禽品种和产品质量意识,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
四、“仙湖肉鸭配套系”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养鸭的历史起源及演变[J]. 胡志刚,曹俊婷,张慧林,刘光宇,汪阳,刘小林. 中国家禽, 2021(04)
- [2]建昌鸭遗传资源麻羽群体的种质特性研究[D]. 王玮.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3]北京鸭RFI性状遗传参数分析及应用研究[D]. 张云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4]2014年我国水禽行业年度报告及2015上半年生产形势概述[A]. 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 第六届(2015)中国水禽发展大会论文汇编, 2015(总第59期)
- [5]精武优质肉鸭生长模型分析及其遗传参数估计[D]. 黄丹.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6]仙湖肉鸭B系屠体性状和血脂含量的关系研究[J]. 吕敏芝,杨承忠,梁指荣,黄得纯,黄法良,陈建昌,罗立新.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01)
- [7]水禽遗传资源的现状与利用[J]. 陈国宏. 中国家禽, 2010(20)
- [8]我国家禽自主育种之路渐行渐宽[J]. 王晓峰. 中国禽业导刊, 2009(08)
- [9]中国家禽自主育种生存空间几何[J]. 漠纵泉. 中国禽业导刊, 2008(23)
- [10]推进家禽品种质量监督检验 牵引家禽行业步入安全轨道[J]. 高玉时. 中国禽业导刊, 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