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引文分析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1](2021)在《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当今时代,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加速了全球人才、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世界各国间的科技力量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不仅是全球经济社会的变革,每一次革命过程也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分布,重塑世界实力对抗格局。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屡次触碰着科研工作者的神经。如何在未来科技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流科研机构的支撑,而国家级实验室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满足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需求。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大国科技博弈的重要体现,为保持国家科技竞争力提供了驱动力,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保障。美国庞大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距今已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也是满足国家科技全球领先的重要支撑,在建设管理创新上以及科研实力上领先于全球。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兴建于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之路不断发展壮大,但相较于世界发达水平,在建设管理经验、科技体制创新及科研实力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以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深入比较,总结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发现建设经验的共性与个性、寻找科研实力比较中的优势与不足,为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及发展寻找经验借鉴,对于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来看,两国实验室各自经历了怎样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建设的侧重点是什么,各阶段的科技政策对实验室发展有何导向,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又有哪些?(2)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来看,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些方面中,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建设特征又有什么异同,美国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对中国有何启示?(3)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实力来看,两国实验室在体现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主导地位方面、论文影响力方面的科研实力差距有多少;基于文献属性数据的特征差异有哪些,这些差异对两国实验室论文产出、影响力及主导地位的影响又有哪些?本文以比较研究作为研究视角,重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对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进行了划分;结合时代政策背景,对两国实验室各自的发展建设过程、学科分布特点、部门及地域分布特点、建设成效、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每一阶段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变化;总结出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相同点及差异。(2)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方面的特点;围绕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科研合作五个方面,总结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共性与个性。(3)基于目前代表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数据库,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数据挖掘、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分析工具,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国际合作、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量化比较,以明确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的差异。最终,通过对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及阶段特征的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兴起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建设历程。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兴起于战争年代,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成为了其建设初衷。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且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较大的争议。实验室的发展紧密围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展开,进行学科建设的布局与前沿科学领域的探索,尤其是美苏冷战时期,持续增加的军费资助为实验室的研究发展印上了明显的军事化色彩。相较而言,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发展建设起步较晚,与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基本同步,基本依托重点高校及各部门进行运行管理,以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工程类学科研究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艰难的起步后,实验室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走向市场化协同创新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服务,在发展方面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2)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中的特色及管理经验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上既有共同的经验又各具特色。通过对中美典型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特征进行分析,作者发现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兴起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两国在科技、经济等发展阶段上处于不同节点,形成了美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定位于人类终极科学问题的探索,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主要还是定位在满足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层面。两国不同的制度体制也形成了不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美国强调以市场参与为主,政府主导为辅,实验室体系的发展以“自下而上”科技决策体系为主;中国更强调决策主体集中,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实验室多以执行上级科技政策为主。此外,两国实验室在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拨付制度、实验室的监管主体及实验室主任的选聘与权责方面也都存在着显着差异。(3)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的科研实力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科研实力方面各有优势,美国在多个方面保持着相对优势,我国在论文产出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研究发现,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产出数量的比较上,中国无论是在产出总量还是发展增速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且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对中美论文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作者数量为5人及以上为中美论文产出的最主要合作方式;中国论文产出受参与单位的数量作用不显着,当有国内基金参与资助时会显着提高两国实验室的发文量。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比较上,在中美两国间实验室的合作论文方面,美国的主导地位高于中国;在中美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论文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强于美国;在中美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的特征方面,论文流向国内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正向影响;资助基金数量及资助基金类别为“无国内基金参与”时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负向影响。在基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比较上,美国在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方面的影响力均强于中国;在论文影响力的特征方面,中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均受到作者数量、出版时间、资助基金数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作者数量、资助基金数量等对中国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作用程度大于对美国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概括地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以国家级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学技术强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及一流的人才储备,众多的国家级实验室成为了其科技研发的排头兵,也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坚实保障。联邦国家实验室体系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及其规律,进而探索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探索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及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很有价值。(2)拓展了文献计量学理论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与实践。国家级实验室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工作的重要科研机构。科技论文是体现国家或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映国家或科研机构科研实力的主要方面。本文基于ESI及JCR等数据库,以高被引论文为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差异水平,对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体系的成效进行了检验。另一方面,文献计量学理论以科技论文及各种文献数据特征为研究对象,可以实现对国家或地区、科研机构、学者等学科结构、产出数量、影响力变化等科研动态的科学评价,对于两国实验室科技论文产出及其深层次因素及规律进行探讨,在填补对国家级实验室定量化研究空白的基础上,逐渐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评价体系,以便指导政策实践。(3)为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丰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概念,指导政府科技政策的实施与制度创新,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以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根植于独有的政治、文化背景,在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着独有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难题。在深入研究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照搬照抄美国模式,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结合有益经验探索中国模式,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实力差距,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于翔[2](2021)在《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文中指出华北平原是我国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冀枣衡、沧州及宁柏隆等七大地下水漏斗区,尤其是河北省,地下水超采量和超采面积占全国的1/3,由此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国家高度重视,自2014年起在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得到显着改善。通过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措施落实,高质量完成地下水超采治理各项工作。本文采用大数据、组件和综合集成等技术,建立了集空间数据水网、逻辑拓扑水网和业务流程水网为一体的数字水网,研发数字水网集成平台,基于平台提供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及水位考核评估业务应用,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了河北省一体化数字水网。面向河流水系、地表水地下水等实体水网,将地理信息、遥感影像等数据数字化、可视化,构建空间数据水网;将管理单元的对象实体逻辑和用水对象进行拓扑化、可视化,构建逻辑拓扑水网;采用知识图将业务的相关关系、逻辑关联进行流程化、可视化,构建业务流程水网。研发数字水网综合集成平台,搭建可视化操作的业务集成环境,通过三种可视化水网的集成应用构建一体化的数字水网,为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和水位考核评估提供技术支撑。(2)提出了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融合模式。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地下水数据资源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将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及水位考核评估的数据、方法和模型等进行组件开发提供组件化服务,实现模型方法的融合。采用知识可视化技术描述应用主题、业务流程、关联组件和信息,实现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过程融合;将数据、技术及业务进行融合,基于平台、主题、组件、知识图工具组织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应用,实现基于数字水网的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融合。(3)提供主题化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应用。基于数字水网集成平台,按照业务融合应用模式,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搭建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的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信息和计算服务。针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目标,采用组件及知识可视化技术将评价方法组件化、过程可视化,搭建过程化评价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在线评价和决策服务。根据地下水采补水量平衡原理,研究河北省超采区的地下水位考核指标制定的方法,基于数字水网搭建水位考核评估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考核和决策服务。
陈恒[3](2021)在《2010-2019年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的选题特征及趋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篮球运动、排球运动以及足球运动(以下简称三大球)是全球体育界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团队体育运动,发展态势迅速,这离不开与之相关理论体系的支撑,其中三大球运动研究文献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三大球运动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与万方数据库中2010-2019年收录的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方向的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进行问题的研究与分析,首先采用数理统计法从各年度论文数分布、区域分布和不同类型院校分布三方面对2010-2019年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研究学位论文的整体特征进行分析,再借助Cite Space5.5等可视化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从可视化分析的角度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研究论文选题特征与主题演化趋势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的规律和特征,以期为我国三大球运动研究方向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选题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2010-2019年我国三大球运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的整体数量不同,篮球方面论文最多,其次就是足球,再者是排球。2010-2019年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研究生专业的学位论文资料来源仍然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均衡,均呈现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中南地区对三大球运动领域的研究积极促进作用;体育类院校呈现出主导作用,其中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主要代表。第二,篮球运动研究集中在篮球运动技战术与比赛评述、篮球教学、现状、对策、篮球训练、人才培养、篮球文化、篮球产业以及运动管理等方面。排球运动研究集中在排球运动技战术、排球教学、排球运动现状与对策、排球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足球运动研究集中在足球教学、足球运动技战术、足球训练、人才培养、足球产业以及运动管理等方面。第三,研究选题趋势分析发现,从研究对象看,由高校大学生、职业运动员逐渐向中小学、青少年、教练员、裁判员、外籍运动员等运动主体移动。从研究范围上来讲,围绕“现状”“对策”进行研究依然是研究重点。从研究内容上讲,三大球运动技战术研究仍是三大球领域的主流研究走向,但校园三大球的研究正逐渐增加。第四,研究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现象研究过多而对其根源关注较少;选题研究对象太集中,重复性研究过多;交叉学科选题研究能力有待提高。第五,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的研究选题预测有以下三点:特色领域凝练,核心研究选题稳定增长;重复性研究逐渐减少;交叉学科选题的进一步增强。
王硕,许治平,郭伟,张俊珍,于善,闵瑞欣,张焱,马琳[4](2021)在《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引文的学科结构状况及演变趋势》文中研究表明依据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和学科专业理论,从知识利用的视角对2015—2019年11种CSSCI体育核心期刊关于体育教育训练学引文的学科结构及演变趋势、亲缘关系及知识结构与模式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探寻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结构的构建特征及未来创新融合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门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较强的学科,知识建构的数据来源期刊间发文量和期刊自身年发文量均存在较大差异,知识建构的来源学科维度较大,且各学科维度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影响差异也较大,但对其产生较大影响的学科却十分集中。当前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呈现出"双核蛛网式"4层知识结构模式,引文学科结构具有综合性但全面性不足、稳定性但独立性不足、固化性但深入性不足的特征,亲缘学科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产生重要影响的知识结构表现出偏于宏观性而微观性不足、维度较大而全面性不足的特征。应不断加强和优化我国体育学科的知识建构,坚持走中国特色体育学科建设之路,逐渐演化成为一个以"体育教育训练学"单核中心向外延伸并辐射的多元、多"次中心"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张坤婷[5](2021)在《基于CNKI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医疗保险制度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支付方式是我国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付方式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大量相关研究不断涌现,增加了学者们整体把握该领域研究趋势和内容的难度,要促进医保支付方式不断地适应我国国情,就需用一种科学全面的研究方法来把握医保支付方式历史发展情况,文献计量是对某一主题领域的学术成果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能够客观呈现该领域研究趋势、结构关系和规律,已广泛被用于医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体育学、金融学、化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分析。目的和方法虽然已有研究者对该领域进行过总结研究,但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的文献较少,仅有的研究分别对单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和DRG付费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但受到期刊文献篇幅限制,都仅关注某一种支付方式,并未对所有的支付方式进行全面计量,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支付方式的发文时间趋势、文献来源、合作模式、研究重点、新兴热点和重点文献,本研究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对CNKI数据库中2020年以前收录的有关医保支付方式的文献进行检索,除了期刊和硕博文献外,对重要的报纸、会议等文献也保留下来,利用词频分析、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借助MicrosoftExcel进行期刊、作者、关键词的统计,CiteSpace、VOSviewer信息可视化软件用做图谱呈现。结果CNKI数据库中医保支付方式研究文献共检索到7312篇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医保支付方式的研究逐渐深入和细化,整体呈增长趋势,从2010年开始相关研究更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在2020年达到峰值,1985-2010近二十年年均发文量为56.35篇,2010-2020十年年均发文为555.18篇;发文量较多的力量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研究主力为高等院校,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处于此领域的核心位置,但主要研究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同时,医保支付方式研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基金的支持,尤其是国家级基金和省部级基金;其次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医保支付方式研究内容主要有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和实践、医保费用、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的建设、医疗费用和财务管理。通过关键词突现和研究热点的演进发现,分级诊疗、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按病种分值付费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仍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支付方式改革是当前最活跃的研究热点。结论医保支付方式发展趋势整体良好,研究领域合作不够紧密,作者地区、机构分布不均,各研究机构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支付方式的不断完善;研究内容扎根紧跟政策变化和实习运行情况,作为研究热点也在不断的深入,其切入点也不断地被刷新,热点研究方向呈现多样化,这些都将会不断地推动支付方式研究的发展。
王宏胜[6](2020)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习型社会研究现状与趋势》文中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学习型社会思想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随着国际对于全民终身学习研究深入,中国学术界开始关注该领域。在研究发展前期,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但是在实践探索中,我国取得一定的经验成果,反馈到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中,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研究。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其他教育形式的最终形态,研究学习型社会,观察我国学习型社会发展历程,是保持我国学习型社会发展活力,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学习型社会发展至今,我国学习型社会研究到底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其发展特征是怎样表现的:研究成果的丰硕与否、研究队伍构成如何、研究主题如何变化等内容。换言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学习型社会发展历程如何,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研究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学习型社会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知识可视化工具,运用文献计量学、文献分析法、知识图谱等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共现分析、期刊共现分析、研究前沿变化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我国学习型社会研究发展历程及特征。最后基于以上特征对我国学习型社会研究进行发展展望,提供参考意见。根据研究成果的数量及其背后成因将我国学习型社会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期、生长期、繁荣期、稳定期。学习型社会。对每个阶段的作者、期刊信息、研究群体等详细分析。在对每个阶段研究发展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学习型社会研究总体特征。研究成果上,数量上有多到少,由分散到聚焦;研究群体从无到有,形成陈乃林、叶忠海、朱新均、陈廷柱、吴遵民、高志敏等我国学习型社会领域影响力较大的学者群体;主要研究机构有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主力的师范大学研究群体,和中央到各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等。研究热点以及研究主题经历了从学习型社会理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全民终身学习实践研究,开放大学与学分银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多类型教育变革。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展望我国学习型社会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发展研究。建议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研究共识,加强合作交流,创新研究方法,提升领域实力、创办专业刊物,关注政策、实践、理论研究的密切关系。
栾嘉[7](2020)在《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经过几十年高速经济发展,中国开始拓展国家发展战略,把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并对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科学的医学研究成果是临床决策的指南,也是国家制定卫生政策的依据。作为记载、传播医学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医学科技期刊承载着为各类医疗卫生决策提供证据的重任。然而,我国至今处于临床医学研究证据的“进口国”地位,多年来我国的临床指南主要参照欧美国家的指南或研究结果;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欧美国家相比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中文医学期刊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一直未能获得国际业界的广泛认可。针对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我国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深入查找并证实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聚焦医学期刊编辑部,探讨我国临床研究论文整体质量控制对策。首先,从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概念内涵的描述出发,梳理文献,结合专家访谈,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以及“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界定“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质量评价”与“质量影响因素”的概念并丰富其内涵。其次,采用“滚雪球法”抽取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229篇,以研究注册率、伦理审查率、前瞻性研究患者知情同意等数据评价其伦理;以该篇论文发表之前国内同类研究论文篇数评估其创新性;以“国际医学报告清单”评估其报告质量;“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其方法学质量并评价其证据强度。结果显示: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了大量单中心(97.38%)、小样本(单组≤100例占77.3%)、纯阳性结果(99.22%)、高重复性(国内同类研究>10篇占37.11%)、低质量(报告率≤50%占85.15%,高偏倚风险论文占44.10%)的临床研究论文;研究注册率(3.06%)和伦理审查率(16.95%)均低;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均不可考。再次,结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方式募集、筛选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自行设计问卷,对纳入评估的229篇临床研究论文的作者、编辑部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作者因素方面,专业阶层(学历、职称)对论文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弱,而作者科学思维、科研方法学水平、对论文质量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机构环境方面,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科研资源既能直接对论文质量发挥正向影响,也能通过作用于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间接影响论文质量。编辑部(编辑)因素方面,编辑的专业能力、期刊管理水平、审稿人水平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格式标准化要求对论文质量有负向影响。最后,采用析因设计证实以上可能因素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作者与研究机构相关的23项可能影响因素里仅伦理审查1项与论文综合质量相关(χ2=11.075,P=0.010);在编辑部与编辑相关的18项可能因素中,编辑是否具有医学专业背景(χ2=21.533,P=0.000)、医学编辑的统计学水平(t=2.221,P=0.028)、编辑工作时间和精力用于版面形式消耗(t=-3.064,P=0.002)与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χ2=4.714,P=0.034)等4项与论文质量显着相关。研究证明:期刊编辑部及编辑相关因素是国内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本研究结果,为控制我国医学临床研究论文质量,针对我国医学期刊编辑部管理构架提出:医学编辑必须具有医学相关专业背景,按照发展要求满足医学编辑数量并进行功能性分工,向学术型方向培养医学编辑等举措建议。针对编辑部审定稿流程提出:中文医学期刊亟待统一临床研究论文录用的基本标准,严格实行临床研究注册制度,复核研究的伦理审查,加强临床研究国际规范、评价工具以及报告清单的认知普及,注明利益冲突以及允许发表阴性结果等举措建议。针对医学编辑的职能拓展提出:医学编辑应在执行论文发表准入标准的同时做好作者教育,并为审稿人提供详细的审稿标准及必要的相关培训等举措建议。从而令中文医学期刊能够严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出口”关,真正服务于“健康中国”。
叶子南[8](2020)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政策效应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针对中国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大量积压的情况,各地政府出台系列政策不断推进房地产市场去库存进程,财政政策、土地政策、利率政策、棚改货币化安置等政策多管齐下,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长效稳定发展打下夯实基础,为地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大力发展房地产行业,借此来拉动整体经济的增长,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日益凸显。2010年-2013年我国针对投机性需求旺盛、房价高涨的房地产市场进行紧缩性调控,导致产生了大量商品房库存积压;同时由于各种限制性政策的压力,房地产开发商纷纷转向三四线城市进行投资开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其库存积压情况较之一二线城市严峻得多。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将城镇化列为去库存的重要方式之一;2015年11月,中央财经小组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去库存工作;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房地产去库存的重要性,并将去库存列入五大经济任务之一。自此,我国房地产全面去库存的序幕拉开。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全面去库存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但却少有通过量化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来评估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政策效果,已有的研究对于去库存的政策效果分析、政策完善还存在探讨的空间。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分析研究其去库存的政策效应并提出对策建议。首先,考察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在界定三四线城市内涵的基础上,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变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重点考察分析2014-2015年和2018-2019年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库存量状况,以便对各地去库存政策全面实施前后房地产市场变动进行对比分析,并具体分析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企的原因。其次,分析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各项实施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内在机制,为接下来的具体的去库存政策的梳理及分析做好理论准备。再次,对三四线城市近几年所采用的房地产去库存政策进行搜集整理归纳,主要包括政策材料、报告、新闻等,为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打下基础。接着,从房地产市场筛选出能够反映市场运行状况的指标,并从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中选取部分指标,然后收集所选取指标的历史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针对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定量评价这些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政策效果。最后,从政府、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四个角度对如何促进三四线城市后续去库存和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张芬利[9](2020)在《国内隐性知识管理研究主题的演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为数据源,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将1998-2018年间国内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的发展阶段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首先采用Dononhue高低频词分界公式筛选出高低频特征词,然后通过构建低频特征词共现网络,找出网络中中心度较大的低频特征词,接着采用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中的突发词检测功能,找出文献数据中突发特征词,最后通过“高频特征词+低频特征词+突发特征词”的混合特征词选择策略提取能够较好揭示该领域研究文献主题的特征词集合。采用特征词共现聚类分析方法和计算聚类类团中代表性文献的方法探析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将研究主题与引文相结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所生成的隐性知识管理高被引文献的共现网络进行网络特征分析,提取引文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信息即为该领域的重要奠基性文献,分析国内隐性知识管理研究整个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研究基础以及基于韦恩图法通过跨阶段两两进行类团中特征词集合的运算,从而找到两类团中共同存在的元素,并通过分析主题间共同元素的特征随时间轴的推进来研究该领域研究主题的演化类型及演化路径。目的在于总结国内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的现状,揭示学科主题演化规律,为该领域研究者把握研究方向和进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周小宁[10](2020)在《齐鲁士人与昭宣之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汉是儒家经学形成的时代,齐鲁之邦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汉武帝“独尊儒术”、“置五经博士”、“举孝廉”是汉家“王霸”之术在取士制度上的必然选择,士人阐释儒家经典的话语获得了霸权地位,齐鲁由此成为“万方中毂”之地。昭宣短祚,承武末亡国之失,士人阶层在此断裂时期实现了质的平稳的变革。昭宣时期的士人最终转型为承担着儒家正统意识形态的兼具文化活动和行政事务的“士大夫”官僚阶层。齐鲁士人代际承习儒学的传统,使其获得了入阁登坛的地域文化优势。昭宣时期宣扬“王道”的齐鲁士大夫成为政治文化的创造者、政治决策的参与者、政治势力的组织者,发展为朝廷新生的中坚力量,调和着社会的统治危机。昭宣时期的盐铁会议与石渠阁会议是齐鲁士人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参政,是儒家意识成为汉代正统意识进程中的关键插曲。“盐铁会议”是对武帝末期亡国之失的一次拨乱反正,汉廷统治开始表现出“守文”之势。盐铁会议上的郡国士人与“有司”共商国是,开启后世士大夫政治体制的滥觞。“石渠阁会议”中的齐鲁士人,“通经”“致用”于孝宣时政,流化天下,致于洽平。“石渠阁会议”由宣帝亲裁,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制宪会议,在西汉中后期政治“守文”转型的过渡中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两次会议共同推进了帝室与士大夫共天下局势的形成,从而构建出“士人政府”的政权组织形式。齐鲁士人在政治角逐中,不断影响着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的发展,反之,随着帝国政治体制的波动变迁,齐鲁士人逐渐转化为汉廷统治中特殊的政治势力。齐鲁士人与“士大夫”政治体制的良性互动,将儒家的“礼治”精神与帝国的“法治”精神牢牢地结合起来,强化了“大一统”的国家政治意识,催生了“昭宣中兴”。
二、论引文分析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引文分析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文献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国家级实验室 |
2.1.2 国家重点实验室 |
2.1.3 联邦国家实验室 |
2.2 文献研究综述 |
2.2.1 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
2.2.2 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
2.2.3 文献研究回顾述评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协同创新理论 |
2.3.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
2.3.3 文献计量学理论 |
2.3.4 数据挖掘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研究 |
3.1 中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
3.1.1 萌芽起步阶段 |
3.1.2 集中建设阶段 |
3.1.3 快速发展阶段 |
3.1.4 “中国特色发展”阶段 |
3.2 美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
3.2.1 快速起步阶段 |
3.2.2 第一波争议阶段 |
3.2.3 重整复苏阶段 |
3.2.4 第二波争议阶段 |
3.2.5 新时代发展阶段 |
3.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与启示 |
3.3.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一般规律 |
3.3.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主要差异 |
3.3.3 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研究 |
4.1 研究设计 |
4.1.1 研究方法 |
4.1.2 案例选取原则 |
4.1.3 资料获取 |
4.1.4 分析框架 |
4.2 中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
4.2.1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4.2.2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
4.2.3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
4.2.4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4.2.5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
4.3 美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
4.3.1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
4.3.2 喷气推进实验室 |
4.3.3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
4.3.4 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 |
4.3.5 林肯实验室 |
4.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与启示 |
4.4.1 制度体制的比较分析 |
4.4.2 建设定位的比较分析 |
4.4.3 资源要素的比较分析 |
4.4.4 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 |
4.4.5 科研合作的比较分析 |
4.4.6 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比较研究 |
5.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预处理 |
5.1.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来源 |
5.1.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处理流程 |
5.1.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规约 |
5.1.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清洗 |
5.1.5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构造 |
5.1.6 小结 |
5.2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的科研实力比较 |
5.2.1 高被引论文产出及变化情况比较 |
5.2.2 高被引论文单因素产出特征比较 |
5.2.3 基于关联规则的高被引论文多因素特征比较 |
5.2.4 小结 |
5.3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科研实力比较 |
5.3.1 两国间高被引论文合作情况比较 |
5.3.2 中美参与国际合作的高被引论文主导情况比较 |
5.3.3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特征比较 |
5.3.4 小结 |
5.4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科研实力比较 |
5.4.1 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比较 |
5.4.2 高被引论文期刊影响因子比较 |
5.4.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特征比较 |
5.4.4 小结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政府统筹实验室体系顶层设计的安排 |
6.1.1 强化政府战略规划,融入国家创新系统 |
6.1.2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引领学科交叉创新 |
6.1.3 加强重大专项部署,支撑战略新兴产业 |
6.2 积极推进实验室融入创新联合体建设 |
6.2.1 以市场拉动需求,发挥龙头企业领军性作用 |
6.2.2 以科研带动教学,发挥实验室平台教学功能 |
6.2.3 以联合实现共享,发挥联合体协同创新优势 |
6.3 努力推进实验室融入世界范围的步伐 |
6.3.1 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科技的自立自强 |
6.3.2 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构筑全球性人才高地 |
6.3.3 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提高实验室国际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地下水超采研究现状 |
1.3.2 地下水变化特征研究现状 |
1.3.3 治理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
1.3.4 数字水网研究现状 |
1.3.5 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4.4 论文创新点 |
2 地下水超采形势与治理现状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水文地质 |
2.1.4 河流水系 |
2.1.5 社会经济 |
2.2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
2.2.1 地下水资源量 |
2.2.2 地下水开采量 |
2.2.3 地下水供水量 |
2.3 地下水超采造成影响 |
2.3.1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形成 |
2.3.2 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
2.3.3 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产生 |
2.3.4 海水入侵及其危害程度 |
2.4 地下水超采治理现状 |
2.4.1 地下水超采形势 |
2.4.2 治理任务及范围 |
2.4.3 治理的相关措施 |
2.4.4 治理措施实施情况 |
2.4.5 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3 数字水网的构建及关键技术 |
3.1 数字水网关键技术 |
3.1.1 大数据技术 |
3.1.2 5S集成技术 |
3.1.3 可视化技术 |
3.1.4 综合集成研讨厅技术 |
3.2 空间数据水网构建 |
3.2.1 空间数据处理 |
3.2.2 地形地物可视化 |
3.2.3 数字水网提取 |
3.2.4 空间水网可视化 |
3.3 逻辑拓扑水网构建 |
3.3.1 拓扑元素概化 |
3.3.2 拓扑关系描述 |
3.3.3 拓扑关系存储 |
3.3.4 拓扑水网可视化 |
3.4 业务流程水网构建 |
3.4.1 业务主题划分 |
3.4.2 业务流程概化 |
3.4.3 流程可视化描述 |
3.4.4 业务水网可视化 |
3.5 一体化数字水网构建 |
3.5.1 业务集成环境 |
3.5.2 三网集成合一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融合及实现 |
4.1 数字水网与业务融合 |
4.1.1 多源数据融合 |
4.1.2 模型方法融合 |
4.1.3 业务过程融合 |
4.2 面向主题的业务应用 |
4.2.1 主题服务模式 |
4.2.2 主题服务特点 |
4.2.3 业务应用过程 |
4.3 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实现 |
4.3.1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服务 |
4.3.2 基于水网的过程化评价 |
4.3.3 基于水网的水位考核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大数据的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
5.1 业务应用实例及数据来源 |
5.1.1 业务应用系统 |
5.1.2 多源数据来源 |
5.1.3 应用分析方法 |
5.2 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分析 |
5.2.1 地下水位时间变化 |
5.2.2 地下水位空间变化 |
5.3 地下水储量变化特征分析 |
5.3.1 地下水储量反演方法 |
5.3.2 地下水储量时间变化 |
5.3.3 地下水储量空间变化 |
5.4 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
5.4.1 自然因素变化 |
5.4.2 人为因素变化 |
5.4.3 影响因素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 |
6.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6.1.1 主题化指标库 |
6.1.2 评价指标优选 |
6.1.3 评价等级划分 |
6.2 评价方法选取调用 |
6.2.1 评价方法选取 |
6.2.2 方法的组件化 |
6.2.3 方法组件调用 |
6.3 评价结果及应用实例 |
6.3.1 指标数据来源 |
6.3.2 评价结果分析 |
6.3.3 结果的反馈优化 |
6.3.4 过程化评价实例 |
6.4 本章小结 |
7 地下水治理效果水位考核评估服务 |
7.1 水位考核指标制定方法 |
7.1.1 考核基本原理 |
7.1.2 指标计算方法 |
7.1.3 水位考核评分 |
7.2 水位考核评估计算示例 |
7.2.1 监测数据处理 |
7.2.2 水位指标确定 |
7.2.3 地下水位考核 |
7.3 水位考核业应用务系统 |
7.3.1 数据管理服务 |
7.3.2 基础信息服务 |
7.3.3 考核管理服务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数字水网开发程序代码 |
附录B 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2010-2019年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的选题特征及趋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对于篮排足的政策支持 |
1.1.2 体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性 |
1.1.3 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科学知识图谱与知识主题 |
2.1.2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 |
2.1.3 硕士学位论文 |
2.2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相关研究 |
2.2.1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价值与意义方面的相关研究 |
2.2.2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研究 |
2.2.3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及策略方面的研究 |
2.3 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关于三大球运动的研究 |
2.3.1 关于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的研究状况 |
2.3.2 研究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逻辑分析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的整体统计分析 |
4.1.1 年度数量分布与阶段划分 |
4.1.2 区域分布 |
4.1.3 院校类型分布 |
4.2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选题特征分析 |
4.2.1 选题聚类分析 |
4.2.2 不同类型院校选题方向对比分析 |
4.2.3 选题热点分析 |
4.2.4 被引与下载量排名前10 分析 |
4.3 2010-2019 年期间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向 |
4.3.1 篮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向 |
4.3.2 排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向 |
4.3.3 足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向 |
4.4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选题存在的问题 |
4.4.1 现象研究过多而对其根源关注较少 |
4.4.2 选题研究对象太集中,重复性研究过多 |
4.4.3 交叉学科选题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
4.5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势预测 |
4.5.1 特色领域凝练,核心研究选题均衡发展 |
4.5.2 重复性研究逐渐减少 |
4.5.3 交叉学科选题的进一步增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4)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引文的学科结构状况及演变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1.1 数据来源概况 |
1.2 研究方法 |
2 体育教育训练学引文的学科结构 |
2.1 一级学科状况 |
2.2 二级学科状况 |
2.3 亲缘学科状况 |
2.4 学科结构演变及趋势 |
3 亲缘学科知识输入对体育教育训练学发展影响的知识结构 |
3.1 体育人文社会学 |
3.2 运动人体科学 |
3.3 课程与教学论 |
3.4 教育学原理 |
4 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知识结构模式 |
5 建议 |
(5)基于CNKI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文献计量学发展 |
1.2.2 国内文献计量学的发展 |
1.2.3 文献计量学在医保支付方式领域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聚类分析 |
1.4.3 词频分析法 |
1.4.4 共词分析法 |
1.4.5 知识图谱分析 |
1.5 资料来源 |
第2章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相关文献产出概况 |
2.1 文献年代数量分布统计分析 |
2.2 医保支付方式研究发文期刊分布分析 |
2.3 基金项目分布状况 |
第3章 医保支付方式研究主体统计分析 |
3.1 作者及其合作 |
3.1.1 作者发文量统计分析 |
3.1.2 高产作者分析 |
3.1.3 合作模式 |
3.1.4 作者合作类型 |
3.2 机构及其合作 |
3.2.1 规模与特征 |
3.2.2 主要研究机构及其合作 |
第4章 医保支付方式研究关键词分析 |
4.1 关键词分析 |
4.1.1 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 |
4.1.2 研究涉及领域 |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
4.3 被引频次分析 |
4.4 研究趋势分析 |
第5章 研究热点分析 |
5.1 改革开放以来医保支付方式的发展阶段 |
5.1.1 启蒙试点地区 |
5.1.2 逐步探索阶段 |
5.1.3 各地探索纷呈 |
5.1.4 复合式支付方式发展阶段 |
5.2 医疗机构研究重点内容 |
5.2.1 分级诊疗和医联体 |
5.2.2 医院管理 |
5.2.3 财务管理 |
第6章 研究总结 |
6.1 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习型社会研究现状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概念界定 |
1.4.1 学习型社会研究 |
1.4.2 知识图谱 |
1.4.3 可视化分析 |
1.5 研究方法 |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1 学习型社会国内外研究综述 |
1.6.2 文献计量国内外研究综述 |
2 研究设计及数据来源 |
2.1 研究设计 |
2.2 数据来源 |
2.2.1 文献来源 |
2.2.2 数据筛选 |
2.3 研究数据处理 |
2.3.1 分析工具的选取 |
2.3.2 图谱绘制与解读 |
3 我国学习型社会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学习型社会研究阶段分析 |
3.1.1 1988 -1997 年:我国学习型社会萌芽期 |
3.1.2 1998 -2002 年:我国学习型社会生长期 |
3.1.3 2003 -2011 年:我国学习型社会繁荣期 |
3.1.4 2012 -2019 年:我国学习型社会稳定期 |
3.2 学习型社会研究总体分析 |
3.2.1 研究热点 |
3.2.2 学习型社会研究发展趋势 |
4 结论与启示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启示 |
4.2.1 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研究共识 |
4.2.2 加强合作交流,创新研究方法 |
4.2.3 提升领域实力,创办专业刊物 |
4.2.4 关注政策、实践、理论研究三者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7)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
2.1 临床研究的定义 |
2.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评价概念辨析 |
2.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辨析 |
2.4 本研究涉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及其评价方式 |
2.5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的概念辨析 |
2.6 小结 |
第3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现况的抽样调查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访谈 |
4.1 访谈目的 |
4.2 访谈设计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3 研究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6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及作用机理阐释 |
6.1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
6.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
6.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验证性因子分析 |
6.4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及修正 |
6.5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分析 |
6.6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关系及机理探讨 |
6.7 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
7.1 研究结论 |
7.2 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对策 |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7.5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政策效应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1.5.1 理论研究的创新之处 |
1.5.2 对策建议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房地产市场库存状况分析 |
2.1 三四线城市的划分依据和统计分布状况 |
2.1.1 我国城市层级划分的依据 |
2.1.2 2019年中国城市新分级名单和三四线城市统计分布状况 |
2.2 房地产库存及去库存周期的定义 |
2.2.1 房地产库存的定义 |
2.2.2 房地产去库存周期的定义 |
2.3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库存状况及库存累积的原因 |
2.3.1 全国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库存状况 |
2.3.2 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库存累积的原因 |
第三章 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理论分析 |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1.1 利益相关者理论内容 |
3.1.2 房地产去库存中的利益相关者 |
3.2 供给--需求理论 |
3.2.1 土地交易市场 |
3.2.2 商品房交易市场 |
3.3 市场失灵、政府管制、政策评估理论 |
3.3.1 市场失灵理论 |
3.3.2 政府管制理论 |
3.3.3 政策评估理论 |
3.4 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因素的理论分析 |
3.4.1 财政政策与去库存的相关理论分析 |
3.4.2 土地政策与去库存的相关理论分析 |
3.4.3 推进城镇化政策与去库存的相关理论分析 |
3.4.4 利率政策与去库存的相关理论分析 |
3.4.5 房地产开发投资政策与去库存的相关理论分析 |
3.4.6 房价政策与去库存的相关理论分析 |
3.4.7 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与去库存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四章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政策梳理与分析 |
4.1 财政政策--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 |
4.2 土地政策--控制土地出让规模 |
4.3 推进城镇化政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
4.4 利率政策 |
4.4.1 降低商业性住房贷款利率 |
4.4.2 降低公积金住房贷款利率 |
4.5 房地产开发投资政策 |
4.6 房价政策--稳定房价,给予购房补贴 |
4.7 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 |
4.7.1 2015-2017年和2018-2020年棚改目标 |
4.7.2 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布局三四线城市棚改区域 |
第五章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政策效应评价 |
5.1 去库存政策效应实证分析模型的选择及说明 |
5.2 实证分析模型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说明 |
5.2.1 解释变量的选择 |
5.2.2 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
5.2.3 数据来源 |
5.3 实证研究过程及综合评价结果 |
5.3.1 描述性统计 |
5.3.2 相关性分析 |
5.3.3 回归分析 |
5.3.4 实证结果综合分析 |
第六章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关于部分三四线城市进一步加快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对策建议 |
6.1.1 从政府角度出发 |
6.1.2 从金融机构角度出发 |
6.1.3 从房地产开发商角度出发 |
6.1.4 从购房者角度出发 |
6.2 关于促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
6.2.1 从政府角度出发 |
6.2.2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 |
6.2.3 从房地产开发商角度出发 |
6.2.4 从购房者角度出发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国内隐性知识管理研究主题的演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1.5 本文的研究框架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2 隐性知识管理概述 |
2.1 隐性知识的内涵和特征 |
2.2 隐性知识的分类 |
2.3 隐性知识管理的实施 |
3 隐性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主题分析 |
3.1 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的生命周期刻画 |
3.2 特征词的选取 |
3.3 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研究主题分析 |
4 隐性知识管理研究主题的演化分析 |
4.1 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基础分析 |
4.2 不同阶段研究主题的演化分析 |
5 总结与结论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5.2 研究结论 |
5.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研究课题 |
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10)齐鲁士人与昭宣之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汉代“士人”问题研究 |
1、“士”的概念及分化问题 |
2、“士大夫”政治体制问题 |
3、“儒生”与文吏问题 |
4、“士”与儒生关系 |
(二)“盐铁会议”与齐鲁士人问题研究 |
1、“盐铁会议”历史背景及会议性质问题研究 |
2、“盐铁会议”内容问题研究 |
(三)“石渠阁会议”与齐鲁士人问题研究 |
1、会议召开的时间 |
2、会议召开的原因 |
3、会议的性质和意义 |
4、会议的博士官设置 |
二、齐鲁士人的历史渊源 |
(一)汉代的士人群体 |
1、“士人”的代际演变 |
2、“士人”的地域流变 |
(二)齐鲁士人与齐鲁儒学 |
(三)昭宣时期的齐鲁士人 |
三、齐鲁士人与“盐铁会议” |
(一)“盐铁会议”的召开 |
1、武末昭初的社会危机 |
2、会议召开的导火线 |
(二)参会齐鲁士人生平概述 |
1、丞相田千秋的生平 |
2、贤良魏相的生平 |
(三)齐鲁士人的会议发言及动态 |
1、齐鲁士人的会议发言 |
2、齐鲁士人在会议上的动态 |
(四)齐鲁士人会后的走向 |
四、齐鲁士人与“石渠阁会议” |
(一)会议弁言——士人与嗣统 |
(二)会议序章——宣帝与鲁学 |
(三)会议正论——士人与经学 |
1、梁丘临与《易》学 |
2、欧阳、林、周与《书》学 |
3、萧望之、韦玄成与《礼》学 |
4、严彭祖与《公羊春秋》学 |
(四)会议后记——士人与博士官 |
结束语 |
附:昭宣时期的齐鲁籍士人表 |
参考文献 |
(一)古籍 |
(二)今人着作 |
(三)期刊论文 |
(四)学位论文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论引文分析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D]. 李阳. 吉林大学, 2021(01)
- [2]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D]. 于翔.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2010-2019年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的选题特征及趋势预测[D]. 陈恒.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引文的学科结构状况及演变趋势[J]. 王硕,许治平,郭伟,张俊珍,于善,闵瑞欣,张焱,马琳. 体育学刊, 2021(03)
- [5]基于CNKI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张坤婷. 山东大学, 2021(12)
- [6]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习型社会研究现状与趋势[D]. 王宏胜.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7]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 栾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8]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政策效应及对策建议[D]. 叶子南. 广西大学, 2020(08)
- [9]国内隐性知识管理研究主题的演化分析[D]. 张芬利.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10]齐鲁士人与昭宣之治[D]. 周小宁.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