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松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包小梅[1](2021)在《益气润肠颗粒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姜树民教授“益气润肠颗粒”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姜树民教授门诊并且诊断为功能性便秘且中医证型符合气虚型便秘的患者。经过严格的筛选之后,最终选取9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47例,对照组共46例。观察组给予益气润肠颗粒口服,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4000散(福松)口服,日两次,每次10g。服药期间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同的生活干预:进行适当锻炼;养成排便习惯;忌食生冷硬辣;保持良好心态。两组治疗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根据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观察组有1例男性患者在服药期间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而被剔除。因此,最终有效人数为92例,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各项症候积分经组内比较,所得P值均小于0.01,说明两组药物均能有效改善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均具有明显疗效。2.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其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分类的P值均小于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期间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两组药物安全可靠。结论:两组药物均能有效改善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但从排便困难、排便延长、神疲懒言、气短乏力等主次症状的改善方面,以及从远期疗效、复发率的降低方面,益气润肠颗粒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疗效比西药聚乙二醇4000散显着,值得推广。
刘瑜[2](2020)在《胃肠湿热型功能性便秘临床特点及清淡素食干预的疗效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胃肠湿热证是功能性便秘的重要证型,包括热大于湿亚型(以大便干硬为特点称为典型便秘)和湿大于热亚型(以大便粘腻为特点称为非典型便秘)。目前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特点因纳入标准、研究方法等不同结论不一致,而对非典型便秘认识不足致相关研究非常少。饮食与功能性便秘关系密切,公认对便秘有益的是富含膳食纤维和水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类等,而辛辣刺激、油炸、烧烤、干炒类饮食可能通过影响肠神经系统、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肠道粘膜炎性状态等参与便秘的发病,肉蛋奶等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对便秘影响也存在争议。功能性便秘的治疗目前仍然以药物为主,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药物治疗带来的依赖性、副作用以及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改变饮食非常重要!清淡素食是导师根据中、西医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套健康饮食方案,该方案提倡增加摄入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及五谷杂粮,减少摄入高蛋白、高脂肪及易致氧化损伤的过加工食物。在既往研究中,我们发现清淡素食联合药物可显着改善胃肠湿热型功能性便秘的症状,且单纯饮食即可维持疗效,但缺少更为可信、客观的证据证实。目的1、通过对胃肠湿热型功能性便秘相关资料分析得到其临床特点及两亚型便秘的影响因素。2、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评价清淡素食干预胃肠湿热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药物治疗的补充疗效。方法研究一:纳入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及中医脾胃病科门诊和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35例,其中典型便秘87例,非典型便秘48例。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填写问卷获得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和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资料、过去一年饮食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每周自发排便次数及完全自发排便次数、大便性状Bristol评分量表、便秘症状评分量表、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胃肠动力检测结果包括48小时胃肠传输时间和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信息。所收集数据用SAS 9.4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二:该部分为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分典型便秘和非典型便秘2个亚型。纳入研究一中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根据中医分型进入亚型,完成调查问卷(同研究一)、胃肠动力检测后随机分配。每个亚型按1:1:1:1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药物(典型便秘型为福松,非典型便秘型为清热降逆中药干膏粉)+饮食干预组、饮食干预+安慰剂(典型便秘型为福松安慰剂、非典型便秘型为中药干膏粉安慰剂)组、药物组、安慰剂组。饮食干预为清淡素食。药物或安慰剂用法为每日2次,1次1袋,早晚餐后半小时分服。干预期间需配合记录日记本。疗程为28天。研究者在干预第14、28天分别进行随访,28天结束后,患者复查胃肠动力检测。主要疗效指标为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次要疗效指标为大便性状Bristol得分、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胃肠动力结果,本研究还包括安全性指标和饮食依从性指标。所收集数据用SAS 9.4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通过中日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核,编号:2017-46-1。结果研究一1、胃肠湿热型功能性便秘以女性患病为主(占73.33%);年龄以41-60岁居多(占39.26%);病程中位数10.0(5.0,20.0)年,典型便秘病程较非典型便秘更长(P=0.02)。2、胃肠湿热型功能性便秘患者大多有近3月使用通便药史(占74.07%);两型便秘每周自发排便次数以及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均低于正常,两型之间无显着差异;非典型便秘大便性状Bristol评分显着低于典型便秘(P<0.0001),排便不尽感得分显着高于典型便秘(P=0.00),而排便费力、需手法辅助排便、无便意、排便堵塞感、肛门疼痛或烧灼感、直肠肛门坠胀感得分与典型便秘比较无差异,暖气的中医证候得分高于典型便秘,而脘腹胀满、饮食减少、疲乏无力、恶心呕吐、排便困难、舌脉得分与典型便秘比较无差异。3、胃肠湿热型便秘患者多轻度焦虑(占60.00%);两型便秘在睡眠质量及其各成分得分和便秘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方面、社会心理、满意度得分均无显着差异,非典型便秘在担忧方面得分高于典型便秘(P=0.04)。4、48小时胃肠传输时间:非典型便秘钡条排出率(%)高于典型便秘[57.5(12.5,97.5)VS 10.0(0.0,55.0),P=0.00],慢传输型构成比低于典型便秘(70.45%VS 87.36%,P=0.02),直乙结肠以内钡条残留率(%)显着低于典型便秘[5.0(0.0,37.5)VS 50.0(5.0,75.0),P<0.0001]。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两型便秘测压结果均无显着差异。病理生理分型:典型便秘与非典型便秘中混合型便秘均最多,且其构成比有显着差异(83.91%VS 70.45%,P=0.04)。5、典型便秘患者进食肉类、饮水更多。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两型便秘的因素为进食肉量、大便性状评分和直乙结肠以内钡条残留率,三者与典型便秘呈正相关。研究二1、筛选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及中医脾胃病科门诊和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35例(典型便秘87例,非典型便秘48例),同意随机分组治疗124例(典型便秘84例,非典型便秘40例)进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典型便秘退出3例,失访4例,非典型便秘退出1例,完成本研究116例(典型便秘77例,非典型便秘39例)进入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2、各型便秘内四组基线资料比较:一般资料、病史资料、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大便性状Bristol得分、便秘症状得分、中医证候得分四组均无显着差异。3、主要疗效指标:典型便秘和非典型便秘药物(福松/清热降逆中药干膏粉)+饮食干预组、饮食干预+安慰剂(福松安慰剂/清热降逆中药干膏粉安慰剂)组、药物组干预28天有效率均高于安慰剂组,药物+饮食干预较单纯药物、饮食干预有更好的疗效趋势,但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典型便秘和非典型便秘除安慰剂的其他三组干预后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均显着升高。4、次要疗效指标:①大便性状评分(Bristol评分):典型便秘四组干预后Bristol得分均显着降低;非典型便秘干预后四组Bristol得分均无差异。②便秘症状方面:典型便秘四组和非典型便秘除安慰剂的三组干预后症状得分均显着降低,两型便秘症状改善率四组间均有显着差异。③中医证候方面:两型便秘四组干预后证候得分均显着降低,典型便秘14、28天和非典型便秘28天四组有效率有显着差异。④48小时胃肠传输时间:饮食干预+安慰剂组能提高两型便秘钡条排出率、降低典型便秘直乙结肠以内钡条残留率;福松+饮食干预组能提高典型便秘钡条排出率和降低直乙结肠以上钡条残留率;中药组能提高非典型便秘钡条排出率、降低直乙结肠以上和直乙结肠以内钡条残留率。⑤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饮食干预+安慰剂组可提高非典型便秘肛门松弛率和肛门静息压、增加两型便秘排便感觉;福松+饮食干预组、福松组可提高典型便秘肛门松弛率;中药组可提高非典型便秘肛门松弛率。5、典型便秘福松+饮食干预组、福松组各发生1例不良反应,分别为轻微腹痛、腹泻;非典型便秘安慰剂组发生1例不良反应,为上腹胀满。6、两型便秘有饮食干预组的高依从性构成比分别为:PPS典型便秘14天、28天均为57.89%,PPS非典型便秘14天、28天分别为53.33%、66.67%。结论1、胃肠湿热型功能性便秘以中年、女性患病率高,具有病程长、大多数近期服用通便药物史、伴轻度焦虑、病理生理分型以混合型便秘居多的特点,而两型便秘在饮食、大便性状及胃肠道传输功能上有显着差异。2、福松对典型便秘、清热降逆中药对非典型便秘有显着疗效。单纯清淡素食对胃肠湿热型功能性便秘有显着缓解作用,还可增加药物疗效,且依从性高,但尚需更大样本证实。
张希尧[3](2019)在《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实热型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清热通腑复方敷脐疗法治疗实热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对其治疗功能性便秘可行性进行研究和探索,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分组及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①实验组:34人,拟清热通腑复方(每贴取药粉10克,以水混匀制成直径2cm,厚度3mm药饼)敷脐治疗;②对照组:33人,采用安慰剂(每贴取色素面粉10克,以水混匀制成直径2cm,厚度3mm药饼)敷脐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结肠传输实验数据的变化,对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并结合PAC-QOL,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实验组治疗期间脱落2人,32人纳入分析;对照组治疗期间脱落3人,30人纳入疗效分析。临床疗效:实验组有效率为81.2%,对照组为13.3%,两组相比P=0<0.01;中医证候疗效:实验组有效率81.2%,对照组20%,两组相比P=0<0.01,表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有效。中医症状总评分:治疗后组间对比,P=0<0.01,统计学有显着差异,表明实验组对中医症状的改善比对照组更有效;单一症状评分实验组治疗前后对比:主症及次症中腹胀、腹痛、心烦程度P=0<0.01,统计学上具有显着差异,次症中面红程度、舌脉表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次症中身热程度P=0.0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频率、结肠传输实验总结局及PAC-QOL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值均<0.01,实验组在上述各方面更有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血、尿、便常规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无不良反应。结论:清热通腑复方敷脐疗法治疗实热型功能性便秘,对临床症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显着效果,且安全可靠。
曾玉筱[4](2019)在《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重度慢性便秘疗效比较—随机对照试验》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比较电针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重度慢性便秘疗效的差异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两组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纳入重度慢性便秘患者70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取双侧天枢、腹结、上巨虚,分别采用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研究周期共33周,其中基线期]周,治疗期8周,随访期24周。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30分钟,连续治疗8周,共治疗24次。本试验的评价主要结局指标为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较基线增加>1次的病例数所占的百分比,次要结局指标为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和自主排便次数(SBMs)以及较基线的变化值、粪便性状为3-4型的病例数所占的百分比、排便困难程度较基线的变化、辅助通便方法使用的例数和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本试验共纳入70例重度慢性便秘患者,试验组完成治疗并有主要指标数据34例,对照组完成治疗并有主要指标数据31例。主要结局指标:治疗第8周的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较基线增加≥1的病例,电针组有31例,所占百分比为88.57%,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有25例,所占百分比为7].43%,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33)。次要结局指标:(1)治疗第4周、随访第20周和第32周的CSBMs较基线增加≥1次的病例数和所占的百分比,电针组分别为21(60.00%)、23(82.14%)和 14(63.64%),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分别为 23(65.71%)、10(35.71%)和 8(34.78%),两组组间比较,第 4 周(P=0.805)和第 32 周(P=0.076)没有统计学意义,第20周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2)治疗第4周和第8周、随访第20周和第32周的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3次的病例数和所占百分比,电针组分别为 18(48.57%)、24(68.57%)、19(37.86%)、12(54.5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分别为 10(28.57%)、14(40.00%)、6(21.43%)、5(21.74%),组间比较,第4周(P=0.087)无统计学意义,第8周(P=0.030)、第20周(P=0.001)和第32周(P=0.033)均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第4周和第8周、随访第20周和第32周的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与基线相比,电针组分别较治疗前增加1(3)、3(3)、2.50(3)、2(4),经皮穴位电刺激组较治疗前增加1(2)、1.84(3)、0(2)、0(2),两组在各访视点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在第4周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746),第8周(P=0.038)、第 20 周(P=0.001)和第 32 周(P=0.038)均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第4周和第8周、随访第20周和第32周的自主排便次数(SBMs)与基线相比,电针组分别较治疗前增加1.82±1.89、2(2)、2(3)、1.41±1.97,经皮穴位电刺激组较治疗前增加1(2)、1(3)、0.88(2)、0.76±1.68,两组在各访视点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较基线的差值组间比较,第4周(P=0.097)、第8周(P=0.266)和第32周(P=0.262)均无统计学意义,第20周有统计学意义(P=0.030)。(5)治疗第8周自主排便粪便性状,电针组较基线增加0.37±1.03,经皮穴位电刺激组较基线增加0.60(0.93),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01),与基线的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73)。(6)治疗第4周和第8周、随访第20周和第32周自主排便粪便性状为3型到4型的病例数所占的百分比,电针组分别为25.71%、25.71%、42.86%、27.27%,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分别为28.57%、28.57%、28.57%、17.39%。两组组间比较,第 4 周(P=1.000)、第 8 周(P=1.000)、第20周(P=0.403)和第32周(P=0.491)均无统计学意义。(7)治疗第4周和第8周、随访第20周和第32周排便困难程度分较基线的变化,电针组较基线减少 0.30±0.60、0.67±0.71、0.62±0.80、0.58±0.90,经皮穴位电刺激组较基线减少 0.25(0.50)、0.44(0.75)、0.33(0.55)、0.20(0.67),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4周(P=0.614)、第8周(P=0.076)、第20周(P=0.054)和第32周(P=0.116)均无统计学意义。(8)第8周PAC-QOL量表评分,电针组为66.79±19.62,较基线减少19.06±14.19,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为72.26±15.30,较基线减少12.48±8.58,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第8周与基线差值亦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9)。(9)在辅助排便方式和例数上,两组各访视点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价上,电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经卡方检验,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0)。研究结论电针治疗重度慢性便秘的疗效并不优于经皮穴位电刺激,但是二者均能增加完全自主排便次数和自主排便次数,改善粪便性状,降低排便困难程度,并且疗效可持续24周,安全性均较高;同时两种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虽然电针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上优于经皮穴位电刺激,但临床上对于惧针的重度慢性便秘患者,非侵入性的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重度慢性便秘疗效比较尚需要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丁悦[5](2019)在《针刺七节骨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探究针刺七节骨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验证针刺七节骨在治疗本病上的临床优势,为今后的临床治疗确立最优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针刺七节骨治疗;对照组36例,应用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一次3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周排便次数、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自评量表评分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周排便次数、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比较:周排便次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表明,针刺七节骨与常规针刺在治疗慢性便秘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针刺七节骨的疗效要比常规针刺好;针刺七节骨在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疗效上均优于常规针刺;在改善慢性便秘患者周排便次数的疗效与常规针刺效果相当。针刺七节骨较常规针刺来说取穴简单、操作方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余曾芳[6](2019)在《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以脾肾阳虚型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为研究载体,评价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习惯性便秘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66例,随机均等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福松治疗,两组均1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1周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以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排便困难程度、中医证候、便秘患者生活质量(PAC-QOL)为疗效评价指标,于治疗前后、8周随访评价临床疗效。详细记录不良事件,于观测周期结束后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及各项疗效指标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2、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周CSBMs与基线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期,两组周CSBMs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排便次数较治疗结束时明显减少(P<0.05)。组间比较,两组周CSBMs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排便困难程度评分: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排便困难程度与基线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期,排便困难程度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排便困难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在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与基线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大便干结、畏寒怕冷、四肢不温三项积分上与基线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精神疲乏积分与基线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大便干结积分与治疗结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便干结积分较治疗结束时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表现在大便干结、畏寒怕冷、四肢不温三项积分上。5、PAC-QOL量表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PAC-QOL总积分、躯体不适、心理社会、担心焦虑和满意度积分与基线期相比显着降低(P<0.01);随访期,两组PAC-QOL总积分、躯体不适、心理社会、担心焦虑和满意度积分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显着降低(P<0.01)。组间对比,治疗组PAC-QOL总积分、心理社会、担心焦虑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1、隔姜灸与口服福松在改善脾肾阳虚型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排便次数、排便困难程度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有疗效;在改善排便次数上,隔姜灸与口服福松的近期疗效相当,隔姜灸的远期疗效更明显;在改善排便困难、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上,隔姜灸更具优势且远期疗效明显。口服福松药停药后易复发,对改善脾肾阳虚相关症状疗效不明显。2、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老年习惯性便秘安全有效,可推荐用于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运用。
李上达[7](2019)在《气阴两虚便秘方治疗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李培老师经验方——气阴两虚便秘方治疗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观察气阴两虚便秘方治疗功能型便秘的有效性,论证导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用药及组方思想,为此方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做准备。研究方法将绵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门诊2018年02月到2018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予以气阴两虚便秘方治疗,对照组予以麻仁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及停药后症状情况并评分及用药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等。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研究结果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疗效情况:试验组40例,总有效率100%(40例);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87.5%(35例),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大便干燥、口干少津、乏力、神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症状上积分均小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停药后4周总积分与治疗4周后总积分差异大于零,且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气阴两虚便秘方在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治疗效果上较麻仁软胶囊效果更佳,尤其在缓解大便干燥、口干少津、乏力、神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症状上有较麻仁软胶囊好更好疗效,且在停药后复发的情况中,气阴两虚便秘方的情况要优于麻仁软胶囊。由此可见气阴两虚便秘方较麻仁软胶囊总体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上更佳,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组方思路和治疗经验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可以考虑进行成药研究,及市场推广。
盛加伟[8](2019)在《结肠水疗合热敏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病例收集及进行相应临床试验,观察热敏灸联合结肠水疗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以及结肠水疗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然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程度,最后评价该试验方案效及探讨结肠水疗联合热敏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理。方法:整个试验过程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单盲法操作,按统计学相关公式分析,样本量为60例,平均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为确保两组的病例数相同,采用SPSS 22.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生成一组随机数字,即列出对应序号为01至60的试验分配表。治疗组或对照组将按受试者的就诊时间的先后进行分组。治疗组采用结肠水疗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结肠水疗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经过统计学分析,经过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大便顺畅情况、排便耗时、大便性状、排便不尽感、腹痛情况、出血情况等症状积分明显减少(P<0.01);两组组间进行比较,对照组各症状积分明显比治疗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3个月后随访,发现对照组复发率远高于治疗组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结肠水疗合热敏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显着,可以改善患者便秘的情况,恢复正常的排便,保证了临床疗效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赵德杰,解广东,乔全来,张玉冬,李法杰,刘明[9](2018)在《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年龄分布广泛,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使用的通便药物种类繁多,但大多数药物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使用,而渗透性泻药聚乙二醇4000通便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与中药配合使用,疗效更佳。为进一步明确聚乙二醇4000的药物作用原理、疗效及副作用等,特综述如下。
石文磊[10](2018)在《基于“三焦理论”指导下脐疗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秘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三焦辩证”理论指导下,运用自制中药脐疗贴给予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观察治疗前后疗效和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验证“三焦辩证”指导下的中药脐疗贴在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上,疗效显着,且费用低廉,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值得推广。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二科就诊及经招募自愿参加本次临床观察的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患者72例。本试验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将附子、大黄、生姜、甘草、川芎药末按2:2:1:1:1比例加黄酒制作成直径为1cm大小的药丸,置于肚脐内,用贴敷固定,治疗10日为一个疗程,共计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记录症候积分。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72例病例,最终完成66例。在疗效评价方面,第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Wexner和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个疗程治疗结束后,Wexner和中医证候积分与第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情况疗效方面比较,第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0天排便次数、平均每次排便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0天排便次数、平均每次排便时间与第一疗程治疗后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性状疗和排便困难程度疗效比较:第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较治疗前而言,在改善患者大便性状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个疗程的治疗后,较第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而言,在改善患者大便性状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第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较治疗前而言,在改善患者大便困难程度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过第二个疗程的治疗后,较第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而言,在改善患者大便困难程度方面,结果显示均有显着差异,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三焦辨证”指导下的中药脐疗贴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在改善排便次数及间隔、排便状况、大便情况及腹胀等症状方面是有显着疗效的,也是安全的。
二、福松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松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润肠颗粒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认识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胃肠湿热型功能性便秘临床特点及清淡素食干预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功能性便秘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2. 机制研究进展 |
3. 诊断标准研究进展 |
4. 治疗研究进展 |
5. 功能性便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便秘病的历史源流 |
2. 病因病机的研究 |
3. 证型研究进展 |
4. 治疗进展 |
5.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饮食对功能性便秘影响的研究进展 |
1. 便秘的相关饮食流行病学研究 |
2. 辛辣刺激、油炸、烧烤、干炒饮食对便秘的影响研究 |
3. 高脂、高蛋白饮食对便秘的影响研究 |
4. 高盐饮食对便秘的影响研究 |
5. 素食对便秘的影响研究 |
6. 食疗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研究一 临床资料特点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试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研究二 清淡素食干预胃肠湿热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研究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对象 |
4. 伦理审核 |
5. 试验方法 |
6. 结果 |
7.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实热型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实验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价标准 |
2.4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治疗后两组疗效评价 |
3.3 安全性指标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 对FC治疗的认识 |
2. 祖国医学对实热型功能便秘的认识 |
2.1 对病名的认识 |
2.2 对实热型便秘病因病机认识 |
2.3 中医辨证治疗及方法 |
3. 脐疗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现代研究 |
3.1 概念及历史渊源 |
3.2 脐疗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 |
3.3 治疗效果分析 |
4 清热通腑方方解及药理研究分析 |
4.1 清热通腑方由来及组成 |
4.2 方解及药理分析 |
5.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4)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重度慢性便秘疗效比较—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便秘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
1 疾病概述 |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3 危险因素 |
4 诊断 |
5 临床分型 |
6 治疗 |
7 小结 |
综述二 慢性便秘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
1 中医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临床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治疗方案 |
2.4 观察周期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评价 |
2.7 安全性评价 |
2.8 依从性评价 |
2.9 样本量估算 |
2.10 随机方法 |
2.11 伦理学原则 |
2.12 试验注册 |
2.13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受试者招募 |
3.2 基线分析 |
3.3 结局指标 |
3.4 安全性评价 |
3.5 依从性评价 |
4 讨论 |
4.1 研究结果分析 |
4.2 研究方案的选择 |
4.3 结局指标的选择 |
4.4 局限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针刺七节骨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慢性便秘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2 中医对慢性便秘的治疗 |
2.1 中药内服 |
2.2 外治疗法 |
2.3 其它疗法 |
3 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
4 现代医学对慢性便秘的治疗 |
4.1 西药治疗 |
4.2 手术治疗 |
4.3 生物反馈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中医辩证分型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 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4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
4.1 周排便次数 |
4.2 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 |
4.3 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 |
4.4 疗效评定标准 |
5 安全性评价 |
6 统计学处理 |
7 研究结果 |
7.1 一般资料 |
7.2 疗效分析 |
8 讨论 |
8.1 研究结果讨论 |
8.2 中医治疗本病的现状 |
8.3 现代西医治疗本病的现状 |
8.4 立论依据 |
8.5 选穴依据 |
8.6 安全性分析 |
8.7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8.8 未来与展望 |
9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6)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标准 |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的处理 |
1.7 病例中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技术路线图 |
2.2 样本量的估算 |
2.3 随机分组及分配隐藏方法 |
2.4 对照方法 |
2.5 盲法设计 |
2.6 治疗方法 |
2.7 疗程 |
2.8 观测记录 |
2.9 临床评价 |
2.10 质量控制 |
2.11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2.12 伦理学原则 |
3.研究结果 |
3.1 病例收集及完成情况 |
3.2 基线分析 |
3.3 病情资料分析 |
3.4 治疗结果及数据分析 |
3.5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3.6 依从性分析 |
讨论 |
1.祖国医学对脾肾阳虚型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认识 |
1.1 古代病名的源流 |
1.2 病因病机 |
1.3 临床表现 |
1.4 传统医学治疗 |
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2.1 发病因素 |
2.2 发病机制 |
2.3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
3.灸法的作用机制 |
3.1 温热效应 |
3.2 产生光辐效应 |
3.3 增强胃蠕动 |
3.4 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
4.隔姜灸治疗本病的依据 |
4.1 隔姜灸可补虚助阳 |
4.2 基于“寒因热用” |
5.本试验的研究方案设计 |
5.1 治疗方案的选择 |
5.2 本试验的选穴依据 |
5.3 试验疗效指标的选择 |
6.统计方法的选择 |
7.试验结果分析 |
7.1 试验基线分析 |
7.2 试验结果分析 |
7.3 安全性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2 量表 |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气阴两虚便秘方治疗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脱落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中止标准 |
3. 研究内容 |
3.1 病例分组 |
3.2 一般治疗 |
3.3 药物治疗 |
4. 观察指标 |
4.1 一般资料 |
4.2 影响疗效因素 |
4.3 疗效观察指标 |
4.4 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处理 |
5. 安全性评价 |
6. 路线图 |
7. 研究结果 |
7.1 一般临床资料 |
7.2 疗效评估 |
7.3 安全性及依从性评价 |
讨论 |
1. 西医研究进展 |
1.1 定义 |
1.2 流行病学 |
1.3 发病机制 |
1.4 检查方法 |
1.5 诊断标准及分型 |
1.6 西医治疗进展 |
2. 中医研究进展 |
2.1 病名源流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分型 |
2.4 治疗进展 |
2.5 不足之处 |
3 导师学术思想 |
3.1 导师思想浅析 |
3.2 方解 |
3.3 单味药物分析 |
4 研究结果分析 |
研究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1. 问题 |
1.1 样本问题 |
1.2 观察时间问题 |
1.3 观察疾病局限性问题 |
1.4 对照组用药问题 |
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8)结肠水疗合热敏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 |
1 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及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及治疗 |
3 小结 |
一 研究方法 |
二 设计方案 |
1 合格受试者的确定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 治疗方案 |
2.1 治疗组治疗 |
2.2 对照组治疗 |
3 观察项目 |
3.1 安全性观察 |
3.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三 结果 |
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症状积分比较 |
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
四 讨论 |
1 结肠水疗用于功能性便秘治疗 |
1.1 结肠水疗治疗原理 |
1.2 结肠水疗的操作过程 |
2 热敏灸用于功能性便秘治疗 |
2.1 热敏灸的起源 |
2.2 热敏灸热敏化的关键要点 |
2.3 热敏灸操作 |
2.4 热敏灸与传统悬灸疗法的区别 |
2.5 热敏灸在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 |
3 结肠水疗和热敏灸分别用于疾病治疗的疗效观察 |
3.1 热敏灸应用于疾病治疗的疗效观察 |
3.2 结肠水疗应用于疾病治疗的疗效观察 |
4 本试验治疗方法 |
5 对试验结论的讨论 |
6 本试验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9)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作用原理 |
2 临床应用 |
2.1 单独用药 |
2.2 联合用药 |
2.3 联合中药 |
2.4联合物理疗法 |
2.5肠道清洁准备 |
3 结语 |
(10)基于“三焦理论”指导下脐疗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秘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试验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B |
附表1:Wexner 便秘评分表 |
附表2:中医证候积分标准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福松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润肠颗粒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D]. 包小梅.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胃肠湿热型功能性便秘临床特点及清淡素食干预的疗效研究[D]. 刘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实热型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D]. 张希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4]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重度慢性便秘疗效比较—随机对照试验[D]. 曾玉筱.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5]针刺七节骨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 丁悦.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D]. 余曾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气阴两虚便秘方治疗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上达.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结肠水疗合热敏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 盛加伟.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J]. 赵德杰,解广东,乔全来,张玉冬,李法杰,刘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8(05)
- [10]基于“三焦理论”指导下脐疗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秘临床观察[D]. 石文磊.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