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重言词词典》出版(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1](2021)在《《楚辞》重言词语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建[2](2020)在《《盐铁论》形容词研究》文中提出《盐铁论》是西汉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政论散文,其口语色彩强烈,用词宏富,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该时期汉语的真实面貌,是后人了解、研究上古汉语的宝贵材料,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盐铁论》形容词的研究结合了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正文通过穷尽式统计与词频分析,对《盐铁论》形容词的构词特点、结构类型与句法功能等方面作了比较细致的考察。第一部分集中介绍了《盐铁论》一书的成书年代、主题内容与版本渊源,简明扼要的概述了涉及《盐铁论》语言学研究的专着和论文成果,明确了将《盐铁论》形容词作为语料对象进行研究的价值所在;其次,点明了古代汉语专书形容词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最后,阐述了对《盐铁论》形容词进行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确定了《盐铁论》形容词的判定标准,再通过词频统计,在语音层面对其进行了单、复音节的简要分类,概括出了《盐铁论》单音节形容词能产性与不平衡性的构词特点,逐层剖析了《盐铁论》复音节形容词的结构类型,总结出了其词义单一化、词形多样化与结构不对称的构词特征;其次,从语法方面分析了《盐铁论》形容词,在语义层面对《盐铁论》形容词实行了性质和状态的二元分类,并通过独特的判定句式与区分标准,对性质与状态进行了细致描写;然后,结合例句举例阐明了《盐铁论》形容词的六种句法功能分布情况;最后,对《盐铁论》形容词进行了人物使用频率比较分析,比较清晰地判辨了数量比例与单、复音节占比这两层面的统计数据;再就是与先秦典籍《尚书》、《诗经》、《战国策》、《史记》等和中古典籍《世说新语》的形容词部分进行了多重比较,用详实的数据对比进一步佐证了汉语形容词的词汇复音化和句法功能复杂化。第三部分总结了在《盐铁论》形容词研究中得到的诸多结论与收获。最后,指出了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与未及之处。
邓上清[3](2019)在《《楚辞》重言研究》文中提出《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之源,它收録了战国时期楚人屈原、宋玉以及两汉时期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等人的辞赋共十七篇。尽管先秦时代不乏大量使用重言的经典韵文作品,但就使用频率、数量而言,《楚辞》是具有代表性的。以《楚辞补注》为底本,运用数据统计、点面结合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楚辞》中的重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封闭式研究。全面探讨了其在语法、词义和异文三个方面的问题,旨在窥探上古汉语的些许面貌。绪论中主要分析了学界关於重言的研究概况及《楚辞》重言与异文研究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楚辞》重言的语法研究中认为《楚辞》重言的结构形式主要为AA式和AABB式,其词类分布主要是形容词、拟声词和叹词,其句法功能比较完备;《楚辞》重言的词义分析中指出《楚辞》重言的词义类别为描写人物、描绘事物和描摹声音,其词义特点可从形与义和词与语素两方面来看,其词义作用在於表达情感、摹写形声以及调和韵律;《楚辞》重言的异文考察从文字、词汇及句子三个维度对《楚辞》重言异文做全面整理和考证分析,并考察了其出现的内部原因与外在影响;最後从总体上把握《楚辞》重言的语法、词义及异文三方面的语言规律。
韩东梅[4](2019)在《《列女传》复音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列女传》成书于汉成帝时期,全书运用较为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历代女性名人,表达了以刘向为代表的儒士们希望君主“亲贤臣,远小人”的政治愿望。汉语词汇研究是汉语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以《列女传》中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借助Access为《列女传》中的复音词建立一个封闭的语料库,通过横向的共时描写分析和纵向的比较对搜集到的语料进行解释,力求客观、全面地展现《列女传》的词汇面貌。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简单介绍《列女传》的研究情况、版本流传及选题缘由,并确定《列女传》复音词的判定标准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是文章主体。从构词法的角度出发首先将《列女传》中的复音词分为语音构词和语法构词两大类。从第二部分开始,正式对《列女传》中的词汇系统进行分析,着重研究语音造词法构造的复音词。第三部分主要对语法造词构造的复音词进行研究。这类复音词分为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述补式、附加式、重叠式及其它复音词八小类,我们主要从语义、词性和语序等角度进行静态描写分析。第四部分运用《汉语大词典》、《辞源》、《汉语大字典》等辞书和语料库对《列女传》中的新词、新义进行探析,展示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第五部分对《列女传》中部分复音组合的词汇化问题进行说明,词汇化具有渐变性,考察复音结构的词汇化有助于研究词汇的演变,把握其演变规律。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列女传》词汇的总体面貌,对其中表现出来的语言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纳。本文尽可能地对《列女传》中的复音词进行穷尽性的分析,对《汉语大词典》中失收或书证晚于《列女传》的词举例说明,为《汉语大词典》的用例修订提供参考资料。同时在描写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词汇化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尽可能地挖掘现象后的原因,展现《列女传》的词汇系统,证明其所具有的语料价值。
李莎[5](2019)在《《全汉赋》重言词研究》文中提出从汉语词汇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两汉时期的词汇是承接上古词汇和中古词汇的重要一环。《全汉赋》作为一部分体断代文学总集,共收录两汉时期的赋作二百九十六篇,是研究两汉时期语言史的重要语料。本文首次从词义和语义类型方面对《全汉赋》中的汉代赋作进行研究,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现代词汇学、语法学、语用学等,对《全汉赋》中重言词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丰富汉赋专书词汇研究。本文以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全汉赋》为语料基础,选取其中的重言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穷尽式搜集、整理、统计,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全汉赋》中的重言词进行考释和研究。通过对其形式、类型、词性、语法功能作定性、定量的静态描写和不同时期重言词发展情况的动态分析,探讨了《全汉赋》重言词词汇的构成、特点及价值。此研究,可以促进这一时期的其他专书的重言词研究,也为其他学者深入研究《全汉赋》的语汇提供参考资料。本文包含五大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对重言词的概念进行了古今学者的界定对比,其次对重言词研究和汉赋语言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前人理论观点的整理分析,进而提出本文对重言词的认识。第一章《全汉赋》重言词类型描写及释义。研究发现《全汉赋》中重言词从外部形式划分主要是AA式,类别主要分为AA式单纯重言词和AA式合成重言词。AABB式出现次数相对较少,主要由AA+BB式和AB+AB式两类。第二章《全汉赋》重言词的语法功能。研究发现,《全汉赋》中重言词主要有形容词、名词、动词、副词和象声词五类,并结合具体语境,对重言词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总结出《全汉赋》中重言词在句中主要做谓语和定语。第三章《全汉赋》重言词的语义类型及语用特点。语义类型主要是状情貌、表程度范围和表周遍义三类。语用特点主要是具有鲜明韵律、摹声准确、表情拟物生动三种。第四章《全汉赋》重言词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是对上古时期的《诗经》的继承和发展,包括数量、词性和词义三方面的发展。
孟臻[6](2019)在《《诗经》“盛”义类重言词研究》文中指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周朝诗歌三百零五篇。目前关於《诗经》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语义、语法、修辞等方面,侧重《诗经》语言特点的总体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不过个体词语的细致分析尚有待加强。我们选择以“盛”义类重言词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具体分析每一个“盛”义类重言词的来源,并讨论与之音义相关的词。本文参考《诗经》各种注本,如《毛诗正义》《诗集传》《毛诗传笺通释》《诗三家义集疏》《诗经通解》《诗经今注》等,结合现代学者的论文、论着等成果,搜集并确定67个“盛”义类重言词。本文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等。第一、二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一章根据单字与重言的意义关系,将《诗经》“盛”义类重言词分为单字与重言意义无关的重言词、单字与重言意义相关的重言词两类,每类又以音义相关的一组词为单位对《诗经》“盛”义类重言词进行分析。第二章为《诗经》“盛”义类重言词的训诂举例,深入分析六组《诗经》“盛”义类重言词。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彭丽娟[7](2019)在《《孔子家语》王肃注词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孔子家语》王肃注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学的角度对王注的内容、单音词、复音词、新词新义进行描写分析,并通过对比王注的两个版本,校勘王注中的部分词语,全文分七个部分,正文共五章。绪论交代了选题的缘由。通过梳理《孔子家语》及王注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研究的意义。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孔子家语》王肃注的内容,主要包括词语解释,名物考释,补充史实、交代事件背景,指出正文中的引文出处和古书佚文,校勘讹误,串讲句义、阐发大义,注音等方面。第二章,《孔子家语》王肃注单音词研究。本章讨论了单音词的判定标准,从字形、意义、语法三个方面来判定王注中的单音词。对王注中的单音词穷尽性统计,通过与其他典籍的对比,讨论王注单音词的特点。并对单音词中的单义词、多义词、同形异词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孔子家语》王肃注复音词研究。本章从意义、语法、出现频率、修辞四方面讨论了王注中复音词的判定标准。对《孔子家语》王注中的复音词进行穷尽性统计。从结构上对单纯词、联合式复音词、偏正式复音词、表述式复音词、支配式复音词、补充式复音词、附加式复音词、综合式复音词进行描写分析。第四章,《孔子家语》王肃注中的新词新义。以《大词典》为主要参照对象,揭示王注中的哪些词是《大词典》未收录的,哪些词可以补充义项或提前书证时间,为辞书编纂提供参考。第五章,《孔子家语》王肃注部分词语校勘。本章将《孔子家语》流传最广的两个版本(明覆宋本、四库丛本)进行对比,同时参考敦煌本,对《孔子家语》王注中的部分词语进行校勘。结语
崔文佳[8](2019)在《王处一诗词重言词研究》文中指出王处一是全真道重要的代表人物,其诗词也是中古向近代汉语过渡时期重要的语料。本文运用穷尽式调查法、定性分析法及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王处一诗词中的重言词进行研究,以期对汉语词汇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论文总共四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王处一及其诗词的内容、思想,介绍了重言词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特色、意义等内容。本文以《道藏》为标准,以白如祥1校的《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集》(齐鲁书社,2005)收录的王处一《云光集》的全部诗词为语料,对王处一六百余首诗词中的重言词进行全面描写。文在总结前(5学者对重言词的定义的基础上,界定了重言词,即重言词既包括由两个相同的,独立不表义的单音节重叠,或者是单音节所表示的意义与重叠後所表示的意义无关的双音单纯词,也包括由单音节词重叠而形成的与其单音节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双音节词。由此,我们可以将王处一诗词中的重言词分为叠音单纯词和重叠式合成词两类。第二章为王处一诗词中重言词的形式与类别。本章主要从形式和类别两个方面分析了重言词。首先,穷尽式搜集整理王处一诗词中的重言词,将其出现的129个重言词分为AA式及AABB式两类,其中,AA式110个,AABB式19个。其次,从类别上来说,AA式重言词根据A是否单独有义,A的意义与重叠後的意义是否相关,可将AA式重言词分为叠音单纯词和重叠式合成词两类。叠音单纯词和重叠式合成词又可根据重言词词性的不同,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类重言词。AABB式重言词按照其构词形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AA+BB→AABB式;一是AB+AB→AABB式。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无论是叠音单纯词,还是重叠式合成词都是形容词类出现最多,所占比重最大,其他词类所占比重都较小。稍有不同的是,重叠式合成词没有象声词类。AABB式重言词则全部属於形容词类。第三章为重言词的语义研究。本章从语义特点、语义类型两个方面对王处一诗词中的重言词进行了分析。首先,王处一诗词中重言词的语义特点有:1.同形多义;2.异形同义。其次,其诗词中重言词的语义类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描绘景物;2.描写人物;3.模拟声音;4.表程度;5.表事物名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金元时期,词汇发展迅速,其中,重言词的表现力十分活跃。同形多义、异形同义、同音不同义等语义特点及其语义类型都展现了重言词词义的灵活性及多义性。第四章利用王处一诗词中的重言词对《汉语大词典》进行了修订,补充了《汉语大词典》失收的27条词目、11个义项,提前了1条书证。肯定了道教语料在丰富汉语词汇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最後,在结语部分总结了前几章的主要内容。
陈真[9](2018)在《《六十种曲》叠音词研究》文中指出《六十种曲》是明人毛晋编选的一部元明戏曲集,它收录明代盛演不衰的剧作。这些作品既保留了元代语言的成分,又体现了明代语言的特点,能够反映实际的语言情况,是研究元明时期语言的重要资料。本文以《六十种曲》的叠音词爲研究对象,在穷尽式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字典辞书中的解释,详细分析叠音形容词、叠音拟声词、叠音名词、叠音副词的意义和用法,探讨其句法功能和修辞效果。同时与《尔雅》《广雅》《叠雅》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叠音词进行历时比较,揭示叠音词的发展演变规律和现代汉语叠音词的继承性,总结其在汉语词汇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本文共分爲五章。第一章爲绪论,主要阐述文章的选题缘起、叠音词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方法和对象。第二章对《六十种曲》叠音词进行语义考察,根据词性特点和《现代汉语词典》的收录情况,分类讨论其意义及特点,补充《汉语大词典》未收录的义项,列举其他文献中的材料加以佐证;并与《尔雅》《广雅》《叠雅》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归纳词义的历时演变情况。第三章主要考察《六十种曲》叠音词的句法功能,结合其词义、词性特点、句中位置和语境,客观准确地分析叠音词的句法功能。第四章探讨《六十种曲》叠音词的修辞效果,从拟声摹音、写人抒情、绘景状物、增强语气四个方面分析其修辞效果,并统计各类修辞效果出现的次数和频率。第五章爲结语,概括《六十种曲》叠音词的特点,归纳叠音词的历时演变情况,总结现代汉语叠音词的继承性,揭示《六十种曲》叠音词研究在汉语词汇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华琼[10](2017)在《欧阳修诗词叠音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诗词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不仅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还有其宝贵的语言价值。欧阳修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共有诗901首,词240首,并且诗词中大量地使用了叠音词,因此本文试图从词汇的角度对欧诗词中的叠音词进行研究。本文从叠音词的定义、种类、格式、语义、语法、修辞等方面对欧阳修诗词中的225个叠音词进行了研究,也进一步丰富了近代汉语叠音词的研究。文章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对叠音词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且从单音节字与整个词有无意义联系,或者重叠后整个词的意义比单音节字的意义增添了新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方面将叠音词划分为四大类。第二章对欧阳修诗词中的叠音词的格式进行了探讨,全部是AA式,其中对欧诗词中的ABB式、AABB式做了详细研究,界定出这两种格式是词组,而不是叠音词。此外,根据词性划分欧诗词中的叠音词,不仅有叠音形容词,还有叠音拟声词、叠音副词、叠音动词、叠音名词、叠音数词。第三章根据欧诗词的叠音词词汇意义将其分析归纳,总结为六大语义类型,即模拟声音;人物摹写;绘景摹物;叠音构词表行为或状态特征;表数量;表名称。第四章我们按照词性对欧诗词中的225个叠音词进行句法功能方面的分析,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一个词(词性没有发生变化)用在不同的句子中,它的句法功能有可能不同,因此,一个叠音词的句法功能可能不止一种。第五章为欧诗词叠音词的修辞效果分析,修辞效果有四种:描绘生动的形象;强调行为状态;调节音节形成韵律美;表示动感。第六章是分析欧诗词叠音词的形义关系和成对出现两个特点。我们将形义关系分为三大类:一形一义、一形多义、多形近义,将成对出现分为两大类:相同词性的叠音词成对出现、不同词性的叠音词成对出现。
二、《汉语重言词词典》出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重言词词典》出版(论文提纲范文)
(2)《盐铁论》形容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盐铁论》研究概况 |
一、《盐铁论》文献学研究 |
二、《盐铁论》语言学研究 |
第二节 上古汉语形容词研究概况 |
一、上古汉语的范围问题 |
二、上古汉语形容词的研究成果 |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一章 《盐铁论》形容词判定与分类 |
第一节 《盐铁论》形容词的判定 |
一、形态标准 |
二、意义标准 |
三、功能标准 |
四、频率标准 |
五、形式标记 |
第二节 《盐铁论》形容词统计及特征分析 |
一、单音节形容词分类统计 |
二、《盐铁论》单音节形容词的构词特点 |
三、复音节形容词分类统计 |
四、《盐铁论》复音节形容词的结构类型及其特征 |
第二章 《盐铁论》形容词语法分析 |
第一节 《盐铁论》形容词语义分类统计 |
一、《盐铁论》性质形容词 |
二、《盐铁论》状态形容词 |
第二节 《盐铁论》形容词句法分布分析 |
一、《盐铁论》形容词作主语和宾语 |
二、《盐铁论》形容词作谓语 |
三、《盐铁论》形容词作定语 |
四、《盐铁论》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 |
第三章 《盐铁论》形容词比较分析 |
第一节 《盐铁论》内部形容词使用比较 |
第二节 《盐铁论》形容词历时比较 |
一、《盐铁论》形容词结构特点历时比较 |
二、《盐铁论》形容词句法功能历时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楚辞》重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重言研究概况 |
1.1.1 概念界定 |
1.1.2 研究成果 |
1.2 本文相关研究概况 |
1.2.1 《楚辞》重言研究概况 |
1.2.2 《楚辞》异文研究概况 |
1.3 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创新点及研究价值 |
第2章 《楚辞》重言的语法研究 |
2.1 结构形式 |
2.1.1 AA式 |
2.1.2 AABB式 |
2.2 词类分布 |
2.2.1 形容词类 |
2.2.2 拟声词类 |
2.2.3 叹词类 |
2.3 句法考察 |
2.3.1 句法位置 |
2.3.2 句法功能 |
第3章 《楚辞》重言的词义分析 |
3.1 词义类别 |
3.1.1 描写人物 |
3.1.2 描绘事物 |
3.1.3 描摹声音 |
3.2 词义特点 |
3.2.1 形与义的关系 |
3.2.2 词与语素的关系 |
3.3 词义作用 |
3.3.1 表达情感 |
3.3.2 摹写形声 |
3.3.3 调和韵律 |
第4章 《楚辞》重言的异文考察 |
4.1 异文类别 |
4.1.1 文字异文 |
4.1.2 词汇异文 |
4.1.3 句子异文 |
4.1.4 字词混合异文 |
4.2 异文成因 |
4.2.1 内部原因 |
4.2.2 外在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録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列女传》复音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版本 |
二、《列女传》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复音词的划分标准 |
第一章 单纯复音词 |
第一节 非重叠式单纯复音词 |
一、双声联绵词 |
二、叠韵联绵词 |
三、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
第二节 重叠式单纯复音词 |
第二章 合成复音词 |
第一节 联合式复音词 |
一、语义构成 |
二、词性构成 |
三、语序构成 |
第二节 偏正式复音词 |
一、语义构成 |
二、词性构成 |
第三节 动宾式复音词 |
一、语义构成 |
二、词性构成 |
第四节 主谓式复音词 |
第五节 附加式复音词 |
一、附加前缀 |
二、附加后缀 |
第六节 其它复音词 |
一、述补式复音词 |
二、重叠式复音词 |
三、复音虚词及专名 |
第三章 《列女传》中的新词新义 |
第一节 《列女传》中的新词 |
一、《列女传》中复音词为《汉语大词典》唯一例证 |
二、《汉语大词典》首例出自《列女传》的复音词 |
三、《汉语大词典》书证首例出自与《列女传》同时期的词 |
四、《汉语大词典》首例晚于《列女传》的词 |
五、《汉语大词典》失收的词 |
第二节 《列女传》中的新义 |
第四章 《列女传》复音词的词汇化 |
第一节 词汇化的定义 |
第二节 《列女传》复音词的词汇化 |
一、短语的词汇化 |
二、典故词的词汇化 |
三、跨层结构的词汇化 |
第三节 词汇化的动因 |
一、韵律制约与使用频率 |
二、认知机制的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列女传》复音词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全汉赋》重言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综述 |
三、选题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全汉赋》重言词类型 |
第一节 《全汉赋》中AA式重言词 |
一、AA式合成重言词 |
二、AA式单纯重言词 |
第二节 《全汉赋》中AABB式重言词 |
一、AA+BB→AABB |
二、AB+AB→AABB |
第二章 《全汉赋》重言词的语法分析 |
第一节 《全汉赋》中重言词的词性 |
一、形容词 |
二、名词 |
三、动词 |
四、副词 |
五、象声词 |
第二节 《全汉赋》重言词句法功能 |
一、重言词作谓语 |
二、重言词作定语 |
三、重言词作主语、状语、宾语 |
第三章 《全汉赋》重言词的语义类型及语用特点 |
第一节 《全汉赋》重言的语义类型 |
一、状情貌 |
二、表程度和范围 |
三、表周遍义 |
第二节 《全汉赋》重言词的语用特点 |
一、韵律鲜明 |
二、摹声准确形象 |
三、表情拟物生动 |
第四章 《全汉赋》重言词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 |
第一节 《全汉赋》重言词对前代的继承 |
第二节 《全汉赋》重言词的发展 |
一、数量上的发展 |
二、词性上的发展 |
三、词义上的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全汉赋》重言词表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6)《诗经》“盛”义类重言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凡例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意义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重言词研究概述 |
二、《诗经》“盛”义类词研究概述 |
第一章 《诗经》“盛”义类重言词分类整理 |
第一节 单字与重言意义无关的重言词 |
1.采采 |
2.彧彧 |
3.薨薨 |
4.镳镳、儦儦、瀌瀌 |
5.夭夭 |
6.灼灼 |
7.彭彭 |
8.牂牂 |
9.苍苍 |
10.汤汤 |
11.裳裳 |
12.肺肺、淠淠、旆旆、茀茀 |
13.翽翽 |
14.简简 |
15.蛰蛰 |
第二节 单字与重言意义相关的重言词 |
1.薿薿 |
2.烝烝 |
3.翘翘 |
4.熇熇 |
5.蓬蓬、芃芃、菶菶、(唪唪) |
6.浓浓 |
7.噳噳、(麌麌) |
8.湑湑 |
9.莫莫、芒芒 |
10.赫赫 |
11.洋洋 |
12.皇皇 |
13.瀼瀼 |
14.萋萋、(凄凄、济济) |
15.祁祁 |
16.蓁蓁、(青青、菁菁、溱溱)、增增 |
17.诜诜、駪駪、甡甡 |
18.依依 |
19.振振、阗阗 |
20.焞焞 |
21.蔼蔼 |
22.揖揖、濈濈 |
23.湛湛 |
第二章 《诗经》“盛”义类重言词训诂举例 |
1.绳绳 |
2.僮僮、幪幪 |
3.与与 |
4.弥弥、泥泥、耳耳 |
5.嘽嘽 |
6.涣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後记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
(7)《孔子家语》王肃注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选题缘由 |
0.2 王肃及《孔子家语注》研究现状 |
0.3 研究意义 |
0.4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孔子家语》王肃注的主要内容 |
1.1 注解语言文献 |
1.1.1 解释字词 |
1.1.2 礼仪制度 |
1.1.3 辨析同义词 |
1.2 考释名物 |
1.3 交代事件背景,补充史实 |
1.4 指出正文中的引文出处和古书佚文 |
1.5 校勘讹误,提出不同看法 |
1.5.1 指出他书错误 |
1.5.2 校勘字词的讹误 |
1.5.3 批判他人解释 |
1.6 串讲句义,阐发大义 |
1.7 注音 |
1.8 小结 |
第二章 《孔子家语》王肃注单音词研究 |
2.1 单音词的判定标准 |
2.1.1 从形体方面 |
2.1.2 从意义方面 |
2.1.3 从语法方面 |
2.2 单音词概况 |
2.3 单义词和多义词 |
2.3.1 单义词 |
2.3.2 多义词 |
2.4 单音词中的同形异词 |
2.5 小结 |
第三章 《孔子家语》王肃注复音词研究 |
3.1 复音词的判定标准 |
3.1.1 复音词判定研究概况 |
3.1.2 复音词判定标准 |
3.2 《孔子家语》王肃注复音词概况 |
3.3 《孔子家语》王肃注复音词结构分析 |
3.3.1 《孔子家语》王肃注单纯复音词研究 |
3.3.2 《孔子家语》王肃注合成复音词 |
3.4 小结 |
第四章 《孔子家语》王肃注中新词新义与辞书编纂 |
4.1 新词新义的判定标准 |
4.2 新词新义与辞书编纂 |
4.2.1 增补《大词典》未收录的词录 |
4.2.2 提前《大词典》始见例的时代 |
4.2.3 增补《大词典》词语的义项 |
第五章 《孔子家语》王肃注部分词语校勘 |
5.1 形体相近致使讹误 |
5.2 脱文与衍文 |
5.3 异文 |
5.4 其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8)王处一诗词重言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王处一及其诗词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选题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特色及语料选取 |
第二章 王处一诗词重言词的形式与类别 |
第一节 王处一诗词重言词的形式 |
第二节 王处一诗词AA式重言词的分类 |
第三节 王处一诗词AABB式重言词的分类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王处一诗词重言词的语义分析 |
第一节 王处一诗词重言词的语义特点 |
第二节 王处一诗词重言词的语义类型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王处一诗词重言词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 |
第一节 《汉语大词典》的书证迟後 |
第二节 《汉语大词典》的义项缺漏 |
第三节 《汉语大词典》的失收词目 |
第四节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六十种曲》叠音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二节 叠音词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方法和对象 |
第二章 《六十种曲》叠音词的语义考察 |
第一节 叠音形容词的语义考察 |
第二节 叠音拟声词的语义考察 |
第三节 叠音名词的语义考察 |
第四节 叠音副词的语义考察 |
第三章 《六十种曲》叠音词的句法功能 |
第一节 叠音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
第二节 叠音拟声词的句法功能 |
第三节 叠音名词的句法功能 |
第四节 叠音副词的句法功能 |
第四章 《六十种曲》叠音词的修辞效果 |
第一节 拟声摹音 |
第二节 写人抒情 |
第三节 绘景状物 |
第四节 调节程度,增强语气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欧阳修诗词叠音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和研究对象 |
二、欧阳修与欧阳修诗词 |
三、国内外关于欧阳修诗词与叠音词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叠音词的定义和分类 |
一、叠音词的定义 |
二、叠音词的分类 |
第二章 欧阳修诗词叠音词的格式及词类 |
一、欧阳修诗词叠音词的格式 |
二、欧阳修诗词叠音词的词类 |
第三章 欧阳修诗词叠音词的语义功能 |
一、模拟声音 |
二、人物摹写 |
三、绘景摹物 |
四、表行为或状态特征 |
五、表数量 |
六、表名称 |
第四章 欧阳修诗词叠音词的句法功能 |
一、叠音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
二、叠音拟声词的句法功能 |
三、叠音副词的句法功能 |
四、叠音动词的句法功能 |
五、叠音名词的句法功能 |
六、叠音数词的句法功能 |
第五章 欧阳修诗词叠音词的修辞功能 |
一、生动形象的描绘作用 |
二、强调行为状态特征,突出语意的作用 |
三、调节音节,构成匀称和谐的韵律美 |
四、表示动感的功能 |
第六章 欧阳修诗词叠音词的特点 |
一、叠音词的形义关系 |
二、叠音词成对出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汉语重言词词典》出版(论文参考文献)
- [1]《楚辞》重言词语义研究[D]. 张敏.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2]《盐铁论》形容词研究[D]. 张建. 安徽大学, 2020(07)
- [3]《楚辞》重言研究[D]. 邓上清.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 [4]《列女传》复音词研究[D]. 韩东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全汉赋》重言词研究[D]. 李莎. 沈阳师范大学, 2019(09)
- [6]《诗经》“盛”义类重言词研究[D]. 孟臻. 三峡大学, 2019(06)
- [7]《孔子家语》王肃注词汇研究[D]. 彭丽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8]王处一诗词重言词研究[D]. 崔文佳. 西南大学, 2019(01)
- [9]《六十种曲》叠音词研究[D]. 陈真. 兰州大学, 2018(11)
- [10]欧阳修诗词叠音词研究[D]. 华琼.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