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侧全髋关节同时置换18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韦成,李荣群,吴铭洲,郑恺,孙厚义,张连方,周军,徐耀增[1](2021)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关节外科医生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后外侧入路的全髋置换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为骨科医师提供了新的选择。目的:比较微创Super PATH入路与常规后外侧入路在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自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行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25例(50髋),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Super PATH组12例(24髋),后外侧入路组13例(26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住院天数;对比两组术后Harris评分(疼痛、功能、畸形、活动范围)、目测类比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臼杯外展角、前倾角和双下肢长度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围术期均进入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流程,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通过对比两组入路相关指标后发现,Super PATH组切口长度、术后输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均小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但Super PATH组手术时间(255.17±38.57) min显着长于后外侧入路组(188.15±30.84) min(P <0.01);(3)Super PATH组患者术后第3,7天Harris评分显着高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Super PATH组患者术后第1,3天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4)两组患者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外展角以及双下肢长度差异相比,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 0.05);(5)结果表明,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中使用Super PATH微创入路是安全、有效的,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该入路具有切口小、术后输血量和术后隐性失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疼痛轻等优点。
谢书康[2](2021)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通过对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部分包括两次单侧)进行比较,以此探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与其安全性。[方 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2018年11月份至2020年6月份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进行膝关节置换患者239例,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有73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41人(A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纳入63人(B组),其中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有8人(B1组)为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仅进行一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47人(B2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年龄结构、性别组成、体质指数(BMI)、病程长短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所有患者术前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失血量、术后的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术后第3个月HSS评分。[结 果]A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B组有2例发生DVT,经规范抗凝治疗均治愈出院;A组有3例患者存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B组有4例患者存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两组患者经积极治疗伤口均愈合良好,两组患者无肺栓塞、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无术后感染及死亡患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5例患者需要输血,B组有3例患者需要输血,两组患者输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8.59±2.01)天,B1组患者两次总平均住院天数(28.25±1.98)天,与A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80522.18±3973.93)元,B1组患者两次总平均住院费用为(87393.22±4421.51)元,与A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的HSS评分为(89.024±0.962)分,B1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HSS评分为(89.625±1.408)分,B2组术后第3个月HSS评分为(89.085±0.996)分,患者术后第3个月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 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侧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其围手术期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有同等安全性;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侧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术后疗效相当;对于患有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进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节省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通过术前优化及围手术期管理对于患有双侧膝骨性关节炎可以优先考虑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史健欣[3](2021)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维持双下肢等长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指医生使用人工假体取代受到损坏而不能正常使用的髋关节,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终末期髋关节疾病[1]。腿长差异(leg-length discrepancy,LLD)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起患者不满和医疗事故诉讼最常见的原因[2]。如何通过术中测量减少LLD的发生是争论的热点。触摸髌骨法指标准侧卧位下两足跟对齐,膝关节屈曲成90°角,调整上位髌骨上极远于下位髌骨上极约10mm来均衡双下肢等长。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中,该方法控制下肢长度方便高效,且准确性高[3],当使用范围扩大时,我们发现该其准确性有所降低。目的通过分析触摸髌骨法控制双下肢长度的影响因素,明确其危险因素,降低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97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术前双下肢长度及周径差异、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计算出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指标。根据统计数据,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触摸髌骨法的患者双下肢长度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并采用描述性方法、卡方检验、t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触摸髌骨法控制双下肢长度变化的因素。结果1.本研究97例研究对象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为4.65±3.23mm,术后双下肢等长患者74例,占总研究人群的76.3%;不等长患者23例,占比为23.7%;2.通过卡方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性别、年龄、身高因素对触摸髌骨法控制THA术后下肢等长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术前下肢长度及周径差异对其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术前双下肢周径差异>20mm是触摸髌骨法术后L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触摸髌骨法可有效维持THA术中双下肢等长,性别、年龄、身高等因素不会影响其准确性,术前双下肢周径差异>20mm的患者建议加用术中透视法再次验证。
刘立华[4](2019)在《基于中日友好医院分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前瞻性疗效观察和失败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影响股骨头坏死(ONFH)保髋治疗预后的因素众多,如何有效提高保存患者自身关节的成功率是骨科医师面临的重要难题。本研究拟基于中日友好医院分型(CJFH分型),分析评价髓芯减压术联合浓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CD手术组)和头颈部开窗病灶清除植骨术(LB手术组)两种保髋手术在治疗早期非创伤性ONFH中的临床效果,并筛选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经中日友好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早期ONFH患者,按照中日友好医院骨科ONFH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进行髓芯减压术联合浓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和头颈部开窗病灶清除植骨术两种保髋手术。随机抽取部分临床资料进行CJFH分型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评价。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临床评价采用VAS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价系统,影像学评价摄取双髋关节正位及蛙式位X线检查。临床终点事件为疼痛加重明显,Harris评分为差(小于70分),或X线片检查股骨头进行性塌陷改变,需要进一步干预。风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因、发病时间、术前CJFH分型、术前ARCO分期和术前Harris评分;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2例患者(468髋),其中289例(433髋)获得随访研究。随机抽取50髋影像资料,不同住院医师间CJFH分型可信度评价共进行2800次,平均Kappa值0.711;同一住院医师两次CJFH分型可重复性评价共进行400次,Kappa值平均0.748;影响分型不一致的主要因素为冠状面图像正中层面的选择和股骨头三柱的划分。CD手术组67髋临床失败,按照CJFH分型统计各型临床失败率:(C+M)型9.1%(3/23)、L1型35.9%(24/65)、L2型82.4%(14/17)、L3型66.7%(26/39),2年内失败50髋(73.5%)。LB手术组106髋临床失败,按照CJFH分型各型临床失败率:(C+M)型50.0%(2/4)、L1 型30.8%(40/130)、L2型84.6%(22/26)、L3型32.1%(42/131),2年内失败92髋(86.8%)。CD手术组:单因素分析年龄和术前CJFH分型组间差异明显,P<0.05;COX回归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年龄、术前CJFH分型和术前Harris评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年龄≥40岁、CJFH分型L2型和L3型、术前Harris评分<80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LB手术组:单因素分析年龄、术前Harris评分和术前CJFH分型组间差异明显,P<0.05;COX回归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术前CJFH分型和术前Harris评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CJFH分型L2型、术前Harris评分<70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不同类型激素性ONFH组间未发现明显差异,植骨材料间临床疗效差异不明显。结论在保髋手术治疗中,(1)CJFH分型具有高度的观察者间可信度一致性和观察者内重复稳定性;(2)根据CJFH分型,对负重面及外侧柱支撑结构的审慎分析及处理,有助于提高ONFH治疗预后;(3)CJFH分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是影响ONFH预后的重要风险因素,术前ARCO分期及患者年龄也构成预后的影响因素,而性别、病因、发病时间对预后影响无显着性差异。目的股骨头坏死,尤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累及中青年患者,股骨头塌陷进展将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能力,如何有效提高保髋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观察髓芯减压术联合浓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并筛选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髓芯减压术联合浓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的148例(192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按照ARCO分期及CJFH分型。所有患者术后1年内每3月随访一次,随后每6月随访一次,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影像学评价摄双髋关节正位及蛙位X线检查。临床终点事件为疼痛加重明显,Harris评分为差(小于70分),或X线片检查股骨头进行性塌陷改变。风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因、术前CJFH分型、术前ARCO分期和术前Harris评分;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风险分析。结果148例患者(192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99月(3-60月),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81.71±12.42)分。术后56髋为临床失败,CJFH分型L2型失效率最高,为60.0%(9/15)。单因素和多因素风险分析显示CJFH分型是临床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与L2型相比较,L1型HR值为0.286(95%置信区间0.100-0.816),L3型HR值为0.245(95%置信区间0.079-0.759)。结论髓芯减压术联合浓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联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CJFH分型股骨头负重面和外侧柱保留程度是评价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路玉峰,郭万首,孙伟,刘林,许鹏[5](2018)在《泪滴下缘在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臼解剖中心高度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假体的位置十分重要,其理想位置是恢复其解剖性旋转中心,泪滴下缘作为一个重要的稳定的影像学标记,对臼杯位置的影像学评估以及指导术中假体正确安放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泪滴下缘在恢复解剖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的作用。方法:选择107例对侧髋关节正常的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术后双侧髋关节正位片,臼杯下缘与泪滴下缘平齐,测量臼杯旋转中心及对侧正常髋臼旋转中心的高度、水平距离,以及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测臼杯中心高度与对侧正常髋臼中心高度有无差异。使用散点图及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两者高度差与外展角、前倾角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臼杯中心高度显着高于对侧正常髋臼中心的高度(P<0.001),其中100例(93.4%)两者的差距为0-5 mm,7例(6.6%)大于5 mm;(2)但当臼杯下缘较泪滴下缘下移1.5-2.0 mm时,与对侧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345,0.331);(3)臼杯中心高度与对侧正常髋臼中心的高度之差与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相关性可(r=0.376,0.310,P均<0.001);(4)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臼时,臼杯下缘低于泪滴下缘1.5-2.0 mm时,能精确地复制生理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
杨立宇,杨礼庆,付勤[6](2017)在《双侧同期与分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对比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行双侧同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行双侧分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53例行双侧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侧同期置换25例(50髋),双侧分期置换28例(56髋)。比较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及其改变,术中术后输血量及输血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双侧同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平均住院日方面较双侧分期全髋置换明显缩短[(21.32±5.92)d vs(32.93±11.12)d,P<0.05];术后输血量[(447.60±104.86)ml vs(245.00±70.00)ml,P<0.05]、总输血量[(726.20±129.79)ml vs(541.57±124.44)ml,P<0.05]及总输血率[76%vs 51.7%,P<0.05],双侧同期置换术较双侧分期置换术有所增加;双侧同期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比例较双侧分期置换的略低(8%vs 1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置换术较双侧分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降低平均住院日,但增加术后总输血量和总输血率,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着差异。
丁良甲,刘莹丽,刘晓民,马钢,刘长路[7](2015)在《基于生物学水平全髋关节置换修复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病变:2年随访》文中指出背景:由于医疗技术、假体材料学的不断发展,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病变的患者常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且此类疾病中青年患者居多,因此最大限度恢复髋关节功能,恢复脊柱、骨盆、髋关节生物力学平衡,延长髋关节使用寿命,对患者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生物学水平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病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含2年随访时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均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随访2年,对置换前、末次随访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生活质量等进行观察、统计及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末次随访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髋关节疼痛较重,功能差,生活质量差;末次随访患者恢复较好,疼痛明显缓解,髋关节功能有效恢复,生活质量显着提高,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假体对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病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可有效恢复髋关节的生理解剖结构,恢复髋关节的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丁良甲,刘晓民,刘莹丽[8](2015)在《全髋关节置换修复CroweⅢ和Ⅳ型髋关节脱位:假体位置及其稳定性》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一种类型,其中CroweⅢ和Ⅳ型髋关节脱位是病情较严重的类型。临床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需要对髋臼进行复杂的重建处理。对受损髋臼采用自体骨植骨可有效重建髋臼的结构,为髋臼提供良好的覆盖率和稳定性,置换后结合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保证髋臼功能的恢复。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假体位置选择与CroweⅢ、CroweⅣ型髋关节脱位临床短中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2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脱位并严重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置入材料为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随访2年,置换后定期影像学复查以分析髋臼假体位置的影像学变化及植骨融合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患者假体位置与短中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置换后患者假体髓腔填充率在75%以上,初始位置固定稳定,股骨-假体界面稳定率高达100%。与置换前相比,置换后6个月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t=25.55,9.07;P<0.05)。提示全髋关节置换修复CroweⅢ和CroweⅣ型髋关节脱位可有效重建髋臼,恢复髋关节功能,稳定假体,具有假体填充率良好、股骨-假体界面稳定率高、初始内固定稳定等优点,其临床修复效果与假体安放的位置密切相关。
袁磊,包倪荣,赵建宁[9](2014)在《同一患者分期行关节置换围置换期失血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围置换期失血是骨科关节置换后常见问题,而置换后隐性失血导致的贫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相关机制仍不明确,多种因素错综复杂,关联性不清。目的:观察同一患者分期行关节置换后围置换期失血量的变化,避免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对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探讨相关临床指标与隐性失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不同时期因不同疾病类型行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19例,对同一患者分期关节置换后进行围置换期失血量分析,包括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与分期置换间隔时间、疾病类型、置换类型、手术时间、抗凝药物以及置换前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多个变量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纳入19例患者分期置换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值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分期置换患者显性失血量上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对多个变量的相关性进行秩相关和多重线性分析,置换间隔时间与分期置换显性出血量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置换类型异同及抗凝药异同与分期置换显性出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无明显相关性;关节置换后存在严重的隐性失血,隐性失血量与置换前C-反应蛋白水平、置换后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与住院时间无显着相关性。结果提示关节置换后存在严重的隐性失血,与个体本身相关,与其他外界变量无直接相关性。若对大样本的同一类型患者进行回顾性或是前瞻性对比观察,对探究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会有重要的意义。
张克云,余黎明,张绪华,林昕,张仁明,刘俊,陈超,王建超[10](2014)在《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的高危因素:128例特征》文中指出背景:髋关节置换后的临床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且深静脉血栓能够导致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肺栓塞以及远端深静脉的功能障碍,因此深静脉血栓出现对于逐渐增多的髋关节置换是一个极大的障碍。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筛选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8例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在置换前1 d及置换后的第7天分别进行双下肢的彩超检查,将患者下肢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与临床的可疑因素予以Logistic非条件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在置换后的第7天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16例,其中女性、全身麻醉、双侧髋关节置换、骨水泥的应用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显着因素,其P值<0.05,能够导致70岁以上老年患者在实施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呈显着性增加。Logistic非条件多因素的分析中显示性别、肥胖、骨水泥的使用3个因素在老年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出现的风险倍数依次增加达11.398,3.109,8.925;患者血型为O型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在实施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则显着降低,在置换后出现深静脉血栓降低至0.186倍,能够被作为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一项保护性因素。
二、双侧全髋关节同时置换18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侧全髋关节同时置换1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对象 |
1.4 材料 |
1.5 方法 |
1.5.1 术前准备 |
1.5.2 手术方法 |
1.5.3 围术期管理 |
1.6主要观察指标 |
1.7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试验流程图 |
2.3 基线资料比较 |
2.4 围术期指标比较 |
2.5 功能结果比较 |
2.6 影像学结果比较 |
2.7 典型病例 |
2.8 植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 |
3 讨论Discussion |
(2)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HSS膝关节评分标准 |
参考文献 |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在关节置换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维持双下肢等长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中日友好医院分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前瞻性疗效观察和失败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基于中日友好医院分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前瞻性疗效观察和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髓芯减压术联合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高危人群识别 |
诊断及预后 |
早期合理干预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5)泪滴下缘在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臼解剖中心高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材料 |
1.4 对象 |
1.5 方法 |
1.6 主要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测量结果可靠性分析 |
2.3 测量结果分析 |
2.4 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Discussion |
(6)双侧同期与分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对比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实验设计 |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 治疗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 |
2.2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术后血细胞比容、住院天数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输血情况 |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讨论 |
(7)基于生物学水平全髋关节置换修复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病变:2年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
0 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1.1设计 |
1.2时间及地点 |
1.3材料 |
1.4对象 |
诊断标准 |
纳入标准 |
排除标准 |
剔除标准 |
1.5方法 |
1.6主要观察指标 |
髋关节Harris评分 |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
患者生活质量 |
1.7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比较 |
2.3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患者髋关节疼痛、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 |
2.4典型病例分析 |
2.5不良事件 |
3 讨论Discussion |
(8)全髋关节置换修复CroweⅢ和Ⅳ型髋关节脱位:假体位置及其稳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
0 引言 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 Subjects and methods |
2 结果 Results |
3 讨论 Discussion |
(10)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的高危因素:128例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2 结果Results |
3 讨论Discussion |
四、双侧全髋关节同时置换18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比较[J]. 张韦成,李荣群,吴铭洲,郑恺,孙厚义,张连方,周军,徐耀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33)
- [2]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D]. 谢书康.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3]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维持双下肢等长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D]. 史健欣.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4]基于中日友好医院分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前瞻性疗效观察和失败影响因素分析[D]. 刘立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5]泪滴下缘在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臼解剖中心高度中的作用[J]. 路玉峰,郭万首,孙伟,刘林,许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11)
- [6]双侧同期与分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对比与分析[J]. 杨立宇,杨礼庆,付勤.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4)
- [7]基于生物学水平全髋关节置换修复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病变:2年随访[J]. 丁良甲,刘莹丽,刘晓民,马钢,刘长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53)
- [8]全髋关节置换修复CroweⅢ和Ⅳ型髋关节脱位:假体位置及其稳定性[J]. 丁良甲,刘晓民,刘莹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31)
- [9]同一患者分期行关节置换围置换期失血的比较[J]. 袁磊,包倪荣,赵建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48)
- [10]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的高危因素:128例特征[J]. 张克云,余黎明,张绪华,林昕,张仁明,刘俊,陈超,王建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09)
标签: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论文; 髋关节置换论文; 髋关节发育不良论文; 髋关节论文; 骨关节疾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