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不愈合120例临床分析

胫腓骨骨折不愈合120例临床分析

一、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12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胜贵[1](2020)在《舒筋接骨汤促进胫腓骨骨折愈合(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舒筋接骨汤对胫腓骨骨折(肝肾亏虚型)骨折愈合影响,客观评价舒筋接骨汤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舒筋接骨汤口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对照组给予伤科接骨片4粒/次,每日3次。其余基础治疗均一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X线骨痂生长情况,记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中医各项证候评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得到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0周后实验组X线骨痂评分、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临床研究表明,舒筋接骨汤可明显改善肝肾亏虚型胫腓骨骨折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促进骨痂形成,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且临床安全性良好,临床疗效确切。在改善中医临床证候、促进骨痂形成和减少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舒筋接骨汤优于伤科接骨片。

黎贤发[2](2020)在《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局部冷疗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局部冷疗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治疗前后软组织的肿胀,疼痛,临床疗效,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局部冷疗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在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治疗作出更好的决策提供指导,为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兴安界首骨伤医院骨科接诊的胫腓骨骨折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而无排除标准任一项的病例共160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患者,然后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A组:甘露醇+冷疗组,即125ml的20%甘露醇静滴,bid,局部用冷疗装置外敷局部,20min,bid;B组:甘露醇+益气活血膏方,即125ml的20%甘露醇静滴,bid,早晚口服益气活血膏方各100ml;C组:甘露醇+益气活血膏方+冷疗组;D组:单纯甘露醇组。治疗周期为1星期。检测患者下列指标:(1)血液流变学指标:于治疗第1天及治疗后第7天清晨6:00-8:00抽取左侧肘部静脉血4-5ml,加入肝素抗凝管摇匀,送由实验室使用同一台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器检测,主要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中及高切等指标。(2)炎症相关指标:于治疗后第1天及第7天抽血检测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3)肿胀缓解情况:用软尺量患者患肢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天的肿胀程度。(4)疼痛评分(VAS评分):评估患肢治疗前、治疗后第1、3,5,7天的疼痛评分情况。(5)首次出现皮纹的时间。(6)并发症发生的例数。所得数据运用SPSS 20.0分析软件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四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侧别、受伤因素、患肢肿胀程度、骨折分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在接受治疗7天后,四组患者总有效均为100%,说明四种治疗方式都能达到治疗效果,但从显效层面上进行比较,可以得知C组采用的治疗方式要较其他三组的临床疗效更佳(P<0.05),A组及B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但A组与B组之间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3.患者在血液流变学方面比较,在接受治疗后C组各指标降低最明显,与其他三组之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各指标下降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炎症相关指标方面比较,四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L-1β,IL-6,TNF-α及血沉均明显降低,C组各指标降低最明显,与其他三组之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各指标下降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患肢肿胀值方面比较,第1天,第3天的肿胀值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的上升幅度较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肿胀值上升幅度小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5天,第7天的肿胀值开始下降,A,B,C三组的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组下降最多,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VAS评分方面比较,患者入院时四组之间的疼痛V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进行对应的处理后各组疼痛VAS评分逐渐降低。A,B,C三组的疼痛VAS评分在第1,3,5,7天下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组比A,B两组的疼痛VAS评分下降更快,B组下降较A组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皮纹出现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对照组出现皮纹时间最晚,C组出现时间最早,其次为B组,A组,四组之间的差异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四组中均以张力性水泡并发症出现最多,B组和C组中出现胃肠道不适。结论: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冷疗具有既能其加快患处软组织血液的循环促进肿胀消退又可能有缓解软组织疼痛的临床疗效,可为临床解决胫腓骨骨折术前软组织肿胀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中药膏方联合冷疗可作为创伤后术前软组织肿胀的首选治疗,值得更深层次的研究及推广运用。

牛锋[3](2020)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保守治疗、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方面的对比研究,总结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方面的优势及不足,并在原有结构基础上提出改良设计方案,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性能改进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附属医院骨伤科收治的成人四肢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确定本试验的研究对象共计10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其中保守组28例均为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正骨八法”手法复位后“8”字绷带固定治疗,桥接组38例患者(其中锁骨骨折28例,四肢骨折10例)采用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治疗,锁定钢板组38例(其中锁骨骨折28例,四肢骨折10例)患者根据具体骨折情况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手术相关指标,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优点及不足。采用聚甲醛骨折模型作为极限测试和破坏性试验对象,测试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和解剖锁定钢板之间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的区别。结果:(1)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2)与保守组相比,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根据肩关节Constant评分标准,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12月Constan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12月三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锁定钢板组相比,桥接组的手术时间短(P<0.05),术中每分钟出血量没有差异(P>0.05)。(4)术后并发症:保守组和桥接组均有1例患者发生骨不连,锁定钢板组有1例发生内固定取出后骨折部位再断裂。(5)在聚甲醛骨折模型上,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解剖锁定钢板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和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结论:中医保守治疗、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成人锁骨骨折方面疗效相当,但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更有优势,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以降低内固定物发生断裂、应力下骨质疏松、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风险,可以作为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的一种新型内固定方式,值得骨科医师推广应用。在聚甲醛骨折模型上,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和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可作为未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产品进一步改良设计的参考依据。

刘金龙[4](2020)在《骨不连危险因素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骨不连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后并发症,其病因虽然被反复研究,但现仍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其危险因素,本实验拟收集骨不连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骨不连的病因以及影响骨折愈合的各种危险因素,以进一步认识骨不连,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本文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共计5年因骨折愈合或骨不连住院的患者,共计468例,其中骨折愈合患者364例,骨不连患者104例;收集各患者以下数据: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心脏病史、肝炎病史、结核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输血史);临床基本信息(入院心率、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骨折部位、是否多发骨折、是否开放骨折);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中心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生化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尿素、肌酐、尿酸、血糖、钾、纳、总钙、镁、无机磷);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上述数据进行整理,按照性别、骨折部位以及年龄段分组,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之间的差异,找出影响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并进行Logistcs回归方程分析,找出骨折后造成骨不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计入组病例468例,其中骨折愈合组364例,骨不连组104例;男性组343例(骨折愈合262,骨不连81例),女性组125例(骨折愈合102例,骨不连23例);股骨组119例(骨折愈合81例,骨不连38例),胫腓骨组198例(骨折愈合156例,骨不连42例),肱骨组56例(骨折愈合44例,骨不连12例),尺桡骨组95例(骨折愈合83例,骨不连12例);年龄小于18岁组106例(骨折愈合99例,骨不连7例),年龄18-40岁组141例(骨折愈合109例,骨不连32例),年龄40-60岁组189例(骨折愈合135例,骨不连54例),年龄大于60岁组32例(骨折愈合21例,骨不连11例)。男性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输血史、是否开放骨折、是否多发骨折及骨折部位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肌酐、尿酸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淋巴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多发骨折、是否开放骨折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舒张压、血小板、嗜酸比、丙氨酸、碱性磷酸酶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比容、总胆红素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饮酒、是否输血史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中性比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淋巴比、总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腓骨骨折愈合与骨不连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输血史、是否多发骨折、是否开放骨折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年龄、舒张压、凝血酶原时间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白细胞、红细胞比容、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骨不连组的年龄、血小板、嗜碱比、碱性磷酸酶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总胆红素、钾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桡骨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饮酒、是否多发骨折、是否开放骨折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嗜酸比、碱性磷酸酶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尿素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18岁的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多发骨折、骨折类型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无机磷高于骨折愈合组,血红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40岁的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饮酒、是否多发骨折、是否开放骨折、骨折部位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舒张压、碱性磷酸酶、尿酸、凝血酶原时间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比容、淋巴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60岁的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性别、是否饮酒、是否输血史、骨折类型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舒张压、收缩压、血糖、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GT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血红蛋白计数、红细胞比容、淋巴细胞百分比、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的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开放骨折、骨折部位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舒张压、收缩压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比容、白蛋白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高血压、是否输血史、是否多发骨折、是否开放骨折、骨折部位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年龄、舒张压、收缩压、血小板、嗜酸比、碱性磷酸酶、尿酸、血糖、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比容、淋巴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指出,多发骨折、骨折部位、骨折类型、舒张压、饮酒、血小板、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碱性磷酸酶分别骨不连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骨折患者发生骨不连的概率是单发骨折的3.10倍(OR=3.10,95%CI:1.37 7.06);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骨不连的概率是闭合性骨折的15.01倍(OR=15.01,95%CI:4.64 48.50);股骨骨折的患者发生骨不连的概率是尺桡骨骨折患者的2.30倍(OR=2.30,95%CI:0.53 10.08),胫腓骨骨折的患者发生骨不连的概率是尺桡骨的0.94倍(OR=0.94,95%CI:0.28 3.19),肱骨骨折发生骨不连的风险是尺桡骨的3.93倍(OR=3.93,95%CI:1.14 13.53)。而心率、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可能是骨不连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影响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众多,多发骨折、骨折部位为肱骨和股骨、开放骨折、舒张压高、饮酒、血小板计数高、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高、碱性磷酸酶高以-及心率低、血红蛋白低、红细胞比容低、总胆红素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短都可能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

姜汝宾,孙永丽,张春妍,马嘉嘉,王长军[5](2019)在《复合微创植骨在四肢闭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复合微创植骨在四肢闭合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与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四肢骨干闭合粉碎性骨折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植骨治疗的患者,其中作为研究组应用复合微创植骨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取髂骨植骨术治疗的患者6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1)研究组与对照组两者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对照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合微创植骨术与传统取髂骨植骨术相比,在四肢粉碎性骨折植骨治疗过程中,具有手术创伤小,能有效存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获取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着,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可为临床四肢骨干闭合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植骨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郭兆虎[6](2019)在《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随访及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诊断为胫腓骨骨折的住院患者,为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提供真实可靠的临床资料和统计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属于胫腓骨骨折骨折患者70例。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治疗方式患者35例,B组:采用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胫腓骨骨折的终极治疗患者35例。术后均给予活血、消肿、镇痛,预防血栓,预防感染药物治疗;并指导其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并于术后定期门诊复查X线片,观察其骨折生长及愈合情况。统计7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固定物拆除时间,并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70例患者资料进行样本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侧分布的分析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2、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治疗方式的3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4.77±24.50分钟、骨痂出现时间为47.06±8.44天、骨折愈合时间为234.49±42.32天、固定物拆除时间为427.46±30.73天;3、采用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胫腓骨骨折的终极治疗的3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5.57±23.66分钟、骨痂出现时间为31.89±4.63天、骨折愈合时间为134.31±24.37天、固定物拆除时间为201.09±31.07天。结论:与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式相比,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复位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式,手术时间更短、骨痂出现和骨折愈合时间更早、固定物拆除时间也更早。

张防[7](2019)在《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带锁髓内钉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我院创伤外科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5例;年龄为(39.57±3.73)岁;身高为(165.33±9.86)cm;体重为(51.46±2.21)Kg;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Gustilo分型,II型100例,III A型100例。主要针对皮肤破损不严重的Gustilo II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均可以采用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进行处理。根据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胫骨骨折的类型以及皮肤损伤程度,将入组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2组,即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统计并记录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引流量,术后Hb的含量,红细胞压积(HCT),下肢周径,切口愈合情况,皮下瘀斑的情况,采用Johner-Wruhs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不良、畸形愈合、骨折迟缓愈合、关节功能受限等)。结果:本研究共有212例胫骨骨折的患者入组,12人失访,随访率为94.3%。(1)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患者的基准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患者胫骨骨折的左右侧,胫骨骨折的位置以及致伤原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的Gustilo分型和Tscherne-Gotzen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中,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髓内钉组患者麻醉时间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要明显少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5)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血红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红细胞压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和总引流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患肢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1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7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30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9)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患肢AOF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1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2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12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早期正确的清创及固定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关键;(2)对于GuestiloII型、IIIA型骨折一期应用髓内钉固定是安全的;(3)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关节僵硬的重要方法。

范虓[8](2019)在《腓骨偏心性固定与中心性固定对胫骨远期愈合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讨论比较腓骨偏心性固定与中心性固定两种固定方式对胫骨远期愈合率的影响,以期明确两种方法有何异同,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5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照腓骨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29例)、B组(26例)。2组胫骨骨折患者均采用髓内钉中心性固定,其中A组腓骨行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腓骨行钢板内固定术。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胫骨远期愈合时间及胫骨不愈合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均随访610个月,术后A组腓骨愈合良好,出现胫骨不愈合患者1例,B组患者腓骨愈合良好,胫骨不愈合患者为6例,其余患者均取得较满意临床效果,在A、B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的情况下,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胫骨愈合时间及胫骨不愈合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2组胫腓骨骨折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且应用髓内钉中心性固定患者创伤小,但A组胫骨骨折远期愈合率较B组更高。

刘奎[9](2018)在《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腓骨骨折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讨胫腓骨骨折患者接受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至2018年在我院诊疗的24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随机非盲分组实验,其中Ⅰ组按常规疗法处理,Ⅱ组接受内固定+VSD技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处理情况,并予以对比。结果Ⅱ组相对Ⅰ组在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上均有明显缩短,在局部感染率上有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髓炎、骨不愈合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上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施以内固定+VSD技术治疗是一种可行手术方案,可缩短患者创面愈合、住院所需时间,同时安全性也较为可靠,值得推荐。

沃晓磊,麻延林,张志诚,祝红军[10](2012)在《成人胫腓骨骨折骨不连的非医源性危险因素对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照分析55例成人胫腓骨骨折骨不连的非医源性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近几年在解放军第201医院诊治的成人胫腓骨骨折骨不连患者55例,后者接受了"成人胫腓骨骨折骨不连非医源性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与同期就诊的正常愈合成人胫腓骨骨折患者(106例,对照组)比较各种非医源性因素指标。结果成人胫腓骨骨折骨不连的平均年龄、吸烟例数、糖尿病例数、骨质疏松症例数和心理情绪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年龄较大、吸烟、合并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负性情绪评分高的成人胫腓骨患者较容易发生骨不连。

二、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12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1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舒筋接骨汤促进胫腓骨骨折愈合(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病历资料及诊断标准
    2、纳入及排除标准
    3、研究方法
    4、观测指标
    5、统计学及数据处理方法
    6、实验结果
    7、结果分析
讨论
    1. 中医对骨折愈合的认识
    2. 舒筋接骨汤组方依据和方药分析
    3. 伤科接骨片
    4. 舒筋接骨汤与伤科接骨片对比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西医基础理论对骨及其生长代谢认识的异同
    参考文献
附录
    1、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2、中英文对照表
    3、典型案例
致谢
论文着作
附件

(2)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局部冷疗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实验标准
2.研究方案
    2.1 实验药品
    2.2 治疗方法
    2.3 检测指标
    2.4 评价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3.研究结果
4.讨论与分析
    4.1 中医对于胫腓骨骨折后引起组织肿胀、疼痛的研究概况
    4.2 益气活血膏方的组方及立方依据
    4.3 现代医学对于胫腓骨骨折后引起组织肿胀、疼痛的研究概况
    4.4 益气活血膏方对胫腓骨骨折后软组织损伤修复的影响
    4.5 冷疗机制及注意事项
5.本研究结果讨论
    5.1 在血液流变学比较方面
    5.2 在炎症相关指标比较方面
    5.3 在患肢肿胀值比较方面
    5.4 在VAS评分比较方面
    5.5 在皮纹出现时间及并发症比较方面
    5.6 在临床疗效比较方面
    5.7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8 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冷疗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软组织肿胀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下肢骨折围手术期肿胀的研究进展
    引言
    1 分期论治
    2 中药内治
    3 中药外治法
    4 其他疗法
    5 西医治疗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研究背景和进展
    一、研究背景
        1. 目前在用的骨折内固定系统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研发过程和研发思路
        2.1 研发过程
        2.2 研发思路
        2.3 结构组成
        2.4 结构特点
        2.5 固定机制
        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临床优势
    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研究进展
        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动物实验系列研究
        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
        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3.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
        3.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骨折中的应用
        3.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肱骨骨折中的应用
        3.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
        3.5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3.6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和高位截骨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
        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保守治疗、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的对比研究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选择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手术排除标准
        2.2.4 病例剔除标准
        2.3 内固定种类的选择
        2.4 术前准备
        2.5 保守治疗及手术方法
        2.5.1 保守治疗组
        2.5.2 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观察组
        2.5.3 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对照组
        2.6 术后处理及中药方剂
        2.7 疗效观察
        2.7.1 观察指标
        2.7.2 疗效评价标准
        2.8 统计方法
        2.9 结果
        2.9.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
        2.9.2 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组间比较
        2.9.3 保守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5 解剖锁定钢板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6 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
        2.9.7 保守治疗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6个月优良率比较
        2.9.8 保守治疗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9.9 两组患者并发症分析比较
        2.10 典型病例
        2.10.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典型病例
        2.10.2 解剖锁定钢板组典型病例
        2.11 并发症病例
        2.11.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骨不连病例
        2.11.2 解剖锁定钢板取出术后再骨折病例
        2.11.3 固定棒脱落(脱棒)病例
        2.12 结论
    3. 讨论
        3.1 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以锁骨中段骨折为例)目前存在的部分不足
        3.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体会及优势(以锁骨中段骨折为例)
        3.3 借助专用工具“正骨八法”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手术复位过程中的应用
        3.3.1 中医正骨手法的渊源
        3.3.2 目前四肢骨骨折术中复位存在的问题
        3.3.3 解剖锁定钢板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手法复位的区别
        3.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不足之处
        3.5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分析
        3.5.1 四肢骨折固定理念的演变
        3.5.2 骨折固定方式的演变
        3.5.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并发症种类及其临床使用缺陷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1.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的研究背景
    2.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思路
        2.1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2.0-六边竹节状固定棒的设计思路
        2.2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3.0-六边凹槽固定棒的设计思路
    3. 改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3.1 测试材料
        3.2 测试设备
        3.2.1 抗扭转试验设备:采用长春科新ND-200扭转试验机,中国长春生产。
        3.2.2 抗压缩试验设备:采用ProAgi I ity MC4拉压扭疲劳试验机,由美国Accutek Test ingLaboratory 生产
        3.3 测试方法
        3.3.1 组合方法
        3.3.2 轴向压缩试验
        3.3.3 径向扭转试验
        3.3.4 主要观察指标
        3.3.5 统计学方法
        3.4 测试过程
        3.4.1 解剖锁定钢板生物力学测试
        3.4.2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1.0(圆形竹节状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4.3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2.0(六边竹节状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4.4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3.0(六边形凹槽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5 测试结果
        3.5.1 轴向压缩性能测试结果
        3.5.2 径向扭转性能测试结果
        3.6 结论
    4. 讨论
        4.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材料学特点
        4.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不足和缺陷
        4.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现阶段生物力学研究
        4.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4.5 本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一 伦理审查表
    附录二 Johner-Wruh评分标准
    附录三 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标准
    附录四 病例观察表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骨不连危险因素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骨不连的手术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复合微创植骨在四肢闭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
        1.2.2手术治疗方法
        1.2.3术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骨折临床分型标准
        1.5 病例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3 术后治疗及功能锻炼
        3.1 一般护理
        3.2 药物治疗
        3.3 护理及功能康复锻炼
        3.4 中医药的治疗应用
    4 术后观察及随访
    5 疗效评定
    6 统计学处理
    7 研究结果分析
    8 结论
讨论
    1 胫腓骨解剖特点
    2 胫腓骨骨折的损伤机制
    3 胫腓骨骨折的分型
    4 手术方式的选择
    5 手术治疗原则
    6 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优势
    7 胫腓骨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
    8 中医手法及中医药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胫腓骨骨折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7)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和纳入、排除标准
    2.研究材料
    3.实验分组
    4.围手术期处理
    5.观察指标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组患者胫骨骨折位置和致伤原因资料比较
    3.2组患者Gustilo分型和Tscherne-Gotzen分度比较结果
    4.2组患者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结果
    5.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红蛋白资料比较结果
    6.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资料比较结果
    7.2 组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和总引流量的比较结果
    8.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患肢NRS评分的比较结果
    9.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患肢AOFAS评分的比较结果
    10.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11.经典病例
讨论
    1.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是临床上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案
    2.带锁髓内钉是临床上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案
    3.带锁髓内钉比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具有更好治疗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8)腓骨偏心性固定与中心性固定对胫骨远期愈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腓骨骨折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估项目
    1.4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成人胫腓骨骨折骨不连的非医源性危险因素对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骨折后骨不连诊断标准
        1.2.2 骨不连非医源性因素调查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12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舒筋接骨汤促进胫腓骨骨折愈合(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研究[D]. 刘胜贵.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局部冷疗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黎贤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D]. 牛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骨不连危险因素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D]. 刘金龙.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9)
  • [5]复合微创植骨在四肢闭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姜汝宾,孙永丽,张春妍,马嘉嘉,王长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30)
  • [6]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D]. 郭兆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7]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D]. 张防. 青岛大学, 2019(02)
  • [8]腓骨偏心性固定与中心性固定对胫骨远期愈合率的影响[D]. 范虓. 承德医学院, 2019(03)
  • [9]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腓骨骨折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刘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6)
  • [10]成人胫腓骨骨折骨不连的非医源性危险因素对照分析[J]. 沃晓磊,麻延林,张志诚,祝红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09)

标签:;  ;  ;  ;  ;  

胫腓骨骨折不愈合12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