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刘东,刘斌,贾鹏,李刚,刘勤,万小红,宋美璇[1](2018)在《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儿童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3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在儿童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例以临时心脏起搏救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中1例男性12岁,2例女性均为5岁;均先以药物治疗,病情仍持续加重,在入院后10小时内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血流动力学障碍很快得到改善。1例男性患儿在术后10天、1例女性患儿在术后11天撤除临时心脏起搏器,经短期随访,均预后良好;1例女性患儿在术后21天家属放弃治疗,门诊随访1年,患儿存活,但有心功能不全表现。结论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血流动力学紊乱时,及时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装置效果良好。
欧阳力雪,杨凡[2](2017)在《基础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对女孩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价值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基础血清黄体生成素(LH)对女性中枢性性早熟(CPP)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79例女性性早熟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CPP 175例、单纯乳房早发育(PT)104例,均行体格生长评价、骨龄测定以及基础LH、卵泡刺激素(FSH)检测和性激素激发试验等。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基础LH、FSH及其峰值对诊断CPP的意义,并分析基础LH与LH峰值的相关性。结果 CPP组的骨龄,基础LH、FSH,以及LH和FSH峰值,LH/FSH峰值之比均较PT组升高(P<0.01)。以基础LH和LH峰值诊断效果较好。基础LH对骨龄7.09.0岁,9.011.0岁,>11.0岁3个CPP亚组的诊断价值以>11.0岁组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基础LH在0.45 IU/L时Youden指数最大,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8;LH峰值在9.935 IU/L时Youden指数最大,灵敏度为0.748、特异度为1。基础LH与LH峰值成正相关(r=0.440、P<0.01)。结论基础LH可作为诊断CPP的初筛指标,在不同骨龄阶段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可作为疗效监测指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3](2008)在《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通知》文中认为为提高对围产期脑损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医疗资源,推广颅脑B超检查诊断技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拟于2009年3月23日至3月29日举办为期5天的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习班。本班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课教师为本科及北京市着名专家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4](2007)在《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通知》文中认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5](2004)在《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通知》文中指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6](2004)在《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报名通知》文中研究指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7](2003)在《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通知》文中认为 为提高对围产期脑损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医疗资源,推广颅脑B超检查诊断技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按计划于2004年3月下旬举办为期5天的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本班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课教师为本科及北京市着名专家教授。学习结束授予15学分。主要授课内容包括: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不同疾病颅
肖绪武[8](2008)在《早期运动干预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实验与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缺血性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脑神经组织细胞缺血,水肿和坏死,导致一系列的症状、体征,甚至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可留下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为了探讨早期运动干预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采取基础与临床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缺血再灌注(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脑缺血大鼠恢复期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含量的影响和大鼠行为的变化,来判断早期运动对脑损伤动物功能恢复的作用;同时,以临床高危新生儿缺血性脑损伤恢复期不同阶段的智力发育指数( Mental Development Index, MDI)和运动发育指数( Psychomotive Development Index,PDI)为指标,来观察早期运动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属于结构性相关蛋白家族,是一种热稳定的鳞蛋白,主要存在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是脑内最丰富的蛋白之一。它与微管连接促进微管的稳定,构成细胞骨架,参与神经元发育、结构稳定,突起形成和突触可塑性调节。MAP-2与缺血性脑损伤关系密切。大量研究表明,MAP-2是脑缺血的敏感指标,而且进一步证实,MAP-2不仅是神经元损伤的早期标志,也与缺血半暗带受损神经元的重建相联系。脑缺血后MAP-2丢失的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可能是脑缺血后引起神经元细胞膜去极化,兴奋性氨基酸(EAA)释放,继之激活EAA受体,Ca2+通过NMDA和非NMDA受体内流从而增加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破坏钙稳态,Ca2+同钙调节蛋白结合,激活靶点酶,致MAP-2异常鳞酸化,从而抑制微管组装,促进解聚,最终MAP-2丢失。MAP-2主要表达在神经元胞体、树突和树突棘,与突触后膜骨架上一些信号蛋白和膜受体相连,是许多神经信号传导通路的底物,调节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以及细胞骨架动力学,对于神经功能是必须的。神经元-MAP-2的丢失涉及到神经元结构破坏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神经元死亡,通过检测干预后脑内MAP-2的含量,可间接了解脑神经功能的状态及干预的效果。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产儿因宫内窒息或出生后多种心脑疾病引起的脑严重缺血缺氧性损害,其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和坏死出血为主要病变,临床上病情重,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可发生多种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痉挛性瘫痪和癫痫等。它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致残的主要原因。HIE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明了,包括脑部能量代谢障碍、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钙平衡紊乱、氧自由基产生、兴奋性氨基酸增多等。本研究旨在通过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对比研究,探讨早期运动干预对促进脑损伤神经系统功能恢复、降低后遗症的作用效果,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疾病提供动物实验与临床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1、在MCAO模型动物实验中,缺血再灌注运动组大鼠行为学测试评分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在术后2小时及24小时后略低,7日后有所升高;在14日和21日测试则显着增高,两组间差别具有极显着性统计学意义。2、MCAO模型制成后,脑缺血再灌注运动组及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中心区的MAP-2免疫阳性物质减少或缺失,缺血周边区免疫阳性物质增高。但实验至第二、第三周时,缺血再灌注运动组缺血区MAP-2免疫阳性物质显着高于单纯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差别有极显着性统计学意义。3、早期综合干预的早产、低出生体重高危儿组,其MDI比较在6月龄时干预组较常规组高1.6分,但差异无显着性;在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时,干预组较常规组分别高2.2分、7.6分和7.7分,差别均有极显着性意义(P<0.01)。PDI比较在6、12、18和24月龄时干预组较常规组分别高3.8分、9.1分、12.2分和12.6分,各月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着性意义(P<0.01)。4、早期运动干预的HIE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于6月、12月进行MDI和PDI测查,结果显示生后6月两组比较,MDI无显着性差别,而PDI差别有显着性;生后12月两组比较,干预组MDI、PDI均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增高,差别有极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早期运动训练能促进未成年MCAO大鼠的肢体功能恢复,上调脑组织缺血皮质区MAP-2的表达,从分子水平上提示大鼠的肢体功能恢复可能与神经再生有关。2、早期综合运动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脑损伤高危新生儿和HIE患儿的预后,促进神经再生和脑功能的恢复,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脑损伤新生儿患者的生存质量。3、早期综合运动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智能发育。通过早期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强化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运动发育并进一步提高其智力发育。4、早期运动干预效果确切,家庭与门诊相结合的干预模式值得在基层儿童保健部门及社区推广和应用,为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保证。
卢彦平[9](2010)在《几种染色体病及单基因病的产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前诊断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广义的产前诊断还包括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我国产前诊断起步较晚,染色体核型分析需时过长并缺少适合国情的染色体病快速产前诊断方法;目前对胎儿畸形分子致病机制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一、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诊断21-三体及18-三体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本研究利用收集的20例21-三体、3例18-三体DNA样本及40例正常人DNA样本,选择多对21、18号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分子标记,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用于21-三体和18-三体的快速产前诊断;利用建立的方法对165例产前诊断病例及4例消化道畸形新生儿进行检测,并与核型分析结果相比较。169例病例中共诊断21-三体4例,18-三体1例,所有病例均在1~3 d得到结果,无漏诊和误诊,并利用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为5例核型分析失败的病例提供了明确的产前诊断。对于同期B超检查胎儿结构异常的22例胎儿,则采用传统的核型分析,检出1例(45,X),1例(47,XXY)。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快速、准确地诊断2-1三体和18-三体,减轻核型分析需时过长给孕妇带来的焦虑,可用于血清学筛查21-三体和18-三体高风险者及高龄孕妇,也适用于对其他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耳聋进行产前诊断时并行检测以排除21-三体和18-三体。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传统核型分析可更好地满足产前诊断的临床需求。二、几种单基因病致病基因的鉴定Meckel-Gruber综合征(MKS)为临床罕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典型临床特征为胎儿枕部颅骨缺损脑组织膨出、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肝脏纤维化、轴后性多指趾等,并可合并多种其它畸形。目前已明确了5个与之相关的基因,其中MKS3基因突变引起的畸形多数不合并多指。我们收集了一个家系,夫妇连续4次妊娠Meckel-Gruber综合征胎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型特征,其中前3例胎儿无多指。先证者引产后提取组织RNA进行RT-PCR扩增,c.DNA测序发现MKS3基因c.1645C>T纯合突变,此突变导致第549位氨基酸从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R549C)。三个畸形胎儿的DNA检测均有此纯合突变,对家系成员的检测,明确了该突变在家系中的传递方式。对200例正常人酶切分析未发现此基因突变,经检索为一未经报道的新突变位点。遗传性骨软骨发育异常,是胎儿期常见的畸形,对因肢体短小引产的5例畸形胎儿进行了FGFR3基因热点突变区域的检测,发现2例基因突变,1例为较少报道的c.1108G>T(G370C)突变,另1例为c.1138G>A(G380R)突变,2例均为新生突变,此2个家庭再生育时再发风险低。之后对1例软骨生长不全病例进行了FGFR3、SLC26A2及TRIP11全基因检测,发现了3个新的SNP位点,未发现致病突变。三、Meckel-Gruber综合征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研究因连续四次妊娠Meckel-Gruber综合征畸形儿,该夫妇要求进行PGD。取家系成员成纤维细胞30个,多重替代扩增后,取扩增产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MGB探针)检测基因类型,并选取基因附近D8S270,D8S273和D8S1794分子标记进行检测。Taq-man MGB探针检测成功率85.7%,脱扣率30.7%,D8S270成功率80%,脱扣率16.7%。结果显示初步建立的单细胞扩增体系进一步完善后有望临床应用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0](2009)在《新生儿颅脑B型超声诊断学习班通知》文中研究说明
二、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儿童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2)基础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对女孩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价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检测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CPP组与PT组的骨龄和激素水平比较 |
2.2 CPP组基础LH、FSH以及LH峰值、FSH峰值的ROC曲线分析 |
2.3 基础LH在CPP不同骨龄亚组的ROC曲线分析 |
2.4 基础LH值与LH峰值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8)早期运动干预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实验与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第一章 运动训练对未成年大鼠 MCAO 模型运动功能恢复的 影响及 MAP-2 表达的检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五) 第二章 早期综合干预改善早产儿智能和运动发育的评价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六) 第三章 早期运动干预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评价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七) 结论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一 微管相关蛋白-2 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
参考文献 |
(二) 综述二 早期干预改善早产儿预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三) 综述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四、作者简介 |
(9)几种染色体病及单基因病的产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诊断21-三体及18-三体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几种单基因病致病基因的鉴定 |
前言 |
第一节 Meckel-Gruber综合征家系分子致病机制的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胎儿短肢畸形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Meckel-Gruber综合征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初步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Meckel-Gruber综合征研究进展 |
综述(二) 单基因遗传病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
个人简历 |
致谢 |
附录:本研究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
四、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儿童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3例报告[J]. 刘东,刘斌,贾鹏,李刚,刘勤,万小红,宋美璇. 临床儿科杂志, 2018(07)
- [2]基础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对女孩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价值的探讨[J]. 欧阳力雪,杨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7(07)
- [3]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通知[J].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临床儿科杂志, 2008(11)
- [4]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通知[J].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7(05)
- [5]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通知[J].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4(06)
- [6]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报名通知[J].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中华儿科杂志, 2004(01)
- [7]新生儿颅脑B超诊断学习班通知[J].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新生儿科杂志, 2003(06)
- [8]早期运动干预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实验与临床对比研究[D]. 肖绪武. 大连医科大学, 2008(02)
- [9]几种染色体病及单基因病的产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研究[D]. 卢彦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0(10)
- [10]新生儿颅脑B型超声诊断学习班通知[J].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