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硫酸阿米卡星急性反应合并过敏反应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秀婷,刘桂凤,陈红红,蔡红,刘燕[1](2021)在《静脉滴注依替米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4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为临床使用依替米星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南昌市第一医院2019—2020年上报的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使用时发生的4例不良反应,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4例不良反应累及中枢神经、皮肤及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高热寒战及四肢风团样皮疹伴瘙痒,严重者发生呼吸困难、不能耐受的耳鸣反应,因此临床使用依替米星注射液时应关注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反应。结论:严格掌握依替米星注射液使用适应证、掌控其静脉滴注速度、正确按照说明书使用剂量、完善药品ADR监测及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可提高依替米星注射液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2](2021)在《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专家共识》文中指出近年来,局部抗菌治疗在耐药菌肺部感染、慢性肺部感染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证据,但抗感染药物经气道应用的适应证和适用药物均有限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有待评价;与此同时,国内专用制剂较少且存在静脉制剂局部应用、药品配制等争议和问题。本共识在梳理常用下呼吸道局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证、特性、用法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提出成人经气道局部抗感染治疗的指征、药物和用法,为规范经气道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指导意见。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3](2020)在《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为进一步规范我国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NTM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本指南的制定是在我国"2012年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参考美国胸科学会等2020年"NTM病治疗指南"、英国胸科学会2017年"NTM肺病管理指南"和国内外近年来NTM病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广泛征求国内有关NTM病流行病学、基础、临床与预防方面的专家与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而形成。本指南内容涵括了NTM病的分类、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10个方面,以供我国学者借鉴与参考。
秦艳娥,蓝晓步,钟海利,王艳宁[4](2020)在《1例头孢呋辛过敏的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抗感染方案选择》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头孢呋辛过敏的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抗感染方案。方法报告1例头孢呋辛过敏的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其抗感染方案制定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此类患者更优的抗感染方案,以及临床药师在方案制定中的作用。结果在明确患者对头孢呋辛过敏时,临床药师建议可行头孢曲松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皮试;但该患者头孢曲松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皮试均为阳性,建议使用氨曲南抗感染治疗;患者分娩后建议根据药敏结果改用阿米卡星抗感染治疗,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头孢呋辛过敏的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在对其他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均过敏时,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首选碳青霉烯类,其次为氨曲南联合磷霉素。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抗感染方案,可促进合理用药。
王思思[5](2020)在《雾化吸入抗菌药物辅助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针对国内外已发表的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及辅助治疗中,运用了抗菌药物雾化吸入这一给药方式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旨在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一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关于研究雾化吸入抗菌药物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文献:外文文献在Cochrane Library,Pub 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等资源中检索,中文文献在中国知网,CBMdisc,万方数据库等网络资源中检索。标定检索起讫时间为自建库至2019年9月30日,设计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选择试验实施对象为“人”,未限制语言种类,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拣出符合标准的研究,对所纳文献的参考文献目录予逐一览阅,辅以手工检索方法对其他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补充。对所纳入文献,予全文通读后,对文献中包括患者的基线信息、干预和对照方案、结局指标数据等资料进行提取。方法学质量的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版)[1]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主要的结局、结果的分析运行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系统评价软件Review Manager5.3(Rev Man5.3)来操作。选取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计算的I2值对研究结局行异质性(heterogeneity)分析,通过软件计算所得P值及I2值选择研究效应模型,对阳性结果进一步作敏感性分析以评介研究结果模型的稳定性,作亚组分析解释异质性原由,对各研究组间异质性较大而不能行数据合并者作描述性分析。使用漏斗图对发表偏倚作直观评判。结果共纳入61项研究,4273例患者。本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与无抗菌药物雾化的对照组相比,雾化给药联合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治疗的有效率更高,且能显着改善病人的临床不适症状,总有效率[RR=1.27,95%CI(1.22,1.33),P<0.00001];雾化吸入抗菌药物可降低病菌负荷从而帮助病菌转阴[RR=1.33,95%CI(1.22,1.45),P<0.00001];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雾化吸入抗菌药物对胃肠道反应[RR=1.26,95%CI(0.99,1.62),P=0.06]、肝功能损伤[RR=1.08,95%CI(0.76,1.52),P=0.67]和肾功能下降[RR=0.83,95%CI(0.58,1.20),P=0.32]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未见显着影响,但会增加诱发患者支气管痉挛导致咳喘的风险[RR=2.17,95%CI(1.22,3.85),P=0.008];雾化吸入抗菌药物与对照组相比有更小的产生新发耐药菌株的风险[RR=0.12,95%CI(0.28,0.86),P=0.01];并且对降低疾病的急性加重率表现出积极影响[RR=0.49,95%CI(0.36,1.06),P<0.00001];在对患者病死率方面的影响未见显着性差异[RR=1.02,95%CI(0.79,1.31),P=0.87]。结论雾化吸入抗菌药物可有效辅助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现有证据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良好且病菌转阴率更高,对胃肠道反应、肾功能下降和肝功能损伤等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未见显着影响,但可以增加诱发患者支气管痉挛的风险,该风险是有因可循并且有望通过改善雾化剂型降低的;在降低疾病的急性加重率方面表现出积极作用,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患者的病死率有显着影响。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等的限制,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开展予以进一步明确治疗剂型、剂量以及治疗时间等问题。
曾聪彦,曹海丽,梅全喜[6](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的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及用药监护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注射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已收载8种中药注射剂。本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结合临床用药经验,对所收载的8种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护要点进行整理归纳,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以便促进中药注射剂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合理使用,发挥其特有疗效。
许晓如[7](2019)在《我院患者使用注射液致药源性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患者使用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减少静脉炎发生率。方法分析2013年1月到2018年6月我院患者使用注射液致静脉炎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引起静脉炎主要影响因素有药物本身的化学因素,配伍,配置,穿刺和输液时的人为因素。结论引起静脉炎主要影响因素有高浓度和刺激性药物,穿刺部位和技术不当,输液速度不当,溶剂选择不合理,输液配置操作不当。
刘明月,朱曼[8](2017)在《1例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超说明书雾化吸入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1例74岁男性患者,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因反复喘憋、咳嗽10年,加重4个月余入院,诊断为"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入院后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 g,q 8 h,ivgtt)+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q 8 h,ivgtt)抗感染治疗。微生物培养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回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敏感,入院第8天加用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4 g,bid/qd,雾化吸入,29 d),抗感染治疗3周后患者病情好转,入院第23天参考药敏结果全身抗生素降级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q 12 h,ivgtt),抗感染治疗38 d后患者病情稳定予以出院。
安敏美[9](2017)在《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调查国内已发表文献中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道,分析其所属类型、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增强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抗菌药物致ADR相关文献,以抗菌药物的名称和不良反应为检索词进行标题或主题检索,药物常用商品名为检索词补充检索。纳入详细记录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和不良反应发生过程的文献,排除综述、重复发表及无法追溯病例具体情况的文献,并选择不良反应文献报告数量多于16份的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以每一个抗菌药物为统计单元,对原发病、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给药方案中的不合理用药因素,统计其数量并计算比例。归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类型及临床表现并计算各部分的比例。分析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报告745篇,ADR 868例。抗菌药物所致ADR,男女比例为1.06:1,无显着性差异。发生ADR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29.72%),其次是25岁至44岁(27.65%)。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24种,在报道的发生ADR的抗菌药物中,头孢地嗪钠的ADR例数最少,莫西沙星的ADR例数最多。抗菌药物所致ADR中,引起变态反应占52.76%,其次为神经系统毒性(18.66%)和肾脏毒性(7.37%)。β内酰胺类的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于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高于莫西沙星(P<0.05)。发生神经系统毒性的数量随用药时间的增长而增多。抗菌药物严重ADR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69.38%)。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最高(42.5%)。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呼吸系统434例,占5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占80.76%,其次是口服给药(14.75%)。给药时间方面,用药1h以内时ADR发生率最高(43.66%),之后发生率急剧减少,用药3d以上发生率又急剧上升。另外,有过敏史的患者再次使用药物时,发生变态反应的概率为64.58%。曾有用药史,但没有不良反应史的患者为25例(2.88%)。皮试方面,口服制剂过敏反应发生较多而皮试数量过少,头孢菌素类皮试率低(31.53%)且皮试结果假阴性率(84.38%)较高。使用拟用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1.19%,使用替代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8.57%。青霉素类口服给药只有1例进行皮试。不合理用药方面,头孢替安不合理用药的比例最高,占85%。剂量偏大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其次是日剂量正常但给药次数偏少,导致的单次剂量过大。结论:抗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途径、过敏史、皮试结果判定和联合用药不当等因素,都能影响抗菌药物ADR的发生。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适应症,合理给药,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夏旭东,宋飞,刘靖杰,王长之,杨悦,张惠霞[10](2016)在《河南省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病例13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深入分析和评价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死亡病例报告,以期发现用药风险,为儿童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河南省ADR信息监测网络管理平台,筛选出2004-2013年10年间所有儿童ADR死亡病例报告,参考药品说明书、文献报道、国家ADR信息通报等对报告中儿童用药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3份死亡病例报告,怀疑药品均为注射剂及静脉给药,其中头孢菌素类注射剂ADR报告较多,占37.50%;立即报告的仅为5份,占38.46%,延迟上报时间最长为29 d;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抗菌药物滥用、用药错误、超剂量用药、违反禁忌证用药等主要风险因素。结论:临床应通过制订儿童用药诊疗指南、减少多药联用、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用药等措施来规范儿童合理用药;并要及时提交完整、准确的ADR报告。
二、硫酸阿米卡星急性反应合并过敏反应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硫酸阿米卡星急性反应合并过敏反应1例(论文提纲范文)
(1)静脉滴注依替米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4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资料 |
1.1 患者1 |
1.2 患者2 |
1.3 患者3 |
1.4 患者4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临床表现 |
2.3 使用合理性 |
2.4 发生时间 |
2.5 转归 |
3 讨论 |
(4)1例头孢呋辛过敏的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抗感染方案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过程 |
2 讨 论 |
2.1 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 |
2.2 头孢呋辛过敏患者的青霉素类或其他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选择 |
2.3 临床药师在制定抗感染方案中的作用 |
(5)雾化吸入抗菌药物辅助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与资料提取 |
1.2.1 文献检索策略 |
1.2.2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
1.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1.4 统计分析 |
1.4.1 统计学软件 |
1.4.2 效应指标 |
1.4.3 异质性检验 |
1.4.4 发表偏倚 |
2.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研究质量评价及基本特征 |
2.2.1 文献的偏倚风险 |
2.2.2 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 |
2.3.1 临床症状缓解率 |
2.3.2 病菌清除率 |
2.3.3 不良反应发生率 |
2.3.4 病菌耐药发生率 |
2.3.5 疾病加重率 |
2.3.6 病死率 |
2.4 发表偏倚评估 |
2.4.1 临床症状缓解率相关文献的发表偏倚 |
2.4.2 病死率相关文献的发表偏倚 |
3.讨论 |
3.1 有效性 |
3.1.1 临床症状缓解率 |
3.1.2 病菌清除率 |
3.2 安全性 |
3.2.1 不良反应发生率 |
3.2.2 病菌耐药发生率 |
3.2.3 疾病加重率和病死率 |
3.3 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结核潜伏感染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的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及用药监护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方案》第七版中涉及的中药注射剂 |
2 8种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要点 |
2.1 喜炎平注射液 |
2.2 血必净注射液 |
2.3 热毒宁注射液 |
2.4 痰热清注射液 |
2.5 醒脑静注射液 |
2.6 参附注射液 |
2.7 生脉注射液 |
2.8 参麦注射液 |
3 8种中药注射剂的用药监护要点 |
3.1 喜炎平注射液 |
3.2 血必净注射液 |
3.3 热毒宁注射液 |
3.4 痰热清注射液 |
3.5 醒脑静注射液 |
3.6 参附注射液 |
3.7 生脉注射液 |
3.8 参麦注射液 |
4 结语 |
(7)我院患者使用注射液致药源性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因使用注射液发生药源性静脉炎的药物 |
2.2 给药途径 |
2.3 使用的溶剂种类及pH值 |
2.4 穿刺部位和技术 |
2.5 给药速度 |
2.6 静脉配置过程 |
2.7 患者个人因素 |
2.8 药物本身化学因素 |
2.9 处理措施 |
3 讨论 |
(8)1例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超说明书雾化吸入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2.1 雾化吸入疗法有限制性, 该给药方式应慎重 |
2.2 阿米卡星雾化吸入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
2.2.1 抗菌药物雾化吸入的现状 |
2.2.2 阿米卡星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的应用现状 |
2.2.3 该病例中雾化吸入阿米卡星给药方案分析 |
3 小结 |
(9)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 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
2 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 |
2.1 毒性反应 |
2.2 变态反应 |
2.3 二重感染 |
3 我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 |
4 本研究的切入点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调查分析 |
2 总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
2.1 年龄和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2 原发病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3 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4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3 用药合理性分析 |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 青霉素类 |
1.1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 |
1.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 |
1.3 青霉素不良反应 |
1.4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不良反应 |
1.5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
2 头孢菌素类 |
2.1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 |
2.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
2.3 头孢吡肟不良反应 |
2.4 头孢拉定不良反应 |
2.5 头孢他啶不良反应 |
2.6 头孢地嗪钠不良反应 |
2.7 头孢呋辛钠不良反应 |
2.8 头孢替安不良反应 |
3 喹诺酮类 |
3.1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 |
3.2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 |
3.3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 |
4 硝基咪唑类 |
4.1 奥硝唑不良反应 |
4.2 甲硝唑不良反应 |
4.3 替硝唑不良反应 |
5 大环内酯类 |
5.1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 |
6 碳青酶烯类 |
6.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不良反应 |
7 糖肽类 |
7.1 万古霉素不良反应 |
8 氨基糖苷类 |
8.1 庆大霉素不良反应 |
9 单环β —内酰胺类 |
9.1 氨曲南不良反应 |
第五章 讨论 |
1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
1.1 变态反应 |
1.2 神经系统毒性 |
1.3 双硫仑样反应 |
2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
2.1 年龄、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2 原发病及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3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河南省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病例1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1.1 患儿性别、年龄、家族和既往ADR史 |
1.2 患儿原患疾病与ADR主要表现 |
1.3 怀疑药品品种、剂型与给药途径 |
1.4 报告时限执行情况 |
2 用药问题 |
2.1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胃肠炎治疗存在明显的抗菌药物滥用、用药错误 |
2.2 中药注射剂、天然药物提取物注射剂的使用存在明显的用药错误 |
2.3 其他超剂量、违反禁忌证用药问题 |
3 思考与建议 |
3.1 儿童用药风险来源 |
3.2 儿童用药建议 |
3.2.1规范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急性肠胃炎诊疗与用药 |
3.2.2对于婴幼儿和患有严重疾病儿童应尽量减少多药联用数量 |
3.2.3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用药,避免超剂量用药,控制给药速度 |
3.3 对报告单位的建议 |
4 结语 |
四、硫酸阿米卡星急性反应合并过敏反应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静脉滴注依替米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4例分析[J]. 杨秀婷,刘桂凤,陈红红,蔡红,刘燕. 药品评价, 2021(21)
- [2]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04)
- [3]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11)
- [4]1例头孢呋辛过敏的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抗感染方案选择[J]. 秦艳娥,蓝晓步,钟海利,王艳宁. 广西医学, 2020(10)
- [5]雾化吸入抗菌药物辅助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王思思.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的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及用药监护要点[J]. 曾聪彦,曹海丽,梅全喜. 中国药师, 2020(05)
- [7]我院患者使用注射液致药源性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分析[J]. 许晓如. 海峡药学, 2019(12)
- [8]1例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超说明书雾化吸入的案例分析[J]. 刘明月,朱曼.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7(03)
- [9]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D]. 安敏美. 山东大学, 2017(09)
- [10]河南省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病例13例分析[J]. 夏旭东,宋飞,刘靖杰,王长之,杨悦,张惠霞. 中国药房,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