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着名诗人元眉与武夷岩茶

清代着名诗人元眉与武夷岩茶

一、清代着名诗人袁枚与武夷岩茶(论文文献综述)

惠弋,邵书峰,田俊涛[1](2019)在《关于浙江棋茶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言:棋文化和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围棋南下和茶叶北上,棋茶文化不期而遇并以其精神契合建立天然联系。"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以物润养身体,棋以冲突与和谐的平衡修养心性,在悠扬的棋韵和氤氲的茶香中棋茶文化奇妙结合,形而上的精神文化和形而下的器物文化共同构成中国人雅俗共赏的生活境界、蕴藉隽永的审美意味和自然和谐的精神品格。文化具有强渗透、强关联的效应,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文化产业表现活跃,产业融合趋势更加明显,铸造了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的崭新发展形态,棋茶从文化结合迈向"升级版"的融合发展新阶段。

右然[2](2018)在《为什么是武夷岩茶?——对极致“茶味”的追寻》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第八届《茶道》全球茶友迎新茶会的主题是"岩骨花香·飘香五洲",即在1月6日当天,全国20多座城市及四大洲六个国家同时开泡一杯武夷岩茶,品赏"岩韵",传递祝福。也许,有人会问,在名优茶品类如此丰富的福建,为何独钟武夷岩茶?原因有四,有古亦有今,有内亦有外:其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武夷茶备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其二,在当代,武夷岩茶消费热持续升温,以其独特的山场气息和品种特色赢得越来越多茶客茶友的青睐。其三,从清代开

林楚生,林雅斯[3](2017)在《潮汕工夫茶的来源与形态》文中指出通过对潮汕工夫茶的来源及形态演变的梳理,探究工夫茶的发展过程,展现工夫茶作为保存至今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最重要的茶艺程式的历史与内涵。工夫茶产生于福建,最初是对上等岩茶的指称,尔后发展为指代冲泡岩茶的方式,由闽入粤之后,与粤东潮汕文化相融合,茶具和程式逐渐精细化并固化为今日的潮汕工夫茶。

陈劭龄[4](2017)在《施世纶及其《南堂诗钞》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施世纶(1659-1722),字文贤,福建晋江人,施琅仲子。目前关于施世纶的研究多集中于小说《施公案》及戏曲中的文学形象,对于施世纶本人及其诗歌创作的研究尚未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文章以施世纶及其诗集《南堂诗钞》为研究对象,考辨施世纶的生平、家世、着述、交游,研究施世纶的诗歌内容和艺术成就。《南堂诗钞》存诗1405首,诗歌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时间跨度长。文章结合施世纶的人生遭遇,从个性特色、思想情感等方面对其诗歌内容进行细致的论述。施世纶有“天下第一清官”的美名,从其诗歌创作可见其高尚的人格追求和廉政爱民的思想,然而也可以感受到他时而孤寂、悲伤的情感和向往山水的隐逸情怀。将施世纶作为康熙诗坛的一个个案,考察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力求客观评价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历史文化价值。

罗婵玉[5](2017)在《福建茶诗中的地域茶风与品饮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诗,短小精湛,往往随事随心而作,既有很强的写实性质,又富有文人的烂漫情怀,是凝结着茶饮风俗和艺术魅力的文字。福建茶兴起于唐末五代,并在随后的历史中,受到众多文人名士的称颂和美誉。故此,从唐末五代开始,涉及福建茶的诗歌便呈涌泉式增长。其内容,从不同角度,反映福建茶饮和时代主流茶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茶诗在探索福建古代茶文化特色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由此,本论文通过对福建茶诗的的搜集和整理,结合茶史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按朝代的先后顺序,以重要茶史事件为脉络,精选典型茶人茶诗作深入分析,研究福建茶诗文化中的地域品饮风气和品饮艺术。研究结果如下:1.福建茶诗的数量和不同时期的茶饮特征本论文收集福建古代茶诗共306首,其中咏茶诗265首,涉茶诗41首。福建茶诗涉及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六个时代的诗人诗作,根据其歌颂的主要内容,又可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唐宋时期,主要是歌颂以闽北建茶为核心的团饼茶,尤其是对北苑龙凤茶的歌颂,以点饮文化为特征,形成"北苑茶风";第二,元明清时期,主要是歌颂闽北武夷茶,尤其是进入清朝之后对创制成功的武夷茶(包括后来发展成熟的小种红茶和乌龙茶)的歌颂,以啜饮文化为特征,形成"工夫茶风"。2·唐宋福建茶诗的地域人文特征唐宋时期包括唐五代、北宋和南宋,茶诗总数201首,其中咏茶诗167首,涉茶诗34首。从茶诗数量、茶诗内容和诗人的身份地位分析,可知这一阶段是福建茶叶从藏在深山人不识,到崭露头角受众人追捧,再到冷静后淡化形式而转向精神意境提升的过程。唐五代福建茶诗,主要为涉茶诗,以秦系和韩惺等入闽文士的品茗思想为先导,以黄滔和徐夤等闽地文士的地域茶俗为特色,呈现区域内外两种文化融合的饮茶特征。其中,徐夤的咏茶诗《惠尚书腊面茶》,综合反映唐五代时期福建的茶饮文化。北宋福建茶诗,咏茶诗数量惊人,本论文选录99首,其中以丁谓《北苑焙新茶》和蔡襄《北苑十咏》最具地域代表性,呈现出福建督造贡茶的官员对制茶技术的改良和通过诗文等形式对福建地域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南宋福建茶诗,以咏茶诗为主,以李纲、李弥逊、刘子晕和朱熹等爱国名士和理学家的诗作为代表,呈现出福建地域茶文化高出于茶饮点斗形式的思想内涵和哲学理趣。3.元明清茶诗的地域人文特征元明清时期,福建茶诗总数105首,其中咏茶诗97首,涉茶诗8首。较唐宋时期而言,数量上有所减少。元朝茶诗仅有24首,主要表达福建文士远离政治和安于隐逸的人生态度,以陈普、熊禾、洪希文和黄镇成等人的茶诗为典型,呈现出茶饮的清淡之美。明朝茶诗36首,主要是明朝中后期的闽中文士所写,以歌颂武夷茶为核心,体现武夷御茶园贡制废除后,武夷茶所呈现的新气象。其中,以谢肇淛、徐(火勃)等闽中七子的茶诗最为鲜活,体现闽中文士以闽茶为荣、对闽茶的高度称颂和对未来闽茶发展的信心。清朝福建茶诗,数量有所增多,共录45首。其中,周亮工《闽茶曲》和阮旻锡《武夷茶歌》,以铺叙武夷茶史和描述制茶技术革新取胜,在福建茶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此外,清朝中后期,工夫茶开始出现在诗歌中,袁枚《试茶》和陈棨仁《工夫茶诗》,反映工夫茶文化已经成为福建地域茶饮特色。4.北苑茶风是以视觉审美为核心的点饮艺术北苑茶风,围绕点茶艺术,体现茶饼、器具和汤花三个方面的视觉审美特征。第一,茶饼。体现在茶饼的形状、颜色以及茶饼表面的龙凤浮雕装饰等方面。第二,器具。建盏虽为黑瓷,但其盏内面由于窑变而形成的兔毫斑、鹧鸪斑、油滴斑等亮色斑纹,在诗歌中被反复被强调,可见宋人对视觉感受的重视。第三,汤花。指点茶过程中雪白的沫饽。从宋朝诗人歌颂沫饽的诗歌数量之多,想象之朦胧玄幻,可知汤花之白与黑盏之绀所构成的视觉魅力。综合以上三点可知,以视觉审美为核心的点饮艺术是北苑茶风的核心价值。5.工夫茶风是以嗅觉和味觉为核心的啜饮艺术工夫茶风,以啜饮艺术为特色,从茶具、嗅香、啜茶三个方面体现嗅觉和味觉的重要性。第一,茶具。工夫四宝因工夫茶而形成,小壶、小杯、热饮、啜茶的品饮方式,充分体现工夫茶的独到之处。第二,嗅香。乌龙茶香气馥郁芬芳,介于花香与蜜糖香之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变化,形成独特的嗅香艺术。第三,啜茶。乌龙茶滋味绵密甘滑,同时香气能融于茶汤,形成独特的水香,只有通过啜饮,才能调动舌面各个部位的味蕾,感受茶汤中香气与滋味的玄妙。综合以上三点可知,以嗅觉和味觉为核心的啜饮艺术是工夫茶风的核心价值。总而言之,在对福建茶诗的研究中,不仅完成对福建茶诗的系统梳理和人文探索,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诗歌中总结出前后两个历史阶段中截然不同,又富有人文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地域茶风。北苑茶风是一个集聚地域特征和时代共性的成熟而完整的品饮艺术。工夫茶风则充分调动人的感官能动性,将乌龙茶在嗅觉和味觉上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成为福建茶文化中的品饮精粹。

刘文静[6](2017)在《苏轼茶诗审美研究》文中提出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繁盛时期,苏轼一生嗜酒恋茶,创作了大量茶诗。本文试从审美的角度,对苏轼茶诗中的茶事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阐释缘茶唱和的美好情感交流,并透析茶成为苏轼不平人生际遇里精神寄托的文学和审美内涵。本论文主要分三章,苏轼茶诗中的茶事美,苏轼茶诗中的情感美,苏轼茶诗中的诗境美。第一章,分析苏轼茶诗中呈现的日常茶饮价值,简介诗中涉及的各地贡茶珍品,品鉴苏诗中描摹的宋代茶道技艺。在以上三方面的研究中,并不是对茶事细节的简单提取、罗列,而是以审美的目光去欣赏、感悟这种雅趣的生活体验。第二章,结合苏轼的仕宦经历,研究苏轼个人的事茶体验为其带来的情感慰藉,诗人和朋友在以茶待客、惠赠共享中进行的情感交流,以及在苏轼和其交游团体内缘茶酬唱、借茶助思的文学切磋。第三章,苏轼茶诗中的诗境美。研究苏轼茶诗意境,先从分析茶意象入手,透过诗作中呈现的品茶环境,以及禅茶一味、空灵静寂的禅境,品悟苏公流露在诗作中的审美意境。这种由比较具体的物境美到较为抽象的禅境美的过渡,能更深层次挖掘苏轼茶诗中美的意蕴。

陶婷婷[7](2017)在《《随园食单》饮食文化研究》文中认为袁枚是清代着名诗人、文学家,以“性灵说”诗学主张闻名于诗坛。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饮食理论家,《随园食单》是其在饮食理论与饮食实践基础上的集大成之作。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目前,学界对袁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文学思想及诗学成就方面。近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界对饮食文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随园食单》也因此进入到了学者的视野,出现了一些研究《随园食单》及袁枚饮食思想的专着和文章。这些研究大多着眼于探讨《食单》中体现的饮食思想或者是对《食单》中菜点进行点评,而结合袁枚个人的游历与交友情况对《食单》进行考据、分析《随园食单》饮食文化并对其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崭新视角,以《随园食单》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袁枚及其同人的文学作品为佐证,考察《随园食单》的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探究《随园食单》的饮食文化,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对《随园食单》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最后结论部分由《随园食单》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引申到当下饮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来。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袁枚和《随园食单》。本章主要简单介绍袁枚的生平经历和文学创作成果以及《随园食单》的主要内容。袁枚一生从求学求仕到辞官归隐,游历了祖国多处河山,结交了众多文人学士及达官贵人,这些都为他以后的饮食活动奠定了基础。《随园食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饮食理论,后一部分则是饮食实践。第二章,《随园食单》的成书条件。本章从袁枚个人的经济基础、游历和交友广泛三个方面阐述了《食单》形成的条件,其中重点在游历和交友部分,结合史料及其与同人的诗文材料考察其饮食活动的具体情况。第三章,《随园食单》中的饮食文化探究。本章主要从饮食思想、饮食典故及趣事两个方面分析《随园食单》的饮食文化。第四章,《随园食单》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本章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理论,提出《随园食单》饮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随园食单》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结论部分在总结各章节要点的基础上,阐述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由对《随园食单》的研究牵引出更多的饮食文化保护问题。

唐君红[8](2016)在《品禅宗美学,赏茶禅文化之怡乐——以清朝诗人袁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人喜茶爱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历史上许多文人骚客对此吟诗作赋,于茶香之中品味人生,养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生美学思想。茶与禅宗结缘,一碗茶汤蕴含了芸芸众生三千世界,一芽一叶的形而下平添了形而上的哲学意味。禅宗的美学思想又深深影响着茶文化。禅宗美学思想推崇世俗中修禅,俗世享乐中参禅悟道。清代着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深受禅宗美学思想影响,虽然终其一生不喜佛禅但也不佞佛,并对后人加诸于佛本身的虚妄之词予以斥责。但袁枚正是在对禅宗美学的领悟过程,形成了独有的人生美学思想。

邵雪松[9](2016)在《黄体元诗歌辑校》文中研究说明黄体元,字具夫,号用岩。别号梅村。清代广西壮族着名布衣诗人。勤奋好学,志存高远,然命途多舛,英年早逝。明清时期,广西文人文学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特别是清嘉道时期,少数民族诗人的汉文诗歌创作大放异彩。黄体元是一位根植于广西本土的少数民族文人。他所生活的宁明地区,几乎算得上是祖国的边陲。而清中后期,位于边陲的桂南地区的广西壮族文人作家群的崛起,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文化现象。黄体元正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员。在他的影响下,其子黄焕中也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二人基本构成了一个文人创作家族,成为壮族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诗人。正因如此,从文献整理的角度来看,其诗作便有必要受到校勘注释。本文以对黄体元《冷香书屋诗草》遗诗的辑佚与校注为主体,以对校、本校为主,辅以理校。同时涉及其生平,诗歌创作的分类及艺术分析,力求对黄体元研究提供一份完备可靠的文献资料,以使读者更多的了解其人其诗。如此,既能深入了解黄氏诗作成因及其内涵,窥探当时社会环境对于作者创作心理的影响,挖掘其诗文创作的艺术特色及审美内涵。

尧水根[10](2011)在《中国十大名茶渊源考略》文中研究说明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人的贡献和骄傲。从上古时代至今,我国茶叶经历了从发现到利用,再到制作成专门饮料的悠远历史,期间创造出许多优良的茶叶品种和品牌,其中最着名的就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代表了中国茶叶品种品质与生产制作工艺之最,也显现出中国独特的茶文化魅力,其中每一大名茶都蕴涵了渊源的历史和动人的传说。

二、清代着名诗人袁枚与武夷岩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代着名诗人袁枚与武夷岩茶(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浙江棋茶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浙江棋茶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1.涵义
    2.特征
        (1)历史特征
        (2)时代特征
    3.必要性
        (1)打造杭州文化金名片
        (2)推进文化浙江建设
        (3)服务“一带一路”枢纽建设
        (4)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可行性
        (1)历史人文要素荟萃
        (2)文化产业基础雄厚
        (3)文化创新氛围浓厚
        (4)政策红利叠加释放
    3.紧迫性
        (1)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善
        (2)文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3)战略机遇稍纵即逝
二、浙江棋茶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渊源
    1.魏晋南北朝
    2.唐代
    3.宋代
    4.明清
三、促使棋茶文化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
    1.生活世界:乐
    2.艺术世界:美
    3.精神世界:禅
四、棋茶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
    1.棋茶馆:融合发展的最直观形式
        (1)文化贫瘠岁月的精神坚守
        (2)改革开放初期的异常红火
    2.围棋赞助:市场经济下文化营销(体育赞助的体系)
    3.跨界融合:文化经济交融的创新境界
        (1)竹叶青事件营销
        (2)灵隐寺围棋名片
        (3)蒙顶山茶文旅融合
        (4)“城围联”文化综合体
五、浙江棋茶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
    1.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2.创造良好环境
    3.建立战略联盟
    4.强化人才支撑
    5.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推进教育普及
        (2)推进文旅融合
        (3)规范围棋赞助
结语

(3)潮汕工夫茶的来源与形态(论文提纲范文)

一、福建“工夫茶”含义演变
二、“工夫茶”由闽入潮
三、潮汕工夫茶的形态

(4)施世纶及其《南堂诗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施世纶的家世、生平及着述
    第一节 施世纶家世简考
    第二节 施世纶生平小考
    第三节 施世纶着述与《南堂诗钞》现存版本考
第二章 施世纶诗歌唱和交游考略
    第一节 施世纶与闽乡贤的交游
    第二节 施世纶与泰州诗人的交游
    第三节 施世纶与孔尚任、孙在丰的交游
    第四节 施世纶与曹寅、王士禛的交游
第三章 施世纶诗歌分类研究
    第一节 纪事诗
    第二节 抒发内心苦闷与隐逸情怀之诗
    第三节 咏史怀古诗
    第四节 咏物诗
第四章 施世纶诗歌艺术特色与清初康熙诗坛
    第一节 施世纶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施世纶与清初康熙诗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福建茶诗中的地域茶风与品饮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福建茶诗中的唐宋品饮追求
    2.1 唐五代的福建茶诗与闽国茶事
        2.1.1 秦系——淡泊清远的高士品格
        2.1.2 韩偓——寓闽文士的饮茶追求
        2.1.3 黄滔——宦海苦旅的茶悟人生
        2.1.4 徐夤——地域茶俗与君臣友谊
        2.1.5 建茶的兴起与北苑茶园
    2.2 北宋的福建茶诗与北苑茶文化
        2.2.1 丁谓——北苑贡茶的宣传者
        2.2.2 蔡襄——北苑茶法的奠基人
        2.2.3 赵佶——北苑茶风的集大成
        2.2.4 陈襄——北苑茶饮的地方化
        2.2.5 北苑茶风的形成与完善
    2.3 南宋的福建茶诗与理学思辨
        2.3.1 李纲和李弥逊以茶宣志
        2.3.2 刘子翚和朱熹以茶入理
        2.3.3 郑樵和刘克庄以茶喻隐
        2.3.4 白玉蟾一琴一剑一杯茶
        2.3.5 武夷御茶园与北苑遗风
    2.4 小结
3 福建茶诗中的元明清茶情
    3.1 元朝的福建茶诗与清淡之美
        3.1.1 遗民诗人的文斗茶品
        3.1.2 域外文士的闽国茶缘
        3.1.3 乡土儒者的地域茶情
        3.1.4 跨代隐逸的复古茶思
        3.1.5 时光汰洗后的茶香
    3.2 明朝的福建茶诗与复古风雅
        3.2.1 武夷茶——文儒学者的怀旧情结
        3.2.2 鼓山茶——闽中文士的天池虎丘
        3.2.3 谢肇涮——五峰旗枪的雅集茶会
        3.2.4 徐兴公——福建茶香的过去未来
        3.2.5 明清之际福建茶的技术改良
    3.3 清朝的福建茶诗与变革新风
        3.3.1 周亮工——闽茶曲的红绿之辨
        3.3.2 阮旻锡——武夷茶的烘焙之法
        3.3.3 陆廷灿——续茶经的文人典藏
        3.3.4 袁子才——工夫茶的品啜技艺
        3.3.5 工夫茶的由来与武夷茶的发展
    3.4 小结
4 北苑茶风与工夫茶风中的品饮艺术
    4.1 北苑茶风的点饮艺术
        4.1.1 茶——自然与工匠的锻造术
        4.1.2 水——蟹眼与鱼眼的松风声
        4.1.3 器——实用与艺术的和谐美
        4.1.4 人——技艺与时空的融合法
        4.1.5 北苑茶法的行茶过程
    4.2 工夫茶风的啜饮艺术
        4.2.1 茶——馥郁香兼骨鲠韵
        4.2.2 水——百沸汤浇岩骨香
        4.2.3 器——若琛瓯配孟公壶
        4.2.4 人——连环杯品啜茶法
        4.2.5 工夫茶法的行茶过程
    4.3 小结
5 结语
    5.1 本研究主要的成果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苏轼茶诗审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茶诗”释义与苏轼茶诗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学界对苏轼茶诗的研究综述
一、苏轼茶诗中的茶事美
    (一)苏轼茶诗中日常饮茶价值的呈现
    (二)苏轼茶诗中各地贡茶珍品的展示
    (三)苏轼茶诗中精湛茶道技艺的欣赏
二、苏轼茶诗中的情感美
    (一)事茶之乐,遣怀雅趣
    (二)客至奉茶,对饮叙旧
    (三)借茶赋诗,共享珍茗
    (四)以茶载情,赐臣孝亲
三、苏轼茶诗中的诗境美
    (一)悦耳悦目——清新高雅的物境美
    (二)悦心悦意——空灵静寂的禅境美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7)《随园食单》饮食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一、选题的理由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袁枚生平其文学研究
        二、关于袁枚饮食文化的研究
        三、各地饮食文化开发与保护问题研究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袁枚和《随园食单》
    第一节 袁枚简介
    第二节 《随园食单》简介
第二章 《随园食单》成书的条件
    第一节 袁枚的经济条件
    第二节 袁枚的游历与《随园食单》
    第三节 袁枚的交友与《随园食单》
        一、家有良厨
        二、亦师亦友尹继善
        三、不分宾主唐静涵
        四、结交卢见曾
        五、同乡好友钱琦
        六、食馔往来奇丰额
第三章 《随园食单》饮食文化探究
    第一节 《随园食单》中的饮食思想
        一、追求本味
        二、“中和”观念与和谐思想
        三、养生观念和食疗文化
    第二节 饮食典故与饮食趣事
        一、饮食典故
        二、饮食趣事
第四章 《随园食单》中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随园食单》饮食文化的非遗特征及其发展现状
        一、《随园食单》饮食文化的非遗特征
        二、《随园食单》饮食文化发展现状
    第二节、《随园食单》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知名度有待提高
        二、文化内涵不够丰富
        三、传承体制不够健全
    第三节 《随园食单》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二、深入挖掘《随园食单》的文化内涵
        三、建立健全的传承创新机制
        四、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品禅宗美学,赏茶禅文化之怡乐——以清朝诗人袁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袁枚以及禅茶一味
    1.1 袁枚生平
    1.2 禅茶
2 袁枚之茶道与武夷游记
    2.1 袁枚茶之一道
    2.2 武夷游记
3 武夷岩茶与袁枚诗歌的禅影留痕
    3.1 武夷山茶
    3.2 禅影留痕
4 结语

(9)黄体元诗歌辑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黄体元生平述略
    二、黄体元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三、黄体元诗歌分类评析
        (一)咏物诗
        (二)咏春诗
        (三)写景纪行诗
        (四)酬唱赠答诗
        (五)纪事感怀诗
        (六)怀古诗
    四、黄体元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质朴清丽,以白描为主
        (二)抒情幽微婉曲、情景结合
        (三)时序意识强烈
        (四)语带不平,时有怒目之讽
黄体元诗歌校注部分
    凡例
    《冷香书屋诗草》自序
    春梅
    春柳
    春燕
    春莺
    春风
    春雨
    春水
    春山
    春灯
    春日
    春酒
    春游
    春阴
    春晴
    坐困
    清明郊行
    春日偕同人踏青步竹堂先生原韵
    波汉山题壁
    重题波汉山
    客感
    山燕
    庙壁墨龙
    漫兴
    明妃咏
    春日偕同人江亭小酌
    山斋
    江景
    渔翁
    夜雨
    花病
    近斋有海棠一株,偶为路人折损,感赋一律
    困雉行有序
    书逸斋先生斋壁
    过友人楼题壁二律
    哭梁梅轩姨丈
    八月初三夜风
    歳杪
    雨望
    夜起
    春杪邀友人夜酌话旧兼为饯别
    春游
    闺怨
    水烟筩
    夏日
    零江馆次步张谓《湖中对酒》原韵留程莲塘宿
    节穷
    白菊
    秋月题寄莲塘
    秋眺
    秋兴
    舟中
    赠灌园叟李福星先生
    垂钓咏
    苦忆
    梅影
    菊魂
    柳眠
    兰病
    夜残
    灯花
    紫霞洞题壁
    画松
    画梅
    菊金
    桂粟
    东儒表弟问事率笔书答
    端阳杂咏
    竹堂先生绣佛诸庸斋戏赠
    山亭
    茅店
    舟中即事 有序
    舟中杂咏
    宝莲庵
    赠慈典上人
    迁隆官舍留别蜚庵蒋先生
    班夫人墓
    咏寒
    梅花
    山村
    云谷
    寄郑觉庵
    便面画蝶和梁曙楼君原韵
    题双竹图赠鹤台老人
    书怀
    赠郑觉庵先生
    壬辰衣节烧亡母衣纸感寄
    病中闲吟
    菊花
    赠李先生福星小园
    苏秦歌
    偶成
    梅花
    立秋
    赠梁曙楼明经
    春来
    宿怀岭
    步邓碧山见怀原韵
    宝莲庵访慈典上人不遇题壁代柬
    秋景
    中秋夕偕同人玩月
    访琳轩黄先生家不值留诗代柬
    留别明江诸友
    夕卧,曙楼公一旦别去,不能无情,顺挥一律为卧榻别
    凤仙花
    玉簪花
    秋海棠
    紫薇花
    双溪僧舍偶成
    登云谷山游翫自嘲
    登句漏巌题壁
    七夕
    春桃
    春兰
    春蚕
    春暮
    春月
    春云
    春雷
    春火
    望夫石
    题江州官舍墨兰二绝
    咏梅
    七夕二绝
    赏菊
    咏兰二绝
    游凭祥白云观
    雨后喜余小霞至
    冬郊野望
    夜残
    白云观禅房题壁
    七夕乞巧
    偏桃
    松针
    闲吟
    石秀才
    登南坡塔
    明江西台庵
黄体元诗歌辑佚部分
    新秋客感
    登文昌阁杂感
    游燕子村山泉
    邕江杂咏
    题门扇锁
    秋夜客感
    题便面画兰
    春日杂咏
    锦江春泛
    舟夜
    晓行
    江行偶兴
    农隐
    观涨
    客归
    有感
    读书云湖山
    读书西菩寺
    署中咏怀
    闻香
    闺怨
    三台拱照
    偏桃浓荫
    游忠阳仙岩
    万承官许
    祝寿
    花月回文
    忆旧
    阴雨
    春暮
    水月
    雁字
    柳烟
    北流艇 并序
    山花趁马蹄
    竹屋
附录
    《黄体元资料二则》
    《宁明耆旧诗辑序》
    《宁明耆旧诗辑序》
    《黄体元传》
    《黄体元先生自撰碑文》
    《黄体元先生合葬碑文》
    《黄焕中传》
    《黄焕中先生碑文——思阳豪达黄公墓碑》
    《黄焕中先生叔父碑文——皇清待赠乡谥和懿太平府学增生黄二公墓志铭》
    《代明江梁时斋覆春候柬》
    《寄明江梁曙楼书柬》
    《公祭苍梧李庶常妻梁孺人文》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清代着名诗人袁枚与武夷岩茶(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浙江棋茶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A]. 惠弋,邵书峰,田俊涛. 中国围棋论丛(第4辑), 2019
  • [2]为什么是武夷岩茶?——对极致“茶味”的追寻[J]. 右然. 茶道, 2018(02)
  • [3]潮汕工夫茶的来源与形态[J]. 林楚生,林雅斯.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 [4]施世纶及其《南堂诗钞》研究[D]. 陈劭龄.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5]福建茶诗中的地域茶风与品饮艺术研究[D]. 罗婵玉.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6]苏轼茶诗审美研究[D]. 刘文静. 曲阜师范大学, 2017(02)
  • [7]《随园食单》饮食文化研究[D]. 陶婷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3)
  • [8]品禅宗美学,赏茶禅文化之怡乐——以清朝诗人袁枚为例[J]. 唐君红. 福建茶叶, 2016(12)
  • [9]黄体元诗歌辑校[D]. 邵雪松. 广西民族大学, 2016(03)
  • [10]中国十大名茶渊源考略[J]. 尧水根. 农业考古, 2011(05)

标签:;  ;  ;  ;  ;  

清代着名诗人元眉与武夷岩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