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张红亮[2](2020)在《浅析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亦需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以及相关岗位的内部监督机制,其对于规范财务收支、经济责任以及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意见等方面均有着较大的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内部审计在我国较多企业中仍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企业缺乏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这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仍有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相关概念的阐述分析,提出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企业完善内部审计相关工作的优化建议。
陈静[3](2020)在《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研究 ——以中国铜业为例》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18)指出各单位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本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怎样有效地融入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并对内部审计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是当前乃至今后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研究的现实问题。首先,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演绎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领导核心地位的演进、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2018)和《2019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制度背景和理论依据,至此详细论述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依据;其次,结合现有文献和审计经验,详细研究了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路径,总结得出国有企业党组织主要是通过领导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领导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和思想教育,领导内部审计的战略规划和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四个方面。最后,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本文结合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及其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铜业党组织应加强对内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及其沟通意识和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四个方面领导的优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国有企业党组织对内部审计的领导依据和领导路径,可以丰富内部审计理论;其次,分析中国铜业目前党组织对内部审计的领导现状以及如何加强中国铜业党组织对内部审计的领导提供参考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高晓霞[4](2020)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公共问责和监督控制系统之一。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其内在的政治逻辑,而且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多方面的治理功能。审计监督既是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标志,同时,强化审计监督又是坚持依法治国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家审计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既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路径和手段,说到底则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研究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不能单纯从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而要将审计监督放置在国家治理的大视野中进行考察,围绕国家治理法治化、民主化、透明化以及责任性等基本属性准确把握其对于审计监督的内在规定性及现实需求,进而以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的政治逻辑与治理功能。基于此,考察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必须遵循“政治逻辑—治理功能—行动路向”的分析框架,以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为指导,批判性地借鉴西方权力监督多维理论视角中的合理因素,侧重运用人民主权理论、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分析工具深入探讨审计监督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所发挥的职能作用及其由于各种现实挑战而出现的期望差距,并且全面分析把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行动路向。依据这一研究逻辑,首先就要基于对审计监督的历史溯源和理论阐释,深刻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审计监督职能的现实需求。其次,从政治学理论视角来看,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作为权力监督和权力制约的一项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其独特的政治逻辑在于其政治权力基础、政治体制优势和民主政治动因。第三,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职能作用具有独到的治理功能,包括权力制约与法治功能、信息公开与透明功能以及民主参与和问责功能等。第四,从政府公共部门审计监督制度效能的角度来看,国家治理中的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制度支柱之一承载着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对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啄木鸟”、“看门狗”和“达摩克利斯之剑”职能作用的普遍期望。然而,审计监督制度所发挥的实际效能却始终存在一定的期望差距,主要表现为由于种种原因所导致的审计监督独立性期望差距、公开性期望差距和责任性期望差距。最后,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行动路向就是要基于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权威性、协同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要求,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依法独立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并且在与其他监督制度有机贯通与相互协调中形成监督合力,通过审计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知情权,强化审计结果信息披露和审计问责,突出技术支撑,进而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审计监督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效能,缩小和弥合审计监督制度在独立性、公开性和责任性等方面的期望差距,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公信力。一个国家的审计体制必须与该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道路选择以及政治体制优势等相适应,才能在治理体系中更好地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作为国家审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合乎审计制度的本质即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而且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选择。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为党统一指挥审计监督工作提供了政治制度依据和政治体制保障,是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原则和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工作中的落实与体现,是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质要求的审计领导制度和审计管理体制创新,也是审计监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回应社会普遍期待的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内在地要求加强党对审计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依法独立审计。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审计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的审计信息知情权。此外,要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增强审计监督制度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机贯通和相互协调从而形成协同性和整体合力。最后,还要继续加大审计监督与公共问责力度,提升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总之,研究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中国特色审计监督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只有基于以制度保障制度的治理逻辑,紧紧依靠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根本保障,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在审计全覆盖的过程中实现制度协同,强化审计问责,切实提高审计监督制度执行力,才能在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优势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其治理效能,避免出现“制度空转”,从而缩小和弥合审计期望差距,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审计监督的治理效能。
莫舒婷[5](2018)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作为企业,随着自身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提升内部控制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推动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展开论述。
刘冬冬[6](2015)在《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文中指出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必要选择,内部审计制度发挥的作用也随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越来越大。然而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诸如模式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职能认识不足、独立性差、审计人员素质低等一系列问题。若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必须建立适当的的内部审计模式;重视各项审计职能的发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及内审人员的素质。
邹瑜[7](2010)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重要实践形式的观念已经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必然伴随着企业管理方式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内部审计的发展。那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什么样的内部审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分析研究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要求是什么——从而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方向;就要调查和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的现状——从而明确内部审计改革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和规划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职能、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本文所做的两个前提性研究是:分析研究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调查和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的现状。研究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表明内部审计需要从经营角度即经营的效益性及治理角度即管理系统的效果性两个方面来满足需求。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现状的自主调查和分析表明内部审计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审计职能目标定位的偏差;组织独立性尚难保证;准则及制度滞后;运行程序不规范。本文在前提性研究基础上,大胆地提出关于内部审计的八条审计假设,以此为基础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定位,规划了内部审计组织和制度的基本框架。审计假设中的“内部审计可以职业化假设”,对传统认识是具有挑战性的。审计目标、审计职能的设定体现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原则,即重在以监督评价为手段,以风险管理为主要关注点,以改进提高为目的的职能作用;组织形式设计提出了多层次扁平垂直监督管理机制形式,在治理层通过审计委员会实行委员会制,在经营层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实行职能制,不仅保证了其控制监督的权威性同时还进一步协助经营管理层完善战略决策;基本制度方面从准则立法及企业内审制度管理上完成了一个基本框架的设计,其中对于行业制度还提出关于内部审计准则的概念界定、审计风险及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的调整性意见。
张凤清[8](2009)在《刍议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文中认为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制度客观上也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本文针对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状况,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作了分析阐述。
李秀珍[9](2009)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探析》文中提出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和单位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伴随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改变传统的审计观念,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都为现代企业制度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宋艺竹[10](2009)在《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文中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内部审计的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经济管理、经济咨询等不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2)浅析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一)内部审计具有服务性 |
(二)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 |
(三)内部审计具有审查范围的广泛性 |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
(一)对内部审计理解不足且观念陈旧 |
(二)独立性较差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
(三)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准确 |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优化建议 |
(一)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
(二)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
(三)做好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关系 |
(四)出台内部审计实施细则 |
(五)加强内部审计的人才队伍建设 |
四、结语 |
(3)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研究 ——以中国铜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三、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
一、内部审计定义 |
二、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
第二节 国有企业加强党的领导的文献综述 |
一、国有企业加强党组织的领导的依据 |
二、国有企业加强党组织领导的实现路径 |
第三节 党组织领导审计工作的文献综述 |
一、党组织对审计机关的领导 |
二、党组织对内部审计的领导 |
第四节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依据分析 |
第一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地位的概述 |
一、国有企业不断加强党组织领导的演进 |
二、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的要求 |
第二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理论分析 |
一、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制度背景 |
二、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法律、规章依据 |
一、审计署对内部审计做出的规定 |
二、地方和部门关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规定 |
第四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意义 |
一、有利于内部审计履职尽责 |
二、有利于形成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合力 |
三、有利于深化审计成果的运用 |
第四章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路径研究 |
第一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
一、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类型 |
二、直接领导内部审计机构 |
三、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职权 |
第二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人员 |
一、领导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 |
二、领导内部审计人员思想教育 |
第三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战略规划 |
一、领导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的宏观层面 |
二、领导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的微观层面 |
第四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结果运用 |
一、实行重大成果汇报制度 |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
第五章 中国铜业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
第一节 中国铜业及其内部审计简介 |
一、中国铜业简介 |
二、中国铜业内部审计简介 |
第二节 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现状 |
一、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
二、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人员 |
三、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战略规划 |
四、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结果运用 |
第三节 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一、审计计划制定缺乏前瞻性 |
二、审计团队管理方法系统性不足 |
三、审计沟通意识不足 |
四、审计成果的应用不充分 |
第四节 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优化建议 |
一、加强对审计计划领导 |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团队领导 |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沟通意识领导 |
四、加强对内部审计成果应用领导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本文选题的理由与研究价值 |
二、国内外关于审计监督的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研究逻辑与研究内容 |
四、本文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 |
五、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审计监督的历史由来、理论基础与现实需求 |
第一节 国家治理中审计监督的由来与发展 |
一、中国审计监督的历史由来与当代发展 |
二、外国审计监督的发展历程与不同模式 |
第二节 国家治理中审计监督的理论基础 |
一、西方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 |
三、本土化的权力监督理论探索 |
第三节 国家治理对审计监督的现实需求 |
一、国家治理法治化与审计监督 |
二、国家治理透明化与审计监督 |
三、国家治理责任性与审计监督 |
第二章 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政治逻辑 |
第一节 审计监督的政治权力基础 |
一、理解审计监督的政治学思维 |
二、审计监督的政治权力分析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的审计监督权 |
第二节 审计监督的政治体制保障 |
一、政治体制赋予审计监督政治使命 |
二、政治体制凸显审计监督的政治职能 |
三、政治体制改革决定了审计监督发展方向 |
第三节 审计监督的民主政治动因 |
一、审计监督源于民主政治的深层推动力 |
二、审计监督随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强化 |
三、审计监督服务于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 |
第三章 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治理功能 |
第一节 审计监督的依法治权功能 |
一、审计监督的经济控制功能 |
二、审计监督的权力制约功能 |
三、审计监督的民主与法治功能 |
第二节 审计监督的信息公开功能 |
一、审计监督的信息输入功能 |
二、审计监督的信息处理功能 |
三、审计监督的信息输出功能 |
第三节 审计监督的民主问责功能 |
一、审计监督是责任政府中的责任追究机制 |
二、审计监督是协同治理中以问责为导向的建设性制度安排 |
三、审计监督是民主治理中的政治信任增进机制 |
第四章 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期望差距 |
第一节 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期望差距 |
一、审计独立性及其期望差距 |
二、审计体制不畅导致审计监督独立性期望差距 |
三、审计能力不足导致审计监督独立性期望差距 |
第二节 审计监督的公开性期望差距 |
一、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审计监督公开性期望差距 |
二、政府公共信息垄断导致审计监督公开性期望差距 |
三、审计信息公开不足导致审计监督公开性期望差距 |
第三节 审计监督的责任性期望差距 |
一、审计体制悖论导致审计监督责任性期望差距 |
二、审计权责失衡造成审计监督责任性期望差距 |
三、审计监督的问责困境导致审计监督责任性期望差距 |
第五章 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行动路向 |
第一节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依法独立审计 |
一、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依法独立审计 |
二、改革审计管理体制,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
三、正确理解审计监督的独立性 |
第二节 通过审计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知情权 |
一、强化审计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的信息知情权 |
二、在审计监督中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
三、基于审计监督权推进审计监督信息公开 |
第三节 在公共问责中提升审计监督公信力 |
一、优化审计监督问责体系 |
二、增强审计监督的问责效能 |
三、提升审计监督公信力 |
结语: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审计监督的治理效能 |
一、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法治化 |
二、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民主化 |
三、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5)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企业制度和内部审计的内容 |
1. 现代企业制度 |
2. 内部审计的内容 |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 |
1. 发挥经济监督的职能 |
2. 发挥企业经济的评价职能 |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作用 |
1. 可以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
2. 可以维护企业的利益 |
3. 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
4. 有利于保证财务信息的对称性 |
5. 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
(6)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内部审计概述 |
(一)现代企业制度 |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制度的职能 |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
(一)企业内审机构的设置形式 |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人员状况 |
(三)我国内部审计的内容 |
1. 财务收支审计 |
2. 经济责任审计 |
3. 经济效益审计 |
4. 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
5. 其他审计 |
三、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内部审计定位模糊 |
(二)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认识不足 |
(三)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
四、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
(一)准确定位,建立合适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 |
(二)提高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 |
(三)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五、结论 |
(7)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结构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章 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分析 |
2.1 现代企业制度及相关理论的分析 |
2.1.1 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 |
2.1.2 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
2.2 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
2.2.1 公司经营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
2.2.2 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
2.3 内部审计目标与职能的分析 |
第3章 关于内部审计机制的调查与分析 |
3.1 2009 年内部审计热点问题调查报告情况及分析 |
3.1.1 调查结果的基本情况 |
3.1.2 分析与结论 |
3.2 我国内部审计机制现状问卷调查 |
3.2.1 调查的目的及设计原则 |
3.2.2 调查过程及说明 |
3.2.3 调查结果汇总表 |
3.3 调查结果的分析 |
3.3.1 调查工作的评价 |
3.3.2 结果整理 |
3.3.3 结果的分析 |
3.3.4 分析的结论 |
第4章 关于内部审计假设 |
4.1 内部审计对组织负责假设 |
4.2 可产生效益假设 |
4.3 职责明确有效假设 |
4.4 正当怀疑假设 |
4.5 可确认假设 |
4.6 监督与被监督双方没必然冲突假设 |
4.7 内部审计可以职业化假设 |
4.8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差异,但可以相互利用假设 |
第5章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制的实现方式 |
5.1 关于内部审计的目标 |
5.1.1 保障企业整体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
5.1.2 维护法规法纪 |
5.1.3 治理意义上的监督 |
5.1.4 协助完善内部控制 |
5.2 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 |
5.2.1 监督职能 |
5.2.2 评价职能 |
5.2.3 管理服务职能 |
5.2.4 对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总体认识 |
5.3 关于内部审计的组织保证形式 |
5.3.1 审计目标及审计职能对组织形式的要求 |
5.3.2 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机构中的位置 |
5.3.3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
5.3.4 内部审计机制的人员配备 |
5.3.5 帮助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措施 |
5.4 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
5.4.1 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框架 |
5.4.2 内部审计准则 |
5.4.3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8)刍议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 |
二、内部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 |
三、内部审计的管理控制职能 |
四、内部审计的决策服务职能 |
(9)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
1.1 现代企业制度和内部审计 |
1.2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必然要求 |
2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2.1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得不到保障 |
2.2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
3 解决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的措施 |
3.1 加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措施 |
3.2 现代企业制度下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浅析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 张红亮. 会计师, 2020(22)
- [3]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研究 ——以中国铜业为例[D]. 陈静.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研究[D]. 高晓霞.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5]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J]. 莫舒婷.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04)
- [6]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 刘冬冬.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4)
- [7]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制的研究[D]. 邹瑜. 沈阳理工大学, 2010(02)
- [8]刍议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J]. 张凤清. 现代企业教育, 2009(22)
- [9]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探析[J]. 李秀珍. 煤, 2009(08)
- [10]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J]. 宋艺竹. 魅力中国, 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