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大棚病虫害发生特征

兴安盟大棚病虫害发生特征

一、兴安盟棚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朱春侠,杜金伟,白红梅,薛国萍,杜刚强,武永胜,姜伟[1](2022)在《日光温室架豆栽培技术》文中提出为了进一步发挥巴彦淖尔市架豆种植面积广、反季节生产已成规模、周年供应稳定的优势,促进春秋两茬设施架豆的产量、品种及效益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近年来乌拉特前旗的成功经验,探索总结出了日光温室架豆栽培的实用技术,包括干湿育苗、穴盘播种、春秋茬定植、高光效调节、水肥同步管理、吊线引蔓、促花保荚、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管理措施,为日光温室架豆栽培提供了完整的技术依据。

尤艳华,吕秋实,温丽,杨继峰,李冬冬[2](2021)在《兴安盟地区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药剂防治试验研究》文中指出2017~2019年,明确了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在玉米田的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2018~2019年,对此害虫的田间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在2018年的试验过程中,选取短稳秆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氯虫苯甲酰胺进行该害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是1.2%烟碱·苦参碱,防治效果达90%以上。为进一步检验这一结论,在2019年,试验采用用量为1740 mL/hm2和2190 m L/hm2的1.2%烟碱·苦参碱,开展大面积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量2190 mL/hm2的1.2%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达到95%,药效持久稳定,所以在双斑长跗萤叶甲田间防治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1.2%烟碱·苦参碱。

张鹏[3](2019)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文中指出设施农业是指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其显着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收效。本文在对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现状及现有资源条件等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典型设施农业园区运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SWOT分析,对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1.调查结果: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农村农业发展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缺乏专业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产销衔接不好的问题。2.针对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产业现状,采用SWOT矩阵分析法,结合国内外及内蒙古发达地区经验,提出以下对策。(1)发展布局:利用现有发达的物流服务体系,合理分配资源并建立复合型产业园区,鼓励企业为主导的经营模式进行多元化资金投入,完善覆盖生产、农资、销售等各环节的保险体系;(2)软件升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引进条件,加强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3)市场拓展:努力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等。3.通过调研找出制约当地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配套集成日光温室蔬菜高产高效技术体系,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提供依据,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刘富松[4](2018)在《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转型为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时期。在传统农业的革新,农业现代化必然实现的趋势下,推广设施农业工作有了快速的进展。其具有技术含量高,产品增加值高,土地利用率高和劳动效益率高的特点。松山区是赤峰市的农业种植大区,其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占全市的比重较大。松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劳动力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本论文通过对当地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首先,对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种植面积、发展模式、作物类型、销售渠道、合作组织与质量监管组织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了温室大棚的投入成本及效益,介绍了特色农业园区等。其次,通过调查,发现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设施大棚类型发展滞后,建设结构简单;相关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市场开拓重视程度不够;科技支撑薄弱,缺乏设施农业人才;建设资金短缺,政府扶持项目资金规模较小;设施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化肥农药使用不规范等。再次,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赤峰市松山区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研究显示,赤峰市松山区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表现为:自然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良好的经济基础;劣势表现为:技术劣势、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健全、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弱;机遇与挑战是:政策机遇、社会经济发展机遇、自然风险、生态环境风险、市场风险。最后,提出了松山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对策:丰富大棚类型,合理利用资源;加大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扶持龙头企业;优化人才环境,培养新型产业带头人;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建设资金,增加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建议。

王涛[5](2017)在《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体系的系统构建及综合评价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东北严寒地区承载着国家粮食生产和生态功能两个核心职能,其功能承载空间以村镇为主体、占东北地区80%以上的国土资源,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该区域的村镇发展方向和动力、建设速度和质量与其核心职能不相匹配,面临着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产与人居环境质量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根本问题。改善严寒地区的村镇人居环境,实现绿色、生态、健康、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是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和长远发展的重要诉求,以区域主体功能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为基础,构建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体系、明晰区域发展目标、动力机制和发展策略,是国家重要战略和东北地区发展的关键课题。研究以“绿色村镇体系”为核心,在系统梳理绿色发展理论及村镇体系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在东北严寒地区选取25个典型乡镇,开展了村镇全域范畴内的系统调查。通过多样本、大数据的调研分析,提炼出东北严寒地区典型村镇绿色化建设的特征、问题、优势及发展需求,并以系统关联、内涵表征、村镇情境等多维视角与方法确定绿色村镇体系的要素集,构建由6个子系统、33个一级要素、141个二级要素组成的严寒地区绿色村镇体系理论框架系统。在明确绿色村镇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以绿色村镇体系理论系统为依据,解析、筛选和转换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构建由6个子系统指标、24个状态指标、83个量化指标组成的绿色村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级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典型村镇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增加最大值、最小值及标准门槛值序列等方法,缩小评价误差、获得精准比较结果,通过省域差异、产业类别、村镇属性、地形地貌分类等方法细化和精准化绿色村镇体系的综合指数及子系统指数,以使评价结果具有现实意义及普遍价值,能够真实反映出东北地区村镇的实际状况和面向绿色化发展的潜力。基于系统特征需求、综合评价及结果的深入分析,从总系统层面,提出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体系的整体发展思路与策略,并对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经济与产业发展、空间资源绿色集约利用、居民点体系及绿色宜居建设、基础设施体系及绿色提升、绿色人文社会及服务管理六个子系统进行专项策略制定。明确与策略分类匹配的适宜性应用方法,重点应对水环境生态修复、绿色产业链拓展、农户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村庄空间绿色宜居优化、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绿色构建、公共服务设施绿色提升等典型要素问题,形成完整的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体系建设发展及规划提升策略系统,以及针对严寒地区的绿色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中思路转变、目标优化、框架重构、内容拓展、成果表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本研究面向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以大量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系统理论构建、量化分析与评价、策略体系生成等研究过程,期望反映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挖掘绿色化发展动力与机制,提出具有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的策略,为保障国家主体功能的实现及区域长远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农业部办公厅[6](2013)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农办计[2013]3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为进一步加强对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农牧业发展的指导,促进大兴安岭南麓片区优势特色农牧业发展,我们组织编制了《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现印发你们,供在编制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省级实施规划、产业扶贫规划和开展相关工作时参考。

王燕春,周艳芳,徐佳,白晓雷,赵伟强,刘汉宇[7](2013)在《赤峰市设施蔬菜病虫害问题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详细总结概括了赤峰市设施蔬菜病虫害问题现状,同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当地设施蔬菜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产增收起到指导及参考作用。

赵秀梅[8](2012)在《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亚洲玉米螟(以下简称玉米螟),Ostninia furnacalis (Guenée),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危害最大的常发性害虫,并呈现进一步严重发生危害态势。本论文对玉米螟单项绿色防控技术及多项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进行了田间试验,通过对田间诱蛾量、卵寄生率、防治效果、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确定了各单项绿色防控技术的适宜施用量(剂量或设灯数量);从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投入成本、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对各单项绿色防控技术及多项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进行了综合评价,以确定适合黑龙江省的玉米螟最佳绿色防控模式,并完善了其田间应用技术。设置投射式杀虫灯、田间释放赤眼蜂、喷施Bt可湿性粉剂及设置性诱剂诱捕器4种单项绿色防控技术对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9.30%、66.35%、76.15%和45.27%;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58%、7.95%、9.64%和5.56%;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33.81、1:28.07、1:15.28和1:4.15。投射式杀虫灯+悬挂性诱剂诱芯、投射式杀虫灯+释放赤眼蜂、投射式杀虫灯+喷施Bt可湿性粉剂、释放赤眼蜂+喷施Bt可湿性粉剂、性诱剂诱捕器+释放赤眼蜂、性诱剂诱捕器+喷施Bt可湿性粉剂6种不同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对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3.55%、85.26%、87.28%、89.57%、84.74%和86.75%,防治效果均大于83%,较任何单项绿色防控技术均有明显提高;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是15.55%、16.13%、16.97%、17.53%、15.66%和16.50%;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57.23、1:25.76、1:19.41、1:17.53、1:9.23和1:8.48。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设置投射式杀虫灯、田间释放赤眼蜂及喷施Bt可湿性粉剂分别是在玉米螟成虫期、卵期和低龄幼虫期的最佳单项绿色防控技术。释放赤眼蜂+喷施Bt可湿性粉剂、投射式杀虫灯+喷施Bt可湿性粉剂、投射式杀虫灯+释放赤眼蜂、投射式杀虫灯+悬挂性诱剂诱芯为最佳多项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在玉米螟中等发生(一般百秆活虫数量为80~120头)的地块或年份,可选用任何一种单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如在距离村屯较近或是玉米秸秆较集中的地块,可选用设置投射式杀虫灯防控技术模式;在大片连种玉米地块选用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控技术模式;在分散种植、面积较小的玉米地块或者是玉米螟成虫及卵期没有进行及时防治时选用喷施Bt可湿性粉剂防控技术模式。在玉米螟中等偏重发生(一般百秆活虫数量为120~200头)地块或年份,低虫量时选用喷施Bt可湿性粉剂防控技术模式;高虫量时在距离村屯较近或是玉米秸秆较集中的地块选用投射式杀虫灯+悬挂性诱剂诱芯组装集成模式,在距离村屯较远的大片连种地块选用投射式杀虫灯+释放赤眼蜂组装集成防控模式。在玉米螟严重发生(一般百秆活虫数量为200头以上)地块或年份,应优先选用释放赤眼蜂+喷施Bt可湿性粉剂或投射式杀虫灯+喷施Bt可湿性粉剂组装集成防控模式。

张颖[9](2012)在《秦皇岛无公害蔬菜产销问题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日渐增长。但随着三聚氰胺,地沟油,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等问题的不断曝光,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令人堪忧。特别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蔬菜市场,农药残留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无公害蔬菜种植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在这社会大环境下,河北省秦皇岛市也顺应潮流,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提高无公害蔬菜的市场占有比例。现在秦皇岛的无公害蔬菜已形成一定规模,全市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2万亩,规模化生产基地面积60万亩,高效生产示范区10个,全面推行了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市级达标村140个,设施蔬菜50万亩,已注册各类蔬菜品牌30多个,蔬菜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50%以上。形成了以昌黎马芳营旱黄瓜、刘李庄甘蓝、抚宁茶棚西红柿、下庄生姜、紫花架油豆、卢龙薛庄西葫芦、山海关回马寨生菜和青龙双山子食用菌为主的种植基地。但由于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以及种植者的技术水平,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等现实问题的存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与推广还是受到了一定制约。因此秦皇岛市要想真正实现无公害蔬菜的覆盖,必须坚持绿色无公害发展,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扩大符合无公害种植的土地面积。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对种植者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且提高种植技术水平;通过采取规模化生产降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成本;通过建立质量监管体系,提高无公害蔬菜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强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提升购买力;通过规范市场,抓流通环节,控制销售渠道,加强无公害蔬菜的品牌管理等手段保障销售终端,保护种植者和营销者的利益;充分发挥旅游城市优势,通过蔬菜种植、采摘等方式增加旅游效益。无公害蔬菜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只要不停下脚步,坚持前行,相信秦皇岛的无公害蔬菜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佘大庆[10](2009)在《我国植物保护机械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环境质量。农业生物灾害每年都会给我国造成巨大损失,常年发生灾害面积超过30亿亩次,损失粮食15%、棉花25%以上,严重制约着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同时危及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农业有害生物己成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植保机械则是实现这一目的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因此,研究中国植物保护机械技术的发展战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应用国内外己有的理论,从植保机械技术的不同层面和方向,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通过对农药使用现状的了解,分析国外先进的植保机械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借鉴国外先进农药施用技术和管理手段,逐一认真分析影响喷雾质量的各种因素,并对喷雾机在使用中的一些具体操作规程、选用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的阐述。针对我国国情,重点提出了超低容量喷雾的技术优势,并根据已有的低容量喷雾技术的理论依据,总结出我国植保机械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对策、任务,指出存在的问题、研究的重点,提出了我国植保机械技术快速发展的措施,使其能充分发挥农机化在病虫草害防治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进植保机械化,提高植物病虫草害防治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

二、兴安盟棚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兴安盟棚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日光温室架豆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2 育苗
    2.1 播种
    2.2 播后管理
3 定植前准备
    3.1 地块选择
    3.2 整地施肥
4 定植
5 定植后管理
    5.1 光照管理
    5.2 温度管理
    5.3 水肥管理
    5.4 植株调整
        5.4.1 摘心
        5.4.2 清理老叶、病叶
    5.5 保花保果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6.2 虫害防治
7 采收

(2)兴安盟地区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药剂防治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试验方法
        1.2.1 2018年田间药剂防效筛选。
        1.2.2 2019年田间药效试验。
        1.2.3 调查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8年田间药剂防效筛选
    2.2 2019年田间药效试验
3 结论与讨论

(3)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综述
        1.2.1 国内产业现状
        1.2.2 国外产业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研
    2.1 气候特征
        2.1.1 2017年1~12月份日照时数
        2.1.2 2009年~2018年乌兰浩特市各年日照时数
        2.1.3 乌兰浩特市2017年各月份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2.1.4 1989~2017年近20年内平均气温
        2.1.5 月平均降雨量
    2.2 设施农业发展阶段及面积布局的演变
    2.3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4 乌兰浩特市日光温室构型
    2.5 日光温室作物种类及种植比例
    2.6 温室蔬菜周年生产技术模式及生产效益
    2.7 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三新”技术应用情况
    2.8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8.1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乌兰浩特市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3.1.1 区位优势
        3.1.2 资源优势
        3.1.3 劳动力资源丰富
        3.1.4 自产蔬菜供不应求,市场销售优势明显
    3.2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的劣势
        3.2.1 基础设施薄弱
        3.2.2 从业人员年龄老化
        3.2.3 持续资金投入不足
        3.2.4 市场信息掌握不好,收益不稳
        3.2.5 市场建设落后
    3.3 乌兰浩特市发展设施农业的机遇
        3.3.1 优质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加大
        3.3.2 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
        3.3.3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3.4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遇到的威胁
        3.4.1 周边地区知名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冲击
        3.4.2 来自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压力
        3.4.3 服务体系不完善
        3.4.4 信贷规模小、融资渠道窄、融资环境较差
4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路径探索
    4.1 砖混结构日光温室性能优化及冬春茬果菜促早栽培
        4.1.1 试验区概况
        4.1.2 试验温室
        4.1.3 供试品种
        4.1.4 试验方法
        4.1.5 升温7d后连续7d内日光温室气温、地温变化情况
        4.1.6 升温17 d后24 h内日光温室气温变化情况
        4.1.7 温室整改后对黄瓜产量、效益的影响
        4.1.8 试验结论与讨论
    4.2 新型日光温室设计(太阳能水循环蓄热温室)
    4.3 乌市温室蔬菜周年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探索
        4.3.1 模式制定原则
        4.3.2 制定依据
        4.3.3 生产茬口的确定
        4.3.4 温室配套设备
        4.3.5 品种应用
        4.3.6 适时定植
        4.3.7 高垄栽培
        4.3.8 整枝落蔓
        4.3.9 “四控”措施
        4.3.10 增温补光
        4.3.11 增施CO_2气肥
        4.3.12 病虫害绿色防控
        4.3.13 采收期
        4.3.14 产量目标及经济效益
5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5.1 发展战略与矩阵分析
    5.2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5.2.1 坚持六个基本原则,搞好建设与管理
        5.2.2 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
        5.2.3 建立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具有兴安盟特色的设施农业
        5.2.4 突出品牌,开拓市场,进一步抓好产品销售服务工作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2.1.1 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历程
        2.1.2 设施农业栽培规模
        2.1.3 设施农业种植结构
        2.1.4 设施农业发展模式
        2.1.5 设施农业成本概况
        2.1.6 设施农业收益概况
        2.1.7 设施农业产品销售情况
        2.1.8 设施农业品质监管体系
        2.1.9 特色农业园区案例
    2.2 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设施大棚类型发展滞后,建设结构简单
        2.2.2 合作社发展缓慢,市场开拓重视度不够
        2.2.3 科技支撑薄弱,缺乏设施农业人才
        2.2.4 设施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化肥农药使用不规范
        2.2.5 建设资金短缺,政府扶持项目资金规模较小
第三章 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优势分析(S)
        3.1.1 自然资源优势(S_1)
        3.1.2 交通区位优势(S_2)
        3.1.3 劳动力资源优势(S_3)
        3.1.4 良好的经济基础(S_4)
    3.2 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劣势分析(W)
        3.2.1 技术劣势(W_1)
        3.2.2 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健全(W_2)
        3.2.3 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善(W_3)
        3.2.4 创新能力较弱(W_4)
    3.3 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机遇分析(O)
        3.3.1 政策机遇(O_1)
        3.3.2 社会经济发展机遇(O_2)
    3.4 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挑战分析(T)
        3.4.1 自然风险(T_1)
        3.4.2 生态环境风险(T_2)
        3.4.3 市场风险(T_3)
    3.5 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SWOT结果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4.2.1 丰富大棚类型,合理利用资源
        4.2.2 加大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扶持龙头企业
        4.2.3 优化人才环境,培养新型产业带头人
        4.2.4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4.2.5 加大建设资金,增加扶持力度
        4.2.6 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体系的系统构建及综合评价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东北严寒地区
        1.3.2 村镇体系
        1.3.3 “绿色”与“绿色村镇体系”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国内相关研究
        1.4.2 国外相关研究
        1.4.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5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5.4 论文框架
第2章 基础研究
    2.1 “绿色”理念的基础分析
        2.1.1 “绿色”关键词共现分析
        2.1.2 “绿色”内涵的数据分析
    2.2 绿色村镇体系的基础研究
        2.2.1 传统村镇体系的内容解析
        2.2.2 村镇绿色化发展的趋势判断
        2.2.3 绿色村镇体系的特征与要求
    2.3 东北严寒地区村镇的绿色化认知
        2.3.1 基本特征
        2.3.2 村镇的绿色化思考
    2.4 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
        2.4.1 相关理论研究
        2.4.2 评价方法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严寒地区村镇调研与特征分析
    3.1 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思路
        3.1.2 调查步骤与内容设计
        3.1.3 调查实施支撑
    3.2 村镇现状特征与问题
        3.2.1 气候与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3.2.2 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状况
        3.2.3 居民点体系与人居环境建设状况
        3.2.4 村镇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3.2.5 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状况
        3.2.6 绿色技术利用及规划编制情况
    3.3 村镇绿色化基础与优势
        3.3.1 绿色属性为特征的资源优势
        3.3.2 绿色功能为根本的空间本底
        3.3.3 绿色生产为核心的产业基础
    3.4 村镇绿色化多维需求分析
        3.4.1 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定位
        3.4.2 地区层面的发展规划与需求
        3.4.3 村镇层面的建设需求
        3.4.4 居民层面的使用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色村镇体系要素分析与系统构建
    4.1 绿色村镇体系构建原则及思路
        4.1.1 基本原则与要求
        4.1.2 构建思路
    4.2 绿色村镇体系目标设定与框架模式
        4.2.1 总体目标设定
        4.2.2 系统框架模式
    4.3 绿色村镇体系要素多维集成分析
        4.3.1 基于村镇规划标准规范的内容提炼
        4.3.2 基于新时期的政策导向及诉求传承
        4.3.3 基于村镇多元示范建设的经验借鉴
        4.3.4 基于典型实态调研的问题及需求反馈
        4.3.5 基于相关指标体系的逆向推导
        4.3.6 基于绿色核心职能的内涵凸显
    4.4 绿色村镇体系要素甄选与解析
        4.4.1 甄选归并的基本思路
        4.4.2 自然生态类要素的甄选与解析
        4.4.3 经济产业类要素的甄选与解析
        4.4.4 空间利用类要素的甄选与解析
        4.4.5 居民点宜居类要素的甄选与解析
        4.4.6 基础设施类要素的甄选与解析
        4.4.7 人文服务类要素的甄选与解析
    4.5 绿色村镇体系框架整合与特征分析
        4.5.1 总系统的纵向构成与整合构建
        4.5.2 子系统的绿色解析与横向关联
        4.5.3 与传统村镇体系的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绿色村镇体系多层级灰色关联度评价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5.1.3 评价指标的初级选取
        5.1.4 量化指标的遴选结果
        5.1.5 指标解析与权重确定
    5.2 数据获取与辅助序列设计
        5.2.1 调研乡镇的类型构成
        5.2.2 样本乡镇的数据收集
        5.2.3 辅助序列的指标值确定
    5.3 评价测算与结果分析
        5.3.1 数据标准化处理
        5.3.2 各层级关联度计算
        5.3.3 评价结果归一化处理
        5.3.4 绿色综合指数结果分析
        5.3.5 子系统绿色指数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绿色村镇体系发展建设与规划策略
    6.1 绿色村镇体系总体发展策略
        6.1.1 村镇体系绿色化的基本思路
        6.1.2 不同类型乡镇的差异化路径
        6.1.3 基于绿色村镇体系理论的总体引导
    6.2 绿色村镇体系子系统及要素专项策略
        6.2.1 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6.2.2 绿色经济与产业拓展策略
        6.2.3 空间资源绿色集约利用与管控策略
        6.2.4 居民点体系及绿色宜居建设策略
        6.2.5 基础设施体系及绿色提升策略
        6.2.6 绿色人文社会及服务管理策略
    6.3 绿色村镇体系规划提升策略
        6.3.1 规划思路转变与目标优化
        6.3.2 规划框架重构与内容深化
        6.3.3 规划编制与成果表达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赤峰市设施蔬菜病虫害问题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赤峰市设施蔬菜病虫害问题现状
    1.1 病虫害发生特点
    1.2 对病虫害相关防控知识缺乏
2 对策
    2.1 深入基层, 完成农业科技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2.2 引进新技术, 同时加强国内外合作
    2.3 形成一套植物病虫害诊断防治的规程
    2.4 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

(8)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黑龙江省亚洲玉米螟发生及危害情况
        1.1.2 黑龙江省亚洲玉米螟防治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玉米品种资源抗螟性鉴定及利用
        1.2.2 天敌种类和应用研究
        1.2.3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单项绿色防控技术田间防效测定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基本情况
        2.1.3 试验设计
        2.1.4 试验方法
        2.1.5 调查项目与统计分析方法
    2.2 多项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田间防效测定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基本情况
        2.2.3 试验设计
        2.2.4 试验方法
        2.2.5 调查项目与统计分析方法
    2.3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评价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单项绿色防控技术田间防效
        3.1.1 设置投射式杀虫灯
        3.1.2 释放赤眼蜂
        3.1.3 喷施 Bt 可湿性粉剂
        3.1.4 设置性诱剂诱捕器
    3.2 单项绿色防控技术评价
        3.2.1 防治效果评价
        3.2.2 产量和质量评价
        3.2.3 经济效益评价
        3.2.4 社会效益评价
        3.2.5 生态效益评价
    3.3 单项绿色防控技术小结
    3.4 多项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田间防效
        3.4.1 防治效果
        3.4.2 挽回产量损失率
    3.5 多项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评价
        3.5.1 防治效果评价
        3.5.2 产量和质量评价
        3.5.3 经济效益评价
        3.5.4 社会效益评价
        3.5.5 生态效益评价
    3.6 多项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单项绿色防控技术
    4.2 多项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
    4.3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及应用
    4.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秦皇岛无公害蔬菜产销问题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农业环境问题
        1.1.2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1.4 研究方法
    1.2 无公害农业的历史与发展
        1.2.1 古代人的“无公害”农业
        1.2.2 “有公害”农业的发展
        1.2.3 现代无公害农业的定义
    1.3 国外无公害蔬菜推广与发展现状
        1.3.1 美国
        1.3.2 日本
        1.3.3 英国
    1.4 国内无公害蔬菜推广与发展现状
        1.4.1 国内无公害蔬菜的发展与研究
    1.5 国内外无公害蔬菜消费者行为研究
第二章 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产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秦皇岛农业自然资源概况
        2.1.1 土地资源
        2.1.2 水资源
        2.1.3 气候资源
    2.2 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
    2.3 无公害蔬菜市场现状
    2.4 产销中存在的问题
        2.4.1 种植者技术水平低
        2.4.2 农资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
        2.4.3 农药、化肥、农膜残留等污染问题
        2.4.4 认知度、信任度与价格等因素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低
        2.4.5 其它问题
第三章 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发展前景分析与策略思考
    3.1 发展前景
    3.2 无公害蔬菜产销发展对策
        3.2.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专项资金
        3.2.2 提高现有种植者素质途径
        3.2.3 引进专业人才充实技术力量、推进规模化生产减少服务对象
        3.2.4 扩大宣传范围,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购买力
        3.2.5 加强品牌建设与管理、规范市场
        3.2.6 优化销售渠道与模式降低无公害蔬菜成本
        3.2.7 发挥旅游城市优势,继续深挖蔬菜旅游效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我国植物保护机械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选题的依据
        1.2.1 前期工作研究依据
        1.2.2 低容量喷雾技术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国外植保机械的现状
    2.1 国外植保机械的发展现状
        2.1.1 形成了以大型植保机械和航空植保为主体的防治体系
        2.1.2 采用先进植保机械技术
        2.1.3 重点发展安全施药,保护生态环境
        2.1.4 以化学防治为主体,重视综合防治技术的发展
    2.2 先进的国外植保机械技术
        2.2.1 美国先进的植保机械技术
        2.2.2 德国先进的植保机械技术及管理手段
        2.2.3 日本先进的植保机械技术
    2.3 国外植保机械的先进机具
        2.3.1 农药直接注入系统
        2.3.2 多级过滤系统
        2.3.3 防漂设施
        2.3.4 无人驾驶喷雾机
        2.3.5 航空植保设备
        2.3.6 地下施药机械
        2.3.7 生物与物理防治机械
    2.4 国外植保机械的发展趋势
        2.4.1 发展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2.4.2 风送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仍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4.3 进一步发展精确施药技术
        2.4.4 提高植保机械的安全性
        2.4.5 广泛采用机电液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提高操作的方便性,减小劳动强度
        2.4.6 发展生物防治技术
        2.4.7 全液压驱动
        2.4.8 设计方法更加先进、高效
        2.4.9 农药回收技术
    2.5 国外植保机械化的先进性
        2.5.1 管理法律化、专业化
        2.5.2 植保机械现代化
        2.5.3 施药技术规范化
第三章 我国植保机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植保机械的现状
        3.1.1 产品结构单一,专业化、系列化程度低
        3.1.2 高新技术应用少,产品技术水平低
        3.1.3 行业技术标准不健全,产品质量和使用监控体系不完善
        3.1.4 施药技术落后农药利用率低农药和施药器械的研究缺乏有机结合
        3.1.5 缺乏完整和系统的机械施药技术规范
    3.2 我国植保机械存在的问题
        3.2.1 抽查情况
        3.2.2 现有植保机械工效低,对暴发性病虫害缺乏应急防治能力
        3.2.3 施药机械落后,跑冒滴漏问题严重
        3.2.4 制造工艺粗糙
        3.2.5 喷洒部件单一
        3.2.6 专用植保机械匮乏
        3.2.7 随意用药问题突出
        3.2.8 非正确的施药技术与方法
        3.2.9 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低
        3.2.10 农药与施药机械的研究相分离,缺乏有机结合
        3.2.11 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现象严重
        3.2.12 缺乏对生物防治器械的研究
第四章 影响植保机械性能的因素
    4.1 喷雾机的性能指标
        4.1.1 喷头
        4.1.2 液泵
        4.1.3 药箱
        4.1.4 过滤器的选择
        4.1.5 操作系统
        4.1.6 加水器
    4.2 喷雾质量的衡量指标
        4.2.1 雾滴尺寸和均匀度
        4.2.2 RD 和RS 指标
        4.2.3 药液雾滴在靶标上的沉积和分布状况
    4.3 影响喷雾质量的因素
        4.3.1 雾滴
        4.3.2 影响喷雾质量的其他因素
    4.4 喷雾机田间操作规程
        4.4.1 与拖拉机的连接后的检查
        4.4.2 喷头、喷杆的安装与调整
        4.4.3 选择适当的喷雾压力
        4.4.4 选择拖拉机适当的行走速度
        4.4.5 田间操作
    4.5 选用植保机械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第五章 我国植保机械技术发展的趋势
    5.1 我国植保机械的发展方向
        5.1.1 加强新产品和系列产品的开发,增加配套附件、扩展机具的通用性,并提高产品的产业化
        5.1.2 研制开发大中型植保机械设备
        5.1.3 开发、应用新技术
        5.1.4 发展新型、专门用途的植保机械
        5.1.5 开发带有药液雾滴回收装置的循环式喷雾机
        5.1.6 加快“四化”进程
    5.2 我国植保机械今后的任务
    5.3 我国植保机械快速发展的对策
        5.3.1 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多样化的需求
        5.3.2 健全行业技术标准,完善质量监督和使用体系
        5.3.3 加快基础部件研发,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5.3.4 重视高新技术应用,提高植保机械的技术水平
        5.3.5 加强施药技术研究,制定和完善施药技术规范
        5.3.6 加强机械、农艺及农业推广部门的结合
        5.3.7 把植保机械作为特种农机加强管理
        5.3.8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国家施药技术研究中心
        5.3.9 大力开展施药机械和施药技术培训
        5.3.10 资金投入
第六章 结论
    6.1 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加快植保装备和技术的研究开发
    6.2 加强示范和培训力度,大力推进植保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
    6.3 鼓励合作组织发展,不断提高植保专业化服务水平
    6.4 组织在用机械调查,依法推进植保机械质量监督管理
    6.5 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切实加强植保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兴安盟棚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日光温室架豆栽培技术[J]. 朱春侠,杜金伟,白红梅,薛国萍,杜刚强,武永胜,姜伟. 蔬菜, 2022(01)
  • [2]兴安盟地区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药剂防治试验研究[J]. 尤艳华,吕秋实,温丽,杨继峰,李冬冬. 现代农业, 2021(02)
  • [3]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D]. 张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4]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刘富松.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5]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体系的系统构建及综合评价应用研究[D]. 王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6]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J]. 农业部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2013(04)
  • [7]赤峰市设施蔬菜病虫害问题现状及对策[J]. 王燕春,周艳芳,徐佳,白晓雷,赵伟强,刘汉宇.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01)
  • [8]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价[D]. 赵秀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7)
  • [9]秦皇岛无公害蔬菜产销问题分析与思考[D]. 张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6)
  • [10]我国植物保护机械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D]. 佘大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兴安盟大棚病虫害发生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