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温弱光下西瓜幼苗生长受阻现象分析及解决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俊峰[1](2020)在《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辣椒耐低温弱光生理及分子响应机理研究》文中认为低温弱光是设施园艺反季节蔬菜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环境胁迫,在植物的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辣椒是设施反季节蔬菜生产的主要栽培作物,国内辣椒种植面积2018年已超3200万亩,约占全世界辣椒种植面积的21.4%,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9.3%;辣椒的生长发育极易受低温弱光逆境的伤害,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研究提高辣椒抗低温弱光性能对于保障国内辣椒的可持续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和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弱光条件(15℃/5℃,100μmol·m-2·s-1),外源预喷施褪黑素(200μmol·L-1),设置对照(CK)、对照+褪黑素(CK+M)、低温弱光(LL)、低温弱光+褪黑素(LL+M)4个处理,研究了褪黑素对辣椒生长指标、叶绿素荧光、光合性能、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内源激素、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等生理生化过程的响应,并通过转录组测序解析褪黑素缓解辣椒低温弱光胁迫的分子机制,为下一步外源褪黑素在辣椒生产中缓解低温弱光逆境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取得以下结论:(1)通过对辣椒幼苗外部形态的观察,24h时,低温弱光(LL)处理的植株叶片明显萎蔫失水,低温弱光+褪黑素(LL+M)处理的植株叶片失水萎蔫不严重。7d处理后,LL+M处理与LL处理比较,LL+M处理的植株茎粗、叶片数、地上干鲜重和地下干鲜重等指标显着高于LL处理,且蒸腾速率增加了288.71%(P<0.05),气孔导度增加了102.75%(P<0.05),净光合速率增加了254.17%(P<0.05),胞间CO2浓度降低了21.66%(P<0.05)。LL处理的叶绿素a、b、a+b、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低于CK,LL+M处理的叶绿素a、b、a+b、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高于LL处理。叶片叶绿素荧光成像可以清晰的看出,4个处理在经过7d后受到的伤害程度不同,Fo、Fm、Fv/Fm三个指标都表现出LL处理受到的损伤程度最重,LL+M处理受伤害程度轻,CK+M处理与CK差异不明显;LL和LL+M处理的q L、q P、YⅡ、ETR显着低于CK,q N、NPQ显着高于CK,LL+M处理的q L、q P、YⅡ、ETR显着高于LL处理,q N、NPQ显着低于LL处理,可见外源喷施褪黑素可以有效缓解低温弱光逆境对辣椒植株生长和光合能力的伤害程度。(2)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LL和LL+M处理的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则持续升高,内源激素IAA、ZT、GA3含量持续降低,ABA含量持续升高。处理7d后,LL和LL+M处理的CAT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SOD、POD、H2O2、O2·-先升高后降低,但均不能恢复到CK水平。LL和LL+M处理的SOD、POD、H2O2、O2·-显着高于CK,CAT显着低于CK,LL+M处理的SOD、POD、H2O2、O2·-显着低于LL处理,CAT显着高于LL处理;LL处理的IAA、ZT、GA3含量显着低于对照,AB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LL+M处理的IAA、ZT、GA3、ABA含量与LL处理差异显着,但与对照差异不显着;可以看出褪黑素可以缓解低温弱光对辣椒叶片的伤害作用,正向调节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系统、内源激素各指标的活性或含量。(3)处理7d后,LL和LL+M处理的As A、As A/DHA、GSH、GSH/GSSG先降低后升高,DHA、GSSG先升高后降低,但均不能恢复到CK水平。LL和LL+M处理的DHA、GSSG显着高于CK,As A、As A/DHA、GSH、GSH/GSSG显着低于CK,LL+M处理的DHA、GSSG显着低于LL处理,As A、As A/DHA、GSH、GSH/GSSG显着高于LL处理;LL+M处理的AAO、APX、MDHAR、DHAR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LL处理的AAO、APX酶活性与对照比较显着降低,MDHAR、DHAR酶活性则显着升高;LL+M处理的MDHAR和DHAR酶活性显着高于LL处理;表明低温弱光逆境能增加或降低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各项指标,褪黑素可以缓解低温弱光的伤害程度,正向调节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各项指标。(4)通过生长指标、叶绿素荧光、光合性能、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内源激素、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等指标分析,CK与CK+M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即正常生长条件下外源喷施褪黑素对辣椒的生长发育没有显着影响(P<0.05)。(5)基于前期生理生化指标的试验结果,转录组分析时设置了对照(CK)、低温弱光(LL)、低温弱光+褪黑素(LL+M)3个处理,通过对褪黑素处理的低温弱光胁迫辣椒幼苗叶片分不同时间点采样,利用Illumina Hiseq4000平台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分析表明,对CK、LL、LL+M处理后0h、6h、12h、24h、48h及168h的辣椒幼苗叶片,提取总RNA,构建了54个c DNA文库;共获得2,380,892,332条Raw reads,产生测序获得350.68G高质量序列,过滤后剩余2,337,948,108条Clean reads;Q20≥97.5%,Q30≥91.37%;GC含量在42.26%-43.48%之间。(6)与LL相比,LL+M处理在0h、6h、12h、24h、48h、168h分别有差异基因4666(上调2332,下调2334)、4865(上调2450,下调2415)、2260(上调1276,下调964)、1981(上调841,下调1140)、4511(上调2415,下调2096)、1435(上调891,下调544),分别显着富集到14、42、12、14、13、26个GO terms和2、15、4、10、2、2个KEGG通路中。光合作用相关的14个差异基因均为上调表达,其中9条基因编码PSⅡ反应中心,4条基因编码PSI反应中心;碳代谢相关的31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5个上调表达,16个下调表达,与蔗糖代谢相关的2个基因均上调表达,与葡聚糖和葡萄糖代谢相关的9个基因中7个上调表达2个下调表达,与水解酶蛋白合成相关的5个基因中1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与磷酸及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相关的6个基因中2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与木糖苷酶活性相关的3个基因全部下调表达;糖代谢相关的6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2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与水解酶蛋白合成相关的5个基因中XTH10基因上调表达,XTH22、XTH30、LOC107864353和XTH28等4个基因下调表达,与纤维素蛋白合成相关的CSLG2基因上调表达;抗氧化活性相关的13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8个上调表达,5个下调表达,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关的10个基因中7个上调表达,3个下调表达,与类囊体腔内蛋白合成相关的CLEB3J9基因上调表达,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相关的SODA基因下调表达,与NADPH氧化酶活性相关的RBOHE基因下调表达。(7)褪黑素处理后,光合作用、碳代谢、淀粉和糖代谢、激素代谢、谷胱甘肽循环和抗坏血酸循环等抗氧化代谢途径中基因的差异表达对缓解辣椒低温弱光胁迫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生物学机制分子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张健,田佳星,张国裕,张帆,张沙沙,王建书,李海真[2](2020)在《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低温弱光胁迫是瓜类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对瓜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商品产量的影响极大。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的研究进展,包括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光合特性、分子基础等方面,展望了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性的研究前景。从施用外源物质、选育耐低温弱光品种和农艺措施等方面论述了提高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性的途径和措施,旨在建立科学快速的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鉴定体系,为解决生产过程中低温弱光问题提供参考。
常心怡[3](2020)在《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抗氧化系统和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制约着红枣产业的发展。酸枣具有抗盐碱、耐旱等特性,常作为枣树的砧木。近年来,由于新疆盐碱面积的不断增加,通过嫁接来提高栆产量的效益逐渐降低,因此通过外源生长调节剂来提高枣的耐盐性对枣民增收致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通过参与植物体内的多种机制,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从而增强植物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能力,是一种潜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本试验以酸枣水培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喷施100 mg·L-1 ALA对150 mmol·L-1 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形态指标、抗氧化系统、叶绿素生物合成、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抗氧化酶和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为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的缓解方式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aCl胁迫下,外源喷施ALA可显着提高酸枣幼苗的株高、干鲜重以及总根长、根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表明外源ALA能够有效缓解NaCl胁迫对酸枣幼苗生长的影响。(2)NaCl胁迫下,外源喷施ALA提高了酸枣幼苗叶片的SOD、CAT、APX、GR、DHAR和MDHAR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增加AsA和GSH的含量以及AsA/DHA和GSH/GSSG比值,减少ROS和MDA含量积累,来调节氧化还原平衡状态,清除活性氧,降低膜脂质过氧化程度,缓解了NaCl胁迫对酸枣幼苗叶片的不利影响。(3)外源喷施ALA能够上调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HEMA基因的表达,稳定内源ALA的转化。同时,外源ALA可上调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HEMB、HEMY、chlM、por和chlG的表达,提高PBG、Proto IX、Mg-Proto IX、Pchl和Chl a的含量,促进叶绿素的生物合成,避免了光氧化损伤,维持了叶绿体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提高了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本研究还发现,叶绿素合成受阻位点在ALA→PBG的转化过程。(4)外源喷施ALA减缓了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Pn、Gs和Tr的降幅,Ci的增幅也显着降低,表明ALA可以缓解NaCl胁迫对酸枣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非气孔限制,有助于调节植物叶片的气孔正常开闭,从而促进CO2的交换,增强CO2同化能力。同时,外源喷施ALA能够显着提高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Fm、Fv/Fm、Y(Ⅱ)和qP的水平,降低F0和NPQ的水平。说明外源ALA能够保护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的光合机制,促进了电子传递活性,增加了光化学效率,有效缓解NaCl胁迫对酸枣幼苗PSII的伤害,从而提高光合速率,维持光系统的稳定。
郭延亮[4](2020)在《褪黑素在嫁接调控西瓜耐冷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文中认为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et Nakai.)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园艺作物,在我国瓜果类作物生产中占首位。然而,西瓜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对低温反应敏感,早春设施栽培时,极易受到低温影响,特别是短期的倒春寒,严重影响西瓜幼苗生长及后期发育,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嫁接是缓解温度等逆境胁迫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提高植物的低温抗性,但嫁接调控西瓜耐冷性的信号传导机制尚不清楚。本试验以西瓜为接穗,以耐低温的白籽南瓜或黑籽南瓜为砧木进行嫁接,研究了抗性砧木对西瓜低温胁迫抗性的影响,并从植物激素、褪黑素和H2O2信号调控的角度探讨了嫁接调控西瓜低温抗性的信号传导机制。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将西瓜嫁接到白籽南瓜或黑籽南瓜上进行整体低温处理。低温条件下,与自根嫁接相比,黑籽或白籽南瓜砧木提高了西瓜接穗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量ΦPSII,降低了相对电导率REC。在抗氧化方面,两种南瓜砧木都能提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提高GSH-As A系统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 A)的含量。另外,两种南瓜砧木都上调了CBF途径中CBF1、CBF2、CBF4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抗性砧木可以通过调控光合系统、抗氧化系统以及CBF转录调控途径来提高西瓜接穗的低温抗性。2、研究了褪黑素(MT)做为长距离运输信号以及茉莉酸(JA)在南瓜砧木提高低温抗性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与自根嫁接相比,低温胁迫下南瓜嫁接植株叶片和根系中MT含量和叶片中MT合成相关基因ASMT表达显着增加,同时,叶片中JA的含量显着增加以及JA信号途径相关基因JAZ1的表达显着下降。当外源处理MT和JA时发现,适宜浓度的MT和JA可以提高西瓜自根嫁接苗的Fv/Fm,降低了REC。而用MT抑制剂CPA、JA抑制剂DIECA处理南瓜嫁接植株,减弱了南瓜砧木诱导的低温抗性。这些结果表明MT和JA参与了抗性砧木对西瓜接穗低温抗性的调控。3、研究了过氧化氢(H2O2)在南瓜砧木提高低温抗性中的作用。低温条件下,与自根嫁接相比,南瓜嫁接苗中编码NADPH氧化酶的RBOH基因的表达显着上调,H2O2的含量明显增加。外源喷施适宜浓度的H2O2提高了西瓜自根嫁接苗的低温抗性,而用H2O2抑制剂DPI处理南瓜嫁接植株后低温抗性减弱。这些结果表明,H2O2参与了南瓜砧木对低温抗性的诱导。4、研究了褪黑素(MT)、茉莉酸(JA)及过氧化氢(H2O2)在南瓜砧木诱导低温抗性中的相互关系。在低温条件下,外源喷施适宜浓度的MT诱导了自根嫁接苗JA和H2O2含量增加。外源处理适宜浓度的JA促进了H2O2的产生,外源处理H2O2也能促进JA的积累,而JA抑制剂DIECA预处理减弱了MT对H2O2含量的提高作用。这些结果表明,MT调控JA积累并促进H2O2产生,同时H2O2又可调控JA含量,进而参与南瓜砧木对低温抗性的诱导。
李钠钾[5](2019)在《低温弱光胁迫下5-氨基乙酰丙酸对烟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转录组测序分析》文中指出烟草(Nicotiana tabacu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烟草育苗是烟草大田生产的基础和保障,烟苗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烟草大田生长发育和成熟采烤后的烟叶质量。由于育苗多是在早春季节,我国大部分南方烟区恰逢寒冷多雨的气候,低温寡照的气象条件对培育适龄的健壮烟苗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制约了烟苗栽后早生快发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对稳定烟农经济效益和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和大田验证相结合的手段,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烟草育苗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一系列形态特征、生理指标、光合参数的分析,确定ALA在烟草育苗上的应用效果,明确适宜的施用浓度,同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探讨ALA提高烟草幼苗抗逆性的作用机理,为ALA应用到烟草生产实际、解决低温寡照天气对烟草育苗的制约难题提供新的可靠的思路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弱光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模拟弱光天气,在光照12 h/25℃、暗12 h/15℃,光照强度100μmol·m-2·s-1的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ALA处理5叶龄烟苗,研究各处理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弱光胁迫会对烟草幼苗的形态建成、生物量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合成、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产生有害影响,烟草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而施用外源ALA可有效缓解弱光胁迫对烟苗的不利影响,植株生长加快、物质积累增加,抗氧化能力与光合性状得到改善。弱光还明显抑制了植株根系的生长,而适当浓度的ALA处理则缓解了弱光对根系的抑制效应,有的处理其根系指标甚至超过了常光对照。另外,ALA具有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效应,ALA浓度过高(40 mg/L-80 mg/L)会对烟苗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而较低浓度的ALA(5 mg/L)则效果欠佳,综合农艺性状、抗逆性和光合能力等指标,在模拟弱光条件下的ALA浓度以20 mg/L为佳。2.低温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模拟低温天气,在光照12 h/15℃、暗12 h/10℃,光照强度200μmol·m-2·s-1的条件下,以20 mg/L的ALA处理5叶龄烟苗,研究各处理的农艺性状、光合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对烟苗形态建成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但烟苗在低温条件下根冠比大幅提升;低温促进了膜脂过氧化作用,同时其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增加;低温还提高了几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低温下施用ALA,降低了叶片中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并进一步提高了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ALA处理还进一步显着增强了几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显着提高了内源生长素(IAA)的含量;ALA还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含量,改善了植株的光合性能,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显着提升了最大荧光、光适应态的最大荧光产额、光诱导的非光化学猝灭的量子产量、非光化学猝灭、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光化学猝灭系数、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但对非调节性热耗散及荧光发射量子产量没有显着影响。3.低温弱光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模拟低温弱光双重胁迫,在光照12 h/15℃、暗12 h/10℃,光照强度100μmol·m-2·s-1的条件下,以20 mg/L的ALA处理5叶龄烟苗,研究各处理的农艺性状、光合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双重胁迫的条件下,植株的生长与生理代谢受到严重抑制;如果同时用ALA处理则能够缓解逆境的伤害,显着提升烟草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显着降低MDA的含量,显着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烟草幼苗体内脱落酸(ABA)和IAA的含量。ALA还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含量,改善了植株的光合性能,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显着改善了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进而提高了烟草幼苗在低温弱光双重胁迫下的抗性,产生有利的生理变化,更好地保证了烟草幼苗在逆境下的生存和形态建成。4.低温弱光胁迫下ALA处理烟苗的转录组测序及分析在低温弱光胁迫条件下,通过差异表达分析、GO功能分析、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解析ALA在转录组水平上提高烟苗抗逆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以常温常光为对照,低温胁迫下有1071个基因发生了显着差异表达,其中564个基因表达下调,507个基因表达上调。低温严重影响了烟草的正常新陈代谢活动,很多重要相关基因的表达都显着下调,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及次生代谢等。若低温常光+ALA处理,有187个基因发生了显着差异表达,其中91个基因表达上调,包括光合天线蛋白通路、叶绿素合成的重要基因-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基因、叶绿体放氧增强蛋白、捕光色素蛋白的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等,可能因此维持了低温胁迫条件下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基因以及抗氧化酶POD表达显着上调,则可能维持了植物体内的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平衡。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代谢中的重要酶基因表达的上调,有利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提高,对植物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具有重要调节功能。此外,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与ABA合成途径酶相关基因的显着上调,有利于植物抗逆性的信号转导及合成更多的ABA,从而诱导抗性基因的表达,可能使植物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响应,提高烟草的抗性。研究发现以常温常光为对照,低温弱光胁迫下有1174个基因发生了显着差异表达,其中562个基因表达下调,612个基因表达上调。这些显着下调基因不仅影响了植株重要的代谢过程,还影响了细胞的形态发生以及发育,在富集的代谢通路中包括了细胞发育过程、细胞形态发生,细胞组分形态发生。而在低温弱光胁迫下喷施ALA,植株过氧化物酶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与谷胱甘肽特异谷胺酰转移酶等的表达上调,对提高烟草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维护植物在胁迫下的正常代谢非常重要。研究还发现植物磺肽素的基因及ABA信号转导代谢通路中的基因植物磷酸酶2C、SnRK2等的表达显着上调。推断ALA可能通过上调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信号途径下游大量与抗逆相关的基因表达,使植物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来适应低温弱光胁迫,进而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5.大田条件下ALA处理烟苗对烟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利用烟区实际生产中使用的育苗大棚,以未受到低温弱光胁迫的封闭式育苗为对照,在育苗季节常规的低温弱光天气条件下,分析烟草苗期的形态建成、光合生理、栽后的早生快发情况以及后期采烤后的经济性状等指标,验证ALA在烟草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低温弱光下用ALA处理烟苗后,植株苗期的形态建成得到明显提升,农艺性状指标均优于未施ALA的处理,缓解了低温弱光对烟苗的伤害,与常温常光条件下培育的烟苗指标相当。烟苗的光合特性、SPAD值、根系活力、根系发育等也得到明显改善;移栽到大田后10 d的光合效率以及移栽后10 d、20 d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着优于未施ALA的处理;大田后期收获的烟叶产量和质量与常温常光条件下的对照基本相当,也显着优于未施ALA的处理。该研究表明ALA在烟草育苗环节能较好的增强烟苗对抗低温弱光的能力,提升烟苗素质,并持续改善烟株后期的生长,是具备有应用价值和潜力的调节剂,其20 mg/L的施用浓度也被证明是适宜的。
施先锋[6](2019)在《南瓜砧木嫁接提高西瓜耐冷性的生理机制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瓜(Citrullus Lanatus)起源于非洲,属典型的喜温作物。近年来,我国西瓜日光温室及早春大棚等设施反季节栽培面积逐渐增加,然而低温天气经常危害西瓜生产,严重影响了西瓜幼苗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到产量和品质。实践证明,采用适宜砧木嫁接是提高西瓜耐冷性的一项有效措施。本研究以筛选出的较强耐冷性的白籽南瓜“青研砧1号”(Cucurbita maxima×Cucurbita moschata)为砧木,低温敏感型西瓜自交系“97103”为接穗,对低温胁迫下嫁接苗的生理反应和蛋白质组学进行了研究,为嫁接技术在西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14个不同西瓜砧木幼苗为试材,研究低温胁迫对西瓜砧木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西瓜砧木的耐冷能力。结果表明,12个生理生化指标在参试的14份西瓜砧木间存在显着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将12个西瓜砧木生理指标转换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将14不同基因型砧木按照综合抗冷能力D值的大小划分为4类:黑籽南瓜为强抗冷品种;青研砧1号、京欣砧2号及强力1号为较抗冷品种;龙砧1号、根力神、勇砧1号、神力铁木砧、强根、西砧1号、比久、京欣砧1号等8个砧木品种为中抗冷品种;丰砧1号和安生为弱抗冷品种。综合评价结果与形态特征观察结果基本一致。2.以西瓜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了以“青研砧1号”为砧木的西瓜嫁接苗在低温(11℃、9℃、7℃、5℃)胁迫下不同时间(1 d、3 d、5 d、7 d)的生理响应,探讨不同温度胁迫下西瓜幼苗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程度增强、胁迫时间延长,西瓜自根苗和嫁接苗遭受低温伤害的程度逐渐加剧,以7℃和5℃处理表现最为明显。西瓜嫁接苗能够忍耐7℃ 5 d和5℃ 3 d的低温胁迫,而自根苗仅能忍耐7℃ 3 d和5℃ 1 d。随低温处理时间增加,西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着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先急剧上升后缓慢增加。11℃处理,西瓜幼苗叶片的CAT和SOD活性呈“升-降-升”的趋势;9℃、7℃及5℃等处理则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不同程度低温胁迫,POD活性整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整体而言,与自根苗相比,相同处理条件下嫁接苗可保持更多的叶绿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3.为探究西瓜嫁接苗耐冷性分子机制,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低温胁迫下自嫁苗和南瓜砧木嫁接苗叶片中蛋白质的表达。低温胁迫48 h后共鉴定出4796个低温响应蛋白质,其中752个为差异表达蛋白。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与自嫁苗相比,南瓜砧木嫁接苗的耐冷性可能与通过光合作用、碳代谢和氧化磷酸化产生的更多能量有关;南瓜砧木嫁接苗可以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和精氨酸生物合成来应对低温胁迫;在西瓜嫁接苗适应低温胁迫过程中,转录后调控和蛋白质动态平衡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低温胁迫下南瓜砧木嫁接苗叶片中几个参与信号转导的蛋白激酶可能起到正调控作用。此外,通过植株表型、光合作用及膜损伤程度等生理指标与8个基因相对转录水平的分析也证实了蛋白组学结果是可靠的。综上所述,我们推测南瓜砧木嫁接提高西瓜的耐冷性可能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应答低温胁迫:(1)信号转导中14-3-3蛋白和蛋白激酶等蛋白可能扮演正调节因子作用;(2)精氨酸合成、转录后调控和蛋白质动态平衡(核糖体、嘌呤代谢、mRNA监测及翻译后修饰)等代谢过程在西瓜嫁接苗应对低温胁迫起重要作用;(3)更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大量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ROS的清除能力;(4)具有更强的光合作用、稳定的碳代谢和更高的氧化磷酸化水平等代谢过程产生更多能量来应对低温胁迫。总之,我们通过生理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分析了西瓜嫁接苗响应低温胁迫的应答机制,为深入研究西瓜嫁接苗耐冷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何晓童[7](2018)在《低温弱光对红芸豆幼苗生理及叶片结构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分别以两个不同品种的芸豆幼苗(Phaseolus vulgaris L.)‘英国大红芸豆’和‘小红芸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弱光[12℃/8℃,60μmol/(m2.s)]胁迫对红芸豆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比较了两个品种的耐性强弱。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低温弱光胁迫下两个品种红芸豆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均较对照显着受到抑制。在胁迫处理7d小红芸豆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较对照分别降低19%,18%和15%,英国大红芸豆分别较对照降低13.2%,16%和13%。说明低温弱光降低了幼苗生物产量,可能主要由于降低了光合作用所导致的结果。2.低温弱光导致幼苗叶片中氧自由基(O2-)和过氧化氢(H2O2)不同程度的积累,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也不断增大。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胁迫处理5d时SOD、POD开始下降,7d达到最低,表明胁迫对植物已造成了显着伤害。在胁迫期间APX活性及GSH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经过3d的恢复均能接近正常水平,表明幼苗通过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酶协同抗氧化。与英国大红芸豆相比,小红芸豆O2-和H2O2积累速率较大,抗氧化酶活性及GSH含量较低,说明小红芸豆抗低温弱光的能力较弱。3.随低温弱光胁迫时间延长,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a+b)的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不断升高。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天线色素捕光效率(Fv’/Fm’)、PS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qp)、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降低,而天线色素热耗散(NPQ)升高。低温弱光对小红芸豆PSⅡ反应中心造成的伤害较英国大红芸豆更大。4.低温弱光胁迫下叶片气孔密度、气孔开张度、气孔开张比均降低,可能由于低温弱光抑制了红芸豆碳同化能力,叶片气孔部分关闭是一种自我调节方式以更好的适应坏境的变化。在胁迫下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以及组织比均降低,细胞间排列疏松,有利于防止细胞内结冰,并且叶面积有增大趋势,便于植物更多的捕获光能,表明植物在低温弱光胁迫下有向阴生植物形态转变的趋势。相比英国大红芸豆,低温弱光对小红芸豆的抑制作用更显着。综上表明,英国大红芸豆抗低温弱光胁迫的能力强于小红芸豆,在胁迫处理7d时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更加显着,所以应及时进行补光,可缓解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李静[8](2018)在《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变化及其与品种耐性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我国设施主栽蔬菜品种之一,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雾霾和极端低温天气频繁出现,低温弱光胁迫成为了辣椒反季节生产的制约因素。前人研究表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辣椒品种耐低温弱光性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探明具体起决定性作用的类胡萝卜素组分,本试验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低温弱光条件(15℃/5℃,100μmol m-2 s-1),研究了12种不同基因型辣椒生长、光合特性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变化响应低温弱光胁迫的生理生化,并从转录组水平深入研究挖掘类胡萝卜素组分介导低温弱光胁迫的功能基因,为培育耐低温弱光的设施专用辣椒品种提供理论依据。1.12种不同基因型的辣椒植株在5℃黑暗条件下20d后,所有品种的辣椒叶片均出现了脱水、蜷缩、发黄,变褐、甚至出现了干枯、死亡的情况,部分植株茎干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严重的甚至从茎基部倒伏。各品种的冷害指数从小到大依次为湘特辣2号(11#)>陇椒5号(2#)>海丰12号(9#)>航椒8号(6#)>13-3(7#)>海丰23号(10#)>37-94(8#)>航椒5号(5#)>陇椒2号(1#)>天水线椒(12#)>航椒2号(3#)>航椒4号(4#)。2.低温弱光胁迫能够明显抑制植株的生长,表现为株高下降,茎杆变细,叶片数明显减少,以及生物量的积累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含量明显下降,而叶绿素a/b却明显上升;同时,抑制了光合作用,光合能力下降,表现在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出现连续降低的现象,尤其是胁迫0-5d时降幅最大,而胞间CO2浓度明显增加。叶片叶尖的边缘部分首先受到伤害,并随着时间的增加慢慢向叶片内、向下蔓延,而叶脉、叶基部和靠近叶脉部位的叶片受到的伤害最轻;Fv/Fm、YII、qP、qL和Fv/Fo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NPQ和qN显着上升,低温弱光条件下造成了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关闭,实际光化学效率明显下降,而用于非光化学猝灭的量子产量明显增加;辣椒植株均发生光抑制,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YⅡ明显下降,而用于热耗散的部分YNPQ和剩余的光能部分YNO明显增加。3.试验测定了低温弱光胁迫后辣椒叶片中的新黄质、紫黄质、黄体素、八氢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单环氧玉米黄素、环氧黄体素和番茄红素10种主要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含量,其中以前6种类胡萝卜素为主,含量均大于10μg/g,占10种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91.52%-98.24%,其中黄体素含量最高,占10种总含量的23.56%-68.82%;后4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占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1.76%-8.48%,其中含量最小的是单环氧玉米黄素,仅占0.02%-1.39%。4.低温弱光处理15d辣椒叶片中的新黄质、紫黄质、黄体素、玉米黄素、八氢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含量与植株冷害指数之间均呈极显着负相关,单环氧玉米黄素、环氧黄体素和番茄红素与冷害指数之间无显着相关性;同时均与叶绿素a、总类胡萝卜素、Pn、Fv/Fm、YⅡ、qP、qL、Fv/Fo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与YNPQ、NPQ、qN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以测定指标中与冷害指数有显着关系的指标计算12种辣椒品种耐低温弱光性的综合隶属函数值,对12种不同基因型辣椒耐低温弱光性从大到小进行排名:11#(0.791)>9#(0.712)>2#(0.695)>6#(0.618)>7#(0.587)>5#(0.523)>8#(0.515)>10#(0.466)>12#(0.333)>1#(0.325)>3#(0.237)>4#(0.202)。相关性分析表明新黄质、紫黄质、黄体素、玉米黄素、八氢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6种类胡萝卜素均与综合隶属函数值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而α-胡萝卜素与综合隶属函数值无显着相关关系。5.低温弱光条件胁迫15d后,分别采集航椒2号(不耐低温弱光)和湘特辣2号品种(耐低温弱光)CK和LL处理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设置阈值Padj<0.05为显着差异表达基因,航椒2号共得到8392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个4018上调表达基因和4374个下调表达基因;在湘特辣2号品种中共获得8028个差异基因,包括4284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和3744条下调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结果主要分别集中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3个大类中的27个亚类和39个亚类中,这些基因参与类囊体、光合膜、光合系统、光系统Ⅰ、光系统Ⅱ、光合作用等。航椒2号和湘特辣2号差异基因分别注释到KEGG中106个代谢通路和107个代谢通路中,共同显着富集到光合作用和光合天线蛋白途径。低温弱光能够诱导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CA1上调表达,CA2、ZDS、NCED3、LOC107840293下调表达。综上所述,低温弱光抑制辣椒植株的生长、推迟生育期,光合能力下降,类胡萝卜素组分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新黄质、紫黄质、黄体素、玉米黄素、八氢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是影响辣椒耐低温弱光性的类胡萝卜素组分。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ZDS、CA1、CA2、NCED3、LOC107840293可能是影响辣椒低温弱光胁迫的关键基因。
穆大伟[9](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陈亮[10](2017)在《低温胁迫对西瓜抗病砧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认为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西瓜生产的世界性土传病害,随着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重茬连作导致枯萎病大面积发生,选育和筛选抗病嫁接砧木是解决西瓜枯萎病有效的途径之一。西瓜属于喜温作物,对低温极为敏感,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设施栽培方式均以春提早和秋延迟栽培为主,北方冬春季节温度较低,低温常会影响设施西瓜的生长发育,制约西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通过使用耐冷性较强的嫁接砧木材料,可显着提高接穗品种的耐冷性,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北方地区设施栽培的环境,要求筛选出既抗枯萎病,同时耐低温的西瓜嫁接砧木材料,因此,开展西瓜砧木组合材料的枯萎病抗性鉴定、砧木幼苗耐冷性评价及耐冷性生理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选配的39份西瓜砧木组合为试材,采用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孢子悬浮液人工接种法,筛选出3份优良抗病砧木组合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工气候箱控制温度条件,研究了低温10℃/5℃(昼/夜)(重度低温)、15℃/10℃(昼/夜)(中度低温)和25℃/18℃(昼/夜)(适宜温度)处理对3份西瓜抗病砧木幼苗生长发育、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根系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以探讨西瓜抗病砧木幼苗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及耐冷性生理机制,阐明低温条件下幼苗根系对N、P、K的吸收转运规律,为西瓜抗病砧木材料的抗逆性鉴定评价及设施西瓜栽培中养分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鉴定出本试验所用尖孢镰刀菌为1号生理小种(Race1)。39份西瓜材料中筛选出对Race1表现抗病的材料4份,占总供试材料的10.3%,中抗材料25份,占64.1%,轻抗材料10份,占25.6%,不存在免疫和完全感病材料。2.低温胁迫使3个西瓜抗病砧木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冷害率和冷害指数显着增加,低温处理10d,3个西瓜砧木组合冷害率均达100%。低温胁迫显着抑制了‘BEH×Ag2-1’、‘BYH×FR328’和‘BEH×FR328’砧木组合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叶片数的增加,显着降低了砧木组合总干物质的积累分配,结合外部形态观察可知,‘BEH×Ag2-1’叶片边缘轻度萎蔫,无脱水斑,心叶正常,受冷害最轻,‘BEH×FR328’叶片边缘较重萎蔫,出现轻微脱水斑,心叶略失水,受冷害最重,3个西瓜抗病砧木组合耐冷性强弱顺序为‘BEH×Ag2-1’>‘BYH×FR328’>‘BEH×FR328’。3.低温胁迫显着降低了3个西瓜抗病砧木叶片光合能力。低温胁迫条件下,砧木叶片Chl(a+b)和Car,Chla/Chlb、Pn、Tr、Gs、WUE和Ls显着降低,Ci显着增大,非气孔限制为光合下降主因,叶片Fv/Fm、Fv/Fo、Y(Ⅱ)、ETR和qP显着降低,‘BEH×FR328’叶片NPQ显着降低,而‘BYH×FR328’和‘BEH×Ag2-1’叶片NPQ增加。随低温胁迫度增加,‘BEH×FR328’、‘BYH×FR328’和‘BEH×Ag2-1’叶片Chl(a+b)和Car,Chla/Chlb、Pn、Tr、Gs和Ls,Fv/Fm,Fv/Fo,Y(Ⅱ),ETR和q P降幅均依次减小。重度低温(10℃/5℃)胁迫下,耐低温型组合‘BEH×Ag2-1’叶片Chl(a+b)和Car,Chla/Chlb、Pn、Tr、Gs和Ls,Fv/Fm、Fv/Fo、Y(Ⅱ)、ETR和qP显着高于低温敏感型组合‘BEH×FR328’,而叶片Ci则相反。‘BEH×Ag2-1’叶片吸收利用光能和传递电子效率较高,光合受抑制程度均小于其余2个砧木组合,‘BEH×FR328’光合机构破坏,光合活性受损最重。4.低温胁迫破坏了3个西瓜抗病砧木叶片膜完整性,启动了抗氧化酶系统,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低温胁迫条件下,砧木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POD和CAT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显着升高,随低温胁迫程度增加,‘BEH×FR328’、‘BYH×FR328’和‘BEH×Ag2-1’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升高幅度依次减小,SOD、POD和CAT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升高幅度依次增大。重度低温(10℃/5℃)胁迫下,耐低温型组合‘BEH×Ag2-1’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着低于中等耐性组合‘BYH×FR328’和低温敏感型组合‘BEH×FR328’,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显着高于低温敏感型组合。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增强了植株耐冷性,是西瓜抗病砧木抵抗低温逆境的重要生理机制。5.低温胁迫使3个西瓜抗病砧木幼苗根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主根长、根体积、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均显着降低,耐低温型组合‘BEH×Ag2-1’的上述根系指标值均大于中等耐性和低温敏感型组合。低温胁迫显着降低了3个砧木幼苗茎叶N、P、K含量和根系N、P含量,表明低温降低了植株根系活力,抑制了根系对N、P和K元素的吸收。重度低温(10℃/5℃)胁迫下,耐低温型组合‘BEH×Ag2-1’幼苗根茎叶N、P、K含量显着高于低温敏感型组合‘BEH×FR328’。适温对照(25℃/18℃)幼苗茎叶N、P、K含量高于根系,低温胁迫下茎叶N、P、K含量低于根系,但含量无显着性变化。
二、低温弱光下西瓜幼苗生长受阻现象分析及解决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温弱光下西瓜幼苗生长受阻现象分析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辣椒耐低温弱光生理及分子响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研究背景 |
2 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 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
2.2 低温弱光对辣椒光合能力的影响 |
2.2.1 低温弱光对辣椒光合速率的影响 |
2.2.2 低温弱光对辣椒叶绿素的含量影响 |
2.2.3 低温弱光对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 低温弱光对辣椒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 |
3.1 低温弱光对辣椒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3.2 低温弱光对辣椒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
4 转录组学在植物低温弱光逆境方面的研究进展 |
4.1 转录组概念 |
4.2 转录组测序技术 |
4.3 转录组学在植物低温弱光逆境研究中的应用 |
5 褪黑素影响植物逆境的研究进展 |
5.1 褪黑素概述 |
5.2 褪黑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和分布 |
5.3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植物体的影响 |
5.4 褪黑素在农业领域未来的应用方向 |
6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6.1 目的意义 |
6.2 主要研究内容 |
6.2.1 低温弱光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辣椒幼苗生长和光合能力的影响 |
6.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6.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抗氧化系统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
6.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 |
6.2.5 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耐低温弱光的转录组分析 |
6.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低温弱光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辣椒幼苗生长及光合能力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分析 |
2.2.1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生长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 |
2.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幼苗外部形态的影响 |
2.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2.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抗氧化系统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4.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4.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
4.2.5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超氧阴离子含量的影响 |
4.2.6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 |
4.2.7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赤霉酸含量的影响 |
4.2.8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玉米素含量的影响 |
4.2.9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脱落酸含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计 |
5.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5.1.4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5.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脱氢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5.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比值影响 |
5.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
5.2.5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
5.2.6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的影响 |
5.2.7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抗坏血酸氧化酶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5.2.8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辣椒耐低温弱光转录组分析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设计 |
6.1.3 试验样品采集 |
6.1.4 试验方法 |
6.1.5 统计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6.2.2 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 |
6.2.3 样本间相关性分析 |
6.2.4 整体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
6.2.5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6.2.6 褪黑素处理后不同时间段共同表达基因分析 |
6.2.7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
6.2.8 光合作用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
6.2.9 碳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
6.2.10 糖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
6.2.11 抗氧化活性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
6.2.12 qRT-PCR验证测序结果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
7.1 全文结论 |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2)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瓜类作物适宜的生长温度和光照 |
2 低温弱光对瓜类作物的影响 |
2.1 低温弱光对瓜类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2.2 低温弱光胁迫对瓜类形态指标的影响 |
2.3 低温弱光对瓜类作物光合特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
2.3.1 低温弱光胁迫对瓜类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2.3.2 低温弱光胁迫对瓜类作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
2.3.3 低温弱光对瓜类作物叶片结构的影响 |
3 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的鉴定指标 |
4 提高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性的途径和措施 |
4.1 施用外源物质 |
4.2 选育耐低温弱光品种 |
4.3 低温锻炼 |
4.4 嫁接 |
4.5 其他措施 |
5 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 |
5.1 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性状的QTL定位 |
5.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中的应用 |
5.3 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6 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性研究展望 |
(3)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抗氧化系统和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及缩略表(Acronyms and Symbols)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
1.1.1 盐胁迫对酸枣的影响 |
1.1.2 盐胁迫对植物幼苗形态特征的影响 |
1.1.3 盐胁迫对植物氧化损伤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1.4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色素和叶绿素代谢的影响 |
1.1.5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2 ALA的性质和生物合成 |
1.2.1 ALA的性质 |
1.2.2 植物体内5-ALA的生物合成 |
1.3 外源ALA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调节作用 |
1.3.1 外源ALA与酸枣 |
1.3.2 外源ALA与植物生长 |
1.3.3 外源ALA与活性氧代谢 |
1.3.4 外源ALA与叶绿素生物合成 |
1.3.5 外源ALA与光合作用 |
1.4 研究目的意义 |
第二章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生长及氧化损伤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2.1.1 试验材料培养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4 数据统计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表观形态的影响 |
2.2.2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株高以及干鲜重的影响 |
2.2.3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 |
2.2.4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
2.2.5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H_2O_2及O_2~(·-)含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培养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指标 |
3.1.4 数据统计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2.2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
3.2.3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叶绿素合成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培养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1.4 数据统计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2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绿素生物合成前体含量的影响 |
4.2.3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培养 |
5.1.2 试验设计 |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5.2.2 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褪黑素在嫁接调控西瓜耐冷中的作用及其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响应低温胁迫机理研究进展 |
1.1.1 低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和植物生理的影响 |
1.1.2 外源物质调控植物低温抗性的研究进展 |
1.1.3 低温胁迫对西瓜影响的研究 |
1.2 嫁接调控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
1.2.1 嫁接对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抗性的影响 |
1.2.2 嫁接调节逆境胁迫抗性的信号传导机制 |
1.2.3 嫁接调控抗性的分子机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黑籽南瓜和白籽南瓜砧木对西瓜低温抗性的调控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低温和砧木对接穗低温抗性的影响 |
2.2.2 低温和砧木对接穗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2.3 低温和砧木对西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2.4 低温和砧木对西瓜接穗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2.2.5 低温和砧木对西瓜叶片中CBF响应途径中基因表达的影响 |
2.3 讨论 |
第三章 黑籽或白籽南瓜砧木调控的西瓜低温抗性的信号传导机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低温和嫁接对褪黑素和茉莉酸含量的影响 |
3.2.2 低温和嫁接对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
3.2.3 MT、JA和 H_2O_2 在嫁接提高低温抗性中的作用 |
3.2.4 MT、JA和 H_2O_2 在嫁接提高低温抗性中的相互关系 |
3.2.5 JA和 H_2O_2在MT介导南瓜砧木诱导低温抗性中的作用 |
3.3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低温弱光胁迫下5-氨基乙酰丙酸对烟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转录组测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低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1.2 弱光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1.3 5 -氨基乙酰丙酸(ALA)的作用及在植物抗性中的应用 |
第2章 引言 |
2.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 |
2.2 主要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图 |
第3章 弱光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第4章 低温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第5章 低温弱光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第6章 低温弱光胁迫下烟苗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3 讨论 |
第7章 大田条件下ALA处理烟苗对烟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3 讨论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在读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
(6)南瓜砧木嫁接提高西瓜耐冷性的生理机制及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 课题的提出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2.1.1 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 |
2.1.2 低温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2.1.3 低温胁迫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
2.2 植物应答低温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2.2.1 低温诱导G蛋白介导的Ca2+信号通路和蛋白质可逆磷酸化 |
2.2.2 通过光合作用相关酶表达模式变化调节能量和碳吸收 |
2.2.3 通过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代谢调节能量和碳骨架供应 |
2.2.4 利用多种防御机制参与抗氧化胁迫 |
2.2.5 利用转录、翻译、加工及降解等调控蛋白质代谢 |
2.2.6 通过细胞骨架重塑与跨膜运输调节细胞形态与能量/物质运输 |
2.3 iTRAQ技术在植物非生物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
2.4 西瓜耐冷性机制研究进展 |
2.4.1 西瓜耐冷性的生理机制 |
2.4.2 西瓜耐冷性的分子机制 |
2.5 嫁接提高蔬菜耐冷性的研究进展 |
2.5.1 抗性砧木耐冷性评价方法 |
2.5.2 抗性砧木嫁接提高植株耐冷性的生理机制 |
2.5.3 抗性砧木嫁接提高植株耐冷性的分子机制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内容 |
3.1 目的和意义 |
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西瓜不同砧木品种抗冷性综合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方法 |
1.3.1 相对电导率测定 |
1.3.2 丙二醛含量 |
1.3.3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1.3.4 脯氨酸含量 |
1.3.5 可溶性蛋白含量 |
1.3.6 可溶性糖含量 |
1.3.7 光合参数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形态特征的影响 |
2.2 低温胁迫对各砧木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1 质膜透性 |
2.2.2 抗氧化能力 |
2.2.3 渗透调节物质 |
2.2.4 光合特性 |
2.3 各生理指标的抗冷系数 |
2.4 主成分分析 |
2.5 综合评价 |
2.5.1 隶属函数分析 |
2.5.2 权重的确定 |
2.5.3 综合评价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西瓜嫁接苗对不同程度低温逆境的生理响应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自根苗培育 |
1.1.2 嫁接苗培育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方法 |
1.3.1 叶绿素含量 |
1.3.2 其它生理指标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程度低温胁迫对西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2 不同程度低温胁迫对西瓜幼苗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
2.3 不同低温程度胁迫对西瓜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2.4 不同程度低温胁迫对西瓜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蛋白组学解析西瓜嫁接苗耐冷性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1.2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1.2.1 膜损伤相关指标的测定 |
1.2.2 光合参数测定 |
1.2.3 叶绿素荧光测定 |
1.3 蛋白质的制备与酶解 |
1.4 iTRAQ标记和强阳离子交换(SCX)分级 |
1.5 Q-Exactive质谱鉴定 |
1.6 蛋白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1.7 差异丰度蛋白的生物学(COG、GO及 KEGG)分析 |
1.8 RNA提取与Real-time PCR分析 |
1.9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低温胁迫对西瓜嫁接苗叶片表型与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
2.2 低温胁迫对西瓜嫁接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2.3 低温胁迫对西瓜嫁接苗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2.4 质谱基本信息 |
2.5 差异蛋白鉴定 |
2.6 差异蛋白质的功能分类 |
2.7 差异丰度蛋白质qRT-PCR定量分析 |
3 讨论 |
3.1 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 |
3.2 胁迫防御 |
3.3 转录后调控 |
3.4 蛋白质动态平衡 |
3.5 精氨酸合成 |
3.6 信号转导 |
4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低温弱光对红芸豆幼苗生理及叶片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蔬菜植物低温弱光逆境生理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1 低温弱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2 低温弱光对植物膜的影响 |
1.2.1 低温弱光胁迫下膜脂过氧化伤害 |
1.2.2 低温弱光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3 低温弱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1 低温弱光对植物光合色素的影响 |
1.3.2 低温弱光胁迫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1.4 叶绿素荧光参数 |
1.4.1 叶绿素荧光的特点 |
1.4.2 反映PSⅡ光化学效率的荧光参数 |
1.4.3 低温弱光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
1.5 低温弱光对叶片结构的影响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低温弱光胁迫对红芸豆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结果与分析 |
2.1 低温弱光胁迫对红芸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 低温弱光胁迫对红芸豆叶片超氧阴离子与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2.3 低温弱光胁迫对红芸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GSH含量的影响 |
3.讨论与结论 |
第三章 低温弱光胁迫对红芸豆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3.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1.3.2 气体交换参数测定 |
1.3.3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结果与分析 |
2.1 低温弱光及恢复对红芸豆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2.2 低温弱光及恢复对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3 低温弱光及恢复对红芸豆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3.1 低温弱光胁迫及恢复对红芸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 |
2.3.2 低温弱光胁迫及恢复对红芸豆初始荧光Fo的影响 |
2.3.3 低温弱光胁迫及恢复对红芸豆天线色素捕光效率F_V’/F_M’的影响 |
2.3.4 低温弱光胁迫及恢复对幼苗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影响 |
2.3.5 低温弱光胁迫及恢复对红芸豆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 ФPSⅡ的影响 |
2.3.6 低温弱光胁迫及恢复对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影响 |
2.3.7 低温弱光胁迫及恢复对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 |
4.讨论与结论 |
第四章 低温弱光胁迫对红芸豆幼苗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方法 |
1.3.1 气孔观察 |
1.3.2 显微结构观察 |
1.4.数据处理 |
2.结果与分析 |
2.1 低温弱光对红芸豆幼苗叶片气孔的影响 |
2.2 低温弱光处理红芸豆叶片的横切特征 |
3.讨论与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8)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变化及其与品种耐性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低温弱光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1.1 低温弱光胁迫对植物农艺性状的影响 |
1.1.2 低温弱光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2 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植物逆境的研究 |
1.2.1 类胡萝卜素的概述 |
1.2.2 类胡萝卜素的功能 |
1.2.3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代谢调控 |
1.3 转录组学在植物逆境条件下的研究进展 |
1.3.1 转录组的概念 |
1.3.2 转录组测序技术 |
1.3.3 转录组学在植物低温弱光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
1.4 辣椒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2.1 不同基因型辣椒生长生理特性及光合特性对低温弱光逆境胁迫的响应 |
1.5.2.2 不同基因型辣椒类胡萝卜素相关代谢组分对低温弱光逆境胁迫的响应 |
1.5.2.3 不同辣椒品种类胡萝卜素相关代谢产物与耐低温弱光性的关系 |
1.5.2.4 不同辣椒转录组水平对低温弱光胁迫的响应 |
1.5.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低温弱光胁迫对辣椒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处理及生长条件 |
2.1.1.1 试验材料 |
2.1.1.2 材料培养 |
2.1.1.3 试验处理 |
2.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2.1 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物量的测定 |
2.1.2.2 冷害指数的测定 |
2.1.2.3 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
2.1.2.4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2.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低温弱光处理对不同基因型辣椒生长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 |
2.3.2 不同基因型辣椒的冷害症状和冷害指数 |
2.3.3 低温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辣椒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2.3.4 低温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辣椒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2.3.5 低温弱光胁迫下各指标与冷害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2.4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低温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处理 |
3.1.1.1 试验材料 |
3.1.1.2 材料培养 |
3.1.1.3 试验处理 |
3.1.2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3.2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低温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辣椒植株FV/FM的影响 |
3.3.2 低温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3.3 低温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辣椒品种吸收光能和激发能分配的影响 |
3.3.4 低温弱光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冷害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
3.4 讨论 |
小结 |
第四章 低温弱光胁迫对辣椒叶片类胡萝卜素相关代谢组分含量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试验处理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处理 |
4.2 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的测定 |
4.2.1 样品提取 |
4.2.2 检测条件 |
4.2.3 标准曲线 |
4.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3.1 不同基因型辣椒耐低温弱光性综合隶属函数值计算 |
4.3.2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低温弱光处理前不同基因型辣椒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 |
4.4.2 低温弱光胁迫5d不同基因型辣椒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变化 |
4.4.3 低温弱光胁迫10d不同基因型辣椒叶片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变化 |
4.4.4 低温弱光胁迫15d不同基因型辣椒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变化 |
4.4.5 低温弱光胁迫20d不同基因型辣椒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变化 |
4.4.6 低温弱光胁迫冷害指数与类胡萝卜素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4.4.7 低温弱光胁迫类胡萝卜素组分与叶绿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4.4.8 低温弱光胁迫类胡萝卜素组分与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4.4.9 低温弱光胁迫类胡萝卜素组分与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4.4.10 不同基因型辣椒耐低温弱光性的综合排名 |
4.4.11 辣椒植株耐低温弱光性综合隶属值与类胡萝卜素组分之间的相关性 |
4.5 讨论 |
4.5.1 不同基因型辣椒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对低温弱光胁迫的响应 |
4.5.2 类胡萝卜素与光合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相关关系分析 |
4.5.3 辣椒耐低温弱光性与类胡萝卜素组分之间的关系 |
小结 |
第五章 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辣椒幼苗低温弱光胁迫的转录组分析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植物材料 |
5.1.2 材料培养与处理 |
5.1.3 试验方法 |
5.1.3.1 RNA提取 |
5.1.3.2 DNA文库的构建 |
5.1.3.3 文库质检 |
5.1.3.4 上机测序 |
5.1.4 信息分析流程 |
5.1.4.1 质控分析 |
5.1.4.2 基因组比对分析 |
5.1.4.3 基因表达水平定量 |
5.1.4.4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
5.1.4.5 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5.2.1.1 碱基质量值 |
5.2.1.2 测序碱基分布情况 |
5.2.1.3 测序数据产出指标统计 |
5.2.2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
5.2.3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
5.2.4 DEGS |
5.2.4.1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5.2.4.2 差异基因聚类分析 |
5.2.5 GO功能富集 |
5.2.5.1 差异基因GO富集列表 |
5.2.5.2 差异基因GO富集柱状图 |
5.2.6 KEGG富集分析 |
5.2.6.1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列表 |
5.2.6.2 差异基因KEGG富集散点图 |
5.2.7 光合作用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
5.2.8 光合天线蛋白复合体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
5.2.9 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
5.3 讨论 |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全文结论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9)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都市农业 |
1.2.2 设施农业 |
1.2.3 立体绿化 |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创新点 |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
2.1 有农建筑 |
2.1.1 垂直农场 |
2.1.2 有农建筑 |
2.2 产能建筑 |
2.2.1 被动房 |
2.2.2 产能房 |
2.3 生产型建筑 |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3.1.2 材料与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1.4 结论 |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3 讨论 |
3.2.4 结论 |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
4.3.1 材料与方法 |
4.3.2 结果与分析 |
4.3.3 讨论 |
4.3.4 结论 |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
5.1.1 覆土种植 |
5.1.2 栽培槽 |
5.1.3 栽培块 |
5.1.4 栽培箱 |
5.1.5 水培 |
5.1.6 栽培基质 |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
5.2.5 砂栽培的特点 |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
5.3.1 研究现状 |
5.3.2 材料与方法 |
5.3.3 结果与分析 |
5.3.4 讨论与结论 |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
6.1 品种选择原则 |
6.1.1 研究现状 |
6.1.2 品种选择原则 |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
7.1 温室 |
7.1.1 日光温室 |
7.1.2 现代温室 |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
7.2.1 研究现状 |
7.2.2 农业光伏电池 |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
7.2.4 光伏温室设计 |
7.2.5 实践案例 |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
7.3.1 材料与方法 |
7.3.2 结果与分析 |
7.3.3 结论 |
7.4 屋顶温室 |
7.4.1 研究现状 |
7.4.2 实践案例 |
7.4.3 屋顶温室类型 |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
7.5.2 屋顶日光温室 |
7.5.3 屋顶现代温室 |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
7.6.4 自给率分析 |
7.6.5 结果与讨论 |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
7.7.2 建筑能耗模型 |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
7.7.5 能耗模拟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低温胁迫对西瓜抗病砧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西瓜枯萎病研究进展 |
1.1 西瓜枯萎病的发病规律与危害 |
1.2 西瓜枯萎病鉴别寄主及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
1.3 西瓜抗枯萎病嫁接砧木研究进展 |
1.4 西瓜枯萎病抗性鉴定及品种筛选研究 |
2 植物耐低温研究进展 |
2.1 低温与植物生长发育 |
2.2 低温与植物光合生理特性 |
2.3 低温与植物叶绿素荧光 |
2.4 低温与植物细胞膜完整性及抗氧化酶系统 |
2.5 低温与植物渗透调节物质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2.1 技术路线 |
2.2.2 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研究 |
2.2.3 抗病砧木材料种植及低温处理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3.1 西瓜枯萎病发病情况统计 |
2.3.2 西瓜幼苗冷害情况统计 |
2.3.3 西瓜幼苗生长形态指标测定 |
2.3.4 西瓜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2.3.5 西瓜幼苗根系活力及植株养分吸收指标测定 |
2.4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试验用枯萎病菌生理小种 |
3.2 西瓜亲本材料砧木组合的枯萎病抗性 |
3.3 低温胁迫下西瓜抗病砧木耐冷性及幼苗生长 |
3.3.1 冷害率 |
3.3.2 冷害指数 |
3.3.3 株高 |
3.3.4 茎粗 |
3.3.5 叶面积和叶片数 |
3.3.6 总干物质积累量 |
3.3.7 地上部干鲜重 |
3.3.8 地下部干鲜重 |
3.3.9 根冠比 |
3.4 低温胁迫对西瓜抗病砧木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气体交换特性的影响 |
3.4.1 总叶绿素含量Chl(a+b)和类胡萝卜素Car |
3.4.2 叶绿素a/叶绿素b |
3.4.3 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 |
3.4.4 气孔导度Gs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 |
3.4.5 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 |
3.5 低温胁迫对西瓜抗病砧木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
3.5.1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 |
3.5.2 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 |
3.6 低温胁迫对西瓜抗病砧木叶片细胞膜完整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6.1 相对电导率 |
3.6.2 丙二醛MDA |
3.6.3 叶片抗氧化酶活性 |
3.7 低温胁迫对西瓜抗病砧木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3.8 低温胁迫对西瓜抗病砧木幼苗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
3.8.1 主根长和根体积 |
3.8.2 根系活力和根系总吸收面积 |
3.8.3 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比表面 |
3.8.4 西瓜幼苗根茎叶的全氮(N)、磷(P)和钾(K)含量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植株的生长发育与抗病砧木幼苗的耐冷性 |
4.1.2 抗病砧木叶片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对低温的响应 |
4.1.3 低温胁迫下抗病砧木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变化 |
4.1.4 低温胁迫下抗病砧木叶片细胞膜完整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
4.1.5 抗病砧木根系养分吸收特性的低温响应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四、低温弱光下西瓜幼苗生长受阻现象分析及解决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辣椒耐低温弱光生理及分子响应机理研究[D]. 张俊峰.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2]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研究进展[J]. 张健,田佳星,张国裕,张帆,张沙沙,王建书,李海真. 中国瓜菜, 2020(10)
- [3]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抗氧化系统和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D]. 常心怡.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4]褪黑素在嫁接调控西瓜耐冷中的作用及其机理[D]. 郭延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5]低温弱光胁迫下5-氨基乙酰丙酸对烟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转录组测序分析[D]. 李钠钾. 西南大学, 2019(05)
- [6]南瓜砧木嫁接提高西瓜耐冷性的生理机制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 施先锋.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 [7]低温弱光对红芸豆幼苗生理及叶片结构的影响[D]. 何晓童.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9)
- [8]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变化及其与品种耐性的关系研究[D]. 李静. 甘肃农业大学, 2018(10)
- [9]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 [10]低温胁迫对西瓜抗病砧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D]. 陈亮.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