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一种乳糜尿的定性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东[1](2021)在《“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国内外最新的高血压病指南发布,对于本病的界定、干预方法等均有了新的认识。针刺治疗高血压病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但对于稳定服药后血压仍不理想的患者,针刺是否能进一步优化血压管理存在疑问。另一方面,针刺降压已存在基于脏腑、阴阳、气血等进行的理论临床研究,但对于此病的病机、中医认识、立足经络论治等方面仍显不足。本研究在课题组多年临床、实验研究前提下,并在前期开展了有效性临床初步探索基础上,提出“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论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旨在深化此病中医认识、明确针刺降压疗效和探索降压机理。研究目的1.通过对古代、近代及现代相关文献梳理挖据分析,剖析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古今认识;2.通过开展小样本、单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探究“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对已稳定服药仍不理想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同时观察对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阳性反应腧穴等的影响;3.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氨基酸检测,探明“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的血清氨基酸降压机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古代及近代部分基于89部古代及近代针灸相关着作,运用目录学、版本学、中医文献学方法,立足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以针灸“理、法、方、穴、术”为纲并结合文本体例有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当代部分运用循证医学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数据库中针刺联合西药、针刺结合补泻手法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临床研究:运用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开展单中心、随机、单盲、单纯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纳入52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个体化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接受“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干预,治疗1个月、每周5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诊室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阳性反应腧穴变化,随访2周观察诊室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实验研究:6周龄雄性SH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针刺组(A),药物组(Y),每组12只;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2只作为空白组(K)。针刺组大鼠施以“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每次留针20min、每周干预5天、休息2天、连续干预3周,药物组大鼠按照不同体重分别灌胃氯沙坦钾片(10ml/kg),每周灌胃7天、每天1次、连续3周,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进行同样束缚外不做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压及血清氨基酸代谢变化,于基线、干预1周、干预2周、干预3周分别测量各组大鼠血压,于治疗后取血并检测血清氨基酸代谢。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1)古代及近代文献:病机方面,古代针灸文献扩展了对于此病的认识,概括为卫气逆、气海失司、肝脏病、厥病四方面内容,近代文献辑录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在疾病病机方面较为一致;治法方面,古代文献以调理气血异动和对症治疗为主,近代提出育阴潜阳的治则;穴方方面,古代文献依据不同致病机理取穴和依据病候辨经取穴、对症取穴或兼而有之,单穴或组穴处方往往有各自对应症候,近代以调理脏腑功能、经脉气血为主组成穴位半标准化的成方;穴位分布上,古代是以头颈部及四肢肘膝以下特定穴较常见,近代以头颈部、四肢部特定穴、背俞穴为主;随证配穴方面,古代及近代文献所辑录均可见辨经、辨病、辨症、辨证配穴;补泻方面,古代及近代都体现了补泻方法契合疾病病性的特点,古代出现依据季节不同进行补泻,近代补泻操作在补泻手法、补泻顺序等方面不同医家各有特色。(2)现代文献:共纳入6项研究,结果显示针刺联合西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降低值优于单纯西药组[SBP:MD=7.52 mmHg(95%CI:1.41,13.64),I2=91%;DBP:MD=5.56 mmHg(95%CI:1.39,9.73),I2=88%];针刺联合西药对全天收缩压(24hSBP)、全天舒张压(24h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的降低数值均优于单纯西药组,全天血压结果(24hSBP、24hDBP),[SBP:MD=8.00 mmHg(95%CI:-1.58,17.59),I2=92%;DBP:MD=7.44 mmHg(95%CI:1.35,13.53),I2=88%],日间血压结果(dSBP、dDBP),[SBP:MD=8.28 mmHg(95%CI:-4.05,20.62),I2=95%;DBP:MD=4.82 mmHg(95%CI:0.79,8.85),I2=72%],夜间血压结果(nSBP、nDBP),[SBP:MD=6.69 mmHg(95%CI:1.04,12.34),I2=79%;DBP:MD=5.67 mmHg(95%CI:1.78,9.57),I2=74%];针刺结合补泻手法对血压的降低程度要优于单纯西药组[SBP:MD=7.55 mmHg(95%CI:-2.97,18.07),I2=93%;DBP:MD=6.42 mmHg(95%CI:-2.09,14.94),I2=95%]。2.临床研究:(1)动态血压结果:经过4周的针刺治疗,观察组较治疗前动态血压的全天血压均值、日间和夜间血压均值均降低,降低值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同时具有临床意义。对照组患者较基线期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诊室血压等次要指标结果:诊室血压方面,观察组每周测量结果显示,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诊室血压,治疗前后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负荷方面,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血压负荷均显着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负荷比较,24hSBPL、dDBPL、nSBPL、nDBPL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SBPL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敏感指数方面,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均有所下降(P<0.01)。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3)探索性经络腧穴诊察结果:阳性经络结果,基线期两组阳性反应经脉6条: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阴肾经,基线期两组阳性反应经穴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心俞、三阴交、足三里、曲池、太冲。(4)随访期结果:观察组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次随访诊室收缩压较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低,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积分较基线期降低(P<0.05)。3.实验研究:(1)SHR血压: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氨基酸代谢:正常组大鼠与SHR比较,血清中丝氨酸、天冬酰胺、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γ-氨基丁酸、D-α-氨基正丁酸含量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针刺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降低(P<0.05),余无明显变化。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组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γ-氨基丁酸、D-α-氨基正丁酸含量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古近代文献在医理、取穴、刺法等方面均扩展并深化了此病认识。2.已稳定口服个体化西药但血压仍不理想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可以进一步降低24hSBP、24hDBP、dSBP、dDBP、nDBP、nSBP及诊室血压等血压水平,降压幅度具有临床意义;同时能够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阳性反应腧穴以心俞、三阴交最为多见。3.“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能够降低SHR血清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血清含量,因此可能通过调节上述两种氨基酸水平实现降压。
刘灿[2](2021)在《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经验总结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经验并挖掘其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录入方药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药物频次、频率统计,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总结高频药对,基于复杂的熵聚类算法归纳组方规律、核心组合,将最终结果导出后进一步分析高频用药及经验。结果:(1)HSPN是以皮肤紫癜、蛋白尿、血尿为主,伴有咽痛、咳嗽、腰膝酸软、皮肤瘙痒、疲乏、纳差等症。马鸿斌主任医师基于“饮食及体质是先决、风湿热瘀虚是关键、病因及病机常变化”的认识,认为该病总属本虚标实,将其分为七大证型:风热犯肺证、风湿瘀热证、脾虚湿热证、肾虚湿热证、中气不足证、肺胃阴伤证、气阴两虚证,分别用桑菊饮合喉科六味、赵氏方、肾炎四味汤、自拟萆薢分清饮、己丑六君汤、沙参麦冬汤、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列出治疗HSPN常用特色药物有槐米、水红花子、地锦草,常用特色药对有蝉蜕-僵蚕、槲寄生-续断、萹蓄-瞿麦。(2)基于频次统计分析得出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HSPN的高频药物前十位有甘草、白茅根、丹参、生地黄、荆芥、紫草、茯苓、防风、芦根、地榆;其常用使用剂量为分别为6g、10g、10g、15g、6g、10g、15g、6g、10g、10g;高频药物功效分类前六类是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常将疏风解表、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与益气健脾相结合,清利之中兼有补益,标本兼顾。基于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得出以甘寒、苦寒为主,辛温为辅,多用平性药;多归于肺、胃、脾、肾、肝、心经。基于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得出,高频药对有32组,前十组是“甘草,白茅根”、“丹参,白茅根”、“荆芥,防风”、“地榆,丹参”、“生地黄,甘草”、“槐花,白茅根”、“丹参,防风,”、“丹参,荆芥”、“白茅根,茜草”、“地榆,槐花”。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有14味药物关联度最高。基于复杂熵聚类挖掘药物核心新组合有12组,进一步提取组合得出新配伍有6个。结论:(1)马鸿斌主任医师基于对HSPN病因病机的认识,强调辨证分型治疗本病,常注重祛风湿、清郁热、化瘀血、消紫癜的灵活应用,并提出宣肺气、护脾胃、重清补、倡健行的核心治疗思想。(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通过数据挖掘进一步验证,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HSPN的常用方剂是赵氏方。临证时紧紧把握“风、湿、热、瘀、虚”发病关键,常将疏风解表、凉血止血、活血化瘀药与益气健脾相结合,清利之中兼有补益,标本兼顾。
王淞[3](2020)在《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搜集、整理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相关资料,追溯其学术思想形成的渊源,总结提炼其治疗内科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方法本文采用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以先生的手稿札记、学术着作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资料为对象,追溯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源流,整理、分析并总结其临证经验,提炼学术思想,撰写研究论文。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生平、治学、临证等方面内容,概括其治学特色,总结了先生对感冒、咳嗽、胸痹、狂证、痴呆、恐惧、泄泻、头痛、胆痹、臌胀、内伤发热、腰痛、痿证等内科疾病的病机治法认识、遣方用药的经验、规律和特色,并提炼升华出先生“三论、两观、两发明”的内科学术思想体系:“三论”,即大气一元论、玄府细络系统论、医易相通论;“两观”,即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胃气为本的治病观;“两发明”,即风药理论的发明、“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结论通过研究得出,张志远先生治学严谨,具有独特的治学门径,德艺双馨,内科临证经验丰富,学术思想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可以概括为以“易”指导、以“气”主宰的“三论、两观、两发明”辨治体系,颇具特色。其治学方法颇具借鉴性;其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实用性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先生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彭心[4](2020)在《泌尿内窥镜检查和手术视频中输尿管开口的实时检测和定位》文中指出在泌尿内窥镜的检查和手术中,输尿管开口的检测和定位至关重要。但由于输尿管开口外观表现因个人而异、因时间而异、因不同病理因素而异,精准查找和定位输尿管开口有时会很有挑战性。为了自动识别手术视频中的不同类型的输尿管开口,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输尿管开口检测和跟踪系统。该框架主要由预处理部分、输尿管开口检测模型、跟踪模型三个组件组成。对于预处理部分,本文应用了常规数据增强策略和特定数据增强策略来增加训练样本多样性。通过对目标检测领域经典模型Single Shot Multi Box Detector(SSD)改进得到了输尿管开口检测模型(Refined-SSD)。然后将Refined-SSD与跟踪算法CSRT融合形成了该输尿管开口检测和跟踪系统。本文仅仅使用具有更多复杂背景信息的电切镜图像来训练检测模型,然后使用输尿管镜图像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证明使用电切镜图像训练的模型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泌尿内窥镜图像,其评价指标均在0.9左右。我们进一步在电切镜视频和输尿管镜视频数据集上评估了本文提出的检测模型,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输尿管开口检测模型可以在视频中实时地识别和定位两个不同泌尿镜中的输尿管开口。此外,在电切镜视频序列和输尿管镜视频序列中,我们不仅将本文提出的检测和跟踪模型(Refined-SSD+CSRT)的效果与单个检测模型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还与检测模型融合其他四种跟踪算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输尿管开口检测和跟踪模型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且达到了平均每帧20ms的检测速度。因此,该检测和跟踪模型可以在泌尿镜手术视频中准确实时地识别和定位输尿管开口,并且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泌尿镜。
席宇[5](2019)在《基于文献的土家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全面挖掘和搜集土家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涉及到的病种,并进行分类,为土家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系统化研究奠定良好基础。编制土家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汇总土家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为提高土家族人民防病治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和卫生政策提供一定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在对土家族传统医学文献全面收集的基础上,对土家族传统医学病种进行深入系统的整理和分析。2.统计归纳法:建立Excel表格分类整理土家族病种,以频数统计法记录病种频率,归纳总结土家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3.比较研究法:比较土家族传统医学的传统命名法病种和一般命名法病种的命名特点、分类特点、高发病种的分布特点等。结果:1.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土家医对土家族传统医学病种的命名有一病多名、一名多病的情况,但无论是哪个流派的土家医都习惯将土家族传统医学病种按类别进行分类。2.一般命名法病种是排除土家族传统医学传统命名法的病种,它既包含部分中医学疾病病种,也包含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3.根据临床医学对疾病的分类方法,将搜集到的土家族传统医学病种按照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及性病、男科这七大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土家族传统医学传统命名法和一般命名法内科病种分别有334个、84个;外科病种分别有119个、40个;妇科病种分别有89个、10个;儿科病种分别有97个、10个;五官科病种分别有95个、22个;皮肤及性病病种分别有43个、21个;男科病种分别有28个、6个。4.土家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和一般命名法疾病谱中,呼吸系统高发病种分别是肺痨(20次)、咳嗽(59次);循环系统高发病种分别是飞蛾扑心症(19次)、高血压(19次);消化系统高发病种分别是屙痢症(21次)、痢疾(45次);神经系统高发病种分别是白虎症(14次)、中风(28次);泌尿系统高发病种分别是尿石症(9次)、肾源性水肿(21次);血液系统高发病种分别是红痧症(7次)、贫血(4次);免疫系统高发病种分别是九子疡(11次)、淋巴结核(15次);运动系统高发病种分别是冷骨风(15次)、风湿性关节炎(104次);外伤科高发病种都是跌打损伤(频率分别是134次,23次);皮肤科高发病种分别是珍珠痘(10次)、痈疽(37次);性病高发病种分别是湿霉(8次)、淋病(2次);妇科高发病种分别是闭经(18次)、月经不调(41次);儿科高发病种分别是小儿疳积症(15次)、小儿消化不良(13次);五官科高发病种分别是火眼(20次)、咽喉炎(41次);男科高发病种分别是缩阴症(13次)、勃起功能障碍(7次)。结论:1.土家族传统医学的传统命名法病种和一般命名法病种命名各具特点,尤其是传统命名法病种极具民族特色,有一定规律可循。两种命名方法的病种分类存在相互杂糅,一病多名,一名多病情况。传统命名法病种按科分类已具雏形,但尚未形成系统。2.土家族传统医学的传统命名法病种按照七大疾病谱系分类整理后,高发病种主要集中在外科跌打损伤和内科消化系统中。传统命名法病种和一般命名法病种在外伤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妇科、儿科和性病这八大系统中有相同的高发病种,其余七大系统中两种命名方法的高发病种不尽相同,但都是本系统较为典型的临床病症。3.两种不同命名法的高发病种在疾病谱的排序上有些许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社会生产力、卫生保健、社会环境、人们生活习惯和诉求的变化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与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疾病呈不断上升趋势,非生物致病因素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环境因素、医疗卫生服务方式等是引起多种慢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
刘永霞[6](2018)在《自动化尿液分析仪颜色和浊度的检验性能验证及服用三黄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尿液外观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在医学界的重新兴起,尿液的检测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传统中医只依靠肉眼观察等手段对尿液进行简单分析,对临床诊治所提供的参考价值有限。尿液的物理性质(颜色、浊度、泡沫、沉淀物、漂浮物、气味)在中医诊病中有着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但传统手段对尿液物理性质的认识以及分类有限,如果能加以现代化手段,联合人工肉眼等方法对尿液进行分析,势必会对中医以及整个医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仪器法自动化分析检测尿液标本外观中的颜色和浊度,联合人工肉眼法观察尿液标本外观中的尿液颜色和浊度,进行仪器的性能评价,考察自动化分析在中医检测方面的准确度;同时,从医学检验的角度,为中医诊治提供其所需的尿液外观中颜色和浊度指标的检测结果,从而客观、准确、快速地向临床医生提供尿液外观中颜色和浊度的检验结果,为中医尿诊提供客观而准确的实验依据;此外,本论文通过实验研究,观察服用中成药三黄片后对受试者尿液外观(颜色和浊度)的影响情况,为后续研究药物对尿液变化的影响,以及通过尿液对患者服用药物的种类等进行大致分析打下基础,进而可以为研究药物和尿液的关系提供借鉴,从而为中医诊治提供重要的辅助检验指标,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首先对尿液物理性质与中、藏等医学的关系进行文献整理分析;然后应用迈瑞AU-58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器对尿液进行自动化检测并对尿液颜色和浊度等进行评价,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其次,以肝肾功能正常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服用中成药三黄片前后尿液标本外观中颜色和浊度的变化,并进行重复试验观察尿液变化的可靠性,最后对服用中成药三黄片后尿液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中成药三黄片对尿液影响的结果。结果:1.在尿液标本外观检验上,仪器自动化分析法具有检测速度快,颜色判断上更客观的优势,但在浊度判断上,确实需要加入人工复核,以便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检验报告。仪器法自动化分析尿液外观,能够客观区分不同等级的变化,减少人为差异。2.在药物对尿液外观影响的实验中,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知,8位志愿者在服用三黄片后,其中一人最后一天因事未参加实验研究,其余7位志愿者的晨尿颜色均在第二天就开始变深,并且肉眼观察黄中带亮绿色,但是浊度变化不大,停药2天时均恢复到用药前水平。其中第3位志愿者,第6天的晨尿外观为清澈,这可能与之饮水量和运动等有关,另外第6位志愿者,除了第1天的尿为微浑外,之后每天的晨尿浊度结果均显示清澈,这可能与该志愿者的饮食饮水等发生轻微改变有关。结论:疾病可使尿液外观产生变化,观察尿液外观可以对中医诊断进行辅助,为进一步了解疾病性质,特别是对中医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用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对尿液外观进行自动化检测,可以客观区分不同等级的尿液颜色,,减少人工肉眼观察的主观差异,可以为临床上中医尿诊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诊断治疗监测指标。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仪器法自动化检测尿液外观即颜色和浊度性能验证合格。中成药三黄片的体外干扰实验和体内干扰实验证实了三黄片药物在体外干扰实验中对标本的颜色和浊度均可产生干扰影响,在体内干扰实验中,三黄片主要影响尿液外观中的颜色这一指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将现代医学临床检验指标应用到传统医学如中医、藏医、蒙医等医学中,利用临床检验指标客观化、量化,以及仪器法方便快速等特点,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证候与临床尿液标本外观即颜色和浊度的联系打下基础,以期为中医证候提供客观化的临床尿液标本检验依据,为临床工作中中医辨证施治更好地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研究也为通过尿液对患者服用药物进行分析打下基础,从而为现代科学促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胡敏[7](2012)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乳糜尿的护理》文中认为2009-02~2009-11笔者所在科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25例乳糜尿患者,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28~72岁,平均56.6岁。其中3例乳糜血尿,2例乳糜脓尿,3例因
黄怡[8](2007)在《药物疏通淋巴管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药物治疗乳糜尿的有效方法。方法使用强的松、海群生、阿莫西林、静脉营养治疗乳糜尿病人,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6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2例2年后复发,再次使用原方法,病情被控制。结论根据乳糜尿的病理变化,使用药物治疗乳糜尿是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刘艳红,陆巍,陈莉[9](2007)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重症乳糜尿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重症乳糜尿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方法采用经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离术治疗21例重症乳糜尿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特别是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病情监护,并发症防治等。结果本组21例乳糜尿患者术后病情平稳,无高碳酸血症和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日复查尿乳糜试验阴性。随访6~20个月无复发,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离术治疗乳糜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予术前护理准备充分,术中严密监护,术后细致观察,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患者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防止复发的重要护理措施。
丁佩兰[10](2004)在《山豆根和苦参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山豆根和苦参均为豆科槐属植物来源的常用中药,其中山豆根为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的干燥根及根茎,苦参为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两者药用部位相仿,而且成分相似,都含有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异戊烯基类黄酮和齐墩果烯型三萜等成分,但两种药材的临床应用却有明显不同,山豆根主要用于治疗咽喉疾病,而苦参主要用于皮肤病和妇科疾病的治疗。另外,在药材的质量标准方面,山豆根和苦参都以苦参碱型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或槐定碱)作为定性指标缺乏专属性,且苦参药材仅以含量相对较小的苦参碱为质控指标,不尽合理。为了阐明山豆根和苦参药材的化学组成差异,以完善山豆根和苦参药材的质量标准并为两者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了寻找新的抗病毒活性成分,以更好地利用槐属药用植物资源,本文采用天然药化和分析化学等手段对山豆根和苦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建立了其有效部位的 HPLC 指纹图谱,并对不同来源药材的多种有效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同时结合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的要求对山豆根的化学对照品进行了研究。一、山豆根和苦参的化学成分1、 山豆根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从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生物碱部位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从其乙醇提取 物的乙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 22 个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以及与对照品比 较的方法,鉴定了其中的 30 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生物碱类成分(+)- 苦参碱(T1)、(+)-氧化苦参碱(T2)、(+)-槐花醇(T3)、(-)-14β-羟基苦 参碱(T4)、(-)-14β-羟基氧化苦参碱(T5)、(-)-槐果碱(T6)、(-)-5α-羟 基槐果碱(T7)、(-)-金雀花碱(T8)和 (-)-N-甲基金雀花碱(T9),黄酮 类成分山豆根色满二氢黄酮 A(T10)、山豆根色满二氢黄酮 B(T11)、山 豆根色满二氢黄酮 C(T12)、山豆根色满二氢黄酮 D(T13)、山豆根色满 查耳酮 B(T14)、山豆根色满查耳酮 A(T15)、山豆根色满查耳酮 C(T16)、 芒柄花素(T17)、8-甲雷杜辛(T18)和(-)-三叶豆紫檀苷(T19),三萜类 i<WP=7>成分(+)-羽扇豆醇(T20)和(+)-槐花二醇(T21),小分子酚性成分番石榴酸乙酯(T22)、麦芽酚(T23)、香草酸(T24)、对羟基苯甲酸(T25)和咖啡酸十二醇酯(T26)以及大黄素甲醚(T27)、大黄素(T28)、flemichapparin(T29)和β-谷甾醇(T30)。其中化合物 T5、T10、T11、T12、T13、T14 和 T16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T22、T23、T27 和 T28 为首次由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T17、T18、T24、T25 和 T29 为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2、 苦参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从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的生物碱部位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 22 个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结合单晶 X-衍射实验,鉴定了其中的 29 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生物碱类成分(+)-氧化苦参碱(F1)、(+)-别苦参碱(F2)、(-)-9α-羟基苦参碱(F3)、(-)-槐果碱(F4)、(+)-氧化槐果碱(F5)、(+)-莱蔓碱(F6)、(-)-13,14-去氢槐定碱(F7)、(-)-9α-羟基槐果碱(F8)、(+)-12α-羟基槐果碱(F9)和(-)-臭豆碱(F10),黄酮类成分苦参色满二氢黄酮 B(F11)、苦参色满二氢黄酮 C(F12)、苦参色满二氢黄酮 D(F13)、苦参色满二氢黄酮 A(F14)、苦参色满黄酮 A(F15)、苦参色满黄酮 B(F16)、苦参色满黄酮 C(F17)、5-去羟山柰素(F18)、7,4′-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F19)、毛蕊异黄酮(F20)、鹰嘴豆素甲(F21)、大豆素(F22)和芒柄花素(F23),三萜类成分大豆皂醇 B(F24),小分子酚性成分番石榴酸二乙酯(F25)、对羟基苯甲酸乙酯(F26)和麦芽酚(F27)以及大黄酚(F28)和β-谷甾醇(F29)。其中化合物 F9、F11、F12、F13、F15、F16 和 F17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F25、F27 和 F28 为首次由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F18、F19、F20、F21、F22、F24 和 F26 为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3、 抗病毒活性试验:对实验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花醇、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莱蔓碱、9α-羟基苦参碱、13,14-去氢槐定碱、12α-羟基槐果碱和金雀花碱在 0.2μmol/mL 时,臭豆碱在 0.4μmol/mL 时对 HBsAg 的抑制率高于阳性对照拉米呋啶(1.0μmol/mL 时抑制率为 29.6%),其中槐果碱、莱蔓碱和13,14-去氢槐定碱抑制作用较明显,在 0.2μmol/mL 时抑制率均大于 50%。槐果碱在 0.2μmol/mL 时对 HBeAg 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 34.6%,和拉米呋啶相当(1.0μmol/mL 时抑制率为 35.4%)。槐果碱、氧化槐果碱、 ii<WP=8>莱蔓碱和 13,14-去氢槐定碱对 HBsAg 和 HBeAg 的抑制率均较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乙肝疾病的药物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相应抑制率高,值得深入研究。4、 部分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检测:采用 HPLC-DAD-MS 的方法对实验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检测,发现本人分离得到的具有 2,2-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环取代的黄酮类?
二、介绍一种乳糜尿的定性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一种乳糜尿的定性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高血压病西医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高血压界定 |
3 降压策略 |
4 血压监测及相关指标 |
5 高血压发病机制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高血压病中医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概述 |
4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概述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理论阐述 |
1 肝阳上亢在脏责之肝肾 |
2 育阴潜阳是关键治法 |
3 平冲降逆是合理阐释 |
4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研究一 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古代及近代文献研究 |
1 检索范围 |
2 检索策略 |
3 数据处理 |
4 检索结果 |
5 文献整理 |
6 讨论分析 |
7 结论 |
8 意义及启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针刺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现代研究荟萃分析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治疗方案 |
4 基线资料及观察指标 |
5 质量控制 |
6 统计分析 |
7 研究结果 |
8 讨论 |
9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对SHR血压及血清氨基酸代谢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经验总结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简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医学对紫癜性肾炎的认识 |
1 传统中医对紫癜性肾炎的认识 |
1.1 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近现代中医对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辨治研究 |
2.1 审因论治 |
2.2 分期辨治 |
2.3 病位辨治 |
3 展望及不足 |
第二部分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证经验 |
2 马鸿斌主任医师对紫癜性肾炎的认识 |
2.1 饮食及体质是先决 |
2.2 风湿热瘀虚是关键 |
2.3 病因及病机常变化 |
3 马鸿斌主任医师对紫癜性肾炎的辨证治疗 |
3.1 风热犯肺证 |
3.2 风湿瘀热证 |
3.3 脾虚湿热证 |
3.4 肾虚湿热证 |
3.5 中气不足证 |
3.6 肺胃阴伤证 |
3.7 气阴两虚证 |
4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特色用药经验浅析 |
4.1 治疗紫癜性肾炎特色药物浅析 |
4.2 治疗紫癜性肾炎特色药对浅析 |
5 马鸿斌主任医师对于紫癜性肾炎的治疗特点 |
5.1 祛风湿、清郁热、化瘀血、消紫癜 |
5.2 宣肺气、护脾胃、重清补、倡健行 |
6 小结 |
第三部分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挖掘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用药经验 |
1 研究内容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2 建立数据库 |
3 结果 |
3.1 药物及剂量的频次、频率统计 |
3.2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
3.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3.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
4 讨论 |
4.1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用药经验规律分析 |
4.2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高频药物浅析 |
4.3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高频药对浅析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验案举隅 |
1、验案一 |
2、验案二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紫癜性肾炎的现代医学治疗 |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
一、论文发表 |
二、获奖情况 |
致谢 |
(3)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生平着作 |
1 生平概述 |
2 着作介绍 |
第二部分 治学特色 |
1 博览广读、取采众长的治学方法 |
2 实事求是、躬行践履的治学理念 |
3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4 内观自省、倾囊相授的大医胸怀 |
5 修身齐德、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 |
第三部分 内科临证经验 |
1 肺系病证 |
1.1 感冒 |
1.1.1 风寒、风热之辨 |
1.1.2 治疗法则 |
1.1.3 分型证治 |
1.1.4 经验用药 |
1.1.5 注意事项 |
1.1.6 小结 |
1.2 咳嗽 |
1.2.1 病因病机 |
1.2.2 治疗法则 |
1.2.3 分型证治 |
1.2.4 特色用药 |
1.2.5 小结 |
2 心系病证 |
2.1 胸痹 |
2.1.1 病因病机 |
2.1.2 治疗法则 |
2.1.3 分型证治 |
2.1.4 小结 |
2.2 狂证 |
2.2.1 病因病机 |
2.2.2 治疗法则 |
2.2.3 分型证治 |
2.2.4 小结 |
2.3 痴呆 |
2.3.1 病因病机 |
2.3.2 治疗法则 |
2.3.3 分型证治 |
2.3.4 小结 |
2.4 恐惧 |
2.4.1 病因病机 |
2.4.2 治疗法则 |
2.4.3 分型证治 |
2.4.4 小结 |
3 脾胃病证 |
3.1 泄泻 |
3.1.1 病因病机 |
3.1.2 治疗法则 |
3.1.3 分型证治 |
3.1.4 临证要点 |
3.1.5 小结 |
4 肝胆病证 |
4.1 臌胀 |
4.1.1 病因病机 |
4.1.2 治疗法则 |
4.1.3 分型证治 |
4.1.4 软化肝脾验方 |
4.1.5 小结 |
4.2 胆痹 |
4.2.1 病因病机 |
4.2.2 施治法则 |
4.2.3 分型证治 |
4.2.4 小结 |
4.3 内伤头痛 |
4.3.1 病因病机 |
4.3.2 施治法则 |
4.3.3 分型证治 |
4.3.4 用药特色 |
4.3.5 小结 |
5 肾系疾病 |
5.1 水肿 |
5.1.1 病因病机 |
5.1.2 治疗法则 |
5.1.3 分型证治 |
5.1.4 专药专方 |
5.1.5 小结 |
6 气血津液疾病 |
6.1 内伤发热 |
6.1.1 分辨外感内伤 |
6.1.2 把握时间规律 |
6.1.3 分型证治 |
6.1.4 小结 |
7 肢体经络病证 |
7.1 腰痛 |
7.1.1 病因病机 |
7.1.2 治疗法则 |
7.1.3 分型证治 |
7.1.4 小结 |
7.2 痿证 |
7.2.1 病因病机 |
7.2.2 治疗法则 |
7.2.3 分型证治 |
7.2.4 小结 |
第四部分 内科学术思想 |
1 大气一元论 |
1.1 大气一元论的理论渊源 |
1.2 大气的形成及生理特点 |
1.3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病机发挥 |
1.4 调治人身大气为病之用药法则 |
1.4.1 斡旋气机,调治气病 |
1.4.2 治气当求脏腑之本 |
1.4.3 祛除浊毒,以复气利 |
1.5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治验举隅 |
1.5.1 调胸中大气治胸痹 |
1.5.2 调腑中大气治胃肠病 |
1.5.3 调经络大气治肢肩背腰痹痛 |
1.5.4 调补一身之气改善虚损 |
1.5.5 调大气治精神行为病 |
2 玄府细络系统论 |
2.1 玄府细络系统概述 |
2.2 玄府细络系统的微观实质 |
2.3 玄府细络系统的生理特点与功能 |
2.3.1 玄府细络分布广泛,结构微小 |
2.3.2 玄府细络可宣通渗灌气血津液 |
2.3.3 玄府细络可通达神机 |
2.4 玄府细络系统病理与临床表现 |
2.5 玄府细络系统病变的治疗和研究 |
3 医易相通论 |
3.1 医易相通理论探流 |
3.2 易为指导,突出变字 |
3.2.1 辨证恒动思维 |
3.2.2 方剂灵活化裁 |
3.2.3 剂型丰富发展 |
3.3 两点论思维方法的实践 |
3.3.1 判定病性,一分为二 |
3.3.2 处方用药,阴阳兼顾 |
3.3.3 亢害承制,确立治法 |
3.3.4 病情顽固,杂合以治 |
4 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 |
4.1 中医时间医学概述 |
4.1.1 中医时间医学源流 |
4.1.2 人体生理与四时、昼夜关系 |
4.1.3 症候变化与四时、昼夜关系 |
4.2 中医时间医学指导实践 |
4.2.1 明辨病位 |
4.2.2 治病于未发 |
4.2.3 应时组方选药 |
4.2.4 应时服药 |
4.2.5 预测病势 |
5 胃气为本的治病观 |
5.1 “胃气为本观”概说 |
5.2 重视胃气与胃津 |
5.2.1 胃气是宗气之源 |
5.2.2 胃气是生存之本 |
5.2.3 胃气为脉之本 |
5.2.4 胃津是津液之源 |
5.2.5 胃气以通降为和 |
5.3 重视胃与他脏联系 |
5.4 治胃之法 |
5.4.1 慢性胃病重滋养 |
5.4.2 他脏之病从胃治 |
5.4.3 阴虚津亏滋胃津 |
5.4.4 处方用药护胃气 |
6 风药理论的发明 |
6.1 风药概说 |
6.2 风药性能 |
6.2.1 风药多味辛 |
6.2.2 风药以泻为主 |
6.2.3 风药性走 |
6.3 风药作用及其配伍方法 |
6.3.1 风药治风 |
6.3.2 风药治血 |
6.3.3 风药治湿 |
6.3.4 风药助火 |
6.3.5 风药升阳 |
6.3.6 风药止痒 |
6.3.7 风药通滞 |
6.3.8 风药开玄 |
7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 |
7.1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概说 |
7.2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实践探索 |
7.2.1 量从症变 |
7.2.2 量从人变 |
7.2.3 减量间服 |
7.2.4 遵古不泥 |
7.2.5 精准靶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4)泌尿内窥镜检查和手术视频中输尿管开口的实时检测和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输尿管开口检测的必要性 |
1.1.2 输尿管开口的形态特征及检测难点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上的发展 |
1.2.2 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技术 |
1.2.3 内窥镜中目标检测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实验数据集 |
2.1 泌尿镜数据介绍 |
2.1.1 数据来源 |
2.1.2 电切镜和输尿管镜图像 |
2.1.3 数据集的详细说明 |
2.2 泌尿镜数据的标注和处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输尿管开口的检测和跟踪框架 |
3.1 框架总述 |
3.2 数据预处理模块 |
3.2.1 常用的数据增强策略 |
3.2.2 特定的数据增强策略 |
3.3 输尿管开口检测模块 |
3.3.1 网络结构 |
3.3.2 先验预测框的产生 |
3.3.3 损失函数 |
3.4 输尿管开口跟踪模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内容 |
4.2 实验评价指标 |
4.3 输尿管开口检测模型的能力评估 |
4.3.1 检测模型在输尿管镜图像上的检测效果 |
4.3.2 检测模型在泌尿镜视频图像上的检测效果 |
4.4 输尿管开口检测模型融合跟踪模型后的能力评估 |
4.4.1 检测模型和融合不同跟踪算法后的检测模型在泌尿镜视频上的跟踪效果 |
4.4.2 检测模型和融合跟踪算法CSRT后的检测模型在泌尿镜视频上的跟踪效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讨论与总结 |
5.1 实验结果讨论 |
5.2 结论 |
5.3 未来展望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5)基于文献的土家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一)国内土家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现状 |
(二)国内土家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 |
(一)传统医学 |
(二)病种 |
(三)病种命名和分类标准 |
(四)疾病谱 |
(五)其它相关概念 |
第一章 土家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
第一节 土家族传统医学文献计量学研究 |
第二节 专着类 |
一、土家族传统医学专着类概述 |
二、专着中的土家族传统医学病种概述 |
第三节 学术论文类 |
一、土家族传统医学学术论文类概述 |
二、学术论文中土家族传统医学病种概述 |
第二章 土家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 |
第一节 具有民族特色命名的病种 |
一、民族特色病种命名的原因 |
二、具有民族特色命名病种的汇总 |
三、具有民族特色命名病种的分类方法 |
四、民族特色命名病种的分类 |
第二节 一般命名法病种 |
一、一般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角度 |
二、一般命名法病种的汇总 |
三、一般命名法病种的分类 |
第三节 一般命名法病种与具有民族特色命名病种的比较研究 |
第三章 土家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
第一节 土家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
一、土家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
二、土家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
第二节 土家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
一、土家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凡例 |
二、土家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
第三节 对土家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
一、土家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布规律 |
二、分析土家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 |
第四章 土家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个例分析 |
第一节 跌打损伤 |
一、跌打损伤概述 |
二、跌打损伤的治疗 |
三、土家医治疗跌打损伤的优势疗法 |
四、跌打损伤高发危险因素分析 |
第二节 肺痨 |
一、肺痨概述 |
二、肺痨的治疗 |
三、肺痨的现状分析 |
四、肺痨高发危险因素分析 |
第三节 屙痢症 |
一、屙痢症概述 |
二、屙痢症的治疗 |
三、屙痢症现状分析 |
四、屙痢症高发危险因素分析 |
第四节 白虎症 |
一、白虎症概述 |
二、白虎症的治疗 |
三、白虎症的研究现状 |
四、白虎症高发危险因素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自动化尿液分析仪颜色和浊度的检验性能验证及服用三黄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中医检验研究进展 |
1 中医检验概述 |
2 中医检验诊断实际临床应用 |
3 中医检验科技创新 |
4 中医检验标准化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尿液外观检验在祖国传统医学中的应用及应用前景分析 |
1 中医尿检及相关概念、术语 |
2 现代尿液检验范畴 |
3 传统中医尿检方法和现代中医尿检方法学介绍 |
4 中医尿检的临床应用 |
5 中国传统医学的中医诊尿 |
6 尿诊在民族医学中的应用 |
7 尿诊的特点及优势 |
8 尿液标本仪器法自动化分析的优势 |
9 尿液外观自动化分析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
10 尿液自动化分析在未来中医诊治方面的应用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尿液自动化分析仪颜色和浊度测定的性能验证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
2 尿液检验方法 |
3 检验程序 |
4 试验标本的配置 |
5 实验研究 |
结果 |
1 准确性及日内、日间重复性测定结果 |
2 仪器间比对实验结果 |
3 携带污染率实验结果 |
4 仪器法与人工法比较分析结果 |
5 标本颜色和浊度稳定性检测结果 |
6 异常患者标本肉眼观察与自动化分析比较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中成药口服药黄连素对尿液颜色和浊度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案 |
结果 |
1 三黄片体外干扰实验结果 |
2 服用三黄片后对尿液颜色和浊度的影响分析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问题和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7)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乳糜尿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HIFU治疗方法 |
1.3 结果 |
2 护理 |
2.1 术前护理 |
2.1.1 健康教育 |
2.1.2 书面教育 |
2.1.3 医患交流 |
2.1.4 治疗前常规护理 |
2.1.5 治疗前护理准备 |
2.2 术中护理 |
2.3 术后护理 |
3 小结 |
(10)山豆根和苦参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一节 山豆根的化学成分 |
一、 结果与讨论 |
二、 实验部分 |
第二节 苦参的化学成分 |
一、 结果与讨论 |
二、 实验部分 |
第三节 抗病毒活性试验 |
一、 材料与方法 |
二、 抗病毒试验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四节 部分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检测 |
一、 材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第二章 HPLC 指纹图谱研究 |
第一节 生物碱部位 HPLC 指纹图谱 |
一、 仪器、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
二、 方法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二节 黄酮部位 HPLC 指纹图谱 |
一、 仪器、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
二、 方法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生物碱成分 HPCE 定量分析 |
一、 仪器、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
二、 方法与结果 |
三、 讨论 |
第四章 山豆根的化学对照品研究 |
第一节 山豆根的化学对照品 |
一、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文献综述 |
二、 化学对照品的确定依据 |
三、 化学对照品的制备工艺 |
四、 化学对照品的结构研究 |
五、 化学对照品的性质研究 |
六、 讨论 |
第二节 山豆根药材的质量标准 |
一、 资源分布与样品收集 |
二、 药材中对照品的含量测定 |
三、 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
四、 药材鉴别方法研究 |
五、 重金属与农药残留物检测 |
六、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质量研究概况 |
致谢 |
附录 |
附图 |
四、介绍一种乳糜尿的定性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研究[D]. 张旭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经验总结及用药规律研究[D]. 刘灿.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王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泌尿内窥镜检查和手术视频中输尿管开口的实时检测和定位[D]. 彭心.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基于文献的土家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席宇. 遵义医科大学, 2019(08)
- [6]自动化尿液分析仪颜色和浊度的检验性能验证及服用三黄片的影响[D]. 刘永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2)
- [7]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乳糜尿的护理[J]. 胡敏. 实用医药杂志, 2012(10)
- [8]药物疏通淋巴管治疗乳糜尿的疗效[J]. 黄怡. 职业与健康, 2007(15)
- [9]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重症乳糜尿的护理[J]. 刘艳红,陆巍,陈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17)
- [10]山豆根和苦参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D]. 丁佩兰. 复旦大学,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