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触电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一次触电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一、一起电气事故分析及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吴鹏鹏[1](2021)在《考虑连锁跳闸的电网安全水平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电能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就导致了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几年国内外频繁发生的大停电事故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社会的正常秩序、国家的科技安全,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事故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大停电事故往往是由连锁故障引起的,其通常源发于一个简单的故障,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连锁跳闸的现象,由此可见连锁故障和连锁跳闸有很大的关联,连锁故障的早期阶段一般表现为连锁跳闸。因此,加强连锁跳闸的研究对电网安全运行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论述了连锁跳闸的发生过程,结合继电保护的动作原理确定了判断电网是否发生连锁跳闸的数学表达式,并将初始故障线路切除后,电网中剩余线路的运行参数与继电保护整定值之间的最小电气距离作为电网的安全水平,将剩余线路的电气距离的均值作为线路运行水平,并分析影响电网安全水平的因素,最后在仿真系统中进行验证分析。(2)确定了基于安全水平的预防策略模型。该策略模型是以系统安全运行为前提,以发电机机组有功出力为变量,提高安全水平到最优为目标。为了提高模型的计算速度,采用自适应罚函数对等式约束条件、不等式约束条件进行处理,将有约束的预防策略模型转变成无约束的优化模型。(3)利用麻雀搜索算法对策略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预防策略模型能够提升电网安全水平、线路运行水平,不仅能够使电网以更优的状态运行同时也增强了电网防御连锁跳闸的能力。(4)对求解算法进行改进,首先通过Logistic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提高初始种群的多样性,避免算法在早期陷入局部最优,接着利用惯性权重因子对发现者更新公式进行改进,最后引入莱维飞行策略对提早陷入局部最优的个体进行扰动。将改进后的算法与基本麻雀搜索算法、粒子群算法、禁忌搜索算法同时对预防策略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麻雀搜索算法更适用于该模型的求解。

陈海燕[2](2020)在《抛光打磨作业场所铝粉的爆炸危险评价及受限空间燃爆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增多,涌现出大批抛光打磨作业企业。此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粉尘粒度一般较小,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高的特点,易引起燃烧、爆炸。近年来,粉尘爆炸事故日益频发,在这些粉尘爆炸事故中,金属粉尘尤其铝粉尘爆炸占据大量比例,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与数值模拟等手段,对抛光打磨作业场所发生铝粉爆炸事故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应用尖点突变理论,将导致铝粉爆炸事故的人、机、管、环等外部因素及铝粉自身固有危险性(内因)作为爆炸事故的两个控制变量,构建了铝粉爆炸事故尖点突变模型,探讨了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对铝粉爆炸事故的致因过程,得到了铝粉爆炸的11个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并据此建立了抛光打磨作业场所铝粉爆炸外部不安全因素危险性评价方法,运用突变级数法进行递归运算,最终得到作业场所外部不安全因素危险性总隶属函数值,由此可判断作业场所的安全等级。(2)通过实验研究了铝粉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揭示了微米级铝粉粒径与最低着火温度之间的关系。铝粉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随着铝粉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当铝粉浓度为4.55kg/m3时,铝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为585℃。进一步研究了粒径、浓度、压强对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规律,在得到最佳分散压力和敏感浓度的基础上,拟合出了铝粉粒径与铝粉最低着火温度的关系式。(3)运用20L球形爆炸装置,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粒径和水含量对铝粉爆炸下限的影响规律;同时也得到了粒径、点火延迟时间、浓度对铝粉爆炸特性的影响敏感度排序是依次降低的。分析了爆炸产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较小爆炸压力下存在未反应铝粉团聚在一起呈絮状;在较大爆炸压力下铝粉爆炸产物较分散;相同浓度条件下铝粉爆炸过程则主要受氧气扩散和铝粉颗粒的熔融控制。(4)利用数值模拟,以昆山铝粉爆炸事故的除尘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袋式除尘器内粉尘浓度分布,得到了悬浮于集尘桶内铝粉的浓度分布和集尘桶内铝粉受潮后发生自热反应的温度场分布状况。结合实验所得铝粉最低着火温度和爆炸下限,建立了除尘器集尘桶安全状态评价模型,对除尘系统温度以及粉尘浓度的监测提供了依据。

金悦[3](2020)在《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对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进行了危险源辨识,根据不同事故类型分别从事故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客观规律三方面深入分析。通过整理2013年至2018年全国煤矿井下事故类型以及死亡人数数据,从中分析瓦斯、顶板、水害、粉尘、机电五种事故发生原因及各基本原因之间的关联。在危险源辨识基础上对作业人员的可靠性深入分析,探究人的可靠性与事故发生之间的联系。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安全知识等是造成作业人员可靠性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人的可靠性研究,从作业人员技术认知角度提升考虑,建立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查询系统。便于对井下一线工人的安全教育,减少由于作业人员对安全知识了解不够而产生的事故。系统分为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平台设计两个方面。选用My SQL数据库作为整个系统的数据库,PHP技术作为系统设计支撑。系统功能设计部分分为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用户操作三个部分。系统架构部分有检索以及存储两个部分。该论文有图30幅,表5个,参考文献72篇。

王楚奇[4](2020)在《M市电梯安全评价及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扩张,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近些年电梯的数量呈现逐年高速增长的趋势,与之同步增长的是使用年限较长的老旧电梯,以及持续增长的诸多电梯故障与事故。虽然我国电梯万台事故率逐年降低,但由电梯事故引发的舆论持续走高。为保障公众安全,国家质监总局多次提出要充分发挥监管机构的作用,合理利用新技术有效降低电梯事故,促进对使用单位与维保单位的监管工作。尽管部分地区已成立物联网,新技术与传统的电梯安全评价尚未能有效结合,极大的制约了大数据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如何从物联网中找出有用的数据应用于电梯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有以下研究内容:1)通过对近些年电梯事故的数理统计与分析,找出了电梯事故的不同的事故形态以及事故原因,确认了坠落和挤压是电梯事故的主要类型,从人为因素、设备状态以及管理因素三个方面对电梯事故进行了致因分析。2)以曳引驱动电梯的意外移动为例,利用事故树找出了在该事故树中,各事件结构重要系数的排序,并针对事故树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预防电梯事故的具体措施。3)在提取了物联网的电梯运行动态数据后,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出了曳引驱动电梯主要的故障类型,利用模糊层次的数学方法,找出故障率与安全隐患的关联性,明确不同故障可能造成事故的风险等级,针对现有的电梯安全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引用故障率修正系数,建立新的电梯安全评价方法模型。本文旨在通过对事故统计以及物联网的电梯动态运行参数分析,归纳出故障发生的潜在规律、致因机理、故障逻辑和根本原因,对电梯的运行安全进行分类管理,充分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给电梯管理带来的契机,在针对一个市的物联网系统分析建立安全评价方法,建立安全管理模式,同样可以迁移至其它城市的安全管理方面。

康家宁[5](2020)在《卡车司机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卡车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货运物流方式,它承载着中国物流运输行业四分之三的运输量,其快速的增长态势加剧了卡车事故的发生概率。经调研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所涉及到的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的行为控制问题是最为关键的,导致卡车事故发生的因素。因此,研究卡车司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原因及预防对策意义重大。本文借助事故致因“2-4”模型理论,基于行为安全角度,分析事故原因及其作用路径方式,对卡车司机事故中的各类原因从不同角度展开多维度的研究。通过实际调研,选取2013-2017年间浙江省高速公路上发生的84起典型卡车司机事故为研究样本。首先,为避免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在不同组织间产生的干扰作用,将事故样本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组织分为四个大类{卡车运输单位组织、危化品运输单位组织、高速公路单位组织(施救;路政;交警;业主)、施工单位组织}。其次,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理论提炼出一种特向卡车司机交通事故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组织类别下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不安全物态原因、习惯性行为原因和组织运行行为原因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揭示了我国卡车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2009至2018十年间,我国卡车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发展起伏波动,近年来增长趋势尤为明显。对浙江省高速公路卡车安全形势进行了区域性规律分析,总体上2013-2017五年间高速公路卡车事故平均每年造成191人死亡,卡车事故死亡人数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平均在67%左右。对可深入调查的典型案例进行规律分析,发现此类事故均为重、特大级交通事故,并暴露出卡车偏好在深夜及凌晨时段肇事的问题。2.确定了一种特向卡车司机交通事故的分析方法。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理论基础,以案例报告中的事故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相关涉事组织进行有效的划分归类,从事故出发倒推整起事件的发生经过,并关联定位到涉事人员的组织从属关系及相关背景,通过调研、总结归纳等方式对组织内部有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原因、涉及到的不安全物态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以此探究卡车司机的习惯性行为原因因素,并最终定位到安全管理体系缺欠部分这一根本原因层面。整理得出每例事故完整的链式面板数据,再分析各原因对事故影响过程和作用路径,得出结论。利用此方法分析了84起卡车司机事故案例样本,分析结果见附录一。在判定不安全动作的研究上,严格依照交通法和高速交警违法依据章程,进行有机整合,结果见附录二。3.全面系统研究了卡车司机事故的行为原因。(1)不安全动作方面,经过分析得到了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列表,同时分析得到了不安全动作的违章情况。结果显示卡车司机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有31类,分散在四个组织大类之中。其中,直接引发事故最多的不安全动作是卡车驾驶人违规行驶操作(35次)。而日常作业中卡车运输单位未有效督导安全行车作业规程(41次)这类属于直接管理层员工的不安全动作;(2)不安全物态原因方面,与不安全动作分析类似,得到了不安全物态列表。不安全物态原因共计13类,对于卡车运输单位组织出现最多的是卡车运输作业过程中意外停止于道路上的不安全物态(8次);(3)习惯性原因方面,通过对各层级员工的习惯性行为原因与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对应关系,推断出员工不安全习惯性行为,以及容易缺欠的主要安全知识,且仅针对卡车运输组织内部。结果分别是安全知识不足(109次)、安全意识不高(187次)和安全习惯不佳(181次)。涉及的安全知识缺欠点共有9类;(4)组织运行行为原因方面,从安全方针、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和安全管理程序三方面分析,得出主要的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其在不同组织内共有19类,在卡车运输单位组织中,主要包括不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关系(41次)和未正确督导运输作业过程中的行车安全规范问题(41次)。4.深入研究了卡车司机事故的违章行为。卡车司机事故中违章动作占总不安全动作的73.4%,在这其中违章操作占34.8%,违章行动占32.9%,违章管理占32.4%。在卡车司机事故中,不同组织中相关人员的违章动作,对事故发生的影响和作用危害更大。5.在交通安全设计规划理念的指导下,总结梳理了卡车司机事故预防对策所需具备的特征和内容,探索卡车交通安全对策研究领域存在的优化和改良动向。结合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安全分析结果建立卡车司机事故发生风险模块的预估,最终形成卡车司机事故预防对策机制。

伍星光[6](2020)在《基于安全屏障的油库事故分析和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提出油库储存大量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甚至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多米诺事故,对企业声誉、设备资产和人员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目前尚无被广泛接受的适用于油库的事故模型,缺乏系统的油库事故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大量油库历史事故,明确影响油库安全的各类风险因素和事故因果关系,研发用于事故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模型和方法,为油库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搜集整理国内油库历史事故1144例,通过对发生年份、事故类型、事故单元、操作状态、点火源、事故原因和后果进行单因素分析,明确各事故特征因素的频率分布,通过对事故原因、事故类型和事故后果的交互分析,明确事故因果关系,求取不同促成因素对于引发各类型或后果事故的相对风险,为事故建模和分析以及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通过总结油库工艺特点和事故特征,对SHIPP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基于安全屏障的油库事故模型。根据所搜集整理的事故案例中蕴含的因果关系构建反映安全屏障依赖关系的综合性贝叶斯网络,通过EM算法进行参数学习,实现安全屏障间相互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和不同场景下事故类型及后果的动态预测。根据油库事故模型所表征的事故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分析事故案例,结合油库操作管理要求,建立事故过程通用故障树模型和各安全屏障通用故障树模型,通过将故障树模型应用于具体案例分析,形成基于通用故障树的事故分析方法。调研某原油库发生的336个异常事件,基于油库事故模型分析各异常事件的事件场景和序列,通过故障树和事件树分析,构建原因-后果关系模型,并将故障树和事件树映射为贝叶斯网络以表征不确定性和条件依赖性,针对新的证据信息,通过贝叶斯网络更新机制实施概率更新;根据贝叶斯理论对现场异常事件数据进行经验学习,降低先验概率的不确定性,实现对油库事故风险的动态预测。综合考虑安全屏障对事件的避免、预防、控制和保护作用,根据油库事故模型分析原因和事件的逻辑关系,构建浮顶罐重大泄漏bow-tie模型,对事故原因和安全屏障进行综合分析,构建潜在的重大事故场景模型,通过将bow-tie模型转换为贝叶斯网络模型,形成基于安全屏障的动态风险评估方法。

薛嗣圣[7](2019)在《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煤炭开采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煤矿事故灾害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煤矿各类事故中,瓦斯事故危害最为严重,一直被认为是煤矿生产的“头号杀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各类影响因素众多,事故致因及条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对瓦斯事故的管控带来了困难。本文从概率推理角度对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条件以及概率变化进行分析,运用概率图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深入挖掘煤矿瓦斯事故潜在规律,研究新形势下煤矿瓦斯事故的管控对策。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煤矿事故总体概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各阶段煤矿事故的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及原因,重点从多维度对瓦斯事故特征进行了统计剖析,指出瓦斯事故在事故类型、矿井类型、发生地域、发生时间等属性中所表现的特点及原因;结合当前煤矿安全形势和趋势,指出瓦斯事故在环境、人员、装备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分析结果来看,瓦斯事故具有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地域分布的广泛性、发生时间的随机性等不确定性特点。致因要素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难度。在煤矿安全投入和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研究瓦斯事故致因及条件的不确定性,从而改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提高事故管控的针对性。(2)论文以煤矿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瓦斯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瓦斯事故发生的物理机理,结合事故致因分类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运用事故树方法从大量最新瓦斯事故案例中探究人员、机器、环境、管理等方面导致事故发生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之间的逻辑条件,建立瓦斯事故致因条件依赖模型,明确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收集的案例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具有煤矿瓦斯事故特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进行模型有效性的验证;最后,基于瓦斯事故概率图模型进行事故推理,找到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最大致因链和敏感性因素排序。通过确定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事故节点的后验概率,进而有效地确定瓦斯事故发生的概率;根据瓦斯事故发生的最大致因链,可以快速找到导致瓦斯事故的因果链;对事故因果链上的敏感性因素进行分级管控,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瓦斯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规律可以从概率角度进行认知。贝叶斯网络较传统事故分析方法,在复杂不确定性问题的表达和推理方面具有优势,将贝叶斯网络运用到瓦斯事故不确定性研究中,构建瓦斯事故特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能够有效融合瓦斯事故先验知识和当前信息,实现基于概率推理的瓦斯事故风险预判和致因分析,为事故的有效防治与管控明确重点和途径。(3)为了将构建的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到事故分析和预防中,本文依据条件变化和煤矿生产可能出现的情况建立情景。结合瓦斯事故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煤矿特性-影响因素-因素状态-事件”的瓦斯事故情景网络模型(CFSE),并进行概率情景分析,以此确定了区别于传统方式的瓦斯事故管控流程,并从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提出了融合贝叶斯思想的瓦斯事故管控策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构建瓦斯事故情景网络模型,可以确定事故预防中所对应的每个情景,在任何一个情景下,借助贝叶斯网络研究在不同情景条件下事故发生的概率。在瓦斯管控策略中,本文提出基于概率推理和情景分析的瓦斯事故管控模式。充分利用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的推理和信息更新机制,建立瓦斯事故概率推理预警平台,细化瓦斯事故危险源的可能性度量,充分感知系统致因要素及条件的变化,从全局的角度进行决策和判断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管控效果。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以数据为驱动,基于贝叶斯网络和情景分析等理论,通过概率推理方法定量研究瓦斯事故的不确定性,系统提出不同情景条件下瓦斯事故的管控策略,以提高我国瓦斯事故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上遏制我国瓦斯事故的发生。该论文有图63幅,表32个,参考文献201篇。

谈姝雯[8](2019)在《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安全工程课程设置研究》文中指出安全工程专业自上世纪开办以来,经历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快速攀升,截至到2017年,开设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已经增加到198所。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培养模式存在行业背景差异,涉及石油、化工、建筑、消防等多方面,各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不一致,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多年来我国的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知识体系有了长足发展,培养的专业人才为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企业反馈毕业生存在“上手慢、适应力差、执行力弱”等问题,如何使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效地与工作岗位需求相匹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首先收集整理国内外安全职业人员的相关认证手册,确定安全人员的职业能力;然后收集我国安全工程本科课程设置,对比各高校间的特点及差异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为例,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职业能力包含安全管理、安全工程两个维度,安全管理能力包含制定并发展安全管理体系、知识管理、沟通交流、事故分析、制定应急预案及安全培训;安全工程能力包含安全监测、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2)当前各院校设置专业课程总数不统一;开设课程中,工程类课程数量远高于管理类课程数量;开设的共性课程中,多为管理类课程,工程类课程差异性大,多带有行业特色。(3)课程应涵盖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两个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应设置安全原理、安全管理学、安全法律法规、事故调查分析与应急管理、系统安全工程;安全工程模块应设置防火防爆安全、电气安全、机械安全、运输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化学有害因素防治、物理有害因素防治、生物有害因素防治、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心理。

赵子琪[9](2019)在《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个人行为原因及其关联关系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依然是煤矿安全生产中最严重的事故类型,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方法之一,是对已发生事故进行事故致因分析,通过对历年相关文献阅读发现,以往的学者通过对井下不同工种类型的不安全操作制定了针对一线员工不安全动作的预防方案,重点提出了管理层对一线员工不安全动作的决策性影响等。大多数研究虽然方法多,但是却缺乏深入研究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某一层面原因,比如组织层面原因,或者个人层面原因。本文将重点深入研究导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个人层面原因分析,追溯每条一次性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运用统计学方法结合计算机软件找出企业员工安全作业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与相互影响关系,最后对其结果提出假设并进行科学验证,为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提供针对性的参考。(1)得到了建国以来我国发生的584起事故样本的宏观规律趋势图。依据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官方事故点评集与事故报告建立了我国建国以来煤矿发生的重大以及特别重大(死亡10人以上)瓦斯爆炸事故完整数据库,通过分析其信息可知:从时间上来看,每年的12月、2月、3月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高发期;从空间上来看,事故集中发生在山西省,发生了 117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占总事故起数的20%;乡镇煤矿发生了 350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占总事故起数的60.3%;从煤矿合法运营性来看,非法经营的矿井有209个,占总事故矿井的35.79%,等相关结果;在584起事故样本中,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0人以上)共发生129起,占所有事故起数的22.09%。(2)构建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流程图。以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为样本,运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了样本的所有事故致因,以此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基于此构建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流程图并以此为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3)识别出了个人层面原因中出现的不安全动作,找出了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不安全动作。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定义,研究分析了 2007年至2016年间我国煤矿发生的63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识别出了 76类不安全动作,追溯不安全动作的特征将其细化为了四级指标;并列出了违反的具体《煤矿安全规程》条目;根据统计不安全动作的发生频次,76类不安全动作共累计出现了 494次,并得到了关键不安全动作分别是违章操作的未检查瓦斯(32次)、违章行动的违规或未安置通风设施(23次)、违章指挥的超层越界开采(28次)。(4)分析了不安全动作间的相关性与影响关系。所选用的Pearson与Spearman相关系数法结合STATA 15.0软件分析的结果表明,违章放炮与安检作业不到位、通风系统管理混乱、人员的配备与管理均呈显着正相关;违规放顶与安检作业不到位、未检查设备设施、未完善建井生产系统与违法生产呈显着正相关等其他相关关系,并以此绘制了各类不安全动作间的影响关系图。(5)分析出了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原因与发生频次并对其进行了指标细分。基于“2-4”模型中对个人层面行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定义,结合第4章的四级指标下的所有不安全动作,共识别出了 178类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其中,安全意识不高在所有不安全动作中出现了 71次,安全心理不佳出现了 44次,安全知识不足出现了 34次,安全习惯不佳出现了 29次;最后根据员工应具备的安全作业能力把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细分为了 14类表现形式。(6)分析了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因素间的相关性并得出了相关性图谱。运用Pearson与Spearman相关系数法结合STATA 15.0软件算出了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因素间的相关性,例如,混沌型与省能心理、自负心理、侥幸心理均呈现显着正相关;自恃型与侥幸心理、省能心理、专业知识呈显着正相关等其他相关性分析,并以此绘制了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图谱。(7)提出假设并检验了一次性不安全行为与习惯性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联度,总结出了相应预防措施。基于识别出的不安全动作与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指标,利用卡方检验与SPSS分析软件对不安全动作指标A中每个指标与所有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指标B均建立了假设检验,10组指标间均证明了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可以影响不安全动作的发出状态,并且有可能是不安全动作的危险因素;根据所得结果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检查表,为预防同类事故发生的安全培训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昌伟伟[10](2019)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事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程。安全问题成为了人类发展史的永恒话题。如何对以往的事故进行分析,总结事故发生的规律,对于事故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综述发现,事故分析模型多达几十种,每种事故分析模型均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考虑事故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构成,在原有事故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将事故的致因因素分为六个层级,建立各层级因素的子因素并汇总成表,建立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为事故分析和事故预防提供参考。本文基于系统的观点和理论,通过对2009年以来的67起典型的煤矿、建筑和化工事故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官方事故调查报告,结合相关事故分析模型的研究成果,总结事故致因因素的层级及与层级有关的事故案例比例,构建了层次分明的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随后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在对六层次事故模型进行合理简化的条件下,以某央企分公司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和得分作为基础资料,建立层级动力传播分析模型,对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其传播规律。最后采用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对近年来典型的三起案例事故进行事故分析,确定事故的各层级致因因素以及其安全控制结构,给出事故的教训和启发。主要结论如下:(1)统计了各层级事故致因因素的比例。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系统多层级因素综合决定的,各层级因素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引发事故。本文通过对67起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确定与人的不安全动作、设备故障和环境有关的事故61起,占事故总量的91%;与作业监控有关的事故63起,占事故总量的94%;与安全管理有关的事故66起,占事故总量的98%;与企业文化有关的事故66起,占事故总量的98%;与行业监管有关的事故46起,占事故总量的66%;与法律法规有关的事故2起,占事故总量的3%。从统计数据可以得知,前五个层级对于事故的贡献率较大,但并不意味着法律法规对于安全生产是不重要的,这是由于统计数据是基于官方事故调查报告,大部分报告尚未涉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层面。(2)建立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基于对67起事故的调查分析,以及已有的事故分析模型,建立六层次事故分模型,模型包括现场操作层、作业控制层、安全管理层、公司文化层、行业监管层和法律法规层六个层次的事故致因因素。其中现场操作层、作业控制层、安全管理层和公司文化层属于企业层面,即技术系统;行业监管层和法律法规层属于社会层面,即社会系统。对六层次事故模型层级因素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基于系统的观点,分析各层级因素间的相关关联性,确定事故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且各个层级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导致的。(3)对各层级因素的子因进行了分析。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每个层级因素均包含了若干子层级因素,通过分析,确定了现场操作层包括3个二级子因素:个体行为、工具与设备和环境,每个二级子因素均包含了若干个三级子因素,其中个体行为包括4大类三级子因素和29类四级子因素,工具与设备包括了 2大类三级子因素和17类四级子因素,环境包括了 2大类三级子因素和23类四级子因素。作业控制层包括2个二级子因素:个人因素和工作因素,其中个人因素分为5大类三级子因素和49类四级子因素,工作环境包括7大类三级子因素和61类四级子因素。确定了安全管理层包括5类二级子因素及15类三级子因素。确定了公司文化层包括6大类二级子因素和25类三级子因素。确定了行业监管层包括2大类二级子因素和7类三级子因素。确定了法律法规层包括1类二级子因素和3类三级子因素。(4)探讨了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的安全控制结构。基于系统的观点,建立层级因素间的控制结构以及控制结构间的通信和反馈回路,通过控制结构重新认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不是为了防止组件失效而发生事故,而是构件一个系统的安全控制结构,对系统实施安全约束,当系统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时,安全约束根据反馈信息适时修改,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有效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安全约束的同时尽可能使系统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使系统的性能不断的提高。(5)确定了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各层级的相对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各层级因素的相对权重进行了计算,最终确定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中现场操作、作业控制、安全管理、公司文化、行业监管、法律法规的权重分别为 0.29,0.22,0.15,0.21,0.10,0.04。(6)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层级动力传播规律。安全事故是典型的高阶非线性的动态系统,并且具有反馈的特性。基于此,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层级动力传播系统模型,以安全投入为切入点,利用某央企分公司安全标准化投入与得分的数据进行系统动力学层级动力模型的仿真,表明在系统界定范围内,增加投入可以提高安全标准化得分,这与实际情形一致。通过调整安全投入的总量以及在安全投入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各层级安全投入的比例,仿真系统安全水平的变化趋势,为企业合理安排安全投入提供理论依据。(7)利用六层次事故模型分析典型事故案例。利用新建立的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对近年来发生的三次特别重大事故:“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事故”、“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和“内蒙古宝马矿业“12·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分别进行了事故分析,通过可查据的事故调查报告,确定导致事故的各层级事故致因因素,建立事故的安全控制结构,以及对行业监管层的事故致因因素进行了重新的识别,最后结合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提出事故教训与启发。事实表明:事故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的,在进行事故预防时,需针对各个层级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偏废则有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二、一起电气事故分析及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电气事故分析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连锁跳闸的电网安全水平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连锁故障分析方法
        1.2.2 连锁故障防御策略研究
        1.2.3 连锁跳闸的预防策略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考虑连锁跳闸的电网安全水平分析
    2.1 连锁跳闸的概述
    2.2 电网发生连锁跳闸的判断方式
    2.3 电网安全水平评估方法
        2.3.1 电网安全水平评价指标
        2.3.2 影响电网安全水平的因素
    2.4 仿真与算例分析
        2.4.1 不同机组出力对安全水平的影响
        2.4.2 不同初始故障支路对安全水平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防电网连锁跳闸的策略模型
    3.1 基本预防策略模型
        3.1.1 目标函数
        3.1.2 约束条件
    3.2 改进预防策略模型
        3.2.1 约束条件的处理方法
        3.2.2 基于自适应罚函数法的预防策略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麻雀搜索算法的预防策略模型求解
    4.1
        4.1.1 算法的简介
        4.1.2 算法的数学模型
        4.1.3 算法实现步骤
    4.2 预防策略模型的求解
        4.2.1 初始麻雀种群的选取方法
        4.2.2 麻雀适应度的选取方法
        4.2.3 求解流程
    4.3 算例分析
        4.3.1 IEEE-14 节点系统
        4.3.2 IEEE-39 节点系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预防模型求解算法的改进
    5.1 种群初始化策略
    5.2 动态自适应权重
    5.3 莱维飞行策略
    5.4 算法流程
        5.4.1 算例分析
        5.4.2 IEEE-14 节点系统
        5.4.3 IEEE-39 节点系统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抛光打磨作业场所铝粉的爆炸危险评价及受限空间燃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铝粉爆炸事故致因分析及危险性评价
    2.1 突变理论概述
    2.2 铝粉爆炸事故尖点突变模型研究
    2.3 作业场所铝粉爆炸危险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铝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研究
    3.1 铝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影响因素研究
    3.2 最低着火温度试验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铝粉爆炸特性的试验研究
    4.1 铝粉爆炸下限试验装置及方案
    4.2 铝粉爆炸下限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铝粉其它爆炸特性参数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受限空间铝粉浓度及温度数值模拟研究
    5.1 CFD数值模拟概述
    5.2 袋式除尘器模型及边界条件
    5.3 袋式除尘器内铝粉浓度分布模拟
    5.4 袋式除尘器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5.5 本章小结
6 作业场所及受限空间铝粉爆炸危险性评价实例应用
    6.1 昆山铝粉爆炸事故
    6.2 昆山爆炸事故外部不安全因素危险性评价
    6.3 除尘器集尘桶铝粉爆炸尖点突变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
2 掘进工作面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2.1 危险源基本概念
    2.2 工作面环境特点与工序
    2.3 工作面危险源辨识
    2.4 工作面危险源评价流程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掘进工作面事故分析
    3.1 事故树方法介绍
    3.2 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分析
    3.3 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分析
    3.4 水害事故分析
    3.5 粉尘事故分析
    3.6 机电事故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可靠性分析
    4.1 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
    4.2 人的不安全行为基本理论
    4.3 掘进工作面人的可靠性分析
    4.4 作业安全能力提升
    4.5 本章小结
5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查询
    5.1 查询系统的构成
    5.2 数据库与技术选择
    5.3 查询系统设计
    5.4 查询系统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M市电梯安全评价及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M市的电梯安全评价的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电梯的安全管理研究
        1.2.2 国内外电梯法律法规现状
        1.2.3 国内外关于电梯安全评价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电梯安全事故分析
    2.1 引言
    2.2 电梯事故数理统计分析
        2.2.1 曳引驱动电梯事故分析
        2.2.2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事故分析
        2.2.3 其它电梯事故分析
    2.3 电梯事故致因分析
        2.3.1 事故致因理论
        2.3.2 电梯事故人因分析
        2.3.3 电梯事故设备因素分析
        2.3.4 电梯事故使用与管理因素分析
    2.4 电梯主要风险点
    2.5 典型电梯事故的事故树分析
        2.5.1 事故树分析方法概述
        2.5.2 曳引驱动电梯典型事故树分析
    2.6 小结
第3章 曳引驱动电梯综合因素安全评价
    3.1 引言
    3.2 曳引驱动电梯故障率数据特征
        3.2.1 影响故障率的因素
        3.2.2 基于监控数据的故障率特征
    3.3 M市曳引驱动电梯故障率统计数据分析
        3.3.1 故障数据提取
        3.3.2 故障原因分析
    3.4 电梯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度分析
    3.5 曳引驱动电梯综合因素安全评价方法
        3.5.1 曳引驱动电梯技术更新
        3.5.2 曳引驱动电梯安全评价体系
    3.6 曳引驱动电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3.6.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3.6.2 等级评价向量的确定
        3.6.3 待评价系统各因素权重计算
        3.6.4 故障率系数的确定
    3.7 小结
第4章 M市电梯安全评价方法实际应用
    4.1 引言
    4.2 电梯安全评价实例计算
        4.2.1 机械系统安全评价计算
        4.2.2 电气控制系统模糊安全评价
        4.2.3 使用环境因素安全评价
        4.2.4 管理因素安全评价
        4.2.5 可能性(四级变换计算)评价
        4.2.6 电梯故障率系数评价计算
    4.3 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卡车司机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交通事故发展规律及致因分析研究综述
        1.2.2 卡车交通安全及事故致因分析研究综述
        1.2.3 事故致因“2-4”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卡车司机事故宏观规律研究
    2.1 卡车事故规律研究
        2.1.1 我国卡车事故宏观背景规律统计
        2.1.2 区域性案例样本卡车事故规律统计
    2.2 本章小结
第3章 事故分析方法及案例分析
    3.1 事故分析方法的确立
        3.1.1 选择事故致因“2-4”模型的原因
        3.1.2 方法思想
        3.1.3 分析步骤
    3.2 卡车事故样本确定及选择标准
    3.3 卡车司机事故原因分析及实例展示
        3.3.1 甬台温宁波段“7.29”死亡1人事故
        3.3.2 事故分析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卡车司机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
    4.1 卡车司机事故原因分析
        4.1.1 不安全动作原因
        4.1.2 不安全物态原因
        4.1.3 习惯性行为原因
        4.1.4 组织运行行为原因
    4.2 本章小结
第5章 卡车司机事故不安全行为预防对策研究
    5.1 卡车司机事故预防对策探讨
        5.1.1 卡车司机事故预防对策设计规划
        5.1.2 卡车司机事故预防对策特征及内容
        5.1.3 卡车司机事故预防对策机制
    5.2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3-2017年浙江省高速公路卡车司机事故原因分析表
附录二 卡车司机事故不安全行为违法依据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安全屏障的油库事故分析和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本课题相关研究概况
        1.2.1 事故模型研究概况
        1.2.2 事故分析研究概况
        1.2.3 风险评估研究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油库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2.1 事故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2.2 事故特征因素统计分析
        2.2.1 事故发生年份
        2.2.2 事故类型
        2.2.3 事故单元
        2.2.4 操作状态
        2.2.5 点火源
        2.2.6 事故原因分析
        2.2.7 事故后果分析
    2.3 事故多因素统计分析
        2.3.1 事故原因-事故类型交互分析
        2.3.2 事故原因-事故后果交互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安全屏障的油库事故模型研究
    3.1 安全屏障的定义和分类
        3.1.1 安全屏障的定义
        3.1.2 安全屏障及其功能的分类
    3.2 油库事故模型构建
        3.2.1 SHIPP模型及其局限性
        3.2.2 SHIPP模型的改进
    3.3 安全屏障相互依赖性分析
        3.3.1 事故贝叶斯网络构建
        3.3.2 事故因果关系定量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油库事故分析和风险预测研究
    4.1 安全屏障通用故障树构建
    4.2 油库事故分析
    4.3 油库事故风险预测
        4.3.1 异常事件数据搜集和整理
        4.3.2 系统危险源辨识及分析
        4.3.3 贝叶斯网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油库事故动态风险评估及防控
    5.1 动态风险评估方法
    5.2 BT模型构建
    5.3 可能的安全屏障辨识
    5.4 BT和贝叶斯网络映射方法
    5.5 贝叶斯网络动态风险评估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1.1 油库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6.1.2 基于安全屏障的油库事故模型研究
        6.1.3 油库事故分析和风险预测研究
        6.1.4 油库事故动态风险评估及防控
    6.2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特色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2 理论综述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煤矿瓦斯事故现状及问题剖析
    3.1 中国煤矿事故概况
    3.2 中国煤矿瓦斯事故统计分析
    3.3 中国煤矿安全形势新特点及趋势
    3.4 当前煤矿瓦斯事故管理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要素及不确定性分析
    4.1 煤矿瓦斯事故物理机理
    4.2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
    4.3 煤矿瓦斯事故不确定性及时空分析
    4.4 煤矿瓦斯事故不确定性测度及推理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概率推理研究
    5.1 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5.2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要素及网络节点
    5.3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5.4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及模型检验
    5.5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推理
    5.6 本章小结
6 煤矿瓦斯事故概率情景分析
    6.1 煤矿瓦斯事故情景分析流程
    6.2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情景表示方法
    6.3 煤矿瓦斯事故情景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策略
    7.1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内涵和原则
    7.2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目标和流程
    7.3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策略
    7.4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建议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安全工程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1.1.2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1.3 安全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安全工程专业发展
        1.3.2 安全工程课程设置研究现状
        1.3.3 基本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比较分析法
    2.2 信息沉淀法
    2.3 样本选用原则
    2.4 安全人员职业能力的选取
3 安全人员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
    3.1 基于NEBOSH的安全人员职业能力界定
    3.2 基于INSHPO的安全人员职业能力界定
    3.3 基于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安全人员职业能力界定
    3.4 安全人员职业能力的表征维度
    3.5 小结
4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
    4.1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划分原则
    4.2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4.3 样本课程的梳理
        4.3.1 安全管理模块课程的梳理
        4.3.2 安全工程模块课程的梳理
        4.3.3 存在的问题
    4.4 小结
5 基于安全人员职业能力需求的安全工程课程设置的优化
    5.1 安全管理模块的对比分析
        5.1.1 知识结构的对比分析
        5.1.2 知识内容的对比分析
    5.2 安全管理模块的优化
    5.3 安全工程模块的对比分析
        5.3.1 知识结构的对比分析
        5.3.2 知识内容的对比分析
    5.4 安全工程模块的优化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个人行为原因及其关联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瓦斯爆炸事故物理致因研究综述
        1.2.2 瓦斯爆炸事故人因研究综述
        1.2.3 研究综述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事故样本选取与宏观特性
    2.1 事故样本选取
    2.2 事故样本宏观特征分析
        2.2.1 时间特征分析
        2.2.2 空间特征分析
        2.2.3 基本特征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事故分析方法研究
    3.1 理论基础
        3.1.1 事故致因模型综述
        3.1.2 事故致因“2-4”模型
    3.2 事故原因分析方法
    3.3 一起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3.3.1 分析过程
        3.3.2 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性行为原因及特征研究
    4.1 一次性不安全行为——不安全动作因素划分
    4.2 样本统计分析结果
        4.2.1 样本的不安全动作统计分析结果
        4.2.2 违章操作不安全动作分析结果列举
        4.2.3 违章行动不安全动作分析结果列举
        4.2.4 违章指挥不安全动作分析结果列举
    4.3 不安全动作的原因特征分析
        4.3.1 违章操作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特征分析
        4.3.2 违章行动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特征分析
        4.3.3 违章指挥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特征分析
    4.4 关键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
        4.4.1 违章操作关键不安全动作原因详述与预防措施
        4.4.2 违章行动关键不安全动作原因详述与预防措施
        4.4.3 违章指挥关键不安全动作原因详述与预防措施
    4.5 不安全动作的指标与对事故重要程度的相关性以及预防措施
        4.5.1 Pearson与Spearman相关性检验与结果分析
        4.5.2 不安全动作相关性与对事故影响关系图谱
    4.6 本章小结
5 瓦斯爆炸事故习惯性行为原因及特征研究
    5.1 习惯性行为原因因素的识别与划分
        5.1.1 习惯性行为原因因素的识别
        5.1.2 习惯性行为原因因素的划分
    5.2 习惯性行为原因具体结果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5.2.1 安全意识不高分析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5.2.2 安全心理不佳分析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5.2.3 安全知识不足分析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5.2.4 安全习惯不佳分析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5.2.5 安全生理不佳分析结果
    5.3 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指标相关性分析
        5.3.1 Pearson与Spearman相关性检验与结果分析
        5.3.2 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因素间影响关系图谱
    5.4 本章小结
6 瓦斯爆炸事故个人行为原因因素关联性研究以及预防建议
    6.1 分析指标对象的选择与确立
    6.2 卡方检验分析方法与数据准备
    6.3 指标A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具体分析
        6.3.1 指标A1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6.3.2 指标A2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6.3.3 指标A3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6.3.4 指标A4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6.3.5 指标A5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6.3.6 指标A6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6.3.7 指标A7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6.3.8 指标A8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6.3.9 指标A9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6.3.10 指标A10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6.4 基于检验结果提出预防措施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10)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安全生产状态回顾
        1.1.2 事故调查分析方法回顾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现状
        1.2.2 系统动力学研究应用
    1.3 本论文研究目的、方法与内容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论文研究内容
        1.3.3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六层次事故分析法的构建与研究
    2.1 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构建的步骤
    2.2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2.1 典型事故案例选择范围
        2.2.2 典型事故案例统计
        2.2.3 典型事故案例原因
    2.3 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构建
        2.3.1 事故根本原因分析简述
        2.3.2 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的提出
        2.3.3 层级因素间的关联性分析
    2.4 各层级因素的子因分析
        2.4.1 现场操作层子因分析
        2.4.2 作业控制层子因分析
        2.4.3 安全管理层子因分析
        2.4.4 公司文化层子因分析
        2.4.5 行业监管层子因分析
        2.4.6 法律法规层子因分析
    2.5 系统的安全控制结构
        2.5.1 分层安全控制结构分析
        2.5.2 控制结构的过程模型分析
        2.5.3 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总体结构
    2.6 事故分析模型层级因素构成权重分析
        2.6.1 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权重
        2.6.2 熵权法权重修正
        2.6.3 熵权法修正评价指标权重后比较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层级因素动力传播规律研究
    3.1 系统动力学概述
        3.1.1 系统动力学涵义及特点
        3.1.2 系统动力学的对于系统的认识
        3.1.3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流程
    3.2 系统动力学基模的概念
        3.2.1 流率基本入树
        3.2.2 嵌运算
        3.2.3 反馈环枝向量
        3.2.4 基模和基模生成集的概念
        3.2.5 嵌运算生成基模
    3.3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
        3.3.1 一阶系统的结构行为
        3.3.2 二阶系统的结构行为
    3.4 层级动力传播基模研究
        3.4.1 层级动力传播模型假设
        3.4.2 层级动力传播模型的流率与变量
        3.4.3 层级动力传播流率基本入树系统动力学模型
        3.4.4 层级动力传播模型总基模流图
    3.5 本章小结
4 层级动力传播模型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4.1 系统动力学仿真目的与软件选取
        4.1.1 系统动力学仿真目的
        4.1.2 系统建模软件选取
        4.1.3 系统动力学仿真流程
    4.2 系统仿真应用研究
        4.2.1 系统边界确定
        4.2.2 仿真方案确定
    4.3 系统层级因素仿真应用研究
        4.3.1 条件假设
        4.3.2 因果回路及原因树分析
        4.3.3 影响因子结构流图
        4.3.4 实际案例仿真参数确定与变量赋值
        4.3.5 模型检验与仿真
        4.3.6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的案例分析
    5.1 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事故
        5.1.1 事故简要经过
        5.1.2 事故系统概况
        5.1.3 事故层级因素识别
        5.1.4 事故层级安全控制结构
        5.1.5 事故层级动力分析
        5.1.6 事故教训与启发
    5.2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5.2.1 事故简要经过
        5.2.2 事故系统概况
        5.2.3 事故层级因素识别
        5.2.4 事故层级安全控制结构
        5.2.5 事故层级动力分析
        5.2.6 事故教训与启发
    5.3 内蒙古宝马矿业“12·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5.3.1 事故简要经过
        5.3.2 事故系统概况
        5.3.3 事故层级因素识别
        5.3.4 事故层级安全控制结构
        5.3.5 事故层级动力分析
        5.3.6 事故教训与启发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A 2009年-2018年67起典型案例统计表
附录B 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使用指引图

四、一起电气事故分析及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连锁跳闸的电网安全水平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D]. 吴鹏鹏. 福建工程学院, 2021(02)
  • [2]抛光打磨作业场所铝粉的爆炸危险评价及受限空间燃爆特性研究[D]. 陈海燕.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3]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安全评价研究[D]. 金悦.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4)
  • [4]M市电梯安全评价及管理研究[D]. 王楚奇.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2020(03)
  • [5]卡车司机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 康家宁.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6]基于安全屏障的油库事故分析和风险评估研究[D]. 伍星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 [7]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D]. 薛嗣圣.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8]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安全工程课程设置研究[D]. 谈姝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9]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个人行为原因及其关联关系研究[D]. 赵子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12)
  • [10]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六层次事故分析模型构建研究[D]. 昌伟伟.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10)

标签:;  ;  ;  ;  ;  

一次触电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