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固定修复牙体牙列缺损中基牙冠折的临床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姚立敏[1](2020)在《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在3年以上随访时间内,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Pub Med,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作为电子检索的补充。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8月。使用Endnote软件导入文献并去除重复文献,根据标题和摘要进行文献的初步筛选,随后获取经初步筛选的文献全文,由两名独立研究者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文献全文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纳入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者根据预先制定的数据提取表进行文献的数据提取,最终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局为种植体失败率,次要结局为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结果】通过检索得到1 632篇文献,最终12项报道了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所有研究的随访时间均为3年或3年以上。共计纳入1 357名接受All-on-4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涉及5 596颗种植体,其中倾斜种植体和轴向种植体均为2 798颗。结果显示,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在种植体失败率上无显着差异(RR=1.24,95%CI:[0.85,1.83],P=0.27)。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之间也无显着差异(MD=0.01,95%CI:[-0.04,0.05],P=0.81)。【结论】随访3年以上,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在种植体失败率和种植体边缘骨丧失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两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因此,联合应用轴向种植体和倾斜种植体共同支持无牙颌固定修复的All-on-4种植修复方案是安全可靠的。未来需要更多长期随访的高质量研究对本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佐证。第二部分【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5年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上颌和(或)下颌All-on-4种植修复治疗的病例资料,术后5年对患者进行回访,进行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术后5年回访时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不同倾斜角度的倾斜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丧失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牙周炎病史、种植体尺寸、种植体植入方向、种植体植入颌骨、种植体植入位点的拔牙创愈合情况、对颌牙情况以及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针对上述因素对All-on-4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纳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共收集26例病例资料,涉及120颗种植体,其中倾斜种植体60颗,轴向种植体60颗。(2)All-on-4种植修复中种植体总体5年存留率为98.33%,倾斜种植体5年存留率为96.67%,轴向种植体5年存留率为100%,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3)负载5年后,倾斜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平均(1.16±0.98)mm,轴向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平均(1.11±0.76)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4)按照倾斜角度将倾斜种植体分为三组(25°30°,30°35°,35°40°),三组之间种植体存留率(P=0.441)及边缘骨丧失量(P=0.982)均无统计学差异。(5)在单因素分析中,种植体植入颌骨(P=0.041)和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P<0.001)是影响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的危险因素。纳入上述两个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种植体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大于10 mm(P=0.001,β=0.309)是种植体发生边缘骨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6)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之间生物学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500)。【结论】在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具有相似的较长期临床效果。在25°至40°范围内倾斜角度的变化不会影响远端种植体的较长期临床效果。在All-on-4种植修复中,种植体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大于10 mm是种植体发生边缘骨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本研究结果,All-on-4种植修复中远端倾斜种植体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负载5年临床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远端种植体倾斜角度,缩短悬臂梁长度有利于维持All-on-4种植修复长期稳定临床效果。
王道荣,许晓波,潘杰[2](2019)在《数字化金属激光烧结烤瓷桥在修复失败再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数字化金属激光烧结(DMLS)烤瓷桥对牙列缺损固定桥修复失败再治疗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后牙牙列缺损固定桥失败患者24例72个单位修复体,拆除原修复体后,针对病因完善治疗基牙后,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数字化激光烧结烤瓷桥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铸造烤瓷桥修复。根据改良式Ryge标准分别评价2组修复体的就位情况、边缘适合性、基牙颊侧冠边缘色泽,并在患者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修复体完整性及修复体周围牙龈状况等评价分级,对2组修复体评价结果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修复体在就位的准确性、基牙边缘适合性及3个月和6个月后基牙牙龈状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修复体基牙冠颊侧边缘色泽,3个月和6个月的完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激光烧结的金属烤瓷桥在临床就位、边缘适合性及修复后牙龈状况方面优于传统铸造金属烤瓷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蒋文翔[3](2019)在《粘接性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使用热压铸造玻璃陶瓷制作的粘接性瓷修复体在牙列重度磨耗、氟斑牙和牙间缝隙等口腔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材料和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因牙列重度磨耗、氟斑牙和牙间缝隙等口腔疾病使用粘接性瓷修复体进行修复的9名成人患者(2名男性,7名女性)进行研究。一共完成54颗修复体(40颗前牙和14颗后牙),均使用热压铸造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制作,并用光固化或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粘接到牙齿上。使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对修复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最长56个月(平均17个月)的随访,修复体的生存率为100%。根据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修复体的主要缺陷是颜色匹配性(18.5%为B级)和边缘适合性(3.7%为B级)。所有修复体的术后敏感、继发龋、边缘变色、表面粗糙度和解剖外形评价均为A级。结论:使用树脂水门汀粘接的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修复体可以修复重度牙列磨耗、氟斑牙和牙间缝隙,短期临床效果良好。
彭佳梅[4](2018)在《美学区修复病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收集采用不同修复方案修复美学区缺损的病例,对其修复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并分析探讨影响其修复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的美学区缺损修复病例5例,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及其主观诉求进行完善的医、患、技沟通后,分别采用贴面、单冠、联冠、固定桥和种植的修复方式,修复材料选用玻璃陶瓷材料或氧化锆陶瓷材料,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进行临床操作。修复3-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修复体整体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5例病例均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及主观诉求等因素,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及修复材料进行修复。修复3-6个月后患者复查或进行回访,5位患者对修复效果均表示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全瓷修复体最终修复效果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美学区缺损修复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以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并能在最大程度上保存患者剩余牙体组织、恢复患者缺损前的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辛淼[5](2018)在《牙龈组织生物适应性在美学修复应用的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前牙美学区牙龈软组织美学效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通过观察前牙美学修复时应用暂时性修复体整塑牙龈形态变化,探讨牙龈组织生物适应性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之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要求前牙美学修复的7例患者。其中因原修复体导致牙龈红肿影响美观的患者2例;因前牙排列不齐,牙髓变色的患者1例;因前牙缺损要求修复的患者1例;因前牙缺失影响美观的患者1例;因受到外伤导致牙折的患者2例。美学修复主要的操作流程是:询问患者有无系统性疾病,了解患者最直接想解决的问题以及想要达到的美学效果,治疗前充分的医患沟通,向患者讲明其患牙缺损的情况以及可供选择的多种修复方案设计,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治疗的周期长短、相关费用以及预期所能达到的愈后效果。在获得患者准许的情况下应用数码相机采集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影像资料。修复前对患者进行口外面部检查是否均正常。临床操作中,不断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在患者赞同治疗计划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进行美学分析,制作美学蜡型,使患者能够参与治疗设计,并能直观清晰的看到初步的预期效果,便于医患沟通。临床病例纳入范围:⑴患者美学区缺陷要求改善;⑵生物学宽度未破坏;⑶前牙缺失要求卵圆形桥体固定修复;⑷美学区牙列缺损要求种植固定修复;⑸龈沟深度较深且为厚龈生物型;⑹口腔卫生情况良好,牙体以及牙周组织健康。利用暂时性修复体诱导牙龈形态方法逐步改善患牙的“粉白”美学效果,运用美学参数评价、分析与观察,使牙龈曲线相协调且牙龈软组织稳定性良好,最终完成全瓷修复。治疗中,在强调美学效果的同时,注重恢复口腔基本的咬合功能。确保正中,侧方以及前伸运动中无咬合干扰,使修复体对基牙受力无影响,取得修复体的长期稳定和良好的美学效果。对比分析修复术前、术后美学参数,随访修复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一年等多个时间节点,评价修复体临床效果和口腔维护情况。结果:经过对患者的定期复查随访发现,患牙的牙周状况均维护良好、牙龈软组织形态稳定协调、无红肿炎症等不适,牙龈未出现退缩现象,患者较满意该修复效果。结论:美学区的修复使前牙区获得一种理想的美观效果。利用牙龈组织生物适应性在美学区进行软组织塑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改善前牙区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
王伟娜[6](2018)在《增减材同期制作固定—活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国内人群牙列缺损现状严峻,可摘局部义齿以其广泛的适应症及经济实惠等优势在临床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传统的可摘局部义齿制作方法繁琐,且在面临义齿基牙牙体缺损需做全冠的情况下,患者需多次就诊,医师临床操作时间增加。随着CAD/CAM技术在口腔修复学领域的发展,多种数字化修复方案在减少人力,缩短椅旁操作时间的同时提高了修复体制作精度。其中,3D打印技术为口腔修复体的加工制作提出了新的方法,在加工金属修复体,如金属冠、金属支架等方面已趋向于成熟,但在全瓷修复体加工方面有粘粉、开裂等影响其进一步应用的问题。研究目的:提出一种联合使用3D打印、数控切削等数字化技术同期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基牙固定修复体及其支持的可摘局部义齿的数字化修复方案,摆脱传统手工制作口腔修复体的繁琐工序,提高修复体制作质量,实现患者两次就诊即可完成修复。同时,在该过程中研究3D打印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可行性,为3D打印氧化锆全瓷修复体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方法与内容:通过数字化修复手段设计牙列缺损患者同期固定-活动义齿修复方案,通过三维光学测量法、硅橡胶三维测量法、临床研究等方法分析其可行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3D打印氧化锆全瓷单冠、联冠的精度及适合性;2)利用3D打印/数控切削同期固定义齿修复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适合性;3)增减材同期制作固定-活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1例。研究结果:1)成功提出牙列缺损患者同期固定-活动义齿数字化修复方案,义齿在模型上就位良好;2)3D打印制作的氧化锆全瓷单冠、联冠不同部位的精度分别达到了切削氧化锆全瓷单冠、联冠的制作精度;冠内表面的制作精度优于外表面;由3D偏差图谱发现精度误差主要出现在牙合面窝沟、轴面与牙合面相交的内部线角等曲率较大的区域,其余部位及冠边缘处的精度较高;3)3D打印制作的氧化锆全瓷单冠、联冠的边缘适合性达到了临床普遍接受的120μm以内,且与切削氧化锆全瓷单冠、联冠的边缘、内部适合性无显着性差异;4)无论是采用3D打印还是数控切削的方法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基牙全瓷冠,同期3D打印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均达到了良好的适合性(主要介于0-300μm之间),其中,牙合支托及联合卡环处的适合性优于大连接体及金属基板;5)支架缺牙区基台与3D打印全瓷联冠之间的边缘适合性在150μm以内,但由于打磨抛光引起的金属丢失使内部适合性变大;6)随机选择1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同期固定-活动义齿修复发现:3D打印全瓷冠在口内就位良好;可摘局部义齿在口内就位良好,基板边缘密合,义齿无明显的翘动,固位良好;贴合点指示剂显示义齿与粘膜均匀接触,未见明显压痛点;患者在随访中未因不适而复诊,患者满意。结论:使用3D打印/数控切削等数字化技术同期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基牙固定修复体及其支持的可摘局部义齿是可行的,该方法达到了良好的修复体制作质量,减少了患者就诊次数及椅旁操作时间。此外,3D打印氧化锆全瓷冠的精度及适合性可以达到临床使用要求,是制作口腔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候选技术。
刘晓洁[7](2018)在《Ⅱ°以下松动基牙在可摘局部义齿设计中应用的临床病例报告》文中提出背景:现阶段,我国老年人的口腔状况仍处于一个不容乐观的境地。一方面,牙列缺损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另一个方面,在咬合创伤、牙周炎、根尖周炎等口腔疾病以及老年人自身生理、心理等全身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老年人口内余留松动牙较多。为延缓老年人进入无牙颌阶段,提高牙列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部分Ⅱ°以下松动牙仍需保留。对于牙列缺损伴余留牙松动的老年患者,尽早行修复治疗不仅可以恢复牙列完整性,还可以分散牙合力,减少松动牙受力。因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等因素限制,可摘局部义齿目前仍是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修复治疗的常用方案。在伴有余留牙松动的牙列缺损病例中,义齿设计时不可避免的会选用松动牙做为基牙。松动牙牙周潜力下降,所能承受的牙合力及提供的支持力减少,因此义齿设计时应首先去除松动牙的致病因素,继而进行合理的义齿设计,减少松动基牙受力,增加其支持力,将牙合力控制在基牙生理承受范围内,在恢复牙列完整性的同时,避免基牙松动度加重。目的:评价以Ⅱ°以下松动牙为基牙设计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老年人牙列缺损时的临床修复效果及修复后松动牙的健康状况变化。资料和方法:选择并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牙列缺损患者8例,其中上颌6例,下颌5例,基牙松动Ⅰ°6例,松动Ⅱ°5例;男2例,女6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57岁,平均69岁。修复前检查患者口内余留牙及软硬组织状况,分析牙松动病因,了解患者对修复治疗效果的主观期望,与患者沟通治疗计划,制定合理可行的口腔修复方案。针对牙松动的不同病因,对松动牙进行龈上洁治、根管治疗、冠修复、调牙合等基础治疗,根据基牙松动度,分别设计延伸卡环、固定卡环、结合卡环、RPI/RPA卡环组等,基牙上设置近中牙合支托、联合牙合支托或不设牙合支托,对远期状况不佳的基牙进行预留性设计。教导患者戴用义齿并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随访212个月,通过检查基牙松动度、测量牙周探诊深度、询问患者义齿戴用后使用情况,评价以Ⅱ°以下松动牙为基牙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义齿临床修复效果及松动牙的健康状况变化。结果:8名患者终义齿初戴时支架均可顺利就位,基托与粘膜密贴,义齿固位力良好。4名患者戴用12周后自觉粘膜区压痛,调改后疼痛缓解。戴用义齿212个月后复诊检查,8名患者均无粘膜压痛,义齿咀嚼效率良好。临床检查基牙松动度较修复前无加重,牙周探诊深度无明显改变。1名患者复诊时基牙龈周红肿,可能与患者自身口腔卫生状况保持不佳有关。其余7名患者牙周状况良好,牙龈无红肿,无探诊出血。结论:以Ⅱ°以下松动牙为基牙进行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时,在对基牙进行适当处理,消除松动致病因素后,根据患者口内余留牙松动程度及软硬组织情况进行合理的义齿设计,将牙合力控制在松动基牙的承受范围内,可以提高患者咀嚼效率,同时避免基牙松动程度加重,维护基牙健康。
林海书,邓旎,谢莉莉[8](2017)在《磁性精密附着体固位活动义齿在临床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磁性精密附着体固位的活动义齿应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共36例游离端牙列缺损的患者,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卡环固位型活动义齿修复,实验组采用磁性精密附着体固位的活动义齿修复,观察并比较两组义齿戴入后的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18例患者中出现1例基牙崩瓷,其余患者的活动义齿无破损,修复的桩冠无松动脱落,基牙无根折、桩折、牙周炎和根尖周炎等,成功率为94.4%;对照组18例患者中有6例失败,成功率为66.7%。实验组患者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性精密附着体义齿应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可以取得较佳的修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杜月明[9](2017)在《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一 不同树脂基质成分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性能的影响目的:比较不同树脂基质成分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树脂基质与硅烷化后的石英纤维制成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根据树脂基质中稀释剂成分的不同,将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分为两组,A组:TEGDMA为树脂基质稀释剂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B组:MMA为树脂基质稀释剂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将12颗一周内拔除的下颌第一磨牙沿牙体长轴方向磨除部分颊侧牙釉质制备成粘结平面,按照厂商提供的标准步骤用3M FiltekXTZ350纳米流动树脂将牙周夹板固定在离体牙的粘结平面上形成标准试件。最终光固化后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量两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比较试件断面的显微结构。结果:不同树脂基质成分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粘结性能有影响,B组的剪切强度明显提高(15.37±4.29MPa),A组的剪切强度为8.40±2.09MPa,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金相显微镜显示A组纤维树脂界面破坏率为16.67%,B组纤维树脂界面破坏率为9.26%。SEM观察结果显示A,B两组粘结界面的牙釉质中可见树脂突。能谱分析也证实了树脂突的元素构成。结论:Bis-GMA、TEGDMA和Bis-GMA、MMA均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与硅烷化的石英纤维形成稳定的复合结构,在稀释剂选用MMA时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粘结强度较好。实验二 不同预聚合温度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及可操作性能的影响目的:评价不同预聚合温度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及可操作性能的影响。方法:将加入催化剂的树脂基质与硅烷化后的石英纤维制成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并分别进行2h不同温度的预聚合。按照预聚合温度的不同,将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相应分为四组,C组:预聚合60℃2h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D组:预聚合70℃2h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E组:预聚合80℃2h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F组:预聚合90℃2h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观察预聚合后各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可操作性能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将18颗一周内拔除的下颌第一磨牙沿牙体长轴方向磨除部分颊侧牙釉质制备成粘结平面,按照厂商提供的标准步骤用3M FiltekXTZ350纳米流动树脂将牙周夹板固定在离体牙的粘结平面上形成标准试件。最终光固化后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量各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比较试件断面的显微结构,以确定最佳预聚合温度。结果:预聚合后D,E两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可操作性能能够满足实验要求。不同预聚合温度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粘结性能有影响,E组的剪切强度(14.51±0.96MPa)明显高于C组的剪切强度(10.93±1.91MPa),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金相显微镜显示C组纤维树脂界面破坏率为22.22%,D组纤维树脂界面破坏率为25.93%,而E组纤维树脂界面破坏率为31.48%。SEM观察结果显示C,D,E三组粘结界面的牙釉质中可见树脂突。结论:预聚合温度为80℃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粘结强度高于预聚合温度为60℃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预聚合温度为80℃和70℃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可操作性能比较理想。实验三 不同粘结系统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性能的影响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牙科树脂粘结系统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树脂基质与硅烷化后的石英纤维制成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根据牙科树脂粘结系统的不同相应分为G组:3MRelyX Unicem粘结树脂+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H组:3M FiltekXT Z350纳米流动树脂+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将12颗一周内拔除的下颌第一磨牙沿牙体长轴方向磨除部分颊侧牙釉质制备成粘结平面,按照厂商提供的标准步骤分别用3M RelyX Unicem粘结树脂和3M FiltekXT Z350纳米流动树脂两种树脂材料将牙周夹板固定在离体牙的粘结平面上形成标准试件。最终光固化后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量两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比较试件断面的显微结构。结果:不同种类粘结系统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粘结性能没有明显影响,G组的剪切强度为11.14±4.56MPa,H组的剪切强度为8.40±2.09MPa,组间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金相显微镜显示G,H两组均为混合破坏为主,其中G组纤维树脂界面破坏率为38.89%,H组纤维树脂界面的破坏率为16.67%。SEM观察结果显示G,H两组粘结界面的牙釉质中可见树脂突。能谱分析也证实了树脂突的元素构成。结论:临床常用的3M RelyX Unicem粘结树脂和3M FiltekXT Z350纳米流动树脂两种牙科树脂材料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与牙釉质间的粘结强度无显着影响。
颜欣[10](2017)在《末端基牙上不同卡环设计RPD修复游离端缺失的临床病例报告》文中提出背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中老年人牙齿一般因松动或大面积缺损导致脱落或拔除,以致牙齿缺失较多,影响生活和健康。牙列缺损病例较为常见,其中游离端缺失的病例更是修复难点,临床的修复方法包括种植修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但目前仍以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为主。牙列游离缺失,末端无可用基牙,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末端容易发生下沉,并伴有对末端基牙的扭力,基牙易受损伤后松动,粘膜出现压痛,缺隙处牙槽嵴易吸收。因此修复牙列末端游离缺失应着重降低义齿对基牙、粘膜和牙槽骨的损伤,通过在末端基牙上设计不同的卡环,以减小损伤。目的:评价应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缺失病例时,在末端基牙上设计不同卡环固位体的临床修复效果。资料和方法:选择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游离端缺失患者11例,其中上颌6例,下颌7例,双侧游离缺失7例,单侧游离缺失6例;男6例,女5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85岁,平均68岁。详细询问患者主诉,经过临床检查,了解患者缺牙时间,有无旧义齿,旧义齿情况,缺失牙位和数目,结合基牙牙体及牙周条件,以及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治疗意向后完成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经牙体预备,制取印模,试合,然后完成终义齿制作与试戴。随访2-10个月,通过临床检查以及患者义齿戴用后功能使用情况,评价近缺隙末端基牙上不同卡环固位体设计RPD修复游离端缺失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11名患者初戴义齿时均固位较好、稳定无明显翘动、基托边缘伸展合适,软组织无明显压痛,正中及侧方咬合良好,咀嚼时无压痛。义齿初戴后2-10个月随诊观察,有3例出现义齿咀嚼时粘膜轻微压痛,有2例出现功能运动时不适,经调磨咬合,局部缓冲处理后缓解。所有11例患者均无基牙疼痛不适或松动加重现象。结论:应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端缺失的牙列,可根据末端基牙的牙位、牙体及牙周情况不同,缺牙数目不同,采用相应合适的卡环固位体设计,以保护基牙和粘膜,提高义齿的使用效果。
二、在固定修复牙体牙列缺损中基牙冠折的临床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固定修复牙体牙列缺损中基牙冠折的临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All-on-4 的概念及优缺点 |
1.2 相关生物力学研究 |
1.3 All-on-4 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评价 |
1.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比较All-on-4 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系统评价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比较All-on-4 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总结 |
致谢 |
附录 临床病例报告 |
病例一 |
参考文献 |
病例二 |
参考文献 |
病例三 |
参考文献 |
病例四 |
参考文献 |
病例五 |
参考文献 |
病例六 |
参考文献 |
病例七 |
参考文献 |
病例八 |
参考文献 |
病例九 |
参考文献 |
病例十 |
4. 主要参考文献 |
(2)数字化金属激光烧结烤瓷桥在修复失败再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材料与设备 |
1.3 治疗方法 |
1.3.1 修复体检查 |
1.3.2 制作临时桥修复体 |
1.3.3 粘固临时修复体 |
1.3.4 修复体设计与制作 |
1.3.5 修复体试戴与粘固后口腔卫生宣教 |
1.4 修复体效果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种技术制作的修复体再治疗的疗效评分比较 |
2.2 2种技术制作修复体应用于再治疗的典型病例 |
3 讨论 |
4 结论 |
(3)粘接性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主要器械和材料 |
2.3 治疗过程 |
3 结果 |
4 结论 |
病例一 |
病例二 |
病例三 |
病例四 |
病例五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4)美学区修复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病例一:11、21 贴面修复 |
一、患者基本信息 |
二、主诉 |
三、现病史 |
四、既往史 |
五、家族史 |
六、过敏史 |
七、不良嗜好 |
八、临床检查 |
九、辅助检查 |
十、诊断 |
十一、治疗方案 |
十二、临床治疗过程 |
十二、病例相关照片 |
病例二:11全冠修复 |
一、患者基本信息 |
二、主诉 |
三、现病史 |
四、既往史 |
五、家族史 |
六、过敏史 |
七、不良嗜好 |
八、临床检查 |
九、辅助检查 |
十、诊断 |
十一、治疗方案 |
十二、临床治疗过程 |
十三、病例相关照片 |
病例三:11、21、22 联冠修复 |
一、患者基本信息 |
二、主诉 |
三、现病史 |
四、既往史 |
五、家族史 |
六、过敏史 |
七、不良嗜好 |
八、临床检查 |
九、辅助检查 |
十、诊断 |
十一、治疗方案 |
十二、临床治疗过程 |
十三、病例相关照片 |
病例四:11、21、22 固定桥修复 |
一、患者基本信息 |
二、主诉 |
三、现病史 |
四、既往史 |
五、家族史 |
六、过敏史 |
七、不良嗜好 |
八、口腔临床检查 |
九、诊断 |
十一、治疗方案 |
十二、临床治疗过程 |
十三、病例相关照片 |
病例五:11、21 种植单冠修复,22桩核冠修复 |
一、患者基本信息 |
二、主诉 |
三、现病史 |
四、既往史 |
五、家族史 |
六、过敏史 |
七、不良嗜好 |
八、口腔临床检查 |
九、诊断 |
十、治疗方案 |
十一、临床治疗过程 |
十三、病例相关照片 |
讨论及体会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牙龈组织生物适应性在美学修复应用的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病例报告一 |
病例报告二 |
病例报告三 |
病例报告四 |
病例报告五 |
病例报告六 |
病例报告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增减材同期制作固定—活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牙列缺损患者同期固定-活动义齿数字化修复方案 |
1 目的 |
2 材料与设备 |
2.1 制取数字化印模所需材料与设备 |
2.2 数字化设计所需设备 |
2.3 数字化制作所需材料及设备 |
3 方法 |
3.1 制取数字化印模 |
3.2 修复方案的数字化设计 |
3.3 修复方案的数字化制作 |
4 结果 |
5 讨论 |
第二部分 3D打印氧化锆全瓷冠的精度及适合性研究 |
实验1 3D打印氧化锆全瓷单冠、联冠的精度研究 |
1 目的 |
2 材料与设备 |
3 方法 |
3.1 3 D打印氧化锆全瓷单冠的精度研究 |
3.2 3 D打印氧化锆全瓷联冠的精度研究 |
4 结果 |
5 讨论 |
实验2 3D打印氧化锆全瓷单冠、联冠的适合性研究 |
1 目的 |
2 材料与设备 |
3 方法 |
3.1 3 D打印氧化锆全瓷单冠的适合性研究 |
3.2 3 D打印氧化锆全瓷联冠的适合性研究 |
4 结果 |
5 讨论 |
第三部分 3D打印纯钛支架的适合性研究 |
实验1 支架与模型(固定义齿就位后)的适合性研究 |
1 目的 |
2 材料与设备 |
3 方法 |
3.1 支架与模型(3D打印冠就位后)的适合性研究方法 |
3.2 支架与模型(数控切削冠就位后)的适合性研究方法 |
3.3 统计分析 |
4 结果 |
4.1 两组支架适合性偏差图谱 |
4.2 两组支架适合性测量结果 |
5 讨论 |
实验2 支架缺牙区基台与3D打印全瓷联冠的适合性研究 |
1 目的 |
2 材料与设备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第四部分 增减材同期制作固定-活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1例 |
1 目的 |
2 材料与设备 |
2.1 数字化印模所需材料及设备 |
2.2 数字化设计所需设备 |
2.3 数字化制作所需材料及设备 |
2.4 3 D打印全瓷冠精度及适合性测试所需材料及设备 |
2.5 其他所需材料 |
3 方法 |
3.1 病例选择 |
3.2 第一次就诊 |
3.3 修复体数字化设计及制作 |
3.4 第二次就诊 |
4 结果 |
4.1 3 D打印全瓷冠的精度及适合性测试结果 |
4.2 全瓷冠口内试戴结果 |
4.3 可摘局部义齿临床试戴结果 |
4.4 可摘局部义齿临床修复效果检查结果 |
5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Ⅱ°以下松动基牙在可摘局部义齿设计中应用的临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临床病例选择 |
(三)方法步骤 |
(四)基牙松动度及牙周健康状况检查标准 |
(五)临床病例资料 |
(六)结果 |
(七)讨论 |
(八)结论 |
(九)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磁性精密附着体固位活动义齿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适应证选择 |
1.3 修复方法 |
1.3.1 修复前准备 |
1.3.2 临近缺牙区的残根和残冠的处理 |
1.3.3 修复方法 |
1.4 随访复查 |
1.5 疗效判定标准 |
1.6 修复成功判定标准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成功率比较 |
3 讨论 |
(9)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外文词汇缩写列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一 不同树脂基质成分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二 不同预聚合温度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及可操作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三 不同粘结系统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牙周夹板固定牙周病松动牙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10)末端基牙上不同卡环设计RPD修复游离端缺失的临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病例选择 |
方法步骤 |
临床病例资料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美学研究与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在固定修复牙体牙列缺损中基牙冠折的临床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比较[D]. 姚立敏. 南京大学, 2020(02)
- [2]数字化金属激光烧结烤瓷桥在修复失败再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 王道荣,许晓波,潘杰.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9(03)
- [3]粘接性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初探[D]. 蒋文翔. 浙江大学, 2019(03)
- [4]美学区修复病例报告[D]. 彭佳梅.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9)
- [5]牙龈组织生物适应性在美学修复应用的病例报告[D]. 辛淼.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6]增减材同期制作固定—活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可行性研究[D]. 王伟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7]Ⅱ°以下松动基牙在可摘局部义齿设计中应用的临床病例报告[D]. 刘晓洁.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8]磁性精密附着体固位活动义齿在临床中的应用[J]. 林海书,邓旎,谢莉莉. 海南医学, 2017(17)
- [9]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基础研究[D]. 杜月明.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5)
- [10]末端基牙上不同卡环设计RPD修复游离端缺失的临床病例报告[D]. 颜欣.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