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郝梦晨[1](2020)在《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创新求变,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逐步多元,分支机构逐渐增多,集团财务管控的难度和复杂度随之加大。少数煤炭企业为适应形势发展,推动财务变革,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本文通过对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现状的典型分析,找出运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优化解决的具体措施,推动集团化企业进一步达到降本增效,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等成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企业应用与推广。本文将理论知识分析和实际案例研究相结合,以扁平化、规模经济、流程再造三个理论做支撑,运用SPORTS分析模型结合调查问卷的多维度分析方法,在学习借鉴国内外有关财务共享服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理论知识的分析,对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文章结合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现状,认真总结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S煤炭集团运营中的成果,同时有效梳理出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差旅及费用报销流程、应付账款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了深刻剖析,探索出运营优化的技术路径。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立人才共享机制、促进业财一体化、精简可控范围流程节点、提升流程智能化处理、提高IT支撑能力等一系列优化设计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总结归纳出通过建立主数据标准体系、建设财务云数据平台、构建集团财务大数据分析平台、规范集团管理业务流程等提升系统运营质量,延伸系统应用效果的关键要素。最后得出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优化,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促进财务管理变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结论,并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选取了管理层级复杂、职工人数众多、产业发展多元、管理相对粗放、劳动比较密集的世界500强煤炭企业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优化的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行业代表性,提出了对目前人员组织、财务流程的优化路径以及利用信息智能技术的优化运营思路,具有较强的行业示范引领作用和参考借鉴价值。
周凤玉[2](2020)在《L建工集团税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与税收始终是息息相关的,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税收贯穿于采购、加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对于企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比如,税收作为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经济调控过程中,国家可以在税收政策制定上收紧政策来限制一些限制性行业发展,也可以通过释放政策红利鼓励一些行业发展。更有学者认为,税收政策的变化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充分利用税收政策不仅可以判断经济形势,还可以为企业获取更多利润。当然,凡事具有两面性。税收政策有时也是一颗定时炸弹,其伴随而来的税务风险让很多企业诚惶诚恐。企业经营目的是盈利,而缴纳的税款对于企业也是真金白银,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者的收益,所以,在利益与税收之间无形中就产生了博弈。有些企业沉迷于纳税筹划,经常打政策的擦边球,有时过度的进行纳税筹划触犯了规定,一不小心也会成为稽查和处罚的对象。比如,很多大企业都陷入了“税务门”的丑闻之中,比如苏宁、谷歌等一系列大企业都难以幸免。当然,税务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避免税务的处罚,更加有意义的一面是避免因为涉税事项复杂、政策更新不及时等原因就导致多缴税款,从而蒙受损失。比如,有的企业经营业务属于国家税收政策优惠范围,但由于未及时捕获新的税收政策导致漏享政策,对于企业来说不经意间也产生了一笔损失。总之,税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各个环节,难以回避。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L建工集团,其是典型的建筑行业大企业,具有业务流程复杂、周期长、资金量大等特点,税务风险更是不容忽视,做好税务风险管理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方式了解L建工集团经营情况、涉税情况、税务风险管理现状,运用了财务报表分析法、税种分析法、内部控制分析法三种方法进行风险识别;通过制定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估,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最后,从信息化角度、业务角度、内控角度三个角度对前期识别出的L建工集团的税务管理风险进行应对。总之,本文将理论研究和调研分析进行结合,对L建工集团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并针对问题提出风险应对的方向。最终达成目标,制定出了符合L建工集团针对性的税收风险管理优化方案。该风险应对方法是针对L建工集团“量身定制”,但是风险识别、评估应对中的方案内容依然具有普适性,对于建筑行业其他企业均具有借鉴意义。
杨静[3](2019)在《福州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税收风险评估》文中认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是福州市税收收入的重点行业之一,在福州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小觑。与此同时,受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及税收经济政策变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行业税收管征难度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税收风险问题突出。为强化该行业税收风险管理,实现对税收风险的高效、准确评估,本文通过建立以行业特征为基础的多维指标体系,将主观赋值法中的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值法中的熵权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基于AHP-熵权法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税收风险评估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福州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进行税收风险识别、衡量和评价,进而对评估产生的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的风险应对策略。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通过阐述研究背景、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确定本文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重要内容,并就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作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对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税收风险评估涉及的“风险”、“税收风险”和“税收风险评估”等概念进行界定,并进一步阐述税收风险评估的理论来源及其应用。第三部分,概述评估总体思路并详细介绍基于AHP-熵权法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税收风险评估模型的理论构建,内容包括评估方法的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产生及综合评价值的合成。第四部分,运用税收风险评估模型,结合福州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样本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就评估结果对该行业税收管征工作的启示进行归纳。第五部分,从挖掘行业涉税特点、拓展涉税数据来源、推动涉税信息整合、强化评估模型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推进福州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税收风险评估工作的路径。
冯凌燕[4](2017)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文中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需要长期的巨额投入,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但收益见效慢,使得许多企业不愿意投入过多资金在研发上。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在发展自身上忽略了研发投入的根本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并且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跃居前列,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快速增加。目前,我国政府为了鼓励相关企业能够进行自主研发的活动,有关的组织部门也开始进行政策改革并予以支持,但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相当一部分公司企业在使用一些政府颁布的支持政策服务于自身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各项进程中发现,这样的行为不仅为相联系的会计核算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为纳税申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力图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财会实务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此致力于企业自身能够对自主研发的活动开始有新的理解与认识,并且能够深入了解自主研发活动能够为自身带来长远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加大研发的投入比例,以此促进我国技术的升级与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现行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加计扣除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对企业的经济后果影响。其中,第三章至第五章是本论文重点分析阐述的部分。第三章具体研究对于研发费用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并且着重分析这三种研发费用的处理方式的优势与弊端,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的目前拥有高新技术资质的一部分企业在其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窘境。在本文的第四章,则指出我国的一些高新技术的企业在其研发有关的费用税收优惠对企业财务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介绍了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重点讨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会计核算和所得税计算。而对于本文的第五章,则是着重以Y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Y公司的有关的运营中出现的有关自主研发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例如政府对于高新企业所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何进行有效利用,其财务分配优势是什么,对于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的费用等加以分析,并且笔者通过对特定的一些工业规模以下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案例进行调查,也以此对我国有关的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以及相关政府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赵佳丽[5](2013)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历史演进》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九九六年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科教兴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更成为一个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普遍面临着规模扩大、经费紧张等原因造成的巨大压力,高等教育成本的不断上升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高校、学术界及教育部门针对高等教育成本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讨,但纵观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的文献,数量多且内容零散,不利于检索、归类与研究。总结中国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内容以及归纳其研究的主要观点十分必要。本文目的在于掌握国内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现状,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发展轨迹,从而为后人对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故笔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的文献以及众多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选取了1979到2012年发表的有关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该样本均来源于中国知网和国家图书馆,通过笔者的收集、统计,共得到926篇文章和35本专着。通过对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笔者根据年均发表的文献数量,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缓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通过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笔者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归类为四个方面,分别是高等教育成本的基本问题、核算、补偿及分担,并进一步对高等教育成本的基本问题、核算、补偿及分担等各方面的观点和认识进行了梳理。通过笔者的梳理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三个结论:其一,从发表的文献数量上看,随时间的推移,有关高等教育成本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多,理论研究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其二,从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内容上看,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研究范围越来越广;其三,理论研究不是孤立的,制度变迁与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研究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的创新体现在探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发展趋势,对研究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及探讨制度背景和高等教育成本研究之间的关系。当然,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的梳理会由于文献搜集的疏漏而有待完善,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阶段的划分可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笔者会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弥补这些局限,以期完美的达到研究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王蕾[6](2009)在《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研究 ——北京市某高新技术软件企业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新会计准则之前我国所采用的研究与开发(R&D)支出费用化的会计核算模式沿袭于制造经济时代,使得我们在运用会计数据来衡量许多企业,特别是以R&D活动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时产生了很大的偏差,更造成市场对它们盈利能力的误解。本文在对高新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界定的基础上,细致地梳理了当前各国对于R&D支出的会计处理以及我国R&D支出的历史演进过程,发现当前研究与开发活动开展得最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等都主张R&D支出费用化,我国目前实行有条件资本化处理,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困难。有条件资本化基本上解决了全部费用化、全部资本化的弊端。本文研究了两种极端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有条件资本化的优点以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且相应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法的财务影响,然后根据具体案例阐释有条件资本化具体实施中的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新准则关于R&D支出有条件资本化具体实施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信息披露的建议。本文分为六个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章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然后对高新技术企业及其研究开发费用做出界定并且对我国研究开发费用支出的会计处理原则做出分析;接着研究了两种极端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有条件资本化的优点以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分析不同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财务影响;就具体案例详细论述了有条件资本化具体实施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及展望,主要叙述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以及留待今后研究的主要问题。
苗谊卓[7](2009)在《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基于无形资产剩余使用期分析》文中认为作者通过对我国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与国际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美国和加拿大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以及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无形资产的论文及着作的研究,提出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的主体,但是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计量基础是以有形资产为主体而建立的,因此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不能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报告要求。本文建议根据无形资产的特点,建立一套能够全面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状况的“公认无形资产会计原则”,以改进现行我国无形资产准则。无形资产的价值是无形资产计量和核算的关键问题,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价值。本文建议建立新的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包括进行无形资产剩余使用期分析,以提高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并通过建议更新现行准则中“无形资产”的概念、将土地使用权与无形资产分离、改进研究开发支出、无形资产后续支出的账务处理,及编制出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的会计报表体系。
许香兰,申宏泉[8](2007)在《浅析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现行的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就我国新旧会计准则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建议。
吴倞[9](2007)在《技术资产的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技术资产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显着,如何适应社会的这一变化,构建基于技术资产培育的会计核算体系,成为会计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讨论了技术资产成本和价值理论,结合技术资产价值的劳动价值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对技术资产的价值特性加以分析。然后对上市公司技术资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由此发现企业R&D投入对企业技术资产的形成没有达到预期的正向影响,指出其原因之一在于现行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不利于技术资产的培育,导致研发费用与技术资产之间无明显的关联性。根据以上分析,论文对构建基于技术资产培育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在技术资产的初始确认、再确认和披露三个阶段进行改革,包括会计核算上采用多模式处理,价值摊销上采用加速摊销法,价值评估上采用建立在价格区间模型基础上的技术资产评估法,最后结合彩色报告模式分别在表内和表外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彭喜阳,左旦平[10](2007)在《我国企业研发(R&D)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我国2006年新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的企业研发费用会计计算方法,很可能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带来会计信息成本高、不利于工商界正确树立研发投资观念、不利于企业绩效考评等问题。在综述各种现有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
二、浅议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扁平化理论 |
2.2 规模经济理论 |
2.3 流程再造理论 |
2.4 SPORTS分析模型 |
3 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现状 |
3.1 S煤炭集团简介 |
3.2 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背景 |
3.3 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概况描述 |
3.3.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办公选址 |
3.3.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 |
3.3.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 |
3.3.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流程 |
3.3.5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撑 |
3.3.6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保障 |
3.4 本章小结 |
4 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问题分析 |
4.1 问卷设计与调查 |
4.1.1 问卷调查设计 |
4.1.2 问卷调查过程 |
4.1.3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
4.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问题分析 |
4.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问题分析 |
4.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核算流程问题分析 |
4.4.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差旅及费用报销流程问题分析 |
4.4.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付账款流程问题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对策 |
5.1 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目标及原则 |
5.1.1 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目标 |
5.1.2 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原则 |
5.2 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设计 |
5.2.1 人力资源优化 |
5.2.2 信息系统优化 |
5.2.3 差旅及费用报销流程优化 |
5.2.4 应付账款流程优化 |
5.3 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2)L建工集团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回顾 |
1.2.1 税务风险文献回顾 |
1.2.2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文献回顾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组织结构图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2.1 基本理论及概念 |
2.1.1 税务风险 |
2.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综述 |
2.2.1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定义 |
2.2.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流程 |
2.2.3 税务管理与税务风险管理的关系 |
2.3 内部控制理论 |
2.3.1 内部控制理论概念 |
2.3.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
3 建筑行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建筑行业涉税情况介绍 |
3.2 经营方式与流程 |
3.3 财务核算模式及基本内容 |
3.3.1 财务核算模式 |
3.3.2 财务核算基本内容 |
3.4 生产经营特点 |
3.5 建筑行业企业涉税风险管理情况 |
4 L建工集团的税务风险管理概述 |
4.1 企业情况概述 |
4.2 企业纳税情况简介 |
4.3 L建工集团税务风险管理现存问题 |
4.3.1 税务风控人员配置不到位 |
4.3.2 内部重视程度不够 |
4.3.3 税务专员综合素质不够高 |
4.3.4 缺少流程化管理 |
4.3.5 已经存在潜在风险危及企业 |
4.4 风险原因分析 |
5 L建工集团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 |
5.1 L建工集团税务风险识别 |
5.1.1 财务指标分析法 |
5.1.2 流程税种分析法 |
5.1.3 内部控制分析法 |
5.2 L建工集团税务风险评估 |
5.2.1 风险评估 |
5.2.2 风险等级划分 |
6 L建工集团税务风险应对 |
6.1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设计原则 |
6.2 L建工集团税务风险应对 |
6.2.1 电子信息管理角度 |
6.2.2 业务角度风险管理系统设计 |
6.2.3 内控角度风险管理系统设计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福州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税收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 |
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税收风险评估概念厘定与理论溯源 |
(一)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税收风险评估概念厘定 |
(二) 税收风险评估的理论来源及应用 |
三、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税收风险评估模型的理论构建 |
(一) 总体思路和评估框架 |
(二) 基于AHP-熵权法的评估模型的构建 |
四、福州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税收风险评估实证检验 |
(一)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
(二) 税收风险评估模型应用 |
(三) 税收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
(四) 对强化行业税收管征的启示 |
五、推进福州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税收风险评估工作的路径 |
(一) 通过挖掘行业涉税特点拓宽税收风险评估角度 |
(二) 通过拓展五方数据来源提升税收风险评估精度 |
(三) 通过推动涉税信息整合加快税收风险评估速度 |
(四) 通过强化评估模型建设提高税收风险评估准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样本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率 |
附录(二) 样本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指标单项评价值 |
附录(三) 样本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变动值 |
附录(四) 样本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变动指标单项评价值 |
附录(五) 样本企业的税款入库率 |
附录(六) 实际缴纳税额与申报应纳税额比对指标单项评价值 |
附录(七) 调查问卷 |
附录(八) 样本企业的税收风险综合评价值 |
致谢 |
(4)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相关研究评价 |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逻辑框架 |
1.3.1 关键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及其逻辑框架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2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及其财务会计特征 |
2.1 高新技术企业及其研发活动 |
2.1.1 高新技术及其企业特征 |
2.1.2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 |
2.2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财务会计特征 |
2.2.1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 |
2.2.2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特征 |
2.2.3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发展趋势 |
3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选择 |
3.1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
3.1.1 企业研发费用可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 |
3.1.2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
3.2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
3.2.1 一般企业研发费用处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3.2.2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3.3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选择 |
3.3.1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 |
3.3.2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式的合理性 |
3.3.3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式的缺陷 |
4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式的经济后果 |
4.1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对企业运营方式的影响 |
4.1.1 一般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对企业运营方式的影响路径 |
4.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对企业运营方式的影响路径 |
4.2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 |
4.2.1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概述 |
4.2.2 研发费用的归集及核算 |
4.3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
4.3.1 直接体现于企业的经济利润,可能导致操纵盈余 |
4.3.2 有利于获得科技研发成果,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
4.4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
4.4.1 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
4.4.2 保证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 |
5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个案分析 |
5.1 案例选择及其概况 |
5.2 Y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情况 |
5.2.1 Y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科目设置 |
5.2.2 Y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及处理 |
5. 3Y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经济后果 |
5.3.1 企业运营方式得到完善,督促企业日常经营活动 |
5.3.2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得到完善,确保企业税收优惠力度 |
5.3.3 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保持稳定的收入与利润 |
5.3.4 有助于企业管理规范,引导企业实现经营成果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2 启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历史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本文结构 |
1.4 本文创新点 |
2 高等教育成本文献梳理 |
2.1 相关文献检索 |
2.1.1 样本选取 |
2.1.2 总体文献数量 |
2.1.3 分类文献数量 |
2.2 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阶段划分 |
2.2.1 划分意义与依据 |
2.2.2 阶段划分与分析 |
3 高等教育成本观点梳理 |
3.1 高等教育成本的基本问题 |
3.1.1 教育成本、高等教育成本与高等学校教育成本 |
3.1.2 成本内涵 |
3.1.3 成本特征 |
3.1.4 成本分类 |
3.2 高等教育成本的核算 |
3.2.1 核算意义 |
3.2.2 核算主体 |
3.2.3 核算对象 |
3.2.4 核算内容 |
3.2.5 核算原则 |
3.2.6 核算期间 |
3.2.7 核算方法 |
3.3 高等教育成本的补偿 |
3.3.1 补偿的本质 |
3.3.2 补偿的途径与方式 |
3.3.3 补偿的模式 |
3.4 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 |
3.4.1 分担的主体 |
3.4.2 分担的原则 |
3.4.3 分担的标准 |
3.4.4 对成本分担机制的建议 |
4 制度变迁与理论研究的关系 |
4.1 高等教育规模与理论研究 |
4.2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理论研究 |
4.3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与理论研究 |
5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研究的文献数量 |
5.1.2 研究的内容范围 |
5.1.3 制度变迁与理论研究的关系 |
5.2 研究局限 |
5.3 研究展望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1 样本文献 |
附录2 高等教育成本研究文献摘编 |
(6)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研究 ——北京市某高新技术软件企业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我国R&D政策的历史演进 |
1.1.3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研究的难点 |
第2章 有关概念界定及会计处理原则 |
2.1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和特征 |
2.1.1 高新技术的界定 |
2.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
2.1.3 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特征 |
2.2 高新技术企业R&D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
2.2.1 高新技术企业R&D的定义和分类 |
2.2.2 高新技术企业R&D活动特征 |
2.3 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会计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
第3章 R&D不同会计处理分析及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分析 |
3.1 全部费用化存在的问题 |
3.2 全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 |
3.3 有条件资本化的优点 |
3.4 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会计处理的财务影响分析 |
4.1 不同会计处理对企业经营行为影响分析 |
4.2 不同会计处理对资产计价及经营成果影响分析 |
4.3 不同会计处理对企业纳税影响分析 |
4.4 不同会计处理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影响分析 |
第5章 某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会计处理的案例分析 |
5.1 该企业高新技术开发现况 |
5.2 该企业R&D支出会计处理及披露 |
5.3 该企业R&D支出会计处理改进 |
第6章 结论、建议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完善R&D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的建议 |
6.3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基于无形资产剩余使用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动机 |
1.1 文献检索 |
1.1.1 文献检索情况 |
1.1.2 文献检索分析 |
1.2 选题意义、创新点及其局限性 |
1.2.1 本题的理论意义 |
1.2.2 本题的现实意义 |
1.2.3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1.2.4 论文研究方法和局限性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学者关于无形资产相关问题研究 |
1.3.2 国内学者关于无形资产相关问题研究 |
2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与国际、美国、加拿大会计准则相比较 |
2.1 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特征的比较 |
2.2 可辨认的标准及内容 |
2.3 无形资产确认条件 |
2.4 无形资产的核算内容的比较 |
2.5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比较 |
2.6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比较 |
2.7 对内部形成的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支出)规定的比较 |
2.8 商誉 |
2.9 无形资产披露的比较 |
3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现状 |
3.1.1 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过于狭窄 |
3.1.2 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低,且结构不合理 |
3.1.3 对无形资产的披露过少 |
3.1.4 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准则造成国有无形资产流失严重 |
3.2 无形资产核算的会计理论存在的问题 |
3.2.1 谨慎性原则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
3.2.2 历史成本原则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
3.2.3 市场交易原则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
3.2.4 持续经营假设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
3.2.5 会计期间假设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
3.2.6 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
3.2.7 货币计量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
3.3 土地使用权是否属于无形资产 |
3.3.1 土地使用权不具备无形资产的特征 |
3.3.2 土地使用权按无形资产核算的不利方面 |
3.4 无形资产的计量方法存在的问题 |
3.4.1 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
3.4.2 研究开发费与后续支出的确认与计量 |
3.5 无形资产的披露问题 |
4 建议 |
4.1 改进现行准则中“无形资产”概念的建议 |
4.2 将土地使用权从无形资产中分离的建议 |
4.3 建立新的、适用于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基础 |
4.3.1 无形资产的结构框架分析 |
4.3.2 从公司战略的观点分析无形资产 |
4.3.3 建立一套公认无形资产会计原则的若干问题研究 |
4.3.4 建立公认无形资产会计原则(GAIP)的具体建议 |
4.4 建立新的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 |
4.4.1 影响无形资产价值的因素分析 |
4.4.2 无形资产的计量方法 |
4.4.3 建议充分考虑无形资产经济寿命的特点 |
4.4.4 建议采用无形资产剩余使用期分析 |
4.5 改进研究开发支出帐务处理的建议 |
4.6 改进无形资产后续支出帐务处理的建议 |
4.7 编制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的会计报表体系 |
4.7.1 建立新的无形资产报告体系的设想 |
4.7.2 资产负债表变革的设想 |
4.7.3 损益表变革的设想 |
4.7.4 现金流量表变革的设想 |
4.7.5 加强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要求的设想 |
5 案例研究 |
5.1 案例描述 |
5.2 利用改进措施可导致利润总额的变化 |
5.3 利用改进措施可导致净利润的变化 |
5.4 利用改进措施可导致无形资产的变化 |
5.5 利用改进措施可导致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化 |
5.5.1 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率对照图 |
5.5.2 资产负债率对照图 |
5.5.3 资产回报率对照图 |
5.5.4 所有者权益回报率对照图 |
6 总结全文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详细摘要 |
(8)浅析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现行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简述 |
1.1 费用化 |
1.2 资本化 |
1.3 有条件地资本化 |
2 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分析 |
2.1 研发费用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 |
2.2 对新准则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评价分析 |
2.3 新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面规定的缺陷和不足 |
3 对完善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建议 |
(9)技术资产的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章 技术资产及其价值形成的基本理论 |
2.1 技术资产内涵与外延 |
2.1.1 技术资产的定义 |
2.1.2 技术资产的内容及其特点 |
2.2 技术资产成本与价值理论分析 |
2.2.1 技术资产使用价值的特点及成本构成 |
2.2.2 劳动价值理论对技术资产的价值决定分析 |
2.2.3 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对技术资产的价值决定分析 |
2.3 技术资产培育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
2.3.1 技术资产培育的含义与特点 |
2.3.2 技术资产价值形成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
第3章 上市公司技术资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1 上市公司技术资产的现状分析 |
3.1.1 上市公司技术资产现状调查 |
3.1.2 上市公司技术资产现状统计分析 |
3.2 上市公司技术资产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企业研发投入与技术资产的相关性分析 |
3.2.2 现行会计模式对技术资产培育的影响评析 |
第4章 基于技术资产培育的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
4.1 基于技术资产培育会计核算模式构建的整体思路 |
4.1.1 会计核算模式的基本思路 |
4.1.2 会计核算模式的基本框架 |
4.2 技术资产初始确认的会计核算 |
4.2.1 研发特性与研发阶段的界定 |
4.2.2 自创技术资产的账务处理 |
4.2.2 技术资产的摊销及账务处理 |
4.3 技术资产再确认的会计核算 |
4.3.1 技术资产进行再确认的必要性 |
4.3.2 技术资产的再确认方式—技术资产评估 |
4.4 提升技术资产价值的信息披露模式 |
4.4.1 构建提升技术资产价值的信息披露模式的基本思路 |
4.4.2 基于提升技术资产价值的信息披露模式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10)我国企业研发(R&D)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我国现有会计处理方法的缺陷 |
2.1 全部直接予以费用化处理方法的缺陷 |
2.2 全部直接予以资本化处理方法的主要缺陷 |
2.3 分项目有条件地予以资本化处理方法的缺陷 |
2.4 我国最新会计准则规定的处理方法的缺陷 |
3 基本结论及对策建议 |
3.1 企业研发业务特征及会计处理方法设计原则 |
3.2 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设计 |
4 分析与讨论 |
四、浅议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S煤炭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优化研究[D]. 郝梦晨.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L建工集团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 周凤玉.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福州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税收风险评估[D]. 杨静. 厦门大学, 2019(02)
- [4]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 冯凌燕. 云南大学, 2017(05)
- [5]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历史演进[D]. 赵佳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S1)
- [6]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研究 ——北京市某高新技术软件企业案例分析[D]. 王蕾. 西南大学, 2009(10)
- [7]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基于无形资产剩余使用期分析[D]. 苗谊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07)
- [8]浅析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J]. 许香兰,申宏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35)
- [9]技术资产的会计问题研究[D]. 吴倞. 中南大学, 2007(01)
- [10]我国企业研发(R&D)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研究[J]. 彭喜阳,左旦平. 科学管理研究,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