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腺病变的超声诊断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卢克剑[1](2021)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诊断价值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甲状腺癌诊断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6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4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61例,所有患者均实施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检查相关数据。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异度为89.39%、灵敏度为86.27%、准确度为88.03%;两组患者血流分布、结节形态、结节纵横比、微小钙化情况、边缘清晰情况以及内部回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甲状腺癌诊断有积极意义,准确率高,可进行推广应用。
贾志莺[2](2021)在《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表达、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和探讨常规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BRAF V600E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侵袭性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计算杨氏模量诊断阈值并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评估各相关因素对甲状腺癌侵袭性的诊断效能,为临床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评估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措施提供更多信息。方法:1)307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甲状腺结节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常规超声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良性结节及PTC组,对组间杨氏模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PTC是否侵及被膜和/或周围组织进一步分为两组,对组间常规超声特征及杨氏模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应用ROC曲线计算各组间杨氏模量最佳诊断阈值。2)根据病理结果对181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组,分为有转移和无转移组以及单区域(n=1)和多区域(n≥2)淋巴结转移组,分析PTC结节超声特征及杨氏模量值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根据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应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3)307例甲状腺结节术后标本送检bFGF检测,181例PTC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分析bFGF表达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情况与PTC侵袭性的关联,分析常规超声特征、杨氏模量值与bFGF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根据有统计学意义的各相关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应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1)307例甲状腺结节的病理结果分别是结节性甲状腺肿90例,局灶性甲状腺炎36例,PTC 181例。在PTC是否侵犯被膜和/或周围组织组间年龄及常规超声特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年龄、结节最大径、边缘不规则、钙化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杨氏模量值(Emax、E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Emax曲线下面积为0.642,95%的置信区间为0.562-0.722,据此得到最佳诊断阈值为65.3KPa;Emean曲线下面积为0.648,95%的置信区间为0.569-0.728,据此计算最佳诊断阈值为49.0KPa。杨氏模量值Emax及Emean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PT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ax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95%的置信区间为0.674-0.804,据此计算最佳诊断阈值为42.2KPa;Emea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95%的置信区间为0.649-0.781,据此计算最佳诊断阈值为35.2KPa。36例局灶性甲状腺炎与181例PTC两组常规特征及超声表现的统计学结果显示内部回声、纵横比>1、内部微钙化、边界模糊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杨氏模量值Emax及E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1例PTC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两组间杨氏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81例PTC根据其是否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其中年龄、最大径、内部钙化、被膜侵犯、Emax、Emean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累及区域数量组间仅年龄、结节最大径、内部回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统计学有意义的参数引入方程,建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76.7%,检验效能中等。3)307例标本行bFGF表达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PTC组间、局灶性甲状腺炎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间bF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1例PTC是否侵及被膜和/或周围组织器官两组间bF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是否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间bF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PTC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检验效能较好。结论:1)PTC患者年龄>45岁、结节径线增加以及具有边缘不规则、内部钙化等超声特征时,发生局部侵袭性的概率增加。PTC的杨氏模量值总体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PTC伴有局部侵袭性的杨氏模量值总体高于不伴局部侵袭性者,PTC杨氏模量值不受桥本甲状腺炎背景的影响。2)PTC表现为径线增加、内部钙化、侵及相邻被膜时,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同时随着PTC结节径线增加、超声表现为非低/极低回声时,发生多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大。年龄<45岁的病例较≥45岁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且累及多区域的可能性增加。PTC杨氏模量值越高,即结节越硬,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越高。3)本组病例bFGF表达阳性强度由高到低排序:局部侵袭性PTC>局部非侵袭性PTC>结节性甲状腺肿>局灶性甲状腺炎。而bFGF表达与PTC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无关。本组PTC病例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率高于既往文献报道,且在是否合并局部侵袭性两组间无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最大径、边缘不规则、内部钙化、Emax、bFGF预测PTC局部侵袭性有意义,双模态超声及bFGF检测可以为临床对PTC精准评估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信息。
杨振冬[3](2019)在《细针穿刺在甲状腺TI-RADS 3、4类结节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对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中3、4类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促进临床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合理TI-RADS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接受甲状腺超声检查,超声报告提示为TI-RADS 3类及4类结节(包含4A、4B、4C三个亚型)同时进行了细针穿刺的337例患者,共计381个结节。排除细针穿刺病理结果为不满意(Unsatisfactory,UNS)的病例,将符合条件的326个结节的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81个TI-RADS 3、4类结节中,FNA细胞学诊断结果为良性(包含良性滤泡性结节)76个,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Atypica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US)44个,不满意55个,可疑恶性44个,恶性162个;手术病理结果为,良性119个,恶性207个。FNA细胞学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FNA对TI-RADS3类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66.7%、97.7%、95.7%;FNA对TI-RADS 4A、4B、4C类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77.3%、95.2%、89.1%;95.8%、73.9%、90.4%;96.4%、72.7%、94.3%。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对TI-RADS 3、4类结节的良恶性判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有利于促进临床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合理TI-RADS分类,减少对TI-RADS 4A、4B类结节的低估。
周剑辉[4](2017)在《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病变的应用意义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病变的应用意义。方法 8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手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仪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 80例最终确诊存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术前超声诊断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77例,其中良性病变患者74例,恶性病变患者3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96.3%。术后通过病理诊断发现,良性病变患者75例,恶性病变患者5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有1例良性病变患者出现误诊,2例良性病变出现漏诊的现象,1例恶性病变出现漏诊。结论在甲状腺占位病变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临床的手术治疗效果。超声诊断准确度较高,对临床诊断甲状腺病变有重要临床意义。
杨中梅[5](200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病变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2007年7月—2008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患者中,对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198例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证实,其中良性121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4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6例,腺瘤44例);甲状腺癌61例(乳头状癌28例,髓样癌8例,未分化癌7例,滤泡癌12例,淋巴瘤6例),男性91例,女性107例,年龄25~70岁。2.方法检查前患者无需特殊准备,对女性戴有项链的患者,于检查前取下,妥善保存,对穿高领上衣的患者,应脱去以便充分暴露颈前部位进行检查;常规二维纵横扫查,观察肿物生长部位、大小及声像图特征,再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并记录肿物内部回声及周边血流显示和分布情况;超声检查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扫查时探头不对皮肤加压,以免肿瘤血管受压而影响血流参数。通过纵切面、横切面和斜切面时平行移动探头以全面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将198例甲状腺病变的患者进行分病种、类别做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等详细分析、对比、鉴别、研究。3.测量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和能量多普勒显像(CDF)观察甲状腺病变内血流分布状态及类型,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期峰值流速(Vmin);经过近一年半时间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计算阻力指数(RI)进行分析、观察甲状腺病灶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PW、RI及Vmax方面是具有显着性差异的(P<0.05)。结果:1.121例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67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3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44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患者41例,所有病例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2.6%,误差率达7.4%;61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32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28例,甲状腺滤泡样癌12例,甲状腺髓样癌8例,甲状腺未分化癌7例,甲状腺淋巴瘤6例,所有病例手术后与病理结果对比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达88.5%,误差率达11.5%;16例甲状腺良恶性共同存在的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9例,病例手术后与病理结果对比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达87.5%,误差率达12.5%。2.经统计学处理证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甲状腺病变作出准确的诊断,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的相关系数达0.89,由此得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做为甲状腺病变的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结论: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无放射性及有效性等多个特点且价格低廉的检查手段,同时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将对早期临床诊断有决定性帮助,是除手术之外唯一可在术前观察结节大小、形状、性质及血流情况的检查手段。2.对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超声可以提示有无肿大淋巴结,对肥胖患者,触诊困难时,超声可以准确提供淋巴结大小及位置。3.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二维声像图的表现以及CDFI的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证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做为甲状腺病变的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王亮卿[6](2006)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价值。方法分析382例甲状腺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结果,并与病理及实验室检查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2.6%,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4.7%。结论应用二维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值,可以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熊军[7](2021)在《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和临床病理对照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价值,对照病理结果并总结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80例(均属于单一结节患者),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检查,对比术后病理结果,评估超声诊断价值。结果:术前经超声诊断确诊良性病变31例,恶性病变49例;术后病理结果确诊良性病变33例,恶性病变47例。超声诊断灵敏度为95.74%、特异度为87.88%、准确率为92.50%。结论: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诊断中超声检查具有显着的诊断价值,诊断效能较高,可获取清晰图像,同时可准确鉴别肿瘤良恶性,为后期疾病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赵羽丹[8](2021)在《甲状腺结节钙化在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钙化在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术后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病变30例,恶性病变3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比较良恶性甲状腺病变患者结节钙化情况,并分析不同类型恶性甲状腺病变患者结节钙化情况。结果恶性甲状腺病变患者结节微钙化发生率66.67%(24/30)高于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的6.67%(2/30),结节粗钙化发生率33.33%(6/30)低于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的93.33%(2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851, P=0.000<0.05)。恶性甲状腺病变患者中乳头状癌15例,滤泡状癌8例,髓样癌4例,混合型乳头滤泡状癌3例,各类癌变结节钙化中微钙化占比均高于粗钙化。结论超声在甲状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通过超声对其甲状腺癌结节钙化情况进行判断,如患者结节钙化为微钙化,则更应该提高警惕,防止病灶组织恶变。
张凤艳[9](2021)在《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甲状腺乳头状癌CT诊断的多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多种CT征象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且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2人,共101枚甲状腺结节,包括49枚甲状腺乳头状癌、52枚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在所有结节中分析并记录以下8种CT表现,包括结节位置、大小、形态、微小钙化、囊性改变、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的独立危险因素征象,并计算单征象及多征象联合在PTC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微小钙化、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四种CT征象在PTC与NG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均与PTC有关,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27.374(95%CI 5.871127.636)、28.587(95%CI4.139197.460)和4.315(95%CI 0.85821.694)。单一CT征象来判断PTC灵敏度最高的是不规则低密度环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87.8%,92.3%,90%,0.80,11.4。特异度最高的为边缘缺损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75.5%,96.2%,86.1%,0.72,19.9。通过三种征象联合模型对PTC进行判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87.8%,94.2%,91.1%,0.82,15.1。结论: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在PT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多种征象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PTC诊断的准确性。第二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和CT检查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性评价超声、CT及其联合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检索Medline(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使用超声和C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主要结果为基于颈水平或基于患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s,DORs)。次要结果是基于中央区和外侧区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DORs。结果:1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6167例患者,11601枚颈部淋巴结。基于颈水平分析,得出超声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35(95%CI 0.34-0.37),0.95(95%CI 0.94-0.95),13.94(95%CI 9.34-20.82),CT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46(95%CI 0.44-0.47),0.88(95%CI 0.87-0.89),7.24(95%CI 5.46-9.62),超声和CT联合检查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为0.51(95%CI 0.49-0.52),0.85(95%CI 0.84-0.86),6.01(95%CI 3.84-9.40)。基于患者的分析中得到的超声检查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41(95%CI 0.36-0.46),0.92(95%CI 0.89-0.94),7.56(95%CI 4.08-14.01),CT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DORs分别是0.49(95%CI 0.44-0.54),0.91(95%CI 0.89-0.94),9.40(95%CI 5.79-15.27),超声和CT联合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为0.64(95%CI 0.57-0.71),0.83(95%CI 0.77-0.88),8.59(95%CI 5.37-13.76)。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术前CT在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起到了对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作用,尤其是外侧区和基于患者的分析。CT和超声检查都可以作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有效影像技术。第三部分光谱CT定量参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目的:评价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常规CT形态学参数术前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术前行颈部光谱双能量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为PTC者,根据淋巴结选取标准,选取相应颈水平轴位短径>5mm的淋巴结。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其中34例PTC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95枚(组1),非转移淋巴结55枚(组2)。16例PTC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63枚(组3)。另选取甲状腺良性病变15例作为良性增生组,淋巴结73枚(组4)。分析各组淋巴结常规CT形态学特点并比较平扫、动脉期、静脉期PTC转移、非转移性淋巴结及良性病变淋巴结的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值(Z-effective normalized,Zeff-N)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得出转移淋巴结NIC、λHU及Zeff-N值临界值及其诊断效能,并与形态学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1、PTC中转移淋巴结动脉期和静脉期测得的光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碘浓度(NIC)和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Zeff-N)均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2、检测转移淋巴结的最佳参数为动脉期λHU和动脉期NIC,当动脉期λHU>2.945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0.811,0.906,0.875,0.855,0.717;当动脉期NIC>0.215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0.642,0.966,0.939,0.769,0.608。与形态学分析相比,动脉期λHU具有较高的灵敏度(0.811 vs.0.789),动脉期NIC具有明显增高的特异性(0.966 vs.0.521)。结论:光谱成像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第四部分CT影像组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目的: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性能;探讨结合影像组学、CT主观诊断及临床危险因素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47例纳入本研究,所有PTC均为单发病灶,按7:3的比例随机分组(训练队列:n=103例;验证队列:n=44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腺瘤(Thyroid adenoma,TA)、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等临床资料。依据手术病理分为淋巴结(Lymph Node,LN)转移组和未转移组。2、由三名分别从事头颈影像诊断3年、7年及15年的医师根据CT征象独立评估PTC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有转移,可疑转移和无转移三类。3、应用ITK-SNAP软件手动逐层勾画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PTC癌灶感兴趣区域(ROI),提取基于高通量、多层次的影像组学特征(包括一阶强度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高维小波特征,各期851个组学特征,每例病人共计2553个组学特征)。通过采用上采样,Z-score和均数标准化及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对特征数据进行预处理。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筛选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多元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方法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CT主观诊断模型及联合模型,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效能。4、结合影像组学特征、CT主观诊断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列线图(Nomogram)。采用校正曲线评估诺模图。采用决策曲线比较各预测模型在临床诊断中的预期受益。结果:1、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年龄、部位、包膜侵犯、前后径、左右径、纵横比、CT诊断1(15年经验医师)及CT诊断2(7年经验医师)在PTC患者LN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20、7.554、15.650、18.693、15.506、13.924、30.093、11.552,P均<0.05)。采用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特征构建3种临床模型。2、影像组学模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预测性能良好(训练和验证队列,P<0.01)。在验证组中,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三期组合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医师的主观诊断(AUC,0.788,0.788,0.783,0.792vs.0.765)。组学与临床联合模型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优于医师主观诊断及其他临床模型(AUC,0.848 vs.0.765,0.735,0.71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CT诊断1、年龄、前后径、纵横比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优势比分别为1.455、-1.301、2.544、1.456,P均<0.01),由此构建临床列线图。4、预测模型示:在临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中添加影像组学特征后提高了训练组中的预测效能(AUC由0.857提高至0.907);在验证组中得到了证实(AUC由0.783提高至0.835)。两个队列中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比较吻合。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联合模型在预测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方面提供了最大的诊断收益。结论:影像组学与临床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放射科医师;在临床列线图中添加了影像组学特征提高了PTC患者颈部LN转移的术前预测效能,CT影像组学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提供了潜在无创的技术方法。
陈花[10](2021)在《不同超声分类系统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三种超声分类系统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颁布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 TI-RADS)、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美国内分泌学会/意大利临床内分泌协会联合发布《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简称AACE/ACE/AME指南)和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颁布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层指南(简称ATA指南)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和推荐细针穿刺活检的不必要活检率。资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行甲状腺手术切除或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1254例患者共1254个结节的资料,并将结节分别按照三种超声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以组织病理及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根据约登指数选取最佳诊断临界值,比较三种超声分类方法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和推荐细针穿刺活检的不必要活检率。结果:1.总共1254个结节纳入研究,669个(53.35%)结节为良性,585个(46.65%)结节为恶性,结节超声特征实性的恶性率(64.4%)显着高于囊性为主、实性为主(8.4%、7.6%);极低回声、低回声的恶性率(91.3%、72.3%)显着高于等/高回声(10.6%);边缘不规则的恶性率(85.3%)显着高于边缘规则(17.5%);微钙化的恶性率(87.4%)高于粗钙化(39.4%)及无钙化(28.4%);纵横比≥1的结节恶性率(83.8%)显着高于纵横比<1(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ACR TI-RADS超声分类评估中TR1类、TR2类、TR3类、TR4类、TR5类的恶性率分别为0%(0/34)、2.23%(3/134)、4.09%(15/366)、49.10%(55/112)、84.21%(512/608),各类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ACE/ACE/AME指南分类评估中低风险病变、中等风险病变、高风险病变的恶性率分别为0.59%(31/522)、34.82%(39/112)、82.93%(515/621),各类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TA指南分类评估中良性、极低度可疑恶性、低度可疑恶性、中度可疑恶性和高度可疑恶性的恶性率分别为0%(0/22)、1.85%(3/159)、10.65%(36/338)、27.35%(32/117)、83.58%(514/615),各类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ACR TI-RADS超声分类的良恶性最佳诊断截断点为TR4类,AACE/ACE/AME指南的良恶性最佳诊断截断点为高等风险病变,ATA指南的良恶性最佳诊断截断点为高度可疑恶性,分别以此计算三种超声分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及曲线下面积(AUC),ACR TI-RADS分类为96.92%、77.13%、51.4%、99.0%、86.52%,0.740,0.905;AACE/ACE/AME指南为88.03%、84.16%、58.1%、96.6%、85.96%,0.721,0.883;ATA指南为87.86%、85.05%、59.5%、96.6%、86.28%,0.729,0.886;ACR TI-RADS分类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且准确度最高,ATA指南有最高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ACR TI-RADS分类与ATA指南及AACE/ACE/AME指南AU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CR TI-RADS分类推荐FNA结节数为600个,其中良性结节数为263个,不必要活检率为43.83%,AACE/ACE/AME指南推荐FNA结节总数为642个,其中良性结节数为317个,不必要活检率为49.37%,ATA指南推荐FNA结节总数为649个,其中良性结节数为331个,不必要活检率为51.00%。ACR TI-RADS分类与ATA指南、AACE/ACE/AME指南推荐细针穿刺的不必要活检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超声分类系统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CR TI-RADS分类的整体诊断效能优于ATA指南和AACE/ACE/AME指南,ACR TI-RADS分类比ATA指南和AACE/ACE/AME指南推荐细针穿刺的不必要活检率更低,ACR TI-RADS分类对推荐细针穿刺可疑结节的鉴别比ATA和AACE/ACE/AME指南更准确。第二部分:ACR TI-RADS分类诊断伴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结节良恶性价值目的:探讨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ACR)推荐的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基于二维超声征象对鉴别伴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行甲状腺手术切除的105例合并HT甲状腺结节(共146个)的超声资料,采用2017年ACR TI-RADS分类对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包括结节成分、回声、形态、边缘及局灶性强回声进行评分和分类,将病灶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对2组各超声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ACR TI-RADS分类评分诊断伴HT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AUC。结果:1.146个结节中,68个恶性结节,78个良性结节,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在成分、回声、形态、边缘、局灶性强回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局灶性强回声特征中,无强回声或大彗星尾、点状强回声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粗钙化、周边或环形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采用2017年ACR TI-RADS分类诊断伴HT甲状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P<0.001),最佳临界评分为4.5分,灵敏度92.6%,特异度84.6%,准确度88.36%。结论:ACR TI-RADS分类基于二维超声征象鉴别伴HT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准确性,简单易行,便于临床实际应用。
二、甲状腺病变的超声诊断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腺病变的超声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诊断价值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病理检查结果 |
2.2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能 |
2.3 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征 |
2.4 具体病例分析 |
3 讨论 |
(2)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表达、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侵袭性与双模态超声的相关性分析及 SWE 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技术路线图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双模态超声的相关性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BRAF V600E突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的评估价值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bFGF 表达与BRAF V600E 突变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3)细针穿刺在甲状腺TI-RADS 3、4类结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方法 |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结果 |
1 TI-RADS各类结节FNA细胞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 |
2 细针穿刺(FNA)的诊断价值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技术在甲状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4)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病变的应用意义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3.1 超声影像 |
1.3.2 血流动力学水平评价 |
1.4 观察指标[12]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 |
2.2 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不同分型结果 |
3 讨论 |
(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 |
2.2 仪器 |
2.3 方法 |
2.4 测量指标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 |
3.2 甲状腺结节二维及血流速度比值 |
3.3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结果 |
3.4 与病理结果对照 |
第四章 讨论 |
4.1 观察及鉴别 |
4.2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和临床病理对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超声诊断结果 |
2.2 超声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 |
3讨论 |
(8)甲状腺结节钙化在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良恶性甲状腺病变患者结节钙化情况比较 |
2.2 不同类型恶性甲状腺病变患者结节钙化情况分析 |
3 讨论 |
(9)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 CT 诊断的多因素分析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图像分析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及病灶特征 |
2.2 影像学特征及单因素分析 |
2.3 影像学特征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
3 讨论 |
3.1 概述 |
3.2 边缘缺损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
3.3 增强后模糊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
3.4 低密度环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
3.5 不足之处及展望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和CT检查的Meta分析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结局指标 |
1.4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纳入研究的特点 |
2.2 超声和CT在颈水平分析中诊断的准确性 |
2.3 超声和CT在基于患者的分析中诊断的准确性 |
3 讨论 |
3.1 主要结果及意义 |
3.2 优势及不足之处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光谱CT定量参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淋巴结的选取及分组 |
1.3 CT扫描参数 |
1.4 图像分析与处理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 |
2.2 良恶性淋巴结CT形态学比较 |
2.3 良恶性淋巴结CT形态学诊断效能 |
2.4 良性淋巴结各组间能谱定量参数比较 |
2.5 良恶性淋巴结能谱定量参数比较 |
2.6 PTC中良恶性淋巴结能谱定量参数诊断性能 |
2.7 CT形态学及能谱定量参数诊断性能比较 |
3 讨论 |
3.1 能谱CT的发展及光谱CT优势 |
3.2 CT形态学诊断性能分析 |
3.3 光谱CT能谱曲线诊断性能分析 |
3.4 光谱CT碘浓度诊断性能分析 |
3.5 光谱CT有效原子序数值诊断性能分析 |
3.6 光谱CT各参数在良性淋巴结中的比较及分析 |
3.7 不足之处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CT影像组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CT扫描参数 |
1.3 原发灶一般形态学特征 |
1.4 CT征象对LN转移的判断 |
1.5 感兴趣区病灶分割及特征提取 |
1.6 特征筛选降维 |
1.7 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
1.8 统计分析 |
1.9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 |
2.2 临床模型构建 |
2.3 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 |
2.4 临床模型、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比较 |
2.5 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性能的可视化 |
3 讨论 |
3.1 影像组学概述 |
3.2 影像组学在甲状腺肿瘤应用中的流程 |
3.3 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分析 |
3.4 影像组学模型性能的可视化 |
3.5 不足与展望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CT 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不同超声分类系统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三种超声分类系统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的对比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与方法 |
2.3 图像分析 |
2.4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5 超声分类标准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病理结果 |
3.2 良恶性结节的一般临床资料 |
3.3 各项超声特征的恶性率 |
3.4 三种超声分类系统恶性率 |
3.5 三种超声分类系统的诊断效能对比 |
3.6 三种超声分类系统推荐结节FNA不必要活检率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3章 ACR TI-RADS 分类诊断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结节良恶性价值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与方法 |
2.3 图像分析 |
2.4 ACR TI-RADS分类标准 |
2.5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病理结果 |
3.2 良恶性结节的一般临床资料 |
3.3 合并HT的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 |
3.4 诊断效能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国内外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风险评估指南的对比与分析 |
参考文献 |
四、甲状腺病变的超声诊断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诊断价值评价[J]. 卢克剑.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12)
- [2]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表达、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D]. 贾志莺.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细针穿刺在甲状腺TI-RADS 3、4类结节中的应用[D]. 杨振冬.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4]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病变的应用意义分析与研究[J]. 周剑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10)
- [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研究[D]. 杨中梅. 延边大学, 2009(S1)
- [6]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研究[J]. 王亮卿. 临床医学, 2006(12)
- [7]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和临床病理对照探究[J]. 熊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21)
- [8]甲状腺结节钙化在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赵羽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9)
- [9]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D]. 张凤艳.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10]不同超声分类系统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研究[D]. 陈花. 南昌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