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争相开发非木质人造板

各国争相开发非木质人造板

一、各国争相开发非木质人造板(论文文献综述)

谭丹,詹小灵[1](2019)在《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东盟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文章采用20012016年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木质林产品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东盟的本地市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中国对东盟木质林产品出口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传统要素禀赋是中国对东盟木质林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细分产品类别上看,原木、锯材、纸品和木质家具存在需求规模的本地市场效应,而单板存在需求规模的逆向本地市场效应,其他木材、单板、木制品和木质家具则存在需求结构的逆向本地市场效应。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王小玉[2](2017)在《木塑实木复合材料建筑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窗是不可或缺的功能性建筑部品,面积占建筑面积15%以上的窗是建筑能耗和材料消耗的重要来源,因此节能环保对于窗而言至关重要;窗也是建筑的装饰性维护结构,因而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以顺应回归自然和个性化趋势是窗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用于制造窗的主要材料存在突出的问题,铝合金能耗高、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量大,聚氯乙烯塑料型材易蠕变变形、废弃物处理过程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优质实木资源有限,窗框材料的创新具有迫切的市场需求和重要学术研究价值。东北林业大学木塑复合材料团队研究开发了以聚烯烃木塑复合材料为窗框材料的木塑门窗,具有突出的绿色、节能和环保优势,然而由于采用了中空结构的木塑型材,蠕变变形和抗冲击性能低的问题未能彻底解决,故该木塑门窗产品主要应用于低层建筑,或者需要增加钢衬以满足高层建筑窗户的抗风压要求。本文针对木塑复合材料和木材的性质特点,扬长避短,将保护性能优异的木塑复合材料作为表层,包覆于韧性的木材芯层(简称实木芯)上,制备木塑包覆实木复合材料型材,进而制作木塑实木复合窗。在木塑包覆实木复合型材的结构设计与挤出成型、着色与抗老化,木塑实木复合窗设计、制作与装饰,木塑实木复合窗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以木粉、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杨木单板层积材实木芯为主要原料,通过共挤出成型法制备了木塑包覆实木复合材料。将杨木粉与高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偶联剂和硬脂酸-聚乙烯蜡复合润滑剂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造粒,然后与杨木单板层积材实木芯共挤出成型,制备了木塑包覆实木复合材料型材,并采用静态力学试验、蠕变试验和水浸试验等方法对型材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矩形木塑包覆实木芯复合材料的表观密度为0.72g/cm3,40℃下24h吸水增重率0.22%,弯曲强度65MPa、弯曲模量5.4GPa,50J~75J落锤冲击性能优于实木芯,其综合物理力学性能优于实木芯和木塑复合材料,是一类轻质高强的新型木塑实木多元复合材料。2)以炭黑和金红石型纳米钛白粉作为木塑包覆层的着色剂与抗老化剂,采用挤出成型工艺模拟制备了具有不同灰度的包覆层木塑复合材料,进行了紫外加速老化试验和表面性状表征,并与添加紫外线吸收剂UV326的和空白的木塑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5%金红石型钛白粉和0.1%~3%纳米炭黑为着色剂制备的灰色系列木塑复合材料,其灰度随着炭黑用量的增加而加深。在紫外加速老化试验的最初1000h至2000h时间内,着色试件的明度L*和色彩指数a*b*发生轻微变化,其后至老化时间长达6000h时基本稳定,表明炭黑钛白着色体系具有较强的抗紫外老化变色能力,其机理可解释为炭黑钛白抑制了紫外光的表面氧化和进一步的降解作用,后者分别被以下事实所佐证:XPS分析空白试件表面的氧元素含量显着增加、FTIR分析羰基吸收峰显着增强、SEM观察表面出现微裂纹,而炭黑钛白着色试件则无显着变化。3)提出并论证了木塑包覆实木复合窗的设计原则和以正交榫卯胶合为特征的基本制作工艺,并以矩形型材为模式材料进行了概念窗的制作。结果表明,木塑包覆实木复合窗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和基本制作工艺:(1)木塑包覆实木复合型材的力学性能和耐候保护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包覆层可采用厚度为3-5mm木塑复合材料,实木芯可采用速生人工林集成材、单板层积材或者纹理通直的实木;(2)在保障窗户功能和装饰性的前提下,木塑包覆实木复合型材的截面结构和形状宜简单、少棱角、对称性好;(3)型材的连接必须同时确保实木芯相互连接强度高和木塑包覆层连接密封性好,建议的首选连接方式为正交榫卯胶接;(4)木塑实木复合窗的结构设计应尽量避免型材的十字交叉连接,减少T型连接;(5)根据应用需求和使用环境,以稳定可靠、高效环保和经济合理为原则进行功能化设计。4)根据木塑复合材料在性能、质感、材色等方面与木材、塑料等传统材料有显着的区别,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材料进行应用,突出其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提出了以木塑实木复合窗为代表的木塑产品装饰设计的新思路,突破并拓展了片面追求仿木效果的木塑装饰传统路线。通过添加炭黑、钛白以及不同比例的炭黑与钛白混合作为着色剂,制成了以黑色系、灰色系、淡褐色系为主的三种色系的木塑复合材料,其色彩美观、装饰效果较为理想,并且通过紫外线加速老化试验证明了以炭黑或者炭黑钛白混合着色的黑色和灰色木塑产品具有很好的耐光老化褪色作用,6000h紫外加速老化后外观无显着变化;研究了木塑制品的表面装饰处理手段,提出了“可替换外壳”概念,既通过更换可拆卸外壳可便捷地改变窗产品的外观。5)以面积1m2中空玻璃窗为模式窗,相同规格的铝合金窗、PVC塑料窗和实木窗为参照,对木塑实木复合窗的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参照IS014000系列标准,对四种窗户的碳排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LCA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木塑实木复合窗整窗的U值为1.04 Wm-2K-1,窗框的U值为1.85 Wm-2K-1,与木窗相当,保温隔热性能优异;对于从原材料到窗户制造完毕的整个制造过程,如果采用原生HDPE粒料作为木塑包覆层的生产原料,则木塑实木复合窗框的碳足迹为174.7 kgC02e;如果采用回收的HDPE,则碳足迹为137.1 kgC02e,与木窗框(130.0 kgC02e)相当;如果考虑到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包覆的实木芯可以回收循环利用多次,则木塑实木复合窗的碳足迹将显着降低。可见,木塑实木复合窗不仅隔热保温性能优异,而且具有突出的低碳优势。

彭开元[3](2016)在《油茶果壳基木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茶果壳是我国重要食用油料植物——油茶的主要榨油剩余物,具有价廉、可再生、产量丰富并且集中等特点,而木质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可部分代替木材资源的环保型材料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在对油茶果壳自身特性进行全面分析的前提下,采用全因子试验法探讨了胶粘剂种类、碎料形态及碱处理对油茶果壳碎料板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油茶果壳粉粒径和油茶果壳粉含量以及偶联剂KH550的添加量对油茶果壳粉/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工艺参数,对碱处理油茶果壳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5%硼酸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改善效果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等对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旨在探索以农林剩余物油茶果壳为原材料制备木质复合材料的可行性。首先对油茶果壳的基本物化性能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果壳与一般的木材原料的基本性能相类似又存在着明显差异。油茶果壳中灰分含量为2.96%,苯醇抽提物含量为8.59%,半纤维素含量为37.84%,三者均普遍高于一般木材原料,另纤维素含量相对较低;比较油茶果壳、杉木和杨木三者的热稳定性能和燃烧性能表明,油茶果壳的热稳定性和阻燃作用有待进一步改善提高;利用浓度为1%的NaOH溶液常温预处理油茶果壳后,润湿性能变好,为提高胶合强度和改善界面相容性提供了方法;综合原料性能分析结果,理论上油茶果壳可作为制备木质复合材料的原材料。油茶果壳碎料板制备试验表明,其产品力学性能均未达到国家普通刨花板的标准要求,但未来可考虑利用油茶果壳质轻的特点制备力学强度要求不高的人造板材。油茶果壳粉/PP复合材料制备试验获得地较优工艺参数为:油茶果壳粉粒径60~80目,油茶果壳粉含量40%,KH550添加量3%;比较较优工艺下制备油茶果壳粉/PP复合材料和杨木粉/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冲击强度和静曲强度两者相当,而油茶果壳粉/PP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有待提高;综合分析红外光谱和热稳定性表明,油茶果壳粉与PP之间界面相容性不好,油茶果壳粉的热稳定性不及杨木,但油茶果壳粉与PP复合体系的热稳定性优于杨木粉与PP的复合体系。1%NaOH溶液常温预处理油茶果壳对油茶果壳粉/PP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提高显着。红外分析发现板材内三素的结构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热重分析表明碱处理后油茶果壳的热稳定性遭到破坏但复合体系的热稳定有所提高,最后残炭率增加了6.84%。硼酸加入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变差,硼酸分散效果不理想影响了油茶果壳粉与PP之间的界面相容性。硼酸受热分解成B2O3晶体覆盖在基材表面延迟了材料的热解、有助于温度梯度的形成以及降低了CO等有害气体的生成速率和产率,说明添加硼酸实现了改善油茶果壳粉/PP复合材料的阻燃和抑烟效果。

韩益杰[4](2014)在《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和国家节能降耗政策的需求,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势必成为新型建材材料的发展方向,研制出阻燃、隔热、吸音、隔声、质轻且高强度的墙体材料已是刻不容缓。通过竹材加工剩余物与水泥复合成轻质墙体材料,是一种优良的绿色环保建材,也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建筑墙体材料。通过对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研究,既可有效地解决木材资源不足的问题,又可避免因使用脲醛树脂胶带来的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也可减少生产合成树脂胶对石化资源的消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理论研究价值。本文首先通过竹材与水泥的水化温度测定分析,筛选出效果理想的促凝剂及用量,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发泡工艺及原料配比,并进行性能增强优化试验,优化出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最佳复合工艺。同时,借助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揭示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复合机理。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毛竹对水泥的水化有抑制及滞后作用,刨花尺寸越小对水泥水化的抑制及滞后性越大;对比几种促凝剂(CaCl2, A12(SO4)3、 Fe2(SO4)3、Na2SiO、NaCl)的处理效果,其中CaCl2的促凝效果最佳,且其价格相对较低,有利于实际应用;以CaCl2为促凝剂,用量越多,对水泥与毛竹的水化作用促进效果越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加入越多的促凝剂,不仅造成成品对金属元件的腐蚀越大,而且成本越高。对比不同用量促凝剂对水泥的水化作用影响,可知适宜用量为5%-7%。(2)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金属粉末各种类、金属粉末用量、发泡温度对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复合工艺:即金属粉末为Mg粉;金属粉末用量为3%;发泡温度为70℃时,所制得的轻质水泥基竹材复合墙体材料的密度为535kg·m-3,吸水厚度膨胀率为0.63%,静曲强度为0.83MPa。(3)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水灰比、刨花用量、聚乙烯醇(PVA)用量、预处理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可知,水灰比对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各个性能影响都有显着影响,对材料的整体性能上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获取最佳工艺配比:水灰比为1.75,刨花用量为30%,PVA用量为2.5%,毛竹刨花通过热水预处理。(4)不同性能优化方法对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性能影响各异。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改善材料整体性能,获得最佳的优化方法为掺入2%竹纤维,其各项性能为:密度为490kg.m-3,静曲强度为0.96MPa,抗压强度为1.37MPa,吸水厚度膨胀率为0.55%,导热系数为0.065W·m-1·.K-1,平均吸声系数为87%。(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竹材预处理可提高水泥与竹材相容性,其中热水预处理相较于1%NaOH溶液处理更有利于竹材阻凝物质的去除,提高竹材与水泥的相容性,增强材料的整体强度。不同水灰比对初期的水泥水化无明显影响,而后期Ca(OH)2结晶相的生成随水灰比增大而减弱。(6)通过SEM观察分析可知,竹材中含有对水泥阻凝的物质,而且对靠近竹材表面的水泥阻凝程度较大,甚至出现部分中早期结晶相不能转变为层状薄片状晶体等后期结晶相。经过热水预处理对竹材阻凝物质的去除相较于1%NaOH溶液处理的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提高竹材与水泥相容性。经过热水预处理的发泡效果最佳,发泡程度最高,发泡较均匀,出现不规则孔隙较少,经过1%NaOH溶液预处理的次之,而未经预处理的竹材所含的阻凝物质,致使水泥浆体的水化凝结缓慢,浆体前期强度降低,导致浆体所产生的部分气孔壁受到自身的压应力而溃裂,形成不规则孔隙,使得强度急剧降低。(7)通过TG、DTG分析可知,竹材经过热水预处理制得的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内部水泥结晶相形成较多,说明经热水预处理对竹材阻凝物质的去除作用更大,且有利于水泥与竹材的相容性,可提高材料的整体强度。竹材阻凝物质对材料Ca(OH)2结晶相形成阻碍程度较大,对Aft结晶相和C-S-H凝胶的阻碍作用较低,竹材经过预处理可大大提高竹材与水泥的相容性,并提高材料的强度。不同水灰比的试件失重率相当,其中水灰比为1.75时,失重率最低,结晶相的生成最多。当水灰比达到1.80时,不利于Ca(OH)2结晶相的形成,不利于材料的强度。

王玥[5](2014)在《涉林气候谈判对中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影响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深入,各国纷纷以气候谈判框架公约为基础对本国的木材产品相关贸易政策和林业政策进行调整,以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这些政策措施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也会对木材产品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目前学者们对于涉林气候谈判对中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逻辑推理阶段,推测气候谈判可能会通过一系列关税或非关税措施直接或间接地对木材产品国际贸易产生影响。事实上,气候谈判中的涉林议题必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木材产品相关贸易政策和林业政策、木材产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到木材产品国际贸易水平。因此,深入探究涉林气候谈判是否以及如何对木材产品国际贸易产生影响,不仅有助于相关理论研究的推进,而且能够为推进我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具体来讲,本研究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气候谈判与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分别进行综述,发现关于涉林气候谈判影响木材产品国际贸易机制的研究缺口,然后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此外,对气候变化、气候谈判、涉林气候谈判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本研究选定的木材产品统计范围,并概述了本文的相关基础理论。随后,阐释了气候谈判的发展历程、重要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林业议题、涉林气候谈判的政治、经济和技术意义,并对涉林气候谈判背景下各国所采取的应对政策和行动进行梳理。其次,重点剖析涉林气候谈判影响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政策传导机制。本文所指的政策传导机制是指,涉林气候谈判是通过影响各国制定和调整与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相关的林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从而对木材产品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涉林气候谈判形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等法律文件确立了森林资源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谈判中的战略作用,各国制定相应的林业政策和木材产品贸易政策来打击非法采伐,从而实现林业的健康发展。然而,这些林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很容易带上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对木材产品的生产、供给和贸易结构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涉林气候谈判影响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发现涉林气候谈判会通过上述政策传导机制对木材产品贸易的数量和价格产生抑制作用。再次,在前文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检验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通过政策梳理确立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指标体系;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随后开展问卷调研,重点考察涉林气候谈判的三个国际会议对中国木材产品贸易相关政策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涉林气候谈判的国际会议对木材产品相关政策产生了影响。同时,三个会议对我国相关贸易政策和林业政策的影响程度基本是同等的。这意味着涉林气候谈判确实会导致政府制定和调整林业政策和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相关政策,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森林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森林资源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谈判中的作用。然后,基于涉林气候谈判政策效应的定量分析结果,进一步实证检验涉林气候谈判政策效应对中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鉴于与贸易政策相比,林业政策对木材产品贸易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和隐蔽性,因此本文重点选取涉林气候谈判所导致的木材产品相关贸易政策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贸易政策影响木材产品进口和出口的理论机制,其次建立拓展的引力模型,以中国对欧盟主要国家的进出口数据为基础,分别实证检验涉林气候谈判对中国胶合板出口的影响,以及涉林气候谈判对中国原木进口的影响。研究发现,涉林气候谈判所引起的政策设置对中国胶合板出口具有正向影响,而对中国原木进口具有负向影响。这一研究发现验证了涉林气候谈判导致的木材产品贸易相关政策确实会对我国木材产品贸易产生影响,而且结果表明涉林气候谈判对我国不同木材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不同层面,提出我国应对涉林气候谈判、推进木材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韩益杰,兰从荣,饶久平[6](2013)在《水泥刨花板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不同植物材料与水泥的水化特性、改善相容性以及水泥刨花板生产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水泥刨花板的发展在适应原料的多样化、技术设备的升级及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应用等进行展望。

张学文[7](2012)在《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林产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连接林产品生产与消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作为现代林业发展体系的核心内容,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不仅可以保证林产品生产者和流通商的利润、增加林农和职工的收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可以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维护我国林业产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诸多因素造成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偏低,影响了上述目标的实现。当前专门研究林产品流通效率的文献较少,亟待加强研究。本研究主要作了以下工作: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文献理论。对林业经济理论、流通理论、效率理论、竞争力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与林产品流通效率问题研究有关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对林产品流通效率与森林资源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剖析,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打下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对中国林产品流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分别从林产品供给森林资源基础、流通管理体制、流通水平等方面对俄罗斯、美国、日本及中国的林产品流通进行了国际比较。第二,构建了多维视角的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三个方面(社会和生态环境、林农林业职工和消费者、林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的18个指标构成,体现了林产品流通相关者的利益,并尽量兼顾了林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平衡。第三,对1996—2010年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宏观意义上的林产品流通效率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林产品流通效率长期趋势向上,但也有急剧波动之时,林产品流通效率受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较大。对影响林产品流通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协整分析后认为,在主要影响因素中,林产品市场交易条件最直接,作用最大;交通条件次之,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国家对林业的财政投入影响相对较为间接,但起到重要的长期支撑作用。第四,对林产品流通效率对林业总产值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深入研究了林产品流通效率对林业产出的作用。用协整方程、误差修正方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1996—2010年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和中国林业总产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二者具有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均衡波动和稳定的冲击响应,林产品流通效率提升是林业总产值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五,从微观视角对中国林业上市公司的林产品流通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选取C2R模型、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法,分别对2008—2011年中国林产品流通中的重要主体—20家林业上市公司的林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公司之间的林产品流通效率有高低差距,大部分公司DEA相对低效且呈现降低趋势,尤其是以资源类初级林产品为主业的林业上市公司林产品流通效率相对较低。最后,对提高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要从构建完善的林产品流通运行机制、培育强大的森林资源基础、建立良好的流通调控体系、提高供需水平、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强化流通主体实力和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等七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三个:(1)将流通效率相关理论应用于林产品流通领域,对中国林产品流通的历史现状和国际差距等问题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深化和拓展了流通效率研究的行业领域,为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具体指导,弥补了流通理论研究对于林业产业、尤其是林产品流通领域相关研究不足的缺点。(2)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及生态环境、林产品流通利益相关者的多维视角,构建了集流通共性与林产品流通行业特性相结合的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这有别于其他学者对林产品流通效率的评价指标(其他学者的评价指标视角单一、数量较少),为客观评价我国林产品流通效率提供了依据。(3)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领域,选取规范、量化和实证的有关方法(比较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协整分析法、误差修正方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DEA分析等)对中国宏观意义上的林产品流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林产品流通效率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微观视角的林业上市公司林产品流通效率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其研究体系和框架方法不仅提升和丰富了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为其他行业产品流通效率研究提供了示范。

胡勇庆[8](2011)在《杉木丝集成材生产关键设备及生产工艺研究》文中提出为充分利用速生杉木加工剩余板皮,提高其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根据速生杉木纤维纵向刚性好、横向结合力弱的特点,采用横向切丝的方式对其进行高效分丝,制得的木丝单元保持了木材特性,厚度在0.5-1.5mm,宽度为板皮的厚度(一般小于15 mm),长度为实际得到的长度(一般在50-400mm),经分选、干燥、施胶、铺装、热压胶合、裁边、砂光等工序,制造具良好性能的木丝集成板材,实现了对杉木板皮的高效利用。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一、杉木板皮分丝设备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分析及借鉴了相关细化木材板皮的方法,提出了对板皮横向切丝的方法。(2)阐述了杉木板皮切丝机的原理、组成、特点,进行了动力及传动系统、切削装置、进给装置、机架等机构的方案设计,研制了符合要求的分丝设备。(3)利用切丝机进行了切丝试验,通过对木丝尺寸分布特征的研究,得出所得的木丝满足设计要求。二、杉木丝集成人造板的制造工艺的研究内容及结果:(1)分析探讨了适合杉木丝集成板材的预处理、分选、干燥、施胶、定向铺装等工序的方法及方案。(2)杉木丝集成材的成型工艺研究表明:喷UF胶的施胶量、热压时间、热压温度、密度及长短丝比例对板材性能影响显着;厚度16mm,产品密度为650kg·m-3时,较佳的制板工艺是: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10min,长丝施胶量8%,短丝施胶量10%,长短丝比例1:1。浸渍PF胶的浓度、含水率对浸渍量影响显着,时间则不明显;热压时间、热压温度及浸渍浓度对板材性能影响显着;制备密度650kg·m-3,厚度16mm的杉木丝集成材较佳的制板工艺是热压温度170℃,热压时间10min,浸渍浓度10%。三、杉木丝集成材料产业化开发利用的研究内容及结果:浙江杰特包装公司采用喷洒UF的成型工艺进行了木质包装箱用的杉木丝集成材料的生产及示范生产线的建设体现了杉木板皮高效利用的产业化成果。

杨红强[9](2011)在《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依赖于重要的战略性物资的资源安全保障。中国作为木材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木材资源的安全保障水平严重影响着整体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系统归纳了资源经济学理论、产业安全理论、生态安全理论及贸易安全理论,建立了资源经济学框架下的资源安全评价理论体系,对于系统诠释资源安全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问题以及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研究针对木材资源安全导致的产业安全问题、资源利用的生态安全问题、资源获取的贸易安全问题,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资源-产业-生态-贸易”综合评价模式——RIET (Resource-Industry-Ecology-Trade),运用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木材资源安全存在的问题。(1)自然禀赋条件下的资源安全状况表明,中国天然林及人工林的投入增加动态上促进了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及森林净增面积稳步提高,但存在的问题是整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木材资源的刚性需求依然远远大于国内资源的增长水平。同时,由于森林质量的缺陷及资源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发展对于木材资源的需求则远远不能依靠国内供给来满足,资源安全状况堪忧。(2)资源供给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基于资源短缺导致的中国木材产业安全状况表明,现有的加工贸易发展模式严重受制于资源禀赋水平,木材加工、家具、造纸等主导产业由于资源短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中国木材产业的比较优势水平正在逐步降低,依赖国际市场的产业发展形成了资源密集及劳动力密集的中低层次水平,资源紧张造成的产业安全问题对调整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提出迫切要求。(3)木材资源由于国内供给能力有限,进口国际资源则成为重要的补给手段。但加工贸易大量需要的资源进口面临着“中国是世界森林破坏的源头”的国际舆论压力。中国对国际木材资源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表明,就全球范围看,中国从洲际问进口木材资源的影响导致的森林生态足迹都未超过森林生态承载力,中国并没有全面严重威胁到世界森林资源的生态安全。就具体进口国来看,中国对俄罗斯、巴布亚新几内亚、加蓬和新西兰的原木资源进口影响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数均处于安全等级内。但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木材进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森林资源的生态压力,从负责任地利用国际资源的角度来看,中国木材资源生态安全值得予以重视。(4)进口资源的贸易安全问题,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林产品出口国及木材资源进口国,“大进大出”的贸易格局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贸易安全问题。林产品出口贸易安全风险不断加大,表现在产品单一性问题严重、出口比较优势地位弱化、产业工人福利损失加大及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等方面,出口产品遭遇贸易摩擦常态化及风险规避困难等诸多因素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林产品出口的贸易安全风险。资源进口方面,对重要进口国的资源依赖及对重要品种的进口偏好问题日趋严重,结合国际环境保护及重要国家对战略资源的出口限制,木材资源的国际获取能力严重下降,资源进口的贸易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本研究结合中国木材资源短缺衍生的上述安全问题,对后续研究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布局的优化、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型及资源利用中节材代木战略的推进等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

李中秋[10](2010)在《木塑窗的结构设计与制作工艺》文中研究表明窗户是我们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给我们与与外界相通的机会,同时也使得我们的生活舒适安全、丰富多彩。随着时间的蔓延,传统的木窗发展到现在的材料各异、形式多变的塑钢窗、铝合金窗等。在现有市场塑钢窗、铝合金窗和木窗占据了大半个市场,随着人们对能源的利用和环保的重视,木塑复合材料的出现填补了塑钢窗和铝合金窗的不足,为门窗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根据木塑复合材料的自身的性能特点和窗户功能结构分析,本论文设计出新型的具有四部分结构(窗框、窗挺、窗扇和压条)的木塑窗。由于木塑窗型材为挤出成型,同时也对木塑窗型材挤出加工成型的模具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对木塑窗型材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试验和设计,其成型方法是利用木塑复合材料的一步法挤出成型的加工方法制作成型。在挤出成型的过程中分析了温度、螺杆转速、机头压力和冷却定型等因素对窗型材的影响,总结出符合木塑窗型材加工成型的加工工艺。木塑窗型材加工成型后,要进行窗户的组装工艺的设计,针对木塑窗的自身特点,分别阐述了新型木塑窗的角部连接、玻璃的安装盒合页的安装等制作工艺的设计。寻找出更合理、有效、快速的木塑窗组装工艺。最后,对木塑窗型材进行物理检测,通过与现有的窗用PVC型材的物理性能国家标准比较表明,木塑窗型材整体性能优于PVC型材,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同时对目前窗户的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我国每年窗户的需求量将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对于具有似木、成本低、性能高、环保、废旧材料重复使用等独特的特点的木塑窗定会在未来门窗市场中成为重要角色。

二、各国争相开发非木质人造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各国争相开发非木质人造板(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东盟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计量模型与数据处理
    3.1 模型的构建
    3.2 数据选取与处理
4 实证分析
    4.1 单位根检验
    4.2 回归分析
        4.2.1 总体木质林产品检验
        4.2.2 细分木质林产品实证分析
5 结论
6 政策建议

(2)木塑实木复合材料建筑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结论
    1.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窗户的发展动态
        1.1.2 木塑复合材料作为窗用型材的优势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窗用木塑包覆实木复合型材
    2.1 窗用木塑包覆实木复合型材的结构设计
        2.1.1 矩形截面木塑包覆实木复合材料的概念设计
        2.1.2 窗用木塑包覆实木复合型材的截面结构设计
    2.2 木塑包覆实木复合型材的制备
        2.2.1 主要原材料
        2.2.2 木塑包覆实木复合型材的共挤出成型制备工艺
    2.3 木塑包覆实木复合型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评价
        2.3.1 木塑包覆实木复合型材的表观密度
        2.3.2 木塑包覆实木复合型材的吸水性能
        2.3.3 木塑包覆实木复合型材的静态力学性能
        2.3.4 木塑包覆实木复合型材的蠕变性能
    2.4 木塑包覆实木复合材料的着色与紫外光加速老化研究
        2.4.1 实验部分
        2.4.2 紫外光加速老化对木塑复合材料表面颜色的影响
        2.4.3 紫外光加速老化对木塑复合材料表面微观形态的影响
        2.4.4 紫外光加速老化对木塑复合材料表面结构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木塑实木复合窗
    3.1 木窗的发展动态
        3.1.1 我国现代实木窗的发展
        3.1.2 现代实木窗所用木材原料的选择
        3.1.3 现代实木窗的结构与生产技术
    3.2 木塑实木复合窗结构设计与装配
        3.2.1 木塑实木复合窗结构设计的原则
        3.2.2 木塑实木复合窗的装配
    3.3 木塑实木复合窗性能评价
        3.3.1 窗性能评价的参考标准
        3.3.2 木塑实木复合窗主要性能检测方法
    3.4 木塑实木复合概念窗制作
        3.4.1 主要原材料
        3.4.2 木塑实木复合概念窗制作工艺
    3.5 本章小结
4 木塑实木复合窗装饰研究
    4.1 木塑产品装饰设计的发展
        4.1.1 设计与外观设计
        4.1.2 木塑产品装饰设计发展现状
    4.2 木塑产品装饰设计的新思路
        4.2.1 传统木塑产品装饰
        4.2.2 新一代木塑产品装饰设计的新思路
    4.3 木塑实木复合窗产品的装饰设计
        4.3.1 木塑包覆层的表面装饰
        4.3.2 可替换外壳装饰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木塑实木复合窗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LCA)
    5.1 引言
        5.1.1 生命周期评价(LCA)的背景
        5.1.2 生命周期评价(LCA)的四个步骤
        5.1.3 生命周期评价(LCA)的应用
    5.2 木塑实木型窗的生命周期评价
        5.2.1 木塑实木型窗的生命周期目标与范围定义
        5.2.2 木塑实木型窗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5.2.3 木塑实木型窗的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5.2.4 木塑实木型窗的生命周期结果讨论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附件

(3)油茶果壳基木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木质复合材料概述
        1.2.1 木质复合材料定义
        1.2.2 木质复合材料发展及现状
    1.3 农林剩余物概况及利用现状
    1.4 油茶果壳资源与利用现状
        1.4.1 油茶果壳资源发展概况
        1.4.2 油茶果壳资源利用现状
    1.5 利用油茶果壳制备木质复合材料的可行性
    1.6 研究意义与内容
        1.6.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6.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6.3 本课题创新点
2 油茶果壳原料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油茶果壳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2.3.2 油茶果壳表面润湿性分析
        2.3.3 油茶果壳的热失重分析
        2.3.4 油茶果壳燃烧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油茶果壳制备木质复合材料的工艺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3.2.3 制备油茶果壳碎料板试验方法
        3.2.4 制备油茶果壳粉/PP复合材料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油茶果壳碎料板力学性能分析
        3.3.2 油茶果壳粉/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3.3.3 不同植物原料制备PP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碱处理油茶果壳对油茶果壳粉/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力学性能分析
        4.3.2 SEM断面形貌分析
        4.3.3 FTIR红外分析
        4.3.4 热重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阻燃剂添加对油茶果壳粉/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5.2.3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力学性能分析
        5.3.2 SEM断面形貌分析
        5.3.3 热失重分析
        5.3.4 锥形量热仪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1.2.2 水泥基轻质墙体材料的研究
        1.2.3 水泥基木质复合材料的研究
        1.2.3.1 水泥与植物原料的相容性研究
        1.2.3.2 改善水泥与植物原料相容性
        1.2.3.3 相容应性评价体系
        1.2.3.4 水泥基木质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
        1.2.3.5 水泥基木质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化
        1.2.3.6 其它
        1.2.3.7 水泥基木质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展望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性能检测方法
    2.1 试验原料与试剂
    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3 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性能检测
        2.3.1 密度测定
        2.3.2 吸水厚度膨胀率测定
        2.3.3 静曲强度测定
        2.3.4 抗压强度测定
        2.3.5 导热系数测定
        2.3.6 吸声系数测定
第三章 毛竹与水泥相容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设计
    3.3 毛竹与水泥的水化温度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水泥的水化反应历程
        3.4.2 不同尺寸毛刨花对水泥的水化的影响
        3.4.3 促凝剂对毛竹与水泥的相适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发泡工艺的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设计
    4.3 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制备与检测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发泡剂种类对材料主要性能的影响
        4.4.2 发泡剂用量对材料主要性能的影响
        4.4.3 发泡温度对材料主要性能的影响
        4.4.4 最优试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原料配比的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设计
    5.3 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制备与检测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水灰比对材料主要性能的影响
        5.4.2 刨花用量对材料主要性能的影响
        5.4.3 PVA用量对材料主要性能的影响
        5.4.4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材料主要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优化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设计
    6.3 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制备与检测
    6.4 结果与分析
        6.4.1 物理性能优化结果对比
        6.4.2 力学性能优化结果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复合机理
    7.1 引言
    7.2 试验方案
        7.2.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7.2.2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7.2.3 差示扫描热分析方法
    7.3 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复合机理分析
        7.3.1 红外光谱分析
        7.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7.3.3 热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涉林气候谈判对中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影响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English Catalog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关于气候谈判与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文献描述
        2.1.2 国外关于气候谈判的相关研究现状
        2.1.3 国外关于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现状
        2.1.4 国外关于气候谈判与木材产品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气候谈判与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文献描述
        2.2.2 国内关于气候谈判的相关研究现状
        2.2.3 国内关于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现状
        2.2.4 国内关于气候谈判与木材产品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气候变化
        3.1.2 气候谈判
        3.1.3 涉林气候谈判
        3.1.4 木材产品范畴的确定
        3.1.5 影响机制
    3.2 相关基础理论
        3.2.1 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理论
        3.2.2 竞争优势理论
        3.2.3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3.3 本章小结
4 国际涉林气候谈判的进程、意义与各国反应分析
    4.1 气候谈判的发展历程
        4.1.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形成背景
        4.1.2 国际气候谈判缔约方会议发展历程
    4.2 重要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林业议题
        4.2.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确立基调
        4.2.2 《京都议定书》突出林业增汇减排的战略作用
        4.2.3 《巴厘岛路线图》突出林业碳汇的战略作用
        4.2.4 《哥本哈根协议》进一步明确减少毁林的重要性
    4.3 涉林气候谈判的政治、经济和技术意义
        4.3.1 涉林气候谈判的政治意义
        4.3.2 涉林气候谈判的经济意义
        4.3.3 涉林气候谈判的技术意义
    4.4 涉林气候谈判背景下各国的应对政策和行动
        4.4.1 欧盟的反应与对策
        4.4.2 美国的反应与对策
        4.4.3 中国的反应与对策
    4.5 本章小结
5 涉林气候谈判影响中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与机制
    5.1 涉林气候谈判背景下中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5.1.1 中国木材产品进口贸易规模与结构
        5.1.2 中国木材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与结构
        5.1.3 中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遭遇涉林气候谈判的问题
    5.2 涉林气候谈判影响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政策传导机制
        5.2.1 涉林气候谈判对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贸易政策传导
        5.2.2 涉林气候谈判对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林业政策传导
    5.3 涉林气候谈判影响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经济效应分析
        5.3.1 涉林气候谈判的贸易数量抑制作用
        5.3.2 涉林气候谈判的贸易价格控制作用
        5.3.3 涉林气候谈判的动态复合作用
    5.4 本章小结
6 涉林气候谈判政策效应检验
    6.1 构建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指标体系的意义
    6.2 涉林气候谈判政策效应的量化方法选择
    6.3 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指标体系构建
    6.4 数据收集与模糊评价矩阵构建
        6.4.1 数据收集
        6.4.2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6.5 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指标赋权
        6.5.1 一级指标赋权
        6.5.2 二级指标赋权
        6.5.3 三级指标赋权
    6.6 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检验
        6.6.1 哥本哈根会议的政策效应检验
        6.6.2 坎昆会议会议的政策效应检验
        6.6.3 南非德班气候会议的政策效应检验
    6.7 结果讨论
    6.8 本章小结
7 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对中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影响的量化分析
    7.1 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对木材产品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7.1.1 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对木材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7.1.2 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对木材产品进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7.2 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对木材产品贸易影响的量化方法选择
        7.2.1 引力模型的由来
        7.2.2 引力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形式
    7.3 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影响中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构建
        7.3.1 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影响木材产品出口贸易的引力模型构建
        7.3.2 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影响木材产品进口贸易的引力模型构建
    7.4 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对中国木材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检验
        7.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7.4.2 多元回归与结果分析
    7.5 涉林气候谈判的政策效应对中国木材产品进口影响的实证检验
        7.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7.5.2 多元回归与结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中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应对涉林气候谈判的对策
    8.1 政府应对涉林气候谈判的对策
        8.1.1 坚持多边谈判框架
        8.1.2 建立预防壁垒机制
        8.1.3 建立木材合法性认定体系
    8.2 行业协会应对涉林气候谈判的对策
        8.2.1 制定行规规范出口秩序
        8.2.2 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
        8.2.3 代表木材出口企业解决贸易争端
    8.3 企业应对涉林气候谈判的对策
        8.3.1 实现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8.3.2 增强绿色创新能力
        8.3.3 对接国外技术与规则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水泥刨花板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植物原料与水泥的水化特性
2 改善植物原料与水泥相容性
    2.1 促凝剂的添加
    2.2 植物原料的预处理方法
3 水泥刨花板的工艺研究
    3.1 原料形态的影响
    3.2 原料配比的影响
    3.3 半干法工艺与快速固化工艺
    3.4 优化水泥刨花板的性能
    3.5 其它
4 展望
    4.1 促进植物原料的多样化发展
    4.2 无机胶凝材料的拓宽
    4.3 外加剂的选择
    4.4 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
    4.5 生产设备的开发升级
    4.6 产品的轻质化与使用场合的拓宽
5 小结

(7)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流通效率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林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与展望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1.5 相关概念阐释
        1.5.1 流通
        1.5.2 林业产业
        1.5.3 林产品
        1.5.4 林产品流通效率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林产品流通效率相关理论基础的分析
    2.1 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的基础理论
        2.1.1 林业经济理论
        2.1.2 流通理论
        2.1.3 效率理论
        2.1.4 竞争力理论
        2.1.5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 林产品流通效率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
        2.2.1 人类发展模式的反思与可持续发展
        2.2.2 森林资源水平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机理
        2.2.3 林产品流通效率与森林资源水平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林产品流通的历史考察、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
    3.1 中国林产品流通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3.1.1 中国林产品流通的历史考察
        3.1.2 中国林产品流通的历史启示
    3.2 中国林产品流通的现状研究及问题分析
        3.2.1 中国林产品流通的现状研究
        3.2.2 中国林产品流通的问题分析
    3.3 林产品流通的国际比较
        3.3.1 俄罗斯的林产品流通分析
        3.3.2 美国的林产品流通分析
        3.3.3 日本的林产品流通分析
        3.3.4 中国的林产品流通分析
        3.3.5 四国林产品流通的比较及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的行业特性分析
        4.1.1 林产品特性的分析
        4.1.2 林产品流通特性的分析
    4.2 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和原则
        4.2.1 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4.2.2 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3 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4.3.1 社会和生态环境视角的效率指标
        4.3.2 消费者、林农和林业职工视角的效率指标
        4.3.3 林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视角的效率指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及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5.1 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
        5.1.1 评价指标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5.1.2 因子分析法的选择和分析
        5.1.3 效率评价的检验结果
        5.1.4 效率评价检验结果的分析
    5.2 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5.2.1 影响因素的选择和指标数据的处理
        5.2.2 协整模型的选择和分析
        5.2.3 效率影响因素的协整检验结果
        5.2.4 协整检验结果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对林业总产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6.1 林产品流通效率与林业总产值的关系分析
    6.2 效率和产值的数据来源及处理
    6.3 半对数模型的选择及分析
    6.4 效率与产值关系的检验结果
        6.4.1 协整关系检验的结果
        6.4.2 格兰杰检验与误差修正的结果
        6.4.3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的结果
    6.5 效率与产值关系检验结果的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林业上市公司林产品流通效率的比较研究
    7.1 林业上市公司流通效率的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7.2 林业上市公司流通效率的DEA模型构建
    7.3 林业上市公司流通效率的DEA比较结果
    7.4 林业上市公司流通效率DEA比较结果的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提高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研究
    8.1 构建完善的流通运行机制
        8.1.1 建立利益机制
        8.1.2 建立信任机制
        8.1.3 建立保障机制
        8.1.4 建立学习机制
        8.1.5 建立预警机制
    8.2 培育强大的森林资源基础
        8.2.1 强化天然林保护
        8.2.2 大力植树造林
        8.2.3 提高优质木材供给能力
        8.2.4 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8.3 建立良好的流通调控体系
        8.3.1 理顺林产品流通管理体制
        8.3.2 提高政府服务能力
        8.3.3 完善支持补助制度
        8.3.4 建立法律支持体系
        8.3.5 加强林产品市场监管
    8.4 提升林产品供需水平
        8.4.1 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
        8.4.2 提升林产品需求水平
    8.5 提升林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
        8.5.1 加快林产品市场现代化建设
        8.5.2 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技术
        8.5.3 改进物流运输条件水平
    8.6 强化流通主体实力
        8.6.1 打造林业产业战略联盟
        8.6.2 培育林业中介组织
        8.6.3 打造林业产业集群
        8.6.4 强化主体内部管理
    8.7 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8.7.1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8.7.2 加强人才培训教育
        8.7.3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8.8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1996—2010年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标准化指标数据
    附录2 1996—2010年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标准化指标数据
    附录3 中国20家林业上市公司2008—2011年原始指标数据
    附录4 中国20家林业上市公司2008—2011年归一化指标数据
    附录5 半对数模型分析思路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杉木丝集成材生产关键设备及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相关的研究进展及问题的提出
    1.3 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2.1 杉木丝单元的制造
        1.3.2.2 杉木丝集成材工艺技术的研究
        1.3.2.3 杉木丝集成材产业化应用
2 杉木板皮分丝设备的研制
    2.1 杉木板皮高效分丝技术的探讨
        2.1.1 杉木板皮分丝细化方法的分析
        2.1.2 刨花制备的原理及设备的分析
        2.1.2.1 削片机及刨片机的分析
        2.1.2.2 各种刨片机切削方式的分析
        2.1.3 杉木板皮横向切丝的构想
    2.2 杉木板皮切丝设备的设计制造
        2.2.1 设计的要求
        2.2.2 杉木板皮切丝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具有的特点
        2.2.3 杉木板皮切丝机动力和运动传递系统
        2.2.4 杉木板皮分丝机的切削机构
        2.2.5 切丝机的进料装置
        2.2.5.1 进料装置工作原理
        2.2.5.2 上进料辊的限位装置
        2.2.5.3 进料装置的进料辊
        2.2.6 设备总体布局
        2.2.7 切丝机的技术参数
        2.2.8 切丝机的机架
        2.2.9 杉木板皮切丝机的结构
        2.2.10 杉木板皮切丝机零部件、各个机构以及样机
    2.3 杉木板皮切丝机切丝试验
    2.4 杉木丝尺寸分布特征
    2.5 性能与分析
        2.5.1 测试报告
        2.5.2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分析
    2.6 小节
3 杉木丝集成材的集成工艺研究
    3.1 板皮分丝前对板皮的预处理
    3.2 木材板皮高效分丝与分选
        3.2.1 板皮分丝
        3.2.2 木丝分选
        3.2.2.1 木丝分选的目的
        3.2.2.2 木丝分选的方法
    3.3 木丝干燥方法的选择
        3.3.1 木丝干燥的目的
        3.3.2 木丝干燥的方法的选择
        3.3.2.1 大气干燥
        3.3.2.2 短级木丝干燥方法的选择
        3.3.2.3 长级木丝干燥方法的选择
    3.4 胶粘剂与施胶方法的选择
        3.4.1 胶黏剂的选择
        3.4.2 施胶方法的选择
    3.5 木丝的定向方法与装置的试制
    3.6 喷洒UF 的木丝集成材成型工艺研究
        3.6.1 试验材料
        3.6.2 主要试验设备
        3.6.3 试验方法
        3.6.3.1 工艺流程
        3.6.3.2 工艺步骤解释
        3.6.3.3 制板工艺过程
        3.6.4 试验方案
        3.6.5 试验结果与分析
        3.6.5.1 热压温度对杉木丝集成材主要性能的影响
        3.6.5.2 热压时间对杉木丝集成材主要性能的影响
        3.6.5.3 施胶量对杉木丝集成材主要性能的影响
        3.6.5.4 密度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3.6.5.5 木丝的长短丝比例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3.6.6 验证试验
        3.6.7 喷洒UF 的杉木丝集成板材成型工艺研究小结
    3.7 浸渍PF 的木丝集成材成型工艺研究
        3.7.1 试验材料与设备
        3.7.1.1 试验材料
        3.7.2 试验方法
        3.7.2.1 工艺流程
        3.7.2.2 工艺步骤解释
        3.7.2.3 制板工艺过程
        3.7.3 试验方案
        3.7.4 浸渍工艺对 PF 树脂浸渍量的影响
        3.7.5 浸渍 PF 的成型工艺研究
        3.7.5.1 试验方案
        3.7.5.2 结果与分析
        3.7.5.3 验证试验
        3.7.5.4 浸渍 PF 的杉木丝集成工艺研究小结
4 杉木丝集成材料产业化应用研究
    4.1 杉木丝集成材料工厂化中试过程及成果
    4.2 关键工序高效设备的采购与研制
    4.3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投稿论文
致谢

(9)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
    2.1 资源安全的内涵及分类
        2.1.1 资源的经济属性与资源安全
        2.1.2 资源安全的内涵及特征
    2.2 木材资源的界定
        2.2.1 木材与森林资源
        2.2.2 木材资源构成界定
        2.2.3 统计数据来源标准及技术处理
    2.3 木材资源安全研究的初步构想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材资源安全理论框架(上)
    3.1 资源经济学理论
        3.1.1 古典自由市场资源理论
        3.1.2 资源经济学原理
        3.1.3 可耗竭性资源理论
    3.2 生态安全理论
        3.2.1 生态安全模型理论
        3.2.2 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理论
        3.2.3 生态安全国家利益理论
    3.3 本章小结
        3.3.1 资源经济学理论评价
        3.3.2 生态安全理论的评价
第四章 木材资源安全理论框架(下)
    4.1 产业安全理论
        4.1.1 传统产业安全理论沿袭
        4.1.2 现代产业安全理论应用
        4.1.3 产业安全理论在中国实践
    4.2 贸易安全理论
        4.2.1 贸易依存度问题
        4.2.2 贸易结构问题
        4.2.3 贸易价格弹性问题
        4.2.4 贸易救济机制问题
    4.3 本章小结
        4.3.1 产业安全理论的评价
        4.3.2 贸易安全理论的评价
第五章 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框架—RIET模式
    5.1 RIET模式的研究目标
    5.2 RIET模式的评价指标
    5.3 RIET模式的研究逻辑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外木材资源利用政策变迁
    6.1 国际木材资源利用政策变迁及资源评估
        6.1.1 国际木材资源利用思想变迁
        6.1.2 国际木材资源评估及政策倾向
        6.1.3 国际区域木材资源及贸易政策调整
    6.2 中国木材资源利用与贸易政策沿袭
        6.2.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政策
        6.2.2 中国木材资源贸易政策
        6.2.3 中国木材资源利用其它优惠政策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林业产业与资源禀赋现状
    7.1 中国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
        7.1.1 经济发展及产业构成概况
        7.1.2 经济发展中三大产业的贡献
    7.2 中国林业产业结构分析
        7.2.1 林业产业结构现状
        7.2.2 经济发展与林业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7.3 中国森林资源禀赋
        7.3.1 森林资源现状
        7.3.2 森林资源禀赋水平
        7.3.3 森林资源增长潜力
        7.3.4 木材资源短缺趋势判断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研究(上)
    8.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子体系-WISI
    8.2 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国内条件评价
        8.2.1 生产要素条件
        8.2.2 产业供需环境
        8.2.3 产业布局及政策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研究(下)
    9.1 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国际条件评价
        9.1.1 出口竞争力
        9.1.2 结构竞争力
        9.1.3 市场竞争力
    9.2 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产业控制能力评价
        9.2.1 外资控制力
        9.2.2 国际竞争规制
        9.2.3 能源与生态环境
    9.3 木材加工产业安全模型及核算
        9.3.1 模型遵循原则
        9.3.2 评价模型
        9.3.3 赋值与赋权
        9.3.4 区间设定
        9.3.5 产业安全度核算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中国木材资源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
    10.1 中国木材利用生态安全子体系-WUESI
        10.1.1 生态安全涵义拓展
        10.1.2 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趋势
        10.1.3 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
        10.1.4 中国木材利用生态安全子体系诠释
    10.2 中国木材资源国内利用的生态安全分析
        10.2.1 木材资源数量安全
        10.2.2 木材资源质量安全
        10.2.3 木材资源与生态安全保障
        10.2.4 木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0.2.5 简单结论
    10.3 中国木材资源国际进口的生态安全评价
        10.3.1 生态安全评价模型
        10.3.2 数据获取与整理
        10.3.3 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指数测度
        10.3.4 中国木材资源国际进口的生态安全结论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中国木材资源进口的贸易安全研究
    11.1 中国木材资源贸易安全子体系-WPITI
        11.1.1 贸易安全问题的发展阶段
        11.1.2 贸易安全研究的本质
        11.1.3 贸易安全研究的趋势
        11.1.4 中国木材资源贸易安全子体系构成
    11.2 中国木材资源贸易安全的整体评价
        11.2.1 林产品贸易安全问题的研究动态
        11.2.2 贸易大国与贸易安全
        11.2.3 WPITI体系的林产品贸易安全水平测算
    11.3 中国林产品出口及贸易安全
        11.3.1 林产品出口的国际地位
        11.3.2 林产品出口结构及问题
        11.3.3 林产品出口贸易安全问题小结
    11.4 中国木材资源进口及贸易安全
        11.4.1 木材资源的进口地位
        11.4.2 木材资源的进口结构
        11.4.3 木材资源进口弹性
        11.4.4 木材资源进口贸易安全小结
    11.5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及讨论
    12.1 研究结论
    12.2 研究创新所在
    12.3 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着作文献
    期刊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及成果
    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情况
详细摘要

(10)木塑窗的结构设计与制作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传统窗户的发展情况
    1.2 我国现代窗户的发展情况
    1.3 国外窗户的发展情况
        1.3.1 欧洲窗户的发展状况
        1.3.2 美国窗户的发展状况
        1.3.3 日本窗户的发展状况
    1.4 新型现代窗户的发展趋势
    1.5 国内相关研究情况
    1.6 课题研究内容、意义和创新点
        1.6.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6.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6.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2 新型木塑窗的材料性能研究
    2.1 木塑复合材料
        2.1.1 木塑复合材料的原料
        2.1.2 木塑复合材料的特点
    2.2 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
    2.3 木塑制品
    2.4 本章小结
3 木塑窗的设计
    3.1 现代窗户的设计概论
        3.1.1 木窗的设计概述
        3.1.2 铝合金窗的设计概述
        3.1.3 塑钢窗的设计概述
    3.2 窗户的受力特点分析
    3.3 木塑窗的设计过程
        3.3.1 方案的设计
        3.3.2 挤出模具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木塑窗型材的制备
    4.1 木塑制品的生产方式
        4.1.1 热压成型
        4.1.2 注射成型
        4.1.3 挤出成型
    4.2 原材料预处理和木塑复合材料配方
        4.2.1 木质纤维材料(木粉)的干燥
        4.2.2 塑料和添加剂的选择
        4.2.3 木塑窗生产配方
    4.3 木塑窗型材的制备
        4.3.1 工艺流程图
        4.3.2 混料
        4.3.3 窗型材挤出成型
        4.3.4 型材的冷却定型
        4.3.5 型材的牵引与切割
    4.4 本章小结
5 木塑窗的组装
    5.1 木塑窗的角部连接
    5.2 玻璃的安装
        5.2.1 中空玻璃的节能原理
        5.2.2 中空玻璃的安装
    5.3 合页的安装
    5.4 传动器的安装
    5.5 木塑窗的装配要求
    5.6 本章小结
6 木塑窗型材的性能
    6.1 木塑窗型材的测试结果
    6.2 木塑窗型材的测试方法
        6.2.1 密度
        6.2.2 硬度
        6.2.3 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6.2.4 氧指数
        6.2.5 维卡软化点
        6.2.6 24h吸水率
        6.2.7 加热后尺寸变化率
        6.2.8 弯曲性能试验
        6.2.9 150℃加热后状态
        6.2.10 落锤冲击韧性试验
        6.2.11 握螺钉力试验
        6.2.12 高低温反复尺寸变化
    6.3 本章小结
7 木塑窗经济效益分析
    7.1 窗市场概况
    7.2 经济效益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各国争相开发非木质人造板(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东盟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J]. 谭丹,詹小灵. 林业经济, 2019(12)
  • [2]木塑实木复合材料建筑窗研究[D]. 王小玉.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2)
  • [3]油茶果壳基木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彭开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2)
  • [4]竹材/水泥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研究[D]. 韩益杰. 福建农林大学, 2014(12)
  • [5]涉林气候谈判对中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影响机制的研究[D]. 王玥.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6]水泥刨花板研究进展[J]. 韩益杰,兰从荣,饶久平. 福建林业科技, 2013(04)
  • [7]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实证研究[D]. 张学文. 中南大学, 2012(04)
  • [8]杉木丝集成材生产关键设备及生产工艺研究[D]. 胡勇庆. 浙江农林大学, 2011(05)
  • [9]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 杨红强.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4)
  • [10]木塑窗的结构设计与制作工艺[D]. 李中秋. 东北林业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各国争相开发非木质人造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