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加味治疗偏头痛60例

四物汤加味治疗偏头痛60例

一、加味四物汤治疗偏头痛60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帆[1](2021)在《基于根结理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观察基于“根结”理论针刺治疗偏头痛(少阳经证)对于患者疼痛程度、发作次数、生活质量、情绪状态的影响,探讨在“根结”理论指导下针刺治疗偏头痛(少阳经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丰富针灸经典理论奠定临床研究基础,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研究数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3月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针灸科门诊、脑病针灸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少阳经证)患者,对患者按照诊断、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查,纳入60例,通过Excel生成随机数字,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1.试验组取穴:足窍阴、听会,均取患侧腧穴。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在患侧足窍阴处按压探寻疼痛反应点后,常规消毒后,采用随咳进针法,将规格为0.25 × 25 mm的一次性针灸针(苏州东邦生产)刺入腧穴所在皮肤,深度0.2-0.3寸,并快速捻转约2~3 s。再取患侧听会,将规格为0.25 × 25 mm的一次性针灸针(苏州东邦生产)刺入腧穴所在皮肤,深度约0.5~0.8寸,并快速捻转约2~3 s。疗程:留针30 min。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2.对照组取穴:参考高树中《针灸治疗学》(新世纪第四版),丝竹空透率谷、太阳、风池、外关、侠溪、阿是穴,均取患侧腧穴。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将规格为0.25 × 4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苏州东邦生产)刺入腧穴所在皮肤,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疗程:同试验组。评分采集时点:(1)嘱患者回忆入组前2周的头痛程度,选取其头痛发作最严重时的相关评分作为治疗前基线评分;(2)疗程结束后,嘱患者继续观察2周,选择在此期间头痛发作最严重时的相关评分作为治疗后评分。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发作次数、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MS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在整个疗程中详细记录其可能出现的所有不良事件。相关数据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医治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并评估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及其对情绪状态的影响。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VAS评分、发作次数、MSQ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相比较,均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两组较治疗前VAS评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达83.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0.0%,两组针刺医治方案临床疗效差异不显着,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方法治疗均能改善偏头痛患者疼痛程度,且疗效相当。3.发作次数:两组较治疗前发作次数均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针刺医治方案在改善发作次数方面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提示两种方法治疗均能减少偏头痛患者发作次数,且试验组疗效更佳。4.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两组较治疗前诸量表评分均显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改善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抑郁自评量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方法均有助于改善患者因偏头痛导致的生活质量降低、改善患者因偏头痛诱发的焦虑、抑郁状态,且试验组对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焦虑状态效果更佳。5.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故可认为两组治疗方案均为安全治疗方案。结论:基于“根结”理论针刺治疗偏头痛(少阳经证),可明显降低患者的VAS评分,并能降低发作次数,改善患者因偏头痛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和焦虑、抑郁情绪。因其取穴简单,操作便捷,疗效可靠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临床和基础研究以助于其推广应用。

闫淑婷[2](2021)在《原发性头痛的六经方证辨证分布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原发性头痛患者临床信息的收集,结合《伤寒杂病论》原文以及相关方证研究,以首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的方法,选择相应的经方及时方,以期探究原发性头痛患者的六经方证分布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头痛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6例原发性头痛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头痛相关特点(头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诱因等等)、中医症状以及舌脉等,综合辨别属于何种六经证型以及具体方证,将信息录入并运用SPSS 20.0软件对中医证候以及六经方证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其分布规律以及与性别、年龄、病程等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206例原发性头痛患者,通过辨证分析共出现20种六经辨证分型,其中单经证型有6个,合经证型14个,其中少阳阳明合病证型最多,有37例,占18.0%,其次是少阳太阴合病有36例,占17.5%,少阳病有33例,占16.0%,太阳少阳合病有19例,占9.2%,少阳阳明太阴合病有16例,占比7.8%,太阴病有13例,占6.3%,厥阴病有12例,占5.8%,太阳太阴合病有9例,占4.4%,少阳厥阴合病有8例,占3.9%,太阳病及太阳阳明合病各有5例,分别占比2.4%,其余单经病及两经或三经合病证型出现频次较少,百分比总共不足10%。2.206例原发性头痛患者中,以单方出现最多的是小柴胡汤,有16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9例,柴胡桂枝汤8例,温经汤、芎芷石膏汤、散偏汤各4例。大多数是以合方治疗,其中出现较多的合方有小柴胡汤加味及其合方(74例,占比35.9%),四逆散合方(44例,占比21.4%),葛根汤合方(19例,占比9.2%),酸枣仁汤合方及当归芍药散合方(各有12例,分别占5.8%),半夏泻心汤合方及吴茱萸汤合方(各有9例,分别占4.4%),当归四逆汤合方及半夏厚朴汤合方(各有8例,分别占3.9%),其中,柴胡剂(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及其合方)出现最多,有121例,占比58.7%。3.206例原发性头痛患者中,大部分头痛患者(114例)伴有情绪异常(如心烦易怒、情绪紧张、低落等),部分患者(29例)头痛发作与加重与情绪变化相关。4.经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出的六经各辨证类型的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以及病程长短分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1.原发性头痛六经证型皆可见到,以少阳病及其合病最为常见,合病中少阳阳明合病占比最多;2.原发性头痛方证以柴胡剂及其合方方证最为常见,其中小柴胡汤方证及其合方方证最多,其次为四逆散合方方证;3.部分患者存在表证,且表证的存在与否与病程长短无关,提示在治疗原发性头痛时应注重表证的识别与处理;4.小柴胡汤、四逆散、葛根汤是治疗原发性头痛的常用经方及合方的基础方;5.后世时方如散偏汤、芎芷石膏汤、选奇汤、通窍活血汤等可纳入六经八纲辨证体系并应用于临床。

仪凡[3](2021)在《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项研究通过对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对瘀血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该治疗方案对偏头痛症状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是否可以提高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复发率,为中医内外合治偏头痛提供临床依据,丰富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符合要求的64例血瘀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试验组32例患者予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均治疗4周。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头痛积分、VAS评分、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偏头痛结局PRO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以此评价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基本资料:去除剔除和脱落病例4例,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共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组成、年龄分布、病程分布、职业性质、头痛严重程度、头痛积分、偏头痛结局PRO评分、中医证候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值均>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头痛积分:两组治疗后偏头痛各项积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方面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试验组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为80.00%,对照组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为56.67%。经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减少头痛发作天数的作用优于对照组。偏头痛结局PRO评分:两组偏头痛结局PRO各项积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在头痛情况、躯体症状两方面的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各项主症积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着减少,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对痛如锥刺、面色晦暗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疾病临床疗效:试验组治愈9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经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改善血瘀型偏头痛中医证候的总体疗效更佳。停药4周后随访:两组头痛积分、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偏头痛结局PR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等,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两组在改善头痛情况、提高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血瘀型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良好的维持疗效,且试验组维持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和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改善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情况和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治疗效果。2.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较单纯口服中药更能缓解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发作强度,减少头痛发作天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轻伴随症状,对偏头痛疾病的总体疗效更优。3.生活质量方面: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对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头痛情况、躯体症状、精神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口服血府逐瘀汤。4.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对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在头痛、痛处固定,以及舌下脉络青紫、迂曲或怒张方面的中医证候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更优。5.两种治疗方案对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均有良好的维持疗效,总体疗效较治疗4周后更优,并且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维持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血府逐瘀汤。6.总体来说,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许素芳(Hur So Fong)[4](2020)在《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参考目前关于少阳头痛的临床研究情况,中医药应用方面的研究十分丰富,相对来说,针灸的临床指导和实验尚未充分显示出其优势。本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头痛之实例治疗效应,验证该法的有效作用,提供除传统循经取穴的方案外,为针刺疗法治疗少阳头痛作另一方面的讨论。透过文献研究,系统地归纳总结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对少阳头痛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概况。另一方面,透过开展赖氏通元针法,结合少阳头痛的临床研究,对比单纯使用教材针法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客观评价赖氏通元针法的临床疗效,为日后推广赖氏通元针法提供相关依据。内容与方法:本临床研究病例为香港针药汉方中医诊所、萧玲中医诊所及江南秀中医诊所以及在社会公开招募,由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少阳头痛患者,共招募120例纳入研究。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赖氏通元针法的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使用教材针法治疗。治疗组的赖氏通元针法疗,选取穴位包括:百会、前顶、后顶、双侧风池、双侧头维透率谷、气海、关元、双侧三阳络、双侧合谷、双侧太冲、双侧侠溪。针刺疗程为每周3次,连续治疗8周,共治疗24次,疗程结束后4周对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以单纯使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王华《针灸学》治疗,选取穴位包括:百会、双侧太阳、双侧率谷、双侧悬颅、双侧风池、双侧列缺、双侧太冲、双侧侠溪。每周3次,连续治疗8周,在完成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随访。两组均采用头痛积分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The Migrai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从多个角度记录患者的临床效果,如头痛伴随症状、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持续时间等,然后利用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明确在治疗少阳头痛的时候,赖氏通元针法发挥的效果和作用。结果:(1)本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标准收集样本病例,共收集120例,然后进行随机分组,一共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期间两组合共有9例脱失,实际完成111例,治疗组共完成57例,对照组共完成54例。(2)基线资料: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BMI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头痛积分量表:两组于基线时,头痛积分分值(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自身数据均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患者自身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头痛积分分值较基线时减少,而随访时两组头痛积分均有提高的现象。而比较两组的数据时,由于头痛积分数据与正态分布不符,所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间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者头痛积分均有明显差异(P<0.001)。(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两组于基线时,VAS分值(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发现,和基线数据做对比,两组自身数据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患者自身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VAS分值较基线时明显均有减少,而随访时两组VAS分值均有提高的现象。而比较两组数据时,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组VAS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相比与对照组,治疗组VAS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在随访时,治疗组VAS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治疗组在改善少阳头痛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5)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MSQ)—功能受限:两组于基线时,MSQ评分(功能受限)分值(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发现,和基线数据做对比,两组自身数据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患者自身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MSQ评分(功能受限)较基线时均有提高。随访时两组MSQ评分(功能受限)分值均有减少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比较两组MSQ评分(功能受限)数据时,由于与正态分布不符,所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间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者MSQ评分(功能受限)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6)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MSQ)—功能障碍:两组于基线时,MSQ评分(功能障碍)分值(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发现,和基线数据做对比,两组自身数据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MSQ评分(功能障碍)较基线时均有提高。随访时两组MSQ评分(功能障碍)分值均有减少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比较两组MSQ评分(功能障碍)数据时,由于两组MSQ评分(功能障碍)数据由于与正态分布不符,所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间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者MSQ评分(功能受限)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7)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MSQ)—情感:两组于基线时,MSQ评分(情感)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发现,和基线数据做对比,两组自身数据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患者自身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MSQ评分(情感)较基线时分别均有提高。随访时两组MSQ评分(情感)分值均有减少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比较两组MSQ评分(情感)数据时,由于两组MSQ评分(情感)数据由于与正态分布不符,所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间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者MSQ评分(情感)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8)总有效率:两组依据头痛积分进行总有效率组间比较,经卡方检验,χ2=9.716,P=0.02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87.72%,提示治疗组有更好的疗效。(9)复发率:在患者接受治疗结束4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偏头痛复发患者有8例,复发率为16.00%;治疗组偏头痛复发患者中有2例,复发率为3.92%,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经统计学卡方检验,χ2=4.129,P=0.042<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临床研究近半个世纪的全国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创立出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原则是「通督调神,引气归元」,赖教授认为有效调节一身阴阳的关键,在于任督二脉,督脉上达脑窍,可以调节一身之阳气,而任脉为于腹部并与维脉相交会,能够调节一身阴脉之间的阴津精血,任督二脉同起胞宫,与脑神有直接的联系,赖氏通元针法重视任督二脉之取穴,达至通督调神以及引气归元的效果。再以背腧穴与腹部募穴相互的配合,调节各条经络和不同脏腑的气机,达到五脏安和之效。在治疗少阳偏头痛的时候,虽然普通针刺法均可以获得疗效,可以减少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缓解患者的头痛程度,减少患者的头痛时间,但是使用通元针法对少阳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尤其是远期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

唐英超[5](2020)在《养血清脑颗粒防治血虚肝亢型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肝亢型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CGRP和ET-1影响,为本病的防治提出新方法、新思路。方法病例来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辨证血虚肝亢型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以及非劣效检验科研设计方法,将受试者照按1:1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每次1袋每天三次)和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一次,睡前服(65岁以下每晚服用10mg,65岁以上者每晚服用5mg)),总疗程4周,治疗前后监测视觉模拟评分(VAS)、眩晕程度分级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眩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偏头痛疗效评分、偏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CGRP和ET-1含量变化差异;12周末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AS)、眩晕程度分级、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眩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偏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以了解其远期疗效。结果1疗效(1)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眩晕程度分级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眩晕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偏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值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间在治疗后(4周末)在眩晕程度分级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眩晕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偏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候疗效评分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在89%,对照组总有效率在84%,经过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偏头痛疗效前后减分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在84%,对照组总有效率在82%,经过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肽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内皮素(ET-1)含量变化分析两组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内皮素(ET-1)含量变化与治疗前均值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在治疗后(4周末)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内皮素(ET-1)含量变化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两组间经治疗前后呼吸、心率、体温、血压、血常规、肝肾功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经秩和检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情况(1)两组治疗前(0周)与随访(12周末)比较:两组在随访(12周末)后眩晕程度分级、视觉模拟评分(VAS)、眩晕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偏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与治疗前(0周)均值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随访(12周末)后比较:两组间随访(12周末)后在眩晕程度分级、视觉模拟评分(VAS)、眩晕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偏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庭性偏头痛在眩晕治疗前CGRP及ET-1水平升高,经治疗后发作间隙期下降,符合偏头痛的特征,提示前庭性偏头痛是偏头痛的一个亚型。(2)养血清脑颗粒能够有效改善血虚肝亢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症状,且减少远期复发。(3)养血清脑颗粒能够调节血虚肝亢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CGRP及ET-1在血液中的动态平衡。(4)养血清颗粒对血虚肝亢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疗效不差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养血清脑颗粒安全性较好。

卢娟[6](2019)在《四物逍遥散治疗经行头痛肝郁血虚证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四物逍遥散治疗经行头痛肝郁血虚证的临床观察,以明确该合方的治疗效果及相对优势,为以后临床辨证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及临床研究提供方向。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正望教授门诊期间,符合西医月经性偏头痛中单纯月经性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中医为经行头痛肝郁血虚证的相关患者,经分析后纳入60份病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四物逍遥散)、对照组(布洛芬缓释胶囊)各3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头痛总积分及中医单项症状变化情况,并随访3个月经周期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中医证候积分、总积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齐同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头痛总积分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止痛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单项症状月经量少、头晕眼花、乳房胀痛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其他中医症状方面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组能有效减少本病的复发率(P<0.05)。结论:四物逍遥散及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于经行头痛肝郁血虚证患者均有一定临床疗效,两者均能达到止痛效果,但四物逍遥散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四物逍遥散能有效降低本病复发率,有着较好的远期疗效,且临床用药安全,无不良事件发生。

刘燕[7](2019)在《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及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CGRP、PENK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偏头痛(Migraine)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对该病的研究被广泛关注,中医药在偏头痛防治方面的优势也逐渐被发掘。中医药诊治偏头痛有几千年历史,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及研究,其中清朝陈士铎的散偏汤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偏头痛取得良好疗效,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用药规律及散偏汤治疗偏头痛药理学机制,为偏头痛的中医诊治提供科学依据。[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用药规律及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5-轻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及三叉神经节、中脑的CGRP、PENK(proenkephalin,PENK)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索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文献研究:(1)通过检索1989年1月至2018年3月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等电子期刊数据库,收集以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和用药规律。(2)通过检索1989年1月至2018年3月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PubMed、Springer电子期刊数据库,收集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iew Manan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实验研究:24只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Saline control)、偏头痛模型组(Migraine)、琥珀酸舒马普坦组(Sumatriptan)、散偏汤组(Sanpian Decoction)。颈背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连续3周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第2次注射硝酸甘油后给予药物干预,经药物干预1周后,第3次注射硝酸甘油2小时后取材,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的CGRP、5-HT、IL-1β的含量;Western-blot法测定三叉神经节CGRP、PENK蛋白表达变化;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中脑CGRP、PENK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文献研究:(1)偏头痛使用最多的药物为川芎、白芷、甘草、白芍、当归、天麻、细辛、柴胡、全蝎、僵蚕、钩藤、蔓荆子。聚类分析显示偏头痛常用药物可分为4类,包括平肝潜阳、活血通络、补益气血、祛风止痛等药物。(2)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散偏汤能缓解偏头痛患者的疼痛及降低疼痛积分,[RR=1.23,95%CI(1.14,1.31),P<0.00001],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研究:(1)偏头痛模型组血清CGRP含量升高,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模型组血清CGRP与琥珀酸舒马普坦组和散偏汤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琥珀酸舒马普坦组与散偏汤组相比血清CGRP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模型组血清5-HT含量有降低趋势,但各组统计学比较无意义(P>0.05);偏头痛模型组血清IL-1β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各组统计学比较无意义(P>0.05)。(2)偏头痛模型组大鼠三叉神经节中CGRP蛋白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升高(P<0.05),与琥珀酸舒马普坦组和散偏汤组比较升高(P<0.05),舒马普坦组与散偏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模型组三叉神经节PENK蛋白表达较生理盐水组比较降低(P>0.05),散偏汤组和琥珀酸舒马普坦组干预后PENK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P>0.05)。(3)偏头痛模型组大鼠中脑CGRP基因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升高(P<0.05);与琥珀酸舒马普坦组和散偏汤组比较升高(P<0.05);偏头痛模型组中脑PENK蛋白表达较生理盐水组比较降低(?>0.05),散偏汤组和琥珀酸舒马普坦组中脑PENK基因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升高(P>0.05)。[结论](1)偏头痛的病位在脑,与五脏均有关系,但与肝关系最为密切,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瘀,以风邪袭络、肝风内动、痰瘀阻络、气血亏虚为主要病机。(2)散偏汤可以有效治疗偏头痛,无明显不良反应。(3)散偏汤可以降低由硝酸甘油诱导偏头痛大鼠外周血中CGRP的表达,有升高其外周血中5-HT含量和降低其外周血中IL-1β的含量的趋势,可能是通过改善CGRP引起的炎症反应,抑制痛觉信息的传递。(4)散偏汤可以抑制伤害性感受传导通路中CGRP的蛋白表达,升高三叉神经节中PENK蛋白的表达,对偏头痛大鼠CGRP蛋白的表达起抑制作用,并对内啡肽系统的镇痛作用有一定影响。(5)散偏汤可以抑制伤害性感受传导通路中CGRP的基因表达,对偏头痛大鼠CGRP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抑制痛觉信息的传递。

苏昭丞[8](2016)在《加味寿胎丸治疗肝血亏虚型经行头痛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行头痛是一种对育龄期妇女困扰较大的妇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表现为患者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则自愈的一种病症,其发作与月经期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病在《张氏医通.卷十》有简要记载,属西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西医学一般按神经性头痛治疗,也称其为“月经性偏头痛”。随着社会的变迁,对女性的各项要求越来越多,所承受压力也越来越大,经行头痛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由于本病反复发作,治疗方法单一,临床效果差,故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目的:观察加味寿胎丸治疗肝血亏虚型经行头痛临床疗效。实验设立寿胎丸组(实验组)和四物汤二组(对照组)。二组患者均治疗4个月经周期,治疗过程中详细的记录二组受试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二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后的头痛综合计分法评分、头痛指数、临床生物指标和总有效率和不良情绪评分情况,通过临床研究,期望能为治疗经行头痛探索出一种,疗效好、疗程短、副作用少的新方法,为老药新用提供新的可能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门诊收集肝血亏虚型经行头痛患者60例,以随机单盲为原则,以简单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服用加味寿胎丸。对照组30例,服用四物汤治疗。运用头痛评分综合评分法、头痛指数法评价患者头痛程度和情况;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患者进行评测;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β-EP(人β内啡肽)、NO、 ET-1及血清PGF2 α、PGE2的含量变化。以判别两种方药对肝血亏虚型经行头前的治疗效果情况,并初步探索方药的作用机制。结果:1.加味寿胎丸实验组和四物汤对照组两组病人患病年龄、病程、头痛程度等一般情况在实验开始前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表1)2.实验前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头痛综合评分数\头痛指数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提示两组病人病情相当,具有可比性。(表2、表3)3.综合疗效(表4)显示加味寿胎丸组治愈18例;好转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达86.67%;四物汤组治愈10例;好转12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达73.33%。4.加味寿胎丸实验组和四物汤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加味寿胎丸组的总疗效优于四物汤。(表4)5.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严重头痛0例,中度头痛2例,轻度头痛18例,无头痛10例,对照组严重头痛2例,中度头痛12例,轻度头痛15例,无头痛1例,两组治疗后头痛程度比较经Ridit分析u=2.059,P=0.043。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程度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5)6.实验组患者治疗前严重头痛9例,中度头痛18例,轻度头痛3例,无头痛0例,治疗后严重头痛0例,中度头痛2例,轻度头痛18例,无头痛10例,实验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比较经Ridit分析u=1.945,P=0.032。提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程度有明显差异,治疗后头痛程度减轻。(表6)7.治疗前对照组严重头痛7例,中度头痛19例,轻度头痛4例,无头痛0例,治疗后严重头痛2例,中度头痛12例,轻度头痛15例,无头痛1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比较经Ridit分析u=3.172,P=0.0473。提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程度有明显差异,治疗后头痛程度明显减轻。(表7)8.两组患者的头痛计分法综合评分比较经过统计学分析,提示加味寿胎丸实验组治疗前后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物汤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加味寿胎丸组和四物汤组治疗后评分均降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有差异((P<0.05))。提示治疗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实验组效果更好。(表8)9.两组患者的头痛指数经过统计学分析,提示实验组治疗前后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头痛指数均降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有差异((P<0.05))。提示治疗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实验组效果更好。(表9)10. 两组病人SDS量表评分(表10)两组病人SDS量表评分实验前比较结果无显着性差异(t=0.378,P=0.797),实验后两组比较结果有显着性差异(t=2.215,P=0.027)。两组病人SDS量表评分实验前、后比较,实验组实验前后比较(t=3.791,P>0.001)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t=0.423,P=0.618)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加味寿胎丸对改善经行头痛患者抑郁症状有效。11.加味寿胎丸组和四物汤组两组病人SAS量表评分实验前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实验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SAS量表评分实验前、后比较,实验组实验前后比较(t=3.985 P<0.001)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比较(t=1.052,P=0.376)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加味寿胎丸能缓解经行头痛患者焦虑症状。(表11)12.两组病人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表12、13、14、15、16、17),经过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治疗前后PGF2 α、PGE2、PGF2α/PGE2、β-E P、NO、ET-1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GF2 α、PGE2、PGF2 α/PGE2、β-E P、NO、ET-1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PGF2 α、PGE2、PGF2 α/PGE2、β-E P、NO、ET-1组间比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PGF2 α、PGE2、PGF2 α/PGE2、β-E P、NO、 ET-1有差异((P<0.05))。结论:1.实验中中药治疗肝血亏虚型经行头痛,加味寿胎丸组总有效率为86.67%,四物汤组总有效率为73.33%,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有统计学差别。提示加味寿胎丸的总疗效优于四物汤。2.比较治疗前后肝血亏虚型经行头痛患者的头痛指数、头痛计分法综合计分,加味寿胎丸和四物汤都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提示头痛相关症状的改善。而加味寿胎丸治疗效果更优。3.加味寿胎丸和四物汤对肝血亏虚型经行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提示两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加味寿胎丸效果更明显。4.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来看,加味寿胎丸和四物汤两方服用4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浆ET-1、血清PGF2 α含量及PGF2 α/PGE2比值均降低,血浆β-EP及血清PGE2、 NO含量均提高。说明两方均对肝血亏虚型经行头痛患者血浆β-EP、ET-1,血清PGF2、PGE2、NO的含量进行有益的调节,改善经行头痛患者体内异常的内分泌情况,同时还能调节患者体内神经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以达到恢复头部血管的舒缩平衡而缓解头痛。实验证明加味寿胎丸能更好调节患者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经行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治疗类似于西医“月经性偏头痛”。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西医治疗本病常用的有性激素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镇静止痛剂等,多是对症治疗,虽然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多,复发率也高,长期疗效不理想。中医药治疗经行头痛方法多样,中药、针灸及耳穴贴压、足疗等,均体现了中医传统疗法的特色,疗效确切。相反中医治疗本病极具特色,能达到减轻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经费等西药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中医治疗经行头痛必然具有广泛前景。加味寿胎丸从名方寿胎丸加减而来,易为临床工作者掌握,且疗效明显,为名方新用开拓了思路。

张正升,彭代银[9](2011)在《桃红四物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是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具有活血化瘀、养血补血的双重功效,临床可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在内科、妇科、男科、皮肤科、眼科等都有显着疗效,该方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香伟雄[10](2016)在《少阳经穴刺络放血治疗实证偏头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少阳经穴刺络放血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针刺组做对照,通过客观评价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探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为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香港同仁中医中心诊断为偏头痛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按照随机简单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刺络放血组(治疗组)30例,针刺组(对照组)30例。偏头痛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国际头痛学会(HIS)制定“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的无先兆型偏头痛及有先兆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偏头痛的辨证分型的诊断标准,其中纳入实证型偏头痛患者,包括肝阳上亢头痛、血瘀型头痛和痰浊头痛。治疗方案:治疗组选取两组穴位角孙、中渚、足临泣与丝竹空、外关、丘墟,两组穴位交替应用进行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对照组选取患侧太阳、风池、率谷、悬颅、头维穴,及双侧太冲、外关、足临泣穴,应用普通毫针刺法,两组均隔天治疗一次,5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即20天。疗效评价标准有: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量表)、头痛积分量表、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SQ)。即时镇痛疗效评定采用VAS疼痛评分量表观察治疗后0.5h、2h、6h两组患者的得分;综合疗效评定采用头痛积分量表得分进行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偏头痛患者60例,没有脱落及未完成试验者。通过对刺络放血组和针刺组患者基线水平的分析,包括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病程比较分析、治疗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头痛积分量表(包括两组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头痛程度、每次头痛发作时间及头痛发作时的伴随症状评分)、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MSQ)评分(涉及功能受限、功能障碍、情绪影响三个方面的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0.5h、2h、6h时两组患者的VAS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0.5h及6h时,刺络放血组患者VAS得分明显低于针刺组患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刺络放血组患者VAS评分降低得更加显着(P<0.05)。结果表明:在即时镇痛疗效方面,刺络放血疗法和毫针针刺法在偏头痛的即时镇痛方面均有疗效,而且刺络放血疗法在偏头痛的即时镇痛方面比毫针刺法疗效好;在整体止痛方面,刺络放血疗法和毫针针刺法在改善偏头痛程度方面均有疗效,而且刺络放血疗法在对偏头痛头痛程度改善方面比毫针刺法疗效好。头痛积分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比较:(1)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每月头痛发作次数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评分,可以减少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但两种治疗方法对减低偏头痛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方面疗效相当。(2)两组患者头痛程度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时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头痛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程度评分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评分,可以缓解患者发作时头痛的程度,但两种治疗方法对缓解偏头痛患者发作时头痛程度方面疗效相当。(3)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持续时间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头痛持续时间评分降低得更加明显。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可以减少患者发作时头痛的持续时间,而治疗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头痛持续时间减少得更加显着,说明刺络放血疗法在减少偏头痛患者头痛持续时间方面效果优于针刺组。(4)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评分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评分降低得更加明显。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评分,可以缓解患者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而治疗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可以更加明显地缓解伴随症状,说明刺络放血疗法在缓解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方面的效果优于针刺组。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MSQ)评分治疗前后比较:(1)两组患者功能受限领域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因偏头痛所致功能受限领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功能受限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功能受限领域评分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功能受限领域评分升高更加明显。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提高偏头痛患者功能受限领域评分,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因本病而致的功能受限的状况,而治疗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可以更加明显地改善偏头痛患者因本病而致的功能受限的状况,说明刺络放血疗法在改善偏头痛患者功能受限方面的效果优于针刺组。(2)两组患者功能障碍领域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因偏头痛所致功能障碍领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功能障碍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功能障碍领域评分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功能障碍领域评分升高更加明显。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提高偏头痛患者功能障碍领域评分,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因本病而致的功能障碍的状况,而治疗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可以更加明显地改善偏头痛患者功能障碍的状况,说明刺络放血疗法在改善偏头痛患者功能障碍方面的效果优于针刺组。(3)两组患者情感影响领域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因偏头痛所致情感影响领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情感影响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情感影响领域评分差异性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情感影响领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提高偏头痛患者情感影响领域评分,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因本病而致的情感影响的状况,而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偏头痛患者情感影响的方面疗效相差不大,即刺络放血疗法与毫针刺法在改善偏头痛患者情感影响方面的疗效相当。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患者中治愈5例(占16.7%),显效15例(占50%),有效8例(占26.7%),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2例(占6.7%),显效8例(占26.7%),有效14例(占46.7%),无效6例(占20%),总有效率达80.0%,经统计学Raddit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即刺络放血疗法在治疗偏头痛的综合疗效评价中,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从剌络放血组和针刺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来看,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0%。两种治疗方法均对偏头痛患者有良好疗效,而刺络放血疗法疗效要高于针刺法。刺络放血组和针刺组均可改善偏头痛患者疼痛程度,无论是即时镇痛效果还是综合止痛效果,而且刺血组对患者头痛改善程度更加明显。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减少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缓解偏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改善因偏头痛而致的功能受限、功能障碍及情感影响的状况。并且刺络放血疗法在减少偏头痛持续时间、缓解疼痛和发作时伴随症状及改善因本病而致功能受限和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比毫针针刺法更高的疗效。少阳经刺络放血疗法具有疗效显着、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等特点。采用本法治疗偏头痛体现了针灸“本经有病本经求”、“凡治病必先去血”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成熟的理论体系以及显着的临床疗效为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二、加味四物汤治疗偏头痛6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味四物汤治疗偏头痛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根结理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传统医学对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
        4 中医治疗
        5 少阳经证
        6 根结理论的临床应用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调查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案
        1.4 病例选择标准
        1.5 干预措施
        1.6 观察疗效及指标
    2 技术路线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研究结果
        3.3 安全性分析
    4 讨论
        4.1 结果分析
        4.2 研究现状
        4.3 经络辨证
        4.4 基于“根结”理论治疗偏头痛
        4.5 腧穴定位及针刺手法
        4.6 疗效差异分析
        4.7 创新之处
    5 小结
结语
    1 研究意义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人口学资料表
    附录2 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
    附录3 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MSQ)
    附录4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5 抑郁自评量表(SDS)
个人简历

(2)原发性头痛的六经方证辨证分布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头痛的经方治疗概述
        1 太阳病头痛
        2 阳明病头痛
        3 少阳病头痛
        4 太阴病头痛
        5 少阴病头痛
        6 厥阴病头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原发性头痛的现代研究进展概述
        1 头痛的发病机制
        2 头痛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资料收集
        3 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头痛的相关特征情况
        2 既往病史分布情况
        3 其他中医证候情况
        4. 头痛六经辨证分型及方证分布规律研究
        5. 原发性头痛六经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情绪的关系
    讨论
        1 一般资料讨论
        2 头痛的六经证型分布特点
        3. 头痛的方证分布特点
        4. 浅谈时方的六经归属问题
        5. 调神在原发性头痛治疗中的重要性
        6 六经辨证应与气血津液辨证相辅为用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

(3)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研究
        1. 偏头痛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2. 偏头痛的诱因及病因
        3.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4. 偏头痛的西医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偏头痛的中医概况
        1. 偏头痛的病名探源
        2.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概述
        3. 偏头痛的辨证分型
        4.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5. 血瘀型偏头痛的探讨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设计
        1.1 整体设计
        1.2 样本含量
        1.3 随机分组方法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案
        2.1 受试者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2.4 治疗方法
        2.5 注意事项
        2.6 临床观察
        2.7 疗效判定时间
        2.8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2.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基线指标比较
        3.2 疗效观察结果
        3.3 停药4周后随访观察
        3.4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
    4. 讨论
        4.1 研究结果探讨
        4.2 加减血府逐瘀汤的选方依据
        4.3 耳穴压丸治疗偏头痛的理论依据
        4.4 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方案的优势探讨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相关研究
        1.1.1 头痛的定义及分类
        1.1.2 流行病学
        1.1.3 头痛的病因病机
        1.1.4 偏头痛的临床诊断
        1.1.5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少阳偏头痛的认识
        1.2.1 少阳偏头痛的历史沿革
        1.2.2 少阳偏头痛病因病机
        1.2.3 少阳偏头痛辨证论治
        1.2.4 少阳偏头痛的古代论治
    1.3 少阳偏头痛的现代研究成果
        1.3.1 针刺疗法
        1.3.2 方药疗法
        1.3.3 艾灸疗法
        1.3.4 皮肤针疗法
        1.3.5 埋线疗法
        1.3.6 头针疗法
        1.3.7 走罐疗法
        1.3.8 放血疗法
        1.3.9 推拿疗法
        1.3.10 情志疗法
        1.3.11 中西医结合疗法
        1.3.12 赖氏通元针法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选择标准
        2.2.2 研究流程图
        2.2.3 研究方法
        2.2.4 治疗方案
        2.2.5 观察指标
        2.2.6 疗效评定标准
        2.2.7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2.3 统计方法
    2.4 试验结果
        2.4.1 病例入选与试验完成情况
        2.4.2 基线资料数据
        2.4.3 评价指标结果
        2.4.4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3.1 疗效结果分析
        3.1.1 头痛积分表结果分析
        3.1.2 VAS结果分析
        3.1.3 MSQ结果分析
        3.1.4 有效率结果分析
        3.1.5 复发率结果分析
        3.1.6 安全性分析
        3.1.7 依从性分析
        3.1.8 综合分析
    3.2 课题设计
        3.2.1 赖氏通元针法介绍
        3.2.2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理论依据分析
        3.2.3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选穴依据
    3.3 课题有关问题及展望
        3.3.1 课题创新之处
        3.3.2 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5)养血清脑颗粒防治血虚肝亢型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临床资料
        2.1 样本量计算
        2.2 非劣效性检验置信区间算法
        2.3 病例资料
    3.受试者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中止实验标准
        3.5 受试者脱落、剔除标准
        3.6 相关量表评分
        3.7 伦理及知情同意
    4.研究方法
        4.1 实验方法及分组
        4.2 实验用药
        4.3 实验疗程
        4.4 观察指标
        4.5 安全性指标
        4.6 观察时间节点
        4.7 随访情况
        4.8 .统计分析
    5 结果分析
        5.1 可行性分析
        5.2 疗效分析
        5.3 安全性分析
        5.4 随访分析
讨论
    1.传统中医学对前庭性偏头痛研究
        1.1 前庭性偏头痛病名渊源
        1.2 前庭性偏头痛病因病机
        1.3 血虚肝亢型为前庭性偏头痛眩晕症状发病的关键症候之一
        1.4 前庭性偏头痛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诊疗
    2.现代西医学对前庭性偏头痛研究
        2.1 前庭性偏头痛流行病学
        2.2 前庭性偏头痛发病机制
        2.3 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防治前庭性偏头痛理论依据
        2.4 前庭性偏头痛治疗
        2.5 前庭性偏头痛与CGRP、ET-1 关系
    3.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肝亢型前庭性偏头痛理论依据
        3.1 养血清脑颗粒组方法则
        3.2 养血清脑颗粒配伍特点
    4.养血清脑颗粒在头痛头晕(眩晕)中的作用
        4.1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各种头痛
        4.2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各种头晕和眩晕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庭性偏头痛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眩晕中医证候评分量表《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附件2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附件3 视觉模拟评分表(VAS)
    附件4 偏头痛疗效评分量表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四物逍遥散治疗经行头痛肝郁血虚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标准、脱落与终止试验标准
    4.研究方法
        4.1 分组方法
        4.2 治疗药物与方法
        4.3 观察指标
    5.疗效判定标准
        5.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2 临床头痛积分判定标准
        5.3 疾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5.4 病情程度评定标准
    6.安全性评价标准
    7.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一般资料比较
        1.1 两组间年龄比较
        1.2 两组病程比较
        1.3 两组治疗前病情轻重程度比较
    2.临床数据结果及分析
        2.1 两组治疗后疾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6 两组停药3个周期后复发率比较
    3.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1.1 经行头痛的主要病机
        1.2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
    2.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3.选择芬必得作为对照药物依据
    4.导师从肝论治经行头痛的依据
    5.四物逍遥散组方原则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6.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 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录 B 不良事件报告表
    附录 C 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SAE)
    附录 D 试验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7)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及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CGRP、PENK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前言
    综述一 头痛的古代文献研究综述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文献探析
        1 辨证论治
        2 分证治疗
        3 成方应用
        4 中成药治疗
        5 针刺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偏头痛的研究现状
        1 偏头痛的病理学基础
        2 各种神经肽和偏头痛的关系
        3 基础研究对偏头痛治疗的指导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前言
    文献研究一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探讨
        1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研究
        2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组方规律研究
        3 中医药治疗慢性偏头痛用药规律研究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二 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文献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动物实验技术路线
    实验一 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外周血CGRP、5-HT、IL-1β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CGRP、PENK蛋白的影响
        1 Western blot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CGRP、PENK基因表达的影响
        1 Real Time PCR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性
展望及不足
致谢
个人简介

(8)加味寿胎丸治疗肝血亏虚型经行头痛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头痛中西医治疗及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家对于头痛认识和治疗
        1.1 隋唐之前
        1.2 两宋时期
        1.3 金元时期
        1.4 明清时期
    2. 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3. 中医头痛治法的概述
        3.1 中药疗法
        3.2 针灸疗法
    4. 现代医学头痛治疗概述
        4.1 偏头痛
        4.2 肌肉收缩性头痛
        4.3 炎症性头痛
    5 针灸治疗头痛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5.1 针灸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5.2 针刺对血管活性肽的影响
        5.3 相关基因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经行头痛中西医研究及治疗进展
    1. 流行病学调查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2.1 中医学病因病机
        2.2 西医学发病机制
    3. 诊断标准
    4. 治疗
        4.1 月经性偏头痛的西医学治疗
        4.2 中医学治疗方法
    5 思考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加味寿胎丸治疗肝血亏虚型经行头痛临床疗效观察和机制探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脱落标准
        (三) 分组方法
        (四) 治疗方法
        (五)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六) 统计分析
        (七) 研究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一、肝、脾、肾与经行头痛的关系
    二、加味寿胎丸与四物汤方解及功效
    三、临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桃红四物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内科
    1.1 冠心病心绞痛
    1.2 神经性疾病
    1.3 胃肠道疾病
    1.4 肾脏疾病
    1.5 肝脏疾病
    1.6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 妇科
    2.1 异位妊娠
    2.2 痛经
    2.3 节育术后并发症
    2.4 慢性附件炎性包块
    2.5 更年期综合征
3 男科
    3.1 前列腺炎
    3.2 慢性精囊炎性血精症
    3.3 勃起功能障碍
4 眼科
5 皮肤科疾病
    5.1 黄褐斑
    5.2 荨麻疹
    5.3 银屑病
6 癌症
7 小结

(10)少阳经穴刺络放血治疗实证偏头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1.1.1 概述
        1.1.2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1.1.3 偏头痛的西医治疗概况
        1.1.4 偏头痛的测评方法
    1.2 传统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1.2.1 中医古籍关于偏头痛病名的记载
        1.2.2 病因病机
        1.2.3 中药治疗
        1.2.4 针灸治疗
        1.2.5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机理
        1.2.6 少阳经与偏头痛
    1.3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
        1.3.1 刺络放血疗法概述
        1.3.2 刺络放血疗法的中医作用机理
        1.3.3 刺络放血疗法的西医作用机制
        1.3.4 刺络放血疗法的选穴特点
        1.3.5 刺络放血疗法的疗效
        1.3.6 刺络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研究方案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对象
        2.1.3 临床试验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基线的比较分析
        2.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2.3 讨论与分析
        2.3.1 研究结果讨论
        2.3.2 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
        2.3.3 刺络放血疗法的特点
        2.3.4 刺络放血疗法的辨证原则
        2.3.5 关于本研究的穴位选择
        2.3.6 关于本研究观察量表的选择
        2.3.7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3.8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四、加味四物汤治疗偏头痛6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根结理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D]. 张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原发性头痛的六经方证辨证分布特点研究[D]. 闫淑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仪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 许素芳(Hur So F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养血清脑颗粒防治血虚肝亢型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D]. 唐英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四物逍遥散治疗经行头痛肝郁血虚证临床观察[D]. 卢娟.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及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CGRP、PENK的实验研究[D]. 刘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8]加味寿胎丸治疗肝血亏虚型经行头痛临床研究[D]. 苏昭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9]桃红四物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张正升,彭代银. 安徽医药, 2011(09)
  • [10]少阳经穴刺络放血治疗实证偏头痛的临床观察[D]. 香伟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标签:;  ;  ;  ;  ;  

四物汤加味治疗偏头痛6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