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景三维GIS技术用于刑侦现场虚拟再现的方法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韩东升[1](2021)在《古建筑三维重建与虚拟展示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程耀[2](2020)在《面向精细化管理的城市级三维模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成为必然的趋势,传统的二维平面场景已不能满足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的需求,以三维模型为基础的三维数字城市成为城市运行管理的“新宠”。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对三维模型的数字化、立体化、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构建高精度、离散三维要素的城市场景成为研究的热门。传统的城市三维建模方法存在效率低、现势性差、成本高等劣势,虽然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构建城市三维场景,但该三维场景无完整的拓扑结构和语义信息,且城市建筑、城市部件要素是一个整体,无法进行离散化的城市三维要素信息管理。城市要素的重要程度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依据,城市三维管理的差异化需求影响着三维模型的精细化粒度。因此,城市级三维场景构建存在着效率化、精细化与管理化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本文从城市三维场景、城市建筑体和城市部件的三维模型构建展开研究: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的城市三维场景为基础,根据城市管理需求构建不同精细程度的城市建筑体三维模型,结合城市部件三维模型库和实测部件数据,参数化构建城市部件三维模型。最后,基于OsgEarth三维数字地球引擎库,融合多源城市三维数据,使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分层组织管理,初步实现了基于倾斜模型的城市三维可视化系统。该系统能满足不同领域用户多元化的应用需求,能够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城市三维模型,更好地致力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城市三维场景的构建方法。基于建模软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点云的构建方法,探讨了城市三维场景的构建,通过实验对比分析,确定倾斜实景模型在城市级三维场景构建中具有明显优势。2.研究三个层级的城市建筑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根据城市建筑体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程度设计三个层级的城市建筑体快速构建方案:利用DLG快速构建三维白模(V0级别建筑体模型),结合建筑纹理库进行纹理映射(V1级别建筑体模型),使用DP-Modeler软件进行精细单体化建模(V2级别建筑体模型),完成实验区域V0~V2三层级别的城市建筑体三维模型构建。3.研究城市部件三维模型动态构建方法。利用3DSMax完成城市部件三维标准库的构建,结合实测部件点,通过设计城市部件参数化映射关系,实现参数化动态生成城市部件三维模型。4.研究城市三维要素统一可视化的方法。为实现城市要素统一组织管理,以数字地球的形式,设计多元城市三维要素的集成框架,基于OsgEarth三维数字地球引擎库,通过城市三维场景、城市建筑体三维模型进行高效合理组织与管理,根据城市部件参数化映射关系,利用MySQL数据库实现城市部件三维模型的渲染及动态调度,完成面向精细化管理的城市级三维模型构建、组织、渲染及管理。
张莹莹[3](2019)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预制装配式生产建造技术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措施,信息化可以使项目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极大高预制装配式建造的精确性与效率。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素,准确地追踪和定位预制构件能够更好地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整个流程。构件追踪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因此,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分析和总结各阶段工作需要的构件空间信息,是建立合理追踪定位技术框架的重要前。显然,仅用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的要求,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性,以便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方案。另外,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及空间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自动化等多个专业。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学以外的学科,鲜有从建筑学专业角度出发,综合地研究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而建筑学专业在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中起着“总指挥”的作用,需要汇总、评估、共享各阶段与各专业的信息,形成完整的信息链。因此,建筑学专业对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的缺失不仅会导致构件空间信息的片段化,而且难以深度参与到项目的各阶段、协调各专业的工作。基于上述需求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典型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构件类型,以及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直至拆除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总结出各阶段所需的构件空间信息以及追踪定位的内容,并根据精度需求将构件追踪定位分为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其中物流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低,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运输和运维管理;建造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和施工装配。其次,详细分析了BIM、GIS等数据库,GNSS、智能化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技术、摄影测量技术等数字测量技术,以及RFID、二维码、室内定位等识别定位技术的功能和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适用性。通过对现有技术的选择和优化,建立了一套基于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结合多项数据采集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并分别从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对此技术链的应用流程进行了探索。着重介绍了装配式建筑数据库中预制构件分类系统和编码体系,分析二者在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中的作用。最后,以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的设计、生产和建造过程为例,说明以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为核心,结合数据采集技术实现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和信息管理的方法。本文以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库和数据采集技术建立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对于整合项目各阶段构件空间信息、形成完整信息链、协调各专业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这些方面是实现预制构件精细化管理、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效率的关键。本文共计约160000字,图片143幅,表格63张
李小敏[4](2019)在《WebGIS三维实景地图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智慧城市进程在不断发展推进,城市规划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重要领域之一,而备受重视。各个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从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各项整改措施和规划重建项目,推进“多规合一”新型城镇化建设。针对城市发展中经常出现的不符合规定的违法建设,如何更好地管理把控违建拆除和相关用地重建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因此,本文提出了一套面向城市规划管理应用的三维实景地图信息实验系统,然后围绕该实验系统,对三维实景模型在城市规划管理违建拆除和规划分析领域的先进性和应用性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实现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实验系统使用的Cesium框架、WebGIS架构和系统相关前后端技术进行介绍。然后对业务数据中二维数据转换方式和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进行研究,获得实验系统可以加载的数据类型,根据这些二三维业务数据的结构特征,利用HDFS分布式文件存储技术实现二、三维数据一体化存储和高效管理。最后根据实际需求,在Cesium三维开源框架基础上,对二三维数据加载、可视化渲染及空间分析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采用B/S架构对规划管理应用实验系统进行架构设计和功能实现。(2)在规划管理查询功能中,系统主要接入二三维多源业务数据,实现高精度实景地图漫游、实时视频监控、点位查询和二三维一体化等功能,可以快速查找重点点位业务信息,便于了解现场拆违与重建情况,更精准地呈现城区规划中的宏观格局。(3)在三维辅助规划分析功能中,主要实现三维场景中的淹没分析、剖面分析、可视域分析和天际线分析等功能,说明三维GIS分析方法在交通规划、建筑物选址和城市整体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辅助规划作用,凸显三维实景地图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提供有力地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4)在数据管理功能中,定期更新城市规划业务数据,保证数据的时效性,便于查询管理规划业务数据,促进城市更科学合理规划发展。
曹晋奎[5](2019)在《多源数据融合的三维实景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战场环境是影响战争胜负走向的关键因素,其中地形是战场环境的主要构成。随着军事技术的变革、精确打击和精确斩首武器的运用,传统二维地图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军事训练和军事指挥方面的需求。而对于当前的三维战场地形,快速进行地形模型构建、地形模型精细化以及海量数据可视化呈现的要求显得越来越高。因此,本文为构建真实的三维战场地理环境及可视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选用倾斜摄影技术与Cesium可视化库进行真实三维地形的建立及可视化平台的搭建,以西安工业大学未央校区做为典型应用实例进行城市作战可视化开发。首先,本文介绍了三维实景建模与可视化相关理论;论述了在Web端进行可视化开发的优势;提出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三维战场地形构建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其次,本文制定了战场环境多源数据采集方案以及基于Smart3D多源数据融合建模流程。制作了三维战场地形数据并进行了模型质量分析,包括模型的纹理精度、几何精度和地理坐标精度。确保生成的地形数据满足逼真的可视化视觉效果及地形对地面人员装备的各种干涉作用的真实性。最后,本文在前三章的基础上采用BS三层架构的方式,通过Cesium、HTLM、JavaScript等语言进行战场环境可视化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城市化作战的三维战场环境构建。同时,本文基于Cesium完成了模型单体化和模型驱动等功能。本课题对三维战场地形环境构建与可视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的战场环境构建方法可以运用到各种战场环境的构建,包括山地丘陵的作战地形环境构建、城市反恐作战等。通过可视化平台的加载可以直观、真实了解战场环境。通过模型驱动完成战场中各种演示效果。
梁昊[6](2018)在《基于UNIGINE引擎的三维建筑规划审批辅助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优秀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建筑规划审批则是城市规划的关键部分。现代城市建筑相比传统建筑更为复杂、立体,基于CAD等传统二维数据的建筑审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建筑审批工作的需求,结合了三维GIS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的三维建筑规划审批系统应运而生。三维建筑规划审批系统可以直观的表达出建筑设计方案的效果,丰富建筑规划审批的内容,从而直接有效地解决现代建筑规划审批所遇到的困难。因此研究和推广三维建筑规划审批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南宁市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院的“基于UNIGINE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五象新区三维规划审批辅助项目”两个项目为背景,以三维GIS技术为切入点,在总结国内外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和UNIGINE三维引擎,开发了三维建筑规划审批辅助系统,为建筑规划审批工作提供了更为有效和可靠的技术支撑。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不同来源的地形图数据和Landsat 8 OLI影像分别提取了DEM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利用DEM数据、土地覆盖数据、通用地物贴图,使用UNIGINE三维引擎,研究了与传统三维地形可视化不一样的实现方法。(2)研究并应用3DS MAX模型、BIM模型、实景三维模型和城市相关静态模型如指示牌、路灯和植被模型等,结合三维地形,构建了南宁市五象新区的三维仿真场景。(3)分析了三种不同角色的用户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框架、功能和数据库。研究了系统主体功能的实现原理和算法,实现了基于UNIGINE引擎的三维建筑规划审批辅助系统,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了技术支撑,提升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梁慧琳[7](2018)在《苏州环秀山庄园林三维数字化信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苏州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辉煌顶点和无与伦比的世界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园林要素之丰富、空间布局之精妙,造园手法之多、技艺之精湛、研究难度之大为古今造园家所共识。上世纪开始,苏州私家园林研究产生众多经典理论和重要论着。为促进苏州私家园林研究进一步发展,突破传统研究理念和方法,本研究提出“园林信息学(Landscape informatics)”概念,以现存苏州私家园林为研究对象,以苏州私家园林——环秀山庄为案例,将三维数字化信息技术与风景园林学科相结合。利用当下先进的三维数字化测绘技术获取数据,并进行各园林要素的解析,再利用三维信息技术构建园林对象的信息模型和系统,进行信息管理。在三维数字化测绘部分,本研究一方面对苏州私家园林这一测绘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苏州私家园林测绘的内容、条件和需求,另一方面,比较各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性能和优、劣势,选择包括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地面近景摄影测量、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和地面控制点等在内的数字化测绘技术,研究适合的、能够满足需求的苏州私家园林测绘方法,制定合理的测绘方案并实施外业测绘,获得研究区域的三维测绘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校正、融合、精度检测、实景模型构建、点云模型剖切及绘图等数据处理操作,最终获得研究区域的二维测绘图、三维点云模型及实景模型。此部分研究证明:使用多技术、多源数据相结合的综合测绘方法对苏州私家园林的数字化测绘而言,工作效率更高、测绘效果更好。在园林要素信息解析部分,本研究以三维数字化测绘所得数据为基础,利用三维测绘数据在全面性和精确性上的优势,从假山和水体、园林建筑、园林植物等方面分别对苏州私家园林要素进行系统性解析:对于假山和水体的解析包括假山构造和组成部件、堆叠工法和堆叠顺序、纹理和皴法等方面;对于园林建筑包括建筑群、建筑单体构件和建筑单体参数化等方面;对于园林植物的解析主要依据植物类型和品种等方面。此环节研究证实:以数字化测绘数据为基础进行的苏州私家园林要素解析,其结果更系统、全面和准确。在园林信息模型和系统构建及信息管理部分,本研究以三维数字化测绘所得数据及各园林要素的解析结果为依据和基础,在三维数据进一步处理的基础上,利用BIM技术对园林建筑单体和假山堆叠工法等进行信息模型构建,利用3D GIS技术汇总各园林要素的各部分和构件的数据模型、各类型的二维、三维文件、及几何和非几何的园林信息,搭建苏州私家园林信息系统,建立各信息间的系统逻辑关系,综合管理各园林要素信息。此环节研究证明:苏州私家园林的信息管理需要采用BIM、3D GIS等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信息管理方法。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分析研究,本研究获得了苏州私家园林的三维数字化数据和信息,构建了苏州私家园林信息系统,获得了现代数字化测绘和三维信息化技术等在苏州私家园林研究上的应用方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将三维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于苏州私家园林的理念和方案。其研究结果为苏州私家园林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奠定了基础,证明了三维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于苏州私家园林研究对象的可行性、必要性与巨大前景。三维数字化信息技术将推动园林研究步入数字化信息时代,对苏州私家园林研究突破瓶颈、取得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韩晓光[8](2018)在《基于GIS的水文站网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开发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水文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主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文站网作为水文工作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因此,站网的建设和管理手段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使整个站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站网管理相对落后,数据以纸质形式存在,海量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很难在真实的地理背景下集成起来为站网的管理和规划建设提供可靠支持。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可以实现海量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图文一体化管理。三维GIS作为“数字水文”的解决方案之一,可以更加直观真实地表达水文站网的空间分布,实现水文站网图、文、声、像信息的集成管理。本文从水文站网三维可视化研究入手,首先介绍了三维GIS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水文站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特性分析,提出建立基于GIS的水文站网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进而对平台开发所涉及到的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引擎、三维场景构建和海量三维数据的组织与调度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对比了几种空间数据模型和三维建模方法的优缺点,采用了基于ArcGIS和SketchUp的水文站网三维场景构建方案。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按照软件工程思想和系统分析与集成理论对平台进行了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数据模型与结构设计以及主要功能模块设计等,然后根据功能设计和实现原理,利用组件式GIS技术进行水文站网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的开发,实现了站网数据的采集输入、编辑处理、浏览管理、三维场景控制、查询统计、空间分析以及数据更新等功能,最后将平台应用于大同朔州水文站网三维可视化管理中,对主要功能进行展示和应用分析。该信息平台的设计、开发及应用实现了水文站网的图文一体化管理,增强了水文站网数据管理的集成化和可视化程度,提高了站网管理水平和效率,为“数字水文”和“智慧水文”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闵锐[9](2018)在《径山小古城农旅小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研发》文中指出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在国内掀起一股热潮,但目前普遍存在开发水平低、管理不规范、信息闭塞等诸多管理方面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试图引入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在三维可视化的基础上进行空间数据分析,从而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和特色小镇的智慧化管理。本文以农旅型特色小镇——径山小古城为例,研究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研究,借鉴了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基于农旅小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独特需求,提出了适合研发该类系统的技术平台,并借助倾斜摄影建模技术和SuperMap三维GIS软件平台,使用C#语言,研发了径山小古城农旅小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了三维场景的可视化和面向特色小镇的多种三维分析功能。研究表明,基于SuperMap的径山小古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开发成本低、开发周期短、应用性较强等优势,是面向特色小镇智慧化管理可行而有效的解决方案。该系统一方面提供了开发商招商引资的渠道,成为向潜在客户展示小古城风貌的推介平台;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智慧化管理水平,为规划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指导。同时,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和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也将对未来浙江省乃至全国特色小镇的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季菲[10](2017)在《引江河水利工程三维浏览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近年来计算机三维浏览技术在图形学、计算机技术、光学、力学以及传感技术的融合发展下,其专业应用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不断拓展。三维虚拟技术在工程应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常以三维浏览功能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并随着三维虚拟的技术概念的发展,以及数字化虚拟场景技术的不断创新,广泛应用于工程、工业、军事、医学、艺术、城市建设等领域。论文从引江河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应用出发,在对三维浏览系统设计的技术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引江河水利工程管理的特点和场景设计要求,使用三维建模的软件3ds max和3D建构开发平台Quest3D设计实现了的引江河水利工程三维虚拟系统,提供全面、完整及精确的引江河工程信息的三维虚拟浏览展示,为引江河水利工程科学的建设和使用提供有效的现代化管理平台。论文围绕引江河水利工程三维虚拟浏览系统的交互性、生动性、实时性等应用特点,针对系统开发平台、平面模型技术、三维模型、三维虚拟技术、碰撞检测技术等系统实现技术进行了分析阐述,完成了引江河水利工程三维虚拟浏览系统的需求分析,以及系统技术、经济、操作、管理可行性分析,详细描述了引江河水利工程三维虚拟浏览系统三维模型建立设计、Quest3D系统的场景浏览创建、和项目主程序创建等系统实现过程。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完整的、合理的可行的测试方案,完成了系统的碰撞检测和全面引江河水利工程三维虚拟浏览系统的应用测试。最后,对论文完成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并对系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二、近景三维GIS技术用于刑侦现场虚拟再现的方法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景三维GIS技术用于刑侦现场虚拟再现的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2)面向精细化管理的城市级三维模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城市模型单体化技术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城市三维场景构建方法 |
2.1 基于建模软件的模型构建方法 |
2.1.1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
2.1.2 三维场景构建过程 |
2.2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模型构建方法 |
2.2.1 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
2.2.2 三维场景构建过程 |
2.3 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模型构建方法 |
2.3.1 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
2.3.2 三维场景构建过程 |
2.4 城市三维场景构建方法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市建筑体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
3.1 基于DLG快速构建三维白模 |
3.1.1 基于DLG快速构建三维白模算法过程 |
3.1.2 实验及效果 |
3.2 基于建筑纹理库的纹理映射 |
3.3 基于DP-Modeler精细化建模 |
3.3.1 数据准备 |
3.3.2 精细单体化模型构建实验 |
3.3.3 Mesh地表模型修饰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市部件三维模型库参数化设计 |
4.1 城市部件分类编码 |
4.2 城市部件三维数据采集 |
4.3 城市部件三维库构建 |
4.4 城市部件映射关系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5.3 城市三维数据可视化模块 |
5.3.1 OsgEarth数据组织及渲染过程 |
5.3.2 基于QT界面的图形显示 |
5.4 城市部件参数化模块 |
5.5 城市三维模型编辑与应用模块 |
5.5.1 线面绘制 |
5.5.2 三维量测 |
5.5.3 模型压平 |
5.6 城市三维数据查询模块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 |
1.1.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
1.1.3 构件追踪定位与空间信息管理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 |
1.3.1 构件空间信息 |
1.3.2 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
1.3.3 现有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的空间信息 |
2.1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类型 |
2.1.1 装配式结构体系类型 |
2.1.2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类型 |
2.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工作流程 |
2.2.1 设计阶段 |
2.2.2 生产运输阶段 |
2.2.3 施工安装阶段 |
2.2.4 运营维护阶段 |
2.2.5 拆除回收阶段 |
2.3 构件空间信息 |
2.3.1 构件空间信息的内容 |
2.3.2 构件空间信息的传递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
3.1 数据库 |
3.1.1 建筑信息模型 |
3.1.2 地理信息系统 |
3.1.3 BIM与 GIS的特性 |
3.1.4 BIM-GIS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契合性分析 |
3.2 数字测量技术 |
3.2.1 GNSS定位系统 |
3.2.2 全站仪测量系统 |
3.2.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
3.2.4 摄影测量技术 |
3.2.5 施工测量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
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 |
3.3.1 自动识别技术 |
3.3.2 追踪定位系统 |
3.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流程 |
4.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 |
4.1.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的基本组成 |
4.1.2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中的关键技术 |
4.1.3 数据库交互设计 |
4.2 建造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
4.2.1 基于BIM的构件定位 |
4.2.2 设计阶段 |
4.2.3 生产阶段 |
4.2.4 装配阶段 |
4.3 物流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
4.3.1 构件生产与运输 |
4.3.2 构件施工装配 |
4.3.3 运营维护与拆除回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示例 |
5.1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定位技术的实现 |
5.1.1 南京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 |
5.1.2 预制构件追踪管理技术的实现 |
5.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结构构件追踪定位 |
5.2.1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概况 |
5.2.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设计 |
5.2.3 构件生产与运输 |
5.2.4 构件装配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各章内容归纳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鸣谢 |
(4)WebGIS三维实景地图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三维地图信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三维地图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2 实验系统相关的技术与理论概述 |
2.1 Cesium三维地球引擎 |
2.1.1 Cesium框架介绍 |
2.1.2 数学基础 |
2.1.3 Cesium渲染机制 |
2.2 WebGIS技术介绍 |
2.2.1 WebGIS架构介绍 |
2.2.2 WebGIS技术特点 |
2.3 实验系统相关前后端技术介绍 |
2.3.1 HTML5 |
2.3.2 XML |
2.3.3 AJAX |
2.3.4 WebGL技术 |
2.3.5 HDFS |
2.4 城市规划管理相关理论 |
2.4.1 城市规划管理基本概念 |
2.4.2 城市规划管理特点 |
3 多源数据与三维重建技术 |
3.1 多源数据概况 |
3.2 多源数据组织及处理 |
3.2.1 数据获取方式 |
3.2.2 数据格式转换 |
3.3 实景数据三维重建 |
3.3.1 三维建模方式 |
3.3.2 建模技术难点研究 |
3.3.3 三维实景地图的构建 |
4 数据存储技术研究与实现 |
4.1 多源数据结构 |
4.1.1 实景数据结构特点 |
4.1.2 多源数据结构特征 |
4.2 数据存储技术研究 |
4.2.1 HDFS系统架构 |
4.2.2 MapReduce技术分析 |
4.2.3 HDFS中小文件紧凑型存储结构 |
4.3 数据存储机制构建与实现 |
4.3.1 数据存储总体架构 |
4.3.2 数据存储机制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实验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
5.1 需求分析 |
5.2 总体架构设计 |
5.2.1 功能模块设计 |
5.2.2 系统总体设计 |
5.2.3 系统具体功能用例图 |
5.2.4 系统架构优化 |
5.3 技术路线 |
5.4 规划管理应用系统特点 |
6 实验系统实现与规划管理应用分析 |
6.1 系统开发环境 |
6.1.1 软硬件环境 |
6.2 实验系统实现与规划管理应用 |
6.2.1 功能模块实现关键技术 |
6.2.2 规划管理查询展示模块 |
6.2.3 分析辅助模块 |
6.2.4 数据管理模块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多源数据融合的三维实景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2 三维实景建模及可视化相关理论 |
2.1 WebGIS背景知识 |
2.1.1 坐标系统 |
2.1.2 虚拟地球模型 |
2.1.3 HTML5 |
2.1.4 WebGL |
2.2 地球引擎Cesium |
2.3 倾斜摄影技术 |
2.3.1 倾斜摄影原理 |
2.3.2 倾斜摄影测量系统组成 |
2.3.3 行业应用中倾斜摄影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3 空地多源数据获取 |
3.1 控制点数据获取 |
3.1.1 外业控制点的布设 |
3.1.2 控制点的测量 |
3.2 校验点的选取 |
3.2.1 平面/高程精度校验点 |
3.2.2 高度校验点 |
3.2.3 长度校验点 |
3.3 空中影像数据获取 |
3.3.1 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 |
3.3.2 无人机航拍影像数据获取 |
3.4 地面精确的纹理数据 |
3.5 本章小结 |
4 多源数据融合建模及数据分析 |
4.1 基于Smart3D的多源数据融合建模 |
4.1.1 控制点与航拍照片的数据融合 |
4.1.2 近地面照片与三维模型坐标的融合 |
4.1.3 空中三角计算的数据融合 |
4.2 模型精度分析 |
4.2.1 模型纹理精度的分析 |
4.2.2 模型几何精度的分析 |
4.2.3 模型地理精度分析 |
4.3 3D Tiles数据结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原型系统实现 |
5.1 系统总体设计 |
5.1.1 系统设计目标 |
5.1.2 系统结构设计 |
5.1.3 系统功能设计 |
5.1.4 系统实施环境 |
5.2 系统功能模块 |
5.2.1 可视化模块开发 |
5.2.2 空间模型管理模块开发 |
5.2.3 空间模型驱动模块开发 |
5.2.4 辅助功能模块开发 |
5.3 典型案例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UNIGINE引擎的三维建筑规划审批辅助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难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1.3.3 技术路线 |
1.3.4 论文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建筑规划审批的相关理论 |
2.1.1 城市规划的概念 |
2.1.2 建筑审批的内容 |
2.2 三维GIS技术概述 |
2.2.1 三维GIS简介 |
2.2.2 三维GIS的数据结构 |
2.2.3 三维GIS空间分析 |
2.2.4 三维GIS可视化 |
2.3 虚拟仿真技术和UNIGINE引擎介绍 |
2.3.1 UNIGINE引擎简介 |
2.3.2 Shader着色器技术介绍 |
2.3.3 粒子系统 |
2.3.4 包围盒和碰撞检测技术 |
2.4 Qt开发框架和SQL Server2014 数据库简介 |
2.4.1 Qt开发框架概述 |
2.4.2 SQL Server2014 简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础数据准备与三维仿真场景的建立 |
3.1 三维仿真场景建立流程 |
3.2 三维地形的建立 |
3.2.1 方案设计 |
3.2.2 DEM数据获取 |
3.2.3 土地覆盖信息提取 |
3.2.4 数据预处理 |
3.2.5 三维地形可视化实现 |
3.3 三维建筑建模 |
3.3.1 建模技术标准 |
3.3.2 3DS MAX模型 |
3.3.3 BIM模型 |
3.3.4 倾斜摄影模型 |
3.4 三维场景集成 |
3.4.1 三维模型的导出 |
3.4.2 模型导入UNIGINE |
3.4.3 植被、小品模型处理 |
3.5 三维场景渲染优化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系统管理员 |
4.1.2 政府部门 |
4.1.3 业主 |
4.2 功能需求分析 |
4.3 运行环境需求分析 |
4.3.1 操作系统 |
4.3.2 软件配置 |
4.3.3 硬件配置 |
4.4 系统框架设计 |
4.5 系统功能设计 |
4.6 数据库设计 |
4.6.1 数据库设计思想 |
4.6.2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6.3 数据库主体元素关联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功能的实现和应用 |
5.1.1 系统主体界面 |
5.1.2 三维场景漫游 |
5.1.3 天气特效 |
5.1.4 建筑属性查询 |
5.1.5 空间测量 |
5.1.6 日照分析 |
5.1.7 视域分析 |
5.1.8 坡度分析 |
5.1.9 填挖方分析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苏州环秀山庄园林三维数字化信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思路 |
2.文献综述 |
2.1 苏州私家园林研究进展 |
2.1.1 研究范围 |
2.1.2 研究分布及水平 |
2.1.3 研究内容 |
2.1.4 空间特点 |
2.1.5 环秀山庄相关研究 |
2.2 数字化测量与文化遗产 |
2.2.1 摄影测量与文化遗产 |
2.2.2 三维激光扫描测绘与文化遗产 |
2.2.3 多技术综合测绘与文化遗产 |
2.3 数字化信息管理与文化遗产 |
2.3.1 (3D)GIS与文化遗产 |
2.3.2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文化遗产 |
2.4 文化遗产三维数字化研究案例 |
2.4.1 庞贝(Pompeii)古城 |
2.4.2 科潘(Copán)玛雅(Maya)遗址 |
2.4.3 古典园林 |
3.三维数字化测绘 |
3.1 测量技术与方案选择 |
3.1.1 苏州私家园林测绘内容 |
3.1.2 测量技术比较分析 |
3.1.3 测量方法与信息获取 |
3.1.4 测量方案设计 |
3.2 测量数据的获取 |
3.2.1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TLS) |
3.2.2 无人机摄影测量(UAVDP) |
3.2.3 地面摄影测量(TDP) |
3.2.4 地面控制点(GCP) |
3.3 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3.3.1 数据处理 |
3.3.2 假山测绘技术比较分析 |
3.3.3 数据融合 |
3.4 测绘结果的表达 |
3.4.1 二维测绘图 |
3.4.2 三维实景模型 |
3.4.3 数据图表和文字报告 |
3.5 本章小结 |
4.园林要素信息解析 |
4.1 假山和水体解析 |
4.1.1 构造与组成部件解析和编码 |
4.1.2 堆叠方法解析 |
4.1.3 堆叠顺序解析 |
4.1.4 纹理与皴法解析 |
4.1.5 水体解析 |
4.2 园林建筑解析 |
4.2.1 建筑群解析与建筑单体编码 |
4.2.2 建筑单体构成解析与编码 |
4.2.3 建筑单体参数化解析 |
4.3 植物解析 |
4.3.1 植物单体编码 |
4.3.2 植物单体解析 |
4.4 本章小结 |
5.信息系统构建与信息管理 |
5.1 信息管理技术及软件平台选择 |
5.1.1 三维信息管理技术 |
5.1.2 三维信息软件平台 |
5.2 三维数据模型处理 |
5.2.1 假山模型分解 |
5.2.2 植物模型分解 |
5.3 BIM信息模型 |
5.3.1 建筑单体信息模型 |
5.3.2 假山堆叠工法信息模型 |
5.4 3D GIS信息系统 |
5.4.1 系统构建 |
5.4.2 系统使用与运作 |
5.5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果与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思考与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8)基于GIS的水文站网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开发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
2 水文站网三维可视化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 |
2.1 水文站网概述 |
2.2 三维GIS基础理论 |
2.3 空间数据模型 |
2.4 空间数据库技术 |
2.5 基于ArcEngine组件式GIS开发技术 |
2.6 基于ArcGIS和SketchUp的三维场景构建 |
2.7 海量三维数据的组织与动态调度 |
3 水文站网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设计 |
3.1 需求分析和设计目标 |
3.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3.3 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设计 |
3.4 坐标系统设计 |
3.5 功能模块设计 |
3.6 界面设计 |
4 水文站网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开发 |
4.1 开发方法 |
4.2 开发环境和开发思想 |
4.3 主要功能模块开发 |
5 水文站网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应用 |
5.1 应用实例及意义 |
5.2 应用展示与分析 |
6 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内容总结 |
6.2 论文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径山小古城农旅小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时代推动了城市的智慧化建设 |
1.1.2 “智慧”特色小镇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
1.1.3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提升了智慧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
1.1.4 无人机倾斜摄影建模技术开创了三维建模的“新天地” |
1.1.5 虚拟仿真技术将更好地辅助规划决策 |
1.2 研究意义 |
1.2.1 微观层面 |
1.2.2 宏观层面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2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综述 |
2.1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界定 |
2.1.1 GIS与三维GIS |
2.1.2 三维GIS的特点 |
2.2 三维GIS的关键技术 |
2.2.1 地形数据获取技术 |
2.2.2 三维建模技术 |
2.2.3 三维可视化技术 |
2.2.4 海量数据处理技术 |
2.3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国内外理论研究 |
2.3.1 三维GIS国外研究进展 |
2.3.2 三维GIS国内研究进展 |
2.4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 |
2.4.1 体系架构不够完善 |
2.4.2 缺乏统一的标准及规范 |
2.4.3 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仍有待加强 |
2.5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 |
2.5.1 高维化趋势 |
2.5.2 网络化趋势 |
2.5.3 智能化趋势 |
2.5.4 移动GIS |
2.6 小结 |
3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应用 |
3.1 栾川三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
3.1.1 栾川三维GIS建设背景 |
3.1.2 栾川三维GIS构建流程 |
3.1.3 栾川三维GIS系统功能实现 |
3.2 德令哈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
3.2.1 德令哈市三维GIS建设背景 |
3.2.2 德令哈市三维GIS构建流程 |
3.2.3 德令哈市三维GIS系统功能实现 |
3.3 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 |
3.3.1 数字乡村三维GIS建设背景 |
3.3.2 数字乡村三维GIS构建流程 |
3.3.3 数字乡村三维GIS系统功能实现 |
3.4 福建师范大学三维GIS校园系统 |
3.4.1 福建师范大学三维GIS建设背景 |
3.4.2 福建师范大学三维GIS构建流程 |
3.4.3 福建师范大学三维GIS系统功能实现 |
3.5 小结 |
4 农旅小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及平台选型 |
4.1 农旅型特色小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 |
4.1.1 软件平台 |
4.1.2 系统界面 |
4.1.3 系统功能实现 |
4.2 技术平台选型 |
4.2.1 SuperMap |
4.2.2 SkylineGlobe |
4.2.3 CityMaker |
4.2.4 EV-Globe |
4.3 小结 |
5 径山小古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
5.1 总体设计 |
5.1.1 需求分析 |
5.1.2 设计目标 |
5.1.3 设计原则 |
5.1.4 系统软硬件配置 |
5.2 数据准备 |
5.2.1 影像数据 |
5.2.2 地形数据 |
5.2.3 地块指标 |
5.2.4 OSGB模型数据 |
5.3 三维场景的生成及优化 |
5.3.1 构建三维模型 |
5.3.2 合并根节点 |
5.3.3 生成DEM |
5.3.4 水面的优化处理 |
5.4 系统界面设计 |
5.4.1 功能条 |
5.4.2 工作空间管理器 |
5.4.3 图层管理器 |
5.4.4 三维场景窗口 |
5.5 系统各功能的实现 |
5.5.1 三维场景可视化 |
5.5.2 二三维数据分析 |
5.5.3 三维空间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引江河水利工程三维浏览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基本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
2.1 系统开发平台 |
2.2 平面模型技术 |
2.3 三维模型 |
2.4 虚拟现实技术 |
2.5 碰撞检测技术 |
2.6 摄像机漫游 |
2.7 本章小结 |
3 引江河水利工程三维虚拟浏览系统分析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用户管理功能需求 |
3.1.2 系统应用功能需求 |
3.2 系统可行性 |
3.2.1 技术可行性 |
3.2.2 经济可行性 |
3.2.3 操作可行性 |
3.2.4 管理可行性 |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引江河水利工程三维虚拟浏览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方案及实施步骤 |
4.2 引江河水利工程整体工程区建模 |
4.2.1 绘制引江河水利工程整体地图及区域地形 |
4.2.2 引江河水利工程建筑物及设施的定位和设置 |
4.3 引江河水利工程主要建筑物及设施模型 |
4.3.1 引江河工程主厂房及控制楼建筑模型 |
4.3.2 引江河工程变电所区域模型 |
4.3.3 引江河工程生活设施和船闸区域模型 |
4.4 主厂房、节制闸、进水闸、调度闸等关键建筑内部设施模型 |
4.4.1 工程主厂房内部机组及设施建模 |
4.4.2 节制闸、进水闸及调度闸内部建模 |
4.5 制作材质贴图完善三维模型 |
4.6 本章小结 |
5 引江河水利工程三维虚拟浏览系统的实现 |
5.1 引江河水利工程三维虚拟浏览系统构建 |
5.2 引江河水利工程浏览项目Quest3D主程序框架创建 |
5.3 引江河虚拟浏览系统Quest3D的场景创建 |
5.4 引江河虚拟浏览系统的Quest3D实时渲染程序框架 |
5.5 设置数据库连接 |
5.6 引江河水利工程三维虚拟浏览系统运行展示 |
5.7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方法 |
6.2 测试规划及测试用例 |
6.3 测试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和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近景三维GIS技术用于刑侦现场虚拟再现的方法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古建筑三维重建与虚拟展示应用研究[D]. 韩东升. 辽宁科技大学, 2021
- [2]面向精细化管理的城市级三维模型关键技术研究[D]. 程耀.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7)
- [3]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D]. 张莹莹. 东南大学, 2019(01)
- [4]WebGIS三维实景地图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李小敏.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5]多源数据融合的三维实景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及应用[D]. 曹晋奎.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3)
- [6]基于UNIGINE引擎的三维建筑规划审批辅助系统研究[D]. 梁昊.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7]苏州环秀山庄园林三维数字化信息研究[D]. 梁慧琳. 南京林业大学, 2018(05)
- [8]基于GIS的水文站网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开发及应用研究[D]. 韩晓光.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 [9]径山小古城农旅小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研发[D]. 闵锐. 浙江大学, 2018(01)
- [10]引江河水利工程三维浏览系统设计与应用[D]. 季菲.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