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型汽车车厢底漆涂装线的设计与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吴应[1](2020)在《上海市重点工业涂装行业VOCs排放特征与控制标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正面临着PM2.5和臭氧(O3)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因此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PM2.5和O3的共同前体物而受到了政府、企业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在国家和地方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工业涂装都被列为VOCs排放管控的重点行业。上海市已经制定了汽车、船舶和家具制造业涉及涂装工序的排放标准,但是针对其他工业涂装工序尚未发布专门的排放标准。论文基于行业调研、现场实测和模型模拟对上海市重点工业涂装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控制标准体系展开研究,并对工业涂装工序综合环境效益展开分析,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调研了上海市涉及涂装的主要八个行业共计71 1家规模以上的工业涂装企业,分别从涂料使用情况和VOCs排放情况展开分析。从涂料使用情况来看,虽然家具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源头环保型涂料替代比例逐步提高,但上海市工业涂装行业整体上还是以溶剂型涂料为主;从VOCs排放量占比上看,上海市针对船舶制造、汽车制造和家具制造这三个行业制定排放标准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但同时应该注意单位产值VOCs排放量高的行业,比如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和设备制造业等。(2)从行业分类和涂料性质两方面调研了美国SPECIATE数据库中涉及工业涂装行业的VOCs排放情况;对上海市重点工业涂装行业的VOCs排放特征进行实测和调研,发现工业涂装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以芳香烃、含氧VOCs和卤代烃为主,基于特征污染物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值与实测浓度,研究筛选了需重点管控的反应活性强的有机污染物。(3)通过资料调研、模型分析和现场监测,对工业涂装控制标准体系中源头控制指标、过程控制指标、末端治理效率指标和现场监控指标进行了研究。基于比较分析,提出源头控制指标上采用国家强制性标准或国家推荐性标准;研究了局部废气收集效率与集气罩距离污染源位置的关系;实测了上海市工业涂装企业主要处理技术的处理效率,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比分析VOCs表征方法和排放控制指标,提出了标准体系的建议。(4)基于跨介质环境污染分析的方法,选取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势(POCP)评估方法和霾污染生成潜势(HPCP)评估方法进行评价;结合实测和调研数据,基于不同替代技术和治理情景,分析了源头替代和末端处理技术的综合环境效益,为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曹伟[2](2020)在《水性漆应用及生产过程中废气治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江苏宗申车业有限公司农用三轮车车厢的涂装工艺进行了系统的工艺设计及质量评价。结合各项国家标准及测试手段,研究了电泳水性漆底漆、喷涂水性漆色漆等应用方案,对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其对涂膜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制定了涂料烘干时产生的废气治理工艺路线以及燃气锅炉低氮排放改造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电泳水性漆底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涂膜厚度随电泳电压、电泳时间、固体份含量以及漆液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电泳电压控制在250V、电泳时间2.5-3.0min、固体份含量在1012%、漆液温度28±2℃时效果较好,满足涂装膜厚要求。pH值降低有利于膜厚增加并改善涂膜外观质量,但pH值过低时,漆膜返溶增加、膜厚减少,pH值控制在5.5-6.0之间较为合适;在保证漆膜其它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烘烤时间在30min时具有较高的光泽度,烘烤温度150℃时,漆膜各项性能均较好。喷涂水性漆色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底材温度≥10℃、环境温度≥10℃、环境湿度在5090%范围内时可以获得平整、光滑的涂层;正交实验确定了闪干时间5min、闪干温度80℃时可获得良好的漆膜外观;采用低VOCs水性涂料生产过程中,有活性炭吸附时,面漆废气排放22.17mg/m3,面漆烘干废气排放3.95mg/m3,无活性炭吸附时,面漆废气排放29.09mg/m3,烘干废气排放4.65mg/m3,均远低于限排标准,面漆废气VOCs量减排90.77%,烘干废气VOCs量减排27.12%。通过对涂料烘干产生的废气、燃气锅炉污染源NOx排放数据的监测以及治理路线的研究表明:采用蓄热体焚烧炉治理烘干产生的废气,其VOCs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均达到地方标准;采用低氮燃烧机降低了锅炉燃烧排放NOx浓度,NOx排放浓度≤30mg/m3,满足地方标准。该论文有图20幅,表34个,参考文献97篇。
闫福成[3](2019)在《2018年中国汽车涂料工业发展状况及2019年展望(下)》文中提出综述了中国汽车涂料工业2018年的发展状况,从政策法规、技术进步、产量和品种情况、企业的升级和发展以及汽车修补涂料发展状况5个方面汇总了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年度发展和进步情况,重点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涂料和涂装技术进展,并对2019年中国汽车涂料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万俊亮[4](2019)在《高耐盐雾高光泽商用车水性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们国家商用车涂料主要还是以溶剂型为主,尤其是要求装饰性比较高的面漆更是如此。在整个世界倡导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趋势的推动下,十九大以来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策号召下,汽车行业的涂装向水性漆方向转型势在必行,用户对水性涂料的需求将有爆发式增长,因此开发适合商用车用的水性漆是国内近几年水性汽车漆的研究热点。相比于乘用车,商用车涂料有自己的特点,其表面装饰性的要求相对较低,底面合一水性汽车漆,因其兼具底漆耐腐蚀性和面漆高装饰性,且一次涂装,工艺简单,安全环保,深受用户的欢迎,是当下防腐防护涂料涂装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往往涂膜的高防腐蚀性和高装饰性是相矛盾的,难以兼得。同时,商用车用水性面漆的应用研究也为以后汽车面漆的全面水性化打下基础。为此,本论文主要探讨和研究水性漆涂膜的高光泽和耐盐雾性能及水性汽车面漆涂装过程中涂装工艺对表面起痱子、流挂、起油窝的影响。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国内外汽车涂料市场及技术应用情况,详述了我国汽车涂料的水性化进程,并重点介绍了我国商用车水性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概括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提出了一种计算高光泽度水性漆的光泽度的理论方法,即利用配方中各种材料的折光指数,通过Fresnel公式计算出其涂膜镜面反射率R及光泽度值,并通过大量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凡水性漆的树脂相容性好,涂膜表面光滑平整,无论20度还是60度角的光泽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都保持一致。第三部分采用水性环氧酯改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物,复合铁钛粉和铁黑为防锈颜料制备了一种光泽度高、耐盐雾性能好的底面合一水性汽车漆。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树脂和防锈颜料、不同用量的催干剂和交联剂以及涂装工艺对涂膜的耐盐雾性、光泽度和早期硬度的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树脂及涂膜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干燥工艺对涂膜交联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干剂用量为0.4%,色浆细度≤10μm,施工黏度在30 s左右,经80℃/20 min烘烤干燥后,制备的涂膜耐盐雾时间超过504 h,光泽度大于80,放置48 h后硬度达到HB。冬季气温低于10℃时,加入1.5%碳化二亚胺交联剂可增加干燥性。第四部分研究了高光水性汽车面漆的涂装过程中常见弊病如起痱子、流挂、起油窝的工艺影响。本论文采用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物理共混水性丙烯酸树脂,制备了双组分水性面漆。探讨了水性漆黏度、施工膜厚等对于水性汽车面漆涂装时起痱子、流挂、起油窝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膜厚及固化剂用量来降低涂膜表面起痱子的程度;降低湿成膜厚度或者提高涂料黏度可减少水性漆的流挂;加入适量消泡剂能减少涂膜油窝,但加入过多会使涂膜表面变差;流平剂和润湿剂的适量加入能避免涂膜油窝的产生。
闫福成[5](2019)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精彩篇章》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中国汽车和汽车涂料工业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的历程,中国汽车涂料的主要产品和最新发展动态,重点放在最能代表汽车涂料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汽车车身原厂漆上,并简要介绍了汽车修补涂料和保险杠涂料的发展形势,汇总了汽车涂料和汽车涂装的最新技术进步。
王锡春[6](2018)在《谈汽车涂装VOC减排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跟踪汽车涂装VOC减排技术动态20多年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汽车涂装VOC排放现状,包括环保法规、环保限值等,总结了汽车涂装工艺水平及类型、VOC减排绿色涂装技术,并提出了制定涂装VOC减排规划及目标值的具体建议。
闫福成[7](2018)在《2017年度汽车及汽车涂料工业发展(二)》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中国汽车涂装的技术进步和整体汽车涂料工业2017年的政策法规及行业发展态势,特别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涂料和涂装技术,并对2018年中国汽车涂料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王臻,刘杰,齐祥昭,李力,闫福成,张信露,王恩生[8](2018)在《汽车制造涂装行业VOCs减排方案及潜力分析(Ⅱ)》文中提出简单介绍了国内汽车行业以及汽车涂料行业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乘用车、商用车的不同涂装工艺以及VOCs排放节点。在行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类汽车涂料的VOCs排放水平,分析计算各类型汽车涂料耗用量以及VOCs产生量,并根据制造企业地域分布对行业产生的VOCs进行地理分布划分。综合以上信息,总结给出汽车制造涂装行业VOCs减排综合方案,并进行减排潜力定量测算。
掌继锋[9](2016)在《A公司中国卡车涂料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据统计,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达2450.33万台,约占全球的27%,其中重卡产量为53.6万台,约占全球的31%。具估算,2016年全球汽车涂料市场约为151亿美元,其中中国为40.8亿美元。据2015年财报显示,以车用涂料为主营业务的A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仅以5.31亿美元占公司全球的13%,商用车业务部门仅占其全球部门的7.7%,卡车方面更是仅占全球业务的1.7%,A公司在中国卡车涂料细分市场的表现与市场预期相去甚远。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涂料市场,但中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新常态,卡车行业同步放缓,产能过剩。本土卡车涂料品牌牢牢占据中、低端市场份额,世界五大知名涂料供应商PPG,A公司,Kansai,Nippon,BASF占据高端市场。同时,随着环保政策的愈加严格,卡车涂料面临重新洗牌的风险,本土品牌由于技术上的劣势,没有合适的环保型产品将被淘汰,国际品牌将获得统治卡车涂料市场的机会。面对卡车涂料市场二十年不遇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通过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SWOT等理论工具对A公司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以及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通过STP理论制定了A公司卡车涂料的营销策略和具体的产品,价格,渠道,传播策略,明确了公司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同时,作者也收集了大量详实的资料,通过与国内外着名卡车制造企业,环保部,财政部,行业协会等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对未来5-10年我国车用涂料的发展方向有了基本判断,对上述战略进行了验证。经分析发现,作为车用涂料的潜在竞争者进入成熟市场的最佳机会是客户新建或改造涂装线,其次是新车型的引入。未来5年,A公司将东风,重汽,陕汽,福田,江铃和江淮锁定为目标客户,以新型牵引车,老线改造和新建涂装线为切入点,推广溶剂型高固和水性紧凑型两种环保涂料,并采用适宜定价和撇脂定价的价格策略,以直销或分销的方式进入目标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公司2020年卡车涂料4580万美元的销售目标。
吕广水[10](2013)在《东风汽车股份车厢生产能力提升研究》文中提出论文针对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车厢分公司产能不足的现状,运用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分别对影响涂装、焊装及总装产能的要素进行分析并改善,实现了产能改善的总体目标,使企业达到了整车装箱配套能力的要求。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有:1、针对涂装工艺节拍过长和涂装作业部效率过低的现状,通过作业测定,找出瓶颈工序——电泳,并对该工序进行动作分析和工位合并,对每个工位运用5W1H与ECR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无效动作,以消除时间浪费;并重组底板、边板与前后板的悬挂,最终使得JPH达到目标要求。2、针对焊装生产线中的底板、边板、前后板三条焊接线生产效率低的现状,通过5M1E要素分析以及因果分析图找出制约节拍的要因和瓶颈工序。然后,第一步通过线平衡理论分析找出底板焊接线员工不足的工序并予以调整,并对焊接五大工序进行作业编程改善。第二步通过PDCA循环进行因果图分析,找出制约焊装线节拍要因并验证,针对各要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验证,使焊装生产线JHP达到改善目标。3、针对总装生产线底板摘挂能力低和车厢装配能力不足的现状,首先针对底板摘挂能力低,运用秒表时间测定方法找出瓶颈工序,并运用5M1E方法和关联分析方法找出形成的要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验证。然后进行车厢装配能力的提升改善,通过运用5M1E、关联分析方法,并运用PDCA循环图进行二次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并实施、验证。最后进行了车厢分公司产能提升总体效果验证,进行改善后,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产能提升的目标。
二、轻型汽车车厢底漆涂装线的设计与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轻型汽车车厢底漆涂装线的设计与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市重点工业涂装行业VOCs排放特征与控制标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 VOCs的来源 |
2.2 工业涂装的基本概念 |
2.3 工业涂装VOCs排放特征 |
2.4 工业涂装VOCs控制技术 |
2.5 国内外工业涂装VOCs控制标准体系 |
2.5.1 美国工业涂装VOCs控制标准体系 |
2.5.2 欧盟工业涂装VOCs控制标准体系 |
2.5.3 国内工业涂装VOCs控制标准体系 |
2.6 VOCs控制技术的综合环境效益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2 采样仪器与操作 |
3.2.1 采样材料 |
3.2.2 采样装置 |
3.2.3 采样方法 |
3.2.4 分析方法 |
3.3 VOCs表征指标 |
3.3.1 VOCs计算方法 |
3.3.2 线性回归分析 |
3.4 FLOW-3D模拟 |
3.5 技术路线 |
第4章 上海市工业涂装工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研究 |
4.1 引言 |
4.2 工业涂装工序基本概况 |
4.2.1 调研情况 |
4.2.2 涂料使用情况 |
4.2.3 排放情况 |
4.3 美国SPECIATE数据库中重点行业工业涂装工序VOCs排放特征研究 |
4.3.1 行业分类 |
4.3.2 涂料性质分类 |
4.3.3 对比分析 |
4.4 上海市重点工业涂装工序VOCs排放物种实测结果 |
4.4.1 弹簧制造业 |
4.4.2 钢结构制造业 |
4.4.3 集装箱制造业 |
4.4.4 通用设备制造业 |
4.4.5 汽车零配件制造业 |
4.4.6 客车整车制造业 |
4.4.7 汽车整车制造业 |
4.4.8 塑料制品业 |
4.4.9 家具制造业 |
4.4.10 船舶制造业 |
4.4.11 总结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重点工业涂装工序VOCs控制标准体系研究 |
5.1 引言 |
5.2 源头控制指标 |
5.2.1 汽车涂装源头控制指标比较 |
5.2.2 家具涂装源头控制指标比较 |
5.2.3 船舶涂装源头控制指标比较 |
5.2.4 源头控制指标比较结果 |
5.3 工艺过程控制指标 |
5.3.1 关于工艺过程控制的指标 |
5.3.2 工艺过程控制的FLOW-3D模拟研究 |
5.4 末端治理技术处理效率指标 |
5.4.1 样品数量 |
5.4.2 末端治理技术处理效率研究 |
5.5 排放控制指标 |
5.5.1 VOCs表征与分析方法 |
5.5.2 有组织VOCs排放指标 |
5.6 标准体系建议 |
5.6.1 源头控制指标 |
5.6.2 有组织排放控制 |
5.6.3 无组织排放控制 |
5.6.4 污染物监测要求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工业涂装工序全过程综合环境效益分析 |
6.1 引言 |
6.2 环境效益分析体系的建立 |
6.2.1 环境效益分析体系 |
6.2.2 环境效益分析体系评价方法 |
6.2.3 污染因子的确定与计算 |
6.3 溶剂替代环境效益分析 |
6.3.1 情景设置 |
6.3.2 溶剂替代环境效益分析计算 |
6.3.3 不同情景评价结果及分析 |
6.4 实测案例废气处理技术的环境效益分析 |
6.4.1 活性炭吸附脱附-冷凝回收处理技术环境效益分析 |
6.4.2 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处理技术环境效益分析 |
6.4.3 RTO处理技术环境效益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2)水性漆应用及生产过程中废气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大气污染物VOCs和 NOx治理技术原理 |
1.3 水性涂料应用及技术原理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废气治理方案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水性漆性能测试仪器及方法 |
2.2 废气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 |
3 电泳涂装水性漆应用方案 |
3.1 电泳水性漆实验材料 |
3.2 电泳水性漆投槽过程 |
3.3 电泳水性漆涂装线体设计依据 |
3.4 电泳水性漆涂装线体工艺概述 |
3.5 电泳水性漆涂装应用主要参数设计 |
3.6 结果与讨论 |
4 喷涂水性漆应用方案 |
4.1 引言 |
4.2 实验原料 |
4.3 实验方法 |
4.4 实验设备 |
4.5 结果与讨论 |
5 大气污染物治理方案的应用 |
5.1 污染源数据采集 |
5.2 治理工艺路线 |
5.3 结果与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2018年中国汽车涂料工业发展状况及2019年展望(下)(论文提纲范文)
2 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年度发展和进步 |
2.1 汽车涂装和涂料行业的最新政策法规[1] |
2.2 汽车涂装和涂料的技术进步 |
2.3 汽车涂料工业的年度产量和品种情况 |
2.4 汽车涂料企业的升级和发展 |
2.5 汽车修补涂料发展稳中求进 |
3 新能源汽车涂料和涂装技术 |
3.1 新能源汽车主体企业采用的车身涂装工艺和材料 |
3.2 新能源汽车企业采用的新型车身材料的涂装工艺 |
4 2018年汽车涂料和汽车涂装的最新技术发展 |
5 2019年中国汽车涂料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
5.1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新的调整和低增长时期, 汽车涂料的需求逐年下降 |
5.2 中国汽车涂料产业面临的挑战, 成本屡创新高, 将出现产能过剩 |
5.3 2019年中国汽车涂料工业发展展望 |
(4)高耐盐雾高光泽商用车水性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汽车涂料概况 |
1.2 水性涂料 |
1.3 水性汽车涂料概述 |
1.3.1 汽车涂料 |
1.3.2 国内汽车涂料的水性化进程 |
1.3.3 水性汽车涂料的种类 |
1.4 水性商用车涂料 |
1.4.1 商用车涂料概况 |
1.4.2 商用车涂料水性化 |
1.4.3 商用车用水性涂料存在的问题 |
1.4.4 解决方案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创新点 |
第二章 高光泽水性汽车漆的设计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原材料 |
2.2.2 主要仪器 |
2.2.3 水性漆涂膜的制备 |
2.2.4 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水性漆用原材料的折光指数加和性 |
2.3.2 单组分水性漆涂膜光泽度的计算与测试 |
2.3.3 双组分水性漆涂膜光泽度的计算 |
2.3.4 高光泽水性漆的设计案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耐盐雾高光泽水性汽车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原材料及仪器 |
3.2.2 水性漆及其涂膜的制备 |
3.2.3 主要性能测试标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水性漆原材料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3.3.2 涂装工艺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3.3.3 红外光谱分析 |
3.4 水性漆涂膜最终性能 |
3.5 现场施工 |
3.5.1 前处理工艺 |
3.5.2 喷涂工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性汽车面漆的涂装工艺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原材料及仪器 |
4.2.2 主要仪器 |
4.2.3 水性汽车面漆的制备 |
4.2.4 性能测试及标准 |
4.3 水性汽车面漆的涂装弊病的工艺影响 |
4.3.1水性面漆起痱子实验 |
4.3.2水性面漆流挂实验 |
4.3.3水性面漆起油窝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改革开放40年,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精彩篇章(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中国汽车和汽车涂料工业的40年波澜壮阔发展历程 |
1.1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
1.2 中国汽车涂料工业发展简述 |
2 中国汽车涂料工业40年的跨越式发展, 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涂料和涂装大国 |
2.1 汽车涂料总量名列世界第一 |
2.2 中国汽车涂料的主要产品品种和最新发展动态 |
2.3 汽车涂料的技术进步迅速, 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2.4 中国汽车涂料企业发展情况 |
3 中国汽车涂料的技术进步 |
3.1 汽车涂料和汽车涂装的最新技术进步 |
3.1.1 水性汽车涂料体系被广泛采用 |
3.1.2 高固体分体系也是国家政策鼓励的节能减排的优选工艺 |
3.2 新能源汽车的涂料和涂装技术 |
3.2.1 新能源汽车主体企业采用传统车身材料的涂装工艺和涂料 |
3.2.2 新能源汽车企业采用的新型车身材料的涂装和涂料 |
4 中国汽车涂料工业展望 |
4.1 2020年的需求量预计 |
4.2 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发展展望 |
(6)谈汽车涂装VOC减排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我国汽车涂装VOC排放状况 |
1.1 VOC的定义及其检测 |
1.2 在涂装领域产生VOC的源头 |
1.3 汽车涂装清洁生产——VOC排放标准 |
1.4 涂装面积、涂料耗用量和VOC排放量的计算 |
1.4.1 涂装面积的计算 |
1.4.2 涂料耗量和VOC排放量的计算 |
2 我国汽车涂装工艺水平和涂装类型 |
3 涂装VOC减排路线 |
4 汽车涂装V O C减排方面的绿色涂装技术 |
4.1 按绿色涂装理念优化被涂件的产品设计和涂装工艺设计 |
4.2 采用低VOC型汽车涂料替代传统溶剂型涂料, 实现汽车用涂料的第三次大的更新换代 |
4.2.1 水性涂料 |
4.2.2 其他低VOC型汽车涂料 |
4.2.2. 1 高固体分溶剂型涂料 (HSSB) |
4.2.2. 2 无溶剂涂料 |
4.2.2. 3 粉末涂料 |
4.3 机器人全自动静电喷涂技术替代手工空气喷涂和半自动静电喷涂 |
4.4 加强涂装现场生产管理, 降低有机溶剂耗用量 |
4.5 末端治理 |
5 制定涂装V O C减排规划及目标值的建议 |
6 结语 |
(7)2017年度汽车及汽车涂料工业发展(二)(论文提纲范文)
2.2.3与汽车涂料工业相关的新标准与法规 |
(一) 开展材料及工艺替代工程 |
(二) 推广涂装车间技术改造工程 |
(三) 实施回收及综合处理工程 |
2.2.4汽车涂料工业的发展情况 |
2.2.5汽车涂料工业的升级和发展 |
2.2.6汽车修补涂料发展稳中求进 |
3 新能源汽车的涂料和涂装技术 |
3.1 新能源汽车主体企业采用的车身涂装工艺和材料 |
3.2 新能源汽车企业采用的新型车身材料的涂装工艺 |
4 2017年汽车涂料和汽车涂装的最新技术发展 |
5 2018年中国汽车涂料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
5.1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新的稳定低增长时代, 汽车涂料的需求趋稳 |
5.2 中国汽车涂料产业面临的挑战 |
5.3 2018年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发展展望 |
(8)汽车制造涂装行业VOCs减排方案及潜力分析(Ⅱ)(论文提纲范文)
2.4商用车涂装技术发展趋势 |
2.4.1客车涂装工艺现状 |
2.4.1.1前处理 |
2.4.1.2喷底漆或电泳 |
2.4.1.3中涂 |
2.4.1.4喷面漆 |
2.4.1.5彩条喷涂 |
2.4.2客车涂装工艺发展 |
2.4.2.1商用车涂装水性化条件不够成熟 |
(1) 客车涂装工艺水性化的设备投资巨大。 |
(2) 水性涂料要求的贮存、施工环境比溶剂型涂料更苛刻。 |
(3) 水性涂料施工环境苛刻。 |
(4) 水性涂料存在耐水性不足和容易产生涂膜表面气泡缺陷的问题。 |
(5) 水性大巴涂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
2.4.2.2高固体分涂料替代是有效降低VOCs排放的可行途径 |
3 汽车涂装VOCs排放环节与排放特征 |
3.1 喷漆室废气 |
3.2 流平室废气 |
3.3 烘干室废气 |
4 汽车制造行业VOCs产生量核算 |
5 汽车涂装VOCs减排方案探讨 |
5.1 VOCs源头控制 |
5.2 VOCs过程控制 |
5.3 VOCs排放末端治理 |
5.4 汽车涂装VOCs污染治理政策汇总 |
6 结语 |
(9)A公司中国卡车涂料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概述 |
2.1 PEST分析 |
2.1.1 政治要素 |
2.1.2 经济要素 |
2.1.3 社会要素 |
2.1.4 技术要素 |
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1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度 |
2.2.2 新进入者的威胁 |
2.2.3 替代品的威胁 |
2.2.4 供应商议价能力 |
2.2.5 购买者议价能力 |
2.3 SWOT分析 |
2.4 STP分析 |
2.5 4P理论 |
第3章 A公司中国区业务介绍 |
3.1 A公司概述 |
3.1.1 公司历史 |
3.1.2 公司客户和产品 |
3.1.3 汽车色彩研究和开发 |
3.1.4 可持续发展 |
3.1.5 企业社会责任 |
3.2 A公司中国区概况 |
第4章 A公司卡车涂料营销环境分析 |
4.1 PEST分析 |
4.1.1 政治要素 |
4.1.2 经济要素 |
4.1.3 社会要素 |
4.1.4 技术要素 |
4.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4.2.1 供应商议价能力 |
4.2.2 购买者议价能力 |
4.2.3 竞争者的竞争力 |
4.2.4 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 |
4.2.5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4.3 SWOT分析 |
4.3.1 企业优势 |
4.3.2 企业劣势 |
4.3.3 企业机会 |
4.3.4 企业威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A公司卡车涂料营销策略的制定 |
5.1 STP战略制定 |
5.1.1 重卡市场STP分析 |
5.1.2 轻卡市场STP分析 |
5.2 4P组合分析 |
5.2.1 产品策略的制定 |
5.2.2 价格策略的制定 |
5.2.3 渠道策略的制定 |
5.2.4 传播策略的制定 |
5.2.5 4P营销策略总结 |
5.3 其他 |
5.3.1 优化配方成本 |
5.3.2 优化流程 |
5.3.3 增设产品经理职位 |
5.3.4 建立卡车业务团队 |
第6章 结论 |
6.1 论文研究要点总结 |
6.2 A公司中国区卡车涂料业务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东风汽车股份车厢生产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应用进展 |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车厢分公司产能现状 |
2.1 东风汽车股份车厢分公司概况 |
2.2 东风汽车股份车厢生产产能规划及目标产能设定 |
2.2.1 东风汽车股份车厢生产产能规划及面临的挑战 |
2.2.2 东风汽车股份车厢生产产能目标设定 |
2.3 东风汽车股份车厢生产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路提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东风汽车股份车厢分公司涂装产能提升研究 |
3.1 东风汽车股份车厢分公司涂装作业部产能现状 |
3.1.1 涂装作业部简介 |
3.1.2 涂装生产线产能现状 |
3.2 涂装工艺节拍过长要因分析 |
3.3 涂装作业部产能提升改善 |
3.3.1 涂装产能提升目标设定 |
3.3.2 第一步改善实施 |
3.3.3 第二步改善实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东风汽车股份车厢分公司焊装产能提升研究 |
4.1 东风汽车股份车厢分公司焊装作业部现状简介 |
4.2 东风汽车股份车厢分公司焊装生产线能力现状 |
4.2.1 底板焊接线生产能力能力现状 |
4.2.2 边板焊接线生产能力现状 |
4.2.3 前后板焊接线生产能力现状 |
4.3 东风汽车股份车厢分公司焊装作业部产能提升改善 |
4.3.1 焊装产能目标设定 |
4.3.2 底板焊接线产能第一次提升改善对策 |
4.3.3 焊装作业部综合产能第二次提升改善对策 |
4.4 焊装作业部产能提升效果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东风汽车股份车厢分公司总装产能提升研究 |
5.1 东风汽车股份车厢分公司总装作业部简介 |
5.2 总装生产线能力现状 |
5.3 总装作业部产能提升改善 |
5.3.1 总装产能提升目标设定 |
5.3.2 底板摘挂下线能力提升改善 |
5.3.3 车厢装配能力一次提升改善 |
5.3.4 总装能力第二次提升 |
5.4 车厢分公司产能提升总体效果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轻型汽车车厢底漆涂装线的设计与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市重点工业涂装行业VOCs排放特征与控制标准体系研究[D]. 吴应.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2]水性漆应用及生产过程中废气治理技术研究[D]. 曹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20(11)
- [3]2018年中国汽车涂料工业发展状况及2019年展望(下)[J]. 闫福成. 中国涂料, 2019(04)
- [4]高耐盐雾高光泽商用车水性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万俊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改革开放40年,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精彩篇章[J]. 闫福成. 中国涂料, 2019(01)
- [6]谈汽车涂装VOC减排方案[J]. 王锡春. 中国涂料, 2018(05)
- [7]2017年度汽车及汽车涂料工业发展(二)[J]. 闫福成. 中国涂料, 2018(04)
- [8]汽车制造涂装行业VOCs减排方案及潜力分析(Ⅱ)[J]. 王臻,刘杰,齐祥昭,李力,闫福成,张信露,王恩生. 中国涂料, 2018(02)
- [9]A公司中国卡车涂料营销策略研究[D]. 掌继锋.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7)
- [10]东风汽车股份车厢生产能力提升研究[D]. 吕广水. 湖南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