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入世贸组织一周年:中外资银行的机遇、挑战和发展——访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管理司司长王华庆博士(论文文献综述)
曾文革[1](2003)在《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也在进一步深化。我国为了发展经济,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引进外资银行后,外资银行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金融风险。外资银行的风险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的数量会大量增加,经营限制进一步减少,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我国的情况看,自我国改革开放恢复引进外资银行以来,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进行了相关立法,但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金融法制的健全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各种原因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立法还不尽完善。本文试图通过对外资银行风险控制基本问题的分析,探讨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和各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法律制度及立法实践,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对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立法完善进行思考,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立法,提出完善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政策法律措施和构建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律机制的思考和建议。外资银行风险控制及其法律问题具有丰富的内容,它包括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基本问题、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经济学基础和政治学基础,各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律制度及立法实践。从完善法制的角度上讲,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包括了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完善等多方面的内容。鉴于本文主要探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东道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制的的完善,本文主要从东道国的角度对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法律问题及相关国际合作进行论述。在论述中,笔者根据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律问题分析的需要采用了历史分析、经济学分析、政治学分析、法理分析、比较分析、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系统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力图对于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律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论述和跨学科研究,对于该问题提出理论思考和立法执法建议,为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制建设提供参考。本文共170000字,分为5个部分: 第一章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概述 该章首先通过外资银行的各种定义界定外资银行概念的内涵,论述外资银行从早期该跨国银行业到近代跨国银行业、现代跨国银行业、当代跨国银行业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以及外资银行对作为东道国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述外资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包括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的内涵和形成机理、外资银行经营风险和其他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外资银行的内部控制、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市场约束、政府管制等风险控制措施。该部分论述的目的是论述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涉及的的基本问题,为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律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 其主要观点为:从外资银行活动的实践看,外资银行是相对于本国银行而言,凡是由外国资本建立的或有外国资本参股的银行都属外资银行: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于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并避免引进外资银行对东道国的消极影响,外资银行监管的重点应当是对外资银行风险的防范;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不应是一项单一的金融监管措施,而应当是各种风险控制政策和措施的综合体和系统工程;外资银行风险的复杂性和要求我们对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理论、宏观环境、控制手段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第二章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 该章从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层面分析了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首先,从金融监管理论的演变引申出与监管理论具有相关性的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理论。在此基础上逐一论述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理论、社会利益理论、追逐论、管制新论、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理论、国际金融体系失缺理论,并对上述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经济学理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评述。其次,在评述20世纪金融危机后提出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政治学理论问题。在论证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相互关系的的基础上,分析银行业对外开放对于东道国金融安全的影响,论述加强外资银行风险控制对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意义。该章论述的目的在于从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不同角度对于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原因、必要性紧迫性作出充分论证,为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主要观点为: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经济学原因不仅涉及一般银行监管的理论原因如金融体系脆弱理论,也涉及外资银行在跨国经营需要风险控制的理论原因,如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理论、国际金融体系缺失理论等,这些理论共同对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经济学原因作出说明;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经济学理论说明外资银行风险控制具有必然性,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措施还有为金融体系的安全网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的作用;由于外资银行风险的产生和扩散和传递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资银行风险控制不能照搬任何一种金融监管理论和风险控制措施,而应当随着外资银行发展的国内国际状况的变化不断推进风险控制理论的进步并?
王忠生[2](2003)在《我国外资银行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外资银行将不断拓展其业务,它们将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外资银行的进入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要求,是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外资银行的引入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将会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吸收更多外资,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加快金融创新及增进社会福利等。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会带给我国诸如加大金融调控难度、给国内金融业带来冲击等不利影响,需要我国付出一定的成本。 本文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注意紧密结合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同时又结合了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最新的动态。在思路上按先宏观、再微观,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思路,探讨我国外资银行的发展策略。 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引入的背景及现状,并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的有关原理,通过外资银行引入的利益与成本两方面的效应分析,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外资银行引入给我国经济金融带来的综合效应,同时通过参考和借鉴国际上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而提出促进我国外资银行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的应对措施。总之,我国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外资银行发展采取适当的发展策略,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强化对外资银行的金融监管,使外资银行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许竹青[3](2003)在《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及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银行国际化为参照系,全面考察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国际化的成因、进程及效应,并结合加入WTO的背景,对中国未来银行业国际化的进程进行了预测。 本文首先从银行业国际化主体的特征出发,通过借鉴新制度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以国家效用函数为核心,构建了一个进行银行业国际化研究的综合分析框架。然后以此作为逻辑基础,全面考察了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和特征,概括了各自的银行业国际化模式。本文指出,由于各国内在制度结构特征以及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上的差异及其变迁,各国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其银行业国际化的形式、特征也是不同的。银行业国际化实践通过相应的机制影响着各国的银行业效率及银行业的稳定性状况,经验证据表明,银行业国际化效应的发挥要受到该国银行业市场初始结构状况以及银行业国际化主体的宏观经济状况的制约。 在全球银行业并购大潮中,全球性银行在银行业国际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全球性银行对一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制约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国银行业国际化载体的选择范围及其对银行业的控制力。中国二十多年来的银行业国际化实践表明,中国的银行业国际化是随着中国发展战略转轨的进程而不断推进的,在这一进程中,外资银行在某些领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面临了新的环境,鉴于特殊的国情,在未来一段时期里,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仍将呈稳步推进的态势,但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难以出现大幅跃升的现象。当然,这需要中国继续保持稳定的宏观环境和四大国有银行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许海峰[4](2002)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首先,本文对银行零售业务进行了概述,在讨论了银行零售业务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之后,文章介绍了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其次,对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进行了分析,这其中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分析以及中外银行在竞争中的合作分析。并提出了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对策。 接着以中国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为实例,从实证的角度讨论国有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问题并建立了储源调查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国有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方向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 最后对银行零售业务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监管层对银行零售业务的管理问题以及商业银行对零售业务的内控机制。
梁维和[5](2001)在《中国加入WTO与金融业改革开放》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世界,一国不可能脱离别国而迅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化、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东方巨人只有通过参与制,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加入WTO的原因与目的。 中国是GATT创建国之一。从正式要求恢复其GATT成员国席位(1986年7月11日)到目前近十五个春秋,从入关到入世,双边谈判己进入尾声,中国今年入世已成定局。 在某种意义上,我国金融改革开放从未间断,加入WTO则尤应如此。本论文从我国加入WTO入手,分析WTO和加入WTO对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要求,寻求有关金融改革开放的理论根据,总结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对加入WTO和外资金融机构进入的利弊予以剖析,探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实践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全文共十章约十六万字。引言:加入WTO与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在简介GATT与WTO、WTO中有关金融服务贸易的条款之后,引言阐述加入WTO的意义及其与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关系——加入WTO我国金融业必须开放,为此也必须进行自我改革。引言还着重探讨如何利用WTO有关条款保护我国的金融业,使之既符合WTO等要求,又能从开放中争取更多经济利益,同时还能限制开放所带来的不足。 第一章:金融改革开放理论。在系统地介绍金融深化理论、金融自由化顺序理论、金融约束理论的基础上,本章提出金融自由化理论与金融约束理论并不矛盾,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与完善。作为发展中国家,客观实际情况决定了其不可能从金融抑制到金融完全自由化的惊险一跃,而应通过金融约束的方式逐渐地、平缓地过渡,否则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二章:发达国家金融改革开放。本章对美国、日本两个发达国家二战以后的金融改革开放和监管分别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美日两国的金融改革的主要趋势都是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金融自由化、从严格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此外,日本的金融改革还在完善金融体系与金融法规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美国与日本的金融开放不同,美国金融开放是主动的,其宣扬开放之目的是为了开拓它国的金融市场以从中谋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对外国金融机构则控制得越来越严,要求“互惠性国民待遇”;而日本的金融开放是被动的,但由于其国内组织的严密性,国外金融机构的发展很是缓慢。 在金融监管方面,两国都是倾向于集中金融监管权力于央行,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Z 内容提要 第三章: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与开放。通过对智利、韩国的金融改革、开放情况的分析、总结,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智利的金融改革开放谨慎而又稳健:先给国内金融业松绑,然后再适时引进国外的竞争者。而韩国则急于金融开放,没有处理好金融改革与开放、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忽视了金融自由化的顺序,且政府过分于预金融业和企业,其结果为其叨年代末的金融危机留下了隐患。 第四章:加人WI:D前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历史上,外资金融机构曾干涉中国主权,垄断中国的金融市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制约了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壮大。新中国 D成立以后,我国的金融开放与历史上的外资入侵有本质的区肌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加大了金融改革开放的力度。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成立了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等,完善了金融监管体系;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金融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我国金融业有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业也逐渐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及其业务迅速发展,虽然目前还没有在华外资投资银行分支机构,但它们却以跨国服务的方式争揽了我国大量的涉外投资银行类业务。 在华外国金融机构对我国金融业也有一定的冲击,为了经济利益而不考虑我国的需要,与中资金融机构争夺资金、客户、业务、人才等,加入Rq’e后将更为突出,使得国有金融机构背上沉重的包袱并不断萎缩,而新兴股份制金融机构在竟争的基础上将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金融改革开放中,我国一定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吸取发展中国家的教训,金融改革开放应循序渐进,温和地、平稳地、逐步地由金融约束向金融自由化过渡,注意金融改革开放的方式、顺序、力度、速度、时机等。 第五章;中国加入WID与银行业改革开放。本章从加入闪叮口对我国银行业开放要。_ ””—-”l。。H”””””—”“““””“’””””””“”“””’”“”””‘“”‘“‘““’“”y$价入手,对中外资银行的优劣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未来的金融开放中,中资金融机构据不利地位,主要体现在产权制度、服务理念、组织机构、经营日标以及经营行为等方面,尽管有网点优势、本?
二、加入世贸组织一周年:中外资银行的机遇、挑战和发展——访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管理司司长王华庆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入世贸组织一周年:中外资银行的机遇、挑战和发展——访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管理司司长王华庆博士(论文提纲范文)
(1)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概述 |
一、 外资银行的历史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作用和影响 |
(一) 外资银行概念的界定及其组织形式 |
(二) 外资银行的历史演进 |
(三) 外资银行对东道国的作用和影响 |
1 、 外资银行对发达国家的作用和影响 |
2 、 外资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和影响 |
二、 外资银行的风险 |
(一) 外资银行风险的内涵及形成机理 |
(二) 外资银行风险的表现形式 |
1 、 信用风险 |
2 、 国家风险 |
3 、 市场风险 |
4 、 利率风险 |
5 、 流动性风险 |
6 、 操作风险 |
7 、 法律风险 |
8 、 声誉风险 |
(三) 外资银行风险发展的新趋势 |
1 、 国际银行业的并购使银行业系统风险增大 |
2 、 放松管制和跨国银行的业务国际化、全能化使金融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
3 、 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频繁出现及其传递使跨国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具有全球性 |
三、 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及其主要措施 |
(一) 外资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
1 、 外资银行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历史发展 |
2 、 外资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 |
3 、 外资银行风险管理的实施手段--内部控制 |
(二) 外资银行的行业自律 |
1 、 外资银行的行业自律的概念及其作用 |
2 、 外资银行的行业自律组织的组织机构和具体任务 |
3 、 外资银行行业自律组织对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特殊作用 |
(三) 外资银行的社会监督 |
1 、 外资银行社会监督的内涵及其作用 |
2 、 外资银行的社会监督的主要形式 |
3 、 外资银行的社会监督对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特殊作用 |
(四) 市场约束 |
1 、 市场约束的内涵及其作用 |
2 、 市场约束对于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作用 |
(五) 外资银行的政府监管 |
1 、 政府监管概念、监管目的及监管原则 |
2 、 政府监管体制和监管内容 |
3 、 外资银行政府监管的特殊性及对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作用 |
第二章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 |
一、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经济学分析 |
1 、 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理论 |
2 、 社会利益理论 |
3 、 追逐论或捕获论 |
4 、 管制新论 |
5 、 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理论 |
6 、 国际金融体系失缺理论 |
二、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政治学分析 |
(一) 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 |
(二) 银行业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 |
1 、 金融业的对银行业对外开放增加了东道国维护金融安全的责任 |
2 、 银行业对外开放对东道国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3 、 银行业对外开放可能引发国家金融安全问题的跨国传递 |
(三) 加强外资银行风险控制对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意义 |
1 、 加强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有利于维护东道国金融体系的安全 |
2 、 加强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有利于提高东道国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 |
3 、 加强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有利于防止国际金融安全问题向东道国发展和传递 |
第三章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法律制度 |
一、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法制化 |
(一)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制化的必然性 |
(二)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立法的价值追求、功能和作用 |
1 、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立法的法律价值追求 |
2 、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立法的功能和作用 |
二、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法律渊源 |
(一) 国内立法和判例 |
(二) 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带约束性的建议 |
三、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国内立法 |
(一) 东道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国内立法 |
1 、 东道国的外资银行国内政策 |
2 、 东道国外资银行风险监管的主要法律措施 |
(二) 母国对海外银行风险控制的国内立法 |
1 、 母国对海外银行风险控制的目的 |
2 、 母国对海外银行的设立监管法律制度 |
3 、 母国对海外银行的业务经营监管法律制度 |
三、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国际立法 |
(一) 巴塞尔体制 |
1 、 《对银行国外机构的监管原则》 |
2 、 《巴塞尔协定修订本:对银行设立国外机构的监管原则》 |
3 、 《关于统一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 |
4 、 《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 |
5 、 巴塞尔资本新协议 |
(二) 世界贸易组织体制 |
1 、 《服务贸易总协定》 |
2 、 《服务贸易总协定》金融服务附录 |
3 、 《有关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书协议》 |
4 、 《全球金融服务协议》 |
5 、 世界贸易组织金融服务领域的最新发展 |
(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制 |
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和资金援助功能 |
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机构、资金来源和法律地位 |
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
第四章 我国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 |
一、 我国外资银行引进及对经济的影响 |
(一) 我国外资银行引进概况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前对外资银行的排斥阶段 |
2 、 改革开放初期外资银行引进的初步发展阶段 |
3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银行引进的加速发展阶段 |
(二) 引进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
1 、 外资银行引进的正面影响 |
2 、 引进外资银行的负面影响 |
二、 我国外资银行引进所带来的风险 |
(一) 货币政策效果弱化导致的外汇风险 |
(二)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金融风险 |
(三) 外债风险 |
(四) 资本充足性和资产质量风险 |
(五) 外资银行违规操作带来的风险 |
(六) 外资银行参股带来的国内银行风险 |
(七) 外资银行总行或设在其他国家分支机构发生问题导致的风险 |
(八) 外资银行破产带来的风险 |
(九) 国际政治事件及国际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风险 |
三、 我国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立法 |
(一) 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现行政策 |
(二) 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国内法律规范 |
第五章 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制的完善 |
一、 入世后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制建设面临的挑战 |
(一) 我国银行业开放的承诺 |
(二) 入世后我国对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制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
1 、 根据WTO的要求建立较为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 |
2 、 根据WTO的要求增强法律透明度 |
3 、 根据WTO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
4 、 根据WTO的要求完善司法体制 |
二、 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法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外资银行立法政策的配套措施存在问题 |
(二) 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相关的金融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
(三) 外资银行监管机构的设置和监管协调存在问题 |
(四) 监管机构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对于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约束 |
(五) 外资银行风险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 |
(六) 外资银行缺乏行业自律制度 |
二、 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制的完善 |
(一) 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 |
1 、 坚持金融体制改革的市场化 |
2 、 贯彻国民待遇与坚持逐步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
3 、 提高我国中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明晰产权、服务创新、参与国际竞争 |
4 、 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
5 、 实现金融法制建设的专业化、系统化和透明化 |
(二) 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立法的主要政策和法律措施 |
1 、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外资银行政策 |
2 、 完善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相关的金融法律体系 |
3 、 完善外资银行监督管理机构和监管合作机制 |
4 、 实行外资银行的分级制度 |
5 、 调整最低资本要求 |
6 、 完善外资银行经营活动的具体立法 |
7 、 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
(三) 建立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的法律机制 |
1 、 金融宏观调控法律机制 |
2 、 外资银行风险监管的法律机制 |
3 、 外资银行风险监管国际合作法律机制 |
主要参考文献 |
一、 中文资料 |
二、 英文资料 |
后记 |
(2)我国外资银行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我国外资银行引入与发展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
1.1 加入世贸组织的必然要求 |
1.2 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
1.3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 |
1.4 我国外资银行发展状况 |
第二章 我国外资银行引入的效应分析 |
2.1 我国外资银行引入的利益分析 |
2.2 我国外资银行引入的成本分析 |
2.3 我国外资银行引入的综合效应分析 |
第三章 增强外资银行积极效应的战略探讨 |
3.1 全面看待外资银行的进入 |
3.2 竞争与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的形成 |
3.3 宏观金融政策的改善 |
3.4 加快国内银行部门改革 |
3.5 寻求必要的合理保护 |
第四章 我国外资银行发展的监管问题 |
4.1 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现状分析 |
4.2 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4.3 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构想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及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概述 |
第三节 论文结构和主要观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银行业国际化的动因分析 |
第一节 银行国际化的成因:理论及模型 |
第二节 银行业国际化理论 |
第三节 银行业国际化: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 |
小结 |
第三章 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分析 |
第一节 从银行国际化到银行业国际化 |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国际化 |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国际化 |
小结 |
第四章 银行业国际化效应分析 |
第一节 银行业国际化效应 |
第二节 银行业国际化与银行业效率 |
第三节 银行业国际化与银行体系稳定性 |
小结 |
第五章 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全球性银行分析 |
第一节 全球性银行演变特征 |
第二节 银行业国际化与全球性银行的成长 |
第三节 全球性银行在银行业国际化中的作用 |
小结 |
第六章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及思考 |
第一节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历程考察 |
第二节 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新动向 |
第三节 关于中国未来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银行零售业务概述 |
第一节 商业银行售业务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
第二节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一节 开放时间表与监管层态度 |
第二节 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分析 |
第三节 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对策 |
第三章 国有银行零售业务实证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背景说明 |
第二节 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
第三节 国有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方向 |
第四节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 |
第四章 银行零售业务中的风险管理 |
第一节 银行零售业务的风险分析 |
第二节 监管层对银行零售业务的管理 |
第三节 商业银行对零售业务的内控机制 |
结论 |
注释 |
参考资料 |
后记 |
(5)中国加入WTO与金融业改革开放(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WTO与中国金融 |
第一节 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组织 |
第二节 WTO适用的金融服务贸易条款 |
第三节 我国加入WTO的重要意义 |
第四节 WTO与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关系 |
第五节 利用WTO的有关条款保护我国金融业 |
第一章 金融改革开放理论 |
第一节 金融深化理论 |
第二节 金融自由化次序理论 |
第三节 金融约束理论 |
第四节 从金融深化理论到金融约束理论的发展 |
第五节 金融改革开放理论的启示 |
第二章 发达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 |
第一节 美国金融业改革开放 |
第二节 日本金融业改革开放 |
第三节 美日金融业改革开放的特点与启示 |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 |
第一节 智利金融业改革与开放 |
第二节 韩国金融业改革与开放 |
第三节 智利与韩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启示 |
第四章 加入WTO前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 |
第一节 外资金融的入侵对旧中国金融业的冲击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情况 |
第三节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
第四节 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模式与策略 |
第五章 中国加入WTO与银行业改革开放 |
第一节 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开放要求 |
第二节 中外商业银行优劣势对比分析 |
第三节 我国银行业的改革 |
第四节 我国银行业的开放 |
第六章 中国加入WTO与保险业改革开放 |
第一节 加入WTO对我国保险业的开放要求 |
第二节 中外保险机构优劣势比较分析 |
第三节 我国保险业的改革 |
第四节 我国保险业的开放 |
第七章 中国加入WTO与证券业改革开放 |
第一节 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开放要求 |
第二节 中外证券业优劣势对比分析 |
第三节 我国证券业的改革 |
第四节 我国证券业的开放 |
第八章 中国加入WTO与金融监管 |
第一节 入世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挑战 |
第二节 有关国家的金融监管 |
第三节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机构及其目标和任务 |
第四节 我国金融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五节 我国金融监管的改革 |
第九章 加入WTO与中国金融安全 |
第一节 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
第二节 我国金融业的安全隐患 |
第三节 加入WTO后我国将面临的金融安全问题 |
第四节 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安全性 |
第十章 金融业改革开放与宏观政策 |
第一节 金融业改革开放与宏观经济、政治以及对外关系 |
第二节 金融业改革开放与宏观政策间的冲突 |
第三节 与金融业改革开放相应的宏观改革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加入世贸组织一周年:中外资银行的机遇、挑战和发展——访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管理司司长王华庆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 [1]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律问题研究[D]. 曾文革. 西南政法大学, 2003(03)
- [2]我国外资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 王忠生. 湖南大学, 2003(03)
- [3]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及效应研究[D]. 许竹青. 复旦大学, 2003(02)
- [4]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问题研究[D]. 许海峰. 暨南大学, 2002(01)
- [5]中国加入WTO与金融业改革开放[D]. 梁维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