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物期权在技术创新项目中止决策中的延迟价值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亮[1](2019)在《CDZJT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房地产项目开发实践来看,受投资资金体量大、周期长、易受宏观经济政策、区域供求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面临的不确定性大且投资往往不可逆。特别地,近年来伴随着房地产市场需求与政策形势的不断变化,不确定性对于房地产开发决策的重要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传统的折现现金流方法难以捕捉和刻画不确定环境下地产开发决策的灵活性价值,而实物期权方法能够很好体现延迟开发、放弃项目等企业拥有的决策灵活性,进而在项目价值评估和投资时机决策等方面具有优势。本文在提炼房地产开发项目基本特征和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结合实物期权方法及其在房地产领域的相关应用,以CDZJT公司JTRH项目为典型案例,提炼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实物期权特征,并建立了同时考虑延迟期权和放弃期权的多阶段二叉树实物期权模型;其次针对JTRH项目,通过对其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等进行预测分析,分别运用传统NPV法则和实物期权方法进行项目价值评估和决策分析;最后给出管理启示与行业建议。研究结论表明,房地产项目投资的高不确定性、不可逆性,以及开发过程的多阶段性,使得实物期权方法不仅能够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科学的价值评估,而且还能给出依不确定性不断揭示的动态决策路径。具体到为期三年的JTRH项目一期开发而言,采用NPV净现值方法得到的项目价值为-8,177.62万元,而同时考虑放弃期权和延迟期权的情况下,采用实物期权法得到的项目价值为101,062.46万元。进一步从动态的决策路径来看,区别于NPV法则下的立即放弃决策,实物期权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一和第二年,即便市场状况良好,项目也应延迟开发直至第三年在进行开发;相反,如果第二年和第三年市场状况差,应该放弃开发。研究结论的重要管理启示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强化对市场不确定性的风险管理和对价值评估工具的科学选择,二者共同构成企业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和最终决定投资项目价值。
张红豆[2](2019)在《基于实物期权的碳税政策对CCS投资决策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CO2捕集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燃煤电厂减少CO2排放的关键技术,其为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实现2050年前2℃温升控制目标提供了现实选择。据IEA预测,CCS技术的减排贡献将从2020年的3%上升到2030年的10%,并可能在2050年达到19%,成为减排份额最大的单个减排技术。但因其技术与成本的不确定性,CCS技术的大规模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碳税、碳交易是最为常用的基于市场机制的政策工具,在一些国家广泛推行。中国也于2011年开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于2017年底建立了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尽管如此,当前的碳市场价格水平不足以刺激CCS投资。考虑到碳税和碳交易两种减排政策手段的互补共济可以更好地实现碳减排目标,因此,本文将碳税政策引入到电厂投资CCS的投资决策框架中,探讨同时实施碳税政策的情况下,其对CCS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进而为政府制定相关碳税政策提供政策建议。鉴于CCS项目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又具有较高的决策灵活性、传统投资评价方法的不足,因此选用实物期权的方法来评估项目价值。本文首先阐释实物期权的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燃煤电厂的CCS投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基于单一(延迟)实物期权和复合因果实物期权的CCS项目投资模型框架,并基于此探讨了碳税政策对CCS投资决策的影响。具体如下:针对CCS项目价值评估,本文构建了基于单阶段的延迟实物期权三叉树模型,同时一并考虑碳交易和碳税两种激励政策手段的使用,设定碳税税率和碳交易价格为政策变量,给出了包含碳税税率的CCS项目价值函数,并在详细阐述函数经济含义的基础上,确定三叉树模型的投资决策规则。选取超超临界PC(Pulverized Coal)电厂和IGCC(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电厂,这两种我国未来改造CCS最具潜力的电厂作为的基准电厂,假设使得CCS项目价值为正的最低税率是最优碳税税率,计算了实物期权规则下电厂投资CCS项目对应的临界碳税税率,并对影响最优税率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考虑CCS投资的多阶段性,建立了基于因果复合实物期权的两阶段投资框架,计算出相关经济评价指标,并推导CCS-EOR(Enhanced oil recovery)投资的最优税率,与单一实物期权条件下的最优税率进行了比较。最后,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与碳税制定相关的政策建议。
田媛[3](2019)在《城改项目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改进的实物期权模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开发的脚步也紧随其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城市土地日益“寸金寸土”。为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整体风貌的建设,政府和企业开始把目光放在了城改项目的开发上。2018年,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大政府资金补助,出台金融支持政策,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城改项目共涉及三种改造主体:政府、开发商和村集体,本文研究的是开发商主导型的城改项目。城改项目的时间周期长,资金回收速度慢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现实中就存在不少由于开发商没有合理地对项目价值做出评估影响投资时机的判断而导致投资失败的案例。因此对于开发商而言,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对项目价值进行合理估算的评估方法,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尽可能地避免风险,企业需要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谋求发展。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主要采用传统评估方法进行价值评估,这些评估方法没有考虑城改项目投资的不可逆性、决策灵活性和柔性价值的存在,导致不能准确地估计项目价值。针对这种局限性,本文基于B-S模型和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实物期权模型。该方法考虑了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投资机会,使得评估结果更加接近真实价值,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本文在分析了传统评估方法,包括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和假设开发法四种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实物期权法在城改项目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在经典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城改项目的特点,对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改进,并且引入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构建出改进的B-S期权模型。最后以西安市某城改项目为例,将案例的实际数值代入本文提出的模型中计算出项目的真实价值。通过对比净现值法和本文提出的改进B-S模型计算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了利用模糊后的实物期权定价方法计算得出的评估结果更为准确,更加接近真实价值,在投资时机决策上具有优越性,为房地产企业选择最优投资时机提供了价值参考。
王寅[4](2018)在《企业的关系冲突风险感知与权变决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网络互动的深化,企业间的摩擦和分歧也越来越多,使得关系网络成为了一个包含诸多诱因的“冲突集”。关系冲突的爆发会引发网络的剧烈震荡,导致原本欣欣向荣的关系网络直接陷入“停摆”,甚至在很短的时间里分崩离析。目前针对关系网络的研究大多是从静态的视角研究网络的宏观属性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正面影响,对于关系冲突的负面效应和网络演化的内在机理关注不足,无法准确地解释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发生“偏好反转”的怪异现象。从微观视角来看,网络演化是网络内部所有个体行动者不断变化的意愿与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在面对关系冲突时的动态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更值得关注。本研究以企业网络化成长作为背景,研究企业的关系冲突风险感知、价值权衡与行为决策之间的关系,期望揭示企业在关系冲突情境下的决策过程,从微观层面解释企业“朝秦暮楚”的“行为偏好反转”之谜。围绕上述问题,全文按照“关系冲突风险感知—关系权变价值判断—关系行为选择”的研究思路,工作成果如下:首先,以关系资本核心要素错配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风险树分析法来构建网络化背景下企业的关系冲突风险感知的概念模型,并发展测量模型和测量题项,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然后,借助金融学中的实物期权理论,分析了企业进行关系资本投资的实物期权特性,探讨了实物期权导向下关系资本价值的构成,建立了关系资本价值的计算模型,推导出价值-风险权衡下的四种基本关系模式。最后,按照“关系冲突风险感知—关系权变价值—关系行为选择”的理论逻辑,构建概念模型,提出系统的研究假设,通过小样本预调研以及信度、效度检验,对问卷题项进行修正以确定最终问卷。然后,进行大规模调研,收集一手数据,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讨论。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本研究发现,企业针对关系冲突的感知风险包括六个构面:资源丧失风险、认知失调风险、结构变迁风险、规制失效风险、冲突升级风险与冲突扩散风险。第二,企业网络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于关系资本的投资过程,具有实物期权的特征,可以用B-S连续模型和二叉树模型两种方法来对关系的价值进行计算和评估。第三,关系资本的价值与关系冲突的风险是决定企业关系行为的两个核心因素。依据关系资本的价值和关系冲突风险的高低,可以构建出四种基本的关系类型,即离散交易型关系、僵持恶化型关系、战略成长型关系和交叉演变型关系。第四,企业在面对关系冲突时采取的是一种二阶的权变决策机制。关系的经济社会二重性决定了企业在面对关系冲突时因循的既不是利润至上的冰冷市场逻辑,也不是不讲回报的纯粹关系逻辑,而是一种先利后义的混合逻辑,其决策模式也并非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而是先考虑关系内生因素再结合网络外部性的二阶扩展型决策。第五,关系冲突是影响关系价值的权变因素。关系冲突是网络环境因素的代表,体现了网络成员对于关系冲突的看法和行为导向,会显着地影响企业对于网络发展前景的估计和判断,证明了企业对于关系价值的判断与网络内部的冲突水平密切相关。第六,关系压力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是影响企业行为逻辑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关系压力增加了企业退出行为的外部性和不确定性,构成了网络层面的关系退出壁垒,关系压力构成了关系的内在稳定机制,是中国企业实现网络化成长的先天禀赋和制度优势。另一方面,关系压力带来的外生不确定性与关系冲突的内生风险形成了对冲,使得企业在面对关系冲突时表现得更加“隐忍”与“温和”,决定了企业在冲突回应行为上呈现出“两极化”的特征。本研究将关系权变价值与关系压力纳入企业冲突反应行为的研究框架中,分析了关系权变价值和关系压力对于企业冲突反应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的创新点与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1)对企业的关系冲突感知风险进行结构探索和量表检验,丰富了针对关系冲突问题的研究视角;(2)提出了关系权变价值的概念,拓展了关系价值在网络化成长背景下的理论内涵;(3)将关系权变价值作为中介变量引入了回应行为理论框架,进一步完善了关系回应行为决策的理论框架;(4)将关系压力引入了回应行为的理论框架,拓展了关系回应行为理论在中国社会背景下的适用边界。
覃添[5](2017)在《基于实物期权的光伏电站项目投资价值研究》文中指出光伏发电具有生产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特点而拥有广阔前景。光伏电站投资是光伏发电企业开展生产与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同时光伏电站的投资决策也能够对光伏发电产业形成重要影响。但由于传统的净现值法存在一定局限,所以该方法难以适用具备收益风险高、投资规模大等特点的光伏电站投资项目。因此,需要一种适当的投资价值评估方法,不仅能合理评估光伏电站投资价值,又可以充分利用管理灵活性产生价值。实物期权则是一种考虑了投资项目的不可逆性等特点,只适用不确定性较大的投资分析法。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即扩展净现值,包括实物期权价值和静态净现值。本文先是分析了基于光伏电站的经济评价模型,指出影响该项目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发电收益,接着分析了光伏电站投资的管理弹性,并对其实物期权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接着分析了定义、种类、定价逻辑以及具体应用。然后通过Black-Scholes模型等模型来定价推导光伏电站投资实物期权。在分析实际案例的基础上,对该项目实物期权的敏感性与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根据结果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建议。最后对文中的研究结论加以总结,明确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针对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苏祥哲[6](2012)在《基于实物期权博弈的风险投资决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险投资在推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越来越受到国际特别是国内的关注和重视。国内理论界在20世纪80年代就注意到发展风险投资,对于我国这个新兴经济体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快速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国风险投资增长迅速,风险投资企业的数量明显增多,筹集到的资金数额巨大,但是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还不发达,投资项目的成功率不高,效益不好,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率还很小。究其原因,除了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政策法律环境不够完善外,还有理论研究的滞后和实际运作经验的缺乏,特别是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决策评价方法和机制。鉴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首先从多个角度介绍了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概况,指出决策过程缺乏行之有效有效的评价方法。文章在总结和分析的前提下,建立了符合我国特点的风险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多目标决策模型,并借助matlab进行了层次分析,借助spss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传统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把决策固定在一个时间点上,忽视了风险项目投资中存在的管理弹性价值和战略价值,盲目决策导致投资失败。本论文将实物期权理论引入风险投资项目决策之中,利用实物期权评估风险项目的弹性价值和投资机会价值,降低由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更真实的反应了投资项目的实际价值,改进了风险投资决策的评估手段和方法。针对风险投资多阶段投资,多种不确定性并存的特点,阐明了风险投资所包含的多种期权价值,构建了分阶段复合实物期权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并借助excel求得了复合期权的价值。最后在指出实物期权法缺陷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分析了风险投资中的期权博弈性,结合寡头垄断市场的成立条件,构建了风险投资实物期权博弈模型,将我国风险投资中常出现的对赌协议与期权博弈相联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白冰[7](2012)在《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汽车产业已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由于电动汽车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逐渐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之一。相对于传统成熟技术的低风险和低不确定性,电动汽车作为新兴技术,其技术研发活动和市场投资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具有高风险和高不确定性。目前,对于我国电动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及其实现已成为影响我国电动汽车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现有研究较少关心企业如何定量的选择创新模式和在各模式下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为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论文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及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了我国电动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及其实现等相关问题,揭示企业如何根据自身创新能力参数选择创新模式、进行投资决策。论文重点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基于三种创新模式的知识能力特征,构建了纳什谈判解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博弈模型。企业可以根据创新难度,及各种选择下获得的收益比较,来选择原始创新、合作创新及模仿创新三种策略。(2)利用实物期权方法构建了企业在各种创新模式下的投资决策模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不确定性带来的期权价值,在研发和市场化等阶段根据不确定信息的获得而灵活选择企业最优的投资时机,从而明确企业的投资决策条件。(3)选取电动汽车业具有代表性的比亚迪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验证前文中建立的三种投资决策模型在实践中的准确性,并提出现阶段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实现的保障措施。通过这些探索,论文在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及其实现的投资决策过程中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论文通过假设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参数,引入行为博弈理论和纳什谈判解,得到企业在各模式下的创新收益,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进行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时收益均大于原始创新时的收益,因此企业在能进行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时,不会选择原始创新模式。当合作创新收益大于模仿创新时,为支付较少技术交易费用,企业会选择合作创新。而当项目研发费用与项目价值比值较小时,企业如果合作创新,其分配利润的话语权较小,此时企业会选择模仿创新;但企业进行模仿和合作创新时,随技术的积累,自身原始创新能力参数增加,当原始创新收益将大于合作创新,企业会进行原始创新。此外,企业在选择合作创新伙伴时,会选择合作创新能力参数较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创新,在把技术转让给原始创新能力较低的企业后,转让企业可通过协商获得更多的专利转让费。(2)通过实物期权方法构建企业原始创新、模仿创新及合作创新模式的投资决策模型,得到企业在创新模式下各阶段的投资临界值。结果表明企业在原始创新市场化阶段,其投资的最优时机是项目价值首次达到或超过临界价值时;在研发阶段,企业的最优研发时机是项目期权价值达到或首次超过研发成本时。企业在合作创新市场化阶段、研发阶段和引进阶段,其最优投资时机是产品价格大于对应的各阶段产品临界价格时,企业只要引进阶段产品价格大于临界价格时,企业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投资阶段的工作。企业在模仿创新阶段的最优时刻是产品的价格首次达到或超过模仿创新最优的投资临界值时,此时企业的投资是最优的,而企业模仿创新模式下进入市场最优时机是当项目的价格达到或超过临界值。(3)通过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三种模式下的投资决策最优时机与理论模型结果一致。企业原始创新市场化阶段波动率和无风险利率的增加,会导致项目临界值的增加。在合作创新引进阶段,单位产品价格的临界值会随波动率的增加而增加;预期价格增长率的增大,期权价值会提高,但单位产品价格临界值会降低;无风险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期权价值的下降,而单位产品价格临界值会升高。模仿创新研发阶段,当产品成本系数不变时,跳跃程度变大时,研发成功时间将提前,项目价格下降。当产品成本系数增大时,项目价格临界值也将增大。提高质量,表示当成功率变大时,研发成功的时间将提前,项目价格临界值会下降。
谭英双[8](2010)在《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面临着技术与市场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投资的成本(部分的或完全的)是不可逆的,企业的决策必须具有柔性,而传统的以贴现现金流技术为基础的投资决策方法应用非常有限。所以,技术创新发展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有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来指导,而实物期权理论的出现恰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便。从技术创新的期权特征出发,合理借鉴实物期权理论,建立一套技术创新的期权管理方法体系不但是技术创新管理实践的需要,也是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研究的有益尝试。技术创新的期权特征表明,建立这样一套方法是合理和可行的。此外,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模糊理论的研究为实物期权定价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将模糊理论应用于实物期权定价是对传统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因此,本研究定位于模糊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理论、博弈论、数学优化、实物期权等研究方法,建构了模糊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的几个重要模型,重点讨论了模糊环境下的价值评估、定价决策、多阶段动态决策、联盟期权以及博弈期权价值决策等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模型的建构,旨在深入探讨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的维度结构及其决策机制。本文着重在以下八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①绪论论述了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②回顾了技术创新、实物期权理论及模糊理论发展概况及其评价。③对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决策进行研究。④研究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定价决策模型。⑤研究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动态决策问题。⑥对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期权价值决策进行研究。⑦对模糊环境下的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的期权博弈决策进行研究。⑧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论文在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基本思路和框架、特色与创新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如下创新性结论:①运用模糊理论分析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不可逆性,建立了模糊环境下的技术创新项目的价值评估模型,从建模的情况来看,投资机会的价值也即相应期权的价值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由于该模型考虑了模糊环境下主客观条件所限的实际情况(如战争、公司破产、企业的历史数据丢失等),从更一般意义上讨论了该问题,也得出了基于模糊环境投资机会的净现值流计算公式,这一公式为我们在模糊环境下进行项目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②克服了数据信息不足和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投资的模糊性引起的无法准确预测模型参数问题,用梯形模糊数表示项目未来的预期收益和投资成本,建立了单个和复合期权的模糊实物期权定价模型。③建立了模糊环境下基于动态规划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多阶段决策模型,在其每个阶段决策者都面临继续、改进和放弃三种决策选择时分析了模糊环境下不确定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投资的柔性管理价值的影响。④在模糊环境下运用实物期权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契约型联盟的灵活性期权价值模型,并对模糊环境下技术创新紧密型联盟契约和松散型联盟契约的期权价值做了模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糊环境下技术创新契约型联盟的灵活性期权价值模型是一种重要的联盟定价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当有关战略投资随机变量的波动率或不确定性较大时应选择较灵活的松散型契约联盟,反之则选择紧密型联盟。通过对技术创新契约型联盟合作协议的模糊期权分析,为正确合理地确定技术创新产品的购销价格、违约责任以及合理地设计合同条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⑤在投资沉没成本为梯形模糊数的情况下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的对策或不对称双头垄断模型,得出了模糊环境下追随者、领导者的投资价值及其投资临界值的模糊表达式。通过数值分析,发现在模糊环境下仍存在最优投资策略。
阳军[9](2010)在《不确定条件下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决策研究》文中提出投资决策,即企业资源最优配置的选择,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现代企业面临着在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如何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下的投资决策往往呈现出投资决策不确定、投资不可逆性、投资灵活性和竞争性的新的特征。因此,企业的投资项目要作出科学的、最优的投资决策,就离不开科学的投资决策理论评估方法。如何提高资本投资决策水平,建立合理的投资决策评价方法正是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理论方法,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接着回顾了实物期权理论的发展,评述了实物期权在投资领域的应用。由于传统投资决策理论自身存在不合理的假设,导致其在不确定环境下评价投资项目无法估计各种潜在的投资机会,因此往往造成低估项目价值,以致决策错误。实物期权理论被证明比较适合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不可逆的投资,但基本的实物期权理论侧重于研究投资时机选择,忽略了企业所具有的投资规模决策的灵活性。本文进一步引入投资规模的灵活性,并假定企业面临线性逆需求曲线,将产品价格和企业收益作为由外生性因素和内生性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随机过程。基于实物期权理论构建了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同时选择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模型,并将其扩展到序列投资以及存在竞争的情形,分析了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影响。本文丰富了实物期权理论,开拓了企业投资决策视野,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本文对目前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投资决策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同时选择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决策模型。构建了不变产出和可变产出情形下,企业同时选择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决策模型。求解出两种情形下,企业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数值模拟直观分析了两种情形下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受不确定性影响变化的特征。进而从实物期权的角度对产能利用率进行了新的定义,分析了不确定性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阐述了过度投资存在的两种形式。2、构建了序列投资条件下,企业同时选择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决策模型。在第一个创新点的基础上,针对典型的两阶段投资,分析各阶段产出数量对价格和收益的影响,构建了不存在投资规模约束下,两阶段投资同时选择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模型,分析了不确定性对各阶段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影响;构建了既定投资规模下,两阶段投资同时选择最优投资时机和最优投资比例的模型,分析了不同的投资比例对投资价值的影响,分析了不确定性对企业各阶段投资时机和投资比例的影响。3、基于期权博弈构建了存在竞争条件下,企业同时选择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决策模型。在第一个创新点的基础上,针对不确定条件下存在竞争,基于企业角色是外生确定和内生确定的两种情形,构建了企业同时选择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期权博弈模型。企业角色外生确定下,竞争没有改变领先者的决策,但减少了领先者的投资价值;企业角色内生确定下,竞争降低了企业的期权价值,促使企业以较小规模提前投资。
陈率[10](2010)在《基于实物期权的煤炭项目投资决策研究》文中认为煤炭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在国际煤炭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煤炭项目决策者越来越重视对投资决策方法的分析与研究。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对煤炭项目进行投资决策,是决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煤炭项目投资决策方法(DCF)本身有局限性,主要是其忽视了煤炭项目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和动态灵活性所带来的价值。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缺陷,常常低估煤炭项目的真实价值,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基于此,本文把实物期权方法引入到煤炭项目投资决策中,该方法能够客观地处理煤炭项目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和项目管理的灵活性,是一种更为合理的煤炭项目投资决策方法。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在不确定条件下煤炭项目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特性、类型和期权价值的定价方法,提出了实物期权理论是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修正,构建了实物期权在煤炭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应用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炭项目投资的实物期权特性,根据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原理建立了煤炭项目投资决策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最后,应用该定价模型进行举例分析,并与传统净现值法对比分析,证明了实物期权法更能有效的评价煤炭项目的价值。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实物期权方法比传统的煤炭项目投资决策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此评价方法对我国煤炭项目投资的决策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实物期权在技术创新项目中止决策中的延迟价值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物期权在技术创新项目中止决策中的延迟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CDZJT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
2.1.1 投资决策 |
2.1.2 传统投资决策评价方法 |
2.2 实物期权的理论基础 |
2.2.1 期权理论简述 |
2.2.2 实物期权的类型与基本模型 |
2.2.3 NPV方法和实物期权方法的比较 |
2.3 实物期权方法在房地产领域的相关应用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JTRH项目的实物期权特征分析 |
3.1 JTRH项目简介 |
3.1.1 项目背景 |
3.1.2 项目规划 |
3.2 JTRH项目的基本特征 |
3.3 JTRH项目的实物期权类型 |
3.4 JTRH项目的多阶段二叉树期权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JTRH项目价值评估及投资决策分析 |
4.1 项目的收入与成本估计 |
4.1.1 项目投资成本预测 |
4.1.2 项目销售收入预测 |
4.1.3 项目成本、税金费用预测 |
4.1.4 项目收益预测 |
4.2 项目的现金流预测 |
4.3 项目价值的估计:NPV方法 |
4.4 项目价值的估计:实物期权 |
4.4.1 基本参数的确定 |
4.4.2 只考虑延迟开发情形下的项目价值估计 |
4.4.3 只考虑放弃开发情形下的项目价值估计 |
4.4.4 同时考虑延迟和放弃开发情形下的项目价值估计 |
4.5 项目决策的动态路径分析 |
4.6 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
4.6.1 项目估值的对比 |
4.6.2 决策时机的对比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全文总结 |
5.2 管理启示 |
5.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基于实物期权的碳税政策对CCS投资决策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CCS与CCUS的相关研究 |
1.3.2 实物期权方法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
1.3.3 实物期权方法在CCS投资政策评价方面的应用 |
1.3.4 现有文献述评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4.3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CCS投资特征及实物期权理论概述 |
2.1 实物期权概述 |
2.1.1 实物期权与不确定性 |
2.1.2 实物期权的分类与推迟投资实物期权 |
2.1.3 单一实物期权与二叉树定价模型 |
2.1.4 两阶段因果复合实物期权及其定价过程 |
2.2 CCS投资具有的性质与实物期权方法适用性 |
2.2.1 电厂CCS项目投资具有的性质 |
2.2.2 电厂CCS投资与实物期权方法的应用 |
2.2.3 CCUS与复合实物期权模型 |
2.3 政策概述 |
2.3.1 碳交易体系的发展及其现状 |
2.3.2 碳排放权价格随机模型 |
2.3.3 碳税政策的发展及其优缺点 |
2.3.4 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兼容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单一期权下碳税政策对CCS投资决策影响 |
3.1 电厂CCS投资的项目净现值分析 |
3.1.1 碳税节约效应 |
3.1.2 碳排放权交易收入 |
3.1.3 清洁上网电价补贴 |
3.1.4 CCS项目的初始投资成本及O&M成本 |
3.2 延迟实物期权下电厂CCS投资最优投资决策框架 |
3.2.1 CCS投资项目的三叉树模型 |
3.2.2 电厂CCS投资实物期权方法的决策规则及最优碳税水平 |
3.3 模型仿真分析 |
3.3.1 相关参数设定及基础数据 |
3.3.2 CCS投资项目净现值及最优税率 |
3.3.3 市场相关因素对最优税率的影响 |
3.3.4 技术相关因素对最优税率的影响及其敏感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复合期权下碳税政策对CCS投资决策影响 |
4.1 两阶段因果复合实物期权模型决策框架 |
4.2 不同阶段CCS-EOR投资的实物期权价值 |
4.3 模型仿真分析 |
4.3.1 相关参数设定及基础数据的计算 |
4.3.2 基于复合实物期权的CCS项目投资净现值及最优税率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3)城改项目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改进的实物期权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城改项目价值评估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城改项目价值评估相关概念 |
一、城改项目 |
二、城改项目价值评估 |
三、城改项目价值影响因素 |
第二节 城改项目价值评估理论基础 |
一、实物期权理论 |
二、模糊数理论 |
第二章 城改项目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
第一节 传统评估方法适用性分析 |
一、成本法及其局限性 |
二、市场法及其局限性 |
三、收益法及其局限性 |
四、假设开发法及其局限性 |
第二节 模糊实物期权的适用性分析 |
一、不确定性因素来源分析 |
二、城改项目的实物期权特性及类型 |
三、城改项目评价参数的模糊特性 |
四、模糊实物期权的适用性总结 |
第三章 城改项目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一节 期权价值部分评估模型-基本参数修正 |
一、B-S基本模型 |
二、B-S模型参数修正 |
三、修正后的B-S模型 |
第二节 期权价值部分评估模型-模糊理论修正 |
一、对项目现行市场价值S_0的改进 |
二、对项目成本X_0估计的改进 |
三、标的资产波动率的改进 |
第四章 模型应用——实际案例分析 |
第一节 S项目基本情况 |
一、项目简介 |
二、项目背景分析 |
第二节 S项目价值评估 |
一、评估要素分析 |
二、评估过程 |
三、评估结果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企业的关系冲突风险感知与权变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风险决策与风险感知的相关研究综述 |
2.1.1 风险决策的相关研究 |
2.1.2 风险感知的相关研究 |
2.2 关系冲突的文献综述 |
2.2.1 组织内冲突的相关研究综述 |
2.2.2 组织间关系冲突的相关研究综述 |
2.2.3 网络视角下关系冲突的相关研究综述 |
2.3 关系价值的文献综述 |
2.3.1 关系价值的概念探讨 |
2.3.2 关系价值的构成维度 |
2.3.3 关系价值研究的争议 |
2.4 实物期权理论的研究综述 |
2.4.1 实物期权理论的发展脉络 |
2.4.2 实物理论在战略管理领域的发展 |
2.4.3 实物期权理论相关研究评述 |
2.5 关系回应行为的相关研究 |
2.5.1 EVLN整体范式的相关研究综述 |
2.5.2 呼吁行为的相关研究综述 |
2.5.3 退出行为的相关研究综述 |
2.5.4 忠诚和忽略行为的相关研究综述 |
2.5.5 关系文化相关研究综述 |
2.6 网络化成长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3章 关系冲突风险感知研究 |
3.1 网络化背景下企业关系冲突风险感知的特殊性 |
3.2 关系冲突感知风险要素分析 |
3.2.1 关系资本效能丧失风险 |
3.2.2 涟漪效应风险 |
3.3 研究设计 |
3.3.1 量表设计 |
3.3.2 正式调研及样本特征 |
3.4 数据分析 |
3.5 企业关系冲突感知风险构面形成 |
第4章 冲突情境下企业的关系价值权衡研究 |
4.1 关系资本的特性 |
4.2 关系资本投资决策与实物期权思想 |
4.3 期权视角下的关系价值 |
4.4 基于实物期权思想的关系资本投资期权价值计算模型 |
4.4.1 模型的构建思路 |
4.4.2 关系资本价值计算的二叉树模型 |
4.4.3 关系资本价值计算的B-S期权模型 |
4.5 基于实物期权思想的关系合作策略 |
第5章 关系冲突情境下企业的权变决策与行为逻辑 |
5.1 先前研究的不足 |
5.2 概念探讨 |
5.3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
5.3.1 感知冲突与关系回应行为 |
5.3.2 感知冲突与关系权变价值 |
5.3.3 关系权变价值与关系回应行为 |
5.3.4 关系权变价值的中介作用 |
5.3.5 关系压力的调节作用 |
5.4 研究设计与方法 |
5.4.1 构念的操作化定义与测量工具 |
5.4.2 问卷设计 |
5.4.3 小样本预测 |
5.4.4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
5.4.5 数据调查与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
6.2.1 理论贡献 |
6.2.2 管理启示 |
6.3 研究局限性 |
附录 问卷调查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基于实物期权的光伏电站项目投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及本文论题 |
1.2.1 实物期权法及在投资分析领域当中的应用综述 |
1.2.2 实物期权法在光伏电站项目投资领域中的应用综述 |
1.3 研究内容、结构与方法 |
1.3.1 内容概述 |
1.3.2 研究思路及主体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光伏电站投资分析概述 |
2.1 光伏电站投资概述 |
2.1.1 发展现状与基本特征 |
2.1.2 光伏电站项目投资分析主要特征 |
2.2 光伏电站投资风险分析 |
2.2.1 光伏电站投资的系统性风险 |
2.2.2 光伏电站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 |
2.3 传统光伏电站投资价值分析方法 |
2.3.1 传统光伏电站投资分析基本类型 |
2.3.2 传统光伏电站投资分析法存在的缺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实物期权分析方法概述 |
3.1 实物期权理论 |
3.1.1 实物期权相关概念 |
3.1.2 实物期权的基本特征 |
3.1.3 实物期权的类型划分 |
3.2 实物期权的分析方法研究 |
3.2.1 实物期权的定价方法 |
3.2.2 实物期权的敏感性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光伏电站投资中的实物期权研究 |
4.1 光伏电站投资实物期权法的理论研究 |
4.1.1 实物期权法与传统净现值法的比较 |
4.1.2 光伏电站投资价值分析中实物期权法的可行性概述 |
4.1.3 光伏电站投资价值分析中所含实物期权的类型 |
4.2 光伏电站投资实物期权的定价研究 |
4.2.1 光伏电站投资延迟期权的定价 |
4.2.2 光伏电站运营放弃期权的定价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光伏电站投资实物期权的实证研究 |
5.1 光伏电站投资传统净现值的定价实证研究 |
5.1.1 净现值模型下的静态净现值的不足 |
5.1.2 二叉树模型下的净现值的修正 |
5.2 光伏电站项目投资延迟期权的定价实证研究 |
5.2.1 光伏电站投资延迟期权的二叉树模型定价实证研究 |
5.2.2 光伏电站投资延迟期权的Black-Scholes模型定价实证研究 |
5.2.3 延迟期权二叉树模型和Black-Scholes模型在定价方面的对比 |
5.3 光伏电站投资实物期权的敏感性分析 |
5.3.1 即期发电收益针对延迟期权价值具有的敏感性 |
5.3.2 光伏发电收益波动率针对延迟期权价值具有的敏感性 |
5.3.3 期权到期期限对于延迟期权价值的敏感性分析 |
5.3.4 折现率对延迟期权价值的敏感性分析 |
5.3.5 光伏电站投资成本对于延迟期权价值的敏感性分析 |
5.3.6 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6.2.1 主要创新点 |
6.2.2 本文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实物期权博弈的风险投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3.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风险投资决策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2 风险投资决策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内容 |
1.6 课题创新点和难点 |
1.6.1 创新点 |
1.6.2 难点 |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风险投资决策相关理论基础 |
2.1 风险投资概述 |
2.1.1 风险投资的本质 |
2.1.2 风险投资的内容构成 |
2.1.3 风险投资的特点 |
2.1.4 风险投资的阶段划分 |
2.2 风险投资决策 |
2.2.1 风险投资决策的含义 |
2.2.2 风险投资决策的重点内容 |
2.2.3 风险投资决策的过程 |
2.2.4 我国风险投资决策的现状 |
2.3 风险投资的一般决策方法 |
2.3.1 净现值法(NPV) |
2.3.2 市盈率法 |
2.3.3 主成分分析法 |
2.3.4 蒙特卡罗模拟法 |
2.4 多目标决策 |
2.4.1 多目标决策的含义 |
2.4.2 多目标决策的过程 |
2.4.3 多目标决策的数学表达 |
2.4.4 多目标决策的模糊数学分析法 |
2.4.5 风险投资决策是多目标决策 |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风险投资概况及决策模型研究 |
3.1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概况 |
3.1.1 美国发展的借鉴 |
3.1.2 风险投资总量 |
3.1.3 风险资本的来源 |
3.1.4 风险投资的“二八现象” |
3.2 我国风险投资多目标综合决策模型 |
3.2.1 风险投资多目标决策指标体系 |
3.2.2 风险投资多目标综合评价标准 |
3.2.3 风险投资多目标综合评价的步骤 |
3.3 实证分析 |
3.3.1 资料介绍 |
3.3.2 选择新能源技术企业的原因 |
3.3.3 决策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4 基于层次分析的模型求解 |
3.3.5 主成分分析比较 |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风险投资的实物期权定价 |
4.1 期权 |
4.1.1 期权的涵义和分类 |
4.1.2 期权的定价模型 |
4.2 实物期权 |
4.2.1 实物期权的涵义 |
4.2.2 实物期权的特点 |
4.2.3 实物期权的种类 |
4.3 风险投资的实物期权性 |
4.4 风险投资的实物期权种类 |
4.5 风险投资的实物期权定价 |
4.5.1 B-S 定价 |
4.5.2 风险投资的单个实物期权定价 |
4.5.3 风险投资的组合实物期权定价 |
4.6 风险投资分阶段复合期权定价模型 |
4.6.1 风险投资分阶段复合期权的含义 |
4.6.2 模型的假设条件 |
4.6.3 模型的建立 |
4.7 实证分析 |
4.7.1 公司介绍 |
4.7.2 公司包含的实物期权类型 |
4.7.3 公司投资情况与价值评估 |
4.7.4 蒙特卡罗模拟法求解 |
4.7.5 风险投资价值 ENPV |
4.7.6 基于 SWOT 的公司战略分析及对策 |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风险投资的实物期权博弈定价 |
5.1 实物期权博弈 |
5.1.1 实物期权的缺陷 |
5.1.2 博弈论 |
5.1.3 实物期权博弈的含义 |
5.2 风险投资与期权博弈的联系 |
5.2.1 风险投资的博弈性 |
5.2.2 风险投资的期权博弈分析框架 |
5.3 风险投资的期权博弈定价 |
5.3.1 分析基础—寡头垄断市场 |
5.3.2 模型机理及假设 |
5.3.3 模型的建立 |
5.4 实证分析 |
5.4.1 公司介绍 |
5.4.2 对赌协议与期权博弈 |
5.4.3 实物期权博弈法求解 |
5.4.5 非竞争因素条件下的 ENPV 值 |
5.4.6 竞争因素下的 ENPV 值 |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
(7)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技术创新产业经济学研究简要回顾 |
1.2.2 实物期权概述及应用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技术创新理论 |
2.1.1 技术创新研究概况 |
2.1.2 技术创新的内涵 |
2.1.3 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
2.1.4 电动汽车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
2.1.5 技术创新模式的投资决策理论 |
2.2 实物期权应用相关研究 |
2.2.1 传统投资决策方法评价 |
2.2.2 实物期权及其传统决策方法的比较 |
2.2.3 实物期权方法应用的相关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
3.1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3.1.1 我国电动汽车技术概况 |
3.1.2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
3.1.3 电动汽车驱动电动机及调速控制装置 |
3.2 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国内现状分析 |
3.2.1 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历程 |
3.2.2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路径 |
3.2.3 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 |
3.3 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模式 |
3.3.1 基于原始创新的创新模式 |
3.3.2 基于技术模仿的创新模式 |
3.3.3 基于技术引进合作的创新模式 |
3.4 我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方法研究 |
3.4.1 我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方法 |
3.4.2 我国电动汽车模式选择模型 |
3.5 算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模式实现的投资决策 |
4.1 原始创新模式实现的投资决策 |
4.1.1 模型的描述与假设 |
4.1.2 市场化投资期权的价值评估与最优投资决策 |
4.1.3 研发投资期权的价值评估与最优投资决策 |
4.2 合作引进创新模式实现的投资决策 |
4.2.1 模型的假设及项目价值 |
4.2.2 合作引进创新各阶段最优投资决策 |
4.2.3 企业合作创新利益分配 |
4.2.4 企业多阶段一般性技术创新投资决策 |
4.3 模仿创新模式实现的投资决策 |
4.3.1 模型的描述与假设 |
4.3.2 企业模仿创新研发决策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模式实现的投资决策实证研究 |
5.1 实证研究对象的选择 |
5.1.1 选择准则 |
5.1.2 本文选择的实证研究对象 |
5.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电动汽车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
5.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沿革 |
5.2.2 公司自主创新状况分析 |
5.2.3 比亚迪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投资决策考虑的因素 |
5.3 技术创新实现的投资决策模型实证 |
5.3.1 原始创新投资决策 |
5.3.2 技术合作引进投资决策 |
5.3.3 模仿创新投资决策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模式实现的策略及其保障措施 |
6.1 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模式实现的策略 |
6.1.1 组建健全的技术研发体系 |
6.1.2 加强电动汽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合作 |
6.2 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模式实现的保障措施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8)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学术价值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1 基本概念界定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内容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技术创新投资、实物期权理论及模糊理论发展概述 |
2.1 技术创新投资决策实物期权模型综述 |
2.1.1 技术创新的内涵 |
2.1.2 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提供实物期权模型方面 |
2.1.3 企业技术创新投资采纳实物期权模型方面 |
2.2 实物期权研究现状、研究领域 |
2.2.1 实物期权研究现状 |
2.2.2 实物期权研究领域 |
2.3 模糊实物期权的研究综述 |
2.4 模糊变量和模糊过程 |
2.4.1 模糊变量 |
2.4.2 模糊过程 |
2.5 本章小结 |
3 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项目价值评估决策研究 |
3.1 引言 |
3.2 传统技术创新项目评估方法回顾 |
3.3 模糊情况下模型的建立与讨论 |
3.3.1 关于模糊性的几个定义 |
3.3.2 模型的建立 |
3.3.3 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
3.4 数值例子 |
3.5 本章总结 |
4 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实物期权定价决策研究 |
4.1 引言 |
4.2 梯形模糊数的均值和方差 |
4.3 单个模糊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4.3.1 波动率相同的模糊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基于Merton 公式 |
4.3.2 波动率不同的模糊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基于Hsu Yao-Wen 公式 |
4.4 技术创新投资的模糊复合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5 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动态决策研究 |
5.1 引言 |
5.2 模糊环境下的动态最优化 |
5.3 模糊环境下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动态规划决策模型 |
5.3.1 Huchzermeier and Loch 模型推广 |
5.3.2 模糊环境下的二阶段动态规划模型 |
5.3.3 模糊环境下技术创新项目多阶段决策模型 |
5.4 模糊环境下技术创新项目弹性价值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模糊环境下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期权价值决策研究 |
6.1 引言 |
6.2 模糊环境的几个概念 |
6.3 模糊环境下契约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价模型 |
6.4 模糊环境下模型的建立 |
6.5 模糊环境下契约型技术创新松散型联盟期权价值模型 |
6.5.1 松散型联盟的期权价值模型 |
6.5.2 模糊环境下松散型联盟的期权价值模型 |
6.6 本章小结 |
7 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期权博弈决策研究 |
7.1 引言 |
7.2 梯形模糊数的有关问题 |
7.3 技术创新的期权博弈特性 |
7.4 基于模糊环境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对称寡头期权博弈分析 |
7.4.1 基本假使条件 |
7.4.2 追随者的投资价值和投资临界 |
7.4.3 领先者的投资价值和临界 |
7.4.4 模型的讨论 |
7.4.5 例子 |
7.4.6 结论 |
7.5 模糊环境下不对称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期权博弈分析 |
7.5.1 模型回顾 |
7.5.2 模糊环境下不对称模型的建立 |
7.5.3 模型的讨论 |
7.5.4 例子 |
7.5.5 结论 |
7.6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 |
8.3 研究展望 |
8.3.1 研究局限 |
8.3.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学术论文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9)不确定条件下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1.4.1 本文的特色 |
1.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 投资决策理论发展及研究综述 |
2.1 投资决策的概念 |
2.2 传统企业投资理论回顾 |
2.2.1 静态分析法 |
2.2.2 动态分析法 |
2.2.3 传统项目投资决策评述 |
2.3 期权理论研究综述 |
2.3.1 期权理论溯源 |
2.3.2 实物期权基本内容 |
2.3.3 实物期权研究现状 |
2.3.4 期权博弈研究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3 不确定条件下最优投资时机决策 |
3.1 引言 |
3.2 单个企业最优投资时机决策模型 |
3.2.1 模型假设 |
3.2.2 动态规划求解 |
3.2.3 比较静态分析 |
3.3 竞争条件下最优投资时机决策模型 |
3.3.1 模型假设 |
3.3.2 追随者的价值函数和投资临界值 |
3.3.3 领先者的价值函数 |
3.3.4 同时投资企业价值函数 |
3.3.5 领先者的投资临界值 |
3.3.6 数值分析 |
3.3.7 博弈均衡分析 |
3.3.8 本章小结 |
4 不确定条件下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决策 |
4.1 引言 |
4.2 模型和假设 |
4.3 不变产出条件下最优投资规模决策 |
4.4 可变产出条件下最优投资规模决策 |
4.5 数值分析 |
4.5.1 相关因素对企业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影响 |
4.5.2 不确定性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序列投资下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决策 |
5.1 引言 |
5.2 模型和假设 |
5.3 一次性投资决策 |
5.4 无投资规模约束的投资决策 |
5.4.1 第二阶段投资价值 |
5.4.2 第一阶段投资价值 |
5.4.3 数值分析 |
5.5 既定投资规模下投资决策 |
5.5.1 第二阶段投资价值 |
5.5.2 第一阶段投资价值 |
5.5.3 最优投资比例决策 |
5.5.4 数值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基于期权博弈的最优投资规模决策 |
6.1 引言 |
6.2 完全垄断下最优投资规模决策 |
6.3 双寡头垄断下最优投资规模决策 |
6.3.1 追随者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 |
6.3.2 领先者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 |
6.4 企业角色内生确定 |
6.5 数值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7.2 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10)基于实物期权的煤炭项目投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框架 |
1.3 创新点及不足 |
2 实物期权在矿产资源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
2.1 国外的研究综述 |
2.2 国内的研究综述 |
3 煤炭项目的投资决策及传统投资决策方法 |
3.1 煤炭项目投资决策特点与决策程序 |
3.1.1 煤炭项目的投资决策特点 |
3.1.2 煤炭项目的投资决策程序 |
3.2 传统的煤炭项目投资决策方法 |
3.2.1 贴现现金流量法(DCF) |
3.2.2 不确定分析法 |
3.3 传统煤炭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的局限性 |
3.3.1 传统煤炭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基本假设 |
3.3.2 传统煤炭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的局限性 |
4 实物期权理论的投资决策方法 |
4.1 实物期权的概念与思想 |
4.1.1 实物期权的概念 |
4.1.2 实物期权的思想 |
4.2 实物期权的特点与分类 |
4.2.1 实物期权的特点 |
4.2.2 实物期权的分类 |
4.3 实物期权的定价方法 |
4.4 实物期权评价法的优势 |
5 实物期权理论在煤炭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分析 |
5.1 煤炭项目投资决策引入实物期权的必要性 |
5.2 煤炭项目投资决策中隐含的实物期权种类 |
5.3 煤炭项目投资决策中实物期权的应用框架 |
5.4 煤炭项目投资运用实物期权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 |
5.4.1 煤炭项目投资运用实物期权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 |
5.4.2 煤炭项目投资运用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
5.5 构建基于实物期权的煤炭项目投资决策模型 |
5.5.1 煤炭投资项目价值构成 |
5.5.2 煤炭项目投资实物期权价值的影响因素 |
5.5.3 构建基于实物期权的煤炭投资决策模型 |
6 基于实物期权的煤炭项目投资决策案例分析 |
6.1 案例概况说明 |
6.2 时间安排 |
6.3 投资机会的经济评价分析 |
6.3.1 各个阶段的净现值 |
6.3.2 各个追加投资的期权价值以及目标价值 |
6.3.3 各个阶段决策分析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实物期权在技术创新项目中止决策中的延迟价值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CDZJT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研究[D]. 周亮.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2]基于实物期权的碳税政策对CCS投资决策影响研究[D]. 张红豆.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3]城改项目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改进的实物期权模型[D]. 田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4]企业的关系冲突风险感知与权变决策研究[D]. 王寅. 天津财经大学, 2018(04)
- [5]基于实物期权的光伏电站项目投资价值研究[D]. 覃添.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6]基于实物期权博弈的风险投资决策研究[D]. 苏祥哲. 江苏科技大学, 2012(03)
- [7]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 白冰. 中南大学, 2012(02)
- [8]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研究[D]. 谭英双. 重庆大学, 2010(07)
- [9]不确定条件下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决策研究[D]. 阳军. 重庆大学, 2010(07)
- [10]基于实物期权的煤炭项目投资决策研究[D]. 陈率. 兰州商学院,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