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安市新生儿先天性甲低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光河[1](2014)在《山东省20052012年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日趋提高,我国人口问题已从简单的控制人口数量逐渐转变为人口质量的全面提高。部分出生缺陷不仅仅会引起新生儿死亡,即使大部分幸存下来的出生缺陷儿没有死亡,也会造成不同类型的残疾与缺陷,不但给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伤害,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我国人口的综合素质,避免患者及其亲属心理上、精神上的痛苦,减轻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次调查研究针对山东省范围内17个地市的有生育行为的人群及患儿进行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描述本省出生缺陷的顺位变化和分布特征,探寻引起出生缺陷可能的危险因素,为出生缺陷的防治及相应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山东省主要采用以医院为监测点组成的监测网络,进行对出生缺陷的监测分析,监测结果难以代表全省人群,此次我们于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年开展了全省范围的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运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逐户上门家访的问卷调查方式,应用经专家团队精心研究设计的调查表知情同意书、基本情况调查表、出生缺陷患者调查表,并通过了相关流行病学、统计学专家的修改和认可。对山东省17个地市139个县市区共1931个乡镇办事处进行抽样调查,收集出生缺陷儿和孕产妇资料。出生缺陷依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手册》进行诊断。本次调查研究是对2005年1月1日0时2012年6月30日24时有生育行为的家庭进行调查,对有出生缺陷婴幼儿的家庭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了解山东省孕期妇女对预防出生缺陷的知信行(KAP)状况;掌握山东省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以及主要出生缺陷的发生顺位变化。通过对有出生缺陷的孕期父母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出生缺陷患儿的孕周、出生体重、治疗情况、家庭的经济收入、居住环境、患何种缺陷,同时了解孕期父母孕前及孕期是否患病、是否补充叶酸、是否接触不良刺激等,获得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查更准确的获取可靠的、代表山东省出生缺陷平均水平的流行趋势及分布特点。结果:1.此次调查共调查82651个家庭,收到有效调查问卷99181份,婴幼儿共计99181人(部分家庭有多个孩子),出生缺陷691人,出生缺陷患病率为6.97‰。2.本次调查出生缺陷前五位的顺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并指(趾)、总唇裂(唇裂、腭裂、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尿道下裂,前五位出生缺陷占总出生缺陷的49.93%。3.山东省17地市中,菏泽市共调查6598人,出生缺陷婴幼儿60人,患病率为9.12‰,在17地市中为最高;威海市患病率最低,为4.93‰。对各地区之间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4.调查17地市共802个样本点,总人数99181人,其中男孩53736人,女孩45445人;出生缺陷患儿共691例,其中男性患儿435人,女性患儿256人,男女患病率经卡方检验,有显着性差异。5.将20052012年调查的所有家庭按照2011年家庭纯总收入分为<0.5万元、0.51万元、13万元、>3万元共4组。各组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为χ2=5.419,P=0.144,P>0.05。故家庭纯总收入与出生缺陷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6.通过卡方检验,孕母年龄、文化程度、孕母职业的不同,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明显差异。7.经卡方检验发现,孕母孕前增补叶酸,进行优生筛查是发生出生缺陷的保护性因素,孩子的父亲接触毒物或职业危害因素、患有慢性病、吸烟和饮酒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1、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97‰;山东省17地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山东省出生缺陷顺位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并指(趾)、总唇裂(唇裂、腭裂、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尿道下裂。3、高龄孕妇、低文化程度、职业为工人或农民是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优生筛查、增补叶酸对降低出生缺陷具有保护作用。孩子的父亲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患有慢性病、吸烟和饮酒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
张灿宏,蒋莉,刘祥举[2](2005)在《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综合干预效果的初步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评价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综合干预的效果,减少PKU患儿生后智力残疾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应用Guthrie细菌抑制法进行大样本初筛,对血苯丙氨酸(Phe)浓度高于2mg/dl者复采血片应用该法确诊病例;对确诊病例给以低苯丙氨酸饮食长期治疗,进行定期化验血液Phe浓度及体格检查和智力测试,对家长进行饮食治疗指导,根据化验结果随时调整饮食谱。同时给予免费保偿诊治6年。结果:1999年6月~2004年4月筛查284373例新生儿,确诊PKU41例,其中经典PKU32例,中度高Phe血症5例,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BH4D)4例。除了4例BH4D应用药物治疗外,对其他37例患儿采取了综合干预措施,治疗效果良好,体格及智力发育正常率97.30%。社会效益良好,家庭负担明显减轻。结论: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的PKU患儿采取综合干预的方法使PKU患儿诊治率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显着,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并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而新生儿疾病筛查实行保偿制度是保证综合干预效果良好的关键。
赵乐祥,张滨,刘祥举[3](2003)在《泰安市新生儿苯丙酮尿症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通过泰安市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的研究 ,分析人群中致病基因的携带率。作为婚检及再次妊娠的孕前指导 ,从而减少PKU的出生率和生后智残的发生率 ,提高人口素质。方法 应用Guthrie细菌抑制法进行大样本初筛 ,血 phe高于切值 (4mg dl)者进一步复采血片应用该法确诊 ,同时给以低苯丙氨酸饮食长期治疗。结果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1月筛查 143918例新生儿 ,确诊PKU 2 3例 ,其中经典型PKU 2 1例 ,轻型PKU(高phe血症 ) 1例 ,恶性PKU(BH4D) 1例 ,所有患儿均接受我中心提供的免费治疗和指导 ,疗效良好。结论 本研究显示PKU在我市的发生率为 1 6 2 5 7,较国内及国际上该病的发生率 1 11188、1 180 0 0明显增高 ,这与我市人群中PKU致病基因的携带率明显增高有密切关系。新生儿PKU的筛查及治疗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且由于PKU治疗效果显着 ,对提高人口素质大有裨益。
赵乐祥,刘传军,张灿宏,刘祥举,史宝海[4](2001)在《泰安市新生儿先天性甲低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泰安市先天性甲低的发病率及分布情况 ,以减少残疾儿的发生率和提高人口素质 ,分析先天性甲低筛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法 应用ELISA进行大样本初筛 ,TSH高于切值者进行RIA确诊 ,对先天性甲低患儿给甲状腺片 2~ 9mg/kg/d治疗。结果 1999.6~ 2 0 0 0 .12筛查 82 63 8例新生儿 ,确诊先天性甲低 18例 ,17例患儿接受治疗。结论 本研究显示先天性甲低分布以肥城、宁阳、新泰发病率高 ,泰山区、岱岳区发病率低 ;农村发病率高 ,城市发病率低。新生儿先天性甲低筛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本病治疗效果良好。
二、泰安市新生儿先天性甲低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安市新生儿先天性甲低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20052012年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 2 |
附录 3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泰安市新生儿先天性甲低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20052012年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刘光河. 泰山医学院, 2014(01)
- [2]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综合干预效果的初步评价[J]. 张灿宏,蒋莉,刘祥举. 中国妇幼保健, 2005(14)
- [3]泰安市新生儿苯丙酮尿症调查研究[J]. 赵乐祥,张滨,刘祥举.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3(02)
- [4]泰安市新生儿先天性甲低调查研究[J]. 赵乐祥,刘传军,张灿宏,刘祥举,史宝海.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1(04)
标签:出生缺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