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苗营养缺乏对棉蚜生长发育及花蜜分泌的影响

棉苗营养缺乏对棉蚜生长发育及花蜜分泌的影响

一、棉苗缺素对棉蚜生长发育和排蜜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颜腾腾[1](2020)在《山东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棉花产业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产业。我国是世界上主产棉国之一,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新疆棉区与山东省棉区是我国主要的产棉区。新疆棉业较山东发展较快,山东棉花产业问题较为突出。品级不稳定、马克隆值不稳定、细棉成熟棉质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棉花的标准化质量以及市场效益。因此,如何提高山东棉花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是本文要讨论的重要问题。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首先通过相关检验结果可知,山东省棉花质量指标发展不稳定。其中,颜色级指标表现不稳定,波动较大;断裂比强度、平均长度整齐度近年来提升明显;马克隆值是山东棉花的短板,C级偏差过大,细度和成熟度过大,影响棉花整体的标准化水平。经过棉花主产区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棉花生产存在棉农标准化认知不足、品种选取不合适、棉花灌溉、施肥以及用药过程不标准,棉花生产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生产成本大于收益,以及棉花组织化水平低等问题。根本原因是棉花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缺陷、棉花产业发展绩效难以激发棉农扩大种植面积,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动力。具体来说,山东省棉花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大面积种植地区之间呈空间分散分布,行政各自独立;棉花产品存在差异化,品种多而杂;并且棉花产业不存在壁垒,农户进出行业容易;棉花经营规模小,种植分散。棉花种植面积日益萎缩、总产量和产值以及不断下降的棉花价格和棉农收益,导致农户对棉花的种植意愿降低,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棉农标准化生产动力不足,组织化水平较低。最后提出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对策,包括建立棉花标准化培训体系,提高棉户标准化认知和生产水平。进一步推广棉花轻简化生产制度,降低生产成本,并不断完善棉花补贴保障机制,增强种植意愿。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组织化生产。优化山东棉花产业组织结构,推动规模化种植。建立棉花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化生产基地,提高组织化生产水平。提高棉花市场效益,保障棉农基本收益等。

马妍[2](2020)在《基于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的棉花-棉蚜-蚜茧蜂互作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蚜是一种重要的刺吸性害虫,通过竞争寄主棉花营养物质以及传播病原物等直接或间接降低棉花产量和质量,对棉花生产造成巨大威胁。棉蚜茧蜂是棉田中棉蚜优势寄生性天敌,能有效控制棉蚜种群数量,降低棉蚜对棉田的为害。游离氨基酸重要的氮素营养物质,主要功能有合成蛋白质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参与物质能量代谢和多种生理活动等。本文研究了棉蚜不同发育阶段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棉蚜为害后棉花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及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明确棉花、棉蚜和棉蚜茧蜂之间重要营养物质游离氨基酸的相互关系,为植物-害虫-天敌营养关系提供一定的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明确了棉蚜不同发育阶段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对21种游离氨基酸的鉴定结果表明,棉蚜4龄若虫游离氨基酸总量最低,成虫第5天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但均没有显着差异。在各发育阶段,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低的磷酸色氨酸、甲硫氨酸、鸟氨酸,各氨基酸在棉蚜不同发育阶段含量差异显着。2、明确了棉花幼苗受到棉蚜为害后,不同受害级别棉花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棉蚜取食棉花后,棉花胚轴、根和子叶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显着升高,必需氨基酸总量在胚轴中显着上升,非必需氨基酸在不同组织中均显着上升,其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在棉蚜取食棉花后,在各个组织中随着受害级别显着升高。3、明确了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蚜被寄生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且在寄生16h和24h后达到显着差异水平。其中,缬氨酸、异亮氨酸、天冬氨酸和鸟氨酸的含量在被寄生后不同时段均显着高于未被寄生的棉蚜;脯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的含量在棉蚜被寄生后不同时间显着增加,棉蚜茧蜂调控了棉蚜体内氨基酸的代谢。

刘芳芳[3](2019)在《氮钾配施对菊花幼苗抗蚜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菊姬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 Gillette)是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目前生产上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增加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氮钾肥不仅是植物营养的必需元素,也是目前农业上大量生产的化学肥料,过量施肥或者施肥不当都会使植物遭受较大的虫害压力。相关研究表明,科学的氮钾肥配施会对植食性昆虫的生命参数产生显着的影响,控制害虫的生长发育。因此,研究氮钾肥配施,对于改进菊花蚜虫综合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试验主要以杭白菊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的氮钾配施水平处理下(N0K0、N1K1、N1K2、N1K3、N2K1、N2K2、N2K3、N3K1、N3K2、N3K3),对杭白菊幼苗期间进行蚜虫接种,并调查了接种后的蚜虫群体动态,同时比较了菊花在蚜虫侵害后的营养物质、渗透调节物、次生代谢物以及防御性酶活性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蚜虫调查结果显示:10个氮钾配施水平条件下植株接种蚜虫之后,对照(N0K0)条件下,蚜虫的繁殖倍率最高,N2K2繁殖倍率最低,依次是:CK>N3K3>N3K2>N1K3>N1K1>N1K2>N2K1>N3K1>N2K3>N2K2,可以看出N2K2水平条件下的处理更有利于控制蚜虫的数量,同时N2K2配施还可以缓解蚜虫侵害对植株生长的抑制。2合理的氮钾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菊花叶片内可溶性糖、提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植株接种蚜虫后,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与蚜虫的繁殖倍率呈一定的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由此可以说明氮钾配施条件下,蚜虫侵染植株时,通过降低植株内源可溶性糖和提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植株抗蚜性。3合理的氮钾肥配施可以提高植株内源的次生代谢物质(类黄酮、总酚、木质素)的含量,其中CK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最低,N2K2含量最高,并且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内源的次生物质与蚜虫的繁殖倍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由此可以说明,氮钾配施可以通过提高植株内源的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提高植株的抗蚜性。4合理的氮钾肥配施可以影响植株内源的渗透调节物质,提高了脯氨酸含量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从而降低植株的氧化损伤,提高植株抗蚜性,其中N2K2丙二醛含量最低,脯氨酸含量最高,变化幅度最大。5合理的氮钾肥配施可以提高植株内源SOD、POD、PAL、PPO、TAL、CAT的活性,增加植株内源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其中以N2K2处理活性最高,变化幅度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植株叶片内次生物质含量与蚜虫的繁殖倍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氮钾配施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酶活性,提高次生物质含量,从而增强植株对蚜虫的抵抗力。

袁新琳[4](2016)在《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病虫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棉花是新疆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更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但目前新疆棉花的主要病虫害发生仍处于上升趋势。第一,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能够有效控制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的手段和方法,第二,就是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棉田用药减少,然而棉蚜、棉叶螨发生为害反而加重,成为抗虫棉田重点防治对象。第三,化学药剂的大量滥用,杀死很多天敌,使得棉花病虫害产生耐药性。本文采用田间小区鉴定、室内苗期鉴定以及示范推广方法,在病虫害发生前期喷施氨基寡糖素,研究诱导后的棉花对枯萎病、黄萎病、棉蚜、棉叶螨的影响,并对棉花体内抗性相关防御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以此来评价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对主要病虫害的抗性,为推动“5%氨基寡糖素素”在南疆棉花生产上的应用,确保南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主要成果和理论依据如下:1、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通过田间病圃法与室内苗期鉴定法测定了5%氨基寡糖素喷施后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表现及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田间病圃鉴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乙蒜素处理),氨基寡糖素诱导后棉花对枯黄萎病抗性表现与乙蒜素存在极显着差异,喷施3次后诱导棉花对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效果分别是73.79%和41.19%,诱导对枯萎病抗性效果高于黄萎病,且随着喷洒次数增加,诱导抗枯黄萎病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室内苗期鉴定结果表明:喷施3次后诱导棉花对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效果分别是67.74%和44.83%,试验结果与田间病圃鉴定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抗性相关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水剂处理3次,棉叶中的POD、PPO和PAL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说明氨基寡糖素能够诱导棉叶中POD、PPO和PAL的活性。2、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棉蚜、棉叶螨抗性研究采用田间小区和室内苗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喷施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对棉蚜、棉叶螨虫口数的影响。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说明:在棉蚜发生前期,单独使用5%氨基寡糖素对棉蚜虫口数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防治效果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2次喷施效果最佳且防效最高为28.05%。而氨基寡糖素与化学药剂混用的防效最高达96.69%。二者均与单独使用化学药剂、清水对照差异达显着水平。室内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5%氨基寡糖素对棉蚜有一定的预防且防治效果,最高为14.32%,喷施2次后诱导棉花抗棉蚜的效果最好,喷施3次后棉蚜虫口减退率反而降低。氨基寡糖素与化学药剂混用的最高防效为98.24%。说明氨基寡糖素与化学药剂混用提高了防治棉蚜的效果,二者均与单独使用化学药剂、清水对照差异达显着水平。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棉叶螨的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在棉叶螨发生前期,单用5%氨基寡糖素对棉叶螨的虫口数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防治效果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2次喷施效果最佳且防效最高为8.91%;氨基寡糖素与化学药剂混用的防治效果最高为95.64%。二者均与单独使用化学药剂、清水对照的差异达显着水平。同时单独5%氨基寡糖素处理对棉叶螨虫口减退率的影响可以表明,喷施2次后棉叶螨的虫口减退率最高,喷施3次后棉叶螨虫口减退率反而降低。无论是对棉蚜还是棉叶螨,一定浓度的5%氨基寡糖素可以诱导棉花抗虫性,浓度过高过低对抗虫性均会受到影响。3、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对病虫害田间试验示范通过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二师、三师不同的棉花示范田喷施5%氨基寡糖素研究了诱导后棉花对棉田病虫害的作用。棉花病虫害发生高峰期调查结果说明:与对照(不喷施5%氨基寡糖素)相比,5%氨基寡糖素对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病情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最好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80%和70%;与对照(不喷施5%氨基寡糖素)相比,5%氨基寡糖素对棉蚜相对防效达69.43%,对棉叶螨的虫口数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棉蚜率、棉叶螨率均小于对照。

蒋恩顺,朱毅,王江勇[5](2016)在《黄荆提取物对棉蚜的生物活性》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黄荆Vitex negundo提取物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生物活性,并明确其中的有效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杀虫植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不同有机溶剂、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3种提取方法,分别从黄荆的种子和叶片中提取活性物质。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各提取物对棉蚜无翅成蚜的杀虫活性;并采用酸水提取法提取了其中的生物碱,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黄荆生物碱对棉蚜生长发育及蜜露产生的影响。【结果】二氯甲烷种子提取物、甲醇种子提取物和水蒸气蒸馏得到的叶片精油对棉蚜无翅成蚜杀虫活性高,1 200 mg/L处理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6.98%,65.01%和85.27%。黄荆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有一定的忌避活性,2040 mg/m L处理12 h时,忌避率在50%以上;对棉蚜无翅成蚜毒杀活性略低于黄荆种子二氯甲烷提取物,LD30浓度处理存活成蚜的产仔量和蜜露分泌量均较对照明显降低,处理到第10天棉蚜已经全部死亡,而对照组棉蚜第10天的存活率却为70%,生物碱处理后的9 d平均单雌棉蚜累计产仔量比对照减少了57.66%。排蜜频率、总排蜜量及单滴蜜露重量较对照处理组分别降低了13.18%,20.00%和8.79%。【结论】黄荆种子二氯甲烷提取物杀棉蚜活性最高,其中的生物碱是主要的杀蚜活性成分且对棉蚜生长发育及产仔和蜜露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刘雨晴,薛明,周方园,徐华强[6](2011)在《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毒力及其对几种酶活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酸水溶液提取法获得黄荆(Vitex negundo L.)种子总生物碱粗品,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无翅成蚜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触杀毒力较高,对单头棉蚜无翅成蚜的LD50为0.073μg;用质量浓度0.500、1.000、2.000、4.000和8.000g.L-1总生物碱处理棉蚜无翅成蚜后24、48和72 h的忌避中浓度(AFC50)分别为1.256、1.720和3.923 g.L-1,具有一定的忌避和持续控制作用;用总生物碱LD30剂量(每头0.045μg)处理棉蚜无翅成蚜,其存活时间较对照缩短7 d,单头雌成蚜的繁殖力较对照降低了30.43%;单头棉蚜无翅成蚜每天的平均排蜜频率和排蜜量分别较对照减少了4.26滴和27.10μg,差异达显着水平。在离体条件下,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有显着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778、1.901和4.216 g.L-1;但对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则有明显的激活作用,激活程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用总生物碱LD50剂量(每头0.073μg)处理棉蚜无翅成蚜后3、6、12和24 h,成蚜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显着低于对照,而体内的多酚氧化酶活力则显着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杀虫作用机制与其对几种酶活力的影响效应相关。

李刘杰[7](2009)在《施钾对小麦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蚜虫群体动态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盆栽试验,对不同施钾水平下(k0、k1和k2)郑麦9023和内乡149两个小麦品种生育后期接蚜群体动态进行了调查,同时比较了小麦旗叶钾含量、生物量、营养物质、酚类物质及其代谢相关的酶活性在三个钾水平上的差异,分析了营养物质、酚类物质与蚜虫群体数量的关系及蚜虫侵害后小麦防御性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开花、灌浆到成熟期,旗叶钾含量呈下降趋势,生物量逐渐增加;施钾可以增加旗叶钾含量,三个钾水平相比,k2水平下三个生育期旗叶钾含量最高,k1次之,k0最低,且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在k1水平下两个小麦品种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是最高,且显着高于k0和k2水平,而在后两个钾水平下两个品种的生物量和产量差异皆不显着,说明增施钾肥可以提高叶片钾含量,适宜的钾肥供应有利于小麦生育后期生物量的积累和产量形成,而钾供应过量和不足,均不能使小麦达到最佳生长状态,从而影响到产量的形成。2.蚜虫调查结果显示,三个钾水平下,k0处理蚜虫峰值最高,其次是k2,k1最低;峰值出现时间则是k1最早,依次是k2和k0;说明钾供应不足(k0)和过量(k2)使蚜虫峰值增加和峰值出现时间推迟,均增加蚜虫对小麦的危害,影响小麦生长;适宜的钾供应则起到相反的作用,降低蚜虫峰值和提前峰值时期,进而减轻蚜虫危害。3.施用钾肥可以增加小麦旗叶可溶性糖、蔗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且k1水平下这些物质的含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与小麦灌浆期蚜虫群体数量呈负相关(郑麦9023 r=-0.958*-0.999**、-0.962*-0.995**,内乡149 r=-0.952*-0.999*、-0.954*-0.999**)。说明钾通过影响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而影响小麦蚜虫的发生;而蔗糖含量与蚜虫群体数量相关性不一致。4.钾可以提高PAL、PPO、POD、TAL活性,增加小麦旗叶水溶性总酚、酚酸及木质素含量,三个钾水平下,k1处理的PAL、PPO、POD、TAL活性最高,三种物质含量亦最高,其次是k2和k0。相关分析表明旗叶水溶性总酚、木质素含量与调查期内蚜虫数量呈负相关(郑麦9023 r=-0.950*-0.999**、-0.950*-0.999*;内乡149 r= -0.978*-0.999**、-0.953* -0.999**)。表明施钾促进了酚类物质的代谢,提高小麦的抗蚜性,减少蚜虫数量。而酚酸与接种蚜虫群体数量相关性不一致。5.施用钾肥不仅可以增加小麦叶片PAL、PPO、POD、TAL、SOD、CAT的原有活性,在蚜虫侵害后,钾更有利于提高PAL、PPO、POD、TAL、SOD、CAT的诱导活性。这些酶活性的提高可以阻碍蚜虫对小麦的侵染,减轻小麦受到的伤害,进而提高小麦的诱导抗蚜性。

蒋恩顺[8](2008)在《黄荆提取物及其总生物碱对蚜虫的致毒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荆(Vitex negundo Linn)属马鞭草科,黄荆属。在我国分布广泛,山东泰山野生资源非常丰富。本文以刺吸式类害虫蚜虫为对象,系统研究了黄荆杀蚜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方法和提取溶剂,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对三种蚜虫的生物活性,初步研究了黄荆总生物碱的提取以及对棉蚜的致毒效应。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野生杀虫植物资源和未来仿生合成奠定基础,对害虫的可持续治理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黄荆杀棉蚜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方法和提取溶剂。采用有机溶剂系列提取、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三种提取方法,分别提取黄荆的种子和叶片中的活性物质。通过对棉蚜的杀虫活性测定,明确了二氯甲烷种子提取物和水蒸气蒸馏得到的叶片精油杀虫活性最高,稀释250倍,24小时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6.98%和85.27%,超临界CO2萃取物、甲醇和石油醚的种子和叶子提取物活性较差,分别为74.69%、73.04%、65.01%、54.42%、59.63%、33.82%,结合提取率经综合分析提出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为杀蚜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2.研究了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及四种药剂对三种蚜虫的生物活性,明确了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对蚜虫有明显的触杀活性和一定的驱避效应。采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等五种药剂对三种蚜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对苹果黄蚜、棉蚜和桃蚜的毒力分别是氧化乐果的0.11倍、0.11倍和0.05倍,表明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对苹果黄蚜和棉蚜有较高的毒杀活性,对桃蚜的杀虫活性差。四种化学药剂中,吡虫啉对桃蚜、棉蚜及苹果黄蚜的毒力最高,氧化乐果的毒力最低,毒力分别是氧化乐果的129.56、94.47、144.44倍,噻虫嗪与啶虫咪介于两者之间。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对桃蚜有较高的驱避活性,驱避活性仅次于吡虫啉,前者24小时和48小时对桃蚜的驱避率分别为55.75%、39.44%,后者分别为69.89%、65.43%,其他三种药剂对桃蚜的驱避活性较低。3.明确了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与吡虫啉混配对棉蚜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与吡虫啉混配比例为1000:1时,共毒系数为177.45,说明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对吡虫啉有增效作用,比例为125:1时,共毒系数为109.84,说明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对吡虫啉有增效作用。4.从黄荆种子中提取了总生物碱,并研究了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的生物活性。采用酸水提取法提取黄荆中的总生物碱,黄荆甲醇种提物中总生物碱的含量高于二氯甲烷种提物。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有较高的触杀活性,LD50为0.4231μg/头,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对棉蚜的LD50为0.5076μg/头,说明黄荆总生物碱是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中重要的活性组分。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还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当浓度为40mg/ml时,12h的拒食率为58.33%,24h时为45.28%,到第48h时,拒食率降到30.43%。5.用黄荆总生物碱亚至死剂量处理棉蚜,系统观察了对寿命、产仔、蜜露分泌和后代若蚜的生长发育的影响,证明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种群有显着的持续抑制作用。在LD30处理剂量下能当代存活棉蚜后续的存活率、蜜露分泌量;并降低后代棉蚜的存活率、体重,延长其发育历期。黄荆总生物碱处理棉蚜后,处理棉蚜前9天单雌产仔数为6.66头,而对照为15.73头,处理棉蚜第10天全部死亡,而对照棉蚜第10天的存活率仍为70%。处理后存活的蚜虫,对棉蚜蜜滴重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能有效降低处理棉蚜的排蜜频率,处理棉蚜平均每天排蜜13.70滴/头,而对照为15.78滴/头。黄荆总生物碱对处理棉蚜第1代若蚜1龄期和4龄期较对照有一定的延长,2龄期和3龄期两者相差不大;处理的棉蚜后代第1代若蚜的死亡率为22%,而对照为18%,处理组若蚜第5天的平均体重为142μg/头,对照组为150μg/头,体重明显减轻。

芦屹[9](2008)在《新疆不同棉花品种(系)的抗蚜性评价及其抗性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世界性分布,是新疆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于所有棉花种植区。本论文对新疆地区棉花主栽品种的蕾期抗蚜性进行了鉴定,结合鉴定结果,对部分主栽品种的形态抗蚜性、生化抗蚜性以及诱导抗蚜性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新疆棉区主栽的22个棉花品种(系),进行了棉花蕾期抗蚜性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高抗、抗性品种共3份,其中新海21蚜害指数最小,抗性水平最高,新陆早26号、新杂棉2号为抗蚜品种;感蚜品种为中35和81-3;中抗品种中的新陆早22号、新陆早12号、新炮台1号、标杂A1、新陆早13号、新陆早19号、新陆早16号受害相对较轻。(2)对9个供试棉花品种(系)进行了叶片蜡质含量和叶背茸毛密度的测定,不同品种之间蜡质含量差异显着(F=5.134,F0.05 (8.18,=2.51),新海21号的蜡质含量高于其他棉花品种,中棉所35、81-3、新陆早24号、新陆早12号含量较低,有利于蚜虫的取食危害。蚜害指数(y)与蜡质含量(x)线性回归式为:y=160.82-78.868x,R=0.706,P=0.034<0.05。表明蚜害指数与蜡质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即品种叶片的蜡质含量越高,对棉蚜的抗性越强。不同品种之间叶背茸毛密度差异显着(F=59.065,F0.05 (8.81,=2.06),高抗品种新海21号和抗性品种新杂棉2号的茸毛数明显较多,茸毛密度大,影响棉蚜的取食,茸毛密度与蚜害指数成显着负相关。(3)对9个供试棉花品种(系)叶片氨基酸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8种氨基酸:天门冬氨酸(x1)、丝氨酸(X2)、谷氨酸(X3)、甘氨酸(X4)、精氨酸(X5)、脯氨酸(X6)、蛋氨酸(X7)和酪氨酸(X8)对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较大,可作为品种氨基酸的主成分。蚜害指数(y)与这8种氨基酸进行逐步回归分析:y=134.701-68.238x3+15.939x6+48.749x5,R=0.884,F=5.967,F0.05(3.5)=5.41,回归效果显着。回归方程式表明蚜害指数与棉花蕾期谷氨酸含量呈负相关,即谷氨酸含量越高,抗蚜性越强;与脯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呈正相关,即脯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越高感蚜性越强。(4)棉花品种(系)对棉蚜的抗性强弱与可溶性糖含量(X1)、单宁含量(x2)、游离棉酚含量(x3)、氨基酸(X4)和全氮含量(X5)密切相关。蚜害指数(y)与这5种生化物质进行逐步回归分析:y=109.886-545.048x3+41.788x2-99.373x1,R=0.984,F=51.536,F0.01(3.5)=12.06,回归效果极显着。回归方程式表明蚜害指数与棉花蕾期单宁含量呈正相关,即单宁含量越高,感蚜性越强;与游离棉酚、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其中游离棉酚含量对抗蚜性的影响最大,含量越高,抗蚜性强。(5)9个供试棉花品种(系)正常棉株与蚜害棉株蕾期脯氨酸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高抗品种新海21号和抗蚜品种新杂棉2号的脯氨酸含量较高,棉株在受蚜虫刺吸胁迫时,脯氨酸含量大幅度增加,感蚜品种增加的幅度不如抗蚜品种明显。脯氨酸含量与蚜害指数成极显着负相关,r=-0.852,P=0.004<0.01。可以认为棉株中的脯氨酸是重要的抗蚜物质,在棉花品种固有抗蚜性及诱导抗蚜性中有明显作用。(6)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正常棉株的3种酶活性均存在一定差异,抗蚜品种活性高于感蚜品种。当受蚜虫为害后,各品种的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蚜品种新海21号、新杂棉2号、新陆早13号的酶活性提高率明显高于感蚜品种中棉所35和81-3,经方差分析品种间3种酶活性差异均达极显着。(7)对新陆早13号进行苗期棉黑蚜为害诱导后,蕾期棉蚜再次为害,棉花生理状态以及营养成分都发生了变化。结果表明新陆早13号先经棉黑蚜为害后被棉蚜为害和只被棉蚜为害的两个处理脯氨酸含量、PAL、POD、PPO活性差异都达极显着。在棉花苗期受棉黑蚜刺吸诱导后,棉株体内合成并积累了部分次生抗蚜物质,当蕾期棉株受到棉蚜为害时,这些抗生物质有效的调动了相关防御反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蕾期蚜害的扩展,抗生物质脯氨酸含量以及酶活性比只在蕾期受一次棉蚜为害的棉株要高。棉花苗期受棉黑蚜刺吸为害后,氨基酸、氮含量有所下降,对棉蚜而言营养开始恶化,不利于棉蚜生长、发育。

李进步,方丽平,张亚楠,杨卫娟,郭庆,李雷,毕彩丽,杨荣志[10](2007)在《不同类型品种棉花上棉蚜适生性及种群动态》文中指出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网罩盆栽苗测定选择性等方法,考察了常规棉(泗棉3号,石远321)、杂交抗虫棉(辽棉19号,鲁棉研18号)、转单价基因抗虫棉(国抗12号,中棉所32)和转双价抗虫棉(SGK321,中棉所41)4种类型8个品种棉花上棉蚜的适生性及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棉蚜在各棉花品种上的种群动态有明显差异(P<0.05),单株蚜量以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32上最高,常规棉泗棉3号上最低,分别为297.81头/株和76.88头/株。棉蚜对4种类型棉花品种的选择性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对转单价基因抗虫棉有很强的选择性。根据棉蚜实验种群的参数判断,其在不同品种棉花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存在显着差异:若虫发育历期常规棉石远321上最长(6.46天),双价棉中棉所41上最短(5.75天);存活率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32上最高(88.21%),双价棉SGK321上最低(76.46%);单雌产蚜量杂交抗虫棉辽棉19上最大(44.48头),双价棉SGK321上最小(33.51头);内禀增长率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32上最高(0.3695),双价棉中棉所41上最低(0.3389)。综合评价,棉蚜的生存和繁殖适合性在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上最高,在双价棉上最低。

二、棉苗缺素对棉蚜生长发育和排蜜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苗缺素对棉蚜生长发育和排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棉花标准化生产
        1.4.2 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
        1.4.3 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成因SCP分析
        1.4.4 相关文献研究简要述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6.1 论文的创新
        1.6.2 论文的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棉花生产标准
        2.1.2 标准化生产
        2.1.3 农户生产行为
        2.1.4 市场集中度
        2.1.5 行业壁垒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农户行为理论
        2.2.3 行为经济学理论
        2.2.4 外部性理论
3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现状
    3.1 山东省棉花质量标准现状
        3.1.1 棉花的颜色级标准状况
        3.1.2 棉花的长度标准状况
        3.1.3 棉花的断裂比强度标准状况
        3.1.4 棉花的长度整齐度标准状况
        3.1.5 棉花的轧工质量标准状况
        3.1.6 棉花的马克隆值标准状况
    3.2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过程现状
        3.2.1 棉花的品种状况
        3.2.2 棉花的标准化灌溉状况
        3.2.3 棉花的标准化施肥状况
        3.2.4 棉花的标准化施药状况
    3.3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投入产出状况
        3.3.1 棉花标准化生产投入情况
        3.3.2 棉花标准化生产产出情况
    3.4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组织状况
    3.5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种植基地状况
        3.5.1 棉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规模情况
        3.5.2 棉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技术建设情况
4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存在问题
    4.1 棉农对棉花标准化生产认知度不高
    4.2 棉花生产品种多、杂、乱问题
    4.3 棉花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度低
    4.4 棉花施肥量过多
    4.5 棉花施药技术推广水平低
    4.6 棉花生产成本高,棉农种植意愿低
    4.7 棉花生产组织化水平低
5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成因分析
    5.1 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的产业组织结构原因
        5.1.1 棉花产业市场集中度
        5.1.2 棉花产品差异化
        5.1.3 棉花行业壁垒
        5.1.4 棉花经营规模
    5.2 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的产业绩效原因
        5.2.1 棉花种植面积
        5.2.2 棉花产量、产值
        5.2.3 棉花价格与棉农收益
        5.2.4 棉花产业发展绩效对棉花标准化生产的影响
6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对策建议
    6.1 提高农户标准化生产水平
        6.1.1 建立棉花标准化培训体系,提高农户认知
        6.1.2 开展棉花专用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
        6.1.3 规范农田,大力推广机械化灌溉制度
        6.1.4 减施药肥,推广绿色发展
    6.2 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增强种植意愿
        6.2.1 完善棉花补贴保障机制
        6.2.2 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降低棉花成本
        6.2.3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组织化生产
    6.3 优化棉花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绩效
        6.3.1 推动棉农规模化种植,提高市场集中度
        6.3.2 推动棉花产业化经营,保障棉花效益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的棉花-棉蚜-蚜茧蜂互作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棉蚜的发生和危害
    1.2 寄生蜂
        1.2.1 棉蚜茧蜂
        1.2.2 寄生蜂对寄主的调控
    1.3 游离氨基酸研究进展
        1.3.1 游离氨基酸的意义
        1.3.2 植物游离氨基酸的研究进展
        1.3.3 昆虫游离氨基酸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棉蚜不同发育时期氨基酸含量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化合物
        2.1.3 样品收集
        2.1.4 游离氨基酸提取与分析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变化
        2.2.2 不同龄期单个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
    2.3 讨论
第三章 棉蚜取食对棉花苗期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植物
        3.1.2 供试化合物
        3.1.3 样品采集
        3.1.4 游离氨基酸提取与分析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变化
        3.2.2 真叶中游离氨基酸变化分析
        3.2.3 子叶中游离氨基酸变化分析
        3.2.4 胚轴中游离氨基酸变化分析
        3.2.5 根的游离氨基酸变化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供试化合物
        4.1.3 棉蚜寄生取样方法
        4.1.4 游离氨基酸提取与分析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变化
        4.2.2 单个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
    4.3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氮钾配施对菊花幼苗抗蚜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菊花的经济地位和生产现状
        1.1.1 菊花的经济地位
        1.1.2 菊蚜的种类与危害现状
    1.2 影响作物抗虫性的生理和生化基础
        1.2.1 形态结构与作物抗蚜性
        1.2.2 营养物质与作物抗蚜性
        1.2.3 次生代谢物与作物抗蚜性
        1.2.4 防御性酶在诱导抗蚜中的影响研究
        1.2.5 施肥对作物抗蚜性的影响研究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植株的培养
    2.3 蚜虫的接种与调查
    2.4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5 抗性指标的测定与方法
        2.5.1 蚜虫的繁殖倍率、抗性等级的测定
        2.5.2 植株生物量的测定
        2.5.3 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
        2.5.4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测定
        2.5.5 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
        2.5.6 酶活性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菊花氮钾肥配施在接种蚜虫后对蚜虫数量群体动态、繁殖倍率,抗性等级的影响
        3.1.1 菊花不同比例氮钾肥配施对蚜虫群体数量的影响
        3.1.2 菊花不同比例氮钾肥配施对蚜虫繁殖倍率的影响
        3.1.3 菊花不同比例氮钾肥配施在蚜虫胁迫后对植株抗性等级的影响
        3.1.4 菊花不同比例氮钾肥配施在蚜虫胁迫后对植株株高和干重的影响
    3.2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后对其内源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3.2.1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后对其内源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2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下对其内源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3 菊花氮钾配施对其与次生代谢物内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3.1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下对其内源PAL活性的影响
        3.3.2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下对其内源PPO活性的影响
        3.3.3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下对其内源POD活性的影响
        3.3.4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下对其内源TAL活性的影响
    3.4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后对其内源与渗透调节物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4.1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下对其内源SOD活性的影响
        3.4.2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下胁迫对其内源CAT活性的影响
    3.5 菊花氮钾配施对其内源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5.1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下对其内源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5.2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下对其内源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6 菊花氮钾配施对其内源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
        3.6.1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后对其内源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3.6.2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后对其内源总酚含量的影响
        3.6.3 菊花氮钾配施在蚜虫胁迫后对其内源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菊花不同比例氮钾配施接种蚜虫后对蚜虫群体动态与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4.2 菊花氮钾配施与植株内源生化物质含量的关系
    4.3 菊花不同比例氮钾肥配施在蚜虫胁迫后对对其内源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4 菊花不同比例氮钾配施对其内源次生物质的影响及作物抗蚜性关系
    4.5 菊花不同比例氮钾肥配施在蚜虫胁迫后对其内源相关酶诱导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病虫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棉花枯、黄萎病的研究现状
        1.1.1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
        1.1.2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生与危害
        1.1.3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防治
    1.2 棉蚜棉叶螨研究现状
        1.2.1 棉蚜和棉叶螨发生与危害
        1.2.2 棉蚜和棉叶螨的防治现状
    1.3 氨基寡糖素研究概况
        1.3.1 氨基寡糖素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背景
        1.3.2 氨基寡糖素诱导抗虫的研究背景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对枯萎病抗性表现
        2.2.2 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对黄萎病抗性表现
        2.2.3 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枯萎病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
        2.2.4 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黄萎病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
    2.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棉蚜、棉叶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棉蚜性表现
        3.2.2 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棉叶螨性表现
    3.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主要病虫害的试验示范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病性试验示范
        4.2.2 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虫性试验示范
    4.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黄荆提取物对棉蚜的生物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及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黄荆:
        1.1.2 棉蚜:
    1.2 黄荆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
        1.2.1 不同有机溶剂提取:
        1.2.2 超临界CO2萃取:
        1.2.3 水蒸气蒸馏:
    1.3 黄荆不同提取物对棉蚜的毒杀活性测定
    1.4 黄荆总生物碱的提取及其对棉蚜的生物活性测定
        1.4.1 黄荆总生物碱的提取及定性鉴定:
        1.4.2 黄荆总生物碱及二氯甲烷种提物对棉蚜的毒杀活性测定:
        1.4.3 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的忌避率测定:
        1.4.4 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生殖力及存活率的影响:
        1.4.5 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分泌蜜露的影响:
        1.4.6 棉蚜排蜜频率的测定:
        1.4.7 黄荆总生物碱处理对后代若蚜的影响: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黄荆不同提取物的杀虫活性
    2.2 黄荆总生物碱的提取和其对棉蚜的毒性
        2.2.1 黄荆总生物碱的提取与鉴定:
        2.2.2 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的忌避活性:
        2.2.3 黄荆生物碱对棉蚜的杀虫活性:
        2.2.4 黄荆总生物碱亚致死剂量LC30处理对存活棉蚜生长发育和蜜露分泌的影响:
3 讨论

(7)施钾对小麦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蚜虫群体动态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麦蚜的种类与危害
        1.1.1 麦蚜的种类
        1.1.2 麦蚜的危害
    1.2 作物抗蚜性及其机理研究
        1.2.1 形态结构与作物抗蚜性
        1.2.2 营养物质与作物抗蚜性
        1.2.2.1 可溶性糖与作物抗蚜性
        1.2.2.2 氨基酸与作物抗蚜性
        1.2.3 次生代谢物与作物抗蚜性
        1.2.3.1 酚类与作物抗蚜性
        1.2.3.2 生物碱与作物抗蚜性
        1.2.3.3 萜类与作物抗蚜性
        1.2.3.4 非蛋白氨基酸与作物抗蚜性
        1.2.3.5 木质素与作物抗蚜性
    1.3 营养元素对作物抗蚜性的影响研究
        1.3.1 氮素对作物抗蚜性的影响
        1.3.2 磷素对作物抗蚜性的影响
        1.3.3 钾素对作物抗蚜性的影响
    1.4 钾素对作物抗蚜反应相关物质积累的影响
        1.4.1 钾对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1.4.2 钾对作物体内可溶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4.3 钾对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
        1.4.4 钾对木质素积累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试验设计
        3.2.1 试验一:钾水平对小麦酚类、木质素代谢的影响及蚜虫群体动态的观察
        3.2.1.1 试验布置
        3.2.1.2 蚜虫接种与调查
        3.2.1.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2.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2.2 试验二:钾水平对蚜虫侵害后小麦防御性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3.2.2.1 试验布置
        3.2.2.2 蚜虫接种
        3.2.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2.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钾水平对小麦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蚜虫群体动态的关系
        4.1.1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钾含量、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4.1.1.1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钾含量的影响
        4.1.1.2 钾水平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4.1.2 钾水平对接种蚜虫群体动态的影响
        4.1.3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4.1.3.1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4.1.3.2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蔗糖含量的影响
        4.1.3.3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1.4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4.1.4.1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水溶性总酚含量的影响
        4.1.4.2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酚酸含量的影响
        4.1.4.3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4.1.5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与酚类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1.5.1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PAL 活性的影响
        4.1.5.2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PPO 活性的影响
        4.1.5.3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POD 活性的影响
        4.1.5.4 钾水平对小麦旗叶TAL 活性的影响
    4.2 不同钾水平对蚜虫侵害后小麦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
        4.2.1 不同钾水平条件下接种蚜虫后PAL 活性变化
        4.2.2 不同钾水平条件下接种蚜虫后PPO 活性变化
        4.2.3 不同钾水平条件下接种蚜虫后TAL 活性变化
        4.2.4 不同钾水平条件下接种蚜虫后SOD 活性变化
        4.2.5 不同钾水平条件下接种蚜虫后POD 活性变化
        4.2.6 不同钾水平条件下接种蚜虫后CAT 活性变化
5. 结论与讨论
    5.1 钾水平与蚜虫群体动态的关系
    5.2 营养物质与抗蚜性的关系及钾的调控作用
        5.2.1 碳水化合物与作物抗蚜性的关系及钾的调控作用
        5.2.2 游离氨基酸与作物抗蚜性及钾的调控作用
    5.3 酚类物质与作物抗蚜性的关系及钾对酚类物质代谢的调控作用
        5.3.1 总酚、酚酸与作物抗蚜性的关系
        5.3.2 木质素与作物抗蚜性的关系
        5.3.3 钾素对酚类代谢的调控作用
    5.4 防御性酶与诱导抗蚜性的关系及钾对防御性酶活性的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8)黄荆提取物及其总生物碱对蚜虫的致毒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植物中杀虫生物碱的应用研究现状
    1.2 生物碱的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及作用机理
        1.2.1 毒杀作用及机理
        1.2.2 驱避作用及机理
        1.2.3 拒食作用及机理
        1.2.4 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及机理
        1.2.5 对昆虫的不育作用及机理
        1.2.6 对昆虫的其它作用
     1.3 黄荆中杀虫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虫
        2.1.1 试虫的采集
        2.1.2 棉蚜的人工饲养
    2.2 生化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试验方法
        2.4.1 黄荆杀虫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2.4.1.1 有机溶剂提取
        2.4.1.2 超临界CO_2 萃取
        2.4.1.3 水蒸气蒸馏
        2.4.1.4 几种溶剂纵向系列提取黄荆种子
        2.4.2 黄荆不同方式提取物对棉蚜的毒杀活性测定
        2.4.3 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等药剂对蚜虫的生物活性测定
        2.4.3.1 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等药剂对三种蚜虫的毒力测定方法
        2.4.3.2 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等药剂对桃蚜的驱避效应测定方法
        2.4.3.3 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与吡虫啉混配对棉蚜的毒力测定方法
        2.4.4 黄荆总生物碱的提取及其对棉蚜的致毒效应
        2.4.4.1 黄荆总生物碱的提取及定性鉴定方法
        2.4.4.2 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的毒杀活性测定方法
        2.4.4.3 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的拒食活性测定方法
        2.4.4.4 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生殖力及存活率的影响
        2.4.4.5 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分泌蜜露的影响
        2.4.4.6 黄荆总生物碱对处理成蚜后代若蚜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荆活性物质不同方式提取物对棉蚜的毒杀活性
        3.1.1 黄荆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
        3.1.2 黄荆种子、叶子三种提取方式对棉蚜的毒杀活性
        3.1.3 不同溶剂纵向系列提取黄荆种子对棉蚜的毒杀活性
    3.2 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等药剂对蚜虫的生物活性测定
        3.2.1 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等药剂对三种蚜虫的毒力
        3.2.1.1 对苹果黄蚜的触杀毒力
        3.2.1.2 对棉蚜的触杀毒力
        3.2.1.3 对桃蚜的触杀毒力
        3.2.1.4 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等药剂对三种蚜虫的触杀毒力比较
        3.2.2 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等药剂对桃蚜的驱避效应
        3.2.3 黄荆二氯甲烷种提物与吡虫啉混配对棉蚜的联合毒力
    3.3 黄荆总生物碱的提取和其对棉蚜的致毒效应
        3.3.1 黄荆总生物碱的提取与鉴定
        3.3.2 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的毒杀活性
        3.3.3 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的拒食活性
        3.3.4 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存活率及生殖力的影响
        3.3.5 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蜜露分泌的影响
        3.3.6 黄荆总生物碱处理棉蚜后对后代若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3.3.6.1 黄荆总生物碱处理棉蚜后对后代若蚜发育历期的影响
        3.3.6.2 黄荆总生物碱处理棉蚜后对后代若蚜死亡率的影响
        3.3.6.3 黄荆总生物碱处理棉蚜后对后代若蚜体重的影响
4 讨论
    4.1 黄荆中的杀虫活性成分
    4.2 黄荆提取物的杀虫谱和杀虫作用
    4.3 黄荆的开发利用价值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疆不同棉花品种(系)的抗蚜性评价及其抗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抗虫性
        1.1.1 植物抗虫性的概念
        1.1.2 植物抗虫机制
    1.2 次生物质与植物的抗虫性
        1.2.1 萜烯类化合物
        1.2.2 生物碱类化合物
        1.2.3 酚类化合物
    1.3 植物的诱导抗虫性
    1.4 棉花的抗蚜机制研究进展
        1.4.1 形态抗蚜性
        1.4.2 生化抗蚜性
        1.4.3 诱导抗蚜性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棉花品种(系)
        2.1.2 供试虫源
        2.1.3 化学试剂
        2.1.4 实验器材
        2.1.5 田间试验和小区设计
    2.2 棉花蕾期抗蚜性鉴定
        2.2.1 调查及鉴定方法
        2.2.2 蚜害分级标准
        2.2.3 棉花对苗蚜抗性分级标准
    2.3 棉花品种(系)抗蚜机制研究
        2.3.1 棉花品种(系)叶片蜡质含量测定
        2.3.2 棉花品种(系)叶片茸毛密度测定
        2.3.3 棉花品种(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2.3.4 棉花品种(系)叶片单宁含量测定
        2.3.5 棉花品种(系)叶片游离棉酚含量测定
        2.3.6 棉花品种(系)叶片全氮含量测定
        2.3.7 棉花品种(系)叶片氨基酸含量测定
        2.3.8 棉花品种(系)叶片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2.3.9 棉花体内几种酶活性的测定
    2.4 棉花的诱导抗蚜性测定
    2.5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棉花品种(系)蕾期抗蚜性鉴定
    3.2 不同棉花品种(系)对棉蚜的形态抗性
        3.2.1 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蜡质含量对抗蚜性的影响
        3.2.2 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茸毛密度对抗蚜性的影响
    3.3 不同棉花品种(系)对棉蚜的生理生化抗性
        3.3.1 可溶性糖含量对抗蚜性的影响
        3.3.2 单宁含量对抗蚜性的影响
        3.3.3 游离棉酚含量对抗蚜性的影响
        3.3.4 氨基酸和全氮含量对抗蚜性的影响
        3.3.5 棉花品种(系)叶片生化物质含量与抗蚜性关系
    3.4 蚜害前后不同棉花品种(系)应激反应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
        3.4.1 脯氨酸在棉花品种(系)抗蚜性中的作用
        3.4.2 不同棉花品种(系)的酶活性对抗蚜性的影响
    3.5 棉花的诱导抗蚜性
        3.5.1 棉黑蚜为害诱导棉花生理状态的改变
        3.5.2 棉黑蚜为害诱导棉花营养成分的改变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棉花品种(系)叶片氨基酸高效液相分析色谱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不同类型品种棉花上棉蚜适生性及种群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棉花品种
    1.2 室内试验供试蚜虫
    1.3 棉花品种对棉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1.4 棉蚜对棉花品种选择性测定
    1.5 田间棉蚜种群动态调查
        1.5.1 田间试验设计:
        1.5.2 棉蚜种群数量调查: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不同棉花品种上棉蚜的发育历期
    2.2 室内不同棉花品种上棉蚜的存活率
    2.3 室内不同棉花品种上棉蚜的种群参数
    2.4 室内不同棉花品种上的棉蚜繁殖参数
    2.5 室内棉蚜对不同棉花品种的选择性
    2.6 田间不同棉花品种上棉蚜的自然种群动态
3 讨论

四、棉苗缺素对棉蚜生长发育和排蜜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研究[D]. 颜腾腾.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2]基于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的棉花-棉蚜-蚜茧蜂互作关系研究[D]. 马妍.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3]氮钾配施对菊花幼苗抗蚜性的影响研究[D]. 刘芳芳.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4]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病虫作用的研究[D]. 袁新琳. 塔里木大学, 2016(08)
  • [5]黄荆提取物对棉蚜的生物活性[J]. 蒋恩顺,朱毅,王江勇. 昆虫学报, 2016(05)
  • [6]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毒力及其对几种酶活力的影响[J]. 刘雨晴,薛明,周方园,徐华强.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1(03)
  • [7]施钾对小麦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蚜虫群体动态的关系研究[D]. 李刘杰.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6)
  • [8]黄荆提取物及其总生物碱对蚜虫的致毒效应研究[D]. 蒋恩顺.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 [9]新疆不同棉花品种(系)的抗蚜性评价及其抗性机理研究[D]. 芦屹. 石河子大学, 2008(03)
  • [10]不同类型品种棉花上棉蚜适生性及种群动态[J]. 李进步,方丽平,张亚楠,杨卫娟,郭庆,李雷,毕彩丽,杨荣志. 昆虫学报, 2007(10)

标签:;  ;  ;  ;  ;  

棉苗营养缺乏对棉蚜生长发育及花蜜分泌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