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墩刚性连接形式及其静载重复试验(英文)

新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墩刚性连接形式及其静载重复试验(英文)

一、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新型刚节点联结形式及其静载反复试验(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王李麒[1](2018)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在我国已经建成的众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中出现了主梁跨中下挠和开裂等问题,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不仅能够避免此类病害的出现,还具有整体性能好、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在公路工程和铁路工程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此外,桥梁结构运营阶段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汽车或船舶撞击、火灾、爆炸等极端偶然事故作用,既有设计规范并未考虑多灾害荷载作用的影响,因此,开展新型钢-混凝土组合刚构桥在多灾害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基于爆炸试验和拟静力试验,以及非线性数值分析,探索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和考虑爆炸损伤影响的双层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柱的抗震性能,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抗震关键部位刚性节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构造形式,对采用双层钢管混凝土墩、钢管混凝土墩和钢筋混凝土墩的节点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2、通过爆炸试验和拟静力试验,考虑爆炸损伤的影响,对不同截面形式的双层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柱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3、建立了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地震作用下的桥梁动力响应,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提出了一种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新型墩梁连接节点构造形式,其传力简洁合理,抗震性能优良,可供工程设计参考。2、爆炸损伤对双层钢管混凝土墩柱低周往复下的地震损伤发展有较大的影响,爆炸损伤会削弱其滞回曲线的峰值荷载;爆炸损伤后双层钢管混凝土墩柱强度退化曲线均体现出不对称性,爆炸损伤会造成其刚度明显的下降,但对其耗能能力影响不大。3、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采用墩底曲率是否达到构件的损伤标准来判断其损伤程度,可将钢—混凝土组合刚构桥地震损伤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基本完好、中等损伤、严重破坏和整体倒塌。参数分析表明,桥墩高度不一致时,桥墩越矮越易受到地震的损伤;在墩高一致时,抗震性能随着跨径的增加而减弱;抗震性能与跨数相关性不明显;同一桥梁其墩高相比于墩高一致的更易产生损伤。本文可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的抗震设计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王李麒,林元铮,宗周红,夏坚[2](2018)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墩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的关键在于墩梁连接节点,设计了双层钢箱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等3种不同类型墩柱的连接节点构造形式。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了墩柱截面纤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双层钢箱混凝土墩柱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进而基于纤维有限元模型对3种不同类型墩柱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滞回性能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纤维模型能够模拟拟静力作用下组合连续刚构桥墩梁连接的滞回性能,双层钢箱混凝土墩柱与钢箱-混凝土组合梁连接节点的整体抗震性能要优于钢筋混凝土墩柱和实心钢管混凝土墩柱与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的连接节点,建议的刚性节点构造合理和传力路径明确,可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设计提供参考。

刘文硕[3](2013)在《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相互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摘要: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温度跨度大、活载作用下梁端转角大,且常承载多线铁路,桥梁与轨道因非线性约束的作用构成相互耦合相互制约的力学平衡体系,梁轨间相互作用是大跨度桥梁与无缝线路设计及安全使用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本文以高速铁路线上的大跨度钢桁拱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大跨度桥梁与轨道结构的非线性空间分析理论,建立了反映线路阻力非线性特性的梁轨一体化空间耦合模型,编制开发了计算模块,考虑了梁轨体系内加载历史的影响,对该类桥梁在温度、活载、地震激励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梁轨相互作用特性和桥上无缝线路轨道结构的稳定性及钢轨断裂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无缝线路纵向阻力的时变特性,推导了纵向阻力的迭代公式,改进了梁轨间纵向阻力的模拟方式,提出了实现线路阻力在无载、有载工况间自由转换的“阻力差值法”,该方法能考虑加载历史对梁轨非保守系统的影响,可对温度滞回、列车过桥、列车桥上制动等过程进行全历程分析。(2)建立了轨道-桥面板-纵横梁-主桁架-墩台-基础一体化的钢桁拱桥梁轨系统空间耦合模型,采用改进的“重叠非线性杆单元”模拟梁轨间纵向阻力,选用考虑卸载的理想弹塑性阻力模型来计入加载历史的影响,模拟了线路的纵、横向阻力及竖向刚度,该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轨道、桥面、纵横梁、主桁架、支座、桥墩、桩基等各组成间的关系,可模拟单线行车、多线行车等不同工况,可同时对梁轨间纵向附加力与桥上轨道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与相关文献算例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靠性。(3)研究了钢桁拱桥梁轨间各项纵向附加力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对考虑加载历史的多荷载耦合非线性分析与线性叠加结果进行了对比性分析,探讨了温度组合工况、行车方向、活载模式、列车编组、制动力率、线路阻力、墩台刚度、临跨桥梁布置、活动支座摩擦力等敏感因素对梁轨纵向力的影响,阐述了钢轨伸缩调节器、轨道结构型式、桥墩上锁定阻尼装置及桥面系型式对无缝线路纵向力的削减机理及优选布置方案。(4)以轨道初始水平不平顺与高低不平顺的耦合为初始条件,对大跨度钢桁拱桥桥上无缝线路的轨道稳定性及钢轨断裂力传递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了考虑梁轨相互作用与否时轨道的失稳状态,探讨了钢轨类型、道床横向阻力、线路竖向刚度及初始不平顺矢度等敏感性因素对桥上轨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钢轨瞬态断裂过程进行了全历程追踪,对静态、动态断轨力进行了比较。(5)采用改进的Penzien模型模拟桩土效应,编制了人工地震波生成程序,分析了考虑轨道约束与否对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系统自振特性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地震动输入模式下(包括地震波频谱特性、场地相位差等)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系统的地震响应,探讨了道床阻力、滑动支座摩擦效应、相邻结构支座布置、墩台刚度等因素对其梁轨系统地震力的的影响规律,并对温度力、制动挠曲力与地震荷载的耦合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设置伸缩调节器、粘滞阻尼器及比选轨道结构型式等梁轨适应性措施。

邢怀海[4](2005)在《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新型刚节点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组合结构桥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结构形式,其最大特点是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所用材料各自的优点,使结构达到既经济又合理。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刚节点结合,是组合结构桥梁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 通过使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刚节点结合,增加了桥梁结构的超静定次数,大大提高了桥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此外,在内力分配上,使得在桥梁的支点处,原本由钢梁单独承担的支点负弯矩变成由钢梁和桥墩共同承担,从而减轻了钢梁的负担,有效地降低了上部结构及桥梁墩台的建设成本。由于省去了支座的使用,在进一步降低了桥梁建设成本的同时,还降低桥梁成桥后的维修管理费用。基于以上这些特点,有关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刚节点结合的研究,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由于诸多因素,有关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刚节点结构形式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主要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开展较多,我国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相对较少。由于现有的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的刚节点结构形式普遍存在内部构造过于复杂,且大都需要进行刚节点部的混凝土二次浇注,因而存在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期长及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等难题,从而大大制约了这种组合结构形式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刚节点连接形式。将刚节点部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桥墩的顶部,而非目前常用的将其设置在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交叉部的结构形式。通过在钢梁和桥墩间设置剪力传递板、弯矩传递板与桥墩主钢筋来共同传力,各部件间全部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这样既保证了梁与墩的刚节点结合,且施工方便。同时由于省略了刚节点部混凝土的二次浇注,缩短了施工工期。 本文主要在已有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有限元法,合理选择模型,设置有关参数,调整材料本构关系,对该新型刚节点分别进行单向荷载、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试验结果比较,从理论上研究分析了该刚节点结构内部的各部件应力分布、传力机理、破坏形态及滞回特性等性能,为该结构形式设计方法的确立及其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吉伯海,高建明,青木彻彦[5](2003)在《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新型刚节点联结形式及其静载反复试验(英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桥梁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刚节点联结形式 .刚节点内部构件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方式且施工方便 ,能够较理想地将上部结构弯矩传递到下部结构 ,剪力传递钢板承受了大部分的水平剪力 .通过静荷载反复试验获得了有关这种新型结构性能方面的有效数据 ,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内部应力传递路径明确 ,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有关结构的强度和塑性变形的计算及试验结果均表明 ,这种结构即使在发生很大变形的情况下 ,也能保持良好的能量吸收功能且没有出现因应力集中而发生的局部曲屈现象 .由于避免使用了价格昂贵的支座 ,采用这种新型组合结构形式不但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同时可以降低桥梁的建设成本

二、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新型刚节点联结形式及其静载反复试验(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新型刚节点联结形式及其静载反复试验(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灾害荷载作用下桥梁性能研究进展
        1.2.2 墩梁固结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1.2.3 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柱抗震研究进展
        1.2.4 连续刚构桥抗震研究进展
    1.3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墩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2.1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墩梁连接节点
        2.1.1 节点构造
        2.1.2 节点模型
    2.2 节点有限元模型建立与验证
        2.2.1 材料本构
        2.2.2 纤维模型
        2.2.3 数值模型验证
    2.3 三种墩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对比
        2.3.1 滞回曲线
        2.3.2 骨架曲线
        2.3.3 延性系数
        2.3.4 刚度退化
        2.3.5 等效粘滞阻尼比
        2.3.6 曲率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虑爆炸损伤的双层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柱拟静力试验研究
    3.1 试件设计和试验方案
        3.1.1 试件设计
        3.1.2 材料性能
        3.1.3 试验方案
    3.2 爆炸试验现象
        3.2.1 圆形试件SP2
        3.2.2 方形试件SP4
        3.2.3 矩形试件SP5
    3.3 拟静力试验现象
        3.3.1 圆形试件SP1
        3.3.2 圆形试件SP2
        3.3.3 方形试件SP3
        3.3.4 方形试件SP4
        3.3.5 矩形试件SP5
    3.4 拟静力试验结果分析
        3.4.1 损伤演化
        3.4.2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3.4.3 荷载—位移骨架曲线
        3.4.4 强度退化
        3.4.5 刚度退化
        3.4.6 滞回耗能
        3.4.7 等效粘滞阻尼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4.1 桥梁数值模型
        4.1.1 工程背景
        4.1.2 有限元模型
    4.2 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4.2.1 地震动的选取
        4.2.2 主梁响应分析
        4.2.3 墩柱响应分析
        4.2.4 桥墩塑性发展过程
        4.2.5 水平双向地震动响应分析
    4.3 合理损伤指标的探讨
        4.3.1 损伤判断准则
        4.3.2 损伤指标选取
        4.3.3 目标性能
    4.4 抗震性能评估
        4.4.1 增量动力分析
        4.4.2 地震波的选取
        4.4.3 选取的地震波
        4.4.4 计算结果分析
    4.5 参数分析
        4.5.1 分析对象及方法
        4.5.2 不同墩高
        4.5.3 不同跨径
        4.5.4 不同跨数
        4.5.5 不规则墩高
    4.6 抗震构造设计建议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墩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墩梁连接节点构造
    1.1 节点构造
    1.2 模型尺寸
2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验证
3 墩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对比
    3.1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3.2 延性系数
    3.3 刚度退化
    3.4 等效粘滞阻尼
4 墩梁连接节点曲率比较
    4.1 曲率分布
    4.2 弯矩-曲率滞回曲线
5 结论

(3)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大跨度铁路钢桁拱桥发展综述
        1.2.1 国外铁路钢桁拱桥的发展
        1.2.2 国内铁路钢桁拱桥的发展
    1.3 梁轨相互作用发展综述
        1.3.1 桥上无缝线路的发展
        1.3.2 国外梁轨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1.3.3 国内梁轨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1.3.4 无缝线路稳定性研究现状
    1.4 大跨度钢桁桥梁轨相互作用特殊性
    1.5 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梁轨相互作用原理与计算方法
    2.1 无缝线路的基本理念
    2.2 梁轨相互作用及各种附加力的产生机理
        2.2.1 各种附加力的产生机理
        2.2.2 梁轨相互作用的微分表达
    2.3 梁轨间纵向阻力模型
        2.3.1 常量阻力模型
        2.3.2 线性阻力模型
        2.3.3 非线性阻力模型
        2.3.4 本文采用的理想弹塑性滞回阻力模型及其实现
    2.4 梁轨相互作用计算方法
        2.4.1 微分方程法
        2.4.2 广义变分法
        2.4.3 有限单元法
    2.5 梁轨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模型
        2.5.1 混凝土梁桥梁轨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
        2.5.2 钢桁梁桥梁轨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
        2.5.3 本文采用“重叠非线性弹簧杆”模拟梁轨间关系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2.6 梁轨相互作用主要计算参数
        2.6.1 轨道参数
        2.6.2 桥梁参数
        2.6.3 荷载参数
    2.7 本章小结
3 梁轨一体化空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1 钢桁拱桥梁轨一体化空间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3.1.1 桥梁系统上部结构
        3.1.2 桥梁系统下部墩台、基础
        3.1.3 轨道系统
        3.1.4 梁轨间耦合单元
        3.1.5 支座单元
    3.2 非保守系统时变结构的加载历史问题的实现
        3.2.1 问题的提出
        3.2.2 提出“阻力差值法”实现无载阻力与有载阻力的自由转换
        3.2.3 基于加载历史的纵向阻力迭代公式的推导
    3.3 梁轨非线性系统的有限元求解处理
    3.4 基于ANSYS平台的梁轨相互作用分析模块二次开发
        3.4.1 二次开发的意义及工具
        3.4.2 APDL参数化编程技术
        3.4.3 UIDL二次开发
        3.4.4 ANSYS与本文自主开发程序的交互
    3.5 梁轨相互作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程序流程
    3.6 算例验证
        3.6.1 有限元法与数值解析法求解梁轨相互作用的对比验证
        3.6.2 采用重叠非线性弹簧杆模拟纵向阻力的准确性的验证
        3.6.3 采用阻力差值法考虑加载历史的梁轨相互作用算例验证
        3.6.4 地震荷载作用下梁轨相互作用算例验证
    3.7 本章小结
4 大跨度钢桁拱桥的梁轨相互作用非线性分析
    4.1 工程背景
    4.2 大跨度钢桁拱梁轨一体化分析模型及计算参数
        4.2.1 梁体参数
        4.2.2 墩台、基础参数
        4.2.3 轨道参数
        4.2.4 道床阻力取值
        4.2.5 支座参数
        4.2.6 其他相关设计参数
    4.3 基本假定
    4.4 大跨度钢桁拱纵向附加力的基本特征
        4.4.1 梁轨系统伸缩力
        4.4.2 梁轨系统挠曲力
        4.4.3 梁轨系统制挠力
        4.4.4 桥墩温差引起的梁轨系统附加力
        4.4.5 梁轨系统纵向附加力比重分析
    4.5 基于加载历史的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相互作用非线性分析
        4.5.1 循环温度作用下的滞回现象分析
        4.5.2 列车过桥全历程梁轨相互作用分析
        4.5.3 列车桥上制动全历程梁轨相互作用分析
        4.5.4 多荷载工况耦合下的梁轨相互作用分析
    4.6 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相互作用敏感因素分析
        4.6.1 温度变化幅值对伸缩力的影响
        4.6.2 列车行车方向对挠曲力、制挠力的影响
        4.6.3 不同活载模式对挠曲力、制挠力的影响
        4.6.4 列车编组长度对挠曲力、制挠力的影响
        4.6.5 制动力率对制挠力的影响
        4.6.6 线路纵向阻力对梁轨相互作用的影响
        4.6.7 临跨桥梁布置方式对梁轨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
        4.6.8 墩台刚度对梁轨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
        4.6.9 滑动支座摩阻力对梁轨相互作用的影响
    4.7 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适应性措施研究
        4.7.1 伸缩调节器的设置方案比较
        4.7.2 轨道结构型式适应性分析
        4.7.3 桥上无缝线路扣件铺设方案比选
        4.7.4 桥面系的型式选择
        4.7.5 桥墩上设置锁定阻尼装置的可行性探索
    4.8 本章小结
5 大跨度钢桁拱桥桥上无缝线路轨道的稳定与钢轨断裂
    5.1 引言
    5.2 无缝线路稳定性理论
        5.2.1 无缝线路失稳过程
        5.2.2 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方法
        5.2.3 丧失稳定的因素
    5.3 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5.3.1 力学模型
        5.3.2 计算相关参数
        5.3.3 算例验证与对比
    5.4 大跨度钢桁拱桥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
    5.5 大跨度钢桁拱桥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敏感因素
        5.5.1 钢轨型号对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
        5.5.2 道床横向阻力对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
        5.5.3 线路竖向刚度对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
        5.5.4 初始不平顺矢度对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
    5.6 大跨度钢桁拱桥桥上钢轨断裂研究
        5.6.1 降温工况下钢轨断裂过程
        5.6.2 静态断轨力
        5.6.3 钢轨瞬态断裂全历程受力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地震动作用下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相互作用研究
    6.1 引言
    6.2 考虑轨道约束的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系统自振特性研究
    6.3 地震动输入模式对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6.3.1 不同场地条件下梁轨系统地震响应
        6.3.2 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
        6.3.3 场地相位差效应的影响
    6.4 梁轨系统地震响应敏感参数研究
        6.4.1 道床阻力对梁轨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6.4.2 支座摩阻系数对梁轨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6.4.3 支座排布方案对梁轨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6.4.4 墩台纵向刚度对梁轨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6.5 温度荷载、制动挠曲荷载与地震力的耦合分析
        6.5.1 温度荷载与地震力的耦合分析
        6.5.2 制动挠曲荷载与地震力的耦合分析
    6.6 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系统抗震措施适应性分析
        6.6.1 伸缩调节器的设置方案比选
        6.6.2 不同轨道结构型式抗震适应性分析
        6.6.3 粘滞阻尼器对梁轨系统的减震效果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创新工作
    7.2 主要研究结论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4)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新型刚节点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刚节点结构形式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新型刚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2.1 有限元法综述
    2.2 材料的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2.3 数值计算方法
    2.4 抗震性能评价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刚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3.1 单元类型
    3.2 刚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 约束及加载制度
    3.4 收敛准则
    3.5 求解器的选择以及结果的后处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向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4.1 变形与破坏
    4.2 承载力情况
    4.3 桥墩主钢筋的应力分布
    4.4 弯距传递板的应力分布
    4.5 钢肋板的应力分布
    4.6 剪力传递板的应力分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静载反复试验及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5.1 试验概况
    5.2 有限元计算中应力-应变曲线的修改
    5.3 节点区域破坏形态
    5.4 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研究传力机理的比较
    5.5 滞回曲线与耗能性能分析
    5.6 骨架曲线的比较与分析
    5.7 位移延性系数
    5.8 刚度退化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新型刚节点联结形式及其静载反复试验(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 Specimen
2 Experimental Procedure
3 Experimental Results
    3.1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rigid connection
    3.2 Force transferring from reinforcement bars to moment transferring plates
    3.3 Force transferring through shear plates
4 Conclusions

四、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新型刚节点联结形式及其静载反复试验(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D]. 王李麒. 东南大学, 2018(05)
  • [2]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墩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比较研究[J]. 王李麒,林元铮,宗周红,夏坚. 世界地震工程, 2018(01)
  • [3]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相互作用研究[D]. 刘文硕. 中南大学, 2013(12)
  • [4]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新型刚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 邢怀海. 河海大学, 2005(04)
  • [5]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新型刚节点联结形式及其静载反复试验(英文)[J]. 吉伯海,高建明,青木彻彦.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3(04)

标签:;  ;  ;  ;  ;  

新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墩刚性连接形式及其静载重复试验(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