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省太康县加大优抚政策执法监察力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楠[1](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太康县D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品数量与种类均有所增加,因此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势必影响农村村容整洁及村民身心健康。“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及政策,各级政府开始注重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重要的关注点。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略晚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之下,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比较完善和成熟,能为中西部农村的生活垃圾治理提供一定借鉴意义。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参与治理各主体的局限性以及主体之间协作的不畅通等问题。笔者以社会治理理论为基础,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以河南省太康县D乡为研究对象,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参与主体进行研究。文章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基于实地调研结果及对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简要阐述D乡生活垃圾治理现状;第三部分在社会治理理论分析框架及调研基础上,阐述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参与主体的问题表现;第四部分基于社会治理理论的核心内涵,主要从政府、市场、农村及社会组织四大参与主体在生活垃圾治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于各多元主体自身及其之间合作关系进行描述;第五部分则基于上述章节的分析及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良性发展,提出一些建议;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结论和思考部分,指出多元主体治理及各主体间良性协作的必要性,同时指出论文撰写的不足。总之,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公众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模式,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发展的趋势。处理好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解决其间的冲突,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陈准[2](2014)在《周口市耕地保护绩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耕地是农村发展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十分稀缺不可代替的土地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建设用地占用,使得已经十分紧缺的耕地资源显得日益紧张。耕地资源变得十分紧张。耕地不仅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其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研究可以判断耕地保护政策是否合理有效,诊断出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相关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也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在相关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政府调控机制和市场机制两个方面入手,以评价耕地保护政策为目标,选取合理有效的指标建立耕地保护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SPSS17.0软件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得出周口市各县区的耕地保护绩效评价总分值和效用值,最后再对比进行分析。通过主成份分析方法,对周口市耕地保护绩效水平进行评价,其时间演化特征呈现“先抑后仰”的波动变化情况。从2002年到2003年,周口市的耕地保护总得分急速下降,表明周口市在这2003年这一年里的耕地保护的执行情况不是很好,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耕地保护的机制,政府的执行力不强,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从2003年到2005年,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这表明周口市开始有意识的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尤其在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周口市也积极响应,大大地提高了政府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耕地保护的成果也初见成效。从2005年到2007年,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在2005年,国家明确提出,要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周口市也是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耕地保护补偿,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从2007年到2012年,周口市耕地保护绩效总得分逐渐增大,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从2007年的0.0736增加到2012年的0.9278。也就是说,2005年以后,耕地保护的政策逐渐完善,周口市也越来越注重对耕地的保护,耕地保护的情况也越来越好。通过主成份分析方法,对周口市2005、2012年各县(区)的耕地保护绩效水平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2005年周口市各县区耕地保护绩效水平差异较大,从高到低得分的排序依次为,川汇区(映射后10/1.1498)、沈丘县(9.1103/0.9149)、商水县(7.9202/0.6007)、淮阳县(5.9496/0.0803)、太康县(4.9751/-0.1770)、鹿邑县(4.9157/-0.1922)、项城市(4.8786/-0.2025)、郸城县(3.9370/-0.4432)、西华县(3.7365/-0.5041)、扶沟县(1/-1.2267)。其中,川汇区、沈丘县、商水县位于较高水平区,耕地保护绩效水平较高;淮阳县位于中等偏上水平区;中等偏下水平区有5个县(区),分别是太康县、鹿邑县、项城市、郸城县、西华县,主要分布在北部外围区;低水平区仅为扶沟县。在空间上,大致分为两个片状区域。耕地保护绩效高水平的县区比较分散,在周口市的西南和东南方向,项城市的两侧。耕地保护绩效中等偏上水平的县区相对偏少,分布在周口市的中部。耕地保护绩效中等偏下、低水平的地区,除襄城外,主要分布集中分布在西北部。2012年周口市各县区耕地保护绩效水平的水平差异也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太康县(映射后10/0.8034)、郸城县(8.3283/0.4063)、淮阳县(7.6640/0.2485)、鹿邑县(7.3708/0.1788)、商水县(7.2743/0.1559)、沈丘县(7.1111/0.1172)、西华县(6.6191/0.0003)、项城市(5.7167/-0.2141)、扶沟县(5.0944/-0.3619)、川汇区(1/-1.3345)。按照划分标准,太康县、郸城县、淮阳县处于较高水平区;鹿邑县、商水县、沈丘县、西华县、项城市、扶沟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区;川汇区水平耕地绩效得分偏低,处于低水平区。在空间上,周口市耕地保护绩效水平基本可以分为两片区域,即东北部片区和西南部片区。北部片区的太康县、淮阳县、郸城县以及鹿邑县,耕地绩效保护水平较高,形成较为集中的分布区域;西南部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项城市以及沈丘县形成连片的分布区域,耕地绩效水平相近。另外,川汇区的发展水平最低,形成两大片区之间的凹陷区。通过对周口市耕地保护政策绩效的研究,深入分析评价结果,为提高周口市耕地保护的水平提出以前建议的对策:加强耕地监管,提高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行为的积极性、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耕地保护法律体系建设步伐,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执法力度、加强耕地保护意识宣传,积极推动公众参与过程、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做好土地利用宏观调控、重视耕地保护中的科技手段,加强技术应用。
张志波[3](2014)在《基于基本农田保护视角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商水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原区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对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了期盼,面对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发展动力,必须实施基于基本农田保护视角的城乡统筹发展。本文以粮食主产区如何统筹城乡发展为研究目的,以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为研究平台,参考周口市9县市、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黄淮4省辖市、全国粮食主产区13省的相关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找出了粮食主产区县级层面现状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商水县人均粮食产量高于全部比较区域,但是人民收入水平均低于比较区域。目前属于农业经济,粮食产量与国民经济、国内贸易、人均收入水平都有很大关系,但是粮食产量不够稳定,受到气候、政策影响较大。投资、扩城是商水县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不能从保护耕地方面获得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耕地面积与财政收入不协调。同时,商水县在土地审批、征收、供应方面不活跃,也可能土地二级市场还不够活跃、不够成熟。商水县的发展速度低于本地区、本省份的平均速度,面临保护基本农田和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的严峻问题。(2)商水县的发展政策切入点应该是争取国家和省涉农和二、三产业投资、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土地征收和供应,加大对第二、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争取第二、第三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幅度提高。(3)省级层面上表现出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高度正相关,与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中度正相关,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保障足够的耕地数量和必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省级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非税收入,城镇、农村人民收入水平增加的速度没有跟上财政收入增加的速度。全国粮食主产区13省的教育、卫生与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商水县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本文对平原地区粮食主产县市的发展方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彭佳雯[4](2012)在《土地督察制度对土地违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地违法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土地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同时,地方政府成为土地违法主体使我国土地违法形势更为严峻。为遏制土地违法尤其是地方政府土地违法愈演愈烈的势头,我国于2006年建立并实施了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研究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对土地违法的影响,对于掌握土地违法现象的特征及演变、进一步完善土地督察制度、充分发挥土地督察的违法遏制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土地督察制度基本内涵及其对土地违法的影响途径与过程基础上,分析我国土地违法现象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借助计量经济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讨论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对我国土地违法规模、空间和结构的影响,评价土地督察的违法遏制效果,并提出基于土地督察的土地违法遏制政策。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土地督察制度内涵及其影响土地违法的理论框架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行政监督、土地监察等土地督察制度相关概念,梳理总结土地督察制度的有关政策文件,从土地督察目标、主体、客体、职责、权力配置等角度界定了土地督察制度的内涵,并结合制度实施基本内容讨论了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对土地违法的影响途径与过程,提出土地督察制度的目的和功能在于发现、预防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注重事前的预防纠正而非事后的查处惩戒,主要通过发现、审核和纠错的工作机制实现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遏制效应。(2)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对被督察区域的违法遏制效果分析。在提出衡量土地督察违法遏制效果理论指标的基础上选取实际指标,采用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对不同督察业务、不同督察范围的违法遏制效果及其总体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国家土地督察机构通过开展土地例行督察、土地专项督察和土地审核督察等核心业务,在遏制被督察区域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08-2010年共计发现违法违规用地面积189150.50hm2,向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出1157份督察意见书,督促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自行纠正土地违法违规问题6824件,立案查处24421件。不同督察业务方面,土地例行督察和土地专项督察的违法遏制效果明显优于土地审核督察的效果;土地例行督察发现违法的效果优于土地专项督察。不同督察范围对被督察区域的违法遏制效果存在差异,表明制度实施效果具有区域差异。(3)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对土地违法规模的影响研究。以土地违法案件涉及土地面积、土地违法案件涉及耕地面积表征土地违法规模特征,在识别影响土地违法规模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基础上,构建了土地违法规模与土地督察制度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判断土地督察对减少土地违法是否有效并计算效果大小。分析表明,1999-2009年全国土地违法案件数量总体有所下降,但土地违法案件涉及土地面积、土地违法案件涉及耕地面积总体上升;土地违法规模变化可划分为1999-2006年、2006-2009年两个阶段。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对于减少土地违法产生了显着影响,土地例行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约能减少本年发现违法案件涉及土地面积、本年发现违法案件涉及耕地面积、本年发生违法案件涉及土地面积、本年发生违法案件涉及耕地面积分别为19982.28hm2、10790.89hm2、9559.82hm2、4306.47hm2,而土地专项督察对于减少土地违法规模的作用不明显;由于实行了土地例行督察,2008-2009年全国合计减少本年发生违法案件涉及土地面积17358.39hm2,约占期间发生违法涉案土地面积的28.78%;合计减少本年发生违法案件涉及耕地面积7819.54hm2,约占期间发生违法涉案耕地面积的30.43%。(4)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对土地违法空间的影响研究。以土地违法案件涉及土地面积、土地违法案件涉及耕地面积的空间集聚程度和空间蔓延速度表征土地违法空间特征,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统计量Moran’s I系数衡量土地违法的空间集聚程度,借助区域经济绝对β收敛模型测算土地违法的空间蔓延速度,探讨了土地督察对土地违法的空间集聚程度和空间蔓延速度的影响。分析表明,1999-2009年我国土地违法现象的空间布局总体较为分散,表现出阶段性的空间相似集聚特征;耕地违法现象存在显着的正空间自相关关系,大部分年份的空间相似集聚态势明显。土地违法行为的空间蔓延趋势较为明显,违法现象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东部逐步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蔓延的态势。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减弱土地违法的空间集聚效应,打破土地违法的空间相似集聚格局,但当前土地督察的违法空间分散效应仍然较弱。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对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的空间蔓延态势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影响程度还较小,对违法空间蔓延的遏制效应有限。(5)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对土地违法结构的影响研究。以土地违法主体结构和土地违法类型结构表征土地违法结构特征,采用统计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地督察对土地违法主体结构和土地违法类型结构的影响。分析表明,1999-2009年我国土地违法主体中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违法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地方政府违法涉案土地面积及其比重有所减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违法有所增加。土地违法类型中未经批准占地占有绝对比重;买卖和非法转让土地、破坏耕地、低价出让土地、其他违法涉案土地面积及其比重有所减少,未经批准占地和非法批地有所增加。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对于减少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降低地方政府违法比重有显着影响。土地例行督察有助于降低买卖和非法转让土地、破坏耕地和其他违法三类案件涉案土地面积比重,降低破坏耕地和其他违法两类案件涉案耕地面积比重,但土地督察未能实现对未经批准占地行为的遏制效应。
王玉静[5](2012)在《周口市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地区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人类对土地不断利用的过程。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一方面要求不能浪费土地,实施节约用地;另一方面追求在一定的土地上能产出尽可能多的价值,需要集约用地。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经济发展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又受到耕地总量不能减少的制约,仅靠新增用地发展建设已不现实,节约集约用地势在必行。周口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用地占有很高的比例,是河南省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是经济比较落后,要实现发展,实施节约用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计划等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分别从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土地储备、“三项整治”方面阐述了周口市是如何节约集约用地的,指出周口市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的成果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改善周口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问题的建议。
陈中武[6](2006)在《河南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农村地区资源稀缺,农民素质偏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农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再加上农业比较收益的低下,以及第一产业就业空间极其有限,提高农民收入问题自然而然地演变为如何合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因此,因势利导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提高农村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实践表明,农村劳务经济不仅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解决农民增收难题的现实而有效的途径,而且是促进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源泉和城市繁荣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 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由于发展过程中缺乏组织管理和制度创新等原因,目前河南省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无序化状态。在新经济环境下,面对众多机遇和挑战,如何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河南省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研究河南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问题,对于在实现中部崛起过程中,充分发挥河南的主导作用,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河南省省情,分析了目前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会挑战,从而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并对研究对象给予界定。 第二部分:将河南省劳务经济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步了解了河南省劳务经济发展的背景和现状。 第三部分:介绍了SWOT分析法,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发展劳务经济的内外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四部分:针对分析结论,结合河南省省情,借鉴国外发展劳务经济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第五部分:结论部分。本文认为河南省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所致,是最终实现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具有积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进步意义。
赵风军,李清红,曹志杰[7](2002)在《河南省太康县加大优抚政策执法监察力度》文中研究指明 日前,河南省太康县纪委、监察局在县人武部的密切配合下,对全县所有乡(镇)民政部门执行国家优抚政策情况进行了执法监察,有效地保证了全县军烈属、伤残退伍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按时足额领取优抚金。 针对近几年部分乡(镇)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优抚金的问题,太康县人武部积极协调配合县纪委、监察局,利用了3个月时间,对全县23个乡(镇)民政所执行国家优抚政策情况进行了一次全
二、河南省太康县加大优抚政策执法监察力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南省太康县加大优抚政策执法监察力度(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太康县D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1、国外相关研究评述 |
2、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1、乡村振兴战略 |
2、农村生活垃圾 |
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
(四)理论工具及研究方法 |
1、理论工具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框架 |
1、研究思路 |
2、研究的主要问题 |
3、选择D乡作为样本的原因 |
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以D乡为例 |
(一)D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内容及发展历程 |
1、D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内容 |
2、D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参与主体 |
3、D乡农村生活垃圾发展历程 |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D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 |
1、D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做法 |
2、D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成效 |
3、D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满意度调查 |
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存在问题表征 |
(一)政府主体方面 |
1、基层政府工作范围广而不深 |
2、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资金不足 |
3、政府规划环卫基础设施不科学 |
4、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乏力 |
(二)市场主体方面 |
1、环卫企业垃圾处理专业化程度低 |
2、环卫企业内部管理不科学 |
3、部分农村地区环卫企业融资困难 |
(三)农村社区主体方面 |
1、村民主体作用缺位 |
2、村委会主体责任缺位 |
(四)社会组织主体方面 |
1、农村地区社会组织类别单一 |
2、社会组织参与力度不足 |
(五)多元主体协作方面 |
1、治理主体的单一化 |
2、主体间缺乏协调性 |
四、治理理论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原因分析 |
(一)政府主体归因 |
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
2、缺乏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重视 |
3、专项环卫资金投入不足 |
(二)市场主体归因 |
1、部分环卫管理者环保意识薄弱 |
2、垃圾收集处理技术落后 |
(三)农村主体归因 |
1、村委会治理主体作用缺失 |
2、农村居民参与力度不足 |
3、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 |
(四)社会组织主体归因 |
1、社会组织的建构不完善 |
2、社会组织参与动力不足 |
五、治理理论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路径选择 |
(一)完善相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法律法规 |
1、加强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立法 |
2、建立并优化农村环境执法监察队伍 |
3、建立健全各参与主体的多元治理机制 |
(二)充分发挥政府有效主导作用 |
1、提高环保资金投入力度 |
2、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
3、建立有效驱动机制 |
(三)提升环卫企业运营治理能力 |
1、提高垃圾治理科学化水平 |
2、优化在农村地区的运行管理模式 |
3、定期对环卫工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
(四)加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及人员建设 |
1、完善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
2、增加环卫工作人员数量 |
(五)引导村民、村委会协同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
1、提高村民环保知识水平 |
2、增强村民主动参与意识 |
3、创新村委会参与生活垃圾治理机制 |
(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的作用 |
1、重视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重要性 |
2、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机制 |
六、结论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太康县D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D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访谈提纲 |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成果及获得荣誉 |
致谢 |
(2)周口市耕地保护绩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核心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耕地保护政策绩效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
2.1 耕地 |
2.2 耕地保护 |
2.2.1 耕地数量保护 |
2.2.2 耕地质量保护 |
2.2.3 耕地生态保护 |
2.2.4 耕地能力保护 |
2.3 耕地保护绩效 |
2.4 耕地保护绩效评价的基础理论 |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4.2 土地供给理论 |
2.4.3 公共选择理论 |
2.4.4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2.4.5 博弈论 |
2.4.6 人地关系论 |
3 研究区概况 |
3.1 基本情况 |
3.1.1 自然概况 |
3.1.2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
3.1.3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3.1.4 城镇化发展情况 |
3.2 耕地保护方面情况 |
3.2.1 耕地数量的变化 |
3.2.2 耕地产出状况 |
4 周口市耕地保护绩效评价 |
4.1 研究思路 |
4.2 基于单指标的周口市耕地保护绩效评价 |
4.2.1 耕地占补平衡 |
4.2.2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
4.2.3 基本农田保护 |
4.2.4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
4.2.5 耕地保有量 |
4.3 基于综合指标的周口市耕地保护绩效评价 |
4.3.1 评价理念 |
4.3.2 评价原则 |
4.3.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4 结果与分析 |
4.3.6 区域差异状况 |
5 提高耕地保护政策绩效的建议 |
5.1 强化耕地监管力度,提高地方政府保护的积极性 |
5.2 推进耕地复垦整理,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
5.3 加快法制建设,提高政策的执法力度 |
5.4 扩大保护意识宣传,提高公民参与度 |
5.5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做好土地利用宏观调控 |
5.6 重视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基本农田保护视角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商水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基本农田与耕地保护方面 |
1.2.2 城乡统筹发展的研究 |
1.2.3 政府职能转化与社会和谐方面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研究区的资源与发展环境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商水县外部环境 |
2.3 商水县内部环境 |
2.4 商水县耕地优势度评价 |
2.5 商水县基本农田视角下城乡统筹的现状水平和初步问题 |
第3章 基本农田保护视角下城乡统筹发展的因素框架构建 |
3.1 框架构建原则 |
3.2 框架指标的选择 |
3.3 框架指标样本的确定 |
第4章 基本农田与城乡统筹关联分析 |
4.1 框架指标数据的分析模型 |
4.3 框架指标之间的相关度分析 |
4.4 框架指标的筛选和舍弃 |
4.5 框架指标的分析结果 |
4.6 对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
第5章 其他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与城乡统筹关联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
5.1 周口市 9 县市 |
5.2 全国粮食主产区 13 省 |
5.3 差异性比较分析 |
5.3.1 现状发展水平比较 |
5.3.2 指标相关度比较 |
5.3.3 抽取的主成分解释比较 |
5.3.4 差异性比较结果 |
第6章 商水县基本农田保护视角下城乡统筹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 |
6.1 商水县基本农田保护视角下城乡统筹的主要问题 |
6.2 基本农田保护下城乡统筹发展对策 |
6.2.1 基本农田与耕地保护对策 |
6.2.2 城乡统筹政策 |
6.2.3 政府职能转化和社会和谐政策 |
6.2.4 其他支撑政策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4)土地督察制度对土地违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进展 |
1.2.1 土地违法研究 |
1.2.2 土地督察制度研究 |
1.2.3 土地政策对土地违法的影响研究 |
1.2.4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5.3 数据来源 |
第二章 土地督察制度影响土地违法的理论框架 |
2.1 土地督察制度基本内涵 |
2.1.1 相关概念:行政监督、土地监察 |
2.1.2 土地督察制度内涵 |
2.1.3 土地督察与土地监察的区别和联系 |
2.2 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基本内容 |
2.2.1 督察组织机构体系 |
2.2.2 督察核心业务形式 |
2.3 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对土地违法的影响机制 |
第三章 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对被督察区域的违法遏制效果 |
3.1 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的违法遏制效果评价指标 |
3.2 不同督察业务对被督察区域的违法遏制效果 |
3.2.1 土地例行督察对被督察区域的违法遏制效果 |
3.2.2 土地专项督察对被督察区域的违法遏制效果 |
3.2.3 土地审核督察对被督察区域的违法遏制效果 |
3.2.4 不同督察业务的违法遏制效果比较 |
3.3 不同督察范围对被督察区域的违法遏制效果 |
3.3.1 不同督察范围土地例行督察的违法遏制效果 |
3.3.2 不同督察范围土地专项督察的违法遏制效果 |
3.3.3 不同督察范围土地审核督察的违法遏制效果 |
3.3.4 不同督察范围的违法遏制总体效果 |
3.4 对被督察区域的违法遏制总体效果 |
第四章 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对土地违法规模的影响 |
4.1 土地违法规模特征及其演变 |
4.2 土地督察对土地违法规模的影响计量经济模型构建 |
4.2.1 理论分析与预期 |
4.2.2 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
4.3 土地督察对土地违法规模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
4.3.1 土地违法与其影响因素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4.3.2 土地督察的违法遏制效果评价 |
第五章 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对土地违法空间的影响 |
5.1 土地违法空间特征及其演变 |
5.2 土地督察对土地违法空间集聚程度的影响 |
5.2.1 空间关联描述方法 |
5.2.2 土地违法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土地督察的影响 |
5.3 土地督察对土地违法空间蔓延速度的影响 |
5.3.1 空间蔓延速度计量经济模型构建 |
5.3.2 土地违法的空间蔓延分析及土地督察的影响 |
第六章 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对土地违法结构的影响 |
6.1 土地督察对土地违法主体结构的影响 |
6.2 土地督察对土地违法类型结构的影响 |
第七章 基于土地督察的土地违法遏制政策建议 |
7.1 加快土地督察法制建设,明确土地督察法律地位,增强土地督察的权威性 |
7.2 制定和完善核心业务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强化核心业务的违法遏制效果 |
7.3 加强纠错问责机制建设,提高土地督察纠正违法的实效 |
7.4 规范土地督察区域的选择制度,防范选择性督察的出现 |
7.5 探索差别化的土地督察方式,建立区域分级督察体系,提升土地督察效率、效益和效果 |
7.6 推进财税、金融等相关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消除地方政府土地违法的制度性根源 |
7.7 建立土地督察工作绩效评估制度,推动土地督察工作效能的持续提升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论文创新点 |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主要成果 |
致谢 |
(5)周口市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推进节约集约型农业地域型社会建设 |
1.2.2 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
1.2.3 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
1.2.4 为区域土地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有力保障 |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 |
1.3.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研究 |
1.3.2 国外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
1.3.3 我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理论基础 |
1.5.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1.5.2 区位理论 |
1.5.3 地租地价理论 |
第2章 周口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2.1 周口市概况 |
2.2 周口市土地现状分析 |
2.2.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与分布 |
2.2.2 土地利用的特点 |
第3章 周口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分析 |
3.1 周口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
3.2 周口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采用的措施 |
3.2.1 从耕地保护方面 |
3.2.2 从土地整理方面 |
3.2.3 从建设用地方面 |
3.2.4 加强土地储备工作,调动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动性 |
3.2.5 "三项整治"及取得的成果 |
3.3 周口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3.1 周口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 |
3.3.2 周口市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周口市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问题的建议 |
4.1 进一步提高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认识,树立全新的用地观 |
4.2 配套完善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保障制度 |
4.3 加大城区建成区土地监察力度,盘活市区内闲置土地 |
4.4 做好"两个规划",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依据 |
4.5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建设,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
4.6 实施土地置换,提高土地利用率 |
第5章 结论 |
5.1 总结 |
5.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卷内备考表 |
(6)河南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对象界定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二章 河南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
2.1 河南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重要意义 |
2.2 河南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历程 |
2.3 河南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现状 |
第三章 河南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
3.1 SWOT分析方法介绍 |
3.2 河南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优势分析 |
3.3 河南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劣势分析 |
3.4 河南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机会分析 |
3.5 河南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威胁分析 |
3.6 分析结论 |
第四章 河南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
4.1 国外劳务经济发展的启示 |
4.2 河南省发展劳务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河南省太康县加大优抚政策执法监察力度(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太康县D乡为例[D]. 王晓楠. 郑州大学, 2019(08)
- [2]周口市耕地保护绩效评价[D]. 陈准. 河南大学, 2014(03)
- [3]基于基本农田保护视角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商水县为例[D]. 张志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9)
- [4]土地督察制度对土地违法的影响研究[D]. 彭佳雯. 南京大学, 2012(10)
- [5]周口市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研究[D]. 王玉静.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6]河南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 陈中武. 郑州大学, 2006(12)
- [7]河南省太康县加大优抚政策执法监察力度[J]. 赵风军,李清红,曹志杰. 国防,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