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窦电极检测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蝶窦电极检测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一、蝶骨电极检测诊断癫痫的临床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殷全喜,李虎,韩淑娟[1](2021)在《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对儿童脑电图的影响:文献综述》文中指出过度换气(HV)诱发试验是一种比较安全、实用的生理性脑电图诱发方法,儿童比成年人对HV更加敏感,可以提高癫痫样放电检出率。本文就HV诱发试验对儿童脑电图的影响进行综述。

冯宇,张倩倩,吕敏之,吴魁东,张一君,毛玲艳,丁晶,汪昕[2](2021)在《25导脑电系统在检测癫痫患者颞区痫样放电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2017年国际临床神经生理学联盟提出的25导脑电系统与既往19导脑电系统在癫痫患者痫样放电的检出能力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拟诊癫痫或已确诊癫痫需随访脑电图检查者,行25导连续视频脑电图检查2 h。由2 名脑电报告医师盲法读图,标记两种脑电系统记录到的痫样放电及波幅,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03名受检者,最终临床确诊癫痫患者263例,其中全面性癫痫129例、颞叶癫痫115例、额叶癫痫13例、顶叶癫痫2例、枕叶癫痫4例。在115例颞叶癫痫患者中,25导脑电系统检测到有痫样放电者100例(86.96%),较19导脑电系统检测到有痫样放电者76例(66.09%)显着增多(χ2=13.939,P<0.001)。在非颞叶癫痫患者中,两系统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两系统共同检测出有痫样放电的76例颞叶癫痫患者中,新增颞叶电极(F9/F10、T9/T10、P9/P10)记录的颞区痫样放电波幅[(61.53±22.64) μV]较原颞叶电极(F7/F8、T7/T8、P7/P8)所记录的波幅[(48.25±20.90) μV]显着增高(t=5.486,P<0.001)。在影像学异常[79.59%(39/49)比61.22%(30/49),χ2=3.967,P=0.046]及无异常[95.45%(42/44)比70.45%(31/44),χ2=9.724,P=0.003]的颞叶癫痫患者中,25导脑电系统对痫样放电的检出能力都较19导脑电系统显着增高。结论 25导脑电系统可显着提高癫痫患者颞区痫样放电检出能力,推荐临床常规应用以增强颞区异常波的检测能力,更好地辅助癫痫诊疗。

田珊[3](2020)在《长程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长程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颞叶癫痫患者,均行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检测(常规检测)、视频脑电图+长程蝶骨电极检测(长程检测),与术中描记皮层脑电图、深部脑电图结果比较,观察常规检测、长程检测癫痫放电检出率、单侧电极测定率。结果:长程检测间歇期、发作期电极癫痫放电检出率及总电极癫痫放电检出率高于常规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长程检测间歇期、发作期单侧电极测定率高于常规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程蝶骨电极脑电图能提高颞叶癫痫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和单侧电极测定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确切的参考依据。

蒋珍珍[4](2020)在《8导蝶骨电极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运用蝶骨电极的方法,提高8导常规电极脑电图的异常检出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15年间在我院脑电图室进行8导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的7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8导常规电极的检出率和加做蝶骨电极后的检出率进行分析;并对其中临床诊断为癫痫的444例患者,其8导常规电极脑电图检出率和加做蝶骨电极后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798例患者采用8导电极加蝶骨电极的方法进行脑电图描记,其中8导常规电极检出异常者有298例,检出率为37.34%,加做蝶骨电极后,检出异常者为376例,检出率为47.12%;再对其中临床诊断为癫痫的444例患者进行分析,8导常规电极检出异常者有225例,检出率为50.68%,加做蝶骨电极后,检出异常者为267例,检出率为60.14%。两组数据经χ2检验,均为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8导常规电极脑电图的基础上加做蝶骨电极,可以明显提高异常脑电图的检出率及癫痫的检出率,且对人体无害,具有临床常规应用的价值。

胡金蒙,李红,张丽军[5](2018)在《不同脑电图检查方法用于颞叶癫痫诊断的效果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不同脑电图检查方法用于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行脑电图检查的颞叶癫痫患者123例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常规蝶骨电极检查、长程蝶骨电极检查。比较颞叶癫痫患者各类脑电图、清醒期与睡眠期癫痫波检出率。结果常规脑电图癫痫波检出率(52.63%)与动态脑电图癫痫波检出率(6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程蝶骨电极脑电图癫痫波检出率为63.64%,高于常规蝶骨电极脑电图癫痫波检出率的22.22%(x2=8.776,P <0.05);颞叶癫痫患者睡眠期脑电图癫痫波检出率(51. 35%)与清醒期(29.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39,P<0.05)。结论不同脑电图检查方法在颞叶癫痫诊断中均有各自优势,蝶骨电极加睡眠诱发试验能明显提高颞叶癫痫异常检出率。

唐文兵[6](2018)在《基于体素块匹配算法分析18F-FDG PET脑显像在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癫痫发病率仅次于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病变中第二大类常见疾病,是把反复癫痫发作作为共同特征的一种慢性脑部疾病状态,它不是单一的疾病实体,而是有着不同病因基础及临床表现,神经元细胞兴奋与抑制失衡并导致神经元群同步放电异常是癫痫病理生理学基础。大多数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癫痫的患病率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是7‰,也就是我国癫痫患者超过了900万。癫痫患者在临床上一般以服用抗癫痫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7080%的癫痫患者经过抗癫痫药物治疗病情可以控制。而另外2030%的癫痫患者属于药物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IE)即尽管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也不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为难治性癫痫中最常见的类型,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手段是用手术方式切除致痫灶,故致痫灶的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这也成为临床癫痫病学最为注意的研究方向。现阶段多种功能分子成像技术在致痫灶定侧、定位方面判断方面能够提供一些帮助信息,其中有一种既能够提供定量、定位信息、又具有无创性的功能分子成像技术就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脑显像技术,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较多,是目前癫痫术前无创性定位中公认的最佳的方法。PET/CT显像对致痫灶的定位的原理与PET显像一样,即根据癫痫患者在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致痫灶葡萄糖代谢的变化分析判断作出定位的,癫痫患者发作期致痫灶在PET图像上呈高代谢,发作间期致痫灶在PET图像上呈低代谢,通过计算机处理把PET显像和头颅CT图像融合在一起,致痫灶部位就可以更清楚显露出来,还可以分析癫痫患者致痫灶脑组织的解剖结构及与致痫灶脑组织如语言、运动、感觉等重要的中枢功能区的比邻关系等,可以更精确定位、让手术者操作更简单方便。在临床实践中利用PET对颞叶癫痫定侧诊断既往有两种主要方法:视觉分析法和脑内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测量法。虽然这两种方法取得一些临床诊断效果,但是这两种方法在分析过程易受诊断医师水平影响,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人为因素及定向思维的干扰对分析结果影响很大,影响了结果的可信度,非常需要寻找另外分析方法为视觉评价提供有益的补充。为了克服以上诊断方法中诊断者主观因素影响,研究者研究出基于体素水平的脑功能分析法,该分析方法处理基本单元是脑代谢显像的像素,通过计算机辅助诊断全自动、逐像素分析同时进行统计学处理。该分析法处理过程中没有诊断者主观因素影响,完全由专业软件全程处理,分析也是全自动,有稳定性高、客观性及可重复性更强的优点。现阶段国际医学图像处理和分析研究领域中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就是这种计算机辅助诊断,也是未来医学诊断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计算机辅助诊断过程中必须涉及到例如图像分割,数字化图谱创建,图像配准等多种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其中图像配准技术是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关键。在图像配准技术领域中大家比较认可的软件之一是广泛应用于规范化和统计分析过程的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统计参数图对18F-FDG PET脑代谢显像进行体素-体素分析时,必须经过将图像与解剖模板模型进行图像配准步骤。常规SPM标准化进行图像配准时,特别是在扩展异常区的情况下,为了尽量减少假阳性簇的数目需要用高斯滤波器进行图像过滤,这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图像失真。并且常规SPM标准化在检测内侧颞叶癫痫低代谢灶时灵敏度有限。目前有种利用块匹配算法(Block-Matching,BM)对常规SPM标准化进行改良后进行图像配准方法,在本文中统一称为块匹配算法,该算法中非线性变换是基于:(1)将整个三维图像的划分成小块进行配准,(2)识别模板中相邻区域最相似的小块,整个过程是迭代地进行的,这样做提高医学图像刚性配准的鲁棒性(robustness)。与常规SPM标准化相比,块匹配算法可以最小化伪影和克服额外的图像滤波,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体素运用BM算法分析18F-FDG PET脑代谢显像对颞叶癫痫患者定侧诊断进行研究,并与基于体素常规SPM标准化分析18F-FDG PET脑代谢显像对颞叶癫痫患者定侧诊断进行比较研究,对照患者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BM算法与常规SPM标准化所得结果,对各方法诊断效能进行评价,同时对BM算法方法学、优选相关参数进行选择并建立合适的方法,探讨评价BM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其研究意义在于建立和运用适当、准确的基于体素的BM算法对颞叶癫痫致痫灶进行定侧诊断的方法,获取定侧诊断时应合理选用的各种参数,探讨评价BM算法在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间106例就诊于解放军福州总医院PET/CT中心并经临床综合确诊为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46例,临床上均具有典型癫痫发作病史和/或脑电图表现,年龄为454岁,平均27.94±10.01岁;病史年限138年,平均12.43±9.41年;受教育年限016年,平均13.48±3.90年。本次研究还对照患者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把癫痫患者分为内侧颞叶癫痫组共70例,外侧颞叶癫痫及混合型颞叶癫痫组共36例。对照组为38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1753岁,平均35.68±7.00岁;受教育年限216年,平均14.34±3.79年。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两组研究对象均相匹配。获得所有研究对象18F-FDG PET原始图像后转换为Analysis格式。分析内容包括三大部分:(1)、基于体素BM算法分析定侧诊断颞叶癫痫致痫灶。基于体素用BM算法分析患者组的每个患者18F-FDG PET脑显像数据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不同置信概率p值通过单因素方差方法计算分析每个患者脑内不对称性来进行颞叶癫痫定侧诊断,评价不同置信概率的诊断准确率,从中选出最优置信概率p值。(2)、基于体素常规SPM标准化分析定侧诊断颞叶癫痫致痫灶。基于体素用常规SPM标准化分析患者组的每个患者188 F-FDG PET脑显像数据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不同置信概率p值通过单因素方差方法分析计算每个患者脑内不对称性来进行颞叶癫痫定侧诊断,评价不同置信概率的诊断准确率,从中选出最优置信概率p值。(3)、基于体素BM算法与常规SPM标准化组间比较研究。(1)比较基于体素BM算法方法中最优结果与基于体素常规SPM标准化方法中的最优结果,观察两组方法诊断准确率之间是否有统计学显着差异。(2)基于体素BM算法和常规SPM标准化在定侧诊断内侧颞叶癫痫和外侧颞叶癫痫及混合型准确率进行组间比较研究。将上述颞叶癫痫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内侧颞叶癫痫组70例,另一组为外侧颞叶癫痫及混合型颞叶癫痫组36例。通过BM算法和常规SPM标准化方法并采用各自最优置信概率p值分析两组癫痫患者18F-FDG PET图像。使用方差分析对BM算法和常规SPM标准化分析两组癫痫患者定侧诊断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基于体素用块匹配算法分析18F-FDG PET脑显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置信概率p<0.05计算单个患者脑内不对称性来进行在颞叶癫痫定侧诊断准确率为94.34%,优于其他置信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基于体素用常规SPM标准化分析18F-FDG PET脑显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不同置信概率p<0.05(FWE校正值)计算单个患者脑内不对称性来进行在颞叶癫痫定侧诊断准确率为79.25%,优于其他置信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基于体素BM算法与常规SPM标准化分析组间比较结果如下。(1)比较基于体素BM算法方法中最优结果与基于体素常规SPM标准化方法中的最优结果,p值小于0.05,两组方法诊断准确率之间有统计学显着差异,因此基于体素BM算法方法相对于常规SPM标准化方法对颞叶癫痫患者的18F-FDG PET脑显像进行的定侧诊断相对更好。(2)基于体素BM算法和常规SPM标准化在定侧诊断内侧颞叶癫痫组和外侧颞叶癫痫及混合型颞叶癫痫组准确率进行组间比较研究。BM算法和常规SPM标准化对内侧颞叶癫痫组低代谢灶时检测准确率分别达到95.71%和77.14%,P值小于0.05,二者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外侧颞叶癫痫及混合型颞叶癫痫组低代谢灶时方法检测准确率分别达到91.67%和83.30%,P值大于0.05,二者无统计学意义;因此BM算法方法检测内侧颞叶癫痫低代谢灶时准确率比常规SPM标准化方法高,在检测外侧颞叶癫痫及混合型癫痫低代谢灶时准确率和常规SPM标准化没有差别。结论:与常规SPM标准化相比,基于体素BM算法对颞叶癫痫患者,尤其是对内侧颞叶癫痫患者的18F-FDG PET图像进行的定侧诊断相对更好,主要原因是BM算法检测内侧颞叶癫痫低代谢灶时灵敏度比常规SPM标准化高。BM算法与常规SPM标准化相比,该算法非线性变换通过小块进行计算,克服了处理额外过滤图像的需要,可以最小化伪影和克服额外的图像滤波,图像失真较低,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医学图像配准的鲁棒性,对颞叶癫痫致痫灶检出效率高、可重复性强,提示BM算法在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上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BM算法仍需对不同人群做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临床使用价值。

王万弟,孙涛,王峰[7](2016)在《蝶骨电极、肌电、心电、视频脑电同步记录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蝶骨电极、肌电、心电、视频脑电同步记录在颞叶癫痫诊断、致痫灶定侧定位及发作类型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经动态脑电检测诊断为颞叶癫痫和67例疑似颞叶癫痫的两组患者,进行蝶骨电极、肌电、心电、视频脑电同步描记,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 67例疑似颞叶癫痫的患者动态脑电图检出痫样波阳性率(13.43%),低于蝶骨电极视频脑电图检出阳性率(58.20%)(P<0.05);69例确诊的颞叶癫痫患者,动态脑电图定侧率(47.83%)、定位率(98.55%)与蝶骨电极视频脑电图定侧率(60.87%)、定位率(88.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肌电、心电联合视频脑电同步检测使颞叶癫痫运动性发作表现及波形展现更清楚。结论蝶骨电极、肌电、心电、视频脑电同步记录对颞叶癫痫诊断、致痫灶定侧定位及发作类型鉴别具有重要的价值。

蒋莎莎,于云莉[8](2015)在《内侧颞叶癫痫V-EEG、MRI和MRS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健康体检者、药物敏感的MTLE和耐药性MTLE患者的头颅MRI、双侧海马MRS和V-EEG,力求找到一种预测MTLE是否耐药的指标,以便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方法:本研究分3组,正常组20例,有效组34例,耐药组18例。所有MTLE患者采用美国尼高力数字化视频脑电图检测仪行21导联长程视频脑电检测(包括蝶骨电极,含清醒和睡眠两种状态),检测时间24小时。所有入组对象利用PHILIPS (3.0T)核磁共振完善头颅MRI扫描(含T1、T2及FLAIR序列),及双侧海马体MRS检查(测量NAA、Cr、Cho峰)。结果:1.长程V-EEG检测出有效组单侧异常28例,双侧异常6例;耐药组单侧异常12例,双侧异常6例。有效组V-EEG单侧异常28例中MRS单侧异常12例,均表现为同侧EEG异常放电;MRS双侧异常14例(取NAA/(Cr+Cho)比值较低侧为患侧),其中10例表现为患侧EEG异常放电。耐药组V-EEG单侧异常12例中MRS单侧异常2例,表现为同侧EEG异常放电;MRS双侧异常10例(取NAA/(Cr+Cho)比值较低侧为患侧),其中8例表现为患侧EEG异常放电。头颅MRI检出异常30例,检出率58%(30/52);海马MRS检出异常46例,检出率88%(46/52)。药物敏感组单侧MRS异常12例,占35%(12/34),双侧MRS异常16例,占47%(16/34)。耐药组单侧MRS异常2例,占11%(2/18),双侧MRS异常16例,占89%(16/18)。2.正常组双侧海马体部NAA/(Cr+Cho)、NAA/Cr、NAA/Cho比值无左右差异(P>0.05);正常组海马体部NAA/(Cr+Cho)、NAA/Cr、NAA/Cho比值的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0.8742±0.1983、1.0426±0.1842、2.3552±0.8575;有效组海马体部NAA/(Cr+Cho)、NAA/Cr、NAA/Cho比值的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0.5899±0.1226、1.0300±0.2326、1.4046±0.3349;耐药组海马体部NAA/(Cr+Cho)、NAA/Cr、NAA/Cho比值的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0.5551±0.0800、0.7771±0.1389、1.3450±0.4608;正常组与有效组和耐药组NAA/(Cr+Cho)、NAA/Cho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和耐药组的NAA/Cho、NAA/(Cr+Cho)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和耐药组的NAA/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有效组的NAA/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RS对MTLE-HS的诊断优于MRI。2.MRS改变结合EEG可对MTLE进行侧别定位。3.NAA/Cr比值可作为一种预测耐药性癫痫的敏感指标。4.双侧海马MRS异常的患者耐药可能性大。

朱弘[9](2013)在《190例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癫痫(epilepsy,EPI)是一种以反复发作为特征的脑部疾患,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难治病。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EPI的诊断多结合病史和特异性临床症状、体征,并除外其它原因。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检查有痫样放电是癫痫诊断的客观证据,同时也为EPI的预后判断提供科学的客观依据。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phy,VEEG)是脑电图监测的一种形式。它是在常规脑电图的基础上安装数码摄像装置监测患者行为和临床表现,同时能够监测脑电活动,极大的提高了脑电图的痫样检出率。VEEG是临床中一种明确癫痫诊断的重要的检查方法。癫痫是一种慢性脑病,治疗的方法仍然是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AEDs)控制发作。AEDs可使70%-80%的临床发作得到控制,所以药物在癫痫的治疗中是相当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本文利用视频脑电图对190例EPI患者进行检查,并观察AEDs对癫痫患者的VEEG痫样检出率有无影响。目的:1.研究癫痫不同发作类型的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有无差异。2.探讨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两种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有无差异。方法:1.总结分析确诊为EPI的19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详细病史、诊断及用药情况。2.分型及用药情况:2.1按发作类型分为五组:①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92例(48.4%);②复杂部分性发作(complex partial seizure,CPS)38例(20%);③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CPS-GTCS)45例(23.7%);④单纯部分性发作(simple partial seizure,SPS)6例(3.2%);⑤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SPS-GTCS)9例(4.7%)。2.2按口服AEDs分为七组:①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89例(46.8%);②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44例(23.2%);③托吡酯16例(8.4%);④卡马西平24例(12.6%);⑤氨洛酸片11例(5.8%);⑥左乙拉西坦4例(2.1%);⑦苯巴比妥片2例(1.1%)。2.3VEEG结果VEEG检查结果分为:①有痫样放电162例(85.3%)②无痫样放电28例(14.7%),这些患者既往确诊为EPI,但此次复查,VEEG结果为轻度异常或界限性脑电图,但未见明显的痫样放电。结果:1、一般情况:190例患者中男性108例,女性92例,男女比例27:23。年龄14—79岁,平均年龄38.42±18.02岁。2.EPI不同发作类型的VEEG结果分析①GTCS组92例(48.4%):有痫样放电78例(84.8%),无痫样放电14例(15.2%);②CPS组38例(20%):有痫样放电31例(81.6%),无痫样放电7例(18.4%);③CPS-GTCS组45例(23.7%):有痫样放电40例(88.9%),无痫样放电5例(11.1%);④SPS组6例(3.2%):有痫样放电6例(100%);⑤SPS-GTCS组9例(4.7%):有痫样放电7例(77.8%),无痫样放电2例(22.2%)。比较GTCS、CPS、CPS-GTCS三组共175例EPI患者的VEEG结果,其余组例数较少,此次不做统计分析。三组间的VEEG痫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服用不同AEDs的VEEG结果①VPA89例(46.8%):有痫样放电78例(87.6%),无痫样放电11例(12.4%);②LTG44例(23.2%):有痫样放电36例(81.8%),无痫样放电8例(18.2%);③托吡酯16例(8.4%):有痫样放电13例(81.3%),无痫样放电3例(18.8%);④卡马西平卡马西平24例(12.6%):有痫样放电22例(91.7%),无痫样放电2例(8.3%);⑤氨洛酸片11例(5.8%):有痫样放电8例(72.7%),无痫样放电3例(27.3%);⑥左乙拉西坦4例(2.1%):有痫样放电4例(100%);⑦苯巴比妥片2例(1.1%):有痫样放电1例(50%),无痫样放电1例(50%)。本次将研究VPA及LTG两组用药共133例EPI患者的VEEG结果,其余组例数较少,此次不做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VEEG痫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发作类型、不同用药的VEEG结果排除以上不进行统计学分析的EPI患者,共125例,4.1GTCS组68例(54.4%):①VPA50例(73.5%):有痫样放电45(90%),无痫样放电5例(10%);②LTG18例(26.5%):有痫样放电14例(77.8%),无痫样放电4例(22.2%)。比较两种药物对VEEG痫样检出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CPS组25例(20%):①VPA16例(64%):有痫样放电11例(68.8%),无痫样放电5例(31.3%);②LTG9例(36%):有痫样放电7例(77.8%),无痫样放电2例(22.2%)。比较两种药物对VEEG痫样检出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CPS-GTCS组32例(25.6%):①VPA19例(59.4%):有痫样放电18例(94.7%),无痫样放电1例(5.3%);②LTG13例(40.6%):有痫样放电11例(84.6%),无痫样放电2例(15.4%)。比较两种药物对VEEG痫样检出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PI不同发作类型的VEEG痫样检出率无差异。2、VPA和LTG对VEEG的痫样检出率无差异。

张宏霞[10](2012)在《28例颞叶癫痫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8例住院行视频脑电图(Video-EEG)检查的颞叶癫痫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脑电图(EEG)及神经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颞叶癫痫患者中,13例(46.43%)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15岁;17例(60.71%)患者能找到病因,主要包括脑外伤、颅内占位、脑血管病、海马硬化和颅内感染等;7例(25.00%)患者临床发作前有先兆,表现为似曾相识感,恐惧感,胃气上冲感,头晕乏力及心慌;15例(53.57%)患者有复杂部分性发作(CPS),10例(35.71%)患者发作时表现为自动症,出现反复咂嘴、吞咽、空口咀嚼,及手部摸索、抓握等;Video-EEG检查在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2.14%,发作期痫性放电检出率为91.67%;磁共振(MRI)阳性率为46.15%,影像学异常主要包括海马萎缩,海马区占位,海马异常信号,颞叶软化灶,颞枕叶占位及颞顶叶缺血梗塞灶等。[结论]颞叶癫痫首发年龄以儿童期及青少年期为高,先兆症状以似曾相识感、恐惧感及胃气上冲感为主,发作类型以CPS多见,自动症以口咽部及手部自动症为主,Video-EEG痫样放电检出率高,结合临床发作表现、Video-EEG及MRI等综合分析有助于致痫灶的准确定位。

二、蝶骨电极检测诊断癫痫的临床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蝶骨电极检测诊断癫痫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对儿童脑电图的影响: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生理基础及禁忌症
HV诱发试验方法
HV诱发试验的正常和异常反应
HV慢高化反应的分度参考标准及表现形式
    1.HV慢高化反应的分度参考标准[2]
    2.HV诱发试验阳性表现形式
HV对脑电图的影响
    1.癫痫样放电的敏感性
    2.HV+蝶骨电极
    3.HV与失神发作
    4.HV与颞叶癫痫
    5.HV与烟雾病
    6.儿童HV中出现的慢高化反应
小结

(3)长程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检测(常规检测)
        1.3.2 视频脑电图+长程蝶骨电极检测(长程检测)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痫样放电检出率比较
    2.2 两种方法定侧电极测定率比较
3 讨论

(4)8导蝶骨电极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2.1 检查方法
    2.2 结果判断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6)基于体素块匹配算法分析18F-FDG PET脑显像在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一、前言
    (一)颞叶癫痫定侧诊断研究背景
    (二)颞叶癫痫定位诊断中电生理学及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二、研究目的
三、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检查情况及治疗效果
    (三)图像及数据处理分析
    (四)统计学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颞叶癫痫致痫灶术后疗效及病理结果
    (二)基于体素BM算法分析结果
    (三)基于体素常规SPM标准化分析结果
    (四)基于体素BM算法与常规SPM标准化分析组间比较结果
五、讨论
    (一)对比常规SPM标准化,基于体素BM算法在定侧分析颞叶癫痫~(18F)-FDGPET脑显像诊断价值
    (二)颞叶癫痫病例入组、排除标准及其对研究的影响分析
    (三)研究中局限性
六、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健康志愿者告知书
附录2 医学伦理学申请书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7)蝶骨电极、肌电、心电、视频脑电同步记录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脑电图描记方法
    1.3 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疑似颞叶癫痫患者动态脑电图与蝶骨电极长程视频脑电图痫样波检出率比较
    2.2确诊颞叶癫痫患者的动态脑电图与蝶骨电极长程视频脑电图痫样波定侧、定位率比较
    2.3 发作期临床表现及波形演变
3 讨论
    3.1 蝶骨电极视频脑电在临床症状疑似颞叶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指征
    3.2蝶骨电极视频脑电对确诊颞叶癫痫患者的术前定位、定侧作用
    3.3 肌电、心电联合视频脑电同步监测在颞叶癫痫运动性发作类型中的应用

(9)190例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
        1.2 病例组成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视频脑电图及检测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痫样放电判定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临床病例调查分析
        1.1 一般情况
        1.2 发作类型分组
        1.3 AEDs 分组
        1.4 VEEG 结果
    2. VEEG 检测
        2.1 不同发作类型 VEEG 结果
        2.2 不同 AEDs 的 VEEG 结果
        2.3 不同发作类型、不同 AEDs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28例颞叶癫痫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蝶骨电极检测诊断癫痫的临床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对儿童脑电图的影响:文献综述[J]. 殷全喜,李虎,韩淑娟.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1(04)
  • [2]25导脑电系统在检测癫痫患者颞区痫样放电中的应用研究[J]. 冯宇,张倩倩,吕敏之,吴魁东,张一君,毛玲艳,丁晶,汪昕.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01)
  • [3]长程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 田珊.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5)
  • [4]8导蝶骨电极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J]. 蒋珍珍.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2)
  • [5]不同脑电图检查方法用于颞叶癫痫诊断的效果比较[J]. 胡金蒙,李红,张丽军. 中国基层医药, 2018(23)
  • [6]基于体素块匹配算法分析18F-FDG PET脑显像在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唐文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01)
  • [7]蝶骨电极、肌电、心电、视频脑电同步记录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J]. 王万弟,孙涛,王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10)
  • [8]内侧颞叶癫痫V-EEG、MRI和MRS的诊断价值[A]. 蒋莎莎,于云莉. 贵州省第七届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5
  • [9]190例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临床分析[D]. 朱弘.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5)
  • [10]28例颞叶癫痫临床分析[D]. 张宏霞. 浙江大学, 2012(10)

标签:;  ;  ;  

蝶窦电极检测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