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课堂教学中的分层递进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赛明倩[1](2020)在《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分层评价研究 ——以《生活语文》课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社会发展对人提出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要求以及在有关真实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学生评价改革的推动下,这都表明评价越来越关注“人”在学习本身中的意义。而在培智教育领域,目前培智学校学生学习评价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评价与教学过程割裂;学习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评价反馈;此外,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习方式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都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培智学校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两类特殊主体,在学生学习评价中,如何从“人”的主体性意义出发,使教师从“教人”到“评人”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人”到“成人”的转化。在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培智学校教师要从智力障碍学生的差异性出发,实现从评价观念到评价行为的转变。智力障碍学生作为教育群体中一种特殊的“人”,他们离开学校之后最终要回归到主流社会之中。在此意义上,他们不仅要学习,更要懂得如何学会学习,即如何通过做“学习之事”成“变化之人”,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转变,最终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基于此,提出了在教学与评价整合学习评价理念之下的学习分层评价。基于目标的层次性理论及过程性理论,结合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等对培智学校学生进行班内分层,根据分层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这种评价任务设计通过任务式的方式,把评价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结合,解决任务的过程也是做事的过程,这种做事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分层评价的前提是先确定学生学习分层评价目标。因此,首先,根据障碍类型、智商等级、学科水平等将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分层。其次,将学习目标从抽象的教育目的到具体化的课时目标序列化分解,通过单元目标设计,对《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分解以及通过教材分析、实践分析等,并结合《自编培智学校四好量表》分析出智力障碍学生目前的发展需要,将课程线与学生的发展需要线对接,以此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学习评价之中,教师通过设计评价任务,即通过对学生分层,制定学习分层评价目标,创设分层学习活动,收集不同层次的学术作品以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术作品打分。教师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即在做“教人”与“评人”之事。智力障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即在做“学习之事”的过程实现从“学人”到“成人”的转化。由于目前智力障碍学生学习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还尚缺乏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智力障碍学生异质性较大,无论从前期的评估还是学习目标的制定以及评价任务的设计都需要回归到每位智力障碍学生本身。
赵丽娟[2](2020)在《高中文言散文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使得个体突破,整体推进,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方式。它旨在协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这种教学紧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立德树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等理念已深入人心,教育者在追求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针对高中文言散文在教学中存在“难学难教”“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们想到了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文言学习热情和提升文言散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着眼于研究高中文言散文课堂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的策略,对高中文言散文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以及实习期间的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发现,教师们在文言散文教学中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提问分层、评价分层和作业分层,但存在实施力度不足、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且有的一线教师也表明存在不知如何进行目标分层、课堂分层施教等问题。鉴于此,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文言散文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文言的一体四面“文言、文章、文学、文化”方面的内容,阐述了文言散文的特点及其适合运用分层递进教学的原因。在深入了解文言散文分层递进教学的运用现状后,对分层递进教学在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首先从教学前的准备,即学生分层递进策略,目标分层递进策略谈起,接着从施教分层方面展开,主要谈论了课堂教学分层递进策略、提问分层递进策略,评价分层递进策略和作业分层递进策略。在每种策略提出后,结合相关的文言散文教学案例来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概括,提出了不足之处和在实施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李建荣,李丽霞[3](2019)在《新课改理念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时间:2018.03-2019.04一、课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而事实上,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在花样繁多、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
马娟[4](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采用“我讲—你听”的常规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运用“一刀切”的教学形式,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现有的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划分标准仅依据学生的总成绩,忽视了学生学科差异的发展需要。为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发展需要,基于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理念,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将分层教学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观点。并通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研究,力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现由传统课堂向新课堂的转变。本文在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前提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全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激励原则,从实施背景、要素分析、课堂实施、课后评价及优化四个维度具体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实施,为保障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本文从完善教育政策以创造分层教学实施的氛围、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以调动高中政治教师的积极性和联合家校双方以形成教育合力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机制。
欧智武[5](2018)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数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质量有效的教学被人们所需求。那么如何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最优化?这是一个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学校教育当中,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着重关注了每一位学生。不是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李德鹏[6](2016)在《分层递进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分层递进式教学是由上海市教科所在1989年针对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中所形成的教学思想,旨在认可和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开展教学。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仍然显露较大的隔阂。分析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操作对于我们理解分层递进教学思想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大有裨益。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既具有因材施教思想、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思想理论支撑,又在新课改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实施需要和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的趋势。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具体操作,应从学生分层、分层设立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和分层调节、矫正提高五个模块展开。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于政治课的看法,应试教育下升学率的压力、教师关于主副科观念的束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影响这三种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在高中政治课中推行分层递进教学。分层递进教学思想在高中政治课的应用,需要通过创建“学习共同体”、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并提高自身素质、以思想政治课程为原型开发校本课程等方面有效地推动,从而改变课堂,优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刘红丽[7](2014)在《体校计算机课程分层递进式教学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改革强调了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多样化,采取相应的教育和评价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体育运动学校(体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更要为他们的发展和就业拓宽道路。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又对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在班级授课制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根据学生的显着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体育人才,成为学校特别关注的课题。体校的文化课时相对较少,学生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较低。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是教师面临的难题。分层递进式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分层分组的方式,在学生个性差异基础上,区别对待地设计和进行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进行递进的教学,以促使每一个儿童都得到最优的发展,它是一种在课堂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相适应的、着眼于学生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本文从体校计算机教学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分层递进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以《Dreamweaver网页制作》课程为例,将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进行分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采取多种积极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本课题采取实验的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探讨了体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方法的实施途径及效果。实验结论证明:在体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相对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分层递进式教学方法,能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和完善信息素养与职业技能。本文通过实践及理论分析证明:对于体校来说,分层递进式教学法能够解决当前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为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提供一种可操作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学生来讲,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个体的发展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团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倪华明[8](2014)在《浅析生物课堂“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文中提出在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今天,原有的生物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一定的弊端,在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之下,我们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就高中生物来说",分层递进"教学适应于学生本身的不同素质,本文就是通过对"分层递进"概述,研究其理论与实践,阐述其操作策略(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测验分层、评价分层),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总结自身的研究体会,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创造性和实践性人才的目的。
邓海英[9](201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案导学和分层递进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中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借鉴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及各自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以及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层次化,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学生学习自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第一部分讲述了“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提出的背景和运用此学案教学的意义。第一部分还对学案导学和分层递进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综述。第二部分是“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一般概述。首先界定了“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概念,即“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是指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在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特点对其进行分层的前提下,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确保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而编制的有针对性、层次性的学习方案。然后是“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理论依据,简要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分层递进教学思想。最后阐述了“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功能:(1)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第三部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学案的设计原则、学案的基本要素、学案基本要素的分层处理、学案的基本框架。(1)学案的设计原则包括:注重“学生为本”原则、学生分层原则、递进性原则、以掌握基础为原则、趣味性原则、诱导性原则、创新原则。(2)学案的基本要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方法指导、习题和总结。(3)学案基本要素的分层处理部分阐述了如何对基本要素进行分层。(4)学案的基本框架包括:复习衔接、明确目标、探究新知、例题分析、拓展练习、总结反思、分层测试。第四部分是“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的实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理论假设、变量的界定、变量的控制方法、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数据的采集方法、研究的步骤。第五部分是“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实施。对实施的总体思路,准备工作,基本环节,配套的管理、评价、激励措施,实验数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特别对实施“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的基本环节(摸底补偿、学生自学、问题互动、练习反馈、小结整理)及配套的管理、评价、激励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的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第六部分是本研究的结果与讨论,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的创新点、问题及今后研究的设想等四个方面。“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研究的结果:(1)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都取得较大的进步,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化学成绩有所提高。(2)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体现在职业道德、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技巧、科研能力、教学效果的提高上。讨论部分归纳总结了实施“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2)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3)注意分层必须是动态的;(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是(1)原创性地提出“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将“学案导学”与“分层递进教学”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探索一条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又能有效实现“因材施教”的路子。(2)丰富“学案导学”的内涵,探索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学案”以及“学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管理策略,为新课改提供新的思路。最后根据学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设想。“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是一种可行而且高效的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10](2010)在《分层递进20年: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文中认为当前,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的背景下,虹口区教育局和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以分层递进教学研究推进20年为契机,加强领导、组织研究工作班子,引导基层学校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引导广大教师关注专业发展,扎扎实实深化分层递进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论课堂教学中的分层递进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课堂教学中的分层递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分层评价研究 ——以《生活语文》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三、在评价任务设计中实现学生学习分层评价与教学整合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学习分层评价 |
二、分层目标 |
三、评价任务设计 |
四、教学与评价整合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文献趋势分析 |
二、文献内容分类综述 |
(一)国内外关于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 |
(二)国内外关于分层评价研究 |
(三)国内外关于培智学校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内容框架 |
第五节 研究基础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基础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于教学与评价整合理念下的学习分层评价 |
第一节 目标的层次性理论 |
一、基于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思考 |
二、基于过程层次理论的思考 |
第二节 学习分层评价中评价任务设计框架 |
一、学生分层 |
二、制定学生学习分层评价目标 |
三、创设学生分层学习活动 |
四、收集学生分层学习作品 |
五、设计学生学习作品评分规则 |
第三章 学习分层评价目标具体化分析 |
第一节 学习目标系统的层级关系 |
一、教育目的 |
二、教育目标 |
三、课程标准 |
四、教学目标 |
五、学科教学目标 |
六、学期目标 |
七、单元目标 |
八、课时目标 |
第二节 单元目标分析 |
一、《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分析 |
二、教材分析 |
三、实践分析 |
第三节 课时目标设计 |
一、课时目标要有层次性 |
二、课时目标要清晰具体可操作 |
第四章 学习分层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教师如何设计学习分层目标 |
一、确定学生分层 |
二、确定学习分层目标 |
第二节 教师如何对任务描述及说明 |
一、确定评价内容 |
二、确定评价方式 |
三、确定评价情境 |
四、确定评价时间 |
第三节 教师如何收集作品 |
一、质性资料收集 |
二、量化资料收集 |
第四节 教师如何确定作品评分规则 |
一、评分标准 |
二、等级水平 |
三、打分表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高中文言散文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1.分层递进教学理论探究 |
2.分层递进教学语文实践的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
(一)概念界定 |
1.文言散文 |
2.分层递进教学 |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 |
1.因材施教理论 |
2.最近发展区理论 |
3.多元智能理论 |
4.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二、高中文言散文特点及分层递进教学现状 |
(一)高中文言散文特点 |
1.在教学中占据重点地位 |
2.文言散文自身的特点 |
(二)高中文言散文分层递进教学现状 |
1.文言散文分层递进教学的调查情况 |
2.文言散文分层递进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三、文言散文对象目标分层递进策略 |
(一)学生分层递进策略 |
1.尊重差异,关注差异 |
2.基于文言学习可能性分层 |
3.综合考量,合理分层 |
4.动态分层递进,及时调整 |
(二)目标分层递进策略 |
1.目标设计,呈现梯度 |
2.针对差异,分层定标 |
3.目标建立,高低适人 |
4.目标实现,动态递进 |
四、文言散文施教分层递进策略 |
(一)课堂教学分层递进策略 |
1.编排座位,组建成员 |
2.三结合教学组织形式 |
3.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 |
4.课堂施教,依型定形 |
(二)提问分层递进策略 |
1.提问对象,指向明确 |
2.问题对口,高低适人 |
3.问答手段,灵活采用 |
4.兼顾各层,启发思考 |
(三)评价分层递进策略 |
1.及时评价,矫正提高 |
2.分层评价,鼓励递进 |
3.多元评价,激励达标 |
4.动态分层评价 |
(四)作业分层递进策略 |
1.树立正确作业观 |
2.尊重差异,作业分层 |
3.自主选做,鼓励递进 |
4.鼓励自主创新作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新课改理念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题的提出 |
二、课题研究目的 |
三、课题概念界定 |
四、课题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开题报告 |
一、课题的提出 |
二、课题研究目的 |
三、课题概念界定 |
四、课题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结题报告 |
一、问题的提出 |
1、时代的要求 |
2、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
(1) 新课程理念为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
(2) 新课程的课程设置要求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
二、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
1、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容易导致低效的教学效果 |
2、教师不能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
3、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单调, 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
三、研究成果 |
(一) 有效课堂讲授策略 |
1.讲授要联系实际生活 |
2.精选讲解内容, 做到适时适当 |
(1) 概念抽象难懂时, 需要教师讲解 |
(2) 认识出现模糊时, 需要教师讲解 |
(3) 学生的观点有分歧, 争论不休时, 需要教师讲解 |
(4) 讲在学生苦苦努力之后, 仍然得不到答案或者得到错误答案时 |
3.讲授要注重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
(二) 有效课堂提问策略 |
1.提问要有目的性 |
2.问题难度要适度, 注意分层发问 |
3.善于把握提问时机, 善于随机应变 |
(4)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重难点 |
1.研究思路 |
2.研究重难点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1.分层教学 |
2.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 |
(五)研究特色与不足 |
1.研究特色 |
2.研究不足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
1.孔孟的“因材施教”思想 |
2.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
3.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
4.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现实依据 |
1.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2.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
1.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
2.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 |
3.有利于突破“大一统”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
4.分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
1.分层教学在其他学科的成功运用 |
2.教学内容的设置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
3.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为分层教学创造了条件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实施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实施的原则 |
1.全体性原则 |
2.动态性原则 |
3.激励原则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 |
1.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实施背景 |
2.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要素分析 |
3.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课堂实施 |
4.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课后评价及优化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保障机制 |
(一)完善教育政策以创造分层教学实施的氛围 |
(二)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以调动高中政治教师的积极性 |
(三)联合家校双方以形成教育合力 |
1.学校领导的支持 |
2.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
3.学生家长的配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分层递进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 |
2、文献研究法 |
3、案例分析法 |
4、经验总结法 |
(四)本文创新之处及不足 |
1、研究角度的创新 |
2、研究内容丰富 |
一、分层递进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的依据 |
(一)分层递进式教学的概念分析 |
(二)分层递进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的理论依据 |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因材施教”思想 |
3、“掌握学习理论” |
4、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5、“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分层递进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的现实依据 |
1、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 |
2、现实教学效果提高的需要 |
二、分层递进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 |
(一)学生分层 |
1、确立学生分层的策略 |
2、学生分层规范 |
(二)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
1、教师制定班级分层教学目标 |
2、学生制定个体分段学习目标 |
(三)分层教学 |
1、提供“先行组织者” |
2、关注目标 |
3、联系先前知识 |
4、获得并整合内容知识 |
5、采取行动并监控学习进步 |
6、综合和评价 |
7、扩展和迁移 |
(四)分层评价 |
1、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的缺陷: |
2、分层评价的实施 |
(五)分层调节、矫正和提高 |
1、学生的课后辅导 |
2、建立激励(流动)机制 |
3、目标、方法的优化和再制定 |
4、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 |
三、分层递进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推行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
(一)关于高中思想政治学习情况的调查 |
1、调查目的 |
2、调查方法、对象 |
3、调查实施 |
4、调查内容 |
(二)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推行分层递进教学的成因分析 |
1、应试教育下升学的压力 |
2、学校主副科观念的束缚 |
3、重智育轻德育的消极氛围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推动措施 |
(一)创建“学习共同体” |
(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
(三)以思想政治课程为原型开发校本课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体校计算机课程分层递进式教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二、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体校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
(一) 当前体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 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
1. 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涵义 |
2. 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
3. 分层递进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三) 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 |
1.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的一般过程 |
2. 影响分层递进教学法在课堂实施的因素 |
三、体校计算机课程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施 |
(一) 课程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验设计 |
1. 采用单因等组实验设计 |
2. 无关变量的控制 |
3. 被试 |
4. 统计分析 |
5. 测试素材 |
(二) 实验实施 |
1. 前测 |
2. 过程处理 |
3. 后测及统计处理 |
(三) 教学过程的实施 |
1. 学生隐性分层 |
2. 教学目标分层 |
3. 教学内容分层 |
4. 课堂教学分层 |
5. 课堂评价分层 |
四、体校计算机课程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案例分析 |
(一) 分层递进式教学法的教学案例 |
1.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形成课题目标 |
2. 从课题目标入手设计任务分层 |
3. 小组人员合理分工 |
4. 分层递进式教学设计 |
(二) 实验检验 |
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技能水平测试的对比 |
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成绩比较 |
3. 问卷调查统计 |
4. 对实验班学生的访谈(访谈提纲见附录3) |
(三) 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
1. 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 |
2. 分层不能长期固定不变 |
3.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必须优差生兼顾 |
4. 避免使小组协作学习流于形式 |
五、结论与启示 |
(一) 结论 |
1.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
2. 分层递进教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3.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4. 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施,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
(二) 启示与建议 |
1. 了解学生情况 |
2. 更新教学理念 |
3. 教师的专业发展 |
4. 模式的完善和推广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体校中专一年级学生计算机起点水平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体校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3:分层递进式教学法完成后对学生的访谈提纲 |
附录4:组内自评表 |
附录5:组间互评表 |
致谢 |
(8)浅析生物课堂“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
(一) 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 |
(二) 学校发展的需要 |
(三) 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 |
(四) 学生现状 |
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概述 |
(一)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的概念界定 |
(二)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主要矛盾 |
(三)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前提条件 |
(四)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思考 |
1. 学生学习生物是有差异的, 造成差异的形式和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 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层次差异, 教师的教也要有差异才能适应学生的学。 |
2. 尽管学生个体差异明显, 但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具备有待发掘的发展潜能。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有利于促进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递进”的机制,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3. 正如水位差异可发电一样, 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可供利用的资源。在教学中, 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 在得到别人的指导、帮助, 受到他人智慧启发的同时, 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智慧去帮助别人。这样就能形成一种各层次学生各展所长、互相弥补、互相促进、共同递进的学习氛围。 |
三、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理论构建 |
(一)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
1. 理论依据。 |
2. 现实基础。我校从2009年起就开始实行“114”课堂导学模式: |
(二)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
1. 自主性原则。 |
2. 浮动性原则。 |
四、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策略 |
(一)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学生分层 |
(二)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目标分层 |
(三)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分层 |
1.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流程。 |
2.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分层课堂提问具有指向性。提问是师生间最直接的信息交流方式, 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也从中检查自己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提问时,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简单的问题应该让下层的学生回答, 使他们也有机会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同时, 给上层学生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 |
3.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分层中组建学习集体。 |
(四)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作业分层 |
4. 确定生长素的化学本质———_______________。 |
5. 对向光性的解释: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 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 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 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
(五)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辅导分层 |
1. 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
2. 从培养学生意志和毅力入手, 帮助下层学生排除自卑感, 村立自信心。由于生物连贯性很强, 而且需要一定推理演绎能力。下层学生往往是多次受过失败和挫折, 自卑心理严重, 信心不足。为此, 用历代科学家历尽艰辛, 百折不挠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教育学生, 使学生从中受到感触。然后教师采取鼓励、监督、指导等系列手段, 帮助学生战胜困难, 使学生的毅力在实现“长远目标”的过程中, 得到培养和锻炼, 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自觉的学习习惯。 |
3. 抓好预习、课堂教学、作业巩固、检查、补缺、提高环节。 |
4. 创设提问题的良好氛围。 |
5. 辅导“学法”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 |
6. 抓总结。 |
(六)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的评价分层 |
1. 整体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 |
2.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3. 个案评价。对比较特殊的学困生和优等生进行重点考察, 跟踪记录的作业完成率, 作业差错率进行的个别谈话式评价或评语评价。通过评价能发现学生优点和潜能, 为分层升降提供依据, 有助于克服群体中倾向性问题, 矫正和调节教学设计。因此恰如其分的评价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
五、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收获 |
(一)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分层递进”教学带来了学生群体性素质的提高 |
(二) 生物“分层递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
1. 生物“分层递进”教学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改革, 是一种新事物, 要接受它就迫使教师多想、多看、多学, 在干中学, 在学中变, 在变中提高。 |
2. 生物“分层递进”教学促进教学科研工作, 激励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
六、生物“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体会 |
(9)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问题的提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原有研究存在问题 |
2. “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概述 |
2.1 “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概念的界定 |
2.2 “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理论依据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分层递进”教学思想 |
2.3 “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功能 |
3. 高中化学“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编写 |
3.1 高中化学“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
3.1.1 注重“学生为本”的原则 |
3.1.2 学生分层原则 |
3.1.3 递进性原则 |
3.1.4 以掌握基础为原则 |
3.1.5 趣味性原则 |
3.1.6 诱导性原则 |
3.1.7 创新原则 |
3.2 高中化学“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基本要素 |
3.2.1 学习目标 |
3.2.2 学习内容 |
3.2.3 方法指导 |
3.2.4 习题和总结 |
3.3 高中化学“分层递进式导学案”基本要素的分层处理 |
3.3.1 目标分层 |
3.3.1.1 长期分层目标 |
3.3.1.2 近期分层目标 |
3.3.2 学习内容分层 |
3.3.3 方法指导分层 |
3.3.4 习题和总结 |
3.3.4.1 分层练习 |
3.3.4.2 分层作业 |
3.3.4.3 分层总结 |
3.4 高中化学“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基本框架 |
3.4.1 复习衔接 |
3.4.2 明确目标 |
3.4.3 探究新知 |
3.4.4 例题分析 |
3.4.5 拓展练习 |
3.4.6 总结反思 |
3.4.7 分层测试 |
4. 高中化学利用“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的实验设计 |
4.1 实验的理论假设 |
4.2 变量的界定 |
4.3 变量的控制方法 |
4.4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4.5 数据的采集方法 |
4.6 研究的步骤 |
5. 高中化学利用“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的实施过程 |
5.1 高中化学利用“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的总体思路 |
5.2 实施的准备工作 |
5.2.1 学生分层 |
5.2.1.1 分层依据 |
5.2.1.2 分层原则 |
5.2.1.3 分层方法 |
5.2.2 编写“分层递进导学”教案 |
5.2.3 编写相关调查问卷 |
5.3 高中化学利用“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的基本环节 |
5.3.1 摸底补偿 |
5.3.2 学生自学 |
5.3.3 问题互动 |
5.3.4 练习反馈 |
5.3.5 整理小结 |
5.4 与“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配套的管理、评价、激励措施 |
5.4.1 配套的管理措施 |
5.4.1.1 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 |
5.4.1.2 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帮助 |
5.4.2 配套的评价措施 |
5.4.2.1 对“导学案”的评价 |
5.4.2.2 对“教师的教”的评价 |
5.4.2.3 对“学生的学”的评价 |
5.4.3 配套的激励措施 |
5.4.3.1 评价激励 |
5.4.3.2 成功激励 |
5.5 实验数据的采集 |
5.6 实验数据的分析 |
5.6.1 学生化学学业成绩分析 |
5.6.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 |
5.6.3 学习自我效能感测量 |
6. 研究结果与讨论 |
6.1 研究结果 |
6.1.1 各层次学生学习都取得较大的进步 |
6.1.2 教师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
6.2 讨论 |
6.2.1 科学地编写“分层递进式导学案”,必须立足三个基本点:学生、分层、递进 |
6.2.2 应用高中化学“分层递进式导学案”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必须把握好教学基本环节 |
6.2.3 应用高中化学“分层递进式导学案”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必须制定配套的管理、评价、激励措施 |
6.2.4 应用高中化学“分层递进式导学案”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必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 |
6.2.5 应用高中化学“分层递进式导学案”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 |
6.2.6 应用高中化学“分层递进式导学案”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必须要注意分层是动态的 |
6.2.7 应用高中化学“分层递进式导学案”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6.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4 问题及今后研究的设想 |
6.4.1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6.4.2 今后研究的设想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化学“分层递进式导学案”例子 |
附录二 化学自主学习能力问卷 |
附录三 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 |
附录四 高中化学利用“分层递进式导学案”教学的例子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论课堂教学中的分层递进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分层评价研究 ——以《生活语文》课程为例[D]. 赛明倩.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高中文言散文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研究[D]. 赵丽娟. 大理大学, 2020(06)
- [3]新课改理念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A]. 李建荣,李丽霞. 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 2019
- [4]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研究[D]. 马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5]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数学的研究[A]. 欧智武.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 2018
- [6]分层递进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李德鹏. 苏州大学, 2016(01)
- [7]体校计算机课程分层递进式教学法研究[D]. 刘红丽.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4)
- [8]浅析生物课堂“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 倪华明. 高中生学习(师者), 2014(01)
- [9]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邓海英. 广西师范大学, 2012(09)
- [10]分层递进20年: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J].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 上海教育,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