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20周年

祝贺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20周年

一、贺广东生态学会二十周年(论文文献综述)

何钰怡[1](2021)在《香港《国医杂志》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国医杂志》1930年创刊于香港,具有鲜明的时代与地方特色,也是中国近代重要中医药期刊,研究《国医杂志》旨在探究中医药在近代香港生存与发展状况、创刊的社会历史背景、废止中医案对香港中医界的影响及其反应,以及杂志的特点与贡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香港《国医杂志》主要学术内容与医家学术思想,探讨近代香港医界关注的热点,揭示杂志的特点与贡献。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杂志栏目、刊文进行量化考察。借助图表法筛选栏目类别,突显研究重点。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如文献学、统计学、历史学、中医学、期刊学等学科理论、方法,对《国医杂志》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结果:1.首次全面研究香港《国医杂志》,发现《国医杂志》共刊出38期。现存杂志22期(缺5-8期)、国医纪念特刊号1期,均为何佩瑜任总编辑时出版。《国医杂志》每期平均设置12个栏目,“论说”“学说”“会务情形”为重点栏目,“医案”“专着”“讲义”“医药界消息”“专载”“小说”“杂着”为主要栏目。《国医杂志》总刊文量663篇。2.突破《国医杂志》原栏目框架,将所刊文章分为6类并统计文章数:医界言论73篇、学术研究254篇、学会事务128篇、医药消息51篇、公务文书53篇、涉医文学104篇。学术研究细分为“理论探讨”“临证各科”“温病时疫”“药学研究”“医案医话”“科普常识”6类。3.编辑“香港《国医杂志》目录总表”,该表含有文章题名、作者、所刊栏目与期数。据该表可查到《国医杂志》所刊每篇文章。绘制含有病者、主病、主证、方药及其所刊期数的“香港《国医杂志》医案信息表”,据该表可查阅《国医杂志》所刊每则医案。4.统计发现《国医杂志》共刊医案63则:何佩瑜35则、陈济民12则、卢觉非10则、张锡纯5则、张春江1则。重点分析何佩瑜医案的特点与诊治特色:何氏医案具有“同一诊中病证复杂”“同一案中病情多变”“屡经他医误治,病情加重”“急危重症,证候复杂”“病家依从性差,或家属隐瞒病情以致疾病加重”的特点,以及“中医为主,西医为辅”“遵仲景,旁各家,灵活运用经方、时方”“创制新方,适应临床”的诊治特色。这些医案是研究近代香港中医临床经验与辨证用药特色,以及客观评价临证水平的珍贵资料。5.研究发现《国医杂志》重点关注7项社会话题:声援《中医条例》的制定与公布,为中央国医馆争取权益;抵制南京国民政府“医校称社案”与反对中央国医馆的妥协,反省中医界存在的“自视太高,傲睨侪辈”“宗派不同,互相歧视”的弊端;反对中央国医馆统一中医病名“必依傍西医之病名”的主张,提议以中医的标准定病名,以西医病名作补充;抵制港英当局撤销华人在家治痘条例,呼吁保留华人在家治痘的权益;救助上海兵灾难民与为华北水灾筹募,宣传普及战时防毒救伤的基本常识;关注医事纠纷,声援被诬陷的中医;为探讨中医的未来与走向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平台。结论:迄今为止,学界对近代中医药期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期刊的整体研究、地域性期刊普查与研究、单种期刊研究、专题研究、期刊的保护与开发利用5方面。学界尚未对香港《国医杂志》作全面深入研究,对“废止中医案”对近代香港中医界影响以及港英政府有关中医政策的研究甚少触及,对《国医杂志》所刊香港中医的证治经验与学术思想的研究亦未展开。创办中医药期刊是医界有识之士在谋求中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实践。“废止中医案”触发了近代中医药期刊的日见创办,而近代中医药期刊的创办为扞卫中医的生存与展示中医的疗效,提供了舆论阵地与凝聚中医力量的平台。因而,近代中医药期刊是研究中医抗争史、近代中医生存状况与近代医家学术经验不可或缺的史料。《国医杂志》是尢列、何佩瑜等人创办,中华国医学会承办,以“发扬中国医学,整理固有,增进新知,医学范围以外文字概不刊入”为办刊宗旨,具有鲜明的时代与地方特色、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近代重要中医药期刊。《国医杂志》践行本刊宗旨,积极整理与研究中医学术,吸纳西学以补中医之不足,把研究中医学术与谋求中医发展相结合,促进中医界的自省与自救。《国医杂志》关注医学社会问题,是内地与香港两地医学信息接收与学术交流平台,是争取在港中医与在港华人权益的舆论阵地,是慈善赈灾与战时防毒救伤的慈善组织,是联系内地与在港中医、凝聚中医各界力量的重要纽带。《国医杂志》所刊中西医结合医案有牵强附会之嫌,一些方药,也已不适于现今使用;认为天花非传染病、以及主张抛弃阴阳五行的观点,是不当的。所刊涉医文学极具可读性,能让读者于晦涩难懂的医学言论中找到一丝趣味,展现医家专业素养之外的别样风采与唤醒当代中医发扬祖国医学的决心,虽非本文研究重点,亦值得关注与深入研究。

范亚晋[2](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强化研究 ——以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为例》文中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绩斐然。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便捷的网络与大量的信息在大学生与纷繁的社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连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多样,使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依靠一代又一代大学生接续努力,就要求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树立远大志向。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立场坚定、观点正确、态度积极,但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选择迷茫、理论虚薄、态度淡漠的现象,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采用“构建理论基础、总结现状及问题、探析原因、提出强化对策”的逻辑架构展开研究。首先,笔者通过梳理和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和概括了政治信仰的内涵、特点和功能,立足新时代,探讨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内容和价值。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梳理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状况,总结大学生政治信仰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消极因素、政治信仰形成过程的曲折性、新时代背景下多重环境叠加的影响及大学生自身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原因。最后,通过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优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环境,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自我建构能力,建立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实践的长效机制去强化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钟青苹[3](2020)在《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的影响》文中指出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构建关系着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其道德人格发展状况更是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综合国力发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儒家修身思想是集其人格构建目标、内容、途径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中国道德规范的深厚内生动力。儒家修身道德人格目标、内容、途径对大学生树立高尚道德人格追求,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形成正确道德认知和情感,培养长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路,在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对儒家修身思想概念、主要内容、理论逻辑及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涵义及构建的内容进行论述,梳理了两者的基本内涵,厘清了“是什么”的问题;从目标、内容、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儒家修身思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的宝贵财富,论证了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内生文化基因和当代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影响的现状,指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方面分析了其原因,说明了“为什么”要加强儒家修身思想的影响。最后落脚到“怎么做”的问题上,以问题为导向,从基本原则、基本目标、主要途径几个方面,紧扣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加强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影响的路径。

刘骁[4](2017)在《湿热地区绿色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生态环境与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与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是我国新型城市化,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要问题。选择集人才、科研、技术于一身的绿色大学校园作为研究的对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绝大部分高校资源消耗偏大、能耗水平偏高、环境负面影响显着、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有待改善;同时,绿色大学校园建设中出现了绿色技术堆砌,标准过于笼统,只重形式不讲效果等急待深化和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空间维度上分别针对规划、建筑与景观三个层面,时间维度上注重新建校园与既有校园的差异性,对夏热冬暖地区(岭南地区)及新加坡绿色大学校园现状及设计策略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可以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进而可用于解决夏热冬暖地区(岭南地区)绿色校园建设实践中的问题,提升绿色校园设计成果的环境性能,充分发挥绿色大学校园具有的人才培养和微气候调节作用,凸显其在全社会范围内具有的示范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引领特征。本文从建筑师积极参与的角度,以“两观三性”设计理论、建筑创作系统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筑气候学及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基础,建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设计理论框架,确立绿色校园设计概念,对夏热冬暖地区(岭南地区)及新加坡绿色校园建设的原则、模式与内容、步骤,以及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做出总结。基于湿热地区绿色校园设计理论和夏热冬暖地区(岭南地区)及新加坡的绿色校园建设现状的系统统计分析,注重新建校园与既有校园的差异性,从规划、建筑与景观三个设计层面,建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设计理论和设计策略,系统性地整合成湿热地区绿色校园设计方法,并通过方法指导下的新校园建设及老校园改造更新的绿色校园建设实践的应用反馈,来验证和逐步完善理论。第一章绪论是对研究的总体概括,第二章是对湿热地区绿色校园的建设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地区的比较分析。第三章总结了湿热地区绿色校园设计的理论基础。以整体设计的方法论为指导,将整体设计理念引入绿色大学校园设计。基于绿色校园整体设计的基本特点,提出绿色校园整体设计应当努力创建融合“绿色”与“人文”,汇聚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校园。建立协同整体的设计视角,从设计内容的整体性、设计程序的整体性与设计策略的整体性等方面建构规划、建筑、景观多层面整合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整体设计理论。第四章以“整体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从土地空间布局、能源系统、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绿色交通系统、景观生态系统、历史风貌、物理环境、绿色建筑系统和智慧校园十方面,建构系统性的绿色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方法。第五章以“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为基础,整合地域文化的展示、时代精神的彰显、绿色技术的应用等各设计要素,建构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策略。针对湿热地区的大学校园建筑,以“校园建筑环境性能”作为重点指标,结合岭南传统建筑经验、既有建筑改造需求、校园建筑类型特点、湿热地区气候特点等方面,进行设计策略的逻辑构建;从现行设计分工和习惯出发,按照设计团队专业划分进行逻辑组织,并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良好衔接。从建筑师积极参与、设计团队多专业协同的角度,以建筑师可控或者可影响的因素来指导设计实践,从建筑空间布局、遮阳隔热、通风与空调、采光照明、基地保水与非传统水源、立体绿化、可再生能源、绿色建材、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Green BIM应用、智慧绿色建筑11个方面进行设计策略综合。第六章以“两观三性”的设计理念为指导,根据绿色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要素的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一方面建构了生态绿网、生态多样性设计、生态恢复、雨水适应性景观、校园朴门永续设计等基于自然生态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景观设计策略,另一方面建构了传承大学独特精神文化、延续和发展校园历史文脉、以人为本与体现校园场所精神、绿色校园文化与景观教育等基于人文生态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景观设计策略,最后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科技支撑形成一体化整合设计策略。第七章是对本研究的总结和对后续相关研究的展望。

张策[5](2016)在《倡导联盟框架视角下的“一胎”政策向“二胎”政策变迁研究》文中提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总是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许许多多的社会因素中,一个国家的人口生育政策对其影响至关重要,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生育政策就是“一孩化”政策。80年代初,我国以“一孩化”政策为核心、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的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时隔三十多年之后,在人口政策领域,人口结构和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口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加剧、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等等现实问题。现在调整生育政策是基本目的是为了应对将来老龄化局面,再次获得人口红利,根本目的是为了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我党高瞻远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这也预示着执行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将要发生变化。事隔两年之后,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又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标志着“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实施。面对公共政策领域发生的这一重大变化,如何对其进行合理解释?产生这一变化的动力是什么?都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政策的变化?对未来政策变化有何启示?这既是学者关心的问题也是本文将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对于执行了十几年乃至数十年政策的变迁研究,本文认为一种合适的理论解释是倡导联盟框架理论。该理论产生于1988年,主要是通过对某一个政策议题长时间的关注,通过研究跨越十年乃至几十年时间的政策变迁,在政策变迁过程中存在重要相关利益方,他们最早是政策支持者和反对者,在竞争过中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政策联盟。两个对立联盟在政策变迁过程中相互理解、学习、妥协,最终走向政策的形成。然而,各政策相关利益方走向联盟,是一个复杂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外部条件影响,也有内部因素制约;既有联盟自身的学习、理解和成长,也有政策经纪人,专业论坛、内部冲击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以政策为导向学习和政策子系统中倡导联盟,对具体政策走向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对一个国家政策变化研究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正因为这样,政策倡导联盟理论在国外应用在许多政策分析领域,去分析政策变迁,理解公共政策是如何形成的。同时,在政策实践中找到的政策经验又上升到了理论,从而引导公共政策朝着对公众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样,我们也注意到在计划生育政策子系统中,也存在这样的支持联盟和反对联盟,他们之间存在竞争、理解、学习、妥协的政策过程,并且在政策形成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利用这个理论来观察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三十年间的变迁,尤其是“一胎”政策向”二胎“政策变迁过程。实际上,这一方面是我们对政策变迁中的理解和解释和梳理政策变迁过程;另一方面,利用这个理论分析政策变迁,也可以对未来学习这样的理论,去指导中国利益各方去参政议政,推动政策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就是通过这样的研究,分析“一胎”政策向“二胎”政策转变过程中条件,包括两大对立联盟,对立双方的信念体系。在政策变迁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影响,包括相对稳定的变量、外部的动态事件、内部冲击和政策经纪人的作用。两大对立联盟就此展开在信念体系次要方面以政策为导向的学习,最终相互学习、理解、成长、妥协,形成了“二胎”政策,这也是本文最有价值的部分。然而,我们也注意到我国公共政策环境不同于西方国家。因此对该理论的应用,本文对其借鉴和并结合我国具体政策环境,在其适用性的前提下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迁的原则,以及继续发展应当采取的措施,同时并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预测。未来计划生育政策在两大政策联盟的政策学习中,也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是因为虽然支持联盟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也是两大联盟相互学习的结果。反对联盟暂时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信念,当外部条件介入的时候,两大联盟力量又发生改变,这时候计划生育政策将会进行微调,然而这一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更是漫长的,可能是跨越十年甚至更长的政策时期。

周长久,凌美珍,张社尧[6](2011)在《广东省生态学会三十年赞》文中研究表明2011年6月28日是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日。三十年来,学会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自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怀念已故的生态学家和关注生态学事业的领导。他们是:蒲蛰

王新茹[7](2011)在《明清珠三角城镇发展引起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文中提出珠三角在明清时期虽然经常遭受自然灾害,但总体来说,自然和人文环境良好,城镇迅速发展,伴随着城镇的发展,区域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问题应运而生。本文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努力探讨明清时期珠三角城镇发展所引起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全文由绪言、正文、结语、附录四部分组成。正文作为主体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从珠三角城镇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基础入手,主要研究珠三角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资源、水利交通、人口、耕地面积、经济中心、思想文化等。第二部分,研究城镇的发展和引起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水环境恶化、河道淤塞变浅、林木被破坏、空气和噪声污染严重。第三部分,研究城镇发展引起的区域人文生态环境问题:城镇社会治安混乱、火灾频繁、瘟疫流行等。第四部分,研究政府和民间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的措施。城市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明清珠江三角洲城镇的发展状况对今天的城镇建设和规划有借鉴意义。在保证城镇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带来的生态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城镇健康发展。

边伟[8](2009)在《2009年高考政治试题与《时事》》文中认为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必然采用问题立意的方式。政治高考命题充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现实

王晓辉,朱嫦巧[9](2009)在《缅怀农史先贤 奋发再续新篇——纪念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广东农史研究第八次学术年会会议综述》文中认为

广东省生态学会第五届理事会[10](2001)在《广东生态学会二十年》文中研究表明

二、贺广东生态学会二十周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贺广东生态学会二十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香港《国医杂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近代中医药期刊研究概况
    1.1 整体近代中医药期刊研究
    1.2 地方性近代中医药期刊研究
    1.3 单种近代中医药期刊研究
    1.4 近代中医药期刊专题性研究
    1.5 近代中医药期刊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1.6 香港近代中医药期刊研究
第二章 香港《国医杂志》基本概况
    2.1 创刊缘起
    2.2 办刊宗旨
    2.3 发起人
    2.4 承办机构
    2.5 发行概况
    2.6 版式结构
    2.7 栏目设置
        2.7.1 总体情况
        2.7.2 具体栏目
    2.8 刊文类型
第三章 香港《国医杂志》医学理论与临证经验
    3.1 内容概要
        3.1.1 理论探讨
        3.1.2 临证各科
        3.1.3 温病时疫
        3.1.4 药学研究
        3.1.5 医案医话
        3.1.6 科普常识
    3.2 医案评析与学术特色研究
        3.2.1 何佩瑜《治南阳学斋医案》
        3.2.2 陈济民《血证随笔录》
        3.2.3 卢觉非《觉觉医庐医案》《觉觉医庐医话》
        3.2.4 张锡纯《志诚堂医案》
        3.2.5 张春江《春江验案》
        3.2.6 小结
第四章 香港《国医杂志》关注的社会话题
    4.1 《中医条例》的制定与公布
    4.2 医校称社案
    4.3 统一病名案
    4.4 洁净局撤销华人在家治痘条例
    4.5 慈善赈灾与战时防毒救伤
    4.6 医事纠纷
    4.7 中医界的自省与自救
第五章 香港《国医杂志》的特点与贡献
    5.1 《国医杂志》的特点
        5.1.1 触觉敏锐,追踪医界热点,引导各界舆论
        5.1.2 营造友好的编读往来互动平台,促进中医学术交流
        5.1.3 专业性与趣味性并存,具有较强的读者意识,能满足受众需求
        5.1.4 严格的审稿机制,编辑的高学术水平,确保了刊物质量
        5.1.5 恪遵办刊宗旨,为医界同人指明学术路径
    5.2 《国医杂志》的贡献
        5.2.1 注重经典理论,探讨临证经验,发扬中医学术
        5.2.2 衷中参西,增进新知,谋求中医发展
        5.2.3 转载政令,关注热点,凝聚中医各界力量
        5.2.4 作诗赋词,写序发文,传扬中医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强化研究 ——以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与述评
        (二)国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研究的理论概述
    一、信仰与政治信仰
        (一)信仰的界定
        (二)政治信仰的内涵与特点
        (三)政治信仰的功能
    二、新时代与政治信仰
        (一)新时代的意蕴
        (二)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时代价值
    三、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信仰的相关论述
        (二)党的领导人对政治信仰的相关论述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实证研究
    一、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调查说明
        (一)问卷的设计与访谈计划
        (二)问卷的发放与访谈的实施
        (三)问卷统计样本情况与访谈结果的简介
    二、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表现
        (一)大学生的政治现实感知
        (二)大学生的政治情感状态
        (三)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情况
        (四)大学生的政治实践情况
    三、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选择迷茫
        (二)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理论虚薄
        (三)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态度淡漠
第三章 新时代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逐利倾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显现的负面现象
        (三)西方发达国家舆论宣传的刻意抹黑和误导
    二、政治信仰形成过程中的曲折性对大学生精神意志的考验
        (一)政治信仰形成过程的复杂性
        (二)政治信仰形成过程的变化性
        (三)政治信仰形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三、新时代背景下多重环境叠加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
        (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
        (三)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其政治信仰的影响
        (一)大学生的认知——观念状态的不成熟
        (二)大学生的需要——目标状态的务实化
        (三)大学生的情感——意志状态的不稳定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强化对策
    一、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
        (二)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政治信仰教育
        (三)凝聚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整体合力
    二、优化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环境
        (一)肃清网络环境,唱响新时代政治信仰的主旋律
        (二)优化社会环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家庭环境,培育新时代家庭生活新家风
    三、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的能力
        (一)以时代之需激发大学生信仰建构的主动性
        (二)以时代之势引导大学生形成政治信仰观
        (三)以时代之基实现大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
    四、建设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实践的长效机制
        (一)建设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实践养成机制
        (二)搭建多方位的政治信仰实践联动机制
        (三)完善大学生信仰实践的评估反馈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3)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儒家修身思想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相关概述
    一、儒家修身思想的相关概述
        (一)儒家修身思想的概念界定
        (二)儒家修身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儒家修身思想的理论逻辑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涵义及构建内容
        (一)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基本涵义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的本质目标
        (三)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
    一、儒家修身思想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的内在联系
        (一)儒家修身思想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目标内在服务于社会发展
        (二)儒家修身思想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内容一脉相承
        (三)儒家修身思想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一致指向人的自主修养
    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提供了宝贵资源
        (一)“君子”修身目标为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信念提供了文化土壤
        (二)“仁义礼智信”的修身内容为当代大学生道德准则提供了理论借鉴
        (三)“自省内求,躬行践履”的修身途径为当代大学生自主道德修养提供了路径方法借鉴
第三章 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影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影响的现状分析
        (一)内生文化基因影响:儒家修身思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及表现
        (二)当代现实影响:儒家修身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影响的缺乏及表现
        (三)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中存在的问题
    二、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影响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先天不足:儒家修身思想的教育不充分
        (二)后天干扰: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自主性的缺失:当代大学生自主道德修养的缺失
第四章 加强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影响的路径探索
    一、强化儒家修身思想影响的基本原则
        (一)融入与借鉴原则
        (二)传承与创新原则
    二、内在加强儒家修身思想内容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的影响
        (一)借鉴“仁义礼智信”的修身内容,提升大学生道德认识
        (二)借鉴“君子”目标追求的精神榜样,淬炼大学生道德意志
        (三)借鉴“自省、慎独、力行”的修身方法,养成大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三、外在实现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影响的主要途径
        (一)推进儒家修身思想融入高校课堂教育,为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搭建平台
        (二)促进儒家修身思想在社会的传播,为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提供良好氛围
        (三)增强儒家修身思想的全方位浸润,形成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掺揉融通的合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数据统计表
附录2 关于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影响的情况调查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湿热地区绿色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
        1.2.1 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与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问题
        1.2.2 创建绿色大学校园的紧迫性
        1.2.3 我国湿热地区(以岭南地区为例)绿色大学校园建设的问题
    1.3 研究对象
        1.3.1 绿色校园
        1.3.2 湿热地区范围
        1.3.3 夏热冬暖地区、岭南地区、新加坡与湿热气候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领域相关研究
        1.5.2 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领域的研究
        1.5.3 绿色校园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1.5.4 岭南地区大学校园设计的相关研究
        1.5.5 绿色建筑与绿色校园发展综述
    1.6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1.7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
        1.7.2 创新点
第二章 绿色校园现状分析
    2.1 中国绿色设计能力研究结果分析
    2.2 各地区使用的评价标准与研究范围界定
    2.3 基于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统计分析
        2.3.1 我国绿色建筑的总体发展情况
        2.3.2 高校绿色建筑发展情况
        2.3.3 中国《建筑学报》杂志登载情况统计
        2.3.4 代表高校:南方科技大学
    2.4 基于台湾绿建筑评价系统EEWH及绿色校园相关推动政策的统计
        2.4.1 中国台湾绿色建筑的发展与绿色建筑评估系统EEWH简介
        2.4.2 中国台湾大学绿色建筑发展情况统计分析
        2.4.3 EEWH统计结果与国家标准统计结果对比
        2.4.4 台湾《建筑师》杂志登载情况统计
        2.4.5 高校参与台湾“内政部”与“教育部”改造计划统计
        2.4.6 代表高校:台湾大学
    2.5 基于香港HK-BEAM / BEAM PLUS的统计
        2.5.1 BEAM PLUS简介与特点
        2.5.2 保证绿色建筑实施效果的措施
        2.5.3 统计结果
    2.6 基于新加坡“绿色标志”(GREEN MARK)的统计
        2.6.1“绿色标志”(GREEN MARK)特点
        2.6.2 数量与比例的比较
        2.6.3 以高等教育机构为单位的比较
        2.6.4 代表高校:南洋理工大学
        2.6.5 代表高校:新加坡国立大学
    2.7 各评价标准统计总表
    2.8 各地区高校的对比分析
        2.8.1 QS亚洲大学排名与高校绿色建筑数量排序
        2.8.2 平均指标分析
        2.8.3 相关性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整体设计
    3.1 绿色校园设计理论基础
        3.1.1 “两观三性”设计理论
        3.1.2 建筑创作系统论
        3.1.3 建筑气候学
        3.1.4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
        3.1.5 景观生态学理论
        3.1.6 绿色校园评价体系
    3.2 绿色校园规划、建筑、景观整体设计
        3.2.1 绿色校园整体设计的方法论
        3.2.2 绿色校园整体设计的基本特点
        3.2.3 设计内容的整体性
        3.2.4 设计程序的整体性
        3.2.5 设计策略的整体性
    3.3 案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湿热地区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策略
    4.1 绿色校园的规划设计
        4.1.1 专项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4.1.2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组成要素
    4.2 绿色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
        4.2.1 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
        4.2.2 景观生态规划
        4.2.3 绿色交通规划
        4.2.4 水资源规划
        4.2.5 风貌维护规划
        4.2.6 物理环境规划
        4.2.7 绿色建筑规划
        4.2.8 能源系统规划
        4.2.9 固体废弃物规划
        4.2.10 智慧校园规划:“智慧”助力“绿色”
    4.3 案例分析
        4.3.1 【案例】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规划(2016年)
        4.3.2 【案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概念设计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湿热地区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策略
    5.1 校园建筑环境性能
    5.2 校园建筑类型特点
    5.3 校园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需求
    5.4 岭南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特色经验
        5.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5.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4.5 室内环境质量
    5.5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策略
        5.5.1 建筑空间布局
        5.5.2 遮阳隔热
        5.5.3 建筑通风
        5.5.4 采光照明
        5.5.5 基地保水和非传统水源
        5.5.6 立体绿化
        5.5.7 绿色建材
        5.5.8 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
        5.5.9 Green BIM应用
        5.5.10 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
        5.5.11 智慧绿色建筑
    5.6 案例分析
        5.6.1 【案例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体育馆
        5.6.2 【案例二】华南理工大学31~34号楼教学楼群
        5.6.3 【案例三】澳门大学横琴岛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6.1 绿色大学校园景观概念及设计要素
    6.2 基于自然生态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6.2.1 绿地面积和位置——以形成生态绿网
        6.2.2 绿地的效益(质量)——生态多样性设计,兼顾CO2固定能力
        6.2.3 校园景观的生态恢复
        6.2.4 海绵校园的基石——雨水适应性景观
        6.2.5 校园朴门永续设计
    6.3 基于人文生态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6.3.1 大学精神与历史文脉
        6.3.2 以人为本,体现校园场所精神
        6.3.3 绿色校园文化与景观教育功效
    6.4 校园景观一体化设计
        6.4.1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科技支撑整合设计策略
        6.4.2 案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台湾《建筑师》杂志刊登的高校EEWH绿色建筑
    台湾绿建筑奖高校获奖项目
    南洋理工大学“绿色标志”(GREEN MARK)绿色建筑目录
    新加坡国立大学“绿色标志”(GREEN MARK)绿色建筑
    新加坡其他高校代表性“绿色标志”(GREEN MARK)绿色建筑/绿色校园
    香港BEAM PLUS铂金级高校绿色建筑目录
    香港中文大学HK-BEAM/BEAM PLUS绿色建筑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倡导联盟框架视角下的“一胎”政策向“二胎”政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3 研究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倡导联盟框架理论研究
        1.4.2 计划生育政策研究
2 倡导联盟框架理论
    2.1 理论的提出
    2.2 基本概念与理论解释
        2.2.1 子系统、倡导联盟与信念体系
        2.2.2 政策学习与政策变迁
    2.3 理论的发展
3 倡导联盟框架的应用
    3.1 应用情况概述
    3.2 案例一:放松航空管制政策变迁
    3.3 案例二:加利福尼亚州的水利政策变迁
    3.4 启示:政策联盟促进政策变迁路径分析
4 倡导联盟框架下计划生育政策适用性分析
    4.1 倡导联盟框架假设适用性分析
    4.2 倡导联盟框架核心观点适用性分析
5 “一胎”政策向“二胎”政策变迁过程(1978-2015)
    5.1 “一胎”政策的形成(1978-1982)
    5.2 “二胎”政策声音被压制(1982-1984)
    5.3 “一胎”政策继续推进、反思与二胎政策的酝酿(1984-2013.8)
    5.4 “单独二胎”政策提出与实施(2013.8-2013.11)
    5.5 “全面二胎”政策颁布(2013.11-2015.10)
6 倡导联盟框架视角下的“一胎”政策向“二胎”政策变迁
    6.1 倡导联盟框架视角下的条件分析
        6.1.1 倡导联盟框架下的不同联盟
        6.1.2 支持联盟和反对联盟的信念体系分析与构建
    6.2 “一胎”向“二胎”变迁中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变迁
        6.2.1 政策取向学习的可能性分析
        6.2.2 不同层面的政策取向学习
        6.2.3 政策取向学习与政策变迁的关系分析
    6.3 “一胎”向“二胎”政策变迁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相对稳定的变量
        6.3.2 外部动态事件
    6.4 “一胎”向“二胎”转变过程中政策经纪人和专业论坛
        6.4.1 政策经纪人在政策学习中的作用
        6.4.2 专业论坛的存在与作用
    6.5 计划生育政策子系统的“内部冲击”与政策变迁
        6.5.1 2010年法学教授杨支柱二胎抗争之路
        6.5.2 2012年安康孕妇强制流产事件
7 倡导联盟框架视角下的我国计生政策变迁启示与展望
    7.1 我国计生政策变迁的原则
    7.2 我国计生政策发展应当采取的措施
    7.3 未来我国计生政策变迁预测
8 总结与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7)明清珠三角城镇发展引起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三、发展趋势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明清珠三角城镇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
    第一节 明清珠三角城镇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
    第二节 明清珠三角城镇发展的人文环境
第二章 明清珠三角城镇发展所引起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问题
    第一节 明清珠三角城镇的发展
    第二节 明清珠三角城镇发展所引起的区域水环境的变化
    第三节 明清珠三角城镇发展所引起的区域其他自然环境变化
第三章 明清珠三角城镇发展所引起的区域人文生态环境问题
    第一节 治安混乱
    第二节 火灾频繁
    第三节 瘟疫流行
第四章 明清时期珠三角城镇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
    第一节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措施
    第二节 改善人文生态环境的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9)缅怀农史先贤 奋发再续新篇——纪念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广东农史研究第八次学术年会会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生态史与环境保护史研究。
二、传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交流。
三、农业经济史与乡村社会史研究。
四、农业历史文献研究。

四、贺广东生态学会二十周年(论文参考文献)

  • [1]香港《国医杂志》研究[D]. 何钰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强化研究 ——以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为例[D]. 范亚晋. 暨南大学, 2020(04)
  • [3]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的影响[D]. 钟青苹. 暨南大学, 2020(04)
  • [4]湿热地区绿色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策略研究[D]. 刘骁.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5]倡导联盟框架视角下的“一胎”政策向“二胎”政策变迁研究[D]. 张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1)
  • [6]广东省生态学会三十年赞[J]. 周长久,凌美珍,张社尧. 生态科学, 2011(S1)
  • [7]明清珠三角城镇发展引起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D]. 王新茹. 暨南大学, 2011(01)
  • [8]2009年高考政治试题与《时事》[J]. 边伟. 时事(时事报告)(高中版), 2009(01)
  • [9]缅怀农史先贤 奋发再续新篇——纪念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广东农史研究第八次学术年会会议综述[J]. 王晓辉,朱嫦巧. 古今农业, 2009(01)
  • [10]广东生态学会二十年[J]. 广东省生态学会第五届理事会. 生态科学, 2001(S1)

标签:;  ;  ;  ;  

祝贺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20周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