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陈芳[1](2021)在《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以里罗城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田园综合体这一助力乡村发展的旅游新兴模式,自被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后,就受到了各学业界人士的聚焦支持,面对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宏观大环境,田园综合体的高质量发展转变也势在必行。同时,国家多次发布文件指导“三农”工作,旨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民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而田园综合体作为探索农村地域发展的旅游新兴模式,在促进农村稳定、农民幸福、产业发展方面,都显示出了较好的优势。那么,新时代经济新常态下,如何真正实现田园综合体的高质量发展,找出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我国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田园综合体为研究对象,并以里罗城田园综合体为调研实证,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田园综合体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脉络进行了文献检索和梳理,阐述了田园综合体及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并以“高质量发展”“产业融合理论”“新田园主义理念”等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总要求和田园综合体成功实践模式,创新性的对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内容体系分析,认为田园综合体的高质量发展,要重点关注现代产业、休闲旅游和新型社区三个方面的协调持续发展,同时细分出十五个具体内容指标。并认为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产业要兴旺,旅游要持续,社区要幸福,生态要文明,其关键要素甄别,应该从现代产业、休闲旅游、新型社区三个方面进行甄别。同时,基于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理论内容指引,运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座谈法等对信阳市商城县里罗城村田园综合体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研究了里罗城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凸显的问题,发现存在现代产业基石有待夯实,休闲旅游融合能力有待提升,新型社区建设有待完善的问题。最后,在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的研究基础上,从现代产业、休闲旅游、新型社区三个方面提出了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九大路径,现代产业方面:产业赋能、创新驱动之路,产业融合、六次产业之路,人才建设、品牌特色之路;休闲旅游方面:科学规划、供需匹配之路,休闲体验、美美与共之路,科技融入、与时俱进之路;新型社区方面:绿色生态、乡风文明之路,公共服务、城乡互融之路,多元主体、共建共享之路。
杨帆[2](2020)在《乡村振兴视域中农村妇女主体意识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妇女承担起了大多数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认识到她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的要求,是总结以往农村发展经验得出的要求。农村妇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生力量,是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在乡村振兴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乡村振兴给农村妇女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浙江省溪南村进行实地调研,对各个年龄段以及从事不同职业的农村妇女进行访谈。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和生活思想状况这两大块,涉及到家庭收入和开支情况、家庭地位、对自身价值有什么样的认识、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访谈内容选择和问题设置基本涵盖到了乡村妇女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重点关注她们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是否愿意参与乡村振兴,能不能为乡村振兴做点什么。通过入村访谈发现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主体意识得到内在发展,文化水平和学习意识普遍得到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她们对美好生活有着向往和自己的规划。但同时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部分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主体意识存在不足,自我认同感偏弱,价值主体意识不足;创新意识相对缺乏,实践主体意识不足。这些问题导致农村妇女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不到位,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不高。结合社会历史发展和现实因素,对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主体意识存在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在于乡村社会发展相对缓慢、传统思想观点的影响、农村妇女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偏低等方面。根据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具体要求,把握农村妇女自我发展以及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提出培育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主体意识的路径。要让农村妇女充分认识到她们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她们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需要提升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女农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充分发挥农村妇女主体意识;提高组织化程度,完善培育农村妇女主体意识的组织载体;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提升社会对农村妇女的认同感。
任雨馨[3](2020)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大理州南五里桥回族聚居村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提出“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对南五里桥的发展实践进行阐述。大理白族自治州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进一步开发的地区,农村地区多,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大理州南五里桥在近几年经济发展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高,南五里桥的乡村发展已经颇有成效;南五里桥党支部带领村民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因村制宜,发挥好民族地区的优势,促进了南五里桥的乡村振兴,实现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本文通过对南五里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发展实践的调查研究,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等学科的多方面知识对其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当地在社会经济等方面中取得的成就,总结经验,提出自己的思考,同时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相关思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本文在在乡村振兴研究对象上有一定创新,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南五里桥,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白族少数民族聚居地,但是村内居民又以回族为主,在此背景下该村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建设发展模式。本文在在研究思路上有一定创新,本文对南五里桥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都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该村发展路径和路径通过思考进行了经验总结和系统性的分析。最后,本文在内容上有一定创新,本文的相关调研材料详实、新颖,是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获得的第一手材料。
郑宁宁[4](2020)在《新时代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乡风文明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和保障。就此而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思路的背景下,尽管湘西州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基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农民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比较而言,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质量不令人满意,有待于进一步推进和提升。近年来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实践进程、总体效果和质量如何?农村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存在哪些短板、遇到了哪些新情况新问题?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陈规陋习等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遏制?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面临哪些新困惑和新困难?如何进一步提升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系统的调查和研究。通过查找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工作的相关文献,以及对湘西州各县市、乡镇乡村进行实地调查,以及对州县文明办、乡镇党委、“村支两委”及其农民进行访谈,就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发现近年来湘西州农村人居环境、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乡风民风较之过去有了较大地改观,但总体上讲,成效只是初步的,质量是低水平的。目前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村陈规陋习顽疾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农村移风易俗与全面小康建设不协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风表象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弱化虚化。调查分析也了解到,基层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基层乡风文明建设常态化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文明乡风建设主体内生动力发挥不够充分、乡风文明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非均衡发展等严重制约、影响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反映强烈。新时代湘西州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质量应立足于四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基层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确立乡风文明建设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乡风文明建设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关键所在的思想理念;进一步完善乡风文明建设的常态化体制机制,包括完善乡风文明建设的宣传发动部署体制机制、乡风文明建设项目化推进实施体制机制、乡风文明建设督查与第三方考核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群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主要从完善村规民约与健全“三会两禁”公益机构、进一步加强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道德风尚评议和模范典型奖励方面努力;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均衡发展,重点是强化基层党组织乡风文明建设的政治核心作用、构建完善乡风文明与全面小康建设的协同机制、健全基层党组织乡风文明建设“一岗双责”制度。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价值、道德层面的时代要求,是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内涵,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质量意义重大。新时代湘西州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质量问题的研究,清晰地展现了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总体效果和质量水平,摸清了湘西州农村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存在的短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乡村陈规陋习的遏制情况,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面临的新困惑和新困难等等情况,可以提高人们充分认识、准确把握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克服关于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问题上的盲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的新思路和对策,为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职能部门及基层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参考和借鉴。
张新颖[5](2020)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家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强则国家强。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瞻远瞩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而家风是家庭内在精神文化。家风正,则家庭兴;家庭兴,则乡村兴。没有农村优良的家风的支撑,就不可能有乡村振兴的真正实现。因此,建设优良家风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正是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家风建设进行了探讨。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挖掘乡村振兴与农村家风建设的内在关系。家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筑牢乡村振兴的家庭根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精神动力;乡村振兴则为新时代的农村家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鲜明指向:“产业兴旺”需要爱农兴农、尽心敬业、心怀远志的家风;“生态宜居”需要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家风;“乡风文明”需要重家尚和、讲信修睦、崇尚科学的家风;“治理有效”需要立德修身、明礼守法、乐治善治的家风;“生活富裕”需要自立自强、倡勤反惰、尚简抑奢的家风。第二部分,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风建设现状、问题及原因。论文通过对邛崃市、宝兴县、龙泉驿区的实地调查,发现乡村振兴背景下家风的作用尤其是在村级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优秀传统家风得到进一步弘扬,同时还体现了一定的时代要求。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甚至是阻碍乡村振兴的家风思想,如爱农意识教育缺乏、勤俭意识不足、集体意识淡薄、法治观念淡薄、德育意识淡薄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指出观念认识不够、家庭人员流动、市场经济影响、家庭代际差异是其深层原因。第三部分,从乡村振兴需要出发,探索新时代农村优秀家风建设的途径。首先,根据乡村振兴的家风要求,培育新时代的家风意识;其次,发挥家庭各代的作用,形成代际合力;然后,创新家风建设的载体和形式,提升家风建设效果。
陈春花[6](2020)在《湘西苗族银饰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研究 ——以凤凰县德榜银饰为例》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及大量学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意义、理论、实践路径等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兼顾经济、生态、乡风、秩序、美好生活等多重效益的乡村振兴之路。有学者提出,可以把传统文化运用于乡村振兴战略中。那么,湘西苗族银饰这一民族传统文化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什么作用呢?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部,与湖北、重庆、贵州接壤,区域内山峦叠嶂,峡谷众多,林多地少,民族传统文化深厚,苗疆边墙横亘东西。乡村傍山而建,散布在群山之间。历史上着名的乾嘉苗民起义就发生在这里。在众多苗族传统文化中,湘西自治州凤凰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苗族银饰是苗族文化的精品,具有代表性。为做好本课题研究,笔者精心选择凤凰县禾库镇德榜村为田野点。德榜村是纯苗族村寨,有银饰村的称号,其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流传百年之久,银饰作为该村的乡村产业,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学艺,兴办家庭作坊。德榜村内新楼林立,邻里和睦,一片祥和。本文力图从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德榜村传统的苗族银饰为出发点,以银饰产业为突破口,来探讨湘西苗族银饰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全文共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及相关文献综述;第二章对田野点进行介绍,内容包括选点理由、德榜苗寨的生态、生产、生计、民族、文化、银饰锻制技艺等,为后面章节的论述作铺垫;第三章主要讨论德榜银饰的文化价值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首先从德榜银饰蕴含的文化内涵、银饰传承传统文化及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空间传递等方面介绍苗族银饰所体现的文化价值,然后阐述其文化价值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之一,有利于乡村文化自觉;第四章主要通过银饰本身就是财富,银饰是一种耦合性产业,可增加村民的家庭收入等方面来分析银饰具有经济价值,再通过对银饰是文化产品,有利于乡村产业振兴的论述来探讨德榜银饰的经济价值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第五章在第三和第四章的基础上,讨论德榜银饰在增强村民凝聚力、提升村民精神风貌、促进村寨和谐等方面展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其社会价值促进乡村振兴的多面开展。湘西苗族银饰作为纹饰和技艺是文化,作为物质是一种文化产业。文章通过分析湘西苗族银饰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总结得出湘西苗族银饰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推动作用,恰当合理地运用当地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可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
张会芳[7](2020)在《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进程中,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他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党的群众观、群众工作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的新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是在应对国际格局变化、需要推进中国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情况下形成的,其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实践基础为在梁家河插队、在地方基层和中央高层工作的经历。习近平关于群众观的重要论述围绕新时代怎样正确认识、看待人民群众,怎样正确对待人民群众提出了总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尊重群众主人翁地位;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人民是阅卷人。并对贯彻落实总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作出了具体指示。习近平在关于群众观的重要论述中体现出思想内涵中蕴含文化底蕴、表述上彰显平民风格、实际工作中紧抓实干、党建中注重制度和信念教化等特点,也有突出人民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尤其重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党风建设中凸显联系群众的重要性、特别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等创新之处。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不仅在理论上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充实和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在现实中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贯彻党政国策、广泛联系群众。当前,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可从推动传播、完善制度、抓好民生、从严治党、运用新形式开展群众工作等路径入手。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它的重要意义正在指导具体的实践工作中体现出来。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贯彻习近平关于群众观的重要论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卫兴华,叶小文,李君如,石仲泉,徐飞,郝立新,张占斌[8](2019)在《百位专家学者谈初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19年5月31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开展主题教育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奔着问题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坚决予以整治,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努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初心的端正、坚定、践行,是初心伟力得以释放的不可或缺的三个根本条件。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本来已有答案:"为人民服务!"受商品交换原则的影响,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
薛韡[9](2019)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三不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开展了刀刃向内、气势磅礴的反腐败斗争。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机制作为反腐败斗争的主轴贯穿其中,推动了反腐败斗争从“胶着状态”到如今取得“压倒性胜利”,不敢腐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和全面从严治党历史性成就表明,构建“三不腐”机制成效显着。立足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望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方的路,进一步研究总结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历程和经验,研究凝炼出构建“三不腐”机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基本路径。这条基本路径是由反腐败斗争的历史性变革和实践成效演进而来的,是对党的反腐败斗争和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构建“三不腐”机制这条基本路径,是贯通一体的有机整体,是相融相成、相互促进的标本兼治,是一体推进的系统工程。反腐败斗争虽然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但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考验危险和风险挑战依旧长期存在。当前,构建“三不腐”机制在目标实现和作用发挥的程度上还存在着不均衡、不平衡问题,腐败存量和增量并存,规范权力运行的笼子还未严丝合缝,涵养自律意识的土壤尚未完全厚植,需要以坚韧执着的斗志攻坚克难,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体推进“三不腐”,是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重大战略部署。新时代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要重点在传承经验和改革创新、重点突破和集成联动、内在活力和外部动力、常态效能和长效机制这“四个方面”统筹把握,以“3+2+1”为基本建构格局一体推进,健全完善惩戒、预防、自律三大运行机制、制度和责任两个保障机制,同时全力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专责作用。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基本路径的生动实践,必将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战略性成果,直至海晏河清。
曹伟波[10](2019)在《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给予高度重视,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实际,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科学分析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进行系统部署,提出了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指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就是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就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本文从乡村振兴的提出及涵义入手,分析乡村振兴产生的时代背景;系统梳理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来源和主观因素;从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作为中心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优先任务,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主要内容;从战略的高度性、鲜明的人民性、问题的导向性、内容的全面性、独特的创新性凝练概括了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基本特征;进一步指出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指明了乡村振兴在经济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新时代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总要求。新时期我们要做好乡村振兴的工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目标的跨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二、今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今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以里罗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及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田园综合体 |
(二)高质量发展 |
二、理论基础 |
(一)高质量发展 |
(二)产业融合理论 |
(三)新田园主义理念 |
(四)乡村振兴战略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内容体系分析 |
一、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思考基点 |
二、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内容解析 |
(一)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内容 |
(二)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
三、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甄别 |
(一)从现代产业方面进行关键要素甄别 |
(二)从休闲旅游方面进行关键要素甄别 |
(三)从新型社区方面进行关键要素甄别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里罗城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里罗城简况 |
(一)基本概况 |
(二)资源条件 |
二、里罗城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现状 |
(一)里罗城田园综合体的发起 |
(二)里罗城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现状 |
三、里罗城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问题识别 |
(一)现代产业基石有待夯实 |
(二)休闲旅游融合能力有待提升 |
(三)新型社区建设有待完善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路径 |
一、现代产业方面高质量发展路径 |
(一)产业赋能、创新驱动之路 |
(二)产业融合、六次产业之路 |
(三)人才建设、品牌特色之路 |
二、休闲旅游方面高质量发展路径 |
(一)科学规划、供需匹配之路 |
(二)休闲体验、美美与共之路 |
(三)科技融入、与时俱进之路 |
三、新型社区方面高质量发展路径 |
(一)绿色生态、乡风文明之路 |
(二)公共服务、城乡互融之路 |
(三)多元主体、共建共享之路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 |
四、进一步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2)乡村振兴视域中农村妇女主体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和评述 |
1.2.1 研究现状 |
1.2.2 文献评述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主体意识 |
1.3.2 农村妇女主体意识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不足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1.4.3 不足 |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增强农村妇女主体意识 |
2.1 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
2.1.1 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的要求 |
2.1.2 农村发展经验的要求 |
2.2 培育农村妇女主体意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
2.2.1 实现产业兴旺的活力源泉 |
2.2.2 实现生活富裕的推动力 |
2.2.3 实现生态宜居的理念依托 |
2.2.4 实现乡风文明的精神力量 |
2.2.5 实现治理有效的政治压舱石 |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妇女主体意识状况调查 |
3.1 农村妇女社会生活状况调查 |
3.1.1 调查地概况 |
3.1.2 调查的基本情况 |
3.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妇女主体意识的内在发展 |
3.2.1 文化水平和学习意识得到提升 |
3.2.2 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增强 |
3.2.3 对美好生活有着向往 |
3.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妇女主体意识的不足 |
3.3.1 自主意识偏弱,价值主体意识不足 |
3.3.2 创新意识相对缺乏,实践主体意识不足 |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妇女主体意识不足的原因分析 |
4.1 历史原因 |
4.1.1 传统思想观念的延续 |
4.1.2 乡村社会发展相较不足的影响 |
4.2 现实原因 |
4.2.1 经济收入相对偏低,片面发挥主观能动性 |
4.2.2 综合素质和能力较低,对主体意识认识不够全面 |
4.2.3 组织化程度偏低,提升主体意识的组织载体不够完善 |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培育农村妇女主体意识的路径探究 |
5.1 提升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女农民 |
5.1.1 积极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升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 |
5.1.2 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渠道 |
5.1.3 深入推进公民教育,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
5.2 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充分发挥农村妇女主体意识 |
5.2.1 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为农村妇女主体意识的发挥提供物质保障 |
5.2.2 建设法治乡村,从法律的高度保障农村妇女主体意识的发挥 |
5.2.3 推进政策完善落实,从政策的支持促进农村妇女主体意识的培育 |
5.3 提高组织化程度,完善培育农村妇女主体意识的组织载体 |
5.3.1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
5.3.2 完善妇联对农村妇女的组织引领,有效发挥妇联的职能作用 |
5.3.3 鼓励农村妇女合作组织的多样化发展,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互助作用 |
5.4 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提升社会对农村妇女的认同感 |
5.4.1 汇聚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
5.4.2 提升对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中主体地位的认同 |
5.4.3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乡村振兴视域下大理州南五里桥回族聚居村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重点难点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综述 |
第一章 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及南五里桥发展现状 |
一、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及其提出的背景 |
(一)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 |
(二)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
二、大理白族自治州南五里桥村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现状 |
(一)南五里桥历史沿革 |
(二)南五里桥发展现状 |
第二章 “产业兴旺”奠定南五里桥振兴的物质基础 |
一、南五里桥以产业发展为重点 |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三、餐饮住宿业的发展 |
四、创建活动促进产业发展 |
(一)“南五里桥文明集市”活动 |
(二)“食品安全培训”活动 |
(三)“厨师培训”活动 |
第三章 “生态宜居”提升南五里桥的人居环境水平 |
一、南五里桥环保行动的背景 |
二、南五里桥环保行动 |
(一)环保行动的提出及实施效果 |
(二)环保行动的具体措施 |
(三)生态宜居稳步推进 |
第四章 “乡风文明”提升南五里桥的精神风貌 |
一、南五里桥创建全国文明村目标制定 |
二、南五里桥创建全国文明村工作部署 |
三、南五里桥创建成全国文明村 |
(一)“示范户”带动精神文明建设 |
(二)丰富精彩的文化文艺生活 |
第五章 “治理有效”促进南五里桥创建平安村 |
一、村党支部保障“治理有效” |
二、平安村建设主要任务 |
三、平安村建设实施方案及成果 |
第六章 “生活富裕”提升南五里桥村民生活品质 |
一、经济发展实现南五里桥村民生活富裕 |
二、民族团结互助实现脱贫致富 |
三、党员致富带动群众发展 |
第七章 南五里桥乡村振兴发展思考 |
一、对南五里桥产业兴旺的思考 |
二、对南五里桥生态宜居的思考 |
三、对南五里桥乡风文明的思考 |
四、对南五里桥治理有效的思考 |
五、对南五里桥生活富裕的思考 |
六、党支部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
七、继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
八、继续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新时代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提升概述 |
第一节 乡风文明与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 |
一、乡风文明的提出过程及内涵 |
二、乡风文明建设内涵及其特征 |
三、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的历程 |
第二节 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
一、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 |
二、维持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 |
三、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
第三节 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提升的目标 |
一、农民道德修养与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显着增强 |
三、农村移风易俗与全面小康建设协调发展 |
四、农村文明理事的社会风尚基本形成 |
第二章 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的调查与研究 |
第一节 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调查的设计 |
一、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调查实施方案 |
二、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
第二节 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农村陈规陋习顽疾仍不同程度的存在 |
二、农村移风易俗与全面小康建设不协同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风有待加强 |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有待完善 |
第三节 影响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的主要原因 |
一、农村基层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
二、基层乡风文明建设常态化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
三、文明乡风建设主体内生动力发挥不够充分 |
第三章 新时代湘西州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质量的对策 |
第一节 进一步提高基层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
一、乡风文明建设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 |
二、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
三、乡风文明建设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关键所在 |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乡风文明建设的常态化体制机制 |
一、完善乡风文明建设的宣传发动部署体制机制 |
二、完善乡风文明建设项目化推进实施体制机制 |
三、完善乡风文明建设督查与第三方考核体制机制 |
第三节 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群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
一、完善村规民约与健全“三会两禁”公益机构 |
二、进一步加强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 |
三、大力推进农村道德风尚评议和模范典型奖励 |
第四节 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均衡发展 |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乡风文明建设的政治核心作用 |
二、构建完善乡风文明与全面小康建设的协同机制 |
三、健全基层党组织乡风文明建设“一岗双责”制度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调查问卷 |
(5)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家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关于家风的研究综述 |
1.3.2 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 |
第2章 乡村振兴与农村家风建设关系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家风 |
2.1.2 乡村振兴战略 |
2.2 家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
2.2.1 筑牢乡村振兴家庭根基的内在要求 |
2.2.2 实现乡风文明的必然要求 |
2.2.3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重要源头 |
2.3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村家风建设的鲜明指向 |
2.3.1 “产业兴旺”的家风指向 |
2.3.2 “生态宜居”的家风指向 |
2.3.3 “乡风文明”的家风指向 |
2.3.4 “治理有效”的家风指向 |
2.3.5 “生活富裕”的家风指向 |
第3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家风建设现状 |
3.1 调查概述 |
3.1.1 调查的宗旨和目的 |
3.1.2 调查地点的选取及概况 |
3.1.3 调查的内容 |
3.1.4 调查的实施情况 |
3.2 家风建设现状 |
3.2.1 对家风作用有所认识 |
3.2.2 比较注重传统家风 |
3.2.3 体现了一定的时代要求 |
3.3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家风问题 |
3.3.1 轻离故土,爱农意识缺乏 |
3.3.2 小家为本,集体意识淡薄 |
3.3.3 人情为上,法治观念不强 |
3.3.4 注重面子,节俭意识不足 |
3.3.5 重智轻德,家教不足 |
第4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家风建设问题的原因 |
4.1 思想观念偏差的影响 |
4.2 市场经济的影响 |
4.3 家庭人员流动的影响 |
4.4 家庭代际差异的影响 |
第5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家风建设的对策 |
5.1 培育新时代的家风意识 |
5.1.1 深化乡村振兴认识 |
5.1.2 充分认识优秀传统家风的现代价值 |
5.1.3 强化集体意识 |
5.1.4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 |
5.2 凝聚家风建设的代际合力 |
5.2.1 发挥老年一代的家风传递作用 |
5.2.2 发挥父母的家庭教化作用 |
5.2.3 发挥年轻一代的文化反哺作用 |
5.3 创新家风建设的载体和形式 |
5.3.1 用好节日文化载体 |
5.3.2 发挥新乡贤示范作用 |
5.3.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家风建设的途径和形式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有关“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家风建设研究”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湘西苗族银饰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研究 ——以凤凰县德榜银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 |
第三节 相关学术研究动态 |
一、乡村振兴的研究 |
二、苗族文化与银饰的研究 |
第二章 德榜苗寨 |
第一节 德榜苗寨被选缘由 |
一、选定凤凰县的缘由 |
二、选定凤凰县德榜苗寨的缘由 |
第二节 德榜苗寨的民族和文化 |
一、德榜苗寨的民族 |
二、德榜苗寨的文化 |
第三节 德榜苗寨的生态、生产与生计 |
一、德榜苗寨的生态 |
二、德榜苗寨的生产与生计 |
第四节 德榜苗寨银饰锻制技艺 |
一、德榜银饰锻制技艺的发展现状 |
二、国家力量对德榜银饰锻制技艺发展的影响 |
第三章 德榜银饰的文化价值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德榜银饰的文化价值 |
一、苗族的历史 |
二、银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
三、银饰传承传统文化 |
第二节 德榜银饰的文化价值巩固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 |
一、德榜银饰的文化价值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之一 |
二、德榜银饰的文化价值有利于乡村文化自觉 |
第四章 德榜银饰的经济价值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德榜银饰的经济价值 |
一、银饰本身具有经济价值 |
二、银饰制作使村民家庭收入增加 |
三、银饰是一种耦合性产业 |
第二节 德榜银饰的经济价值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 |
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
二、银饰的经济价值满足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需要 |
第三节 德榜银饰产业在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
一、德榜银饰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展的不同观点 |
二、德榜银饰产业在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困境 |
三、德榜银饰产业在乡村振兴中面临困境的对策 |
第五章 德榜银饰的社会价值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德榜银饰的社会价值 |
一、银饰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
二、银饰增加村民的凝聚力 |
三、银饰提升村民的精神风貌 |
四、银饰促使村寨更和谐有序 |
第二节 德榜银饰的社会价值促进乡村振兴的多面开展 |
一、乡村振兴是一项整体性的乡村建设理念 |
二、银饰的社会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多方面实施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A 访谈明细 |
附录 B 田野调查掠影 |
(7)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的形成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
一、国际背景 |
二、国内背景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产生的理论渊源 |
一、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坚守 |
二、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吸收 |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形成的实践基础 |
一、在陕西梁家河插队期间孕育发芽 |
二、在地方工作实践中得以总结提高 |
三、在中央高层工作中最终成熟升华 |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的总要求 |
一、厘清“人民”、“群众”和“群众观”概念 |
二、重要论述的基本主张 |
第二节 改善群众经济生活 |
一、推动“三农”经济发展 |
二、促进城镇居民经济发展 |
三、实现群众美好生活愿望 |
第三节 保证群众政治权利 |
一、保证群众管理国家社会事务 |
二、保证国家政策同群众商量 |
三、拓展群众当家做主方式路径 |
第四节 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
一、积极开展群众教育活动 |
二、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 |
三、重拾优秀文化影响群众 |
四、利用网络平台引导群众 |
第五节 确保群众安居乐业 |
一、彻底消除贫穷困苦,力促全民脱贫致富 |
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
三、实现总体国家安全,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
第六节 为群众营造宜居环境 |
一、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群众长远利益 |
二、发展生态经济,拓宽群众致富路子 |
三、健全制度保障,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的特点和创新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的特点 |
一、思想内涵中蕴含文化底蕴 |
二、思想表述上彰显平民风格 |
三、实际工作中注重实干的效用 |
四、党建中注重制度和信念教化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的创新 |
一、突出人民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 |
二、尤其重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三、在党风建设中凸显联系群众的重要性 |
四、特别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
第四章 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的意义和路径 |
第一节 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节 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的路径 |
一、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传播 |
二、完善民主制度,保障人民民主 |
三、关心群众生活,抓好民生工程 |
四、全面从严治党,转变干部作风 |
五、灵活运用网络,开展群众工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三不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三、基本概念阐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三不腐”机制的理论源泉和文明成果借鉴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 |
一、马克思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中的反腐败思想 |
二、列宁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中的反腐败思想 |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政思想借鉴 |
一、以廉治国理政 |
二、以廉选吏治吏 |
三、以廉修身为官 |
第三节 国际反腐败文明成果借鉴 |
一、注重道德教育和职业保障 |
二、坚持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 |
三、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回顾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一、坚持从思想上建设党 |
二、严肃党的纪律 |
三、重视民主监督 |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一、集中开展思想教育和惩治腐败 |
二、探索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
第三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 |
一、始终坚持教育为主 |
二、着力强化制度建设 |
三、加强权力监督制约 |
四、保持惩治腐败力度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时代“三不腐”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
第一节 “三不腐”机制的提出及其必然性 |
一、“三不腐”机制的提出过程 |
二、“三不腐”机制提出的必然性 |
第二节 构建“三不腐”机制的实践进程 |
一、构建不敢腐机制的主要实践 |
二、构建不能腐机制的主要实践 |
三、构建不想腐机制的主要实践 |
第三节 “三不腐”机制的深刻内涵 |
一、“三不腐”机制的基本内容 |
二、“三不腐”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 |
三、“三不腐”机制的实质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时代构建“三不腐”机制的成效和经验 |
第一节 构建“三不腐”机制的显着成效 |
一、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
二、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
三、人民群众信任支持提升 |
四、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
五、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
第二节 构建“三不腐”机制的重要经验 |
一、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
二、政治统领和全面推进相统一 |
三、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融合 |
四、抓住少数和管住多数相并重 |
五、自我革命和加强监督相协同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时代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
第一节 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腐败存量和腐败增量并存 |
二、规范权力运行的笼子还未严丝合缝 |
三、涵养自律意识的土壤尚未完全厚植 |
第二节 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面临问题的影响因素 |
一、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复杂 |
二、党自身结构变化带来多重影响 |
三、党内政治生态改善存在薄弱环节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时代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的价值导向和基本考量 |
第一节 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的价值导向 |
一、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题中之义 |
二、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
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 |
四、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 |
第二节 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的基本考量 |
一、传承经验和改革创新有机结合 |
二、重点突破和集成联动齐头并进 |
三、内在活力和外部动力同向发力 |
四、常态效能和长效机制并驾齐驱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新时代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的对策思考 |
第一节 完善健全三大运行机制 |
一、强化以惩治震慑为重点的惩戒机制 |
二、健全以监督制约为重点的预防机制 |
三、完善以教育引导为重点的自律机制 |
第二节 强化制度和责任保障机制 |
一、持续强化制度保障机制 |
二、严格落实责任保障机制 |
第三节 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专责作用 |
一、始终坚守政治机关定位 |
二、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
三、打造一支纪检监察铁军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提出和形成 |
2.1 乡村振兴的提出和涵义 |
2.1.1 乡村振兴的提出 |
2.1.2 乡村振兴的涵义 |
2.2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
2.2.1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实现伟大目标的需要 |
2.2.3 我国“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2.3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来源 |
2.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重要论述 |
2.3.2 毛泽东关于“三农”重要论述 |
2.3.3 邓小平关于“三农”重要论述 |
2.3.4 江泽民关于“三农”重要论述 |
2.3.5 胡锦涛关于“三农”重要论述 |
2.4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形成的主观因素 |
2.4.1 知青岁月时的“三农”情怀 |
2.4.2 地方工作时的“三农”感悟 |
第3章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
3.1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3.1.1 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 |
3.1.2 乡村振兴的五大中心任务 |
3.1.3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 |
3.2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
3.2.1 战略的高度性 |
3.2.2 鲜明的人民性 |
3.2.3 问题的导向性 |
3.2.4 内容的全面性 |
3.2.5 独特的创新性 |
第4章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
4.1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
4.1.1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重要论述 |
4.1.2 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三农”重要论述 |
4.1.3 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4.2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
4.2.1 为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 |
4.2.2 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
4.2.3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今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以里罗城为例[D]. 陈芳.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2]乡村振兴视域中农村妇女主体意识培育研究[D]. 杨帆.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3]乡村振兴视域下大理州南五里桥回族聚居村发展研究[D]. 任雨馨. 大理大学, 2020(05)
- [4]新时代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提升研究[D]. 郑宁宁. 吉首大学, 2020(03)
- [5]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家风建设研究[D]. 张新颖.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6]湘西苗族银饰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研究 ——以凤凰县德榜银饰为例[D]. 陈春花. 吉首大学, 2020(03)
- [7]习近平关于群众观重要论述研究[D]. 张会芳. 太原科技大学, 2020(04)
- [8]百位专家学者谈初心[J]. 卫兴华,叶小文,李君如,石仲泉,徐飞,郝立新,张占斌.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12)
- [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三不腐”机制研究[D]. 薛韡.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研究[D]. 曹伟波.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