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持软件重用的程序设计语言(论文文献综述)
毛新军[1](2021)在《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的研究综述》文中提出自主机器人是一类运行在开放环境下具有自主行为的复杂信息物理系统,软件是其核心和关键,提供计算、控制、决策等多样化功能,负责驱动机器人安全、灵活和高效地运行。自主机器人软件的开发面临着来自系统自身、外部环境和现实约束等复杂性带来的诸多挑战。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旨在为自主机器人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提供工程化的方法、技术和平台支持,其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围绕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综述了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的研究与进展:(1)深入分析了自主机器人软件的特点及其开发复杂性;(2)系统概括了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的现有研究方向及已有成果;(3)详细讨论了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的机遇。
杨春峰[2](2015)在《优化软件系统SIPOPT设计与实现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最优化方法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工程优化应用问题日趋复杂。不同领域的复杂工程优化应用在建模、求解和分析过程中都有许多挑战性问题,例如优化计算量大、计算效率低、复杂优化问题寻优困难等。优化软件作为最优化方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工程实践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是将最优化方法应用到工程实践的桥梁,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工具。目前大多优化软件难以将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成果迅速应用到工程优化中。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具有多层次可扩展性的优化软件系统SIPOPT(Software Integration Platform for Optimization)。通过多个工程领域内一系列实际工程优化算例,展示了基于SIPOPT使用CAE软件集成、并行计算、高通量计算环境等技术提高优化工程优化计算效率等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绪论,优化软件系统SIPOPT核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SIPOPT工程优化应用实例。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相关研究工作的背景;随后在国内外研究进展中,综述了最优化方法与优化软件的研发工作,包括优化算法库、专用优化软件和通用优化软件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技术;并着重介绍了提高工程优化计算效率的方法和评判指标;最后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第二部分阐述了优化软件系统SIPOPT核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本文设计了一个具有多层软件扩展机制开放式软件架构,实现了一个通用优化软件系统SIPOPT。该架构基于层状和过滤器软件架构,构建了支持脚本语言环境的优化计算系统。它包含优化算法、试验设计方法、近似模型方法、用户界面等通用优化软件功能;可集成多类型CAE软件、网络服务等扩展;具有集成性、开放性和通用性等特点。在软件实现方面,构建了Windows/Linux跨平台使用环境,提供了单机和网络环境下开发、应用最优化方法的支撑平台。第三部分介绍了SIPOPT工程优化应用实例。本部分目的是展示及验证SIPOPT在多类型CAE软件集成优化、复杂优化模型求解、以及提高工程优化计算效率等方面的功能和能力。为此有针对性的选择了结构优化、动力学与控制、建筑节能三类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提出基于SIPOPT定制化解决方案。相关工作包括:第4章首先针对Garteur飞机结构动力模型修正问题,介绍了基于SIPOPT平台集成ANSYS、遗传算法的实施方案;随后开展了风力发电机叶片性能优化工作,介绍了基于SIPOPT平台集成ABAQUS、智能优化算法以及并行计算技术软件的实施方案。算例表明SIPOPT平台具备多类型CAE软件集成优化能力。第5章针对动力学与控制优化设计中的多目标、多峰值、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基于SIPOPT平台定制化提供了软件解决方案。提出了基于组合优化策略优化平动点周期Halo轨道航天器运动控制、基于分治策略多目标平动点周期Halo轨道航天器运动控制优化、基于替代模型优化小推力航天器在线轨迹等。工作表明SIPOPT平台具备了复杂优化问题的求解能力,展示了便捷的定制化扩展能力。第6章针对建筑节能大规模优化问题,基于SIPOPT平台构建了支持网络环境下分布式高通量的优化计算系统。研究工作基于16计算机节点48个CPU内核的高通量计算环境,在SIPOPT平台集成了并行NSGA-Ⅱ算法、开发了网络相关数据管理和任务管理模块、形成定制化优化计算服务。KUBIK节能优化算例表明,并行优化算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并行加速比达到39.3。工作表明,SIPOPT平台具备了网络环境下大规模优化问题的并行求解能力。SIPOPT优化软件平台是通用优化软件自主软件研发的一次尝试。研究工作提出的软件设计框架、软件体系结构、面向对象设计方案,实现了多层次可扩展的优化软件平台,为SIPOPT平台进一步维护与扩展提供了基础,可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优化软件生态系统,也为相关数值仿真软件的研发提供了参考。应用实例表明,SIPOPT平台在主要功能方面与国外同类软件相当,在软件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定制化开发能力方面具有优越性。
吴迪,徐宝文[3](2014)在《Ada语言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Ada语言诞生于1979年,1980年被指定为美国军用标准,1983年被正式确立为ISO标准并投入使用。Ada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程序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程序设计作为人的活动(强调程序可读性比可写性更重要)以及效率。Ada凭借其强大的功能、良好的可靠性以及对软件工程思想的优良体现在20世纪最后20年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Ada广泛应用于高可靠、长生存期的大型软件研发,在军事、商业、公共交通、金融等领域的核心软件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诸多欧美国家的国防与空中管制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银行安全防卫系统等均使用Ada语言研制开发。迄今为止,国际标准组织先后确立过Ada 83,Ada 95,Ada 2005,Ada 2012等4个语言标准,新标准在旧标准的基础上均保持了良好的兼容性。从语言机制、应用、影响力等方面对Ada语言的发展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毛新军,胡翠云,孙跃坤,王怀民[4](2012)在《面向Agent程序设计的研究》文中提出面向Agent程序设计(agen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AOP)基于多Agent系统的抽象和思想、借助于Agent理论和技术来支持软件系统的构造与实现,其程序设计思想、软件模型、基础理论和语言设施有别于现有主流程序设计技术,如OOP,代表了一种新颖的程序设计范型.由于多Agent系统被视为支持开放环境下复杂软件系统开发的一种新颖、有效的技术手段,因而近年来AOP受到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和分布计算等领域研究学者和工程实践人员的高度关注,并在过去20年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无论在应对复杂多Agent系统开发方面,还是在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等方面,AOP的研究与实践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一种程序设计范型,AOP研究需要在交叉其他学科知识(如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软件工程以及已有程序设计范型的原理、原则和成功实践,从而推动技术走向成熟并为广大工程实践人员所接受.通过对AOP研究历程的系统介绍,从软件工程的视点考虑MAS程序设计的不同层次,综述AOP在程序设计抽象与模型、机制与理论、语言与设施和支撑平台这4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不同时期AOP研究关注点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分析当前AOP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
成岳鹏,戴永成,崔静[5](2009)在《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重用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在软件开发中使用软件重用技术可有效提高软件生产率、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尤其对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来说更是如此。由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具有封装、继承等特性,因而它更适合支持软件的重用技术。本文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就是基于面向对象的软部件的重用技术。
陈云[6](2008)在《基于受限汉语和模块组合的自动程序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自动程序设计是软件工程师的梦想。随着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的理论研究发展,以及人们在软件生产领域的实践,一些特定领域的、自动、半自动程序设计系统已经出现。自动程序设计系统是对人们在各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成果的综合运用和系统总结,是软件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自动程序设计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工智能各个研究领域中最为复杂的一个。它的复杂性源于它的综合性:它涉及了人工智能中几乎所有领域的研究,是这些领域研究的综合运用。国外对自然语言的研究相对于我国来说发展要快。这主要是国外大多是以英语为基础的自然语言,而我国则是以汉语为基础的自然语言。因此要实现从受限自然语言表达的需求到计算机可以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代码,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在于其共同的语义内涵,它们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同一语义内涵的描述。软件重用技术作为自动程序设计的方法之一,软件重用技术支持人们用通用的可重用软模块,以“积木式”的方法开发、维护或移植软件,提高软件生产率。本文详细研究了受限汉语的形式化。在符合本研究的领域范围之内,针对受限汉语的规范、受限汉语的子集设计等进行了相关研究。另外,在根据汉语注重语义的基础上对格语法进行研究,设计出适合本文的受限汉语文法。本文综合了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以受限汉语和模块组合为基础,对自动程序设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基本框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计算机怎样对受限汉语的理解和模块的组合生成,分别对受限汉语的形式,汉语表达需求的自动分词,语义的分析,中间代码的生成,以及模块组合和最后C代码的生成分别做了论述,并且还以实例来对系统进行分析。
王杨,朱朝霞,钟乐海[7](2004)在《软件重用技术在C++中的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主要介绍了软件重用技术,结合教学实践,讨论了在C++语言中实现基于程序的软件重用和基于类的软件重用的途径。对于软件开发和课程整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周侃[8](2003)在《支持泛型程序设计的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系统》文中指出有效解决“软件危机”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使用形式化方法来开发软件产品。薛锦云教授在国家863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根据多年从事算法程序设计理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开发和证明算法的方法——PAR。在该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定义了Radl(Recurrence-based Algorithm Design Language)抽象算法设计语言来描述算法规约和抽象算法,定义了Apla(Abstract Programming Language)语言来描述抽象程序。并制作了Radl到Apla,Apla到各种高级语言程序的转换工具。本项研究选用Delphi编译器使用的Object Pascal语言作为目标语言,设计和实现了支持泛型程序设计和用户自定义ADT类型的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系统,该系统支持Apla程序到Delphi程序的自动转换和转换后的直接执行。 该转换器的源语言是Apla,目标语言是Delphi编译器所使用的Object Pascal。Apla是一种抽象算法描述语言,具有高度抽象、表达力强等特点。Apla语言把树、图、集合、序列等组合数据类型作为预定义类型,并且含有明显的语法机制支持泛型程序设计和用户自定义ADT类型。相反,Object Pascal中不能直接使用树、图、集合、序列等组合类型,而且没有明显的反映泛型程序设计思想的语法机制。如何在Delphi中很好的支持Apla的这些机制是本系统所要研究的重点和难点,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目标是使得所有正确的Apla程序都能通过转换器得到正确的Delphi程序,并且能运行得到正确结果。 在系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吸取了一些流行软件开发工具的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如:中间变量临时生成、目标代码直接执行、动态分割显示窗口、特殊符号工具栏、类型参数化、子程序参数化等技术;并改进了系统中许多关键算法,如:多重赋值语句转换算法、代码优化算法。通过构造预定义ADT库解决了树、图、集合、序列等组合类型的直接使用问题,通过利用现有的oop技术解决了没有明显的反映泛型程序设计思想的语法机制的Delphi语言中使用泛型程序设计方法的问题,通过VC++编译器实现了整个转换系统(源代码15000多行)。 本系统使用大量经过严格PAR方法开发出来的Apla程序进行测试。这些Apla程序的开发过程得到PAR方法的正确性保证;而Delphi部件库本身采用了防卫程序设计,软件容错,软件避错等现代程序设计手段,增强了转换得到的Delphi程序的正确性。我们使用Apla描述了现有《数据结构》教科书上的绝大部分算法程序,并增加了一些难度较大的算法程序Apla描述,如:KMP算法、KLEENE算法。在这些Apla程序中,既有简单的,又有复杂的,既有非数值计算类型的,也有数值计算类型的。所有例子全部在本系统中得到直接转换和直接执行,并得到正确结果。 进一步的工作包括完善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转换机制;提高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可靠性;增加Apla转换实例,使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并积极准备申请专利。
戴晓华[9](2002)在《基于软件重用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机床控制新技术,它综合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电气传动、测量和机械制造等各种技术,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工厂自动化(FA)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振兴国家机床行业、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基础。 为了克服传统的封闭式数控系统的诸多缺点,开放式数控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此类系统常采用“NC嵌入PC”结构,由开放体系结构运动控制卡+PC机+CNC软件构成。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可重构数控系统的新思路,利用软件工程中的软件重用、软件模块化以及组件的思想来构建数控系统软件,以提高CNC软件的重用性和互换性。 为了实现数控系统软件的重用,本论文对软件重用技术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组件对象模型(COM)。结合数控系统的功能需求,对采用COM组件技术进行数控系统软件开发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采用COM组件技术开发数控系统软件,以方便数控系统软件的重构。 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意义、开放式数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对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数控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CNC软件的结构、插补算法、刀具补偿算法以及系统实时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解决办法。 第三章重点对基于组件的软件重用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和比较了当前比较流行的三种组件模型COM、CORBA和JAVABEANS,并选定COM作为数控系统软件的接口协议,给出了在VC环境下开发COM组件的具体实例。 第四章通过分析数控系统软件的功能需求,提出了基于组件的数控系统软件集成方法。采用COM技术,开发了若干可重用的数控软件组件,探讨了组件的存储、查询和修改机制。 第五章针对所开发的三维铣床数控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和编码实现。并结合软件重用技术,在可重用组件库基础上快速开发了车床数控系统原型。 第六章通过在所开发的数控系统上进行加工实验,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证明,基于软件重用技术开发数控系统软件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开放式数控系统的重用性,互换性。 第七章总结本文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王少锋,何志均,王克宏[10](2000)在《软件重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软件重用技术已经成为内容非常广泛的研究领域,是当今软件工程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文中重点论述了目前研究得较多且应用较广的基于构件的软件重用技术,指出目前软件重用技术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针对一些流行的关于软件重用的模糊、错误的认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观点。
二、支持软件重用的程序设计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持软件重用的程序设计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1)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的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3 自主机器人软件特点及开发复杂性 |
4 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的研究方向及成果 |
4.1 研究方向概述 |
4.2 自主机器人软件的体系结构 |
4.3 自主机器人软件的构造技术 |
4.4 自主机器人软件的模型驱动开发 |
4.5 自主机器人软件的质量保证方法 |
4.6 自主机器人软件的支撑平台 |
5 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
5.1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5.2 未来研究展望 |
6 总结 |
Background |
(2)优化软件系统SIPOPT设计与实现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2.1 最优化方法简介 |
1.2.2 优化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
1.2.3 提高工程优化计算效率的方法 |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
2 优化软件系统SIPOPT分析与设计 |
2.1 引言 |
2.2 SIPOPT优化软件需求分析 |
2.2.1 优化软件的特点 |
2.2.2 SIPOPT的软件需求 |
2.2.3 功能需求 |
2.2.4 软件用户界面需求 |
2.2.5 性能需求 |
2.3 SIPOPT优化软件可扩展软件架构设计 |
2.3.1 优化软件的软件架构与可扩展性 |
2.3.2 SIPOPT开放式软件架构 |
2.3.3 SIPOPT优化软件系统面向服务架构 |
2.4 小结 |
3 优化软件系统SIPOPT实现 |
3.1 引言 |
3.2 SIPOPT图形用户界面 |
3.3 软件功能模块 |
3.3.1 优化建模模块 |
3.3.2 后处理模块 |
3.3.3 子系统集成模块 |
3.3.4 求解器模块 |
3.3.5 试验设计与近似模型模块 |
3.4 SIPOPT优化软件多层次扩展性能实现 |
3.4.1 代码级软件扩展 |
3.4.2 模块级软件扩展 |
3.4.3 组件级软件扩展 |
3.5 小结 |
4 SIPOPT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Garteur飞机结构动力模型修正优化 |
4.2.1 Garteur飞机仿真模型 |
4.2.2 优化模型 |
4.2.3 基于SIPOPT的优化方案 |
4.2.4 优化结果与分析 |
4.3 基于并行计算技术的风力发电机叶片性能优化 |
4.3.1 风力发电机叶片仿真模型 |
4.3.2 优化模型 |
4.3.3 基于SIPOPT的优化方案 |
4.3.4 优化结果与分析 |
4.4 小结 |
5 SIPOPT在动力学与控制优化中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基于组合优化策略优化平动点周期Halo轨道航天器运动控制 |
5.2.1 引言 |
5.2.2 Halo轨道控制动力学模型 |
5.2.3 优化模型 |
5.2.4 基于SIPOPT的优化方案 |
5.2.5 SIPOPT优化软件环境图形界面动态扩展 |
5.2.6 优化结果与分析 |
5.3 基于分治策略多目标平动点周期Halo轨道航天器运动控制优化 |
5.3.1 引言 |
5.3.2 优化模型 |
5.3.3 基于SIPOPT的优化方案 |
5.3.4 优化结果与分析 |
5.4 基于替代模型优化小推力航天器Halo轨道交会轨迹优化 |
5.4.1 引言 |
5.4.2 Halo轨道交会动力学模型 |
5.4.3 优化模型 |
5.4.4 基于SIPOPT的优化方案 |
5.4.5 优化结果与分析 |
5.5 基于组合优化策略的机械压力机六连杆机构性能优化 |
5.5.1 机械压力机运动特性 |
5.5.2 六连杆机构运动学模型 |
5.5.3 优化模型 |
5.5.4 基于SIPOPT的优化方案 |
5.5.5 优化结果与分析 |
5.6 小结 |
6 SIPOPT在建筑能源节能优化中的应用 |
6.1 引言 |
6.2 相关工作 |
6.2.1 并行遗传算法 |
6.2.2 高通量计算环境 |
6.3 分布式高通量计算并行遗传算法优化框架 |
6.3.1 HTCondor高通量计算环境 |
6.3.2 并行NSGA-II遗传算法 |
6.3.3 网络优化服务器 |
6.4 基于SIPOPT的建筑节能优化 |
6.4.1 KUBIK建筑仿真模型 |
6.4.2 优化模型 |
6.4.3 基于SIPOPT的优化方案 |
6.4.4 优化结果与分析 |
6.5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创新点摘要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优化软件功能需求 |
附录B SIPOPT优化算法接口代码 |
附录C 风力发电机叶片优化脚本代码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面向Agent程序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AOP的研究历程 |
2 AOP的研究内容和编程支持 |
2.1 MAS的程序设计层次 |
(1) 个体Agent层 |
(2) Agent间交互层 |
(3) 环境层 |
(4) 多Agent组织层 |
2.2 AOP的研究内容 |
(1) 程序设计抽象与模型 |
(2) 程序设计机制与理论 |
(3) 程序设计语言与设施 |
(4) 程序的开发与运行 |
3 AOP的研究现状分析 |
3.1 抽象与模型 |
3.1.1 个体Agent层 |
3.1.2 Agent交互层 |
3.1.3 环境层 |
3.1.4 多Agent组织层 |
3.2 机制与理论 |
3.2.1 个体Agent层 |
3.2.2 Agent交互层 |
3.2.3 环境层 |
3.2.4 多Agent组织层 |
3.3 语言与设施 |
3.4 开发与运行 |
3.4.1 AOP开发支持环境 |
3.4.2 AOP运行时环境 |
(1) 软件实体管理 |
(2) 通信基础设施 |
(3) MAS程序运行 |
4 AOP研究与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
4.1 问题和挑战 |
(1) AOP抽象与模型的多样性导致AOP技术难以标准化、集成和互操作 |
(2) AOP语言对MAS不同层次的支持和融合有限 |
(3) AOP的IDE缺乏有效的调试和测试工具 |
(4) AOP尚未在支持复杂MAS开发方面充分展示其技术潜力 |
(5) AOP未能充分借鉴和体现软件工程的原理、原则和思想 |
(6) AOP缺乏程序设计方法学 |
4.2 研究展望 |
(1) 统一AOP抽象和软件模型 |
(2) 集成与融合的AOP语言和工具 |
(3) 支持AOP的软件测试和确认技术 |
(4) 对复杂环境和系统的编程支持 |
(5) 从软件工程角度来开展AOP语言和机制设计 |
(6) 关注AOP方法学研究 |
5 结论 |
(5)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重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软件重用 |
1.1 基础知识 |
1) 源代码重用 |
2) 目标代码级重用 |
1.2 面向对象技术中软件重用的基本特征 |
1) 模块化的结构 |
2) 不依赖于具体的运行环境 |
3) 建立标准的统一数据界面 |
2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
2.1 基础知识 |
2.2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在软件重用方面的优势 |
1) 类库 |
2) 部件 |
2.3 面向对象开发技术支持软件重用的特性 |
3 可重用软部件 |
3.1 软部件的技术规格说明书 |
3.2 软部件的生成 |
3.3 软部件的组织与检索 |
3.4 软部件重用步骤 |
4 结 语 |
(6)基于受限汉语和模块组合的自动程序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 |
2 受限汉语的形式研究 |
2.1 受限语言简介 |
2.2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
2.3 受限汉语研究的必要性 |
2.4 受限汉语规范 |
2.5 受限汉语子集的设计思想 |
2.6 受限汉语文法 |
2.7 本章小结 |
3 代码重用和机器翻译 |
3.1 软件重用的基本技术 |
3.1.1 软件合成技术 |
3.1.2 软件生成技术 |
3.2 软件重用合成技术 |
3.2.1 抽象 |
3.2.2 选择 |
3.2.3 实例化 |
3.2.4 集成 |
3.3 软件重用现状与展望 |
3.3.1 技术难题 |
3.3.2 管理与决策问题 |
3.4 机器翻译 |
3.4.1 机器翻译现状 |
3.4.2 现有的机器翻译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受限自然语言和模块组合的 |
4.1 自动分词 |
4.1.1 自动分词方法 |
4.1.2 本文采用的词典设计和分词算法 |
4.2 语义分析 |
4.2.1 语义函数 |
4.2.2 动词的通用模型 |
4.2.3 分析 |
4.3 中间代码生成 |
4.3.1 对中间代码的要求 |
4.3.2 中间代码数据结构和生成算法 |
4.4 模块组合 |
4.4.1 模块参数变量的定义 |
4.4.2 模块的输入和输出 |
4.4.3 模块的申明和调用 |
4.5 C 代码生成 |
4.6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4.6.1 系统结构 |
4.6.2 系统功能 |
4.6.3 系统的核心工作流程 |
4.6.4 实例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7)软件重用技术在C++中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软件重用技术 |
2.1 软件重用的范围 |
2.2 软件重用的实现 |
2.3 面向对象程序中的软件重用技术 |
2.4 ActiveX的发展过程 |
3 软件重用技术在C++中的具体实现 |
3.1 基于程序代码的重用机制 |
3.2 基于类的重用 |
3.2.1 实例(对象)重用[5] |
3.2.2 继承重用 |
3.2.3 多态重用 |
3.4 C++程序实现软件重用技术的实例 |
3.4.1 程序的头文件及数据说明部分代码 |
3.4.2 部分主程序 |
4 结束语 |
(8)支持泛型程序设计的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1章 软件开发方法及其支持工具 |
1-1 概论 |
1-2 软件自动化的层次 |
1-3 软件开发工具 |
1-4 典型的形式化方法及其支持工具介绍 |
1-4-1 VDM方法 |
1-4-2 Z方法 |
1-4-3 RAISE方法 |
1-4-4 模型检测方法 |
1-4-5 B方法 |
1-4-6 南京大学自动化试验性系统 |
1-4-7 XYZ方法 |
1-5 PAR方法 |
1-5-1 PAR方法总体思想 |
1-5-2 PAR方法的组成 |
1-5-3 应用PAR方法开发正确的Apla程序 |
1-5-4 PAR方法的系列转换工具 |
1-6 小结 |
第2章 预定义ADT类型的支持 |
2-1 理论基础 |
2-1-1 抽象数据类型(ADT) |
2-1-2 部分实现理论 |
2-1-3 软件重用理论 |
2-2 高可靠性预定义ADT库当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2-2-1 什么是最基本的操作 |
2-2-2 操作如何实现 |
2-2-3 如何保证可靠性 |
2-3 预定义ADT库的设计与实现 |
2-3-1 预定义ADT库的总体设计 |
2-3-2 预定义ADT库的具体设计实现 |
2-4 预定义ADT库的使用 |
第3章 用户自定义ADT类型支持 |
3-1 什么是自定义ADT类型 |
3-2 APLA中的自定义ADT类型机制 |
3-3 举例 |
3-3-1 队列 |
3-3-2 栈 |
第4章 泛型程序设计的支持 |
4-1 泛型程序设计的定义及功能 |
4-1-1 什么是泛型程序设计 |
4-1-2 泛型程序设计的作用 |
4-2 APLA中的泛型机制 |
4-2-1 类型参数化 |
4-2-2 子程序参数化 |
4-3 泛型程序设计的实现方法 |
4-3-1 同类静态翻译 |
4-3-2 异类静态翻译 |
4-3-3 动态类装载 |
4-4 举例 |
4-4-1 kleene算法 |
4-4-2 二叉树前中后序遍历 |
4-4-3 n皇后问题 |
4-4-4 通用最小生成树 |
第5章 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器的设计和实现 |
5-1 APLA语言 |
5-2 OBJECT PASCAL语言 |
5-3 转换系统的总体设计 |
5-4 词法分析的设计与实现 |
5-4-1 词法分析的设计 |
5-4-2 词法分析的实现 |
5-4-3 词法分析的输入 |
5-4-4 词法分析的输出 |
5-4-5 词法分析的功能 |
5-5 语法分析的设计与实现 |
5-5-1 语法分析的设计 |
5-5-2 语法分析的实现 |
5-5-3 语法分析的输入 |
5-5-4 语法分析的输出 |
5-5-5 语法分析的功能 |
5-6 出错处理 |
5-6-1 词法错误 |
5-6-2 语法错误 |
5-6-3 语义错误 |
5-7 目标代码优化 |
5-8 符号表 |
5-9 转换规则 |
5-9-1 类型定义转换 |
5-9-2 变量、常量说明转换 |
5-9-3 表达式的转换 |
5-9-4 语句的转换 |
5-9-5 过程、函数及其调用的转换 |
5-9-6 转换规则的正确性 |
5-10 APLA→DELPHI算法程序转换器的实现和使用 |
5-10-1 用户界面的实现 |
5-10-2 输入Apla算法 |
5-10-3 安装进入Apla→Delphi算法程序转换器 |
5-11 转换实例 |
5-11-1 问题:宽度优先遍历图 |
5-11-2 问题:寻找集合的幂集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转换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
6-2 总结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9)基于软件重用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字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
1.2 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1 国际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开放式数控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
2.1 Windows系统下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件结构 |
2.2 数控系统软件插补算法研究 |
2.2.1 数控系统插补的基本原理 |
2.2.2 基于时间分割法的抛物线插补算法 |
2.2.3 基于时间分割法的椭圆插补算法 |
2.2.4 基于参数方程表示的椭圆插补算法 |
2.3 数控系统刀具补偿算法研究 |
2.3.1 刀具长度补偿 |
2.3.2 刀具半径补偿 |
2.4 Windows平台下的实时控制研究 |
2.4.1 采用高精度的定时器 |
2.4.2 采用实时操作系统 |
2.4.3 对硬件直接编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控软件重用技术研究 |
3.1 软件工程学概述 |
3.1.1 软件工程学发展概况 |
3.1.2 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 |
3.1.3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
3.2 软件重用技术发展概况 |
3.3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软件重用 |
3.4 基于组件技术的软件重用 |
3.5 几种常用的组件模型 |
3.5.1 COM模型 |
3.5.2 CORBA模型 |
3.5.3 JavaBeans模型 |
3.5.4 CORBA、COM和JavaBeans的比较 |
3.6 COM组件开发实例 |
3.6.1 COM组件的一般开发过程 |
3.6.2 VC6.0环境下ActiveX控件开发实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可重用数控软件组件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
4.1 可重用数控软件组件的定义 |
4.2 可重用软件组件的描述、存储和检索 |
4.2.1 可重用软件组件的描述方法 |
4.2.2 可重用软件组件的存储方法 |
4.2.3 可重用软件组件的检索方法 |
4.3 可重用软件组件的组装方法与组装策略 |
4.4 可重用数控组件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可重构数控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
5.1 总体方案设计 |
5.2 软件详细设计 |
5.3 软件功能实现 |
5.4 基于可重用组件库的车床数控系统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研究 |
6.1 实验方案 |
6.2 实验过程 |
6.2.1 数控程序的编制 |
6.2.2 加工实验 |
6.3 加工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支持软件重用的程序设计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的研究综述[J]. 毛新军. 计算机学报, 2021(08)
- [2]优化软件系统SIPOPT设计与实现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D]. 杨春峰.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6)
- [3]Ada语言的发展[J]. 吴迪,徐宝文. 计算机科学, 2014(01)
- [4]面向Agent程序设计的研究[J]. 毛新军,胡翠云,孙跃坤,王怀民. 软件学报, 2012(11)
- [5]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重用技术[J]. 成岳鹏,戴永成,崔静. 河北工业科技, 2009(05)
- [6]基于受限汉语和模块组合的自动程序设计研究[D]. 陈云. 重庆大学, 2008(06)
- [7]软件重用技术在C++中的实现[J]. 王杨,朱朝霞,钟乐海. 电子科技, 2004(01)
- [8]支持泛型程序设计的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系统[D]. 周侃. 江西师范大学, 2003(03)
- [9]基于软件重用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 戴晓华. 浙江大学, 2002(02)
- [10]软件重用技术研究[J]. 王少锋,何志均,王克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