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航班两次截获鼠类的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侯伟,王璐,张军伟,王颖[1](2018)在《一例入境航班发现褐家鼠的处置》文中研究指明鼠类是重要的病媒生物,可传播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森林脑炎等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如果携带有传染病病原体的鼠类出现在航空器等小型密闭公共场所,鼠疫等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就有感染易感人群的重大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到达口岸的卫生安全隐患。此外,鼠类可能会咬
杨志俊,王静[2](2017)在《检疫传染病输入风险与检疫实践》文中提出本文聚焦鼠疫、霍乱、黄热病以及埃博拉出血热检疫传染病,依据不同病种流行病学特征,分别从人群健康危害、入侵风险解析、创新防控实践、传播流行实例、检疫警示通报以及病原迁移变异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估,指出检疫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日益加大,事半功倍防控必须列重点,加大预警实践研究。针对新发公共卫生风险随时可能突如其来,提出强化现有检疫传染病源头治理,筑牢可能新增检疫传染病口岸检疫防线,加强中国特色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策略建议。
张伯强[3](2009)在《外来动物疫病口岸防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认为当前,口蹄疫、禽流感、疯牛病等重要动物疫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和传播,不仅给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动物及其产品、人类、货物、运输工具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为动物疫情传播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和现实威胁,各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不断出台一系列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检疫措施来限制有关动物及其产品进口,其目的就是防止动物疫病的传入。从国家的安全战略高度来看,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是国家动物检疫的重要环节,对抵御外来动物疫病入侵、保护农牧渔业安全、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生态和经济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外来动物疫病,指本地区发生任何新的动物传染病,也就是说本地区目前不存在的、可能从外地传入的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任何动物传染病。对一个国家来说,所有可能从国外或境外传入、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任何动物传染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本地区或国家从未发生的动物疫病;2)本地区或国家曾发生但已得到扑灭或控制的动物疫病,或列入国家控制计划的动物疫病;3)本地区或国家虽已存在、但血清型不同的动物疫病;4)国外新出现的动物疫病;国外现有动物疫病出现的新变种;5)国外现有动物疫病出现流行病学显着变化(如突然爆发或大规模、大面积流行、发病率或死亡率显着提高、突破宿主种间屏障、变异等);6)人兽共患疾病。从动物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三个基本要素看,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须通过适当的传播途径才能进行传入发生,也就是通过特定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这些传播媒介可分为生物性的以及非生物性的媒介,具体包括染疫的动物及其产品(包括野生动物、昆虫媒介)、生物制品以及被污染的人员、物品、运输工具、空气尘埃等。如何有效截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源通过传播媒介传入疫情疫病,是外控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关键。在进出口动物检疫中,国际上广泛采用OIE推荐的原则对进口动物及其产品进行定性或定量风险分析,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结论制订检疫准入条件和管理措施。早在19世纪70年代,牛瘟在欧洲的流行,人们加深对疫情传播的认识,纷纷采取扑杀、禁止进口等措施以遏制疫情的蔓延,正是基于人们对外来动物疫病的认识与防控,才推动了动物检疫的起源和发展,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历史实际就是动物检疫的历史。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建立了国际兽疫局(OIE),以便制订动物检疫的国际规则和标准,促进国际合作,预防、扑灭动物传染病和进行兽医学术交流并通报动物疫情。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通过制订SPS协定规范包括动物及其产品在内的所有食品、农产品国际贸易,明确各成员国有权采取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中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肩负防控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重任,最早起源于1903年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建立的铁路兽医检疫处,对来自沙俄的各种肉类食品进行检疫工作。历经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目前由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两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工作。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建立了包括法律法规、机构、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等一套完整体系,呈现以下特点:法规齐全、责任明确;风险分析和管理水平高;市场准入条件高,但较公开透明;成本效益评估控制疫病效果好;经费补偿体现利益共享、责任分摊;疫情公开透明;控制措施和标准规范;技术实力雄厚;执法严明。不仅有效预防外来动物疫病的传入,而且成功控制国内的动物疫情,得以不断把本国的优势畜牧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我国成功防控了痒病、牛海绵状脑病、非洲马瘟、非洲猪瘟、水泡性口炎、结节性皮炎、烈谷热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这些动物疫病在我国尚未发生,成功控制并扑灭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瘟疫情。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我国的途径有:自然传播、边境贸易或走私非法带入、运输工具或船舶、旅客携带物、邮寄物、正常贸易等。我国防控外来动物疫病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防控动物疫病的战略不明确、执行不力;相关立法机制不顺,法律法规和标准滞后;技术力量不足;动物疫病监测、控制与补偿体系不完善;风险分析不足,风险管理有漏洞;市场准入标准不统一;口岸检疫设施和能力不足;协同执法力度不够等。从修订法规和标准、确定适当的保护水平、加强风险分析和检疫准入工作、指定进口动物口岸、加强口岸能力建设、建立利益共同、责任分摊的补偿机制、加强管理协调、确保防疫一体化、加强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提升技术实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对策建议。结合对我国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借鉴国外的先进防控标准、经验和技术,提出构筑境外控制、口岸检疫与国内防疫三位一体、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口岸外来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从战略、策划与执行三个阶段安排外来动物病的预防与控制计划,既要对疑似或确认病例做出应急反应,也要参与疫病预防活动,包括动物疫病监测、阻止动物和肉类非法进口、改进养殖场和进出口的生物安全措施、普及农业生物安全教育,改善国家整体动物卫生状况,降低动物疫情疫病发生的风险。总体目标:将动物疫病防控与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动物福利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型口岸防控体系,使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不受动物疫病的影响,在保障国内各方面的需求前提下,促进我国动物及其产品出口。
石长华[4](2008)在《中国出入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连载三)》文中认为4.4.3食品安全事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食品安全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如1999年欧洲四国的"二恶英"、1999年的"法国疯牛病葡萄酒"、2000年的"日本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奶粉"以及"法国李斯特杆菌污染肉食品"等。尤其
江珊毅[5](2007)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创建“国际卫生机场”三年来的工作小结》文中研究说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于1999年竣工,同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是我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运输最繁忙的空中门户之一,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石长华[6](2001)在《国际航班两次截获鼠类的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二、国际航班两次截获鼠类的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航班两次截获鼠类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一例入境航班发现褐家鼠的处置(论文提纲范文)
1 处置过程 |
1.1 先期处置 |
1.1.1 封闭航空器 |
1.1.2 将捕获鼠类送检 |
1.2 开展鼠类监测 |
1.3 进行卫生处理 |
1.4 放行 |
2 实验室检测 |
3 讨论 |
(2)检疫传染病输入风险与检疫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鼠疫 |
1.1 入境口岸关注度高 |
1.2 陆路边境鼠疫活跃 |
1.3 航空口岸输入风险增加 |
2 霍乱 |
2.1 菌株跨境迁移获得致病性与传播力 |
2.2 输入风险增加趋势明显 |
3 黄热病 |
4 埃博拉出血热 |
(3)外来动物疫病口岸防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概述 |
2.1 概念和范畴 |
2.2 起源和发展 |
2.2.1 世界动物检疫起源和发展 |
2.2.2 SPS协定 |
2.2.3 中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起源和发展 |
2.3 动物疫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 |
2.4 危害和影响 |
2.4.1 对养殖业的影响 |
2.4.2 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 |
2.4.3 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
2.4.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
2.4.5 对贸易的影响 |
3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理论 |
3.1 防控动物传染病的基本要素 |
3.2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途径 |
3.3 进口动物及其产品的风险分析 |
3.3.1 原则和优先顺序 |
3.3.2 危害确认 |
3.3.3 风险评估 |
3.4 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与传入风险 |
3.4.1 疫病诊断方法的选择 |
3.4.2 检测方法与传入风险分析 |
3.5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管理措施 |
3.5.1 控制和降低释放风险的管理措施 |
3.5.2 控制和降低暴露风险的管理措施 |
3.5.3 特殊措施 |
3.6 外来动物疫病传播的典型案例 |
3.6.1 高致病性禽流感 |
3.6.2 蓝舌病 |
3.6.3 非洲猪瘟 |
3.6.4 西尼罗热 |
3.6.5 尼帕病 |
4 国外对外来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状况 |
4.1 国际组织 |
4.2 发达国家控制外来动物疫病状况 |
4.2.1 美国、加拿大 |
4.2.2 新西兰、澳大利亚 |
4.2.3 欧盟 |
4.2.4 主要特点 |
5 我国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分析 |
5.1 法律法规 |
5.2 主管机构和职责分工 |
5.2.1 农业部 |
5.2.2 国家质检总局 |
5.3 我国开放的口岸状况 |
5.4 我国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状况 |
5.4.1 进口动物及其产品中截获疫情疫病情况 |
5.4.2 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 |
5.5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我国的分析 |
5.5.1 传入媒介分析 |
5.5.2 传入途径分析 |
5.5.3 进口动物检疫风险分析 |
5.6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
5.6.1 重大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
5.6.2 其他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
5.7 存在的问题 |
5.7.1 国家防控动物疫病的战略目标不明确、执行不力 |
5.7.2 相关立法机制不顺,法律法规和标准滞后 |
5.7.3 技术力量不足 |
5.7.4 动物疫病监测、控制与补偿体系不完善 |
5.7.5 风险分析不足,风险管理有漏洞 |
5.7.6 市场准入标准不统一 |
5.7.7 口岸检疫设施和能力不足 |
5.7.8 协同执法力度不够 |
6 有关对策和建议 |
6.1 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 |
6.2 确定适当的保护水平 |
6.3 加强风险分析和检疫准入工作 |
6.4 指定进口动物口岸 |
6.5 加强口岸能力建设 |
6.5.1 加强一线能力建设 |
6.5.2 严查从疫区进口动物和相关产品 |
6.5.3 严厉打击非法进口渠道 |
6.5.4 主动监测防疫 |
6.5.5 加强旅邮检工作 |
6.6 加强疫情疫病监控 |
6.6.1 动物身份识别和追溯体系 |
6.6.2 疫情疫病监控体系 |
6.7 建立利益共同、责任分摊的补偿机制 |
6.8 加强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提升技术实力 |
6.9 完善应急反应体系 |
6.10 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
7 外来动物疫病应急实施计划 |
7.1 目标 |
7.2 重点控制的外来动物疫病名录 |
7.3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管理体系 |
7.4 疫病控制策略 |
7.4.1 疫病基本情况 |
7.4.2 控制和扑灭的原则 |
7.4.3 控制方法和原则 |
7.4.4 重要外来动物疫病影响的主要动物种类 |
7.4.5 重要外来动物疫病的扑灭策略 |
7.4.6 监控和应对措施 |
7.4.7 补偿原则 |
7.5 应急程序和反应 |
7.5.1 战略层面 |
7.5.2 策划层面 |
7.5.3 执行层面 |
7.5.4 应急反应 |
7.5.5 应急反应状态与对应的反应级别 |
7.5.6 重要外来动物疫病的实施应对关键步骤时间限制 |
7.6 疫情信息的公开与交流 |
8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国际航班两次截获鼠类的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例入境航班发现褐家鼠的处置[J]. 侯伟,王璐,张军伟,王颖.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8(05)
- [2]检疫传染病输入风险与检疫实践[J]. 杨志俊,王静.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7(05)
- [3]外来动物疫病口岸防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D]. 张伯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4]中国出入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连载三)[J]. 石长华. 口岸卫生控制, 2008(04)
- [5]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创建“国际卫生机场”三年来的工作小结[J]. 江珊毅. 旅行医学科学, 2007(02)
- [6]国际航班两次截获鼠类的报告[J]. 石长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