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C552单片机用于动力传动系统扭矩控制

80C552单片机用于动力传动系统扭矩控制

一、80C552单片机用于动力传动系统转矩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贾常俊[1](2010)在《智能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轿车保有量直线上升,轿车进入家庭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停车难的问题也就逐渐成为了大中型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立体车库最大的优势在于节约用地,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这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缓解停车难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研究如何降低立体车库的设计制造成本以及进一步提高立体车库自动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塔式立体车库总体方案进行了设计,选择采用单片机作为本塔式立体车库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然后对塔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中的电力拖动系统进行了研究,着重介绍了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升降机构、平移存取机构以及门电机。本文设计完成了塔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系统。以PHILIPS公司生产的80c552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的硬件核心,对硬件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并对硬件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控制系统的软件系统设计部分,主要是以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对系统的监控程序以及主要软件功能模块子程序进行了具体设计;本文还对立体车库的存取车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对存车优先、取车优先、原地待命三种工作方式存取车时间和能耗的仿真,得出了最优的存取车策略,从而实现了立体车库存取车效率和能耗的最优化。本文的最后部分对立体车库系统安全措施的设置以及控制系统软硬件抗干扰措施进行了设计,从而提高了立体车库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证了系统的正常工作。

李亮[2](2009)在《机械手对目标物体的抓取》文中提出机械手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综合运用了机械与精密机械、微电子与计算机、自动控制与驱动、传感器与信息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行各业对自动化程度要求的提高,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手产品。手爪的应用环境千差万别,抓取可靠、环境适应性好、控制简单、自适应性强、自主能力高是衡量机器人手爪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志。性能优良的机器人手爪可以实现可靠、快速和精确地抓取。研究和开发一个性能优良的机器人手爪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包括技术实现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得到大力的发展,手爪的研究也步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机器人手爪正由简单发展到复杂,由笨拙发展到灵巧,其中的仿人灵巧手已经发展到可以与人手媲美。机械手对目标物体抓取的稳定性研究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课题。本论文在综述近年来机械手技术研究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用于实验目的可以对目标物体进行稳定抓取的小型化、轻量化机械手系统。本文先从整体上对机械手设计的特点和局部结构相关元件的选择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5自由度机械手,然后对机械手手臂建立运动学方程,并且在此基础上用MATLAB软件对其仿真,验证方程推导得正确性,接下来按照稳定抓取的要求选择了适用于本系统的传感器,并设计了信号调理电路,然后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控制单元,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来控步进电机转向以及转速来实现手爪变速开合的系统硬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软件流程包括主程序,数据处理程序以及PWM调速等程序流程图,并进行程序编写。通过对机械手系统提供的总体设计方案,为下一步详细设计的深入奠定了理论基础。

胡勇[3](2009)在《AMT自动换档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车辆技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智能化时代,融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一体的车辆电子技术己成为现代车辆发展的重要标志。车辆自动换档技术可有效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安全性,车辆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自动换挡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AM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自动换挡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AMT型变速器的发展及自动换挡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广泛研究,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动换挡智能化、拟人化,提出了将ANFIS(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方法应用于自动换挡控制过程。ANFIS将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了两者的优势。本文对ANFIS的算法结构、控制特点、构造及训练方法等做了详细介绍,并根据自动换挡控制系统的特点,构造了适合的ANFIS。为了验证文中构造的ANFIS,本文应用MATLAB仿真软件,在其Simulink模块中,根据AMT自动换挡系统的物理结构和动力传动原理,适当简化建立仿真模型,代入试验车辆真实数据,结果表明ANFIS可以很好的实现对自动换挡系统的控制。最后,本文对自动换挡系统的电控部分进行了设计研究,电控系统为ANFIS智能控制具体实现的载体,选择INTEL的80C196KC型号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对TCU(变速器控制电路)进行了软硬件设计。

殷勋[4](2008)在《电动助力系统控制单元开发研究》文中指出电动助力系统采用电动机提供助力,具有转向力可变、路感良好、环保、耗能低和维修方便等优点,充分体现出汽车向智能化发展、满足未来安全性要求和环保要求的发展趋势。本文在深入学习电动助力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电动助力系统控制单元的硬件电路,研究了控制策略和算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程序,印制了电路板,在自行搭建的试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对电动助力系统拟采用的关键执行部件——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数学模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2.在充分考虑满足电动助力控制单元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基于单片机80C552的电机控制方案:利用电子执行单元(ECU)实时采集信号,运用PWM技术实现对H桥和电动机进行电流闭环控制,并完成了硬件电路设计;3.在保证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条件下,通过深入研究助力控制、回正控制和阻尼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PID的控制算法,开发编制了各功能模块的控制程序;4.印制了电动助力系统电路板,搭建试验验证平台,进行了所开发设计电控系统的模拟实验验证,验证了所开发的控制单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上述研究工作实现了电动助力系统低速轻便、高速稳定的使用要求,为下一步的工程实用化奠定了先期技术基础。

高志欣[5](2008)在《现代有轨电车牵引逆变器的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城市现代化轨道交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全国许多城市争相发展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以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现代有轨电车的运用不但适应了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的需求,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方便居民的日常出行,而更主要的是解决了因地铁和轻轨工程造价昂贵而造成的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发展现代有轨电车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理想选择。现代有轨电车采用交流牵引控制、微机监控显示、气电联合制动、空气弹簧、弹性车轮等国际先进技术,与传统的有轨电车相比具有快速、舒适、环保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交流传动技术取代传统的直流传动技术已成为目前现代有轨电车电力牵引的趋势,由于我国的城市轨道车辆交流传动系统大多数依赖国外进口,因而城市轨道车辆交流传动系统中牵引逆变器的国产化则是目前的重点研究课题。本课题针对750V直流供电条件下的4×75KW交流牵引电动机牵引系统的要求,按4C4M驱动方式对逆变器进行设计、开发。具体设计内容包括主电路设计、驱动电路设计、控制电路设计、保护电路设计,并对散热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发的逆变器配备数据通信接口,通过该接口使逆变器接收上层牵引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本课题的研究对牵引逆变器的国产化进行探索,满足现代有轨电车交流牵引传动系统的需要,为将来实现地铁、轻轨等更大功率的交流传动系统做技术上的储备。

孙肇花[6](2007)在《基于凌志LS400型轿车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汽车的大量使用,其能耗和尾气排放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同时人们对操控的简易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控制理论和电子技术,以电子控制单元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为核心,通过液压执行机构控制发动机、离合器以及变速器的协同工作,实现起步、换档的自动操纵,形成动力传动系统一体化控制技术,它是国内外汽车技术发展重要方向。国外对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技术研究较早、技术成熟,但只有几个汽车大国掌握,并形成技术封锁。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多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产品。并且对以单ECU控制的,由汽油发动机和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组成的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研究较少,本课题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凌志LS400型轿车动力传动总成为研究平台,首先,分析了凌志LS400动力传动总成的组成部件及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1UZ—FE发动机、A341E自动变速器以及各种传感器和电磁阀等。并研究该车电控系统ECU的控制规律,分析发动机、变速器上各传感器、电磁阀与ECU的控制逻辑关系。其次,研究了动力传动一体化系统的硬件组成及软件结构,制作驱动电路及转速模拟器,开发了以Intel公司80C196KB单片机为控制单元的一体化控制系统,并编写了相应的控制软件。最后,用开发的控制系统在凌志LS400型轿车试验台架上做换档试验、换档品质试验、起步性能试验,通过分析处理试验数据,验证了以80C196KB单片机为控制单元的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赵镇锋[7](2007)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电控单元(ECU)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Electric Powered Steerin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转向系统,该系统是由电子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来控制电机的运转,从而实现助力转向的功能,EPS除了具备液压动力转向器的转向轻便等优点之外,它还具有棱向平稳、节能、环保等一系列特点,因此,EPS取代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势在必然。当前国内在EPS的研究和产业化方面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S产品。因此,开展对EPS的研发上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分析了EPS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EPS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分析对EPS系统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PID控制器对本系统进行控制,分析了助力控制、阻尼控制、回正控制三种控制方式。研究了控制器的硬件结构,以80C552为核心设计了控制器,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部分相关模块的设计情况,包括控制系统核心模块及其周围电路的设计,电动机驱动与保护电路的设计,电流、扭矩等传感器输入信号的处理电路设计,电磁离合器与显示电路以及系统供电电源系统的设计等勾画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软件控制总体流程框架,介绍了滤波环节,采样信号处理环节,转向判定环节,辅助力计算环节以及电动机控制环节的流程图。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诸多尚待讨论的问题,为今后的工作确定了目标。

姬广斌[8](2006)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的系统仿真与控制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机械转向系统、机械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和更为节能、操纵性更好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简称EPS)等几个阶段。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在传统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装置、电子控制装置和转向助力机构等。它是使用电动执行机构在不同的驾驶条件下为驾驶员提供合适的助力。采用电动机直接提供助力、助力大小及方向由控制器控制。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安装和维修方便、节能环保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优越的性能,并可随车速变化调整转向助力大小从而可获得不同的转向路感,可广泛应用于轿车、货车等众多车型,是当前汽车技术发展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之一。 本文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进行了简化,对系统各部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提出了评价EPS与汽车综合系统操纵性能的指标如转向灵敏度、路感,并通过对汽车横向动力学模型、前轮侧偏力矩模型和EPS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综合分析,推导了转向灵敏度和转向路感的表达式,然后讨论了EPS系统各参数(包括电动机转动惯量、扭矩传感器刚度、助力增益、助力机构传动比等)对这两个性能指标的影响;基于不同的控制策略,分析了控制参数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 本文的目的是设计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器。主要设计了控制系统微处理器模块及其周围电路、电动机驱动与保护电路、电流、扭矩等传感器输入信号的处理电路、电磁离合器与显示电路以及系统供电电源电路等;在完成硬件

张晔[9](2005)在《电动汽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动机驱动车轮行驶,且满足道路安全法规对汽车的各项要求的车辆。无论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还是安全可靠性方面,电动汽车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电动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将会接近内燃机汽车,必将成为未来的先进交通工具之一。 本文在分析了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电动汽车的总体设计原则,从几个方面对电动汽车的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包括:电动汽车电气传动系统,电动汽车数字控制系统,电动汽车路况识别技术,电动汽车路径规划与路径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仿真研究。同时,考虑到车载智能驾驶系统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电磁干扰严重,本文还进行了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以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 由于电动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文采用80C196KC单片机,重点进行了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数字控制系统、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智能驾驶系统三个部分的总体设计及软、硬件设计,绘制了有关系统结构图,硬件电路图及软件程序框图,并给出了详细说明。在各系统的控制算法选择中,通过分析对比,本文采用了二维规则自修正模糊控制算法,既可保证系统的控制精度及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又可以简化计算,保证系统良好的实时性。 本文采用MATLAB软件对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绘制了仿真框图,给出了仿真结果。各部分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设计的合理性及方案的可行性。

袁涛[10](2005)在《机电式自动开伞器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战斗机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式自动开伞器普遍存在着机构复杂、体积大、零件通用性差、速度一时间控制精度低且控制规律调整困难等缺点,这迫使我们研究更加安全、可靠的机电式自动开伞器。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步进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对机电式自动开伞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用80C31 单片机控制二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根据飞机飞行速度对自动开伞器的开伞延时时间适时进行调整的机电式自动开伞器总体设计方案。本文从步进电动机的原理结构入手,建立了二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的通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二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的主要性能进行了仿真和测试,并对开环控制数控系统中步进电机拖动系统的速度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对机电式自动开伞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按照本文提出的方案制造出的机电式自动开伞器原理样机,经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本研究成果有效地提高了自动开伞器的速度一时间控制精度,大幅度地提高了自动开伞器的制造柔性,具有明显的军事、经济效益。

二、80C552单片机用于动力传动系统转矩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0C552单片机用于动力传动系统转矩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立体车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状况
    1.3 立体车库的主要发展趋势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塔式立体车库总体方案设计
    2.1 立体车库的种类及特点
    2.2 塔式立体车库简介
    2.3 塔式立体车库自动控制系统
        2.3.1 立体车库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2.3.2 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器及控制方案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控制系统的电力拖动系统
    3.1 升降机构
        3.1.1 速度曲线
        3.1.2 负载机械特性
        3.1.3 变频调速电机机械特性与升降机构机械特性的关系
    3.2 平移存取机构
        3.2.1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原理
        3.2.2 系统的组成
        3.2.3 步进电机速度控制
    3.3 门电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4.1 硬件系统设计
    4.2 单片机系统设计
        4.2.1 80c552单片机的结构和功能
        4.2.2 80c552单片机的引脚描述
    4.3 系统硬件连接
        4.3.1 80C552单片机连线
        4.3.2 A/D转换
        4.3.3 数码管显示电路
        4.3.4 发光管显示电路
        4.3.5 键盘接口电路
        4.3.6 串行通讯电路和蜂鸣器电路
        4.3.7 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
        4.3.8 定时器接口电路
    4.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4.1 C51语言简介
        4.4.2 系统监控程序设计
        4.4.3 主要软件功能模块子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塔式车库存取车策略的研究
    5.1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
    5.2 排队系统的基本结构
        5.2.1 输入过程
        5.2.2 排队和排队规则
        5.2.3 服务机构
        5.2.4 排队问题的求解
    5.3 车库车辆排队模型的分析
    5.4 存取车策略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安全性与可靠性
    6.1 安全措施
    6.2 软硬件的抗干扰措施
        6.2.1 硬件的抗干扰措施
        6.2.2 软件的抗干扰设计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课题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控制系统整体设计流程

(2)机械手对目标物体的抓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2 机械手执行机构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机械手的基本技术参数确定
    2.2 材料的选择
    2.3 运动方式的确定
    2.4 驱动元件的选择
    2.5 传感器的选择
    2.6 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3 机械手运动学分析
    3.1 运动方程的表示
    3.2 仿真分析
4. 传感器的选择
    4.1 机械手抓取过程分析
    4.2 传感器的选择
5 机械手系统组成
    5.1 硬件组成
    5.2 主控制器的选择和外围电路设计
    5.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5.4 机械手开合机构控制
    5.5 软件组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AMT自动换档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自动变速器发展历程及趋势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关键技术与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AMT 系统原理及组成
    2.1 车辆自动变速系统
        2.1.1 车辆自动变速原理
        2.1.2 车辆自动变速系统组成
    2.2 AMT 自动变速器结构及原理
        2.2.1 AMT 基本组成
        2.2.2 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3 行星齿轮机构和工作原理
        2.2.4 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控制换挡方法
    3.1 换挡规律获得方法
    3.2 智能控制方法及发展趋势
    3.3 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ANFIS)
        3.3.1 ANFIS 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3.2 ANFIS 参数学习与控制方式
        3.3.3 ANFIS 建立与训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MT 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
    4.1 MATLAB/SIMULINK 仿真环境介绍
        4.1.1 Matlab 介绍
        4.1.2 Simulink 介绍
        4.1.3 Simulink 模型基本结构及运行原理
    4.2 动态模型的分类与建模方法
        4.2.1 线性模型
        4.2.2 准线性模型
        4.2.3 非线性模型
    4.3 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4.3.1 发动机模型
        4.3.2 自动变速器模型建立
        4.3.3 车辆速度及行驶阻力模型
        4.3.4 ANFIS 控制模块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TCU 电路设计
    5.1 AMT 系统的硬件总体设计
    5.2 80C196KC 单片机结构特点
    5.3 AMT 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设计
    5.4 AMT 系统的输出电路设计
        5.4.1 电磁阀驱动电路设计
        5.4.2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5.4.3 人机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5.5 AMT 系统软件设计
        5.5.1 AMT 系统的主程序设计
        5.5.2 AMT 系统的子程序设计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电动助力系统控制单元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1.1.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原理及发展
        1.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单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控制单元电机特性分析
    2.1 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
    2.2 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
        2.2.1 工作原理
        2.2.2 数学模型
    2.3 无刷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和机械特性
        2.3.1 电势和调速方法
        2.3.2 电磁转矩
        2.3.3 机械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控制系统设计
    3.1 EPS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3.2 ECU的控制芯片
    3.3 电源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
        3.3.1 电源电路
        3.3.2 扭矩信号
        3.3.3 车速信号
    3.4 电机的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
        3.4.1 电动机的PWM调压调速原理
        3.4.2 功率开关部件的选择及其驱动电路
        3.4.3 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3.5 故障诊断电路
    3.6 系统硬件的抗干扰性设计
    3.7 硬件电路实物图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力特性和控制策略研究
    4.1 助力特性分析
        4.1.1 助力特性的概念
        4.1.2 助力特性曲线分类
    4.2 控制模式
        4.2.1 助力控制
        4.2.2 回正控制
        4.2.3 阻尼控制
    4.3 控制策略研究
        4.3.1 电机目标转矩的控制策略
        4.3.2 助力电机的电流控制策略
        4.3.3 控制算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PS控制软件设计及试验分析
    5.1 系统控制软件概述
    5.2 各功能软件模块设计
        5.2.1 A/D采集模块
        5.2.2 车速信号采集
        5.2.3 PWM脉宽调制及电机控制
        5.2.4 软件滤波设计
        5.2.5 判断转向子程序
        5.2.6 功能模式切换
    5.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软件总体流程图
    5.4 试验平台搭建
    5.5 试验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现代有轨电车牵引逆变器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作意义
        1.1.1 发展现代有轨电车是解决中小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1.1.2 现代有轨电车的技术特点
        1.1.3 现代有轨电车交流传动系统的现状
    1.2 论文所做工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有轨电车交流传动系统驱动方案
    2.1 有轨电车交流传动系统的驱动方式
    2.2 牵引逆变器驱动方式的确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4C4M 方式下牵引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3.1 有轨电车牵引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
    3.2 逆变器与牵引电机的匹配方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逆变器主电路设计
    4.1 主电路形式
    4.2 开关元件的选择
    4.3 缓冲电路的设计
        4.3.1 缓冲电路的作用
        4.3.2 缓冲电路的形式
        4.3.3 缓冲电路的参数
    4.4 逆变器的过电流、过热保护电路
        4.4.1 逆变器过电流保护电路的设计
        4.4.2 IGBT 过热保护电路的设计
    4.5 冷却方式
    4.6 驱动电路设计
        4.6.1 驱动电路的要求
        4.6.2 驱动电路参数的选择
        4.6.3 驱动电路的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逆变器控制电路设计
    5.1 控制电路应具备的功能
    5.2 控制电路的结构
        5.2.1 总体方案设计
        5.2.2 AT89S52 外扩存储电路
        5.2.3 80C196KC 外扩存储电路
        5.2.4 SA4828 接口电路
        5.2.5 MCU 复位电路
        5.2.6 IGBT 功率模块接口电路
        5.2.7 显示电路
        5.2.8 电流采样电路
        5.2.9 工况给定电路
        5.2.10 保护电路
    5.3 控制电路的通信系统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基于凌志LS400型轿车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概述
    1.2 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概念
        1.2.1 一体化控制思想
        1.2.2 一体化控制方式
    1.3 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研究现状
        1.3.1 国外一体化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一体化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一体化控制技术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1.4.1 必要性分析
        1.4.2 优越性分析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 LS400 动力传动总成及电控原理分析
    2.1 概述
    2.2 动力传动总成组成与结构
        2.2.1 1UZ—FE 发动机
        2.2.2 A341E 自动变速器
    2.3 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系统
        2.3.1 控制单元
        2.3.2 电控系统各传感器
        2.3.3 电控系统执行机构
    2.4 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的换档规律
第三章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与软件结构
    3.1 系统硬件组成
        3.1.1 电控单元
        3.1.2 外围电路
        3.1.3 传感器
        3.1.4 执行器
    3.2 一体化电控系统软件结构
        3.2.1 概述
        3.2.2 系统软件结构
        3.2.3 功能程序
第四章 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系统试验
    4.1 控制程序调试
        4.1.1 调试设备开发
        4.1.2 程序调试过程
    4.2 系统试验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仪器设备
        4.2.3 换档试验
        4.2.4 换档品质试验
        4.2.5 起步性能试验
    4.3 试验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课题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5.1.1 本课题的成果
        5.1.2 本课题的创新点
    5.2 进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电控单元(ECU)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传统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
        1.1.1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1.1.2 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2.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情况
        1.2.2 EPS的类型
        1.2.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1.2.4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关键部件
        1.2.5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点和发展方向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EPS 系统的模型的建立
    2.1 EPS 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2.2 线性二自由度转向模型
        2.2.1 二自由度的汽车运动微分方程
        2.2.2 轮胎转向模型
    2.3 电动机模型
    2.4 模型的状态方程
        2.4.1 模型的结构框图
        2.4.2 模型的状态方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EPS 控制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3.1 助力控制过程
    3.2 控制算法的选择
    3.3 EPS 三种控制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ECU 的硬件实现
    4.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硬件设计的内容
    4.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硬件设计
        4.2.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核心系统设计
        4.2.2 电动机驱动及其保护电路设计
        4.2.3 电磁离合器和显示控制电路的设计
        4.2.4 系统输入信号的处理电路
        4.2.5 系统供电电源电路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软件实现
    5.1 软件滤波设计
    5.2 信号采集程序设计
    5.3 判断转向子程序
    5.4 辅助力计算流程图
    5.5 电动机控制程序设计
    5.6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软件总体流程图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的系统仿真与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汽车转向系统概述
    1.2 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
    1.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介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总体构架
    2.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2.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关键部件
    2.3 本章小结
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性能仿真分析
    3.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操纵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
    3.2 电动机及其它各部件的动力学模型
    3.3 汽车横向动力学模型
    3.4 前轮侧偏力矩模型
    3.5 转向灵敏度与转向路感表达式推导
    3.6 EPS中各参数对转向操纵性能的影响分析
    3.7 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策略的探讨
    3.8 本章小结
4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硬件实现
    4.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设计的内容
    4.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微处理器外围电路设计
    4.3 系统输入信号的处理电路
    4.4 80C552的A/D转换(ADC)电路
    4.5 电动机驱动及其保护电路设计
    4.6 电磁离合器和显示控制电路的设计
    4.7 系统供电电源电路设计
    4.8 系统硬件抗干扰措施
    4.9 本章小结
5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ADC程序设计
    5.2 数字信号采集程序设计
    5.3 数字滤波程序设计
    5.4 PWM输出程序设计
    5.5 PID控制算法程序设计
    5.6 主程序设计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展望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已发表论文
申明
致谢

(9)电动汽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动汽车—未来的先进交通工具
    1.2 电动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国外电动汽车的研制动态
    1.4 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发展状况
    1.5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进展
    1.6 电动汽车的总体设计原则
    1.7 电动汽车自动驾驶与自动化公路
第二章 电动汽车电气传动系统
    2.1 电动汽车对电气传动系统的要求
    2.2 国外电动汽车电气传动的发展概况
    2.3 电动汽车电气传动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2.3.1 电动汽车电气传动系统概述
        2.3.2 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动机传动系统
        2.3.3 电动汽车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传动系统
        2.3.4 电动汽车异步电机传动系统
        2.3.5 电动汽车开关磁阻电机传动系统
        2.3.6 电动汽车电气传动系统的选择
    2.4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策略
    2.5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动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2.6 基于单片机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
        2.6.1 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2.6.2 控制算法设计
        2.6.3 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第三章 电动汽车数字控制系统
    3.1 汽车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3.2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进展
    3.3 电动汽车动力学及其非线性控制理论研究
    3.4 电动汽车控制算法研究
    3.5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数字控制系统
第四章 电动汽车路况识别技术
    4.1 路况识别概论
        4.1.1 路况识别与行车安全
        4.1.2 路况识别与自动驾驶
        4.1.3 路况识别技术
    4.2 基于运动模型的道路识别
    4.3 基于知识的道路图像理解系统
    4.4 基于视觉的道路识别
    4.5 基于神经网络的道路识别
    4.6 基于多传感器的路况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
        4.6.1 超声波测距系统
        4.6.2 光电传感器电路
        4.6.3 图像采集与识别系统
第五章 电动汽车路径规划与路径控制
    5.1 路径规划概述
    5.2 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5.2.1 基于模糊逻辑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
        5.2.2 基于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
        5.2.3 基于神经网络的路径规划方法
        5.2.4 基于视觉反馈的路径规划方法
        5.2.5 滚动路径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5.2.6 无碰撞路径规划方法
    5.3 路径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5.3.1 解非线性极小极大问题的路径跟踪算法
        5.3.2 ALV路径跟踪模糊控制
        5.3.3 电动汽车的预见控制方法
        5.3.4 基于神经网络的路径控制方法
        5.3.5 大转向跟踪控制
        5.3.6 基于模糊控制的路径跟踪中的偏差纠正
    5.4 电动汽车的路径规划与控制算法
        5.4.1 电动汽车的路径规划
        5.4.2 电动汽车的路径控制
第六章 电动汽车智能驾驶系统
    6.1 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概述
    6.2 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技术
    6.3 基于路径跟踪的汽车自动驾驶系统
    6.4 汽车转向控制系统
    6.5 汽车自动驾驶纵向控制技术
    6.6 汽车换档智能决策系统
    6.7 电动汽车智能驾驶系统
第七章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7.1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仿真研究
    7.2 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仿真研究
第八章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8.1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
    8.2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电磁干扰的抑制
    8.3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机电式自动开伞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飞行员弹射救生的主要过程及自动开伞器的功能、作用
    1.2 当前国、内外自动开伞器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的总体设计
    2.1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2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的总体设计方案
        2.2.1 控制器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2.2 开伞器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步进电动机拖动系统的性能研究
    3.1 步进电动机的特点及其分类
    3.2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3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步进电动机拖动系统的数学模型
        3.3.1 不考虑饱和的线性模型
        3.3.2 考虑饱和时对数学模型的修正
    3.4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步进电动机拖动系统的主要参数
        3.4.1 步进电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3.4.2 步进电动机拖动系统负载静转矩的归算
        3.4.3 步进电动机拖动系统转动惯量的归算
    3.5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步进电动机拖动系统的仿真运行
    3.6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步进电动机拖动系统的动态性能测试
        3.6.1 步进电动机动态性能测试的主要设备及其技术指标
        3.6.2 步进电动机动态性能测试
    3.7 步进电动机动态性能测试的结果和仿真结果的比较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步进电动机的速度控制研究
    4.1 在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进行步进电动机速度控制的目的、意义
    4.2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步进电动机的速度最优控制原理
    4.3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步进电动机速度最优控制规律
        4.3.1 步进电动机拖动系统的加速规律
        4.3.2 步进电动机拖动系统的降速规律
        4.3.3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步进电动机拖动系统的速度控制规律
    4.4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步进电动机速度控制规律的实现
        4.4.1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步进电动机速度控制表的计算
        4.4.2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中步进电动机速度控制的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控制系统设计
    5.1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控制系统的接口设计
        5.1.1 80C31 单片机系统接口设计
        5.1.2 步进电动机驱动器的组成及其与单片机的接口设计
        5.1.3 步进电动机的方向控制及其换向间隙的软件补偿
    5.2 光电定位电路的设计及应用
        5.2.1 光电定位电路的设计
        5.2.2 步进电动机初始位置的确定
        5.2.3 步进电动机的中位补偿
    5.3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控制器中稳压电源的设计
        5.3.1 L4978 型单片开关稳压器的性能特点
        5.3.2 双路开关稳压电源的电路设计
    5.4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5.4.1 飞机机动性能的分析
        5.4.2 飞机的飞行速度采样周期和步进电动机启动门限的选择
        5.4.3 机电式自动开伞器控制器的程序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贡献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80C552单片机用于动力传动系统转矩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贾常俊. 兰州理工大学, 2010(04)
  • [2]机械手对目标物体的抓取[D]. 李亮. 西华大学, 2009(02)
  • [3]AMT自动换档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 胡勇. 燕山大学, 2009(07)
  • [4]电动助力系统控制单元开发研究[D]. 殷勋. 中北大学, 2008(11)
  • [5]现代有轨电车牵引逆变器的开发[D]. 高志欣. 大连交通大学, 2008(06)
  • [6]基于凌志LS400型轿车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技术的研究[D]. 孙肇花.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7(02)
  • [7]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电控单元(ECU)的研究[D]. 赵镇锋.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5)
  • [8]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的系统仿真与控制器设计[D]. 姬广斌. 西华大学, 2006(09)
  • [9]电动汽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 张晔. 中南大学, 2005(05)
  • [10]机电式自动开伞器控制系统研究[D]. 袁涛. 吉林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80C552单片机用于动力传动系统扭矩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