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睾酮对雄性大鼠烫伤后心肌功能的抑制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慧,李学伟,马继登[1](2021)在《睾酮及其受体对心血管发育和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睾酮(testosterone, T)是雄激素家族的主要成员,其生物合成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它是驱动哺乳动物性别分化和身体发育的重要激素。睾酮对机体发挥调控作用的途径包括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介导的基因组途径和不依赖AR的非基因组途径。基因组途径是睾酮穿过细胞膜在胞质中与AR结合,而后配体受体复合物转移进入细胞核与雄激素应答基因启动子区的雄激素反应元件(androgen response elements, ARE)结合,进而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睾酮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快速激活膜上和胞内的相关信号分子,通过启动跨膜信号转导机制产生效应的过程称为非基因组途径。心脏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第1个功能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它的形态发生和功能维持与构成心脏的细胞类型密切相关。已知心脏是雄激素的靶器官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AR在心脏组织的多种细胞类型中均有分布,包括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等。睾酮除了影响性别分化和维持性征外,还广泛参与许多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维持,在调控心脏生理和病理过程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参与心脏发育,诱导心肌肥大,调节心脏收缩,延缓心脏衰老和影响血管钙化等。本文综述了睾酮及其受体在心脏主要细胞类型中的功能以及两者对心脏生理和病理过程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雄激素在心脏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黄文龙[2](2020)在《双酚A及其替代品对斑马鱼咽颅软骨发育毒性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双酚A(bisphenol A,BPA),具有雌激素效应的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流行病学研究发现BPA与多种疾病存在相关性,如生殖、心血管、免疫及神经发育毒性等。有证据表明BPA对人类的骨骼发育存在毒性效应,然而对颅颌面骨发育的影响,目前仍缺乏相关的研究。颅面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婴儿出生缺陷,占人类所有先天出生缺陷的三分之一以上。研究表明,颅面畸形受到多种因素协同控制,是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所致的颅面部畸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课题将以斑马鱼为模型,探讨BPA及替代品BPS和BPAF对斑马鱼咽颅软骨的发育影响及其毒性机理,为研究人类颅颌面骨畸形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AB遗传背景的斑马鱼鱼系(Danio rerio,zebrafish)。实验方法:(1)亲-子代BPA暴露:收集亲代BPA(1μM)暴露1周后受精的胚胎,分配至梯度BPA染毒组(0.05,0.1,1,10μM),在受精后120 h(120 hpf)进行阿尔新兰染色、HE染色、TUNNEL染色观察咽颅软骨大体及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转录组测序(RNA-Seq)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模式变化及其毒性机理。(2)亲代BPA暴露:收集亲代BPA(1μM)暴露1周后胚胎(4.5 hpf)和幼鱼(120 hpf)进行RNA-Seq,幼鱼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3)环境相关浓度BPA胚胎暴露:受精卵暴露于梯度剂量的BPA(0.0038,0.05,0.1,1μM),在120 hpf进行阿尔新兰和HE染色观察咽颅软骨细胞形态,BPA与多种受体/酶抑制剂共暴露寻求介导BPA咽颅软骨毒性的细胞机制;(4)BPA及其替代品BPS、BPAF胚胎暴露:受精卵暴露于梯度剂量的BPA(0.0038,0.05,0.1,1μM)/BPS(0.5,1,10,50μM)/BPAF(1,10,50,100 n M),在120 hpf时进行阿尔新兰染色和RNA-Seq,观察咽颅软骨大体形态的改变及基因表达模式改变及其毒性机理。结果和讨论第一部分:亲代BPA暴露背景的子代胚胎/幼鱼孵化率、心率等发育指标受到影响,咽颅软骨各角度和长度改变,病理学提示软骨细胞异常增生、细胞拥挤、排列紊乱、细胞凋亡增加。Apoptosis,MAPK signaling pathway,p53 signaling pathway,Fox O signaling pathway和TNF signaling pathway等多条信号通路可能是介导亲代BPA暴露所致的子一代幼鱼咽颅软骨发育毒性的分子机制。第二部分:亲代BPA暴露致早期胚胎DNA甲基化酶、蛋白脱乙酰酶和甲基Cp G结合域蛋白3b等涉及表观调控的基因受到影响,表观遗传有可能参与胚胎发育早期环境暴露的一个作用靶点。第三部分:环境相关浓度BPA对斑马鱼咽颅软骨发育存在毒性影响,呈非单调的剂量-毒性效应。进一步通过与多种受体/酶抑制剂的共暴露,发现BPA通过多种途径(雌激素受体[ERα、ERβ],雄激素受体,雌激素相关受体等甾体激素受体)介导软骨发育毒性。第四部分:替代品BPS和BPAF对斑马鱼咽颅软骨发育存在明显的毒性效应。BPA和BPAF涉及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通路上的基因显着富集,BPS可能导致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结论BPA通过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相关受体介导斑马鱼咽颅软骨发育毒性;Apoptosis,MAPK signaling pathway,p53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可能是BPA致斑马鱼咽颅软骨发育毒性的分子机制;表观遗传有可能是胚胎发育早期BPA暴露致咽颅软骨发育异常的作用靶点;替代品BPS和BPAF均存在明显的咽颅软骨发育毒性,其机理有待深入探讨。
余星[3](2020)在《睾酮通过mIGF-1/SIRT1通路延缓心肌细胞衰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百草枯建立HL-1心肌细胞衰老模型,观察睾酮对心肌细胞衰老的影响,并探讨局部作用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Locally acting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soform,mIGF-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通路在睾酮对心肌细胞衰老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预实验确定百草枯对心肌细胞衰老影响的最佳作用时间、筛选睾酮干预的最佳浓度。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测定细胞衰老率、流式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进行细胞衰老检测。(2)观察睾酮对mIGF-1、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正常细胞(CK)组、百草枯诱导(PQ)组、百草枯+睾酮干预(Tes)组mIGF-1、SIRT1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SIRT1在细胞核中的定位。(3)探究mIGF-1在睾酮延缓心肌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及其与SIRT1表达的相关性:预先构建mIGF-1过表达载体及沉默载体并转染心肌细胞,经百草枯+睾酮处理后,分为以下5组:mIGF-1过表达转染(OE-m IGF-1)组、空载转染(NC)组、mIGF-1干扰转染(sh-mIGF-1)组、阴性对照转染(sh-NC)组、空白对照(Tes)组,观察mIGF-1对睾酮处理的心肌细胞衰老效应变化的影响及干扰mIGF-1对SIRT1表达的影响。(4)进一步确定SIRT1在睾酮延缓心肌细胞衰老中的作用:预先构建SIRT1过表达载体及沉默载体并转染心肌细胞,经百草枯+睾酮处理后,分为以下5组:SIRT1过表达转染(OE-SIRT1)组、空载转染(NC)组、SIRT1干扰转染(sh-SIRT1)组、阴性对照转染(sh-NC)组、空白对照(Tes)组,观察SIRT1对睾酮处理的心肌细胞衰老效应变化的影响。(5)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收缩/舒张相关酶及蛋白表达变化,进一步观察睾酮、mIGF-1/SIRT1通路激活对衰老心肌细胞伴随的功能影响。结果(1)与CK组相比,100μmol/L百草枯使心肌细胞衰老率增加,以作用时间为72h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Q组相比,Tes组可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百草枯诱导的细胞衰老率及细胞内的ROS水平,以1.0μM浓度时差异最为显着(P﹤0.001)。(2)与PQ组相比,Tes组能增加m IGF-1和SIRT1蛋白表达(P﹤0.01)及SIRT1在细胞核中的定位水平(P﹤0.05)。(3)与Tes组相比,OE-mIGF-1组mIGF-1、SIRT1蛋白表达及SIRT1在细胞核中的定位水平增加(分别为P﹤0.05、P﹤0.01、P﹤0.05),细胞衰老率、ROS水平降低(P﹤0.05)。与Tes组相比,sh-mIGF-1组可下调mIGF-1、SIRT1蛋白表达及SIRT1在细胞核中的定位水平,增加细胞衰老率和ROS水平(P﹤0.05)。与Tes组相比,sh-NC组、NC组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与Tes组相比,OE-SIRT1组SIRT1蛋白表达及SIRT1在细胞核中的定位水平增加(分别为P﹤0.05、P﹤0.01),细胞衰老率、ROS水平降低(P﹤0.05)。与Tes组相比,sh-SIRT1组可下调SIRT1蛋白表达及SIRT1在核中的定位水平,增加细胞衰老率与ROS水平(P﹤0.01)。与Tes组相比,sh-NC组、NC组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与CK组相比,PQ组心肌细胞MYH-7及ACTA-1 mRNAs表达水平增加,MYH-6及SERCA-2 mRNAs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PQ组相比,Tes组心肌细胞MYH-7及ACTA-1 mRNAs表达降低,MYH-6及SERCA-2 mRNAs表达增加(分别为P﹤0.01、P﹤0.001、P﹤0.01、P﹤0.01)。与Tes组相比,sh-mIGF-1、sh-SIRT1组MYH-7及ACTA-1 mRNAs表达水平升高,MYH-6及SERCA-2 mRNAs表达下降(P﹤0.05);双敲低时(sh-double组,即sh-“mIGF-1 and SIRT1”)呈现出相同趋势,MYH-7及ACTA-1 mRNAs表达水平升高(分别为P﹤0.01、P﹤0.05),MYH-6及SERCA-2 mRNAs表达下降(分别为P﹤0.01、P﹤0.05)。与Tes组相比,OE-mIGF-1组MYH-6 mRNA水平升高(P﹤0.05),OE-SIRT1组MYH-6 mRNA和SERCA-2 mRNA水平升高(分别为P﹤0.05、P﹤0.01),而两组中MYH-7及ACTA-1 mRNAs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睾酮能延缓百草枯诱导的HL-1心肌细胞衰老,其抗衰老的机制与mIGF-1/SIRT1通路的激活有关。
季程程[4](2019)在《富氢水对自行车运动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对富氢水干预前后,自行车队运动员氧化应激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相关血液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对运动能力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富氢水作为外源性抗氧化剂对自行车运动员机体抗氧化能力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效果。以期为运动员运动训练中的抗氧化剂补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富氢水在体育领域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实验对象为上海市自行车队13男性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E(n=7)和对照组C(n=6),实验时间共计40天,其中实验组在每天的运动中及运动后45min内补充干预剂富氢水735ml,对照组在每天的运动中及运动后45分钟内补充安慰剂纯净水735ml。血样采集的时间为实验干预前,实验干预后运动前以及干预后运动后即刻,分别取肘静脉血7ml,低温保存待统一检测。体能测试方案包括有氧递增测试,75%VO2max负荷功率测试等,有氧递增测试中每2min取受试运动员末梢血测运动即刻血乳酸,观察实验前后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功率PPO、最大心率HR max以及即刻乳酸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富氢水干预前后及力竭运动前后,受试运动员机体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OH的活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1)富氢水干预后,实验组即刻乳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最大功率较干预前显着提高(p<0.05)。2)富氢水干预后运动后即刻,实验组GSH-PX、T-AOC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安静状态下实验组MDA较干预前显着上升(p<0.05),SOD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0.05),对照组MDA较干预前显着上升(p<0.05),SOD、T-AOC较干预前显着下降,运动后即刻状态下实验组仅MDA显着上升(p<0.05),对照组MDA较运动前显着提高(p<0.05),GSH-PX、T-AOC较运动前均显着下降(p<0.01)。3)富氢水干预后的运动即刻状态下,实验组的·OH含量显着上升(p<0.05),O2-含量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的O2-和·OH均显着上升(p<0.05)。研究结论:力竭运动会造成运动员机体自由基ROS生成加剧,从而导致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下降,诱发氧化应激损伤。富氢水干预后,实验组运动员即刻乳酸显着降低,最大摄氧功率显着高于干预前;实验组血丙二醛MDA显着小于对照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实验组O2-和·OH运动后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提示补充富氢水或可以降低大强度运动中的乳酸堆积,提高最大摄氧功率,延长运动员持续运动的时间。富氢水通过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的抗氧化酶活性,对运动员大强度运动中的氧化应激损伤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在自由基的清除中,富氢水或具备出色的选择性抗氧化能力,但其在体选择性抗氧化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殷斌[5](2018)在《Vitamin C-Na诱导Hsps表达保护心肌抵抗热应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集约化养殖与全球变暖趋势的日益加剧,热应激已成为影响畜禽养殖业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热应激会引起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损伤,严重时会引发猝死。研究发现热应激猝死与心肌损伤密切相关,心肌对热敏感,当机体遭受热应激刺激时,心脏成为遭受损伤的重要器官之一。因此,探究热应激导致心肌损伤的机制,以及寻找有效的方法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热应激的损伤已成为科研工作者探索的热点。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机体在受到各种应激因素刺激时在细胞内诱导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高度保守的保护性蛋白质,可以帮助肽链的正确折叠、组装、移位、复性和降解。除此以外,Hsp还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免疫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本文以H9C2心肌细胞热应激作为研究模型,探讨了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的应激性病理损伤及其Hsps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小分子αB-crystallin蛋白为重点,探究其过表达提高H9C2心肌细胞耐热性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探究了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factor 1,HSF1)在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调控Hsps表达的分子机制。另外,我们还筛选出抗热应激药物维生素C-钠(vitamin C-Na,VC-Na),从体内、体外角度验证了其诱导Hsps表达和抵抗热应激损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为了观察热应激及应激恢复条件下心肌细胞的应激性病理损伤,以及心肌细胞启动热休克蛋白转录和表达的变化规律,本文在建立心肌细胞热应激与热应激恢复模型基础上,通过组织病理学、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心肌细胞应激性病理损伤特点、Hsps的转录和翻译水平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42℃热应激持续0.5 h会导致H9C2心肌细胞出现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等急性肿胀,应激2 h时尤为明显,可见形成大的空泡,病变在应激恢复生长12h后逐渐减轻。42℃热应激持续5h可导致细胞坏死,恢复生长12h后未见显着性修复效果;热应激0.5 h时,hsp27和hsp 70表现出极显着的诱导差异,CRYAB、hsp47、hsp60、hsp90、hsp110在热应激2h时出现极显着性诱导差异,在应激恢复12h后CRYAB呈现出持续被诱导的趋势,而hsp27、hsp47、hsp60、hsp70、hsp90、hsp110则表现出下降趋势。热应激条件下Hsps蛋白(Hsp27、Hsp47、Hsp60、Hsp70、Hsp90、Hsp110)的表达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 CRYAB的蛋白表达量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应激恢复生长12h后,CRYAB、Hsp27、Hsp60、Hsp70、Hsp110的表达量均有增加的趋势,Hsp47的表达量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由此推断Hsps在抗热应激损伤及热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构建稳定过表达CRYAB蛋白的H9C2心肌细胞系,通过对热应激条件下细胞的病理组织学检测、细胞周期检测、CRYAB与骨架蛋白F-actin的共定位检测和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检测,研究其在心肌细胞受到热应激时发挥的功能及机制。本研究共筛选出3株细胞,一株转染空白质粒命名为control,另两株分别不同程度过表达CRYAB蛋白,命名为CRYAB-5和CRYAB-7。研究结果发现CRYAB-5和CRYAB-7细胞株都可以明显降低热应激导致的细胞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也可以缓解热应激导致的细胞在G0/G1期的阻滞,且效果与CRYAB的表达量呈正比。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RYAB在遭受热应激刺激时会由胞质转移至胞核,且CRYAB与F-actin骨架蛋白存在共定位表达,过表达CRYAB可以显着降低热应激导致的F-actin骨架蛋白的聚集。另外,过表达CRYAB蛋白的细胞株可以显着降低热应激导致的细胞凋亡,其可能通过降低cleaved-caspase的表达量发挥抗凋亡的功能。综上结果,过表达CRYAB可以显着提高心肌细胞H9C2的耐热性,且其保护效果与CRYAB过表达量成正相关,但是CRYAB发挥功能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HSF1在H9C2心肌细胞遭受热应激与热应激恢复条件下的转录水平、蛋白水平、胞质与胞核的分布变化、三聚化以及HSF1干扰对Hsps转录水平的影响,探究H9C2细胞在遭受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HSF1对Hsps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发现,正常条件下,HSF1主要分布在H9C2细胞的胞质中,当遭受热应激刺激时,HSF1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呈现热应激时间依赖性的显着下调,HSF1的分布会由胞质移位至胞核,且发生磷酸化和三聚化;在热应激消失并恢复12h后,HSF1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量会显着上升,HSF1的分布会由胞核重新移位至胞质,磷酸化和三聚化消失。HSF1干扰会导致H9C2细胞在正常条件下Hp47和Hsp60转录水平的升高,而对其他Hsps没有显着性影响。另外,HSF1干扰会显着降低热应激及热应激恢复条件下诱导CRYAB、hsp27、hsp 70、hsp90和hsp110转录水平的升高。本研究将VC和VC-Na作为缓解心肌细胞热应激损伤的备选药物,探究其保护H9C2心肌细胞抗热应激损伤及与Hsps抗应激保护作用间的关系。试验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VC组(20μg/mLVC)和VC-Na组(20 μg/mLVC-Na),研究在遭受0 h,1 h,3 h和5 h热应激后心肌细胞应激性病理损伤、细胞凋亡、LDH、MDA、SOD、ROS和Hsps表达水平等参数的改变。检测结果显示,添加20 μg/mLVC或VC-Na 可以有效降低热应激导致的心肌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核固缩和线粒体损伤,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细胞凋亡率以及LDH、MDA和ROS的水平;添加20 μg/mLVC或VC-Na可以增加细胞内SOD活性,在热应激3 h时显着增加心肌细胞内CRYAB、hsp27、hsp60和hsp70 的 mRNA水平(P<0.01),在热应激Oh(P<0.05)和 1h(5<0.01)时显着增加CRYAB的蛋白水平,在热应激3h和5h时显着增加Hsp70的蛋白水平(P<0.01)。研究结果表明,添加20μg/mLVC或VC-Na可以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诱导CRYAB和Hsp70的蛋白水平增加,提高H9C2心肌细胞抗热损伤的能力。为了进一步验证VC和VC-Na抗热应激损伤的作用,我们通过活体试验来探究VC和VC-Na对缓解鸡心肌细胞热应激损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选用150只30日龄的伊莎褐蛋鸡作为试验动物,并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正常饮用水)、VC组(50μg/mL VC饮用水)和VC-Na组(50 μg/mL VC-Na饮用水)。在热应激前进行7 d的给药饲养,然后分别进行0h、1h、3 h、5 h和10 h的热应激处理。热应激结束后立即采集受试鸡的血清和心脏组织。通过对血清中LDH、CK、CK-MB的水平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添加VC和VC-Na对缓解心肌细胞热应激损伤的保护性作用;通过对氧化损伤指标MDA、抗氧化能力SOD和T-AOC、以及CRYAB和Hsp70表达量的检测,探究VC和VC-Na缓解热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添加VC和VC-Na可以显着降低血清中心肌细胞损伤指标LDH、CK、CK-MB和MDA的水平,还可以降低热应激所导致的心肌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心肌纤维断裂和坏死的程度;添加VC和VC-Na可以显着提高心肌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VC-Na还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在正常条件和热应激条件下CRYAB和Hsp70的高表达,VC也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在正常条件和热应激条件下CRYAB的高表达,以及正常条件下Hsp70的高表达。
张莹[6](2017)在《Kisspeptin-10对大鼠血清代谢物和心肌功能的影响以及对热应激所致心肌损伤的干预》文中研究说明Kisspeptin是由基因Kiss-1编码的一种多肽类物质,由于早期研究表明其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也被称作肿瘤抑制因子。后来研究发现,Kisspeptin也在调控青春期启动、生殖、促进血管收缩及调节应激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Kisspeptin-10在体内对心肌的作用以及Kisspeptin-10对热应激引起的心肌损伤的干预研究较少。在本实验中,首先通过透射电镜、HE染色、Masson染色、基因芯片、基于气相色谱时间飞行-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的代谢组学分析、RT-PCR和Western-blot等技术研究了 Kisspeptin-10在形态学、基因表达谱、代谢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对心肌造成的影响,发现Kisspeptin-10对心肌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并改变了机体的代谢状态。在当今的环境中,随着温室效应的增强,夏季高温天气会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热应激,易造成机体神经、免疫、内分泌紊乱。人类在热应激后会出现呼吸急促,心力衰竭、炎症等症状,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并且热应激是畜牧业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它导致动物免疫力下降,摄食减少,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降低,给畜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阻碍。有报道表明,热应激后最先和最易受到损伤的部分是心血管系统。热应激可以产生加大心脏强度和加快心率等代偿反应,当心肌代偿无法承担热应激造成的损伤时,会造成多种继发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实验初期研究了 Kisspeptin-10可以改变血清代谢物中能量与氨基酸代谢情况,并可以改变心脏疾病相关通路中基因的表达,对心肌产生多方面重要的影响。根据这些研究基础,我们希望发现Kisspeptin-10对热应激引起大鼠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在Kisspeptin-10干预热应激引起的心肌损伤的研究中,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热应激组(H),Kisspeptin-10干预热应激组(KH),对照组(N)。本研究希望通过心肌组织形态学观察,心肌组织中相关心脏疾病通路中的基因ITGA4、ITGB8、BNP、MYL7、HIF-1α和ITGB7 mRNA转录水平测定以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测定等方法探究Kisspeptin-10对热应激后心肌损伤的干预情况。心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HE染色、Masson染色及TEM发现热应激导致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质染色不均,纤维增生,线粒体空泡,线粒体嵴断裂;Kisspeptin-10干预后心肌断裂减少,细胞质染色较均匀,线粒体空泡与线粒体嵴断裂减少,纤维增生减少,心肌组织损伤均有缓解。RT-PCR结果表明:基因ITGA4在热应激后mRNA表达量相比对照组显着上升(P<0.05),而在Kisspeptin-10干预组(KH)中降低并趋于对照组;基因ITGB8,HIF-1α,MYL7和BNP mRNA表达水平在热应激后相比对照组极显着上升(户<0.01),而在Kisspeptin-10干预后出现下降。其中关键基因ITGB8和BNP经Western-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mRNA表达水平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从代谢组学,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多方面探究了Kisspeptin-10对心肌的影响,发现Kisspeptin-10对心肌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并改变了机体的能量代谢、氛基酸代谢及其他代谢状态。在热应激大鼠中,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了 Kisspeptin-10可能参与了热应激后的心肌重塑过程,线粒体修复及能量产生过程和心肌纤维生成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热应激引起的心肌损伤。
齐国华[7](2016)在《20—羟二十烷四烯酸诱导糖尿病心肌凋亡及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20-羟二十烷四烯酸(20-HETE)可以由细胞色素CYP450ω-羟化酶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在动脉血压、血管张力以及肾功能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20-HETE在血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的比较普遍,而有关20-HETE与心脏相关作用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见,尤其在糖尿病心脏病综合性研究中更是没有报道。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脏并发症之一。在本研究中确定糖尿病心肌病是否会导致内源性物质20-HETE异常增多,而20-HETE的异常增多是否是引起糖尿病相关心肌疾病重要因素。本实验采用大鼠腹腔注射尿链霉素4周作为诱发糖尿病的动物模型来进行20-HETE糖尿病心肌疾病的相关研究。为了证实20-HETE参与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损伤,我们首先检测20-HETE对糖尿病体征及心肌力学指标的影响,以及采用Hoechst染色法来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状况,实验结果证明20-HETE通过δPKC途径参与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损伤过程。心肌细胞内活性氧ROS活性增加会导致细胞凋亡。因此为了确定20-HETE是否诱导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细胞凋亡,我们对相关各组心肌细胞的RO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20-HETE诱导糖尿病相关心肌损伤是由ROS活性增强而导致的,而20-HETE能通过δPKC途径刺激心肌细胞中ROS活性增强。由于心脏中NADPH氧化酶是生成ROS的重要潜在来源,因此为了证实糖尿病诱导的心肌细胞内ROS含量增加是通过刺激NADPH氧化酶活性而引起的,应用组织NADPH氧化酶活性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其在心肌细胞中的活性,结果显示,在糖尿病大鼠心脏中,20-HETE可以通过δPKC途径刺激心肌细胞中NADPH氧化酶活性增加,进而导致ROS含量增加,并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以上部分为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第一个分子机制。此外,凋亡蛋白Caspase-3是凋亡的关键执行分子。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结果表明在糖尿病大鼠心脏中,20-HETE可以通过δPKC途径刺激心肌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增加,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以上部分为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第二个分子机制。心肌功能与细胞内Ca2+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本实验检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钙瞬变变化。实验结果显示20-HETE诱导糖尿病相关心肌损伤是通过诱发心肌细胞内部钙超载实现的。以上部分为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第三个分子机制。在凋亡过程中被激活的Bcl-2家族成员,可通过作用于线粒体来调节凋亡相关的蛋白释放,线粒体膜电位的破坏则可使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本研究中western blot结果说明,20-HETE诱导糖尿病相关心肌损伤是通过激活Bax蛋白表达,以及抑制Bcl-2蛋白表达实现的,以上部分为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第四个分子机制。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糖尿病诱发的心肌相关疾病释放了内源性物质20-HETE,20-HETE导致心肌进一步损伤加重,引起细胞凋亡,并探寻其具体分子机制。我们发现的机制如下,即20-HETE是通过δPKC途径,进而激活NADPH氧化酶途径影响ROS活性和心肌细胞钙离子浓度和时程的异常增加,以及凋亡基因Bax表达和抑凋亡基因Bcl-2沉默,进而激活Caspase-3活性增强,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发生凋亡,进而导致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以上发现及相关分子机制相关分子机制,为日后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孙荣,易东,谈世进[8](2016)在《性激素对卵巢切除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补充生理剂量的性激素对卵巢切除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SHR大鼠(SHR组)及WKY大鼠(正常血压对照大鼠)(WKY组)各18只,行卵巢切除术后,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亚组)、雌激素补充组(OVX+E亚组)及雄激素补充组(OVX+T亚组)。OVX+E亚组给予苯甲酸雌二醇0.25 mg/(kg·2 d)肌肉注射,OVX+T亚组给予丙酸睾酮3 mg/(kg·2 d)肌肉注射,OVX亚组给予肌肉注射相同剂量的注射用茶油,持续8周。分别在实验前和第8周末测定尾动脉收缩压(SBP);在第8周末称体质量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采血,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雌激素及睾酮浓度;称取左心室质量后,切片并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病理改变。结果 WKY组中,与实验前相比,第8周末只有OVX+T亚组SBP升高。SHR组中,与实验前相比各亚组SBP均显着升高,第8周末,OVX亚组及OVX+E亚组SBP均低于OVX+T亚组(P均<0.05)。HE染色显示,SHR组表现为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心肌细胞排列紊乱,OVX亚组及OVX+T亚组比OVX+E亚组更为严重。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与HE染色一致,WKY组中,各亚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HR组中OVX+E亚组的LVMI低于OVX亚组及OVX+T亚组,OVX亚组低于OVX+T亚组(P均<0.05)。Masson染色显示,SHR组心肌纤维排列疏松,胶原沉积明显增多。WKY组中,与OVX亚组及OVX+E亚组相比,OVX+T亚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增高(P<0.05);OVX亚组与OVX+E亚组比较,P>0.05;SHR组中,与OVX亚组相比,OVX+E亚组CVF降低(P<0.05),OVX+T亚组CVF增高(P<0.05)。结论补充生理剂量的雄激素可以升高卵巢切除SHR大鼠的SBP,并加重其心肌重构;而补充生理剂量的雌激素可以改善卵巢切除SHR大鼠的心肌重构。
赵凡[9](2016)在《前列通窍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逼尿肌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前列通窍胶囊治疗肾虚瘀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并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探寻前列通窍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逼尿肌Bax mRNA和Bcl-2 mRNA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前列通窍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前列通窍胶囊组)和对照组(癃闭舒胶囊组)各45例。治疗组服用前列通窍胶囊,对照组服用癃闭舒胶囊,8周后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及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2.实验研究:取SD大鼠140只,随机取其中2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的采用去势加丙酸睾酮注射法复制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坦索罗辛对照组、癃闭舒胶囊对照组和前列通窍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给药,其他各组分别予以相应药品混悬液灌胃给药,同时灌胃给药30天后,处死大鼠取膀胱逼尿肌待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膀胱逼尿肌细胞中bax mRNA、bcl-2mRNA的表达强度并计算其比值。结果:1.临床试验: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I-PSS、QoL、Qmax、膀胱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和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PSS、QoL、Qmax、膀胱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前列腺体积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在改善BPH患者I-PSS、QoL、Qmax、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更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方面,两种药物无显着性差别(P>0.05)。2.实验研究:坦索罗辛对照组、癃闭舒胶囊对照组和前列通窍胶囊各剂量组bax mRNA、bcl-2 mRNA表达和bax/bcl-2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通窍胶囊低剂量组bax mRNA、bcl-2 mRNA表达和bax/bcl-2与坦索罗辛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通窍胶囊中、高剂量组bax mRNA、bcl-2 mRNA表达和bax/bcl-2与坦索罗辛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前列通窍胶囊各剂量组bax mRNA、bcl-2 mRNA表达和bax/bcl-2与癃闭舒胶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1.前列通窍胶囊可明显改善肾虚瘀阻型BPH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及中医证候积分。2.前列通窍胶囊可以提高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调控基因bax mRNA的表达,降低bcl-2 mRNA的表达,并能提高bax/bcl-2的比值,可促进膀胱逼尿肌细胞凋亡,揭示了前列通窍胶囊治疗BPH的部分作用机制。
孙荣[10](2016)在《性激素对SHR大鼠及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建立卵巢切除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及离体培养的心肌肥大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性激素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在体实验中,雌性SHR大鼠及WKY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雌激素补充组(OVX+E)及雄激素补充组(OVX+T)。OVX+E组给予苯甲酸雌二醇0.25mg/(kg.2d)肌肉注射,OVX+T组给予丙酸睾酮3mg/(kg.2d)肌肉注射,连续8周。实验后测量尾动脉收缩压,血中雌二醇、睾酮及ANP水平,左室重量指数(LVMI),HE染色及Masson染色,胶原容积分数(CVF),β-MHC、ERK、Akt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离体实验中,100nM AngⅡ处理H9c2心肌细胞24小时诱导心肌细胞肥大,10nM 17β-雌二醇或睾酮与AngⅡ共同处理24小时研究性激素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40μM MEK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1小时后,AngⅡ,AngⅡ与17β-雌二醇或睾酮共处理24小时。检测心肌肥大指标细胞面积、总蛋白水平、β-MHC蛋白、β-MHC及ANP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Akt、ERK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动物实验显示,雄激素补充8周后两种大鼠OVX+T组收缩压显着升高(P<0.05)。SHR大鼠的心肌肥大指标均显着高于WKY大鼠。SHR大鼠中,与OVX组相比,雌二醇的补充可改善心肌形态学表现,使LVMI、CVF、ANP、β-MHC蛋白水平显着降低而睾酮补充使这些指标升高(P<0.05)。SHR大鼠中ERK磷酸化水平高于而Akt磷酸化水平显着低于WKY大鼠;雌二醇补充可使ERK磷酸化水平降低、Akt磷酸化水平回升,而睾酮补充作用与雌二醇相反(P<0.05)。离体细胞实验中,AngⅡ处理H9c2细胞24小时后心肌肥大指标显着增加(P<0.05),Akt及ERK磷酸化增加。17β-雌二醇与AngⅡ共处理可使心肌肥大指标降低(P<0.05);而睾酮与AngⅡ共处理则使心肌肥大指标在AngⅡ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P<0.05)。PD98059预处理1小时可使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表达量减少、细胞面积减小及ANP mRNA水平的降低;PD98059对17β-雌二醇降低的心肌肥大指标并未进一步降低;但对睾酮升高的指标有所回落。结论:雄激素可加重卵巢切除SHR大鼠心肌肥大以及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肥大;而雌激素则起到改善作用。雄激素的促心肌肥大作用及雌激素的抗心肌肥大作用可能通过MEK/ERK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二、睾酮对雄性大鼠烫伤后心肌功能的抑制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睾酮对雄性大鼠烫伤后心肌功能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睾酮及其受体对心血管发育和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发育与心细胞类型 |
2 睾酮的生物合成和生理作用机制 |
3 睾酮对心血管发育的影响 |
4 睾酮在不同心细胞类型中的功能 |
4.1 睾酮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
4.1.1 睾酮诱导心肌细胞肥大 |
4.1.2 睾酮影响心肌细胞收缩功能 |
4.1.3 睾酮延缓心肌细胞衰老 |
4.2 睾酮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
4.2.1 睾酮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
4.2.2 睾酮影响血管钙化 |
4.3 睾酮对心血管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
4.4 睾酮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
5 问题与展望 |
(2)双酚A及其替代品对斑马鱼咽颅软骨发育毒性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术语和缩略词表 |
第二章 亲-子代BPA暴露对子代斑马鱼咽颅软骨发育毒性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实验方法 |
结果 |
1.亲代性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 |
2.亲代-子代BPA暴露对子代胚胎-幼鱼的一般毒理学观察 |
3.亲代-子代BPA暴露对子代幼鱼咽颅软骨发育的影响 |
4.亲代-子代BPA连续性暴露对子代幼鱼颅面部发育的影响 |
5.亲代-子代BPA暴露对子代幼鱼转录组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 |
讨论 |
1.BPA暴露对成年斑马鱼性腺的影响 |
2.亲代-子代BPA连续性暴露对子代胚胎-幼鱼孵化率、心率等发育毒性的影响 |
3.亲代-子代BPA暴露对子代幼鱼咽颅软骨发育的影响 |
4.亲代-子代BPA暴露对子代幼鱼转录组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亲代BPA暴露对子代胚胎-幼鱼毒性机理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实验方法 |
结果 |
1.亲代BPA暴露对子代胚胎-幼鱼一般毒理学观察 |
2.亲代BPA暴露对子代胚胎-幼鱼的全转录组分析 |
3.亲代BPA暴露致子代幼鱼肝脏脂肪淤积 |
讨论 |
1.亲代BPA暴露对子代胚胎的毒性作用机理 |
2.亲代BPA暴露对子代幼鱼的毒性作用机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BPA通过多种途径介导斑马鱼咽颅软骨发育毒性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实验方法 |
结果 |
1.BPA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幼鱼一般毒理学观察 |
2.BPA暴露对斑马鱼幼鱼咽颅软骨的影响 |
3.BPA暴露对斑马鱼幼鱼头长、眼等颅面结构的影响 |
4.BPA通过甾体激素相关受体介导咽颅软骨发育毒性 |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转录组学的BPA及其替代品BPS、BPAF对斑马鱼咽颅软骨发育毒性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实验方法 |
结果 |
1.双酚类物质暴露对斑马鱼颅面发育的影响 |
2.双酚类物质暴露对斑马鱼咽颅软骨发育的影响 |
3.RNA-Seq探讨双酚类物质暴露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机理 |
讨论 |
1.三种双酚类物质的咽颅软骨发育毒性 |
2.三种双酚类物质的毒性机制初探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环境化学污染物对斑马鱼颅面骨发育毒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及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睾酮通过mIGF-1/SIRT1通路延缓心肌细胞衰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材料与试剂 |
2.1 实验对象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4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3.1 细胞培养 |
3.2 实验分组与内容 |
3.3 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 |
3.4 ROS活性检测 |
3.5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 |
3.6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
3.7 shRNA载体的构建 |
3.8 过表达基因载体的构建 |
3.9 过表达载体及shRNA转染试验 |
3.10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检测 |
3.11 统计学分析 |
第四章 实验结果 |
4.1 百草枯诱导心肌细胞衰老的最佳时间及睾酮最适干预浓度筛选 |
4.2 睾酮对mIGF-1、SIRT1 表达的影响 |
4.3 过表达及沉默载体的构建 |
4.4 mIGF-1 对睾酮改善HL-1 心肌细胞衰老的影响,及mIGF-1、SIRT1 二者间的相关性 |
4.4.1 过表达mIGF-1及sh-mIGF-1 转染HL-1 心肌细胞后mIGF-1和SIRT1 蛋白水平的检测及SIRT1在细胞核中的定位水平检测 |
4.4.2 过表达mIGF-1及sh-mIGF-1 转染HL-1 心肌细胞后对细胞衰老指标的检测 |
4.5 SIRT1 对睾酮改善HL-1 心肌细胞衰老的影响 |
4.5.1 过表达SIRT1及sh-SIRT1 转染HL-1 心肌细胞后SIRT1 蛋白水平的检测 |
4.5.2 过表达SIRT1及sh-SIRT1 转染HL-1 心肌细胞后对细胞衰老指标的检测 |
4.6 睾酮通过激活mIGF-1/SIRT1 通路改变衰老心肌细胞收缩/舒张相关酶及蛋白表达 |
第五章 讨论 |
5.1 细胞衰老与心血管疾病 |
5.2 百草枯诱导心肌细胞衰老模型的建立 |
5.3 睾酮与细胞衰老 |
5.4 mIGF-1/SIRT1 与睾酮 |
5.5 mIGF-1/SIRT1 信号通路与心肌细胞衰老 |
5.6 细胞收缩/舒张相关酶及蛋白表达水平与细胞衰老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富氢水对自行车运动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抗氧化与氧化应激 |
2.1.1 运动与抗氧化 |
2.1.2 自由基与氧化应激 |
2.1.3 小结 |
2.2 运动补剂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
2.2.1 数据来源与方法 |
2.2.2 运动补剂研究的国家分布 |
2.2.3 运动补剂研究的机构分布 |
2.2.4 运动补研究的作者分布 |
2.2.5 运动补剂研究的热点分布 |
2.2.6 运动补剂的应用价值研究 |
2.2.7 运动补剂的使用风险研究 |
2.2.8 小结 |
2.3 富氢水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
2.3.1 文献来源与方法 |
2.3.2 氢水研究的学科分布 |
2.3.3 氢水研究的知识基础 |
2.3.4 氢水研究的热点分布 |
2.3.5 氢的生物学特性及供体方式 |
2.3.6 氢水在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
2.3.7 氢水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
2.3.8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可视化分析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运动能力相关指标的测试结果 |
4.2 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实验结果 |
4.2.1 两组运动员各阶段氧化应激指标的结果分析 |
4.2.2 千预后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 |
4.3 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的实验结果 |
4.3.1 两组运动员各阶段抗氧化指标的结果分析 |
4.3.2 干预后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
4.4 选择性抗氧化能力的实验结果 |
4.4.1 两组运动员各阶段选择性抗氧化指标的结果分析 |
4.4.2 干预后选择性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
5 讨论 |
5.1 富氢水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
5.2 富氢水对自行车运动员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
5.3 富氢水对自行车运动员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5.4 富氢水对自行车运动员选择性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6 结论 |
7 研究存在的不足 |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10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11 附件 |
(5)Vitamin C-Na诱导Hsps表达保护心肌抵抗热应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部分缩写的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第一章 热应激与热休克蛋白 |
1 应激 |
1.1 应激概述 |
1.2 全身性适应综合征 |
1.3 应激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 |
2 热应激 |
2.1 热应激概述 |
2.2 热应激对细胞的影响 |
2.3 热应激对畜禽的影响 |
3 热休克蛋白 |
3.1 热休克蛋白的发现 |
3.2 热休克蛋白的分类与生物学特点 |
3.3 热休克蛋白的功能 |
3.4 Hsps的调控 |
3.5 sHSPs的研究进展 |
4 维生素C的研究进展 |
4.1 维生素C的性质 |
4.2 维生素C的作用及机制 |
4.3 碳酸氢钠的功能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的应激性病理损伤及Hsps动态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 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的应激性病理损伤 |
2.2 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中hsps mRNA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 |
2.3 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中Hsps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 |
2.4 Hsps在抗损伤机制中的功能预测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CRYAB过表达提高H9C2心肌细胞耐热性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RYAB的构建 |
2.2 稳定过表达CRYAB蛋白的H9C2细胞系的筛选 |
2.3 过表达CRYAB对热应激导致H9C2细胞应激性病理损伤的影响 |
2.4 过表达CRYAB对H9C2细胞周期的影响 |
2.5 过表达CRYAB对H9C2细胞骨架蛋白的影响 |
2.6 过表达CRYAB对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心肌细胞遭受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HSF1调控Hsps表达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试验结果 |
2.1 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中HSF1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 |
2.2 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中HSF1蛋白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 |
2.3 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HSF1在H9C2心肌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分布变化 |
2.4 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中HSF1三聚化的检测 |
2.5 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中HSF1基因序列检测 |
2.6 H9C2心肌细胞中siRNA-HSF1干扰靶序列的筛选 |
2.7 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siRNA-HSF1干扰对H9C2细胞中hsps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
2.8 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siRNA-HSF1干扰对H9C2细胞中Hsps表达水平的影响 |
2.9 热应激及恢复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中siRNA-HSF1干扰对cleaved-caspase 3表达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增强抗氧化能力和诱导Hsps缓解H9C2心肌细胞热应激损伤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试验结果 |
2.1 VC和VC-Na保护H9C2心肌细胞抗热应激损伤最佳溶度的筛选 |
2.2 H9C2心肌细胞的应激性病理损伤 |
2.3 H9C2心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观察 |
2.4 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 |
2.5 H9C2心肌细胞损伤相关酶的酶谱检测 |
2.6 H9C2心肌细胞的SOD检测 |
2.7 H9C2心肌细胞内ROS检测 |
2.8 H9C2心肌细胞中hsps mRNA转录水平的检测 |
2.9 H9C2心肌细胞中Hsps表达水平的检测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增强抗氧化能力和诱导Hsps缓解鸡心肌细胞热应激损伤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试验结果 |
2.1 热应激条件下受试鸡血清中VC含量的动态变化 |
2.2 热应激条件下受试鸡血清中LDH、CK、CK-MB含量的动态变化 |
2.3 热应激条件下受试鸡心肌组织的应激性病理变化 |
2.4 受试鸡血清中MDA、SOD、T-AOC的检测 |
2.5 受试鸡心肌组织中CRYAB和Hsp70表达量的动态变化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Kisspeptin-10对大鼠血清代谢物和心肌功能的影响以及对热应激所致心肌损伤的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绪论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Kisspeptin、基因芯片、代谢组学、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
1 Kisspeptin的研究进展 |
1.1 Kisspeptin的发现 |
1.2 Kisspeptin的结构及其分布 |
1.3 Kisspeptin的生理功能 |
2 基因芯片 |
3 代谢组学 |
3.1 代谢组学的概念 |
3.2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及处理 |
3.3 代谢组学的应用 |
4 应激的研究进展 |
4.1 应激与热应激的概念 |
4.2 热应激对机体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Kisspeptin对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3.1 能量代谢 |
3.2 氨基酸类代谢 |
3.3 其他代谢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Kisspeptin-10对雄性大鼠心肌组织形态以及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Kisspeptin-10处理对大鼠心肌组织结构的影响 |
2.2 Kisspeptin-10处理对大鼠心肌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
2.3 Kisspeptin-10处理对大鼠心肌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Kisspeptin-10对热应激引起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Kisspeptin-10对热应激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组织形态的影响 |
2.2 Kisspeptin-10热应激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后基因表达的影响 |
2.3 Kisspeptin-10处理对大鼠心肌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20—羟二十烷四烯酸诱导糖尿病心肌凋亡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20-HETE相关的背景介绍 |
1.1.1 20-HETE的合成和调节 |
1.1.2 20-HETE的生理、病理作用及机制 |
1.2 糖尿病与心脏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
1.2.1 糖尿病与心肌相关疾病的关系 |
1.2.2 糖尿病相关的心肌疾病的发病机理 |
1.2.3 糖尿病心血管相关并发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
1.3 本课题组有关 20-HETE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研究 |
1.4 本论文的背景及研究内容 |
1.4.1 研究背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目标 |
2 材料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仪器 |
2.1.3 试剂和药品 |
2.1.4 主要试剂的配置 |
2.2 实验方法 |
2.2.1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 |
2.2.2 大鼠心肌细胞分离 |
2.2.3 制备大鼠心脏组织冰冻切片 |
2.2.4 大鼠离体心脏灌流 |
2.2.5 离体心肌力学测定 |
2.2.6 Hoechst染色检测心肌细胞核形态变化 |
2.2.7 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 |
2.2.8 NADPH氧化酶活性检测 |
2.2.9 心肌细胞中ROS测定 |
2.2.10 凋亡蛋白Caspase-3 活性测定 |
2.2.11 钙瞬变的测定 |
2.2.12 Western blot检测Bax和Bcl-2 的蛋白表达水平 |
2.2.13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20-HETE通过 δPKC途径使糖尿病大鼠体重以及心脏/体重比等体征指标下降 |
3.2 糖尿病诱导心肌内源性物质 20-HETE的释放增加,并通过 δPKC途径加重心肌损伤 |
3.3 20-HETE导致糖尿病心肌细胞核形态变化 |
3.4 20-HETE参与糖尿病心肌细胞DNA断裂致使心肌细胞凋亡 |
3.5 20-HETE引起心肌ROS活性增强进而导致心肌损伤 |
3.6 20-HETE增加糖尿病对肌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 |
3.7 20-HETE增加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 活性 |
3.8 20-HETE通过 δPKC途径参与糖尿病心肌细胞钙瞬变时程和振幅的异常升高 |
3.9 20-HETE对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4.1 20-HETE通过 δPKC途径增加糖尿病引起的心功能损伤 |
4.2 20-HETE通过 δPKC途径增加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 |
4.3 20-HETE通过 δPKC途径ROS-NADPH氧化酶途径,导致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损伤 |
4.4 20-HETE通过 δPKC途径激活Bax表达,抑制Bcl-2 表达降低,进而激活死亡蛋白Caspase-3,最终导致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损伤 |
4.5 20-HETE通过 δPKC途径导致心肌细胞钙瞬变时程和振幅的异常升高,导致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损伤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8)性激素对卵巢切除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绝经期高血压动物模型建立、分组及处理 |
1.3 观察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用药8周末各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
2.2 各组不同时间尾动脉SBP比较 |
2.3 各组LVMI比较 |
2.4 各组心脏HE染色结果比较 |
2.5各组心脏Masson染色结果比较 |
3 讨论 |
(9)前列通窍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逼尿肌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方案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案 |
2.1 临床研究 |
2.1.1 诊断标准 |
2.1.2 纳入病例标准 |
2.1.3 排除病例标准 |
2.1.4 剔除病例标准 |
2.1.5 临床观察方法 |
2.2 病例来源 |
2.3 采用药物 |
2.4 试验分组与给药方法 |
2.5 观察疗程 |
2.6 观察内容 |
2.6.1 疗效性观察 |
2.6.2 不良反应观察 |
2.7 疗效判定标准 |
2.7.1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2.7.2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
2.7.3 膀胱残余尿量改善程度评定标准 |
2.7.4 最大尿流率改善评定标准 |
3 数据统计处理 |
4 技术路线 |
5 关键技术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总体疗效 |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
2.1 治疗前后I-PSS比较 |
2.2 治疗前后Qo L比较 |
2.3 治疗前后Qmax比较 |
2.4 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 |
2.5 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比较 |
2.6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 用药安全性分析 |
第三节 讨论 |
第四节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 |
1.3 实验主要试剂 |
1.4 实验引物设计:引物序列 |
2 实验方法 |
2.1 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建立 |
2.2 分组及给药 |
2.3 标本取下后即刻清除表面的残留血液和脂肪结缔组织 |
2.4 流式细胞仪检测膀胱逼尿肌细胞凋亡及分裂周期 |
2.5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逼尿肌细胞中bcl-2 m RNA、baxm RNA的表达 |
2.5.1 提取样本总RNA |
2.5.2 逆转录合成cDNA |
2.5.3 Real Time PCR |
3 统计方法 |
4 技术路线 |
5 关键技术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前列通窍胶囊对膀胱逼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2 前列通窍胶囊对膀胱逼尿肌中bax mRNA表达影响 |
3 前列通窍胶囊对膀胱逼尿肌中bcl-2 mRNA表达影响 |
4 前列通窍胶囊对膀胱逼尿肌中bax/bcl-2 的影响 |
5 前列通窍胶囊对膀胱逼尿肌组织形态的影响 |
第三节 讨论 |
第四节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理论探讨 |
一、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理论探讨 |
二、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
三、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1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2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性激素对SHR大鼠及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绪论 |
第一部分 性激素的补充对卵巢切除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影响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器材 |
2.1.3 实验试剂 |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2 双侧卵巢切除的动物模型建立 |
2.2.3 实验动物的药物干预及饲养 |
2.2.4 无创动物的血压测量 |
2.2.5 血清睾酮、雌二醇及血浆ANP浓度检测 |
2.2.6 心肌组织标本的获取及处理 |
2.2.7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2.2.8 马松染色及心肌胶原分数的测定 |
2.2.9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2.2.10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实验动物的一般状况 |
3.2 各组大鼠实验前后收缩血压变化的比较 |
3.3 各组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比较 |
3.4 各组心脏LVMI的比较 |
3.5 各组大鼠心肌病理形态的比较 |
3.6 各组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的比较 |
3.7 血浆ANP含量 |
3.8 大鼠心肌组织Western blot结果 |
3.8.1 各组大鼠Akt及 Akt在 Ser473 位点磷酸化的蛋白表达水平 |
3.8.2 各组大鼠ERK及 ERK在 Thr202及Tyr204 位点磷酸化的蛋白表达水平 |
3.8.3 各组大鼠β-MHC蛋白的表达水平 |
4.讨论 |
第二部分 性激素对 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机制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试验用细胞 |
2.1.2 实验器材 |
2.1.3 实验试剂 |
2.1.4 主要溶液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分组 |
2.2.2 H9c2 细胞的培养及传代 |
2.2.3 药物处理及分组 |
2.2.4 细胞的观察、拍摄及细胞表面积分析 |
2.2.5 总蛋白的提取、总蛋白浓度的测定及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2.2.6 细胞RNA的提取及实时定量PCR检测β-MHC的 mRNA的表达 |
2.2.7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细胞形态的观察及细胞表面积的比较 |
3.2 细胞总蛋白水平的测定 |
3.3 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 ERK 及 Akt 蛋白及磷酸化水平变化 |
3.3.1 细胞ERK及 ERK在 Thr202及Tyr204 位点磷酸化的蛋白表达水平 |
3.3.2 细胞Akt及 Akt在 Ser473 位点磷酸化的蛋白表达水平 |
3.4 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β-MHC mRNA、ANP mRNA及 Western blot检测β-MHC蛋白表达结果 |
3.4.1 β-MHC mRNA的表达结果 |
3.4.2 β-MHC蛋白表达结果 |
3.4.3 ANP mRNA的表达结果 |
4.讨论 |
第三部分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四、睾酮对雄性大鼠烫伤后心肌功能的抑制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睾酮及其受体对心血管发育和功能的影响[J]. 陈玉慧,李学伟,马继登.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1(11)
- [2]双酚A及其替代品对斑马鱼咽颅软骨发育毒性及机理研究[D]. 黄文龙. 汕头大学, 2020
- [3]睾酮通过mIGF-1/SIRT1通路延缓心肌细胞衰老的研究[D]. 余星.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4]富氢水对自行车运动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D]. 季程程. 上海体育学院, 2019(02)
- [5]Vitamin C-Na诱导Hsps表达保护心肌抵抗热应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D]. 殷斌.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Kisspeptin-10对大鼠血清代谢物和心肌功能的影响以及对热应激所致心肌损伤的干预[D]. 张莹.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7]20—羟二十烷四烯酸诱导糖尿病心肌凋亡及机制的研究[D]. 齐国华. 东北师范大学, 2016(11)
- [8]性激素对卵巢切除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J]. 孙荣,易东,谈世进. 山东医药, 2016(17)
- [9]前列通窍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逼尿肌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与临床观察[D]. 赵凡. 云南中医学院, 2016(11)
- [10]性激素对SHR大鼠及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D]. 孙荣.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