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式探究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陶跃忠[1](2021)在《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高中阶段,历史是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历史是记录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世界发展的知识科目,通过理性的解读历史,看待历史能够将历史作为一面超越自我的镜子。但在当前教学中由于历史知识点较为丰富,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往往要求学生大量记忆背诵知识点,历史学习的过程成了被动的记忆过程,学生缺乏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体验感,所以导致当前历史教育较为片面,本文将对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以及探究式教学特点提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方案,希望可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的历史课堂。
王菊玲[2](2021)在《初中历史课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哲[3](2021)在《叶县高中历史教学“6+1”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各类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6+1”课堂教学模式是石家庄精英中学创建的本土化教学模式,它吸收洋思模式、育才模式、杜郎口模式、昌乐二中模式等模式的长处,借鉴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现代教学理论的内涵,是对课堂实践领域的进一步探索。“6+1”课堂教学模式在石家庄精英中学等学校的教学运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叶县高中结合自身情况引入“6+1”课堂教学模式,在其历史教学的运用中体现出一定的优势也暴露出一些问题。“6+1”课堂教学模式在叶县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得到强化,自主预习、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进一步养成,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了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但也出现了班级成绩两极分化,导学提纲的编写质量参差不齐,课堂实施的各个环节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要通过提高导学提纲的编写质量,完善教师集体研课、评课机制,注重课堂各个环节的灵活把控等途径使“6+1”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更为高效。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娅[5](2020)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愈发强调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当前教育领域提出的“深度学习”以理解与批判的学习为基础、注重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强调高阶思维的培养、指向学生的迁移与运用,是学界普遍认同的能够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高级的学习方式,在上一轮课程改革中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直至今天,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本文经过调查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着“形式化”“表层化”“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意识不足”等问题,如何改进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构成了本文的选题立意。基于此,本文的研究着眼于深度学习视域下,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应该如何深度运用,才能促使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化。本文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课标》(2017年版)的新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在导论部分呈现了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特色之处,并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展开了新视角的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概述,分别对“深度学习的内涵及模型结构”“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实施模型”“深度学习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内在关联”进行核心概念的解读,继而阐述了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实施价值。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现状,从实施的成效、存在的不足、不足的原因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阐述。第三部分,主要探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优化策略,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素养发展;强化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度化能力,提升探究学习的效果;师生有效开展探究学习,引领学习深度发生;落实和强化推进机制,助力探究学习深入开展”五个方面进行了策略的阐述。
邵蒙[6](2020)在《论课堂提问在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中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而史料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证明史实。就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想要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就需要重视提问环节,掌握提问时效性、及时性、固定性和发散性统一的特点。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历史核心素养的史料实证和课堂提问进行合理联系,结合高中目前的历史教学状况,总结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如何借助于课堂提问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文首先根据对学科、学情的分析论述在高中历史课堂提问中进行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者针对高中生展开问卷调查,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环节中史料实证培养的相关现状,从而找出历史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归因。再次是文章的重点,从提问的方向、提问的类型、提问的方法、以及教师素质方面总结出将在历史课堂提问中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应用上部分之教学策略。最后是针对在历史课堂提问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进行效果评价及反思,以更好的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李媛博[7](2020)在《高中历史模拟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模拟课凭借不受时间、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对象以及参与人数限制的优势,备受各级教育教研部门及学校的青睐,在教育领域的多种活动中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学界对于模拟课的研究寥寥可数,大众对于模拟课的认知也存在诸多误区。因此,首先探析模拟课特点,建立对模拟课的正确认知,并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历史模拟课概念,旨在提升整体认识;其次,模拟课与说课、模拟课与真实课堂教学是最令人混淆的两大误区,着重分析两对组合之间的异同,帮助教师跳脱认知误区;再次,分析模拟课类型,按照模拟课开展的不同目的,可以将其区分为备课型模拟课、研究型模拟课和选拔型模拟课;按照其适用范围的差异可以将模拟课划分为课时模拟课、片段模拟课和单元模拟课,以此丰富模拟课系统研究。模拟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它与其他主要的教学活动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它在教学的时间、环境、组织形式等方面,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课堂教学的地方,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通过研究模拟课教学特点,为开展模拟课教学提供合理、有效、科学的指导,实现健康积极的发展。明确模拟课具有促进授课者专业成长、检视授课者综合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培育授课者反思意识、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的实践价值,以期纠正刻板偏见。另外,理性分析高中历史模拟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其归纳为过于理想化的教学预设、严重错位的教师角色、追求形式的模块训练、效率低下的资源配置、照本宣科的呆板氛围五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地解决路径,以期实现高中历史模拟课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考虑到初高中学情以及课标要求的不同,结合历史学科与模拟课的特点,构建高中历史模拟课评价体系,为评委教师提供方便,为授课者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提供借鉴。而且备课型模拟课进行时,存在无听课者参与的可能。为了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再次构建高中历史模拟课自我评价体系,方便授课者及时反思改进,并对授课者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基于以上研究,以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片段模拟课、课时模拟课为例,依托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进行案例设计。
李海漩[8](2020)在《学习需要视域下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探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学中存在着大量要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学习需要产生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现今的历史教学大都是低效的教学,例如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学习内容的简单重复、历史课堂教学以知识呈现为主等。学习需要视域下的教学设计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理念,对于改变目前低效的历史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的意义、国内外关于教学设计和学习需要的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的界定、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根据目前对学习需要的研究提出了本文的理论假设,即历史学习需要的目标和层次为知识需要、技能需要、动机需要、环境需要和沟通需要。第三部分对目前的教学设计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分析了目前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首先,提出了教学设计学习需要分析的路径是立足于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遵循学生认知发展需要;提出分析学习需要的两种方法是明晰学生学习历史的外部要求和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需要;同时提供了教学设计学习需要分析步骤是从确定学生学习历史的目标状态开始,再评估学生当前的历史学习水平,最终确定学生的实际差距。其次,就如何基于学习需要进行中学历史教学设计进行了策略的研究:第一,要科学定位历史教学设计的目标,从构建与设计学生历史知识体系、设计学生历史学习技能和设计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的教学目标角度出发;第二,历史教学内容要进行优化设计,主要从教学内容的结构化、问题化和情境化进行优化;第三,灵活设计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要落实探究性的学习理念、渗透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以及体验情境化的教学方式;第四,要能够多角度地进行历史教学设计评价,提出主要从评估学生解决问题和测量学生历史学习技能等方面出发。第五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与反思。
沙绿洲[9](2020)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探究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近年来已被许多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所认可和运用,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教学案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具体到历史学科,探究教学的实施对于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落脚点,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将探究教学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进行研究,论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的意义、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等,期望能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贡献一份绵薄之力。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相关概念界定。主要围绕着与“核心素养”和“探究教学”相关的概念分别进行界定和分析。第二章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的意义。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等三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探究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主导性原则等四方面。第四章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以问题为开端,科学设计探究问题;以史料为媒介,搭建历史探究情境;以教学活动为保障,营造平等探究氛围等三方面。第五章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探究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包括转变教学理念是开展探究教学的前提;活用信息技术是开展探究教学的条件两个方面。
宋慧玲[10](2020)在《提升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它会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接受挑战克服困难,在活动之内找到自身的乐趣。为了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作为教师理清学习兴趣的相关含义至关重要,这是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基本前提。另外,通过问卷调查以获得学情信息也非常有必要,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内容喜好情况、教师教学对提升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教学时可通过勾连时政热点解读历史事件,具体以“一带一路”的战略国策的介绍分析,联系教材中“经济全球化”中“世界贸易组织”一课的知识,比较“一带一路”国策和世界贸易组织追求全球和平的主旨及其作用,深化学生提升对“和平”的历史解读和现实感悟;或通过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历史学习内容,即社会调查的方式,积极的深入社会生活去探索自己的课题与答案,从而加深对过去的历史的认识;再则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创设情景,从而到达提升兴趣的策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总之,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促进历史学习兴趣的提升,这对历史教学将会产生有效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提高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势在必行,希望研究的策略能给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与建议。
二、“问题式探究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问题式探究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探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中的类型 |
1.问题式探究 |
2.研究式探究 |
二、探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
1.创设合理的教学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
2.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3.在历史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索氛围 |
(3)叶县高中历史教学“6+1”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价值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六、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叶县高中历史教学“6+1”课堂教学模式的概述 |
第一节 “6+1”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发现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四、诱思探究教学理论 |
五、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二节 叶县高中历史教学“6+1”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环节 |
一、课前励志 |
二、检——检测反馈,知识内化(5 分钟) |
三、导——提纲挈领,引导自学(5 分钟) |
四、思——依纲促思,建构知识(13 分钟) |
五、议——小组合作,深入探究(6 分钟) |
六、展——思维碰撞,风采展示(6 分钟) |
七、评——精讲点评,总结升华(10 分钟) |
八、练——以用促学,巩固迁移(25-30 分钟) |
第三节 叶县高中历史教学“6+1”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
一、导学提纲 |
二、教学流程 |
第二章 叶县高中历史教学“6+1”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现状及分析 |
第一节 对比研究及结果分析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前测历史成绩对比分析 |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后测历史成绩对比分析 |
三、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前后测中不同类型题目得分情况分析 |
四、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历史学习出现的变化 |
第二节 问卷调查及分析 |
一、叶县高中“6+1”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情况 |
二、学生在历史课堂的表现情况 |
三、教师在历史课堂的表现情况 |
四、学生对运用“6+1”课堂教学模式的历史课堂的评价 |
第三节 访谈记录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的访谈记录结果分析 |
二、学生的访谈记录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叶县高中历史教学“6+1”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 |
第一节 叶县高中历史教学“6+1”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成效 |
一、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
二、塑造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
三、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
四、增强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 |
五、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
第二节 叶县高中历史教学“6+1”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一、导学提纲的编写质量有待提高 |
二、课堂各教学环节的把控难度大 |
第三节 叶县高中历史教学“6+1”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建议 |
一、提高导学提纲的编写质量 |
二、完善教师集体研课、评课制度 |
三、灵活安排课堂各环节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问卷调查(一) |
问卷调查(二) |
附录B 历史教师访谈提纲 |
(5)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选题的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重难点 |
(四)研究方法 |
(五)特色之处 |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概述 |
(一)核心概念解读 |
1.深度学习的内涵及模型结构 |
2.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实施模型 |
3.深度学习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内在联结 |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1.深度学习理论 |
2.“从做中学”思想 |
3.发现学习理论 |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价值 |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2.为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
3.有效促进“深度学习” |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调查分析 |
(一)调查过程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1.实施成效 |
2.存在的不足 |
3.原因分析 |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优化策略 |
(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
1.增强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 |
2.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
(二)强化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
1.转变认知,明确探究学习的意义 |
2.明晰理念,强化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 |
(三)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度化能力,提升探究学习的效果 |
1.强化学生的联结能力,构建结构化的知识图式 |
2.提高学生深度互动能力,深化课堂学习活动与体验 |
3.提升学生行为与情感的高度投入能力,凸显沉浸式学习 |
(四)师生有效开展探究学习,引领学习深度发生 |
1.整合学科知识探究,吸引学生深度参与 |
2.创设真实复杂的情境,刺激学生深度理解 |
3.高质量问题推动探究,诱发学生深度思考 |
4.巧设作业学以致用,助推学生深度迁移 |
5.优化学习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内省 |
(五)落实和强化推进机制,助力探究学习深入开展 |
1.创新学校教研机制 |
2.落实专家指导机制 |
3.推进校际交流机制 |
4.构建反思改进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论课堂提问在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中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四) 相关概念解析 |
一、通过提问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 通过提问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必要性 |
(二) 通过提问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可行性 |
二、高中历史课堂提问中的问题诊断——基于师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现状调查 |
(一) 课堂提问中关于史料实证素养常见问题 |
1.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伪开放问题 |
2. 呈现史料后提问方式单一 |
3. 呈现史料后的问题只为落实知识点 |
4. 呈现史料后的提问缺乏深层能力的培养以及评价 |
(二)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方面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三、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历史课堂提问策略 |
(一) 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 |
1. 多种史观引领下创设高质量开放型问题 |
2. 运用史料后使用灵活多变的提问方法 |
3. 以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要求为提问方向 |
4. 运用史料后呈现多种类型的提问以培养深层能力 |
(二) 提高教师的史学素养 |
四、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历史课堂提问策略效果的评价及反思 |
(一)备课时间不足的问题 |
(二)水平无法达到量性测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髙中生史料实证素养及髙中历史课堂提问现状调査问卷 |
致谢 |
(7)高中历史模拟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模拟课的生成与实践 |
(二)模拟课的内涵与外延 |
(三)模拟课的类型与模式 |
(四)模拟课的认知及误区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访谈法 |
(三)案例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模拟课的界定与类型 |
一、认识模拟课 |
(一)什么是模拟课 |
(二)什么是历史模拟课 |
二、模拟课、说课与真实课堂教学 |
(一)模拟课与课堂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
(二)模拟课与说课的联系与区别 |
三、模拟课类型 |
(一)备课型模拟课 |
(二)教学研究型模拟课 |
(三)选拔评比型模拟课 |
四、模拟课的适用范围 |
(一)课时模拟课 |
(二)片段模拟课 |
(三)单元模拟课 |
第二章 模拟课的特点与价值 |
一、模拟课的特点 |
(一)教学对象灵活 |
(二)教学时间短少 |
(三)教学情景虚拟 |
(四)教学环境包容 |
(五)教学互动表演 |
(六)教学语言凝练 |
二、模拟课的价值 |
(一)促进授课者专业成长 |
(二)检视授课者综合素养 |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
(四)培育授课者反思意识 |
(五)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 |
第三章 高中历史模拟课的评价体系 |
一、高中历史模拟课课堂评价体系的依据 |
(一)科学性原则 |
(二)实用性原则 |
(三)针对性原则 |
二、高中历史模拟课课堂评价体系的设计 |
(一)高中历史模拟课课堂评价体系的设计 |
(二)高中历史模拟课教师自我评价指标体系 |
第四章 高中历史模拟课的问题及对策 |
一、问题的形式化、低效性 |
(一)过于理想的教学预设 |
(二)严重错位的教师角色 |
(三)追求形式的模块训练 |
(四)效率低下的资源配置 |
(五)照本宣科的呆板氛围 |
二、对策的多元化、可行性 |
(一)多样预设,彰显灵动 |
(二)始终牢记,学生主体 |
(三)突出个性,重视原创 |
(四)精心设计,提高效率 |
(五)精钻教材,修炼语言 |
第五章 高中历史模拟课教学案例 |
一、高中历史片段模拟课教学案例 |
(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
(二)案例分析 |
二、高中历史课时模拟课教学案例 |
(一)《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
(二)案例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学习需要视域下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当前课程改革对教学设计的重视 |
2.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学习需要密切相关 |
3.当前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仍存在诸多误区 |
4.满足学生历史学习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1)贯彻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 |
(2)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 |
(3)丰富与优化教学设计的理论 |
2.实践意义 |
(1)有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
(2)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3)有利于促进历史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
(4)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教学设计发展研究综述 |
(2)教学设计关于学习需要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教学设计原理与实施的研究 |
(2)教学设计关于学习需要研究综述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1.学习需要 |
2.历史教学设计 |
(五)理论基础 |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3.建构主义理论 |
4.教学设计理论 |
(六)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案例研究法 |
(七)创新之处 |
二、中学生历史学习需要的类型和内容 |
(一)历史学习需要的类型 |
1.知识需要 |
2.技能需要 |
3.动机需要 |
4.沟通需要 |
5.环境需要 |
(二)历史学习需要的目标与层次 |
1.历史学习的知识需要 |
(1)识记历史知识的需要 |
(2)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的需要 |
2.历史学习的技能需要 |
(1)历史基础水平技能的需要 |
(2)历史中层次技能的需要 |
(3)历史高层次技能的需要 |
3.历史学习的动机需要 |
(1)认同历史学习目标的需要 |
(2)获得历史学习成就的需要 |
(3)满足历史学习兴趣的需要 |
4.历史学习的沟通需要 |
(1)恰当的语言信息的需要 |
(2)及时反馈信息的需要 |
5.历史学习的环境需要 |
(1)物质环境的需要 |
(2)心理环境的需要 |
三、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设计现状调查 |
1.调查对象 |
2.问卷的编制 |
3.现状调查分析 |
(1)教师的基本情况 |
(2)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度和态度 |
(3)教师对学习需要的理解度和关注度 |
(4)学习需要在教师教学设计中的体现 |
(5)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 |
(二)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设计现状的归因分析 |
1.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实践未能有机结合 |
2.对“学习需要”理解与认识不足 |
3.教师自主原创教学设计质量不高 |
四、基于学习需要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探索研究 |
(一)学习需要分析的路径、方法与步骤 |
1.基于学习需要的历史教学设计的分析路径 |
(1)立足于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
(2)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
(3)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
2.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 |
(1)明晰学生学习历史的外部要求 |
(2)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需要 |
3.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 |
(1)确定学生学习历史目标的达成状态 |
(2)分析学生当前历史学习的水平 |
(3)确定学生的实际差距 |
(二)基于学习需要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策略 |
1.科学定位历史教学设计的目标 |
(1)构建与设计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教学目标 |
(2)设计学生历史学习技能的教学目标 |
(3)设计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的教学目标 |
2.历史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
(1)基于结构化的教学设计形式 |
(2)基于问题化的教学设计形式 |
(3)基于经验化的教学设计形式 |
3.灵活设计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 |
(1)落实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
(2)渗透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 |
(3)体现情境化的教学方式 |
4.多角度设计历史教学的评价 |
(1)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2)测量学生历史学习的技能 |
五、结论与反思 |
1.研究的结论 |
2.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一)理论价值及意义 |
(二)实践价值及意义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核心素养与探究教学的相关概念 |
一、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一)核心素养 |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二、探究与探究教学 |
(一)探究 |
(二)探究教学 |
第二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的意义 |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探究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
一、科学性原则 |
二、目标性原则 |
三、开放性原则 |
四、主导性原则 |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以问题为开端,科学设计探究问题 |
(一)问题设计应立足学科特点 |
(二)问题设计应循序渐进 |
(三)问题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
二、以史料为媒介,搭建历史探究情境 |
(一)史料的遴选和分析 |
(二)探究情境的搭建 |
三、以教学活动为保障,营造平等探究氛围 |
(一)小组讨论 |
(二)课堂辩论 |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探究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开展探究教学的前提 |
二、活用信息技术是开展探究教学的条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提升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缘由 |
1.2 研究现状 |
1.3 拟解决的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2 高中历史学习兴趣的概念与作用 |
2.1 历史学习兴趣的概念 |
2.2 历史学习兴趣的作用 |
2.2.1 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
2.2.2 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
2.2.3 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 |
3 高中历史学习兴趣的现状分析 |
3.1 高中生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状况的统计 |
3.2 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 |
3.2.1 学习动机是提升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
3.2.2 学习内容是培养历史学习兴趣的基础 |
3.2.3 历史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弱化 |
4 提升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
4.1 利用历史事件勾连时政热点提升学生的学史动机 |
4.1.1 时政热点的含义 |
4.1.2 利用时政热点的教学案例分析 |
4.2 利用社会调查提升学生的学史兴趣 |
4.2.1 社会调查与历史学习的社会调查的定义 |
4.2.2 历史教学中社会调查的途径与方式 |
4.2.3 “建国以来社会生活状况”的课程调查实践 |
4.3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以提升学生的学史兴趣 |
4.3.1 多媒体技术与情景教学法的概念 |
4.3.2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的策略举证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问题式探究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陶跃忠.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1(13)
- [2]初中历史课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 王菊玲. 西南大学, 2021
- [3]叶县高中历史教学“6+1”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D]. 李哲.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研究[D]. 刘娅.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6]论课堂提问在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中的培养研究[D]. 邵蒙.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高中历史模拟课研究[D]. 李媛博. 河南大学, 2020(08)
- [8]学习需要视域下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探索研究[D]. 李海漩.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研究[D]. 沙绿洲.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10]提升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 宋慧玲.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