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肾移植术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顾京久,赵亚昆,常万兴,祝清国[1](2021)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疗与预防》文中认为巨细胞病毒是肾移植术后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是导致患者死亡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通过影像学和血液检查进行诊断。早期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及抗病毒治疗。早期监测巨细胞病毒和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尤为关键。
李泰[2](2021)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性研究的证据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聚类分析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系统分析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性临床研究证据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为深入研究及成果转化提供方法学支撑。方法:1)文献计量学分析:采用COOC 9.9及VOSviewer 1.6.10软件对国内外关于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进行网络分析,探讨目前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及热点;2)RCT的质量评价:采用CONSORT 2010声明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相关的文献进行报告质量评价;3)系统评价再评价:应用AMSTAR量表对肾移植术后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PRISMA量表对肾移植术后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1)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及其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2)最终纳入46篇有关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预防相关的RCT,CONSORT 2010声明评价结果显示,文题摘要和引言部分,有17篇文献(37.0%)充分报告了文题,31篇文献(67.4%)按结构式充分报告了摘要,只有1篇文献(2.2%)未充分报告文献相关的背景知识;方法学部分,19篇文献(41.3%)进行了充分报告了受试者合格标准,45篇文献(97.8%)充分报告了干预措施,40篇文献(87.0%)未报告受试者样本量的确定;随机化部分,11篇文献(23.9%)报告了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5篇文献(10.1%)充分报告了随机方法的类型,有43篇文献(93.5%)未报告分配隐藏机制及试验进行的实施者,只有1篇文献(2.2%)报告盲法的实施;结果部分,只有11篇文献(23.9%)按照流程图报告了受试者纳入流程,有19篇文献(41.3%)报告了分组后受试者被剔除的例数及原因;讨论部分,有37篇文献(80.4%)充分解释了结果,只有11篇文献(23.9%)报告了试验的局限性;其他信息部分,有8篇文献试验前进行了注册,有18篇文献(39.1%)报告了资助来源。3)共纳入文献9篇肾移植术后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AMSTAR工具评价的结果显示,AMSTAR量表评分5-9分,平均分7分,质量中等,没有1篇纳入研究报告研究的前期设计方案(条目1)和对提供纳入排除文献清单(条目5),9篇文献(100%)对纳入研究的选择和数据提取具有可重复性进行了报告,只有1篇文献报告内容未实施广泛全面的文献检索,有2篇文献报告灰色文献的纳入,只有1篇文献未报告纳入研究的特征描述,有1篇文献未评价和报告告了纳入研究的科学性,9篇文献均科学地推导结论,有2篇文献未评估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性,只有3篇文献说明了文献的资金来源及无相关利益冲突。运用PRISMA对纳入研究的报告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PRISMA评价工具得分在13-23分之间,平均分18.3分,纳入研究报告总体质量中等,其中有只有1篇文献大于21分,报告相对完全,两篇文献小于15分,报告存在相对严重缺陷,纳入研究对标题、理论基础、概括效应指标、综合的分析方法、研究特征、单个研究结果、合并结果、结论完全报告,几乎所有纳入研究对方案和注册、检索、其他分析结果未报告。结论:当前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研究热点集中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及其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等领域。目前关于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规范质量欠佳,仍需进一步提高。而肾移植术后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为中等,有待提高。现有的关于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的RCT,难以转化为证据等级更高的SR/MA,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或制定指南在应用本课题相关SR/MA文章时,需评估纳入SR的质量,选择高质量SR进行再评价进行。
夏漫城[3](2021)在《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ew-onset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transplantation,NODAT)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肾移植术后NODAT的预防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至2019年7月,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7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肾移植术后NODAT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中有关肾移植术后NODAT危险因素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和系统回顾。结果:共纳入24篇病例对照研究,共包括7140位患者,肾移植术后NODAT病例1598例,肾移植术后未发生NODAT病例5542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D=6.05,95%CI(4.33,7.78)岁,P<0.00001]、多囊肾[OR=1.69,95%CI(1.22,2.34),P=0.002]、糖尿病家族史[OR=3.14,95%CI(1.87,5.27),P<0.0001]、BMI[MD=1.82,95%CI(1.35,2.30),P<0.00001]、急性排斥反应[OR=1.97,95%CI(1.61,2.41),P<0.00001]、他克莫司[OR=1.20,95%CI(1.02,1.41),P=0.03]、HBV感染[OR=3.53,95%CI(1.12,11.13),P=0.03]、HCV感染[OR=1.51,95%CI(1.01,2.24),P=0.04]、高血压[OR=1.48,95%CI(1.19,1.85),P=0.0004]与肾移植术后NODAT的发生有关,性别[OR=1.00,95%CI(0.88,1.13),P=0.97]、西罗莫司[OR=2.21,95%CI(0.96,5.09),P=0.06]、环孢菌素A[OR=0.91,95%CI(0.63,1.31),P=0.61]、类固醇[OR=1.42,95%CI(0.97,2.08),P=0.07]、CMV感染[OR=1.11,95%CI(0.81,1.53),P=0.51]与肾移植术后NODAT无关。结论:年龄较大、BMI较高、糖尿病家族史、他克莫司、高血压病史、多囊肾、急性排斥反应、HBV、HCV是肾移植术后NODAT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值得医护人员去关注。
龚丽英[4](2021)在《肾移植术后感染病原体分布、多重耐药菌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肾移植术后受者的长期结局。了解肾移植术后感染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以进一步加强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管理,并为多重耐药菌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9年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并术后发生感染的受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受者的基础信息(性别、年龄、肾脏原发病及合并症情况等),肾移植手术相关信息(供肾类型及免疫抑制方案等)及感染信息(病原体种类、药敏试验及相关临床指标等)。研究结果共有119名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感染,累计感染142次,共分离出214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46株,革兰阳性球菌47株及真菌21株,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10株。1.肾移植术后病原体分布情况:肾移植术后3个月是病原体检出高峰阶段,总体而言大肠杆菌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是术后6个月内最常见的细菌,大肠杆菌是肾移植术后6个月后检出率最高的细菌。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是感染的高发阶段,泌尿系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对于泌尿系感染,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非发酵菌是主要致病菌,而6个月后,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对于肺部感染,非发酵菌是其术后最常见的病原体。2.肾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耐药情况:多重耐药的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SMZ的耐药率均高于90%,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其次是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耐药率分别为4%、13%及23.3%。所有多重耐药的非发酵菌均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及氨曲南耐药,只有33.3%的非发酵菌对阿米卡星耐药。多重耐药的肠球菌对高浓度的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及环丙沙星耐药,其耐药率均大于94%,而对利奈唑胺耐药性最低,其次是万古霉素,其耐药率分别为0%及5.3%;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为85.7%,而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均为0%,其次是利福平耐药率为7.1%。3.肾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及耐药性变化:肾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总体检出率(P=0.02)及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P=0.04)的呈增加趋势;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P=0.023)呈降低趋势。4.肾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女性(OR=3.597,95%CI=1.564-8.272,P=0.003)、感染病原体大于 1 种(OR=3.957,95%CI=1.505-10.496,P=0.003)及术后 1 个月后(OR=3.158,95%CI=1.401-7.122,P=0.006)是肾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是感染的高发阶段,大肠杆菌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病原体,泌尿系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感染。2.多重耐药的肠杆菌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也可作为替代治疗方案;对于多重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是首选方案,但针对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利福平也可作为替代方案。3.肾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呈增加趋势,但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降低趋势4.女性、病原体大于1种和肾移植术后1个月后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孙文君[5](2021)在《不同免疫诱导方案影响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DCD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临床指标及相关因素,探讨肾移植围手术期不同免疫诱导方案对术后BKV感染的影响,旨在寻找指导选择安全有效的DCD肾移植抗体诱导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01月至2021年3月期间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92例患者,记录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相关检验指标,血液:BKV-DNA,血肌酐,PRA;尿液:decoy细胞,BKV-DNA数据。其中BKV感染的判定:病毒检测血液、尿液其中1项异常即判定为感染。比较不同免疫诱导方案:巴利昔单抗+FK506+MMF(以下称A组,22例)、ATG+FK506+MMF(以下称 B 组,37 例)、ALG+FK506+MMF(以下称 C 组,33例)对肾移植术后BKV感染影响的差异,以及相同免疫诱导方案不同免疫诱导时间长短对BKV感染的影响。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 2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免疫诱导方案的BKV感染进展情况。[结果]92例受体中,性别:男性63例,BKV感染43例(68.3%,43/63)、女性29例,BKV感染21例(72.4%,21/29);年龄:≤50岁64例,BKV感染44 例(68.7%,44/64),>50 岁 28 例,BKV 感染 20 例(71.4%,20/28);尿 decoy细胞阳性25例,其中A、B、C组分别为5例(22.7%,5/22)、9例(24.3%,9/37)和 11 例(33.3%,11/33);尿 BKV-DNA 阳性 21 例,其中 A、B、C 组分别为 4 例(18.2%,4/22)、10 例(27.0%,10/37)和 7 例(21.2%,7/33);血BKV-DNA 阳性 26 例,其中 A、B、C 组分别为 9 例(40.9%,9/22)、10 例(27.0%,10/37)和7例(21.2%,7/33)。B组免疫诱导时间≤5天受者BKV感染10例(50.0%,10/20),>5天受者14例(82.4%,14/17);C组免疫诱导时间≤5天受者BKV感染阳性11例(55.0%,11/20),>5天受者BKV感染12例(92.3%,12/13)。统计学分析显示,A、B、C三组免疫诱导方案对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发生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但在相同免疫诱导方案下,B、C两组用药时间>5天BKV感染率高于≤5天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DCD肾移植围手术期不同的抗体免疫诱导方案对术后BKV感染的影响无明显差异;2、肾移植术后BKV感染与抗体免疫诱导时间长短相关,其中抗体应用时间越长,受体感染BKV概率越大;3、受体性别、年龄与肾移植后BK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兰天池[6](2021)在《单中心肾移植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诊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肾脏移植是治疗肾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主要的肾脏来源有公民逝世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 death,DCD)和亲属活体捐献(relative living donation,RLD),其中DCD是目前肾脏来源的主流。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显着减少,而由于受体本身基础疾病多、供体源性感染、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抗排斥药物的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感染成为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肾移植术后并发的肺部感染如不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往往迅速进展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ry distress syndrme,ARDS)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及时诊断、有效治疗肾移植后肺部感染尤为重要。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早期,患者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也不具特异性,我们需要探索一种能够及时诊断移植后肺部感染、能监测肺部感染转归的可靠方法,以指导我们的治疗方案。目的:分析单中心肾移植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有效的诊疗方案。方法: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肾脏移植的病例术后规律接受肺部CT平扫检查(DCD受者每45天/次,RLD受者每78天/次),主要根据肺部CT影像评估肺部感染的程度和变化趋势,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方案和/或抗排斥药的强度,观察所研究病例围手术期的肺部感染发生率、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因肺部感染导致的死亡率、肺部感染的病死率等,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两年共完成肾脏移植311例,DCD肾移植186例、RLD肾移植125例。总的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18.97%(59/311),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3.53%(11/311),因肺部感染的死亡率0.96%(3/311),肺部感染的病死率5.08%(3/59)。RLD组肾移植病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9.60%(12/125)、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0.80%(1/125)、轻症感染向重症感染的进展率8.33%(1/12),因肺部感染的死亡率0.00%(0/125),肺部感染病死率0%(0/12);DCD组肾移植病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25.27%(47/186)、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5.38%(10/186)、轻症肺部感染向重症肺部感染的进展率:21.28%(10/47)、因肺部感染的死亡率1.61%(3/186),肺部感染的病死率:6.38%(3/47)。RLD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D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LD组肺部感染的病死率、轻症肺部感染向重症肺部感染的进展率与DC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福州市单中心研究报道肾移植术后围术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8.93%、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8.49%,均分别高于我中心总的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18.97%、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3.53%。结论:(1)肾移植后病例及早接受肺部CT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肺部感染、判断感染的程度及转归,并主要据此调整抗生素方案和/或免疫抑制剂强度,获得了满意的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救治效果;(2)DCD受者较RLD受者有更高的围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重症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因此临床中需要重视DCD受者的肺部CT监测,结合肺部CT结果积极的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柴云霞[7](2020)在《关于抗T淋巴细胞球蛋白-Fresenius作为诱导剂在公民逝世器官捐献肾移植中功效的队列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目前在肾移植学科领域延长移植肾的存活时间是一项重要的临床目标,而在同种异体肾移植中采用抗体疗法诱导免疫抑制是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的一种重要手段。诱导免疫抑制疗法能为同种异体肾移植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Fresenius(Antithymocyte Globulin-Fresenius,ATG-Fresenius)、巴利昔单抗和抗T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T-lymphocyte globulin,ATG)是三种常见的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免疫诱导疗法中的抗体。肾移植术前给予这三种抗体用于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及降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cGVHD)的风险。虽然抗T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T-lymphocyte globulin,ATG)和巴利昔单抗常用于肾移植的诱导方案并且对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提高移植物存活率是有效的,但其诱导剂量尚未标准化。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不同剂量的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Fresenius(ATG-Fresenius,ATG-F)在肾移植接受者中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纳入了自2015年8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脏移植科首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并接受ATG-F作为诱导剂诱导的131例成人肾移植受者。根据诱导剂累积剂量分为ATG-F累积剂量<7 mg/kg和ATG-F累积剂量≥7 mg/kg两组,除了肾移植受者体重和体重指数有所差异,关于人口统计学和免疫学危险因素两个剂量组的肾移植供受体匹配良好。通过卡方检验分别比较两剂量组器官捐献者的年龄、性别、死亡原因和缺血时间。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肾移植术后12月内两剂量组经活检确认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移植物和患者存活率以及副作用(包括血液学和感染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连续变量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P值<0.05是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的。结果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在ATG-F累积剂量<7mg/kg和≥7 mg/kg两组的患者中(前者与后者,分别为7.5%和4.7%,p=0.766)无统计学差异。ATG-F累积剂量<7 mg/kg组的患者移植后12个月内感染发生率低于ATG-F累积剂量≥7 mg/kg组(26.9%vs.50.0%,p=0.006),ATG-F累积剂量≥7 mg/kg组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高于ATG-F累积剂量<7 mg/kg组(20.4%对7.46%,p=0.033),但移植后12个月内肺炎的发生率在ATG-F累积剂量<7mg/kg和≥7 mg/kg(10.4%vs 20.3%,p=0.117)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之间的贫血程度和淋巴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是相似的。两组之间总体上移植物功能,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以及移植物存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数十年来ATG-F被广泛用作同种异体肾移植诱导剂,但其最佳使用剂量仍不清楚。本研究表明ATG-F累积剂量的适度降低对急性排斥反应风险的增加无明显关系,而与此同时降低了肾移植受者感染特别是尿路感染的风险。因此优化ATG-F(本研究结果建议<7mg/kg)用于诱导的剂量可以降低感染风险,而不会损害对肾移植受者的诱导功效。
王勤拯[8](2020)在《淋巴细胞亚群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同种异体肝移植术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而感染并发症仍然是肝移植患者与临床医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本课题探讨他克莫司药物浓度与CD4+T细胞绝对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与绝对计数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中的临床意义,以找到适合评估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风险的临床指标。方法:采集2019年4月至2019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外周血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临床上样本采集时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将97例次全血样本分为非感染组(n=76)和感染组(n=21)。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血象变化,影像学结果(胸部CT等),血液、痰液、尿液和各种引流液的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计算得到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CD3-CD56+NK细胞、CD3+CD25+T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计数,以及CD4+/CD8+比值;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肝移植术后患者全血中的他克莫司药物浓度。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他克莫司药物浓度与CD4+T细胞绝对计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非感染组的他克莫司药物浓度略低于感染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肝移植术后患者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与他克莫司药物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方面,非感染组的CD3+T细胞(t=4.314,P<0.01)、CD4+T细胞(t=2.549,P<0.05)及CD8+T细胞(t=2.258,P<0.05)高于感染组,CD19+B细胞(t=-3.312,P<0.01)则低于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D4+/CD8+比值、CD3-CD56+NK细胞和CD3+CD25+T细胞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方面,非感染组的CD3+T细胞(t=12.037,P<0.01)、CD4+T细胞(t=11.134,P<0.01)、CD8+T细胞(t=8.516,P<0.01)、CD3-CD56+NK细胞(t=2.215,P<0.05)和CD3+CD25+T细胞(t=6.889,P<0.01)均高于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D19+B细胞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肝移植患者的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未反映他克莫司对CD4+T细胞的抑制程度,也未能评估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早期感染风险;而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对于评估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监测CD3-CD56+NK细胞绝对计数有助于评估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风险。
董芳[9](2020)在《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胰岛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新发糖尿病是实体器官移植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与未患糖尿病的患者相比,患有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肾移植受者发生致命和非致命心血管事件及其他不良后果的风险有所增加,包括感染、患者存活率降低、移植物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损伤加速等。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措施减少PTDM的发展可能改善患者和移植物的长期预后。本实验旨在研究引起肾移植后高血糖患者最终血糖出现不同结局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肾移植后糖尿病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3-2018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的患者549名,密切随访1.5年。根据术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选取肾移植术后血糖稳定后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患者178例。根据术后空腹血糖是否恢复正常,分为一过性糖尿病组68例和移植后糖尿病组11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原发病为多囊肾、术前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急性排斥反应、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史、EB病毒感染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史。由于存在较多自变量,因此对所有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自变量,然后将筛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难以恢复的影响因素。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随访,血糖不恢复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者共40例,为PTDM组,血糖恢复者共18例,为一过性PTDM组。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浓度,利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两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HBC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空腹C肽浓度、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的差异。结果:(1)在549名肾移植患者中,共178名患者出现移植后糖代谢异常,发病率为32.4%,其中血糖恢复正常者68名,发生率12.4%,发展为移植后糖尿病者110名,发生率2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术前空腹血糖、急性排斥反应、多囊肾、糖尿病家族史在移植后糖尿病组均高于一过性糖尿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空腹血糖、急性排斥反应、多囊肾、糖尿病家族史是肾移植后高血糖无法恢复的影响因素。(3)PTDM组空腹C肽和空腹胰岛素浓度均低于一过性PTDM组(P<0.05),PTDM组HOMA-HBCI低于一过性PTDM组(P<0.05),HOMA-IR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肾移植术后1.5年内糖尿病发生率20%,一过性糖尿病发生率12.4%。(2)肾移植后高血糖难以恢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术前空腹血糖、急性排斥反应、多囊肾、糖尿病家族史是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无法恢复的影响因素。(3)胰岛素分泌不足是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血糖难以恢复的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与移植后高血糖恢复无相关性。
李成[10](2020)在《基于他克莫司的肾移植干预策略的循证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肾移植患者应用Tac治疗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研究,评估相关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质量。聚类分析肾移植中Tac治疗方案疗效安全性及结论的可靠程度,以期为高质量证据临床转化提供依据,为临床实践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CNKI、Wanfang database、CBM及VIP database,全面搜集肾移植患者中使用Tac免疫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由2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采用AMSTAR量表和OQAQ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PRISMA量表进行报告质量评价;并系统综合汇总Tac的用药策略,汇聚研究成果,对其相关结局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和讨论,凝练当前成果及未来需要改进的环节。结果:1.共纳入22篇系统评价(SR),其中有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8篇;17篇研究比较了Tac与CsA的用药效果,5篇研究比较了Tac与SRL的用药效果。方法学质量AMSTAR/OQAQ量表评价表明评分最高分8/7分,最低分3/2分,平均5.8/4.6分;主要存在缺乏顶层设计,检索偏倚风险高、纳入和排除标准不完整、相关利益冲突不清楚等问题。报告质量PRISMA声明评分最高分23,最低分为13分,平均分为17.7分,主要存在问题有:不符合结构式摘要的要求、未提供研究前期方案及注册信息、纳入标准描述不详细、未报告具体的检索策略、未报告相关资助信息等问题。2.依据纳入研究显示基于Tac用药方案主要分为三大类,即(1)Tac二联用药:Tac+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Tac+激素,其第一种方案相对CsA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肾毒性较低,对肝损害小;而第二种方案研究量少,且主要疗效结局指标不清楚,临床医师因谨慎使用。(2)Tac三联用药:Tac+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激素、Tac+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免疫诱导剂,该类方案可有效控制急性排斥反应,但有增加糖尿病发生可能,其相对联合CsA用药肝损伤小,GRF改善水平低于SRL联合用药;(3)Tac四联用药:Tac+“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激素+免疫诱导剂,该方案可有效控制急性排斥反应、降低高脂血症发生,但感染风险高于SRL联合用药。结论:1.当前肾移植中有关Tac免疫治疗的SR文献总体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不高,大部分研究均存在一定的方法学和报告规范质量缺陷,降低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及证据强度。2.肾移植中基于Tac联合用药方案复杂多样,其相对于CsA联合用药,Tac联合用药对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如有效控制急性排斥发生率、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降低高脂血症发生率;但具有增加糖尿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相对于SRL联合用药,其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且肾功能改善水平低于SRL联合用药,对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目前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待需高质量研究进行判定,但基于整体质量均不高,临床医师应谨慎。3.未来的相关SR研究应预先制定严格的前期方案及研究策略,使研究过程更加透明和严谨,同时需注重相关药物性价比及个性化使用问题,建议遵从AMSTAR量表和PRISMA声明要求实行以提高方法学质量和改善报告规范,以期提供更有价值高质量证据文献,使之更好服务于临床。
二、肾移植术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移植术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疗与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CMV |
1.1 生物学特征 |
1.2 临床表现 |
1.3 危险因素 |
2 诊断 |
2.1 组织学检查 |
2.2 影像学检查 |
2.2.1 X线检查 |
2.2.2 CT检查 |
2.3 实验室检查 |
2.3.1 pp65及pp67 |
2.3.2 CMV-DNA和即刻早期抗原 |
2.3.3 CMV抗体 |
2.3.4 免疫细胞检测 |
3 治疗 |
3.1 抗病毒治疗 |
3.2 调整免疫抑制剂 |
3.3 对症治疗 |
3.4 其他治疗 |
4 预防 |
5 小结 |
(2)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性研究的证据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评价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肾移植术后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质量评价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纳入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清单 |
综述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和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估结果 |
2.3 荟萃分析结果 |
2.4 发表偏倚评估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移植术后NODAT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肾移植术后感染病原体分布、多重耐药菌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不同免疫诱导方案影响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DCD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单中心肾移植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手术方法 |
2.3 抗排斥药使用方案 |
2.4 常用抗生素方案 |
2.5 围术期患者肺部CT的监测方案 |
2.6 肺部感染的CT表现及PSI分级 |
2.7 肺部感染的治疗 |
2.8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总体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
3.2 RLD 组与DCD 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
3.3 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课题综述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特征性CT表现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7)关于抗T淋巴细胞球蛋白-Fresenius作为诱导剂在公民逝世器官捐献肾移植中功效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根据ATG-F累积剂量对研究参与者进行分类 |
3.研究的终点 |
4.统计分析 |
结果 |
1.参与研究者的临床特征 |
2.两组研究终点的比较 |
3.两剂量组发生毒副作用的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8)淋巴细胞亚群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1 患者资料 |
1.2 感染的诊断 |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4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5 研究方法 |
1.5.1 样本的采集与分组 |
1.5.2 他克莫司药物浓度的检测 |
1.5.3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检测 |
1.5.4 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计数的检测 |
1.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2.1 各指标的正态性检验 |
2.2 他克莫司药物浓度的分析 |
2.3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比较 |
2.4 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9)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胰岛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肾移植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检测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3.1 资料收集内容 |
1.3.2 诊断标准 |
1.3.3 研究分组 |
1.3.4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
1.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2.1 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 |
2.2 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难以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肾移植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胰岛功能分析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检测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3.1 临床资料收集 |
1.3.2 研究分组 |
1.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2.1 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比较 |
2.2 患者术后的空腹C肽和胰岛素浓度比较 |
2.3 患者术后的胰岛功能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器官移植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他克莫司的肾移植干预策略的循证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Tac 治疗方案特征 |
4 基于Tac在肾移植中免疫治疗方案的证据总结 |
5 讨论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移植术后腹泻对他克莫司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肾移植术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疗与预防[J]. 顾京久,赵亚昆,常万兴,祝清国. 现代医学, 2021(08)
- [2]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性研究的证据质量评价[D]. 李泰.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D]. 夏漫城.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肾移植术后感染病原体分布、多重耐药菌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 龚丽英. 山东大学, 2021(12)
- [5]不同免疫诱导方案影响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D]. 孙文君.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单中心肾移植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诊疗分析[D]. 兰天池.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关于抗T淋巴细胞球蛋白-Fresenius作为诱导剂在公民逝世器官捐献肾移植中功效的队列研究[D]. 柴云霞. 青岛大学, 2020(01)
- [8]淋巴细胞亚群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中的临床意义[D]. 王勤拯. 青岛大学, 2020(01)
- [9]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胰岛功能分析[D]. 董芳. 青岛大学, 2020(01)
- [10]基于他克莫司的肾移植干预策略的循证转化研究[D]. 李成.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