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产非织造布设备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袁春妹,墨影,武筱婷,陶红,夏小云[1](2021)在《技术植根需求 产业再绽生机 2020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特别报道》文中认为2020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比利时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家展商,围绕纺纱机械、织造机械、染整机械、针织机械、化纤机械及产业用机械进行了产品技术的集中展示。展会期间,数十个VIP买家团参观团莅临现场,共同寻求合作契机。虽然疫情对展会造成了一些影响,但众多展商却说,本届展会的观众质量更高,诉求更加精准。
袁春妹,墨影,武筱婷[2](2020)在《风物长宜放眼量 “十三五”纺机行业盘点》文中提出"供给侧"、"网红经济"、"新常态"、"智能制造"、"一带一路"、"5G"、"区块链"、"大变局"……当我们站在"十三五"终点回看过去,这些极具时代特征的词不断涌出,它们背后是中国经济经历的跌宕五年,也是时代赋予的"充满机遇"的五年。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众多国际贸易平台建立,中国在大力度推进与世界的对话。同时,作为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中国内需的增长表现同样突出,2019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9%,在这组数字前,无人能否认中国纺织业发挥的巨大作用。
纪琦强[3](2020)在《高克重非织造布针刺机工作性能分析研究》文中指出针刺机是一种大型纺织机械,其结构复杂,工作载荷大,是针刺非织造布工艺的重要生产设备。通过针刺机生产的非织造布具有结构紧密、过滤效率高、机械特性好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合成革基布、医疗卫生用品、家具用布和过滤材料等产品。本课题以高克重非织造布针刺机为研究对象,对针刺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机构工作性能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针刺机构的运动分析,获得针梁针板部件随偏心轮转角变化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运动特性,结果表明针刺运动易产生较大的冲击作用,引起关键零部件托床的弯曲变形和针刺机的振动,影响针刺非织造产品质量和设备安全。对针刺机构进行平衡分析,确定配重方案,并结合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验证针刺机构的平衡达到效果。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针刺机关键零部件托床及机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各阶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证明在正常工作频率下托床和机架不会产生共振。对针刺机进行实验研究,以托床部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现场实测。测量采集针刺过程中托床的弯曲变形参数和针刺力参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到托床部件在针刺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最大挠度为0.2959mm,最大针刺力为34350N。应用ANSYS Workbench对托床和机架进行静力学仿真,结果表明针刺机实验数据可靠,托床和机架的强度和刚度能够符合安全要求。为减小针刺运动产生的冲击作用,提高托床和机架等关键零部件的刚性,对针刺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传统的高克重非织造布针刺机的针刺机构改进设计为单轴双驱动针板的新型针刺机构,使两组针刺部件交替上下针刺,从而减小托床瞬间承受的针刺力作用,提高托床部件的刚性,减轻针刺运动产生的振动与冲击;同时对针刺机机架进行优化改进,在保证机架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基础上,提高机架的动静态特性,实现机架结构的轻量化设计。
张文馨,田光亮,赵奕,靳向煜[4](2020)在《非织造材料成网技术与加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文中提出为了加快新型非织造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从成网技术和加固技术两个领域概述国内外非织造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现状,对未来的非织造行业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首先,在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干法成网技术、湿法成网技术、纺丝直接成网技术、针刺加固技术和水刺加固技术等5个方面综述非织造技术的最新进展;其次,在新兴战略性非织造产业发展的需求下,对今后10年内及30年内非织造材料的成网技术和加固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提出应该继续加强非织造产业的技术研发工作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5](2017)在《非织造布机械》文中提出评估设备:干法非织造布设备纺粘、熔喷设备后整理设备本届展会非织造布机械国内外参展商共计64家,其中国外30家。展会上各非织造布机械企业及公司都极力体现其高端非织造技术装备水平的先进性,展出产品涵盖开清梳理、干法成网、针刺、水刺、纺粘熔喷以及各种后整理设备。
亓国红[6](2015)在《我国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市场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我国非织造布机械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技术标准的支撑。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非织造布机械标准的现状,讨论了我国非织造布机械市场对标准的需求,给出了我国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的层次和架构,对我国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指出了今后我国非织造布机械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苏雪寒,吴丽莉,陈廷[7](2014)在《纺粘非织造工艺与设备的新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纺粘非织造技术在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国内外纺粘非织造技术的差距。
顾进[8](2014)在《从ITMA ASIA+CITME 2014看纺粘熔喷非织造装备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ITMA ASIA+CITME 2014上纺粘熔喷非织造装备展示情况的介绍,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生产商在这一领域的特点和差距,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点评,指出大型、高产、高速、节能环保仍是纺粘熔喷非织造布生产线的重点发展方向。
朱治宇[9](2014)在《基于PROFIBUS-DP的纺熔非织造布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纺熔复合非织造布生产技术是将纺粘法和熔喷法非织造工艺集成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非织造生产工艺。多层复合化也成为非织造布设备的一个发展方向,对于电气控制系统来说,多头纺熔在线复合设备的控制系统不仅增加了通讯负荷与控制器的运算量,同时也对整个系统在可靠性、实时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之前的单模头或双模头生产线的控制方案难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PROFIBUS DP现场总线通讯协议,以出口阿根廷的2.2米四模头纺熔在线复合非织造布联合机电气控制系统为背景。首先利用DP总线较高的通讯速率提升了系统的实时性,然后选用了西门子中型PLC控制器加强了系统的运算能力,最后利用上位机、变频器、PLC以及温控模块等元器件搭建出一套完整的生产线控制系统。作者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设备的工艺特点提出了控制的总体方案,包括网络的构建、硬件的选型、电机驱动方式的选择等;(2)对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多单元同步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通讯与电机矢量控制的同步控制策略,使设备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也能达到较高的速度控制精度;(3)对卷绕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该环节应用了专家PID算法进行张力控制,该算法大大减小了产品由于克重变化对张力控制效果产生的影响,改善了“缩卷”、断裂等现象;(4)对熔体分区加热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本设备的温度控制方案,可以将温度偏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5)通过WINCC软件在上位机上实现了数据交换、参数设定、变量记录、报表打印、语言切换、趋势图生成、报警显示等功能,达到了对现场设备监控的目的。本系统目前已经在阿根廷成功投产,产品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目标。本项目的成功实施也将为今后研发更复杂的设备提供一种参考与依据。
付式鹏[10](2014)在《直接与交叉两种辅网形式水刺生产线的工程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水刺非织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织造材料加工技术,具有短流程,速度高,产量高等特点。水刺法非织造技术一经问世便得到迅速发展,水刺法非织造产品相对其它非织造材料具有强度高、手感柔软、悬垂性好、透气率高且无化学粘合剂等优点,在医疗卫生、个人护理、旅游和公共场所一次性用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水刺非织造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市场发展空间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军水刺非织造行业,抢占水刺产品市场。本课题是以山东新光集团引进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为背景,结合企业实际需要,确定了直铺与半交叉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的工程设计,课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市场调研,分析了国内外非织造布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水刺非织造布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确定工程设计项目的产品方案和项目规模;二、设计工程项目生产工艺路线及配置主要生产设备,依据企业要求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合理选择生产工艺路线及设备;三、厂房及公用工程设计,合理的厂房车间建设,优化设计公用工程,包括供电工程、供水工程、供气工程和空调滤尘系统;四、生产线安装及烘干机热效率研究,完成生产线设备的安装,解决期间出现的问题,并对烘干机热效率进行研究;五、生产工艺调试与产品性能分析,测试最终产品的性能,检测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并对两条线的产品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课题工程设计的分析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设计出直铺与交叉铺网两种铺网形式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两条生产线可年产12000吨30g/m2~230g/m2克重的水刺非织造材料,产品克重CV值控制在1%~5%之间。(2)通过设备性能对比,确定直铺线选用TEMAFA开松设备,SPINNBAU梳理机,Truetzschler的水刺烘干设备,BASTIAN的卷绕设备;交叉线选用Laroche开松设备,Andritz的梳理和交叉铺网设备,PERFOJET的水刺烘干设备,日惟的卷绕设备。(3)本工程项目总装机功率为4547KW,采用二级负荷为生产提供电能;工业废渣废气废水达到环境排放要求;生产线设备和产品流水线布局合理。(4)分析了本项目中使用的直燃式烘干机的燃烧器,并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数据,计算出这台烘干机的热效率。(5)调试生产出五种样品A~E,并对样品进行性能分析。样品A平均克重为49.8g/m2,克重CV值为1.58%,纵横向拉伸强力分别为144.77N、24.95N,缠结系数3.39;样品B平均克重为40.5g/m2,克重CV值为2.40%,纵横向拉伸强力分别为102.13N、18.13N,缠结系数3.01;样品C平均克重为40.8g/m2,克重CV值为4.87%,纵横向拉伸强力分别为67.49N、66.50N,缠结系数3.35;样品D平均克重为40.2g/m2,克重CV值为4.81%,纵横向拉伸强力分别为52.95N、96.30N,缠结系数3.73;样品E平均克重为41.1g/m2,克重CV值为2.42%,纵横向拉伸强力分别为94.97N、19.02N,缠结系数2.85。
二、国产非织造布设备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产非织造布设备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技术植根需求 产业再绽生机 2020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特别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聚焦创新 |
纺纱机械:智能化加持服务多元生产 |
织造及织造准备机械:深耕需求着力改进 |
印染机械:落地创新收获市场 |
针织机械:技术融合推进升级 |
化纤机械:创新支撑自动化生产 |
非织造机械:借市场东风促技术提升 |
建立可持续研发生态 |
专家说展 |
观众看展 |
一场不负期待的盛会 |
【记者手记】 |
融能力 |
(2)风物长宜放眼量 “十三五”纺机行业盘点(论文提纲范文)
行业篇市场赛道 |
市场赛道不断拓宽 |
稳步推进产业化应用 |
自主创新渐成主流 |
短板就是提升的动力 |
企业篇(按企业名称拼音排序) |
纺机人的“弄潮色” |
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广东创达自动化装备企业有限公司 |
江苏海大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青岛海佳机械有限公司 |
泉州卜硕机械有限公司 |
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 |
烟台天成制针有限公司 |
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
郑州纺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3)高克重非织造布针刺机工作性能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针刺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2.3 国内针刺机的发展趋势 |
1.3 针刺法非织造工艺的原理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高克重非织造布针刺机概述和针刺机构运动分析 |
2.1 高克重非织造布针刺机的结构组成 |
2.2 针刺机构运动学分析 |
2.2.1 位置分析 |
2.2.2 速度分析 |
2.2.3 加速度分析 |
2.3 针刺机构平衡研究 |
2.3.1 静平衡分析 |
2.3.2 动平衡分析 |
2.4 针刺机构动态仿真分析 |
2.4.1 ADAMS软件介绍 |
2.4.2 针刺机构ADAMS虚拟模型 |
2.4.3 针刺机构添加约束与驱动 |
2.4.4 ADAMS仿真结果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针刺机关键部件模态分析 |
3.1 有限元法概述 |
3.2 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 |
3.2.1 ANSYS Workbench软件简介 |
3.2.2 ANSYS Workbench软件特点 |
3.3 模态分析 |
3.3.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3.3.2 模态分析主要过程 |
3.4 针刺机托床模态分析 |
3.5 针刺机机架模态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克重非织造布针刺机实验研究和仿真分析 |
4.1 针刺机实验研究目的 |
4.2 针刺机实验研究方法 |
4.2.1 测试系统 |
4.2.2 实验仪器 |
4.2.3 传感器参数测试 |
4.3 针刺机实验实施 |
4.3.1 针刺机实验平台搭建 |
4.3.2 实验数据采集 |
4.3.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4.4 针刺机针刺力测试 |
4.4.1 针刺力 |
4.4.2 现场针刺力测试 |
4.4.3 针刺力标定测试 |
4.5 托床静力学仿真分析 |
4.6 机架静力学仿真分析 |
4.6.1 机架受力分析 |
4.6.2 机架静力学仿真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针刺机结构优化设计 |
5.1 针刺机优化改进方案 |
5.1.1 新型针刺机构设计 |
5.1.2 减小运动部件的质量影响因素 |
5.1.3 针刺机机架优化改进 |
5.2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展开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4)非织造材料成网技术与加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非织造材料成网技术与加固技术的发展现状 |
1.1 成网技术 |
1.1.1 干法成网技术 |
1.1.2 湿法成网技术 |
1.1.3 纺丝直接成网技术 |
1.1.3.1 纺黏/熔喷技术 |
1.1.3.2 溶液纺丝成网技术 |
1.1.3.3 静电纺丝技术 |
1.2 加固技术 |
1.2.1 针刺加固技术 |
1.2.2 水刺加固技术 |
2 非织造材料成网技术与加固技术的发展趋势 |
2.1 成网技术 |
2.1.1 干法成网技术 |
2.1.2 湿法成网技术 |
2.1.3 纺丝直接成网技术 |
2.2 加固技术 |
2.2.1 针刺加固技术 |
2.2.2 水刺加固技术 |
2.2.3 热风加固技术 |
3 结语 |
(5)非织造布机械(论文提纲范文)
1干法非织造布设备 |
展出情况 |
展品评述 |
2纺粘、熔喷设备 |
展出情况 |
展品评述 |
1) 自动化取得新进展 |
2) 重视高效节能 |
3) 大型、高产、高速仍是技术发展主流趋势 |
4) 产品创新不断 |
5) 纺粘设备与产品差别化发展特征明显 |
6) 部分核心部件制造技术有待提升 |
3后整理设备 |
展出情况 |
展品评述 |
1) 关注资源可循环利用和节能 |
2) 烘干定形机的产品技术质量不断完善和提高 |
3)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
4) 产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 |
5) 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
(6)我国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非织造布机械标准的现状与市场需求 |
1.1国内非织造布机械领域标准现状 |
1.2国际非织造布机械领域标准现状 |
1.3国内市场对非织造机械标准的需求 |
(1)加快非织造布机械术语和概念方面标准的制定 |
(2)优先制定非织造布专件标准 |
(3)主机标准的分类和能耗指标应科学、合理 |
(4)制定标准应注重多专业学科的结合 |
(5)标准应加强与相关行业的横向结合 |
2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的架构分析 |
2.1建立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
2.2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的架构 |
2.3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分析 |
(1)非织造布机械基础标准的研制是目前的一个薄弱环节 |
(2)非织造布机械通用标准的研制需要加强 |
(3)非织造布机械产品标准的研制需要科学规划 |
3非织造布机械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 |
3.1充实、完善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 |
3.2加强非织造布机械专件标准的制定 |
3.3重视非织造布复合工艺装备技术标准的研制 |
3.4注重非织造布机械能耗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
4结语 |
(7)纺粘非织造工艺与设备的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纺粘非织造工艺的发展 |
1.1 纤维素纺粘非织造新技术 |
1.2 Nanoval纺粘新技术 |
1.3 SMS复合工艺 |
1.4 双组分纺粘非织造技术 |
2 纺粘法非织造设备的发展 |
2.1 高速化 |
2.2 差别化 |
2.3 绿色环保、低功耗 |
3 国内外纺粘非织造技术的差距 |
3.1 设备技术水平较低, 缺乏稳定性 |
3.2 标准相对滞后 |
3.3 缺乏人才和自主品牌的高端产品 |
4 结语 |
(8)从ITMA ASIA+CITME 2014看纺粘熔喷非织造装备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国外主要参展商介绍 |
1.1欧瑞康纽马格公司 |
1.1.1纺粘生产线 |
(1) 技术特点 |
(2) 技术规格 |
(3) 产品性能指标 |
1.1.2熔喷生产线 |
(1) 技术特点 |
(2) 产品性能指标 (表6) |
1.2安德里茨集团 |
1.2.1纺粘水刺生产线 |
1.2.2最新进展和亮点 |
1.3日本卡森公司 |
1.4日本喷丝板公司 |
1.4.1熔喷喷丝板 |
(1) 技术特点 |
(2) 技术规格 (表7) |
1.4.2熔喷试验线 |
1.4.3纺粘喷丝板 |
1.4.4水针板与水刺头 |
1.4.5最新进展和亮点 |
1.5德国恩卡公司 |
1.6德国SOSSNA公司 |
(1) 纺粘喷丝板 |
(2) 水针板 |
2国内主要参展商 |
2.1中纺科技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 |
2.1.1技术新进展及亮点 |
2.1.2纺熔非织造成套设备的技术特点 |
2.2恒天九五重工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2.2.1技术新进展和亮点 |
2.2.2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技术特点 |
2.3大连华阳化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2.3.1技术新进展和亮点 |
2.3.2主要产品的技术特点 |
(1) HYFN-Ⅱ型土工布用PET纺粘针刺非织造布生产线 |
(2) HYFN-Ⅱ型PET、PLA纺粘热轧非织造布生产线 (小板管式气流牵伸) |
(3) HYFN-X-Ⅰ型PET、PLA纺粘热轧非织造布生产线 (整板狭缝气流牵伸) |
(4) HYFN-Ⅱ型油毡胎基用PET纺粘针刺非织造布生产线 |
2.4温州朝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2.4.1技术新进展和亮点 |
2.4.2技术特点 |
3综合评述 |
(1) 纺粘熔喷设备在自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方面又有新的发展 |
(2) 在设备的研发过程中, 各厂商都非常重视节能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
(3) 纺粘、熔喷设备仍将朝大型、高产、高速方向发展 |
(4) 纺粘技术的差别化发展更为明显 |
(5) 国内企业进步明显, 但在一些核心部件的制造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
(9)基于PROFIBUS-DP的纺熔非织造布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SMMS联合机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发展情况概述 |
1.2.2 国外发展情况概述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2.1 SMMS生产线的工艺流程概述 |
2.2 电气控制系统的构成 |
2.2.1 基础自动化 |
2.2.2 电气传动控制 |
2.2.3 人机接口 |
2.3 系统控制的方案及实现 |
2.3.1 主控制单元 |
2.3.2 变频器传动控制系统 |
2.3.3 HMI人机界面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控制电路设计 |
3.1 网络平台的构建 |
3.1.1 通讯协议的比较 |
3.1.2 PROFIBUS DP网络平台的构建 |
3.2 传动控制系统设计 |
3.3 温度、压力控制系统设计 |
3.3.1 温度控制设计 |
3.3.2 熔体压力控制设计 |
3.4 HMI系统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PLC程序设计 |
4.1.1 PLC的编程方式及程序结构介绍 |
4.1.2 温度及压力数据处理 |
4.1.3 风机水泵及螺杆控制 |
4.1.4 同步传动及张力控制 |
4.2 上位机界面设计 |
4.2.1 上位机实现的功能 |
4.2.2 WinCC与PLC通讯 |
4.2.3 WinCC界面设计 |
4.3 温控组态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运行效果及分析 |
5.1 基础自动化部分调试 |
5.1.1 温度控制调试 |
5.1.2 熔体压力控制调试 |
5.1.3 I/O点逻辑控制调试 |
5.2 传动部分调试 |
5.2.1 风机传动调试 |
5.2.2 成网传动调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直接与交叉两种辅网形式水刺生产线的工程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课题背景 |
1.1 水刺加固技术及产品 |
1.2 直铺与交铺两种铺网形式 |
1.3 水刺非织造布纤维原料 |
1.4 水刺非织造布的特点和用途 |
1.5 市场分析 |
1.6 建设项目的企业背景 |
1.7 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
1.8 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生产工艺路线及设备选型 |
2.1 生产工艺路线介绍 |
2.2 设备选择 |
2.3 生产线设备配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用工程 |
3.1 给水工程 |
3.2 排水与排气工程 |
3.3 供气工程 |
3.4 车间的通风与除尘 |
3.5 电气工程 |
3.6 车间平面布置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产线安装及烘干机热效率研究 |
4.1 生产线安装 |
4.2 烘干机的热效率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生产工艺调试与产品性能分析 |
5.1 生产线的调试 |
5.2 工艺调试产品的生产工艺 |
5.3 产品性能测试 |
5.4 产品测试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项目结论 |
6.2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国产非织造布设备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技术植根需求 产业再绽生机 2020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特别报道[J]. 袁春妹,墨影,武筱婷,陶红,夏小云. 纺织机械, 2021(04)
- [2]风物长宜放眼量 “十三五”纺机行业盘点[J]. 袁春妹,墨影,武筱婷. 纺织机械, 2020(06)
- [3]高克重非织造布针刺机工作性能分析研究[D]. 纪琦强.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02)
- [4]非织造材料成网技术与加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张文馨,田光亮,赵奕,靳向煜. 产业用纺织品, 2020(02)
- [5]非织造布机械[J].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 纺织机械, 2017(09)
- [6]我国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研究[J]. 亓国红. 纺织导报, 2015(04)
- [7]纺粘非织造工艺与设备的新发展[J]. 苏雪寒,吴丽莉,陈廷. 纺织导报, 2014(09)
- [8]从ITMA ASIA+CITME 2014看纺粘熔喷非织造装备的发展[J]. 顾进. 纺织导报, 2014(09)
- [9]基于PROFIBUS-DP的纺熔非织造布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朱治宇.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4(03)
- [10]直接与交叉两种辅网形式水刺生产线的工程设计与实施[D]. 付式鹏. 东华大学,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