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aman microspectrometry, FT-IR and incl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m garnets from Tanzania and Madagascar(论文文献综述)
叶敏[1](2021)在《硅孔雀石玉髓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特征研究及其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硅孔雀石玉髓是目前最稀有贵重的石英质玉石品种,主要产自斑岩铜矿床的次生氧化带内,由微小的硅孔雀石致色。因其颜色漂亮、质地细腻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我国台湾省是优质硅孔雀石玉髓的着名产地,但近年来随着当地产量的急剧下降,其他产地的资源开始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价格不及台湾所产,却常被用来迷惑消费者,不少优化处理品和仿制品也相继出现。而至今关于硅孔雀石玉髓的研究工作还十分有限,如何科学系统地对其进行真伪鉴别和产地区分,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了来自我国台湾、印度尼西亚、美国、秘鲁和墨西哥五个重要产地的硅孔雀石玉髓样品,展开了一系列与宝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相关的特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硅孔雀石玉髓的产地溯源和成矿过程进行了探讨。通过基础宝石学测试,观察到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主要呈蓝-蓝绿色且颜色分布不均,半透明-不透明,相对密度变化范围较大,紫外荧光下呈惰性,内部的硅孔雀石分布不规则。部分样品的宝石学特征有差异,如:印尼样品的透明度相对较好,颜色常带绿色调,而秘鲁样品的绿色调通常更明显,墨西哥样品中还可出现蓝色、黄绿色两种色调;个别台湾样品在短波紫外光下发黄绿色荧光。通过对偏光显微镜下样品薄片、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扫描电镜下表面微形貌等特征的观察分析,可了解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的显微结构与微形貌特征:(1)样品薄片中,石英基质主要以隐晶质细粒状-显晶质中粒状-显晶质粗粒状存在,其次为纤维状(即玉髓),而硅孔雀石含量较少时在薄片中不明显,含量较多时能呈现出黄绿色、鲜艳彩色或棕色等异常干涉色;(2)背散射电子图像可更清楚地展示硅孔雀石集合体的分布形态,样品中常见硅孔雀石-石英的不规则团块,边缘围绕着纤维状硅孔雀石,有时纤维状硅孔雀石直接交织成团分布,偶尔形成纤维球状;(3)微形貌特征显示,硅孔雀石与石英是紧密共生的,含硅孔雀石较多的部位,结晶程度较差,矿物晶粒可呈现为片状或纤维状,而硅孔雀石较少的部位,结晶程度较好,可见自形石英晶粒。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可探知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的矿物组成特征:(1)样品的X射线粉晶衍射谱、红外与拉曼光谱均以α-石英特征峰为主,硅孔雀石峰不一定出现,只有当硅孔雀石达到一定含量时,可测得两者的混合谱;(2)在X射线粉晶衍射谱中还能观察到多种杂质矿物的弱衍射峰;利用石英质矿物的特征五指衍射峰,还可计算得到样品中石英基质的结晶程度总体偏中等,平均结晶度指数约为6,而墨西哥样品中石英平均结晶度指数可达7.89。(3)拉曼光谱中,还常在501 cm-1处观察到斜硅石的特征峰,再结合石英的464 cm-1特征峰,可估算斜硅石的含量,且分布规律为:细粒状石英区域>短纤维状石英区域>长纤维状石英区域>中-粗粒状石英区域;(4)由于硅孔雀石的结晶程度较差且晶粒细小,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来确定硅孔雀石的存在会更便捷。在硅孔雀石玉髓的特征吸收光谱中,由Cu2+引起的吸收主峰位于700-720 nm之间,可见光区的透过窗决定了外观颜色,近红外区还有三个与分子水、结构水相关的峰;(5)热重分析实验表明,样品内含水量变化范围较大,可介于1.05%~11.98%之间,且当硅孔雀石含量较多时,总含水量也会相对偏高;(6)通过拉曼光谱鉴定来自样品围岩的杂质矿物类型,可发现印尼样品中含有特征的铜矿物混合物(自然铜、赤铜矿、黑铜矿);墨西哥样品中诊断性矿物有砷钙铜矿、赤铁矿+方解石+石英混合物、方解石晶体簇、钙铁榴石等;美国Morenci矿区样品中普遍存在青磐岩化蚀变矿物(钠长石、绿帘石、鲕绿泥石与赤铁矿等)以及放射纤维状孔雀石;美国Inspiration/Ray矿区样品含有特殊的黑色“类水羟锰矿”;而台湾样品中相似的黑色矿物则为水锰矿;此外,秘鲁和部分台湾样品中常见针铁矿、石英混合物。使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测试分析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结果显示:(1)多数样品的主要成分为Si和Cu,部分墨西哥样品因含砷钙铜矿,主要成分为Si、Cu、As、Ca;(2)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明,台湾样品中U元素含量明显偏高(均值大于6000 ppmw),美国Inspiration/Ray矿区样品中Mo元素含量明显偏高(均值大于6000 ppmw),墨西哥样品中U、Mo、Sb、W、Pb、Bi、Zn、Sr多个元素均呈偏高趋势,而对于没有明显微量元素含量差异的样品,还可采用多元统计中Fisher线性判别的方法进行产地判别分析。综上,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之间的显微结构和主要矿物组成特征是相似的,但杂质矿物类型与化学成分特征具有较明显差异,部分样品的宝石学特征也有一定差异。基于硅孔雀石玉髓样品之间的差异要点,可进行产地溯源探究:对于含有明显可测杂质矿物的样品,主要采用拉曼光谱测试,对于不含明显杂质矿物的样品采用成分测试的相关手段,而宝石学特征可作为辅助鉴别特征。实际检测中,为了增加结果的可靠性,需综合使用多种鉴定方法。此外,根据样品的显微结构与矿物组成特征,可对硅孔雀石玉髓的成矿过程进行初步探讨: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于斑岩型铜矿床的断层、裂隙和岩石角砾之间,形成富含Cu、Si的水溶液或胶体,于是硅孔雀石与石英紧密共生,相关矿物生成顺序为:胶状/细小纤维状硅孔雀石、无定形石英雏晶的形成→长纤维状硅孔雀石与隐晶质细粒石英的共生→玉髓的生长→显晶质自形粒状石英的结晶。当初始环境较稳定时,硅孔雀石可直接形成长纤维状或是放射纤维球状。最终,本研究梳理总结了一套实用性硅孔雀石玉髓的鉴定及产地溯源流程,可为实际检测提供参考,以期解决市场上产地混淆、价格混乱的问题。
叶敏[2](2021)在《硅孔雀石玉髓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特征研究及其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硅孔雀石玉髓是目前最稀有贵重的石英质玉石品种,主要产自斑岩铜矿床的次生氧化带内,由微小的硅孔雀石致色。因其颜色漂亮、质地细腻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我国台湾省是优质硅孔雀石玉髓的着名产地,但近年来随着当地产量的急剧下降,其他产地的资源开始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价格不及台湾所产,却常被用来迷惑消费者,不少优化处理品和仿制品也相继出现。而至今关于硅孔雀石玉髓的研究工作还十分有限,如何科学系统地对其进行真伪鉴别和产地区分,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了来自我国台湾、印度尼西亚、美国、秘鲁和墨西哥五个重要产地的硅孔雀石玉髓样品,展开了一系列与宝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相关的特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硅孔雀石玉髓的产地溯源和成矿过程进行了探讨。通过基础宝石学测试,观察到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主要呈蓝-蓝绿色且颜色分布不均,半透明-不透明,相对密度变化范围较大,紫外荧光下呈惰性,内部的硅孔雀石分布不规则。部分样品的宝石学特征有差异,如:印尼样品的透明度相对较好,颜色常带绿色调,而秘鲁样品的绿色调通常更明显,墨西哥样品中还可出现蓝色、黄绿色两种色调;个别台湾样品在短波紫外光下发黄绿色荧光。通过对偏光显微镜下样品薄片、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扫描电镜下表面微形貌等特征的观察分析,可了解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的显微结构与微形貌特征:(1)样品薄片中,石英基质主要以隐晶质细粒状-显晶质中粒状-显晶质粗粒状存在,其次为纤维状(即玉髓),而硅孔雀石含量较少时在薄片中不明显,含量较多时能呈现出黄绿色、鲜艳彩色或棕色等异常干涉色;(2)背散射电子图像可更清楚地展示硅孔雀石集合体的分布形态,样品中常见硅孔雀石-石英的不规则团块,边缘围绕着纤维状硅孔雀石,有时纤维状硅孔雀石直接交织成团分布,偶尔形成纤维球状;(3)微形貌特征显示,硅孔雀石与石英是紧密共生的,含硅孔雀石较多的部位,结晶程度较差,矿物晶粒可呈现为片状或纤维状,而硅孔雀石较少的部位,结晶程度较好,可见自形石英晶粒。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可探知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的矿物组成特征:(1)样品的X射线粉晶衍射谱、红外与拉曼光谱均以α-石英特征峰为主,硅孔雀石峰不一定出现,只有当硅孔雀石达到一定含量时,可测得两者的混合谱;(2)在X射线粉晶衍射谱中还能观察到多种杂质矿物的弱衍射峰;利用石英质矿物的特征五指衍射峰,还可计算得到样品中石英基质的结晶程度总体偏中等,平均结晶度指数约为6,而墨西哥样品中石英平均结晶度指数可达7.89。(3)拉曼光谱中,还常在501 cm-1处观察到斜硅石的特征峰,再结合石英的464 cm-1特征峰,可估算斜硅石的含量,且分布规律为:细粒状石英区域>短纤维状石英区域>长纤维状石英区域>中-粗粒状石英区域;(4)由于硅孔雀石的结晶程度较差且晶粒细小,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来确定硅孔雀石的存在会更便捷。在硅孔雀石玉髓的特征吸收光谱中,由Cu2+引起的吸收主峰位于700-720 nm之间,可见光区的透过窗决定了外观颜色,近红外区还有三个与分子水、结构水相关的峰;(5)热重分析实验表明,样品内含水量变化范围较大,可介于1.05%~11.98%之间,且当硅孔雀石含量较多时,总含水量也会相对偏高;(6)通过拉曼光谱鉴定来自样品围岩的杂质矿物类型,可发现印尼样品中含有特征的铜矿物混合物(自然铜、赤铜矿、黑铜矿);墨西哥样品中诊断性矿物有砷钙铜矿、赤铁矿+方解石+石英混合物、方解石晶体簇、钙铁榴石等;美国Morenci矿区样品中普遍存在青磐岩化蚀变矿物(钠长石、绿帘石、鲕绿泥石与赤铁矿等)以及放射纤维状孔雀石;美国Inspiration/Ray矿区样品含有特殊的黑色“类水羟锰矿”;而台湾样品中相似的黑色矿物则为水锰矿;此外,秘鲁和部分台湾样品中常见针铁矿、石英混合物。使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测试分析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结果显示:(1)多数样品的主要成分为Si和Cu,部分墨西哥样品因含砷钙铜矿,主要成分为Si、Cu、As、Ca;(2)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明,台湾样品中U元素含量明显偏高(均值大于6000 ppmw),美国Inspiration/Ray矿区样品中Mo元素含量明显偏高(均值大于6000 ppmw),墨西哥样品中U、Mo、Sb、W、Pb、Bi、Zn、Sr多个元素均呈偏高趋势,而对于没有明显微量元素含量差异的样品,还可采用多元统计中Fisher线性判别的方法进行产地判别分析。综上,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之间的显微结构和主要矿物组成特征是相似的,但杂质矿物类型与化学成分特征具有较明显差异,部分样品的宝石学特征也有一定差异。基于硅孔雀石玉髓样品之间的差异要点,可进行产地溯源探究:对于含有明显可测杂质矿物的样品,主要采用拉曼光谱测试,对于不含明显杂质矿物的样品采用成分测试的相关手段,而宝石学特征可作为辅助鉴别特征。实际检测中,为了增加结果的可靠性,需综合使用多种鉴定方法。此外,根据样品的显微结构与矿物组成特征,可对硅孔雀石玉髓的成矿过程进行初步探讨: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于斑岩型铜矿床的断层、裂隙和岩石角砾之间,形成富含Cu、Si的水溶液或胶体,于是硅孔雀石与石英紧密共生,相关矿物生成顺序为:胶状/细小纤维状硅孔雀石、无定形石英雏晶的形成→长纤维状硅孔雀石与隐晶质细粒石英的共生→玉髓的生长→显晶质自形粒状石英的结晶。当初始环境较稳定时,硅孔雀石可直接形成长纤维状或是放射纤维球状。最终,本研究梳理总结了一套实用性硅孔雀石玉髓的鉴定及产地溯源流程,可为实际检测提供参考,以期解决市场上产地混淆、价格混乱的问题。
李昕[3](2020)在《泰国玄武岩中和次生矿床中石榴石、红宝石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泰国东南部占它武里-达叻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往往含有丰富的深源包体,与该地区的刚玉产出密切相关,其周围同时常见石榴石、辉石等巨晶矿物,深源包体及巨晶矿物可提供研究深部作用的直接样本。前人在该地区的研究集中围绕刚玉进行,而对于其他巨晶矿物的研究相对较少,系统地对该地区的玄武岩、其中携带的捕虏体和巨晶矿物以及次生矿床中宝石的研究可帮助探讨附近的岩浆活动及其演化过程。泰国占它武里-达叻地区中分布着三个南北走向与刚玉产出相关的碱性玄武岩露头。本文研究的占它武里和达叻府的玄武岩均包含大量的深源包体,后者同时发现了刚玉和镁铝榴石等巨晶矿物。占他武里府Bang Kacha地区的玄武岩整体暗绿灰色。斑晶以橄榄石为主,基质为间粒-间隐结构,由斜长石、橄榄石和少量辉石组成。镜下可见大量捕虏晶,相对斑晶而言粒度通常较大,带有不同程度的溶蚀及与岩浆反应的现象,如橄榄石的环带结构、尖晶石的黑色反应带及斜方辉石的复杂反应边。达叻府Nong Bon地区的玄武岩含有大量气孔。斑晶以橄榄石为主;基质为玻基斑状结构,主要由单斜辉石微晶以及钛铁氧化物的副矿物组成。其中的深源包体包括含刚玉的铁镁质捕虏体、地幔成因的橄榄石捕虏晶等。巨晶矿物包括大量分布的黑色单斜辉石和粒度较大的褐红色镁铝榴石,在巨晶周围存在与寄主玄武岩浆反应形成的反应边:肉眼观察为淡黄色“壳”,放大可见辉石巨晶周围为筛状边、石榴石接触边界呈现两层反应结构。Nong Bon地区玄武岩中石榴石巨晶与次生矿床中石榴石化学成分特征相似,各氧化物的区别不明显,都属于富铁的镁铝榴石,但与东部Bo Rai地区捕虏体中石榴石、刚玉中石榴石包裹体的成分均有所差异。石榴石巨晶与次生矿床中石榴石的宝石学特征、谱学特征相似,均符合镁铝榴石的特征。次生矿床中红宝石多为深紫-褐红色,内部含有丰富的包裹体,红宝石与包裹体同铁镁质麻粒岩捕虏体中对应矿物的成分特征相似,但石榴石包裹体区别于石榴石巨晶,表明石榴石巨晶与刚玉的形成无直接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郑育宇[4](2020)在《云南大丫口祖母绿的通道水谱学特征和产地溯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使用常规宝石学手段、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子探针、LA-ICP-MS、显微红外光谱仪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对云南大丫口祖母绿样品进行测试。通过主微量成分分析确定了产地特征并解析了大丫口祖母绿的颜色分带成因、成矿母流体来源及成矿模式;通过对祖母绿结构通道水的光谱学分析,确定了大丫口祖母绿中II型水的赋存状态和红外归属。测试结果表明,大丫口祖母绿是典型的富钒型祖母绿,高Li、Cs含量和W、Sn、As、Bi元素的富集是其产地特征。Cs含量(平均1754 ppm)为目前世界祖母绿中最高,Rb和Cs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Cs=389.2+59.34×Rb。本文首次将澳大利亚Poona、尼日利亚Jos以及阿富汗Panjshir定义为部分富钒产区,根据Rb vs Cs、V vs V/Cr、LILE vs CTE和Li vs Sc二元图可将世界所有富钒祖母绿区分开来。成分分析表明大丫口祖母绿颜色分带的形成与矿床的多阶段成矿有关:1)浅绿白色祖母绿内核结晶于伟晶岩分异末期。2)绿色的祖母绿晶体边部结晶于云英岩化阶段。晚期的云英岩化阶段较高盐度的成矿流体中F、Cl离子的增加导致了致色元素V含量的升高。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大丫口祖母绿成矿相关的花岗岩可能为隐藏的深成花岗岩侵入体,其与老君山花岗岩形成于同一岩浆事件,但时期更早,演化分异程度更低。光谱学分析表明,大丫口祖母绿中的II型水配位状态有三种:1)IId型水分子(H2O-Na+-H2O),2)IIs型水分子(Na+-H2O),3)Li+-H2O,其ν2和ν3振动的红外吸收分别位于1637 cm-1和3675 cm-1、1645 cm-1和3660 cm-1、1653 cm-1和3650 cm-1。5273cm-1处吸收应归属于IIs型水分子的ν2+ν3合频振动。HDO和D2O的相关红外吸收位于26002800 cm-1,2651 cm-1红外吸收峰归属I型和II型D2O的ν1振动,2717 cm-1和2696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分别归属I型和II型HDO的—OD振动,2765 cm-1和2749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分别归属I型和II型D2O的归属ν3振动,2876 cm-1处的吸收峰为I型D2O的ν3振动和摆动的组合峰。通道水拉曼峰样式主要有高碱型、中碱型和低碱型三种,以高碱型为主。
赵思艺[5](2019)在《绿色石榴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电子探针等现代测试手段,对绿色系石榴石主要宝石品种翠榴石、沙弗莱石、马里榴石及钙铬榴石等的宝石学性质进行综合研究,并结合统计学的方法建立了成分与光谱之间的联系。通过折射率、相对密度和放大观察等宝石学常规测试可以初步确定石榴石种类,翠榴石、马里榴石、沙弗莱石的相对密度范围依次降低,马里榴石的折射率范围比沙弗莱高。钙铝-钙铁石榴石(马里榴石)的折射率与其相对密度呈正相关,与Fe3+和Al3+离子替代有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绿色系石榴石主要品种中,翠榴石样品属于钙铁榴石,沙弗莱石样品属于钙铝榴石,马里榴石样品属于钙铝-钙铁榴石,钙铬榴石样品属于钙铬-钙铝榴石。定义钙铁-钙铝榴石的铁铝比例为RAM(Ratio of Aluminum and Magnesium),钙铝-钙铁榴石的折射率和相对密度与RAM值均呈正相关,即随着钙铁榴石含量增多,折射率和相对密度均变大。经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结合成分分析,翠榴石的黄绿色主要由Fe3+和Cr3+致色,沙弗莱的绿色是由V3+和Cr3+致色,马里榴石的黄绿色主要是由Fe3+和Cr3+致色。绿色系石榴石的红外光谱中A、B、C、D、E、F、G、H几个峰的峰值与对应样品的晶胞参数成线性负相关,即随着阳离子半径的增大,绿色石榴石样品的红外吸收峰向短波数方向偏移。E峰与镁铝榴石含量呈负相关,G峰与Fe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可根据G峰的峰位粗略判断钙铁榴石含量。绿色石榴石样品拉曼光谱中归属于(Si-O)Str的A1g模和T2g模、归属(Si-O)Bend的A1g模、归属R(SiO4)4-的A1g模、归属T(SiO4)4-和归属T(X2+)的拉曼位移与对应样品计算晶胞参数成负相关。可通过拉曼光谱中(Si-O)Str-A1g和R(SiO4)4--A1g两个散射峰的峰距比对样品化学成分进行推测。归属于(Si-O)Str的A1g模和归属(Si-O)Bend的A1g模与RAM值成线性负相关,即归属于Si-OStr、Si-OBend的拉曼位移随着B3+离子半径的增大向短波方向偏移,通过归属于(Si-O)Str、(Si-O)Bend的拉曼位移,可推出绿色石榴石样品中铁铝的比率(RAM)。
谢艳[6](2017)在《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珠宝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珠宝消费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是世界上最大的铂金、黄金消费国,也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玉石消费市场和钻石市场。我国珠宝产业发展情况直接影响世界奢侈品品牌企业全球布局和国际贵金属市场走向及价格趋势。通过文献和市场调研发现,我国珠宝产业研究尚浅,往往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尤其对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研究鲜有人提及。选择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研究,可以为保障我国珠宝产业向着更健康、有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为我国珠宝产业投资者进行初级投资评价,以及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论文梳理了珠宝产业竞争力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总结了我国宝玉石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状况,论述了我国发展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新的发展模式和趋势,通过统计学与数据分析法剖析了我国珠宝产业规模、国际贸易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给出了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讨论了珠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概率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能找出区域或国家间竞争力强弱或优劣的评价体系,从而提出了一套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接着,通过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分别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资源、产业等角度提出了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1)珠宝产业竞争力是一个比较概念,是本国(或本地区)珠宝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珠宝首饰产品,提供各种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占取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它是一种现实竞争力,持续发展的能力。(2)我国珠宝产业整体规模大,企业数量多,门店覆盖面广;近三年珠宝首饰进口额呈激增态势,而出口总额呈快速衰减现象。我国主要进口国家不稳定,仅南非蝉联第一或第二位,瑞士于2016年首次跃居我国进口国第一位;我国珠宝首饰主要出口地为香港和美国。(3)中国和印度的综合得分分别59.554、50.477,我国的整体情况好于印度,更具有竞争力;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珠宝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分别为75.843、70.703、65.537,珠三角综合情况最优、长三角次之,环渤海相对较差。
陈晓蕾,陈华,陆太进[7](2015)在《祖母绿的包裹体特征及其产地意义——以哥伦比亚、赞比亚和巴西祖母绿为例》文中提出包裹体特征是祖母绿产地鉴定中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前人对祖母绿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本文以国内外珠宝市场上,销量较大的哥伦比亚、赞比亚、巴西祖母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地明确样品的实测研究,以及对文献中包裹体组合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黑色碳质包体和锯齿状气液固多相包体为哥伦比亚祖母绿的指示性包体;含多个子矿物的不规则状气液固多相包体为赞比亚Musakashi祖母绿的指示性包体;赞比亚Kafubu祖母绿的指示性包体为两相矩形或方形流体包体,及黑云母-金云母、电气石等较多固体包体;巴西Goias祖母绿的指示性包体为黑色尖晶石。
林默青[8](2013)在《尼日利亚祖母绿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祖母绿深受大众喜爱,除了哥伦比亚、巴西等传统产区之外,非洲祖母绿在世界祖母绿市场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尼日利亚作为典型的非洲祖母绿矿区之一,其产出与泛非花岗岩有关。对该产地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非洲祖母绿矿区的认识,并对新矿区的发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尼日利亚祖母绿矿区位于中部的卡杜纳州和高原州,颜色从“薄荷绿色”到蓝绿色。因为生长在伟晶岩或花岗岩的晶洞中,尼日利亚祖母绿晶体通常较大(晶体最大可达10cm)、形态好,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详细描述了尼日利亚祖母绿的宝石学和矿物学性质,总结了尼日利亚祖母绿的产地特征,并提出了尼日利亚祖母绿的成矿模式。尼日利亚祖母绿的折射率和密度都偏低,这是因为碱金属含量偏低。其化学成分特征为:低镁、低钠和高铁。通过分析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图可知,祖母绿的致色元素除了有Cr、V元素外,Fe在尼日利亚祖母绿的颜色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异常高的铁含量是造成尼日利亚祖母绿颜色偏蓝的原因,并且可作为一项产地鉴定的依据。通过显微观察、拉曼光谱等手段确定祖母绿中的固体包裹体的种类有:钠长石,萤石,钛铁矿,独居石,石英,电气石,绿柱石,金红石,尖晶石,富Fe的黑云母以及黑色多相矿物集合体(组成为钛铁矿+金红石+锡石+/-铌铁矿+/-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其中富Fe的黑云母以及黑色多相矿物集合体仅在尼日利亚祖母绿中发现,可作为产地鉴定的依据;而钠长石+萤石+独居石+金红石的组合也是该产地的特征之一。通过显微红外光谱仪和显微拉曼光谱仪对流体包裹体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两相包裹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气态CO2和液态H2O;另一种是气态CH4和液态H2O。此外,祖母绿中还有三相流体包裹体和多相流体包裹体。尼日利亚祖母绿的围岩为碱性花岗岩,祖母绿形成于岩浆活动的后期和热液活动的早期。热液中的Cr、V可能来自基底岩石,而Be则直接来自岩浆流体。
刘学良[9](2011)在《云南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及改善工艺研究》文中指出红宝石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品种之一,目前市场上优质红宝石极其稀缺,且价格一路走高。云南元江红宝石矿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红宝石矿,储量大,基本上处于未开采状态,国内外有关它的报道和研究较少。通过对云南红宝石矿床的实地考察并结合地质资料分析,得出了云南红宝石的矿床特征,并探讨和分析了云南红宝石矿的特点及矿床成因;本文运用EPMA、XRF、SEM等现代测试技术对各种类型的云南红宝石的物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从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晶体形态及微形貌、粒度、颜色、透明度、密度、裂理、发光性等方面得出了云南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采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激发光谱等光谱分析技术对云南红宝石进行测试和分析,并与其它产地的红宝石及合成红宝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晶体场和量子学理论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云南红宝石的致色元素和致色机理,分析了杂质元素的位置与赋存状态、聚片双晶、裂隙及孔洞等因素与红宝石质地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元江红宝石颜色丰富,粒度大小不一,裂理发育,存在大量包裹体,透明度低。主要致色离子为Cr、Fe、Ti等,其中Cr2O3的平均含量为0.45%(含量范围为0.03-2.22%),颜色的深浅跟Cr3+的含量直接相关,而Fe、Ti等杂质离子影响云南红宝石颜色的色调,使云南红宝石偏粉红至紫色调。云南红宝石中以375、414、640cm-1拉曼位移为典型特征;红外光谱除了与Al-O振动相关的吸收峰以外,还显示出硬水铝石的吸收峰;吸收光谱中表现出Cr3+、Fe3+等杂质离子引起的吸收,吸收位置为407、550nm和378nm处;激发光谱项处于248、415和580nm处,分别与A2→4T1(P)的跃迁、4A2→4T1(F)的跃迁和4A2→4T2(F)的跃迁相对应,荧光光谱也与杂质元素有关。有针对性的拟定优化改善方案,通过选用合适的助剂、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温度制度,针对云南红宝石的颜色或质地进行热处理,在氧化气氛中采用Al(OH)3或Al(OH)3和CaCO3为助剂在1480℃下恒温24小时的热处理条件下,Fe、Ti等杂质元素的析出或发生价态变化,使云南红宝石的颜色和透明度得到很好的改善。使用Bi203和Al(OH)3助剂和充填剂,在1480℃、开放条件下对红宝石进行裂隙充填实验能有效改善红宝石的品质,并能达到有效充填开放裂隙和孔洞的目的,从而提高云南红宝石的观赏性和市场价值。
李贺[10](2010)在《部分常见含铁宝石的光谱特征研究》文中认为宝石是一些可以作为装饰用的矿物,它是自然作用和人类劳动的共同产物。自然界中可以作为宝石原料的矿物和岩石约有130余种,占宝石材料的90%,例如,钻石、蓝宝石、金绿宝石、橄榄石都是矿物,在这些矿物中,由铁致色的矿物品种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地球上铁的丰度约为5%,在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宝石材料中均会存在一定的铁离子,例如蓝色蓝宝石、橄榄石、海蓝宝石、铁铝榴石、尖晶石等。由于其含有二价铁、三价铁或者其它微量元素的原因,宝石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蓝、黄绿、紫红、黄色,从而给研究含铁宝石的呈色机理带来了困难。本文从矿物物理学角度分析、计算铁离子的能级分裂和电子轨道跃迁能量,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计算常见几种含铁宝石的晶体结构和铁的吸收谱线并与实际所得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致色机理。通过建立蓝宝石和尖晶石两种模拟晶体结构模型,探寻铁元素的替代置换作用对晶体场的能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宝石的呈色机理。本文从矿物物理学角度分析并计算铁离子能级分裂及跃迁能量,对各吸收线的进行一个合理的指派,并与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可见光吸收光谱相对比,观察三者是否吻合。应用矿物物理学的相关理论及引用文献数据对含铁宝石中铁离子电子间相互作用参量B、C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B=614;C=3212。结果表明,利用Dq、B、C参量对铁离子电子跃迁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测试值十分吻合,从而实现了对含铁宝石中铁离子电子跃迁吸收带的合理指派。由于含铁宝石中还含有很多其它种类的过渡金属离子,因此其光学吸收图谱通常很复杂,对于各吸收带的拟合和指派至今没有一个全面合理解释。本文从宝石中常见的铁离子入手,用晶体场理论及其方法研究光吸收谱,希望可以为研究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吸收谱提供方法。
二、Raman microspectrometry, FT-IR and incl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m garnets from Tanzania and Madagascar(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aman microspectrometry, FT-IR and incl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m garnets from Tanzania and Madagascar(论文提纲范文)
(1)硅孔雀石玉髓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特征研究及其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硅孔雀石玉髓概述 |
1.1.1 低温低压二氧化硅集合体的类型 |
1.1.2 硅孔雀石概述 |
1.1.3 硅孔雀石玉髓的定义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4.3 实验分析方法 |
1.4.4 论文工作量 |
第二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成矿地质背景 |
2.1 斑岩型铜矿床概述 |
2.2 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成矿地质背景 |
2.2.1 中国台湾岛矿区 |
2.2.2 印尼巴占群岛矿区 |
2.2.3 美国亚利桑那州矿区 |
2.2.4 秘鲁海岸带矿区 |
2.2.5 墨西哥中部矿区 |
第三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宝石学特征 |
3.1 研究样品及来源 |
3.2 宝石学基本特征 |
3.3 显微放大特征观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显微结构与微形貌特征 |
4.1 岩石薄片特征 |
4.2 硅孔雀石集合体的分布特征 |
4.3 表面微形貌特征 |
4.4 阴极发光特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矿物组成特征 |
5.1 X射线粉晶衍射特征 |
5.1.1 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的X射线粉晶衍射谱特征 |
5.1.2 石英基质的结晶度计算 |
5.2 红外光谱特征 |
5.3 激光拉曼光谱特征 |
5.3.1 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的拉曼光谱特征 |
5.3.2 斜硅石的相关讨论分析 |
5.4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 |
5.4.1 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 |
5.4.2 样品的色度学相关参数 |
5.5 热重分析 |
5.6 杂质矿物特征 |
5.6.1 孔雀石分布特征 |
5.6.2 其他围岩矿物特征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化学成分特征 |
6.1 主量元素特征 |
6.1.1 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 |
6.1.2 测试部位组成矿物的比例推算 |
6.2 微量元素特征 |
6.2.1 LA-ICP-MS测试结果分析 |
6.2.2 Fisher线性判别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特征对产地溯源和成矿探讨的指示 |
7.1 矿物组成与化学成分特征对产地溯源的指示 |
7.2 显微结构与矿物组成特征对成矿探讨的指示 |
7.2.1 成矿物质来源 |
7.2.2 硅孔雀石玉髓的成矿过程 |
7.2.3 形成条件的相关讨论 |
第八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优化处理、相似品及仿制品 |
8.1 常见优化处理类型 |
8.2 常见相似品及仿制品类型 |
第九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硅孔雀石玉髓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特征研究及其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硅孔雀石玉髓概述 |
1.1.1 低温低压二氧化硅集合体的类型 |
1.1.2 硅孔雀石概述 |
1.1.3 硅孔雀石玉髓的定义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4.3 实验分析方法 |
1.4.4 论文工作量 |
第二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成矿地质背景 |
2.1 斑岩型铜矿床概述 |
2.2 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成矿地质背景 |
2.2.1 中国台湾岛矿区 |
2.2.2 印尼巴占群岛矿区 |
2.2.3 美国亚利桑那州矿区 |
2.2.4 秘鲁海岸带矿区 |
2.2.5 墨西哥中部矿区 |
第三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宝石学特征 |
3.1 研究样品及来源 |
3.2 宝石学基本特征 |
3.3 显微放大特征观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显微结构与微形貌特征 |
4.1 岩石薄片特征 |
4.2 硅孔雀石集合体的分布特征 |
4.3 表面微形貌特征 |
4.4 阴极发光特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矿物组成特征 |
5.1 X射线粉晶衍射特征 |
5.1.1 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的X射线粉晶衍射谱特征 |
5.1.2 石英基质的结晶度计算 |
5.2 红外光谱特征 |
5.3 激光拉曼光谱特征 |
5.3.1 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的拉曼光谱特征 |
5.3.2 斜硅石的相关讨论分析 |
5.4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 |
5.4.1 各产地硅孔雀石玉髓样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 |
5.4.2 样品的色度学相关参数 |
5.5 热重分析 |
5.6 杂质矿物特征 |
5.6.1 孔雀石分布特征 |
5.6.2 其他围岩矿物特征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化学成分特征 |
6.1 主量元素特征 |
6.1.1 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 |
6.1.2 测试部位组成矿物的比例推算 |
6.2 微量元素特征 |
6.2.1 LA-ICP-MS测试结果分析 |
6.2.2 Fisher线性判别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特征对产地溯源和成矿探讨的指示 |
7.1 矿物组成与化学成分特征对产地溯源的指示 |
7.2 显微结构与矿物组成特征对成矿探讨的指示 |
7.2.1 成矿物质来源 |
7.2.2 硅孔雀石玉髓的成矿过程 |
7.2.3 形成条件的相关讨论 |
第八章 硅孔雀石玉髓的优化处理、相似品及仿制品 |
8.1 常见优化处理类型 |
8.2 常见相似品及仿制品类型 |
第九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泰国玄武岩中和次生矿床中石榴石、红宝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分析方法 |
1.3.3 工作量统计 |
2 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2.2 C-T地区玄武岩特征 |
2.3 泰国宝石矿床概况 |
3 寄主玄武岩的岩石学特征 |
3.1 占他武里地区玄武岩特征 |
3.1.1 占他武里地区玄武岩岩石学特征 |
3.1.2 玄武岩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 |
3.1.3 小结 |
3.2 达叻地区寄主玄武岩特征 |
3.2.1 达叻地区玄武岩岩石学特征 |
3.2.2 玄武岩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 |
3.2.3 小结 |
4 石榴石巨晶的矿物学特征 |
4.1 石榴石族概述 |
4.1.1 石榴石族矿物学概述 |
4.1.2 石榴石族矿物的成因 |
4.2 石榴石巨晶的特征分析 |
4.2.1 石榴石巨晶的宝石学特征 |
4.2.2 石榴石巨晶与寄主岩的接触关系 |
4.3 石榴石巨晶的化学成分特征 |
4.3.1 石榴石巨晶的化学成分 |
4.3.2 与C-T地区其他类型石榴石对比 |
4.4 石榴石巨晶的谱学特征 |
4.4.1 石榴石巨晶的红外光谱特征 |
4.4.2 石榴石巨晶的拉曼光谱特征 |
4.5 小结 |
5 次生矿床中石榴石的宝石学特征 |
5.1 石榴石颗粒的宝石学特征 |
5.1.1 石榴石颗粒的基本特征 |
5.1.2 石榴石颗粒的包裹体特征 |
5.1.3 石榴石颗粒的化学成分特征 |
5.2 石榴石颗粒的谱学特征 |
5.2.1 石榴石颗粒的红外光谱特征 |
5.2.2 石榴石颗粒的拉曼光谱特征 |
5.3 小结 |
6 次生矿床中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 |
6.1 红宝石颗粒的宝石学特征 |
6.1.1 红宝石颗粒的基本特征 |
6.1.2 红宝石颗粒的包裹体特征 |
6.1.3 红宝石颗粒的化学成分特征 |
6.2 红宝石颗粒的谱学特征 |
6.2.1 红宝石颗粒的红外光谱特征 |
6.2.2 红宝石颗粒的拉曼光谱特征 |
6.3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4)云南大丫口祖母绿的通道水谱学特征和产地溯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世界祖母绿矿床分类体系 |
1.2.2 大丫口祖母绿矿床研究现状 |
1.2.3 祖母绿的晶体化学和通道水研究现状 |
1.2.4 祖母绿的产地鉴别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工作量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工作量统计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2.2 大丫口矿区地质特征 |
2.2.1 矿区地层及含矿围岩 |
2.2.2 控矿构造 |
2.2.3 岩浆岩侵入体 |
2.3 大丫口祖母绿矿脉类型和分布特征 |
第三章 常规宝石学特征 |
3.1 外观特征 |
3.2 常规宝石学参数 |
3.2.1 折射率 |
3.2.2 相对密度 |
3.2.3 多色性 |
3.2.4 发光性 |
3.3 包裹体特征 |
3.3.1 宝石显微镜下包裹体 |
3.3.2 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分析 |
3.3.3 流体包裹体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主微量元素成分分析 |
4.1 样品描述及测试条件 |
4.1.1 电子探针成分分析 |
4.1.2 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
4.2 测试结果及晶体化学式计算 |
4.2.1 晶体化学式的计算方法 |
4.2.2 测试结果总览 |
4.3 主量成分对比分析 |
4.3.1 世界范围内富钒型祖母绿的确定 |
4.3.2 八面体位的主要替代物及类质同象替代程度 |
4.3.3 Y位二价阳离子vs通道单价离子 |
4.4 微量元素与富钒祖母绿的产地鉴别 |
4.4.1 Rb vs Cs |
4.4.2 V vs V/Cr |
4.4.3 大半径亲石元素(LILE)vs过渡族金属元素(CTE) |
4.4.4 Li vs Sc |
4.5 富钒祖母绿的产地鉴别方案 |
4.6 小结 |
第五章 颜色分带成因与多阶段成矿 |
5.1 祖母绿的颜色分带 |
5.2 大丫口祖母绿的颜色环带 |
5.2.1 颜色环带的成分分析 |
5.2.2 电气石包裹体 |
5.3 多阶段成矿 |
5.4 颜色分带成因模型 |
5.5 小结 |
第六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流体来源 |
6.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与产地特征 |
6.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6.2.1 稀土四分组效应 |
6.3 成矿流体来源 |
6.4 大丫口祖母绿的成矿模式 |
6.5 小结 |
第七章 通道水的光谱学特征 |
7.1 样品描述及测试条件 |
7.2 通道水的红外光谱 |
7.2.1 通道水弯曲振动相关吸收(1500~1700cm-1) |
7.2.2 通道水伸缩振动相关吸收(3500~3800cm-1) |
7.2.3 通道水合频振动相关吸收(5000~5500cm-1) |
7.2.4 通道水的配位状态及相关峰位指派 |
7.2.5 重氢水相关红外吸收(2600~2800cm-1) |
7.3 通道水的拉曼光谱 |
7.3.1 通道水拉曼光谱样式 |
7.3.2 指纹区拉曼位移(100~1600 cm-1) |
7.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大丫口祖母绿的常规宝石学性质表 |
附录2 大丫口祖母绿样品的EMPA测试结果(wt.%) |
附录3 大丫口祖母绿微量元素LA-ICP-MS测试结果(ppm) |
附录4 三种方法计算祖母绿晶体化学式结果对比(apfu) |
附录5 各产地天然祖母绿及合成祖母绿100~1600cm-1 范围拉曼峰位(E⊥c) |
附录6 世界各产区祖母绿化学成分数据汇总表(wt.%) |
附录7 个人简历 |
(5)绿色石榴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石榴石概述 |
1.2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3 石榴石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论文主要工作量 |
2 绿色系石榴石基本宝石学特征 |
2.1 实验样品的特征与选择 |
2.2 常规宝石学性质分析 |
2.2.1 相对密度和折射率 |
2.2.2 其他光学特征 |
2.2.3 内部包裹体特征 |
2.3 本章小结 |
3 绿色系石榴石的化学成分特征 |
3.1 电子探针分析 |
3.2 本章小结 |
4 绿色系石榴石的谱学特征 |
4.1 紫外-可见光光谱特征 |
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特征 |
4.3 拉曼光谱特征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6)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珠宝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
1.2.1 珠宝产业研究现状 |
1.2.2 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主要工作量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珠宝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
2.1.1 产业及珠宝产业概念 |
2.1.2 竞争力及产业竞争力 |
2.1.3 珠宝产业竞争力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3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珠宝玉石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 |
3.1 国内外珠宝玉石资源概况 |
3.1.1 国外珠宝玉石资源 |
3.1.2 国内珠宝玉石资源 |
3.2 我国珠宝玉石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 |
3.3 我国珠宝产业发展状况 |
3.3.1 我国珠宝产业发展政策及环境 |
3.3.2 我国珠宝产业规模分析 |
3.3.3 我国珠宝进出口贸易分析 |
3.3.4 我国珠宝产业发展模式和趋势 |
3.3.5 我国珠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小结 |
第四章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
4.1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 |
4.1.1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
4.1.2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的目的 |
4.1.3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
4.2 评价指标的选择 |
4.3 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
4.4 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4.5 小结 |
第五章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
5.1 珠宝产业竞争力的层次分析 |
5.2 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竞争力评价对比研究 |
5.2.1 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背景介绍 |
5.2.2 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的模糊综合评价 |
5.3 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对比研究 |
5.3.1 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指标要素分析 |
5.3.2 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
5.4 小结 |
第六章 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
6.1 从资源方面来看,要重视珠宝玉石的储备和勘查 |
6.2 从产业角度来看,更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三方携手 |
6.2.1 强化政策制度规范与扶持 |
6.2.2 加强行业创新能力 |
6.2.3 提升企业竞争力是根本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表 |
(8)尼日利亚祖母绿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世界祖母绿矿床的分布 |
1.2.1 南美洲 |
1.2.2 亚洲 |
1.2.3 非洲 |
1.2.4 欧洲 |
1.2.5 大洋洲 |
1.2.6 北美洲 |
1.3 祖母绿的研究现状 |
1.3.1 祖母绿的宝石学研究现状 |
1.3.2 祖母绿的矿床学研究现状 |
1.3.3 尼日利亚祖母绿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案和内容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 |
第三章 样品基本特征、实验方法和条件 |
3.1 样品描述 |
3.2 实验仪器、方法和条件 |
3.2.1 折射仪、密度仪、二色镜、紫外灯等 |
3.2.2 Zesis宝石显微镜+Nikon显微照相机 |
3.2.3 电子探针EMPA |
3.2.4 红外光谱仪 |
3.2.5 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和显微拉曼光谱仪 |
3.2.6 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仪 |
3.3 基本宝石学参数 |
3.3.1 相对密度 |
3.3.2 折射率 |
3.3.3 多色性 |
3.3.4 发光性 |
3.3.5 查尔斯滤色镜检查 |
第四章 化学成分测试和分析 |
4.1 尼日利亚祖母绿的化学成分分析 |
4.2 成分环带分析 |
4.3 包裹体成分分析 |
第五章 尼日利亚祖母绿的光谱特征 |
5.1 红外光谱 |
5.2 拉曼光谱 |
5.3 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 |
5.4 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分析 |
5.4.1 显微红外光谱 |
5.4.2 显微拉曼光谱 |
第六章 尼日利亚祖母绿的内部特征 |
6.1 宝石包裹体的分类 |
6.2 宝石包裹体的研究方法 |
6.3 尼日利亚祖母绿的内部特征 |
6.3.1 固体包体 |
6.3.2 裂隙、流体包体和空洞 |
6.3.3 生长结构和色带 |
6.4 尼日利亚与其他产地祖母绿内部特征的对比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云南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及改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云南红宝石矿床特征及成因研究 |
2.1 概述 |
2.2 云南红宝石矿床的地质构造特征 |
2.3 矿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 |
2.4 岩石矿物学特征研究 |
2.4.1 红宝石矿区岩石类型 |
2.4.2 大理岩中的矿物种类及特征 |
2.4.3 含红宝石矿大理岩的特征研究 |
2.5 云南红宝石矿床的成因类型探讨 |
2.6 云南红宝石产出特征及预测分析 |
2.7 小结 |
第三章 云南红宝石的物化性质研究 |
3.1 实验样品和仪器设备 |
3.2 常规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
3.2.1 化学成分测试与分析 |
3.2.2 晶体形态及微形貌研究 |
3.2.3 晶体大小统计与分析 |
3.2.4 包裹体类型 |
3.2.5 颜色种类及分布 |
3.2.6 透明度及影响因素 |
3.2.7 其它宝石学特征研究 |
3.3 云南红宝石的谱学测试与分析 |
3.3.1 拉曼光谱测试与分析 |
3.3.2 红外光谱测试与分析 |
3.3.3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与分析 |
3.3.4 激发和发射光谱测试与分析 |
3.4 云南红宝石的质量评价探讨 |
3.5 小结 |
第四章 云南红宝石呈色机理研究 |
4.1 宝石颜色成因概述 |
4.1.1 d-d电子跃迁 |
4.1.2 电荷转移跃迁 |
4.1.3 色心致色 |
4.1.4 能带理论 |
4.1.5 物理光学致色 |
4.2 云南红宝石的呈色机理探讨 |
4.2.1 Cr3+离子的致色机理 |
4.2.2 Fe离子的致色机理 |
4.2.3 Ti离子的致色机理 |
4.2.4 Fe、Ti离子的电荷转移致色 |
4.3 小结 |
第五章 云南红宝石的质地影响因素分析 |
5.1 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影响 |
5.1.1 类质同象替代的杂质元素 |
5.1.2 间隙杂质元素 |
5.1.3 包裹体的类型及对质地的影响程度 |
5.2 裂理与聚片双晶的影响 |
5.3 裂隙和孔洞的成因及其对质地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云南红宝石的改善工艺研究 |
6.1 改善工艺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
6.1.1 热处理技术的历史 |
6.1.2 改善工艺技术的现状 |
6.2 实验方案与流程 |
6.2.1 实验原理 |
6.2.2 实验方案 |
6.2.3 实验流程 |
6.2.4 实验材料与设备 |
6.3 实验工艺过程及结果分析 |
6.3.1 辅助剂硼砂的选择与热性能分析 |
6.3.2 不同处理温度和恒温时间实验及结果分析 |
6.3.3 不同助剂的热处理实验及结果分析 |
6.3.4 不同气氛下热处理实验及结果分析 |
6.3.5 充填实验及结果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7.1 结论 |
7.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10)部分常见含铁宝石的光谱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几种含铁宝石的宝石学特征 |
2.1 蓝宝石(Sapphire) |
2.2 海蓝宝石(Aquamarine) |
2.3 橄榄石(Peridot) |
2.4 铁铝榴石(Almandine) |
2.5 尖晶石(Spinel) |
第三章 宝石样品的部分宝石学特征和含铁测试 |
3.1 测试样品 |
3.2 含铁量的测定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计算机模拟与分析 |
4.1 蓝宝石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
4.2 尖晶石模型建立和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据计算与分析 |
5.1 铁离子能级分裂及跃迁能量计算 |
5.2 紫外-可见光谱谱图对比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Raman microspectrometry, FT-IR and incl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m garnets from Tanzania and Madagascar(论文参考文献)
- [1]硅孔雀石玉髓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特征研究及其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D]. 叶敏. 中国地质大学, 2021(02)
- [2]硅孔雀石玉髓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特征研究及其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D]. 叶敏. 中国地质大学, 2021
- [3]泰国玄武岩中和次生矿床中石榴石、红宝石的研究[D]. 李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4]云南大丫口祖母绿的通道水谱学特征和产地溯源[D]. 郑育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5]绿色石榴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D]. 赵思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6]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D]. 谢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7]祖母绿的包裹体特征及其产地意义——以哥伦比亚、赞比亚和巴西祖母绿为例[A]. 陈晓蕾,陈华,陆太进. 珠宝与科技——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2015
- [8]尼日利亚祖母绿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研究[D]. 林默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8)
- [9]云南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及改善工艺研究[D]. 刘学良. 华东理工大学, 2011(12)
- [10]部分常见含铁宝石的光谱特征研究[D]. 李贺.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