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富有个性和智慧的发展型教师

培养富有个性和智慧的发展型教师

一、培养充满个性和智慧的发展性教师(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芳[1](2021)在《制度伦理视域下小学教师考评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邓碧云[2](2021)在《卓越中学地理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曲平[3](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学需要创新,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我国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提倡从20世纪80年代起延续至今,教师教学中依旧存在未有效落实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意识淡漠、理念不足,创新素质欠缺等诸多问题,这使得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持续深入研究尤为必要。且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又是小学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与特点,这些也使得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相关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创新教学为出发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确定采用访谈法、课堂观察以及问卷调查法探究Q市M小学和J市D小学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首先,通过教师访谈,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其认为的语文创新教学的应然;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实然;影响他们创新教学的因素;他们对未来语文教学中想要做出的创新努力以及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期望等。其次,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他们是否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真正落实于实际的教学施行中。最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通过教师问卷再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动机、创新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具体的创新教学行为,以更全面地探析他们进行创新教学的影响因素、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以及他们对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问卷再更客观地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学生对其语文教师实际课堂创新教学表现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有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误解与不足;未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落实于教学实践;缺乏创新教学实效甚至未有教学创新等诸多问题。本研究进行相应的归因分析:一是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包括国家宏观方面教育教学政策与制度,教学改革与要求等与创新教学相关的具体教学指导;学校方面创新教学氛围的营造、条件的供给等的缺失;二是教师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欠缺;三是教学主体——学生,其个体差异、创新学习能动性方面的不足等,影响了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由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与建议:一是国家宏观教学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更多的创新教学指导;二是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的环境氛围条件;三是教师多方面自主提升创新教学专业素质,优化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本研究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积极探索与重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切实优化落实创新教学实践,营造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能力等,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张钧[4](2016)在《唤醒专业自觉的中学教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是所有教育研究、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终极目标。教师作为教育体系的核心,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教师评价被认为是促进教师改变自身行为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前的评价制度主要以奖惩性评价为主,主要以成果绩效作为考量标准,缺少内源动力的唤醒。多数教育研究者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则更合理、更人性化、效果更好,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诸多问题,与理想有很大差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改善教师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另一种方法。教师评价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也认为只有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更多的依赖于教师自身习得,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依赖于教师的内源动力。专业自觉成为内源动力的外在表现,教师评价制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外源动力。因此,如何将内源动力和外源动力结合,通过教师评价来呼唤主体性、唤醒专业自觉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以中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分析教师评价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的教师评价制度和评价政策的实践分析,针对我国现行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利用教师评价唤醒专业自觉的可能性,总结了利用评价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前提假设,在兼顾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充分利用教师主体性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唤醒专业自觉的中学教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文献分析法、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唤醒专业自觉的中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理想参考模型,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阐释了各评价指标的内涵,最后进行了唤醒中学教师专业自觉的评价应用与实践。具体而言,本论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的问题,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第一、二、三章)对唤醒专业自觉的中学教师评价中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了教师评价的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分析了国际上美、英、日、韩等具有代表性国家的教师评价制度和政策的实践情况,并对国内教师评价制度的经验、问题进行了反思,为研究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建立了基础。第三部分(第四、五、六章)从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总体模型的研究背景出发,论述教师专业自觉的内涵、利用评价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前提假设、唤醒专业自觉对教师评价模型提出的要求,阐述了教师专业自觉的过程、状态及其转换,分析了影教师专业自觉的因素,并利用博弈论理论分析利用教师评价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模型,建立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评价指标体系理想参考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并结合文献,分析了最终评价指标的内涵,最后进行了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应用与实践,基于参考模型的组合性,实现基于学校个性化内涵表达的教师评价。第四部分(第七章),总结了论文所做的工作,描述了论文的创新之处及论文进一步需要完善的内容。

吴琼[5](2011)在《“理解”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必须要重视和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而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在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持续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反思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现状,尽管不断提倡发展性教师评价,但教师评价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弊端,严重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见,如何深化幼儿园教师评价改革,进而提高幼儿园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亟待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理解”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的论述为我们构筑和谐世界、洞察人类生活和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视野,也为我们构思幼儿园教师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视域。本研究正是以“理解”为研究视域,针对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实施教师评价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导论从问题缘起出发,指出在当前倡导和谐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理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在多方面收集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对“理解”、“理解”与教育、教师评价等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从中了解了研究的前沿所在,并为本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导论中还明确了研究的方法论与研究方法,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一章探讨了“理解”、“理解”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评价的涵义及特征。理解与把握“理解”的内在特征是本研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主要从哲学解释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对“理解”的内在特征进行探索性分析,阐释了“理解”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基本特征。第二章是关于“理解”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评价理论基础的研究。本研究核心的理论基础关涉“理解”、关涉人在评价中的存在,同时也必然要以评价论为指导。在诸多学科中,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的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人类学和新人本主义伦理学中关于人性论的探讨、评价论中关于合理性问题的检视与分析具有独特性,这些观点构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对“理解”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评价要素的诠释。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实施和评价结果。本研究从“理解”的视域出发并结合“理解”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评价的特征,对幼儿园教师评价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释,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教师评价图景,评价图景彰显了幼儿园教师评价的“理解”意蕴,体现了幼儿园教师评价的“返魅”和人性的回归。第四章是对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反思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现状,尽管国家提倡发展性教师评价,但在教师评价的目标定位、标准制定、过程实施、结果处理和反馈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遮蔽了教师评价本应具有的“理解”意蕴,限制了教师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为此,幼儿园教师评价迫切需要彰显“理解”,促进教师评价的改革与创新。第五章是“理解”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实践尝试。在理性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一个质化研究对“理解”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进行了实践方面的省察,以验证理论研究的合理性。最后,研究者反思了质化研究的过程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王保邦[6](2010)在《培养充满个性和智慧的发展型教师》文中指出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怎样培养充满个性和智慧的发展型教师团队,虽每所学校做法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李颖[7](2007)在《高等学校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教师评价是教师成长和发展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影响因素,既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按照评价目的可以划分为控制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目前,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摒弃陈旧的、弊大于利的控制性教师评价,而大力倡导发展性教师评价。所谓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目的的形成性教师评价。它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面向教师未来发展,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和人格,激发教师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本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教师评价的研究现状,提出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着重对相关概念予以界定,对控制性教师评价进行批判反思,进而揭示其深层的评价本质及不足,针对当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歧解,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应然取向是主体发展,阐明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的在教育实践中个性化发展的主体。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介绍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论述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主体发展为导向的,其本体功能是促进教师主体发展。第四部分论述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发展性教师的策略。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以现行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为基石,紧密结合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的现状,探讨分析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科学构建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孔羽[8](2007)在《基于发展性评价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教师教学评价是保证教师投入教学、改进教学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措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它没有将教师评价结果作为奖励和惩罚的依据。奖惩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其特点主要是面向过去,特别注重教师在评价前的工作表现,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判断他们是否已经具备奖励或处罚的条件。我国高校现行的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等方面并没有取得显着成效。针对现行教师教学评价存在的诸多弊端,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无疑是我们应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本文首先对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的概念、特征、原则、功能、理论依据等进行了解析。在对我国高校现行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继而,在对中美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经验,运用发展性评价理念,重构我国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以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评价目标,研究探索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基于发展性评价理论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其方向—面对未来,目的—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功能—导向、激励、发展为主,方式—形成性的教师评价制度,过程—动态评价,在启动方式上注重教师自己的成就期望,把教师的需要当作评价的动机和力量。 最后,对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对该体系进行点评,进而提出建议。

杨辉[9](2006)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评价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省、市等各级实验区都在探索与实践《课程改革纲要》中所定的目标,着力达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而对教师评价的改革相对滞后。 教师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要教师运用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就必须首先让他们熟悉新的评价方法和技能,并树立信心。熟悉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参与其中,而树立信心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取得成功。事实上,新课程改革中所有的对学生培养能力、培养目的变化都隐含着对教师的评价变化,因此,只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才可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种改革目标。 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目标,作者从工作实践出发,以教师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在第一章通过文献的分析,介绍了教师评价的理论,指出教师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第二章在对国外盛行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与国内普遍使用的奖惩性评价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评价,应突破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是对传统评价的发展和扬弃;通过第三章对一些评价方法的阐述,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评价应从教学开始时就同步起动的观点,以及对教师评价应确定在一段时期看教师个人所定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并结合学校评语式等级划分、寄语表达对教师希望与肯定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也是未来教育改革中教师评价的发展方向。

张兴然[10](2007)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研究的背景和基础理论分析,结合教育实践需要,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了一个可理解、可操作的参照,消除对创新教育的种种错误认识,提高对创新教育本质的把握。本研究定位为以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创新教育的理论进行了探讨。结合当前基础教育创新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提出了进行创新教育改革的对策措施。本研究揭示出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上的现状和问题。并从管理因素(狭隘的学业评价观、保守的行政干预、陈旧的课程与教材内容)、教师因素(模糊的思想认识、不思进取的惰性、薄弱的科研意识与能力)、学生因素(淡薄的创新欲、狭窄的知识视野)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本研究提出的进行创新教育改革的对策措施,包括:1、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包括:(1)主动创新观念;(2)大胆创新观念;(3)辩证创新观念;(4)科学创新观念等。2、调整教育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把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作为主要教育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把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作为中心任务。3、理顺创新教育中的三个关系:即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创新教育和知识教育、创新教育中新型的师生关系等。4、革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发展,遵循学生整体性发展观点的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5、探索能够发展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把传授知识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科学创新的规律和科学创新的方法。6、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活跃、温馨的校园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7、确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促进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8、建立新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起以素质评价为核心,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的评价体系。等等。

二、培养充满个性和智慧的发展性教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充满个性和智慧的发展性教师(论文提纲范文)

(3)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创新教学的要求
        2.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要求
        3.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紧迫性
        4.个人的研究兴趣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特点
        1.创造性
        2.研究性
        3.智慧性
        4.生成性
        5.民主性
    (三)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价值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的研究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及内容
        3.研究工具
    (二)研究实施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分析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讨论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问题
        1.教师对创新教学存在误解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不足
    (二)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与施行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1.教师对创新教学准备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2.教师对教学资源创新利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3.教师对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4.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运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5.教师对创新教学评价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三)教师对创新教学的施行存在问题
        1.教师重教轻学,缺乏实质创新
        2.创新流于形式,缺乏教学实效
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
        1.国家宏观教学要求的偏失
        2.学校创新氛围条件的薄弱
    (二)教师创新教学素养的欠缺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
        2.教师自我教学反思的淡漠
        3.教师创新教学素质的缺乏
    (三)学生个体能动性的不足
        1.学生个性差异的束缚
        2.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缺位
五、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一)国家宏观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创新教学指导
        1.创新教学内涵的正确清晰定位
        2.新课改与新教材的切实明晰指引
        3.教育考试制度的适时有效调整
    (二)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条件
        1.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
        2.完善教学资源条件的供给
        3.改善教师评价与奖励体制
        4.减轻教与学的双重压力
    (三)教师自主创新提升,优化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
        1.增强创新教学意识及理念
        2.提高教师的创新教学素养
        3.生成具体的创新教学实践
        4.强化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
        5.加强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
        6.形成个性的教学艺术风格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三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四 教师调查问卷
致谢

(4)唤醒专业自觉的中学教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及相关研究
        (一) 教师评价的相关研究
        (二) 专业自觉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组织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 教师评价
        (二) 专业自觉
    二、教师评价理论基础
        (一) 教育哲学
        (二) 社会学
        (三) 管理学
        (四) 心理学
    三、小结
第二章 国际教师评价发展与启示
    一、美国教师评价的发展
        (一) 20 世纪中叶以前美国教师评价
        (二) 20 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教师评价
        (三) 20 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教师评价
    二、英国教师评价发展
        (一) 20 世纪80年代早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
        (二) 20 世纪90年代初期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三) 20 世纪90年代末期的PRP教师评价制度
        (四) 21 世纪以来的绩效管理教师评价制度
    三、日本教师评价发展
        (一) 20 世纪50年代~80 年代末的勤务评价制度
        (二) 20 世纪90年代的业绩评价制度
        (三) 21 世纪以来的绩效评价制度
    四、韩国教师评价的发展
        (一) 1964 年~2000 年的工作成绩评价制度
        (二) 2000 年至今的教师评价新制度
    五、教师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及启示
        (一) 教师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
        (二) 对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启示
    六、小结
第三章 我国教师评价制度分析
    一、我国教师评价制度的历史变革
        (一) 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制度的建立
        (二) 中小学教师考核制度的确立及实施
        (三) 教师奖励制度的雏形
        (四) 教师奖励制度的初步健全
        (五) 教师奖励制度的再修订
    二、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及其主要特征
    三、我国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问题与反思
    四、我国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方向
    五、小结
第四章 唤醒专业自觉的中学教师评价模型探索
    一、研究背景
    二、教师专业自觉分析
        (一) 教师专业自觉的内涵分析
        (二) 教师专业自觉的过程与层次分析
        (三) 教师专业发展与专业自觉
    三、影中学教师专业自觉的因素分析
        (一) 外在社会环境因素
        (二) 个人因素
        (三) 促成教师专业自觉的条件分析
    四、利用评价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前提假设
        (一) 教师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师主体性的假设
        (二) 人性假设
        (三) 职业发展动机假设
        (四) 理性人假设
    五、唤醒专业自觉对教师评价模型提出的要求
        (一) 唤醒专业自觉为目标的教师评价新作用
        (二) 唤醒专业自觉引发的教师评价新取向
        (三) 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目的
        (四) 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原则
        (五) 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特征
    六、博弈论视角利用教师评价唤醒专业自觉的可能性分析
        (一) 博弈的局中人分析
        (二) 局中人的博弈策略分析
        (三) 博弈中的支付函数分析
        (四) 博弈论视角唤醒专业自觉的机制设计
    七、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模型
        (一) 唤醒专业自觉教师评价的总体模式理想模型
        (二) 唤醒专业自觉教师评价的单次评价模型
        (三) 唤醒专业自觉的评价模型分析
    八、小结
第五章 唤醒专业自觉的中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方法及技术概述
        (一) 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综合评价模型选择
        (二) 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评价指标体系理想参考模型建立与应用过程
        (三) 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理想参考模型的建立方法
        (四)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二、唤醒专业自觉对教师评价体系提出的新要求
    三、唤醒专业自觉的中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理想参考模型的建立
        (一) 唤醒教师专业自觉评价指标理想参考模型建立所遵守的理念
        (二) 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三) 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体系理想参考模型的功能
        (四) 评价指标体系理想参考模型的初步建立
        (五) 评价指标理想参考模型的第一次修正
        (六) 基于重要性分析的评价指标理想参考模型的第二次修正
    四、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一) 指标权重计算来源数据的规范
        (二) 指标计算样本数据的采集方法介绍
        (三) 指标权重的数学计算模型
        (四) 指标权重计算过程的程序支持
        (五) 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
    五、评价指标的内涵与合理性分析
        (一) 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基本维度与作用分析
        (二) 教师专业素质评价体系的内涵与合理性分析
        (三) 教学行为评价体系内涵与合理性分析
        (四) 成果绩效评价体系内涵与合理性分析
    六、小结
第六章 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应用与实践
    一、唤醒专业自觉的评价指标体系理想参考模型的应用实践
        (一) 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实例
        (二) 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实例
        (三) 教师成果绩效评价体系与标准实例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一) 信度分析方法的选择
        (二) 效度分析方法的选择
        (三) 教师专业素质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四)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五) 教师成果绩效的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三、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结果应用
        (一) 单项统计分析的利用
        (二) 总体评价结果的利用
    四、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模型实践
        (一) 评价模型的应用描述
        (二) 唤醒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模型实践分析
    五、小结
第七章 结论
    一、本文结论
    二、本文创新点
    三、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附件
后记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5)“理解”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一) 在全球化时代,“理解”成为人类构筑和谐世界的基础
        (二) 当代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将教育建基于对生命的理解之上
        (三) 个人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和对“理解”的研究旨趣
    二、文献综述
        (一) 关于“理解”的研究综述
        (二) 关于“理解”与教育的研究综述
        (三) 关于教师评价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法论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一) 丰富了教师评价和学前教育评价理论
        (二) 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开展教师评价提供了实践依据
    五、创新之处
        (一) 研究视域的创新
        (二) 研究思路的创新
第一章 “理解”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评价的特征分析
    一、“理解”的内在特征寻绎
        (一) “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 “理解”指向主体间的交往与实践
        (三) “理解”意味着新的意义的生成与发展
    二、“理解”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基本特征
        (一) 促进教师的生命筹划
        (二) 评价面向“事情本身”
        (三) 评价参与者在对话中达成视域融合
第二章 “理解”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评价的理论基础分析
    一、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的诠释
        (一) “理解”的普遍性
        (二) “理解”的历史性
        (三) “理解”的语言性
        (四) “理解”的实践性
    二、多学科人性论关于人的社会文化属性的探讨
        (一) 人是关系性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论的基本主张
        (二) 人是文化的存在:哲学人类学人性论的主旨所在
        (三) 人是具有生存需要的存在:新人本主义伦理学人性论的核心观点
    三、评价论关于合理性的检视
        (一) 评价合理性的基础
        (二) 评价合理性的本质规定
第三章 “理解”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评价要素的诠释
    一、评价目的指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 促进教师积极地自我筹划
        (二) 促进教师个体与他人的共同发展
    二、评价标准体现动态生成性
        (一) 尊重评价参与者的视域差异
        (二) 评价参与者在充分参与和协商中生成标准
    三、评价实施是充满建构性的对话过程
        (一) 评价参与者的关系是主体间性的
        (二) 评价参与者以积极和真诚的态度放声陈说
        (三) 评价参与者在对话中达成理解共识
    四、评价结果强调理解性阐释
        (一) 以人文化的方式进行描述和解释
        (二) 体现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
第四章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评价目的偏向于对教师的考核与评定
    二、评价标准忽视个体差异
    三、评价实施中缺少真实的对话与交流
    四、评价结果缺少全面的解释和反馈
第五章 “理解”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实践尝试
    一、研究问题的阐述
    二、研究的设计
        (一) 研究方法的确定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 资料收集的方法
        (四)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三、研究的过程
        (一) 建立以“理解”与对话为基础的研究共同体
        (二) 在共同学习和研讨中达成研究共识
        (三) 分享研究经验,形成反思策略
        (四) 在协同反思中相互支持,拓展新的研究思路
    四、反思与建议
        (一) 研究反思
        (二) 研究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培养充满个性和智慧的发展型教师(论文提纲范文)

1. 抓理论和业务学习, 引导教师成为学习型人
2. 尊重个性,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群体犹如一个微型社会, 各有各的特点。
3. 引导反思, 在教育科研中不断提升具有科
4. 尊重差异, 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型团体一
5. 激励竞争, 完善发展性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成

(7)高等学校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2.3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教师评价相关理论综述
    2.1 教师评价理论的提出
        2.1.1 教师评价的产生
        2.1.2 教师评价的基本概念
    2.2 有效教师评价体系的相关理论
        2.2.1 有效教师评价体系的要求
        2.2.2 有效教师评价体系的特征
        2.2.3 有效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2.3 教师评价方法的研究和比较
        2.3.1 控制性教师评价方法研究
        2.3.2 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法研究
        2.3.3 两种教师评价方法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3.1.1 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3.1.2 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2 对教师评价现状的分析
    3.3 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3.3.1 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
    4.1 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法的研究
        4.1.1 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法的选用标准
        4.1.2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
    4.2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
        4.2.1 评价的准备阶段
        4.2.2 评价的实施阶段
        4.2.3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评价中的应用
        4.2.4 评价总结阶段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研究
    5.1 发展性评价过程
    5.2 对教师评价体系的思考
第6章 培养发展性教师的策略研究
    6.1 发展性教师的培养策略
        6.1.1 培养发展性教师所需的基本条件
        6.1.2 培养发展性教师所需的外部环境
    6.2 完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6.3 本章小结
结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发展性评价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动态
        1.2.1 国外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
        1.2.2 国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2章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理论
    2.1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概念及原则
        2.1.1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概念
        2.1.2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
    2.2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
    2.3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功能
        2.3.1 诊断功能
        2.3.2 激励功能
        2.3.3 中介功能
        2.3.4 导向功能
    2.4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基础
        2.4.1 哲学基础—人文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2.4.2 社会学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
        2.4.3 教育学基础—终生教育理论
        2.4.4 管理学基础—人本管理和动态管理理论
第3章 建立发展性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建立发展性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3.1.1 我国教师本科教学评价工作的现状分析
        3.1.2 我国建立发展性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
    3.2 建立发展性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3.2.1 良好契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3.2.2 重要依据—我国高校教师的个性及需求特征
        3.2.3 有益参考—国外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第4章 中美现行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
    4.1 美国现行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
        4.1.1 评价目的和对象
        4.1.2 评价主体、方式、过程和结果
    4.2 我国现行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
        4.2.1 评价目的和对象
        4.2.2 评价主体、方式、过程和结果
    4.3 中美现行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比较
        4.3.1 中美高校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综合比较
        4.3.2 中美典型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
    4.4 美国现行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4.4.1 改变传统评价观,树立发展性评价观
        4.4.2 运用发展性评价理念,重构我国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
第5章 我国基于发展性评价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多元化
        5.1.1 评价对象—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主,评价对象多元化
        5.1.2 评价主体—以学生评教为主,评价主体多元化
    5.2 评价内容—科学化
        5.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含义及构成
        5.2.2 发展性教师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5.2.3 发展性教师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
        5.2.4 发展性教师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3 评价过程—动态化
        5.3.1 建立教师教学动态评价
        5.3.2 建立动态学生评教机制
    5.4 评价结果—科学量化,有效反馈
        5.4.1 评价结果的量化
        5.4.2 评价结果的反馈
第6章 发展性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6.1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模式
        6.1.1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框架
        6.1.2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流程
    6.2 同济大学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试点研究与实践
        6.2.1 经管学院教师本科教学评价工作体现发展性评价
        6.2.2 经管学院发展性教师本科教学评价结果分析
    6.3 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发展性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政策建议
        6.3.1 经管学院发展性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6.3.2 经管学院发展性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北京、杭州主要高校调研提纲
附录B 教师本科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调查问卷一
附录C 教师本科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调查问卷二
附录D 教师本科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调查问卷三
附录E 经管学院教师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已发表论文
    课题研究

(9)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评价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教师评价的理论基础
    1.1 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
        1.1.1 教育评价的定义
        1.1.2 教育评价的作用
        1.1.3 教育评价的现状、发展趋势
    1.2 教师评价的理论基础
        1.2.1 教师评价的定义
        1.2.2 教师评价的分类
        1.2.3 教师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4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师评价的要求
第二章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定义
        2.1.1 何谓发展
        2.1.2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定义
    2.2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依据
        2.2.1 现代认知理论说明发展性教师评价是知识传递的必然
        2.2.2 心理学中需要层次说揭示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内在动力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提出指明了过程性要求的重要性
        2.2.4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要求对教师评价提出了新要求
    2.3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3.1 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进行发展性评价
        2.3.2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发展的必然
        2.3.3 发展性教师评价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2.3.4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对传统教师评价的继承与发展
    2.4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特征
    2.5 发展性教师评价主要原则
    2.6 发展性教师评价在国内外的现状
第三章 发展性教师评价内容与方法
    3.1 发展性教师评价内容
        3.1.1 对教师性格的评价
        3.1.2 对教师能力的评价
        3.1.3 对教师的综合评价
    3.2 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法
        3.2.1 自我评价法
        3.2.2 教师成长记录袋法
    3.3 根据教师成长记录袋的过程性评价
        3.3.1 对教学计划和总结的评价
        3.3.2 课堂教学反思的评价
        3.3.3 教学过程的反馈
    3.4 对评价结果的检验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 相关研究综述
    (四) 研究逻辑框架与内容
    (五) 研究思路、原则和方法
二、创新教育的理论探讨
    (一) 创新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二) 创新教育的本质和特点
    (三) 创新教育的目标
    (四) 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原因
    (一) 当前基础教育创新教育现状调查
    (二) 存在的问题
    (三) 原因分析
四、创新教育改革策略
    (一) 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
    (二) 调整教育目标
    (三) 理顺创新教育中的三个关系
    (四) 革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五) 探索能够发展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方法
    (六) 营造孕育创新型人才的校园环境
    (七) 确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促进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八) 建立新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培养充满个性和智慧的发展性教师(论文参考文献)

  • [1]制度伦理视域下小学教师考评制度研究[D]. 刘志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卓越中学地理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实证研究[D]. 邓碧云. 西南大学, 2021
  • [3]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D]. 曲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唤醒专业自觉的中学教师评价研究[D]. 张钧. 东北师范大学, 2016(12)
  • [5]“理解”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研究[D]. 吴琼.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6]培养充满个性和智慧的发展型教师[J]. 王保邦. 基础教育参考, 2010(01)
  • [7]高等学校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 李颖.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7(01)
  • [8]基于发展性评价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 孔羽. 同济大学, 2007(01)
  • [9]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评价方法的研究[D]. 杨辉.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3)
  • [10]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问题研究[D]. 张兴然.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培养富有个性和智慧的发展型教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