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OMMENT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OCAL MULTI-NEEDLE PUNCTURING(论文文献综述)
李洁,雷其理,肖亿,梁家瑜,董金达,孙兴,马少波,苏泽,张智,方兆山[1](2021)在《3D联合超声造影引导多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3D)联合超声造影(CEUS)引导经皮多针微波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复发性肝癌患者75例进行经皮多针微波消融手术。3D+CEUS组为3D联合CEUS辅助多针经皮微波消融患者32例,2D组为常规B超引导微波消融的患者43例。比较两组术后完全消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无瘤生存时间、局部进展率、总体生存率。结果 3D+CEUS组完全消融率为96.9%,显着优于2D组的79.1%(P <0.05)。3D+CEUS组无瘤生存时间优于2D组(P=0.04)。3D+CEUS组和2D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11.6%,局部复发率为31.3%、41.9%,总体生存率为84.4%、76.4%,差异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可视化联合超声造影引导多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术后采用CT-3D图像融合评价消融安全边界客观、准确,获得更高的完全消融边界和无瘤生存时间,对合适条件的复发性肝癌微波消融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张睿,周着黄,吴薇薇,高宏建,吴水才[2](2020)在《肝肿瘤热消融治疗穿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经皮介入热消融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切除、肝移植后的肝癌第三大根治性措施.热消融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引导下,将消融器械即消融针经皮刺入病灶区域,对癌细胞进行原位灭杀的微创治疗.准确有效的穿刺路径规划是肝肿瘤微波/射频消融治疗的关键,但在临床热消融治疗中,消融针的穿刺路径规划仍然依赖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因此近年来,计算机辅助穿刺路径规划成为肿瘤热消融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目标是辅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手术策略,以期实现肝肿瘤的"适形"治疗,提高热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系统综述计算机辅助肝肿瘤微波/射频消融治疗穿刺路径规划算法.从单项临床约束条件到多项临床约束条件、从单消融针介入到多消融针协同介入、从刚性路径规划到弹性路径规划,多层次阐述并讨论消融针穿刺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局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唐浩[3](2020)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TRUSB)后发生感染的病例,探讨TRUSB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TRUSB)的453例患者资料,对与穿刺术后发生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53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共有110例(24.28%),其中出现感染33例(7.28%)。根据统计学结果分析得出,术前留置尿管、合并糖尿病、前列腺体积>45mL均是影响TRUSB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TRUSB)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对于前列腺体积>45mL、合并糖尿病、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而言,穿刺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在临床工作中采取充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减少术后并发感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上海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介入学组,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超声医学分会介入与重症超声专业委员会[4](2020)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实践指南(2019版)》文中认为
刘博宇[5](2020)在《国产化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局部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CT/超声引导下纳米刀/射频消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基于不可逆电穿孔原理的国产纳米刀消融在临床治疗局部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探索国产化纳米刀治疗局部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肝恶性肿瘤患者共24例。术前对患者进行影像学(CT/MRI)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肿瘤标记物)检查,采取随机分组分为纳米刀组、射频组,影像学检查提示不适用射频消融的特殊部位肝恶性肿瘤患者,根据医学伦理学原则,划入纳米刀组。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及治疗计划,采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纳米刀/射频消融治疗和开腹B超引导下纳米刀/射频消融治疗。记录并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7天、30天、90天再次行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查。根据病灶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纳米刀/射频消融在治疗局部肝恶性肿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共24名入组患者(男17例,女7例),患者年龄39-69岁,中位年龄55.5岁。其中肝细胞癌8例、胆管细胞癌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5例、胃腺癌肝转移2例、肺腺癌肝转移2例、肺鳞癌肝转移1例、肺大细胞癌肝转移1例、乳导管腺癌肝转移1例、胰腺导管腺癌肝转移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1例。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即刻增强CT/B超检查,可见消融区域呈低密度/低回声改变,部分可见特征性气体影,周围血管、胰管等重要组织结构未见严重破坏。术后90天影像学检查成功随访25个病灶(IRE:RF=11:14),完全缓解(CR)17个(IRE:RF=6:11),部分缓解(PR)5个(IRE:RF=3:2),病变稳定(SD)1个(RF),病变进展(PD)2例(IRE)。纳米刀组与射频消融组有效性对比上没有差别(p=0.291)。安全性评价,术中包膜下血肿1起,心动过速4起,高血压(达到180/110mm Hg水平)5起。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发热、呕吐、疼痛,共发生14起,输血1起、感染2起、开腹伤口全层裂开1起、便血1起。术后7天及30天影像学检查示,局灶出血1起、胆管炎1起、门脉及脾静脉血栓1起、胆管扩张3起、血管狭窄或闭塞3起,两例患者于90天内出现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根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42%(n=10/24)。定义距离血管、包膜病灶为特殊部位肝癌,行纳米刀消融治疗,显示近门静脉病灶预后较差、并发症较重。结论经皮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精准、微创的消融方式。在本次研究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中,国产纳米刀消融体现了不劣于射频消融的效果,可以认为国产纳米刀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与射频消融基本等效。同时,对于临近血管、胆道等特殊结构的病灶,纳米刀消融展现了选择性消融的潜力,具有更宽广的适应证范围,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张睿[6](2020)在《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手术路径规划方法与系统研究》文中认为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已用于临床。该治疗是在CT影像引导下,将消融针经皮刺入肝肿瘤作为热源,在数分钟内将肝肿瘤加热至高温形成完全凝固性坏死,从而在原位灭杀肿瘤。客观准确的消融针穿刺路径规划是热消融治疗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临床上该环节仍然依赖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或基于二维CT序列切面图像执行手工规划,或基于现有的手术路径规划系统执行交互式规划。论文针对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手术路径的自动规划问题,研究消融针穿刺路径计算机辅助规划方法与系统,主要包括CT图像三维分割为基础的肝血管等关键解剖结构的三维建模、临床消融针穿刺路径约束条件计算机自动处理为基础的消融针穿刺路径自动规划、以及消融针穿刺路径规划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血管增强与模糊连接度(FC)的CT图像肝血管三维自动分割新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结合自适应S型灰度拉伸滤波和背景噪声抑制项的血管增强算法。其次,创新性地将血管增强响应引入FC算法,作为模糊亲和度函数的输入,提高了传统FC算法在低对比度CT图像中的分割性能。再利用多阈值Otsu算法自适应初始化FC参数,降低了传统FC算法对种子点数量和分布的依赖,缓解了传统FC算法对初始参数敏感的问题。最终,利用一个自动生成的种子点,二值化模糊场景,得到肝血管的三维自动分割结果。利用20例3Dircadb和20例Sliver07的三维CT数据,验证所提出的肝血管分割方法,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和Dice系数分别为96.4%、73.7%、97.4%、67.3%(3Dircadb),以及96.8%、84.4%、97.6%、71.4%(Sliver07)。所改进的FC方法能够分割复杂、多样的肝血管,甚至能够胜任低对比度CT图像分割。相比传统FC方法、区域生长方法和阈值水平集方法,所改进的FC方法的分割精度更高,对种子点和初始参数依赖性更低。所提出的肝血管分割新方法能够用于CT图像中肝血管的三维自动分割。2)提出了一种临床约束条件计算机自动处理为基础的消融针穿刺路径自动规划新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坐标校正的立方体贴图方法,可将腹腔解剖信息透视投影至患者体外包围盒表面。其次,利用计算机算法自动处理临床强约束条件,对患者腹腔关键结构执行坐标校正的立方体贴图处理,将患者体外包围盒表面自动划分成可行/禁止进针区域。最后,利用计算机算法自动处理临床强/弱约束条件,由坐标校正的立方体贴图方法生成归一化灰度约束图,再对归一化灰度约束图进行加权处理,自动规划最优消融针穿刺路径。利用10例3Dircadb三维CT数据(含18个肿瘤),定性评估所提出的消融针穿刺路径自动规划方法,在与两位临床医生讨论后,医生认为超过78%的消融针穿刺路径自动规划是有效的,超过39%的消融针穿刺路径自动规划优于医生的手工规划。与现有的穿刺路径规划方法相比,首先,所提出的方法生成的备选穿刺路径(用于筛选最优穿刺路径的候选路径),其数量和精度仅与患者CT图像的空间采样呈正相关。相比基于离散偏转角生成的备选穿刺路径(数量n=3602或n=7202),或使用患者皮肤表面多边形网格面绘制方法生成的备选穿刺路径(数量n∈[2000,6000]),所提出的方法生成的备选穿刺路径的数量至少超出一个数量级,且精度不受限于患者腹部皮肤的三维重建精度。此外,相比使用基于穷举法的碰撞检测(至少进行2000-6000次碰撞检测),或基于透视投影的柱面投影(至少数十次透视投影)规划消融针穿刺路径的方法,所提出的方法仅需要6次透视投影。最后,相比基于帕累托最优概念交互式地规划最优消融针穿刺路径的方法,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自动地规划最优消融针穿刺路径。综上,所提出的消融针穿刺路径自动规划新方法,规划精度较高,算法实现复杂度较低,且无需人工交互(但可支持手工修订路径规划结果)。该方法能够用于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手术路径的自动规划。3)设计了一套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手术路径规划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功能模块。其一,关键结构的三维自动/半自动分割和重建模块,实现肝脏、肝肿瘤、肝血管、皮肤、骨骼和肺脏的三维分割和三维重建。其二,消融针穿刺路径规划模块,实现消融针穿刺路径的自动规划及交互修订功能。同时,实时反馈消融针穿刺路径的规划参数(包括穿刺起点、穿刺靶点的空间坐标、以及消融针穿刺路径对应各项临床约束条件的符合程度)。与现有的手术路径规划系统相比,已有的部分手术路径规划系统不包含关键结构的自动/半自动分割功能。此外,部分手术路径规划系统的穿刺路径规划功能仅停留在三维重建腹腔解剖场景的层面,尚需临床医生根据经验交互式规划消融针穿刺路径。所设计的手术路径规划系统完善了消融针穿刺路径规划的关键环节。两位临床医生操作所设计的系统,执行消融针穿刺路径规划任务后,认为该系统能够指导或辅助临床医生执行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的手术路径规划任务,有望提高消融针穿刺路径规划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刘洪萌[7](2020)在《微创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CT引导下氩氦冷冻消融术及(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全身化疗的综合诊疗模式治疗ⅢB-Ⅳ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治的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2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及(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并于术后1周进行全身化疗。行6个月的临床随访。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10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15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17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均按周期完成化疗。(1)2、4、6个月后客观缓解率(ORR=CR+PR)分别为50.0%(21/42)、59.5%(25/42)、54.8%(23/42),疾病控制率(DCR=CR+PR+SD)分别为 83.3%(35/42)、90.5%(38/42)、88.1%(37/42)。随访期内患者生存率为 100%。(2)2个月后咳嗽、胸闷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21/30)和74.1%(20/27)。治疗前KPS评分为(72.4±7.6)分,治疗2个后月为(81.7±8.8)分,与治疗前对比局部症状(咳嗽、胸闷)、KP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中CEA、CA199、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3)术中及术后有6例(14.2%)患者出现气胸,5例(11.9%)出现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4例存在发热(9.5%)、3例(7.1%)出现胸痛、4例(9.5%)出现刺激性咳嗽,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改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化疗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CT引导下局部微创联合全身化疗的综合诊疗模式治疗ⅢB-Ⅳ期NSCLC,是局部联合全身的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其近期疗效确切,能显着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王娟[8](2020)在《肿瘤微波精准热消融仿真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微波热消融是目前临床肝癌、肾癌等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方法,具有显着的治疗效果,然而热消融的临床疗效和医生经验有重要关系,主要原因是实际肿瘤微波消融效果和消融针的热场分布密切相关,国内外热消融设备缺少精准的消融术前热场仿真计划,严重制约消融术临床应用效果。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结合电磁场理论和生物传热原理,对微波消融针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究,系统开展了多针消融和基于CT重建的三维微波消融有限元仿真,并获得了与实际消融效果吻合的仿真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应用有限元法辅助微波消融针结构设计,重点设计制作了2450 MHz微波消融针,并通过离体组织实验验证了微波消融针的性能。消融针设计重点考察微波反射系数、热消融体积和轴比,结合水冷效果完成了消融针的整体设计;离体组织热消融实验结果表明消融长径和短径与仿真结果相当。本部分研究工作形成了可靠的有限元仿真辅助微波消融设计的方案,获得了稳定可靠的消融针热场分布模型。开展多针热消融有限元仿真研究,研究过程采用静态和动态生物参数精确计算有效消融区域热场,并根据热场分布获取精准的热消融范围和监测点温度;建立双针消融和三针消融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并进行模型对应下的离体生物组织消融实验,结果表明仿真中采用静态生物组织参数和动态参数均能准确预测消融形状,而前者计算速度更快,后者对消融区域内监测点的温度变化预测更准确。本部分研究结果有助于医生评估多针消融融合效果,为术前计划做参考。建立基于CT数据的三维在体有限元仿真模型,包含肿瘤结构和相对位置,完成了不同热剂量、不同穿刺角度下的热场建模。利用临床肝肿瘤患者腹部CT,对肝脏、肿瘤和临近血管进行了三维重建和逆向建模,简化后构建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在血流灌注的条件下进行了多种热剂量和穿刺角度下的仿真。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能够实现个性化精准术前仿真,对临床肿瘤个性化精准热消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黄彬,黄海,方兆山[9](2019)在《图像技术在肝癌热消融和术后消融边界评估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热消融技术在肝癌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图像技术引导肝癌热消融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主要对B超、CT、超声造影、三维可视化等图像技术引导肝癌热消融进行综述,并简要描述单针电极消融、多针电极消融的优劣,以及微波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在肝癌热消融中的价值。最后,对肝癌热消融边界以及疗效评价进行概述。
王立刚[10](2019)在《1.0T 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定性及肿瘤消融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前言肝脏是常见的肿瘤发病器官,肝脏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原发性恶性肿瘤及继发性恶性肿瘤;其中原发性肝癌是继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之后的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肝内肿瘤大多起病隐匿,往往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因此,肝内结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目前,病理穿刺活检等肿瘤病理学诊断方法是确诊肝内结节的重要依据。对于确诊为恶性的肝脏肿瘤,局部消融治疗已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肝脏内结节的穿刺活检及局部消融多是在影像学引导下,如X线透视、B超、CT等引导下进行,但这些方法对肝顶部结节的穿刺活检及消融治疗均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超声图像易受肺底部气体、肋骨的影响,在病灶体积较小或合并肝硬化的情况下往往不能很好地显示肝顶部结节;CT引导直视下经皮-经肺-经膈肌-经肝穿刺路径导致气胸、肺部损伤发生率偏高,经皮-经肝穿刺(肋膈角下进针)由于路径较长、角度过大需多次调整进针角度及方向,从而可能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而目前磁共振引导方式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多参数及任意方位成像的能力,能够从不同切面显示病灶的全貌;具有血管流空效应,不需增强便可清晰显示病灶周边血管情况:消融过程中典型的MR表现以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使其成功应用于临床,并成为目前影像学导引技术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中肝肿瘤消融最常用的方式包括射频、微波和冷冻消融等。但肝顶部肿瘤由于位置特殊,除了精准穿刺肿瘤难度较大以外,此部位肿瘤消融治疗也受到严峻的挑战。由于肝顶部肿瘤距离膈肌、肺底、第二肝门区等重要脏器较近,导致肿瘤消融过程中监控难度增大,膈肌及肺底损伤、疼痛等并发症较多,该区域肿瘤常常因消融过程中病灶可视化较差、患者呼吸运动影响、患者疼痛耐受差需要降低消融功率/时间等因素导致消融不够彻底,往往有较低的完全消融率和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针对肝顶部肝癌的消融治疗,微波消融及冷冻消融均有文献报道(绝大多数为超声及CT引导),两者消融方式各有其优劣势,但少见对照研究及磁共振引导下消融治疗。目前针对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及磁共振引导与监控肝顶部肿瘤消融治疗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方式,分别行肝顶部病变穿刺活检、肝顶部肝癌的冷冻消融及微波消融,分析及评价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比较两组消融的手术成功率、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局部肿瘤控制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第一部分 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研究目的前瞻性评估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准确性。研究方法纳入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内收治的36例肝顶部占位患者,其中31例位于肝右叶(Ⅶ段和Ⅷ段),5例位于肝左叶(IVa段),所有病灶最大直径范围为0.6-3.6 cm(平均直径为1.8±0.5cm),根据病变的最大直径分为两组:≤1.5cm组(n=14)和>1.5cm组(n=22)。病例纳入标准:(1)肝脏顶部病变,可疑恶性需明确病理诊断指导下一步治疗;(2)肝内病变经常规超声或CT检查无法清晰显像,或者经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结果为阴性。病例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失血或休克;(2)存在严重感染;(3)凝血功能障碍(国际标准化比值超过1.5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超过正常值的两倍);(4)难以纠正的血小板数目减低(<50×109/L);(5)安装心脏起搏器等MR检查的禁忌。所有患者穿刺过程中采取仰卧位,均经由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行经皮肝顶部病变穿刺活检(MR透视序列:T1-FFE,TR 10ms,TE 6.0ms,翻转角35°,层厚/间隔8mm/-1mm,FOV 350 × 350,矩阵176 × 146,无屏气或呼吸代偿触发,采集时间1.6 s),最终的诊断依据外科病理学或是临床和影像至少12个月的随访结果。最终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行对比分析,统计并分析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记录平均穿刺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研究结果所有患者的肝顶部结节均在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下准确穿刺并取材成功。磁共振引导下经皮肝顶部病变穿刺活检结果显示29例(29/36,80.6%)恶性病变和7例(7/36,19.4%)良性病变;最终诊断根据手术切除病理结果(n=26)或临床随访(n=10),结果显示为30例恶性病变和6例良性病变;在35例病例中(29例恶性和6例良性),26例患者外科手术后病理分型与穿刺活检结果一致,9例病灶(4个恶性和5个良性)经临床随访后证实与穿刺活检结果一致。MR引导下经皮肝结节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2%、96.7%和100%;直径≤1.5 cm组穿刺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90.9%和100%,直径>1.5 cm组穿刺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100%,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穿刺针从皮肤进针点穿刺至病灶的平均时间是1.1min,平均手术时间是28.5min(范围21-47min)。3例患者出现少量肝周出血,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结论1、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可近实时引导行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诊断方法。2、对于直径>1.5cm及≤1.5cm的肝顶部病变,磁共振引导穿刺活检都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第二部分 1.0T开放式磁共振引导与监控肝顶部肝癌的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临床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与监控经皮肝顶部肝癌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分析该两种消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结果及差异。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患有肝顶部肝癌的患者,其均在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导引下行经皮穿刺肿瘤冷冻或微波消融。根据消融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冷冻消融组(n=37)与微波消融组(n=39),所有病变的最大直径范围为0.7 cm~4.0 cm。在两组所有病例中,肿瘤与肝顶区膈肌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 mm。在冷冻消融组中,病变中位最大直径为2.9 cm,其中28个病灶位于肝右叶(Ⅶ段和Ⅷ段),9个病灶位于肝左叶(Ⅳa段);在微波消融组中,病变中位最大直径为3.1 cm,其中31个病灶位于肝右叶(Ⅶ段和Ⅷ段),8个病灶位于肝左叶(Ⅳa段)。纳入标准:(1)单发肝顶部肝癌,最大直径≤4cm;(2)既往未接收过肝癌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动脉化疗栓塞、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3)肿瘤未侵犯门静脉、肝静脉,无肝外转移;(4)肝功能Child-PughA级或B级,且血清胆红素水平<51.3 μmol/L,体力状况ECOG(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2分;(5)不能手术切除或病人不愿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排除标准:(1)难以纠正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大量腹水、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INR(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国际标准化比值)>1.5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超过正常值两倍或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60×109/L;(2)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严重失血或休克等;(3)肿瘤晚期恶液质患者;(4)安装心脏起搏器等MR检查的禁忌。所有患者均在磁共振透视技术引导及监控下行消融治疗。患者在消融术后随访了至少12个月或至病人死亡;随访期间出现肿瘤局部进展后,分别补充行冷冻消融或微波消融治疗,未联合其他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局部肿瘤控制情况、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不良反应等。研究结果所有76例肝顶部肝癌患者均成功实施MR引导下的经皮冷冻消融或微波消融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1.0个月(10-26个月)及19.5个月(8-25个月)。在冷冻消融的37例患者中,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4个月和第1 1个月出现了局部肿瘤复发,并接受了第2次补充冷冻消融治疗;1例患者在冷冻消融术后第10个月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在微波消融的39名患者中,5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5、8、9、10、11个月出现了局部肿瘤复发,并接受了第2次补充微波消融治疗;1例在术后8个月出现消化道出血而死亡,1例在术后12个月因出现脑出血而死亡。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肿瘤局部进展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 2.7%(1/37)、100%(37/37)和 2.6%(1/39)、100%(39/39);术后 12 个月分别为 5.4%(2/37)、97.3%(36/37)和 12.8%(5/39)、94.9%(37/39),Log-rank检验显示,在随访期间内,冷冻消融组局部进展率低于微波消融组(p=0.0295),两组总生存趋势无明显差异(p=0.5899)。冷冻消融组与微波消融组术中VAS(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疼痛评分均数分别为4.0、6.5;术后3天分别为1.8、3.5,冷冻消融组均低于微波消融组,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35;p=0.028)。冷冻消融组患者术后3天血小板水平较术前下降(p=0.000),术后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0.141);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7天血小板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168,p=0.235)。两组中均有2例患者术后胸腔积液需要胸管引流,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结论1、1.0T开放式磁共振引导与监控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顶部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磁共振引导肝顶部肝癌冷冻消融的总生存趋势与微波消融相仿,但肿瘤局部进展率低于微波消融。3、冷冻消融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较微波消融低,冷冻消融术后第3天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术前下降,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微波消融对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二、COMMENT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OCAL MULTI-NEEDLE PUNCTURING(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MMENT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OCAL MULTI-NEEDLE PUNCTURING(论文提纲范文)
(1)3D联合超声造影引导多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仪器设备 |
1.3微波消融治疗 |
1.4安全消融边界的评估 |
1.5随访 |
1.6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两组的总存活(时间)率及肿瘤局部进展率比较 |
2.3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
3讨论 |
3.1经皮WMA治疗复发性HCC的临床价值 |
3.2 3D技术联合CEUS在复发性HCC微波消融的价值 |
3.3 WMA术后CT-3D融合技术评估安全消融边界的价值 |
4结论 |
(2)肝肿瘤热消融治疗穿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多约束条件下的单针路径规划 |
1.1 临床约束条件 |
1.2 多约束目标决策与数值优化 |
1.3 单针路径规划算法 |
2 多消融针协同消融的路径规划 |
3 路径规划中的其他关键问题 |
3.1 消融凝固区仿真 |
3.2 刚性路径规划与弹性路径规划 |
4 讨论与总结 |
(3)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前列腺癌无创性诊断及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国产化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主要药品、仪器、耗材 |
1.5 方法 |
1.5.1 围手术期 |
1.5.2 手术计划 |
1.6 随访 |
1.7 评价标准 |
1.7.1 有效性评价 |
1.7.2 安全性评价 |
1.8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情况 |
2.2 有效性评价 |
2.3 安全性评价 |
2.4 特殊部位肝恶性肿瘤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不可逆电穿孔在肝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手术路径规划方法与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CT图像中肝血管的三维半自动/自动分割算法研究进展 |
1.3.2 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手术路径半自动/自动规划算法研究进展 |
1.3.3 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手术路径规划系统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设计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设计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基于改进模糊连接度的肝血管自动分割算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数据 |
2.2.2 改进的血管增强算法 |
2.2.3 改进的模糊连接度算法 |
2.3 实验与结果 |
2.3.1 改进的血管增强算法结果与评估 |
2.3.2 改进的模糊连接度算法结果与评估 |
2.4 讨论 |
2.4.1 改进的FC算法中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2.4.2 改进的FC算法与相关肝血管分割研究的比较 |
2.4.3 算法实现 |
2.4.4 未来需完善的工作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手术路径自动规划算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原理和方法 |
3.2.1 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手术路径规划的临床约束条件 |
3.2.2 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手术路径自动规划方法流程 |
3.2.3 立方体贴图方法及其坐标校正 |
3.2.4 基于临床强约束条件提取可行进针区域 |
3.2.5 基于临床弱约束条件的消融针穿刺路径自动规划 |
3.3 结果 |
3.3.1 消融针穿刺路径半自动规划算法结果 |
3.3.2 消融针穿刺路径自动规划算法结果 |
3.3.3 消融针穿刺路径半自动与自动规划算法比较 |
3.3.4 方法验证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手术路径规划系统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设计 |
4.2.1 系统需求分析 |
4.2.2 系统开发环境 |
4.3 系统功能及实现 |
4.3.1 腹腔其他关键结构的三维自动/半自动分割 |
4.3.2 系统功能概述 |
4.3.3 系统操作流程 |
4.4 系统验证 |
4.4.1 系统功能性验证 |
4.4.2 系统有效性验证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微创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词缩略词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微创诊疗的应用与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8)肿瘤微波精准热消融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与意义 |
1.2 微波热消融技术核心 |
1.2.1 微波消融针的设计和发展 |
1.2.2 微波消融仿真技术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框架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微波消融及仿真理论介绍 |
2.1 微波热消融物理过程 |
2.1.1 电磁传导模型 |
2.1.2 生物传热模型 |
2.2 有限元方法及其在微波消融中的应用 |
2.2.1 有限元法 |
2.2.2 有限元仿真在微波消融中的应用 |
2.3 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与逆向建模 |
2.3.1 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 |
2.3.2 生物组织三维结构的逆向建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波消融针的设计与验证 |
3.1 基于有限元仿真方法辅助的微波消融针设计 |
3.1.1 微波消融针优化设计指标 |
3.1.2 有限元仿真过程 |
3.1.3 有限元仿真设计结果 |
3.2 微波消融针离体生物组织消融实验 |
3.2.1 微波消融针的构成与实验 |
3.2.2 微波消融实验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针组合下的微波消融 |
4.1 多针组合下的微波消融有限元仿真 |
4.1.1 多针组合下的微波消融仿真模型 |
4.1.2 多针组合下的微波消融仿真结果 |
4.2 多针组合消融的离体生物组织消融实验 |
4.2.1 消融形态分析 |
4.2.2 消融过程中温度变化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临床影像数据的三维微波热消融的仿真 |
5.1 基于影像数据的三维消融仿真方法简介 |
5.2 基于CT数据的三维仿真几何模型构建 |
5.2.1 组织结构的三维重建 |
5.2.2 组织结构的表面逆向修复 |
5.3 三维微波热消融仿真 |
5.3.1 模型构建 |
5.3.2 仿真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图像技术在肝癌热消融和术后消融边界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B超引导下经皮RFA治疗HCC |
2 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HCC |
3 超声造影引导RFA治疗HCC |
4 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RFA治疗HCC |
5 单针电极和多针电极RFA技术治疗HCC |
6 其他局部热消融方法 |
6.1 微波消融治疗HCC |
6.2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CC |
7 热消融术后疗效评价及基于3D图像融合技术对消融术后疗效的评价 |
(10)1.0T 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定性及肿瘤消融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和表格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1.0T开放式磁共振引导与监控肝顶部肝癌的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临床对比分析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和表格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English Paper Ⅰ |
English PaperⅡ |
四、COMMENT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OCAL MULTI-NEEDLE PUNCTURING(论文参考文献)
- [1]3D联合超声造影引导多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J]. 李洁,雷其理,肖亿,梁家瑜,董金达,孙兴,马少波,苏泽,张智,方兆山.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11)
- [2]肝肿瘤热消融治疗穿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J]. 张睿,周着黄,吴薇薇,高宏建,吴水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20(11)
- [3]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D]. 唐浩. 郑州大学, 2020(02)
- [4]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实践指南(2019版)[J]. 上海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介入学组,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超声医学分会介入与重症超声专业委员会.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0(05)
- [5]国产化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D]. 刘博宇.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手术路径规划方法与系统研究[D]. 张睿.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7]微创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刘洪萌. 郑州大学, 2020(02)
- [8]肿瘤微波精准热消融仿真技术研究[D]. 王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9]图像技术在肝癌热消融和术后消融边界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 黄彬,黄海,方兆山. 微创医学, 2019(05)
- [10]1.0T 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定性及肿瘤消融的应用研究[D]. 王立刚. 山东大学, 2019(02)
标签:肝肿瘤论文; 肝癌晚期治疗方法论文; 穿刺活检论文; 临床路径论文; 微波加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