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级广电数据网的技术选型(论文文献综述)
何凯[1](2020)在《河南广电网络县域融合网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河南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融合网在县域"智慧农业""智慧乡村"的应用,完成有线无线融合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业务规划,大力挖掘有线电视网络综合接入能力,实现业务转型突破。通过融合网技术应用,在县域范围开展智慧农业、应急广播、雪亮工程等融合网业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模化应用,获得良好效果。本文为该项目网络技术方面的回顾性介绍。
陈冉[2](2016)在《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优化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能质量及供电优质服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关乎居民用电满意度。在智能电网发展的大背景下,配电自动化的实现程度与供电的质量、可靠性等密切相关。通信网建设是发展配电自动化的基础条件。面对通信技术不断更新和配电自动化业务持续发展的新形势,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的传输能力、建设投资成效等方面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由于配电设施数量多、覆盖广、网络结构复杂等因素,缺乏统一适用的建设模式成为限制配电自动化通信网发展的瓶颈,同时也阻碍了电网智能化进程[1。本文首先由配电网及其自动化的设备、结构、模式等基本情况入手,阐述了通信网在配电自动化中的功能,并对典型的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无线专网,无线公网等通信方式进行了研究。其次,从两方面分析了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的优化需求:一是福州地区配电网及其自动化的结构、特点以及福州供电公司“十三五”期间配电网及其自动化发展规划,二是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起步阶段电力通信设施建设分散,网络结构简单,拓展性不足,承载业务考虑不周等现状和问题,并建立了配电自动化通信网业务流量模型。最后,针对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优化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分析对比常用的配电自动化通信技术,从技术选用、组网方案、业务需求预测三方面,设计了适合福州地区各级供电区域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网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应用到福州地区各配电网试点区域。通过本文研究,解决了如下问题:全面考虑配电自动化现有及未来拓展业务对通信网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供电区域的业务带宽需求进行分析预测;确定了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三遥”终端优先以工业以太网光纤通信方式为主,“二遥”终端以无线通信方式为主的技术方案;将原有“骨干层——接入层”二层网络优化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网络,并在接入层采用分级子网接入方式的网络结构。望通过本文对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优化方案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城市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的建设提供参考。
李海军[3](2015)在《DWDM技术在广电城域网中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有线电视技术及用户需求的发展,特别是在“三网融合”中,有线电视运营商业务正有单一的单向业务向多元发展,逐渐向双向化发展。电视正慢慢成为家庭多媒体终端。高清视频、互动点播等新业务的应用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双向、高速的主干传输网正是其基础。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网络初始设计阶段,作者参与完成了本地光缆网络资源调查,关键站点间光衰耗指标测定,本地城域网核心汇聚层链路方向规划,本地DWDM环网的系统通道组织配置规划,各局段波道光功率核算,各局向业务开放数量配置等关键工作,并根据近一年来业务增长设备扩容动态测算波道冗余量配置,确保网络结构和通道配置符合业务增长需求,避免短时间反复扩容升级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2)网络建设过程中,作者与DWDM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光缆规划设计人员一起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按照规范完成设备、纤芯、线路衰减等指标测试,确保符合设计要求,满足DWDM正常运行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带领其他维护人员一起积极参与到各个网络层面建设项目,加强了各专业间知识融合和协作配合,顺利完成承载网建设任务,同时通过以上工作,使维护人员对DWDM系统的有了深入的认识,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原理和网络运行知识体系,积累了波分系统建设及维护经验,为以后的维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设计中针对遇到的衰耗、噪声、色散,本文结合实际设备,给出了在工程中如何灵活利用相关器件进行解决的方法,通过对相应器件的组合、应用,实现了一个较为复杂的DWDM传输系统。为其他广电城域网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经验。
邹孝媛[4](2015)在《EPON+EOC在南通广电网络双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广电网络向支持全业务的未来宽带发展已经是业界共识。采用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支持以太网的同轴接入技术实现广电网络双向改造,具有成本低、支持全业务、易于升级和管理等诸多优点,是当前广电网络双向改造中的首选技术方案。论文结合南通广电双向改造项目,对EPON+EOC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简述了广电网络的原理和特点,对实现双向改造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了讨论和对比。分析了EPON+EOC技术在双向改造中的组网方案,结合南通广电网络的具体实际,分析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设计方案经实际工程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成效。
陈长伟,熊飞[5](2014)在《新疆广电网络宽带业务探索与思考》文中指出在介绍新疆广电网络有线网改造、IDC建设、宽带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广电行业发展宽带业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改善意见和建议。
肖红江,杨木伟,宫良,秦龙,邓秋林,吴建军[6](2012)在《湖南有线电视发展规划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探讨了湖南有线在三网融合形势下的发展思路和规划问题。首先,介绍了有线电视所处的产业政策环境、湖南本地的支撑条件以及有线电视的发展趋势。基于上述背景,提出了湖南有线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做全业务综合信息运营商的战略定位。围绕该定位,本文研究了5项专项规划,涵盖业务、网络、平台、终端和支撑系统。其中,业务规划针对7类业务制定了发展策略,网络规划以未来业务需求来驱动网络建设,平台规划强调汇聚社会优秀资源来提供融合服务,终端规划则指出终端的演进路线和部署方案,支撑系统规划介绍了保障前述规划得以实施的6个关键子系统。
李晓斌[7](2012)在《县级广播电视数据网的技术选型》文中指出简要介绍了广播电视数据网建设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技术模型。并提出了选型建议。
金建南[8](2012)在《RPR over MSTP在有线数字电视干线传输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有线电视技术飞速发展,IP技术因其成本低、通用性好、使用便捷等特点而在有线数字电视平台中被广泛应用。有线电视业的整合及联合发展使得基于IP的干线传输成为广电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不同的网络,IP传输有多种技术实现方式。MSTP由于可靠安全的传输特性而在电信系统的长途干线、城域网以及广电系统的骨干传输网上广泛使用。构建在MSTP上的RPR over MSTP凭借广播级的传送质量、对组播单播等多种IP传输模式的良好支持性及对传输资源的高效利用,逐步在数字电视的干线传输上广泛应用。本论文以华数数字公司的有线数字电视信号全省干线传输项目为契机,重点研究了RPR over MSTP技术在广电干线传输中的应用。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主要研究基于IP技术的有线数字电视干线传输技术。首先对IP化的数字电视前端进行分析,针对几种MSTP上的IP传输技术进行比较;重点研究了MSTP上的RPR技术,包括RPR over MSTP的技术架构,保护机制,带宽公平算法,空间复用技术;分析说明该技术的适应范围和优缺点。2.通过对华数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测试运行数据的分析研究,提出了RPR over MSTP技术适合基于IP的有线数字电视干线传输的观点。3.本文还对项目中的一些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包括业务类型的规划、拓扑的设计、节点优先的权重设计以及用IGMP Snooping来实现组播等。这些技术要点的总结有助于帮助RPR技术有效融合到数字电视干线传输中,很好地为广电网络整合服务。这对各地的有线数字电视干线传输有较好的借鉴意义。4.本文最后还对RPR over MSTP在863计划NGB试验床浙江段试验及杭州市网中的应用做了对比研究,对在广电有线接入网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阐述了该技术应用的趋势。
李秀环[9](2007)在《县级广电数据网的技术选型》文中研究说明列举了县级广电数据网的具体要求,作为技术选型的依据;同时分析比较了广电数据网3种代表性的技术模型(IP over ATM,IP over SDH,IP over Optical)的优缺点,建议ATM作为县级广电数据网的主干网。
陈华[10](2002)在《涵江区广电宽带综合信息网方案》文中提出根据目前网络的发展趋势,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并结合本区实际,本文提出建设我区广电宽带综合信息网的目标、功能、设计原则、网络结构及分步实施计划。
二、县级广电数据网的技术选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县级广电数据网的技术选型(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广电网络县域融合网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背景与需求 |
2 建设原则与技术选型 |
2.1 建设原则 |
2.2 技术选型 |
(1)电视直播业务 |
(2)互动电视业务 |
(3)宽带业务 |
(4)物联网业务 |
3 有线无线融合数据接入方式 |
3.1 Wi-Fi入户覆盖 |
3.2 公共区域Wi-Fi覆盖 |
3.3 专网有线无线混合接入 |
3.4 远距离无线接入 |
3.5 远距离无线干线接入 |
4 融合网接入方案 |
5 智慧农业应用方案 |
6 应急广播应用方案 |
7 雪亮工程应用方案 |
7.1 视频共享平台核心功能 |
(1)视频云服务 |
(2)视频解析 |
(3)视频基础应用 |
(4)视频运维管理 |
(5)“一机一档”管理 |
(6)安全体系 |
7.2 综治应用系统 |
7.3 智能实战应用系统 |
7.4 前端数据采集设备 |
7.5 政府/行业视频专网 |
7.6 互联网视频资源 |
8 总结 |
(2)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优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配电自动化及其通信网络的研究应用现状 |
1.3 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特色与创新之处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研究 |
2.1 配电网概况 |
2.1.1 配电网一次设备 |
2.1.2 配电网典型接线方式 |
2.2 配电自动化简介 |
2.2.1 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 |
2.2.2 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 |
2.3 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中常用通信方式 |
2.3.1 光纤通信 |
2.3.2 PLC |
2.3.3 无线专网 |
2.3.4 无线公网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福州地区配电网及其自动化研究 |
3.1 福州地区配电网 |
3.1.1 概况 |
3.1.2 福州地区配电网存在问题 |
3.1.3 发展趋势 |
3.2 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 |
3.2.1 总体情况 |
3.2.2 存在问题 |
3.2.3 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规划目标与发展方案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福州地区配电通信网现状与需求分析 |
4.1 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概况 |
4.1.1 市辖供电区 |
4.1.2 县级供电区 |
4.2 福州地区配电通信网存在问题 |
4.3 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需求分析 |
4.3.1 基础“三遥”业务 |
4.3.2 配电自动化通信网承载业务流量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福州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优化方案研究 |
5.1 优化目标 |
5.2 优化原则 |
5.2.1 总体原则 |
5.2.2 具体要求 |
5.3 优化方案 |
5.3.1 业务需求预测 |
5.3.2 技术方案研究 |
5.3.3 结构优化方案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设计实例与成效分析 |
6.1 配电自动化通信网“核心层—汇聚层”优化方案 |
6.1.1 2016年福州配网示范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骨干层改造 |
6.1.2 2016年闽侯“三遥”试点区域汇聚层建设 |
6.1.3 2017年长乐配电自动化通信网汇聚层建设 |
6.1.4 2017年平潭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网汇聚层建设 |
6.2 配电自动化通信网接入层优化方案 |
6.3 投资估算和成效分析 |
6.3.1 投资估算依据 |
6.3.2 分类投资估算 |
6.3.3 成效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3)DWDM技术在广电城域网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DWDM技术介绍 |
2.1 DWDM产生背景 |
2.2 DWDM基本概念 |
2.3 DWDM的基本工作方式 |
2.4 DWDM系统主要特点 |
2.5 DWDM系统核心设备 |
2.6 小结 |
第三章 有线电视主干网设计理论基础 |
3.1 DWDM的关键技术 |
3.1.1 光放大技术 |
3.1.2 色散 |
3.1.3 光合波/分波技术 |
3.1.4 节点技术 |
3.1.5 网络管理技术 |
3.1.6 偏振模色散(PMD)抑制技术 |
3.1.7 非线性效应的抑制 |
3.1.8 前向纠错编码技术(FEC) |
3.2 DWDM网元类型 |
3.2.1 光终端单元 |
3.2.2 光放大单元(OLA) |
3.2.3 光插分复用单元(OADM) |
3.2.4 光放大单元电中继单元(REG) |
3.3 DWDM保护方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WDM干线系统建模分析 |
4.1 基本结构 |
4.2 物理层光缆干线网 |
4.3 传输层 |
4.4 应用层 |
4.5 市县网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江苏广电DWDM干线传输建设方案及研究 |
5.1 网络结构及需求 |
5.1.1 网络结构 |
5.1.2 业务需求 |
5.1.3 设备选取要求 |
5.2 工程解决方案 |
5.2.1 设备选用 |
5.2.2 波道规划 |
5.2.3 EDFA和DCM(色散补偿模块) |
5.2.4 网络管理工具和协议 |
5.2.5 业务保护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EPON+EOC在南通广电网络双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广电网络现状与发展思路 |
1.2.1 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
1.2.2 ―三网融合‖下广电网络发展思路 |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广电网络的双向化接入技术 |
2.1 CMTS接入技术 |
2.1.1 CMTS技术介绍 |
2.1.2 CMTS工作原理 |
2.1.3 CMTS组网接入特点 |
2.2 PON接入技术 |
2.2.1 PON技术的概念 |
2.2.2 PON技术的特点 |
2.2.3 PON技术的分类 |
2.2.4 PON技术的发展 |
2.3 LAN接入技术 |
2.3.1 LAN技术的概念 |
2.3.2 LAN技术的特点 |
2.3.3 LAN交换机分类 |
2.4 EOC接入技术 |
2.4.1 EOC基本原理 |
2.4.2 EOC技术分类 |
2.4.3 EOC的技术特点 |
2.4.4 EOC技术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EPON的双向化改造方案 |
3.1 广电对于EPON与GPON的选择 |
3.1.1 GPON与EPON技术比对 |
3.1.2 EPON技术更适用于广电 |
3.2 广电网络中的EPON技术 |
3.2.1 EPON技术的应用 |
3.2.2 EPON网络的维护 |
3.3 基于EPON的双向改造方案 |
3.3.1 EPON+LAN组网技术方案 |
3.3.2 EPON+EOC组网技术方案 |
3.3.3 FTTH+EPON组网方案 |
3.3.4 技术方案性能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PON+EOC在南通广电网络双向改造中的应用 |
4.1 项目背景 |
4.2 南通广电网络现状 |
4.2.1 南通广电业务范畴 |
4.2.2 南通广电网络结构 |
4.3 改造工程设计方案 |
4.3.1 总体设计 |
4.3.2 设计要求 |
4.3.3 设计步骤 |
4.4 南通广电双向改造工程实施 |
4.4.1 现状分析 |
4.4.2 需求分析 |
4.4.3 双改工程总体方案 |
4.4.4 南通丁香花园双改工程实例 |
4.5 南通广电双向网改造成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思路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5)新疆广电网络宽带业务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发展概况 |
双向网络改造现状 |
业务发展现状 |
后续思考 |
(6)湖南有线电视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有线电视产业环境和发展趋势分析 |
1.1产业政策环境 |
1.2湖南省环境 |
1.3有线电视发展趋势 |
2湖南有线总体发展思路 |
3业务发展规划 |
3.1广播及互动电视业务 |
1.实施“基础业务+多屏业务”双核发展 |
2.加强内容整合与引进 |
3.加强业务综合销售 |
4.寻求合作发展 |
3.2宽带接入业务 |
1.基本原则 |
2.建立绿色互联网 |
3.引进代理合作商模式 |
3.3网元租赁业务 |
3.4通信业务发展分析 |
1.加强业务针对性 |
2.加强网间互联 |
3.5新媒体业务 |
1.基本原则 |
2. 明确自身定位, 激发CP/SP热情 |
3.业务内容选取 |
3.6家庭物联网业务 |
3.7广告业务 |
1.统一运营原则 |
2. 保值分成模式 |
3. 免费业务广告模式 |
4. 广告经营代理模式 |
4网络容量需求分析 |
4.1业务承载方式和流量指向 |
4.2网络容量需求分析 |
4.2.1骨干网络业务带宽测算 |
1.基本原则 |
2.业务带宽需求计算 |
1) 广播电视直播业务 |
2) 互动电视业务 |
3) 宽带数据业务 |
(1) 个人宽带数据业务 |
(2) 大客户数据业务 |
3.业务发展对带宽的需求计算 |
4.2.2本地网业务需求测算 |
1.业务测算基本原则 |
2.业务带宽的计算方法 |
3.业务带宽需求 |
1) 互联网接入 |
2) 交互电视 |
3) 多屏电视 |
4) 互联网电视 (OTT) |
5) 个人可视语音 |
6) 家居安防 |
4.各时期对接入网业务需求 |
5. 带宽需求规划表5 网 |
5网络规划 |
5.1 网络总体模型 |
5.2 传输网规划 |
5.2.1 一级干线传输网 |
1.光缆线路发展思路 |
2.传输网络发展思路 |
5.2.2 二级干线传输网 |
1.光缆网发展思路 |
2.传输网络发展思路 |
5.3 IP数据网规划 |
5.3.1 网络模型设计 |
5.3.2 网络架构 |
1.核心层技术选型 |
2.业务控制层 |
3.接入层 |
5.4 接入网规划 |
5.4.1 光接入网段 |
5.4.2 电缆接入段 |
5.4.3 用户家庭网 |
5.5 Qo S规划 |
5.6 网络安全规划 |
6业务平台发展规划 |
6.1 平台规划原则 |
1.技术先进, 业态丰富 |
2.标准统一, 开放智能 |
3.资源汇聚, 一云多屏 |
6.2 云媒体平台 |
6.2.1 功能架构 |
1.业务汇聚域 |
2.业务交付域 |
3.业务管控域 |
4.多屏展现域 |
5.智能分析域 |
6.2.2 云媒体平台部署 |
6.3 媒体内容中心 (MCC) |
1.音视频聚合业务 |
2.基础电信数据中心 (IDC) 业务 |
3.基于云的存储和处理业务 |
7终端规划 |
7.1 规划原则 |
1.充分利用既有资源 |
2.新增终端适当超前 |
7.2 技术路线 |
1.智能化路线 |
2.云化路线 |
3.网关化路线 |
7.3 终端部署 |
7.3.1 终端类型 |
7.3.2 终端部署思路 |
8支撑系统规划 |
8.1 支撑系统总体架构 |
8.2 业务支撑系统 (BSS) |
8.3 运营支撑系统 (OSS) |
8.4 管理支撑系统 (MSS) |
8.5 决策支撑系统 (DSS) |
8.6 服务支撑系统 (SSS) |
1.呼叫中心 |
2.服务质量管理系统 |
3.支付平台 |
4.网上营业厅 |
9结束语 |
(8)RPR over MSTP在有线数字电视干线传输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及解析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MSTP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
1.2.1 SDH概述 |
1.2.2 MSTP的技术特点及其发展 |
1.3 有线数字电视的传输 |
1.3.1 传统有线数字电视的组成 |
1.3.2 基于IP的有线数字电视前端 |
1.3.3 有线数字电视的干线传输技术 |
1.4 MSTP上几种以太网数据传输技术的比较 |
1.5 RPR over MSTP 的发展及概念 |
1.5.1 RPR的发展及其概念 |
1.5.2 RPR over MSTP的技术实现 |
1.6 项目来源 |
1.7 本论文结构 |
第2章 RPR over MSTP 技术综述 |
2.1 RPR 技术特征 |
2.1.1 RPR的基本原理 |
2.1.2 RPR的拓扑结构及空间复用 |
2.1.3 RPR的帧结构 |
2.1.4 拓扑自动发现 |
2.1.5 三种业务类型 |
2.1.6 广播、组播和单播的实现 |
2.2 RPR带宽的公平算法 |
2.3 RPR保护机制 |
2.3.1 Steering转向保护 |
2.3.2 Wrapping环回保护 |
2.3.3 Wrap and Steering保护方式 |
2.3.4 几种保护方式比较 |
2.4 RPR 的带宽利用率分析 |
2.5 RPR over MSTP |
2.5.1 具体架构 |
2.5.2 MSTP上的RPR环结构及实现机制 |
2.6 RPR over MSTP 技术特点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华数数字电视信号全省传输项目分析研究 |
3.1 项目需求 |
3.1.1 组播节目 |
3.1.2 交互信号单播 |
3.1.3 异地备份信号 |
3.2 承载网络现状及技术选型 |
3.2.1 网络拓扑 |
3.2.2 网络功能与作用 |
3.2.3 技术选型 |
3.3 具体设备介绍 |
3.3.1 OSN7500/3500 设备 |
3.3.2 RPR单板工作原理 |
3.4 设计方案 |
3.4.1 网络拓扑 |
3.4.2 节点设备参数配置 |
3.4.3 业务分类及带宽配置 |
3.5 项目实施 |
3.5.1 网管配置 |
3.5.2 业务分类的实现 |
3.5.3 保护的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RPR在数字电视传输中的技术融合测试与分析 |
4.1 项目实现的应用分析 |
4.1.1 实现数字电视信源调度 |
4.1.2 数字电视前端信源备份 |
4.1.3 CMMB组播及高清轮播 |
4.1.4 点播业务传输 |
4.2 RPR相关功能测试 |
4.2.1 测试环境及配置 |
4.2.2 Latency时延指标测试 |
4.2.3 拓扑更新功能测试 |
4.2.4 空间复用功能测试 |
4.2.5 链路故障保护测试 |
4.2.6 节点故障保护测试 |
4.2.7 业务优先级功能测试 |
4.3 运行实时数据的分析 |
4.3.1 RMON远程监控 |
4.3.2 RMON数据分析 |
4.4 RPR在数字电视传输中的技术融合分析 |
4.4.1 保护机制的协调 |
4.4.2 业务类型的选择 |
4.4.3 拓扑的设计 |
4.4.4 节点优先的加权 |
4.4.5 IGMP Snooping 实现组播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其他应用案例分析 |
5.1 试验床浙江段干线链路上的应用 |
5.1.1 基本任务 |
5.1.2 RPR网络规划设计 |
5.1.3 试验床链路运行情况 |
5.2 在广电本地传输网的应用案例 |
5.2.1 网络拓扑 |
5.2.2 业务规划 |
5.2.3 以RPR+IP实现交互服务集中化管理 |
5.3 RPR over MSTP技术网络应用的下移趋势 |
5.3.1 NGB的发展 |
5.3.2 RPR应用的下移趋势 |
5.3.3 接入网应用的技术方案介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县级广电数据网的技术选型(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主要的网络技术 |
(1) IP技术 |
(2) ATM技术 |
(3) SDH技术 |
3 广电数据网技术模型 |
4 网络的功能需求是技术选型的主要依据 |
四、县级广电数据网的技术选型(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广电网络县域融合网应用[J]. 何凯. 广播电视网络, 2020(07)
- [2]福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优化方案研究[D]. 陈冉. 福州大学, 2016(04)
- [3]DWDM技术在广电城域网中应用[D]. 李海军. 南京邮电大学, 2015(05)
- [4]EPON+EOC在南通广电网络双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D]. 邹孝媛. 南京邮电大学, 2015(05)
- [5]新疆广电网络宽带业务探索与思考[J]. 陈长伟,熊飞. 电视技术, 2014(06)
- [6]湖南有线电视发展规划研究[J]. 肖红江,杨木伟,宫良,秦龙,邓秋林,吴建军.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2(S1)
- [7]县级广播电视数据网的技术选型[J]. 李晓斌. 西部广播电视, 2012(12)
- [8]RPR over MSTP在有线数字电视干线传输中的应用研究[D]. 金建南.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
- [9]县级广电数据网的技术选型[J]. 李秀环. 中国有线电视, 2007(Z1)
- [10]涵江区广电宽带综合信息网方案[J]. 陈华. 广播电视信息,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