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系统对目标定位精度的要求分析

武器系统对目标定位精度的要求分析

一、武器系统对目标定位精度的要求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夏雄,杨阳,胡飞[1](2021)在《基于无源定位的地面被动防空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传统有源目标指示和制导雷达易受攻击的问题,介绍被动无源定位系统的优势和发展现状,对基于无源定位技术的地面被动防空武器系统架构、工作方式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可有效解决有源雷达被压制或攻击后防空能力缺失的难题,提高防空武器系统的战场生存力和作战能力。

周克强[2](2021)在《基于MIMO雷达的对空防御火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反舰导弹采用各种高新技术,特别在降高、增速、隐身、电子对抗等方面不断强化突防能力,立足于现有舰艇对空防御火控系统架构,以提高目前各武器系统精确、协同作战能力为目标,提出了新型对空防御火控系统体系结构,通过母舰搭载雷达发射阵列与无人艇搭载雷达接收阵列组成双基地MIMO雷达系统,利用舰载高性能服务器集中处理无人艇回传的雷达信号,可提高新型火控系统对目标的测量精度和分辨力,通过对目标进行机动识别、多维特征提取、干扰诱骗控制等处理,为不同的武器终端定制交互多模型(IMM)火控滤波器结构,可提升现有舰艇对空防御系统在低角探测、信息融合,以及抗饱和攻击等方面的能力,为舰艇综合反导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技术途径。

孙凡迪[3](2020)在《机载激光定向干扰系统方案与光学设计》文中认为定向干扰系统作为新型红外干扰手段能够有效提升飞行平台在红外制导威胁下的生存能力。现有的定向干扰系统大多通过对红外光源进行调制产生干扰信号,这种低能量的干扰系统对成像型导引头干扰效果较差,需要通过高能光源在目标处聚焦产生更高的能量密度,从而使目标致盲甚至损毁。这种类似激光武器的干扰系统需要具有在不同距离处定点聚焦的能力,并且时刻对目标进行精密地探测跟踪,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共口径的跟踪发射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将对这种高能激光发射跟踪系统的相关参数性能进行讨论,并根据分析结果和指标要求对跟瞄系统进行设计。本文基于高斯光束的传播方程对卡式系统的聚焦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现有的光斑瞄准模型进行了改进,从而确定了发射系统的结构参数并对系统跟瞄精度提出了要求;针对两级跟踪系统提出了整体方案,并基于目标特性对粗跟踪及精跟踪光学系统进行了探测器选型,并对光学系统参数进行了论证;基于论证参数对各系统进行了光学设计,并对不同系统进行了像质评价;最后对设计完成的系统进行了公差分析以及调焦分析。设计的扩束系统采用同轴无焦卡式结构配合空心平顶光束进行光束发射,其主镜与次镜均采用圆锥曲面设计,并可以通过次镜的前后移动使光束在1km~4km范围内进行调焦,调焦精度优于0.1μm。跟踪系统为两级跟踪形式,其中粗跟踪系统为中波红外系统,拥有5°×4°的较大视场用于初步捕获目标。精跟踪系统与发射系统采用共口径设计,能够在2mrad×2mrad的视场内对不同位置处的目标均有较好的成像质量。两级系统满足视场过渡原则,使系统能够快速捕捉目标并且理论上能够使系统的跟瞄精度优于20μrad。设计的系统参数结构简单,像质满足要求,公差分配满足实际加工制造,且调焦误差对发射系统以及跟踪系统影响较小。文中对各系统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及论证,有望对定向激光干扰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张瑜[4](2020)在《直升机航炮对机动目标射击效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武装直升机在现代战场上可对地面目标及空中目标实现火力打击,并可对我方单位实施火力支援。本文首先对机动目标的轨迹跟踪预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的交互式多模型算法对目标轨迹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传统的CV、CT运动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滤波处理获得算法对机动目标跟踪过程中的滤波误差及标准差;随后建立了航炮内外弹道计算分析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对比分析了航炮内外弹道过程中装药量对航炮的初速影响以及初速、弹道风、射角等因素对航炮外弹道的影响,随后分析了初始扰动、直升机下洗流对航炮外弹道的影响,并建立了航炮落点散布及立靶散布计算仿真模型;其后建立了航炮对地面二维机动目标及空中三维机动目标的毁伤概率计算分析模型,并分析了航炮对机动目标的毁伤效能;最后运用Matlab与C#混合编程技术,采用模块化编程编制了航炮对机动目标的射击效力分析软件,便于计算分析航炮对机动目标的轨迹跟踪、航炮内弹道、外弹道、射击散布及毁伤概率。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建立了直升机航炮对地面、空中机动目标的射击效力计算分析模型,为直升机航炮的效能分析、模拟对抗训练及实战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胡春晓,余光其[5](2020)在《舰炮武器系统动态精度海上测试方法与精度条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在海上进行舰炮武器系统动态精度试验测试的能力建设需求,通过对比分析在海上与陆上进行动态精度测试存在的差异及影响,对在海上进行动态精度测试的原理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根据间接测量误差传递原理,建立了跟踪诸元理论真值解算流程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实现蒙特卡罗仿真程序,结合实例对在海上进行动态精度测试需满足的真值测量精度水平进行了仿真,并依据试验测试真值精度要求原则,分析出了对位置定位和航向姿态真值的测量精度条件。

许俊飞,王航宇,卢发兴,吴玲[6](2019)在《基于CRLB的舰炮定位精度能力需求生成》文中提出为分析舰炮武器在对海作战时满足指定命中概率的情况下对定位精度的要求,建立了由目标定位精度影响的Cramer-Rao Lower Bound(CRLB)舰炮火控系统误差、舰炮随机误差,以及射击命中界组成的单发命中概率模型,通过分析各数学模型之间的解析关系,定量生成单发命中概率为定值的情况下不同射击距离的定位精度能力需求,仿真验证新型舰炮初速可调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达到指定命中概率的作战前提下,定位精度越高,射击距离越远;射击距离一定时,初速越大,对定位精度要求越低。

顾春亮[7](2019)在《基于兵组架射武器系统的随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便携式防空导弹是拦截低空和超低空战斗机、轰炸机和直升机的有力武器,但由于其单兵肩抗式的作战方式存在探测距离近、射手体力消耗大和战斗值班时间短等问题,因此将其装载于发射架上组成兵组架射武器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其作战效能。论文即以某型兵组架射武器系统的研制为背景,研究了其核心分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基于兵组架射武器系统的作战要求和随动系统的性能指标,完成了随动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采用TMS320F28335 DSP,设计了随动系统核心处理单元的硬件电路,建立CAN总线的通信方式,完成了随动处理单元的底层驱动开发。其次,根据系统总体指标要求,设计了基于分区PID控制和前馈控制相结合的随动控制策略。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火控指令做一步外推处理,针对光电跟踪偏差量的滞后进行补偿。设计了位置保护策略,保证随动系统在方位和俯仰方向的安全运行。然后,设计了具有软时统的随动软件框架。通过规划时序,确定控制节拍,实现了上述控制策略,并进行了随动软件各功能模块的开发以及系统软硬件联调。最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测试。包括典型输入信号的响应测试,在某基地的民航客机跟飞实验,在某靶场的大作战系统联调的靶机跟飞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了论文设计的随动分系统满足其性能指标,符合兵组架射武器系统的作战需求。

何蓓[8](2018)在《自主武器系统的国际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武器系统的自主性能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自主武器系统出现在战场上。自主武器系统的发展意味着战场上有关武力使用的决定可能越来越无需人为干预、甚至完全由机器做出。这一特性不仅带来了武器装备、战争理论和作战模式的改变,引发国家力量对比产生变化,还会给国际安全带来深远的影响,对现有的国际法体系形成重大挑战。国际社会研究并考虑如何对自主武器系统进行规制已迫在眉睫。而中国由于现有的实际情况,更应该对自主武器系统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做好相应准备。本文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阐述了研究自主武器系统的必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自主武器系统进行术语界定并梳理规制自主武器系统的法律体系。在对已有的术语界定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本文从武装冲突法的角度将自主武器系统定义为:以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在关键功能上具有自主性,无需人类干预能独立选定目标并发起攻击的武器系统。其中人工智能是其技术基础,自主性是其核心特性,武器系统是其所属类别。目前,具有自主性能的导弹防御系统、“哨兵”机器人以及无人机等武器系统已运用于多个国家的现役装备中,未来呈现出部署空间不断拓展、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发展趋势。武器自主性能的不断提升,不断冲击现有武力使用规则,加大了军备控制的难度。自主武器系统“隔离因素”所带来的距离上的安全感,降低了开战的门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进攻所需的成本小于防御,更是开启了拥有该项技术的一方先发制人和预防性打击的可能性。自主武器系统技术上的易扩散性会加大了军备控制的难度。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将引发国家力量对比产生变化,给国际安全带来深远的影响,对自主武器系统进行规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主要是梳理现有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在内的规制自主武器系统的法律体系。国际法尚未形成专门的条约规制自主武器系统。现有国际法文件中所确立的规则和原则适用于自主武器系统。但这些国际法文件大多只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针对性不强。在国家层面直接对自主武器系统进行立法规制的国家有美国和英国。第三章主要是探讨自主武器系统对国际人道法的挑战。从武器控制法来看,虽然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条约禁止或限制自主武器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自主武器系统本身的合法性不受相关规则的约束。作为一个武器平台,自主武器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搭载被现有国际公约禁止或限制的武器类别。从作战行为法来看,自主武器系统虽然擅长定性分析,但其对战场环境不具有情境意识和能力,因而,实战中使用自主武器系统会对区分原则、比例原则和预防措施形成较大冲击。同时,将使用致命武力对人进行生杀予夺的决策权交于自主武器系统,与马尔顿条款所倡导的“人道原则”、“公众良知”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第四章主要探讨滥用自主武器系统的责任承担问题。自主武器系统的自主决策能力将被动的军事装备提升为主动的战斗员,也引发责任承担的困境。这一困境既有技术层面的因素又有法律层面的因素。未来智能化战争中,无论战斗机器人系统如何高度智能化,人作为战争的主导因素始终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人与战斗机器人的战场协作方式。要避免陷入将自主武器系统人格化的误区,在现有的国际法框架内,通过个人责任和国家责任对使用自主武器系统违反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法的责任进行追究。第五章主要研究如何完善自主武器系统的国际法规制。目前,由于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学界及各国对自主武器系统的国际规制的态度各不相同。有主张通过建立新条约事先立法的方式禁止自主武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也有人认为通过限制自主武器系统使用的具体情况和任务的方式就能解决自主武器系统的规制问题,无需专门立法。全球化加速了高科技武器应用的进程,促进国际社会对自主武器系统的关注是规制基础;把握军事必要与人道要求的动态平衡是立法要义;建立完善各国新武器法律审查机制是关键环节。构建规制自主武器系统的制度需以预防为主导、以安全为核心、以伦理为先导。在立法上采取软法——条约的两步走模式,对自主武器系统军事上的发展采取分级限制的方式。第六章主要讨论自主武器系统与中国。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军用人工智能武器引发的智能化军事革命浪潮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要积极应对,加强智能化国防建设,抢占国防科技制高点。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还应积极参与自主武器系统国际规制进程,在国际合作基础下,积极推动相关军控谈判和制度建构,并在总体统筹规划下健全国内相关立法。结论认为自主武器系统的发展势不可挡,在短期内通过立法完全禁止或暂停其开发、使用是不明智的,可以通过政府间对话先制定软法性质的行为规范,待到时机成熟,采取限制类型与限制活动类型相结合方式,制定条约来进行规制。

杨振[9](2018)在《激光跟踪仪高精度位姿测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精度位姿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在精密工程测量领域的热门研究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规模工业制造的开展,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与投入不断加大,各种高端工业装备的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作为该领域发展水平体现之一的精密测量技术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对测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测量对象自身结构的多样性和运动状态的复杂性,测量时不仅要获取更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同时也需要获取姿态信息和对应的时间信息。现有位姿测量的手段和方法较多,但大多只针对某一具体应用环境,对于大尺寸工业装备的安装和检测缺乏统一的测量手段,能兼顾高精度和动态测量的要求。本文在总结和分析现有位姿测量方法基础上,结合大型科学工程建设、武器装备检测需求、载人航天工程等应用背景,提出了一套基于激光跟踪仪的位姿测量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归纳和总结了现有位姿测量技术,包括位姿测量中常用坐标系的定义方式、静态和动态位姿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以iGPS系统与经纬仪联合测量为例研究了基于立方镜的多传感器联合位姿测量方法,分析和推导了激光跟踪仪专用位姿测量附件的原理和计算模型。2.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对立方镜进行准直测量的静态姿态测量方法。立方镜姿态测量的经典方法是使用高精度电子经纬仪进行光学准直测量,但存在测量过程复杂,仪器准备时间过长,人为观测影响大等问题。利用激光跟踪仪对镜面反射测量的原理,设计了激光跟踪仪对立方镜的姿态测量方法,并结合误差分析和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了其相对于经典方法的优势。3.为提高位置测量精度,研究了基于多台激光跟踪仪距离观测的三维测边网平差模型,分析了平差过程中坐标初值对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公共点转换法解算测站坐标初值,通过与激光干涉仪的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解算结果;为同时解算位置和姿态值,研究了多台激光跟踪仪三维边角网平差模型,针对以往模型中经验定权的不足,基于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的原理提出了利用验后信息对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观测值重新定权的方法,使不同类型观测量之间的权比更加合理,解算结果更加精确和稳定;探讨了激光跟踪仪控制网的优化设计问题,根据遗传算法原理,选择适当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设计了针对跟踪仪控制网的优化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了精度验证。4.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多台跟踪仪时间同步测量方法,设计并研制了一款同步触发器。利用GNSS时间系统对高稳恒温晶振器加以驯服,完成了精准的本地守时,研究并实现了多台激光跟踪仪同步触发测量的方法。分析了时间同步触发各项误差的来源,设计了测试方法对同步触发器的时间同步精度进行了综合测试。5.建立了基于多台激光跟踪仪动态位姿测量的解算模型,提出了一套位姿测量数据处理策略和方法,包括数据粗差的探测与剔除、数据插值以及数据滤波。根据多站激光跟踪仪同步测量的数据特点,提出了利用附加状态约束条件的粗差剔除法和卡尔曼滤波方法,并进行了验证。6.开发了位姿测量系统软件,实现了多台激光跟踪仪的联机控制、控制网建立、同步触发测量和实时位姿解算,并进行了具体应用。

张骏[10](2018)在《多视角价值建模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问题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联合对抗和体系作战是当前战争发展的重要方向,“体系”和―联合“的概念不仅指明了装备发展规划的需求和目标,同时也应当作为装备发展决策模式的指导思想贯穿始终。在装备发展规划中,决策者需要依据效能、成本、体系架构的需求等约束条件,对众多武器装备做出选择,以实现武器装备的投产、列装以及运用等。为了实现武器装备的体系化建设,加强装备间的互通互联互操作,武器装备发展规划需要加强组合化选择决策模式,从整体的角度开展进行权衡与规划。随着科信息技术的进步,不同领域、不同组织的人员、资源以及信息彼此交互成为可能,武器装备发展规划任务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面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环境,从多个维度对新装备发展价值进行考量,是提升装备发展决策质量与效益的关键。本文将考虑“体系”环境下的装备规划发展问题,利用组合选择理论研究武器装备的选择,在不同视角下开展武器系统选择,设计问题框架并给出相应的决策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多视角价值建模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问题研究框架设计改变传统单一的装备发展规划的模式,从不同视角展开体系化装备发展规划中的武器系统选择。借鉴多视角/视图理论的思想,将武器系统组合价值建模面向四种不同的工作人员,分别是:装备论证人员、装备体系架构设计人员、装备系统作战运用人员和装备系统的保障管理人员,对应的分别从系统服务、系统满足度、系统功能、系统可靠性角度出发进行价值建模,分别开展组合选择问题与方法进行研究。(2)基于系统服务分析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借鉴服务分析的理念,将其运用于组合的价值建模环节,实现系统组合向服务组合的映射转化,将装备系统组合选择问题映射为服务组合选择问题。通过构造服务的映射关系结构,提出价值指标对服务组合的价值进行计算,最后利用相应的优化算法求得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武器组合。最后设计服务组合与装备系统组合的解码过程,将得到的服务组合最终解码为装备组合。(3)基于系统满足度评估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考虑武器装备系统对使命任务的满足程度,在开展武器系统组合选择时,基于ER(Envdential Reasoning)方法,以置信规则库为基础,构造武器装备体系层次结构,以单个系统能力作为输入,采用信度度量满足度大小,通过证据规则计算过程,实现系统能力的聚合从而获取整个系统组合的满足度水平,以武器系统组合满足度评估的结果作为价值准则开展装备系统组合选择。(4)基于系统功能分析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基于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进行了自顶向下从体系作战效能到武器系统各功能指标的分解,归纳了作战功能对每一层级的支撑作用,分析了面向不同关联关系的作战活动序列武器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及作战功能对作战活动的支撑作用。在仿真过程中,采集了武器装备作战过程中的实时数据,运用MINE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求解武器系统各功能指标的单个价值,并对单个功能指标价值进行集成来定义组合价值,用以建立并求解组合优化目标模型。(5)基于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从系统可靠性角度考虑,以武器系统的剩余寿命为重要衡量指标,选取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仿真软件C-MAPSS对大型涡轮发动机在其运行过程中模拟的监测信号数据,通过变异系数法和共同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特征,建立了可供参考的发动机退化规律模型库,通过对退化轨迹相空间中的轨迹与模型库中的轨迹进行相似度匹配估算出其剩余寿命。将剩余寿命作为武器系统的价值,选出了在机动能力方面表现更加优越的武器系统组合。

二、武器系统对目标定位精度的要求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器系统对目标定位精度的要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无源定位的地面被动防空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被动防空武器发展现状
3 基于无源定位的地面被动防空系统
    3.1 系统架构
    3.2 工作过程
4 被动防空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4.1 阵列化高截获无源探测技术
    4.2 基于联邦架构的目标跟踪技术
    4.3 基于无源探测误差传递的火控精度仿真评估技术
5 结束语

(2)基于MIMO雷达的对空防御火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现有对空防御火控系统
    1.1 基于作战平台的火控系统
    1.2 协同火力控制系统
    1.3 舰载自防御系统
2 新型火控系统设计构想
    2.1 新型火控系统结构
    2.2 双基地MIMO雷达信号模型
3 新型火控系统目标探测优势
4 仿真分析
5 结束语

(3)机载激光定向干扰系统方案与光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定向红外干扰系统国内外现状
        1.2.2 激光武器系统国内外现状
        1.2.3 光学系统设计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现状总结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具体研究内容
第2章 发射系统方案论证
    2.1 无焦卡式扩束系统特性分析
        2.1.1 无焦卡式扩束系统结构概述
        2.1.2 高斯光束经过扩束系统的传播特性仿真
        2.1.3 光束聚焦数学模型的ZEMAX验证
    2.2 远场光斑分布需求分析
        2.2.1 远场光斑分布影响因素
        2.2.2 光斑瞄准概率模型
        2.2.3 基于MATLAB的干扰模型仿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两级跟踪系统方案论证
    3.1 两级跟踪系统方案简述
        3.1.1 整体方案概述
        3.1.2 跟踪误差分配及视场过渡
        3.1.3 各级跟踪系统及执行机构
    3.2 粗跟踪光学系统参数讨论
        3.2.1 粗跟踪探测器选型
        3.2.2 粗跟踪光学系统参数论证
    3.3 精跟踪光学系统参数讨论
        3.3.1 精跟踪探测器选型
        3.3.2 精跟踪光学系统参数论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射及跟踪光学系统设计
    4.1 粗跟踪光学系统设计
        4.1.1 制冷型红外系统设计概述
        4.1.2 粗跟踪光学系统设计结果及像质分析
    4.2 发射系统设计
        4.2.1 无焦卡式系统像差分析
        4.2.2 发射系统设计结果及像质分析
    4.3 精跟踪光学系统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调焦及公差分析
    5.1 系统公差分析
        5.1.1 公差分析概述
        5.1.2 粗跟踪系统公差分析
        5.1.3 发射系统公差分析
        5.1.4 精跟踪系统公差分析
    5.2 调焦分析
        5.2.1 调焦促动器选型
        5.2.2 发射系统及精跟踪系统调焦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直升机航炮对机动目标射击效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动目标运动模型发展现状
        1.2.2 射击效力分析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机动目标模型算法及仿真
    2.1 目标运动模型
        2.1.1 匀速运动模型(CV)
        2.1.2 匀加速运动模型(CA)
        2.1.3 盘旋运动模型(CT)
        2.1.4 Singer模型
        2.1.5 “当前”统计模型(CS)
    2.2 多模型方法原理
    2.3 交互式多模型算法(IMM)
        2.3.1 算法原理
        2.3.2 算法流程
        2.3.3 目标运动模型的选择
    2.4 UKF滤波方法
        2.4.1 UT变换
        2.4.2 UKF滤波算法
    2.5 仿真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航炮弹道建模与特性分析
    3.1 内弹道解算
    3.2 外弹道坐标系的建立
    3.3 外弹道微分方程组
        3.3.1 标准质点外弹道
        3.3.2 考虑气象条件的弹丸运动方程
        3.3.3 考虑科氏加速度的弹丸运动方程
        3.3.4 考虑综合因素影响的弹丸运动方程组
        3.3.5 外弹道仿真分析
    3.4 外弹道诸元对射击散布的影响
        3.4.1 起始扰动
        3.4.2 射击散布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武器系统对机动目标毁伤概率分析
    4.1 引言
    4.2 解命中方程
        4.2.1 目标运动方程
        4.2.2 求解命中方程
    4.3 误差分析
        4.3.1 射弹散布误差
        4.3.2 射击误差
        4.3.3 误差处理方法
    4.4 毁伤概率计算模型
        4.4.1 目标迎弹面计算
        4.4.2 毁伤概率计算分析模型
        4.4.3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毁歼概率计算
    4.5 对机动目标的毁伤概率仿真分析
        4.5.1 航炮对地面装甲攻击时的毁伤概率分析
        4.5.2 航炮对空中目标攻击时的毁伤概率分析
        4.5.3 航炮对机动目标毁伤概率影响因素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Matlab与 C#混合编程的射击效力仿真软件
    5.1 系统需求分析
    5.2 软件平台及编程策略的选择
    5.3 软件模块及功能介绍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5)舰炮武器系统动态精度海上测试方法与精度条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舰炮武器系统动态精度及其陆上试验
    1.1 舰炮武器系统动态精度及其意义
    1.2 舰炮武器系统动态精度陆上试验测试方法
2 舰炮武器系统动态精度海上测试方法原理分析
    2.1 动态精度海上与陆上测试存在的差异及影响
        1)安装位置随舰艇航行运动。
        2)舰艇甲板存在形变。
        3)试验真值数据测量要求高。
    2.2 舰炮武器系统动态精度海上测试方法原理
3 舰炮武器系统动态精度海上测试精度条件分析
    3.1 试验真值测量精度要求原则
    3.2 真值测量精度条件分析
    3.3 应用实例分析
4 结束语

(6)基于CRLB的舰炮定位精度能力需求生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需求生成框架
2 模型建立
    2.1 系统误差模型
        2.1.1 CRLB下的火控系统误差
        2.1.2 火控处理时间
        2.1.3 检测概率
    2.2 随机误差模型
    2.3 命中界模型
    2.4 单发命中概率模型
3 仿真分析
    3.1 射击距离不同对定位精度的要求
    3.2 速度不同对定位精度的要求
4 结论

(7)基于兵组架射武器系统的随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伺服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伺服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章节安排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兵组架射武器系统的组成和作战方式
        2.1.1 武器系统的组成
        2.1.2 武器系统的作战方式
    2.2 随动系统性能指标和组成单元
        2.2.1 随动系统性能指标
        2.2.2 随动系统组成单元
    2.3 随动系统的通信方式设计
        2.3.1 CAN总线
        2.3.2 CANopen协议
    2.4 本章小结
3 随动处理单元的设计和实现
    3.1 随动处理单元硬件设计
        3.1.1 最小系统设计
        3.1.2 CAN通信电路设计
    3.2 随动处理单元底层驱动开发
        3.2.1 F28335 的初始化
        3.2.2 CAN控制器驱动开发
        3.2.3 中断的配置
    3.3 本章小结
4 随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和设计
    4.1 火控指令外推
        4.1.1 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
        4.1.2 最小二乘外推的实现
    4.2 光电跟踪目标偏差量滞后的补偿
        4.2.1 偏差量滞后对随动控制的影响
        4.2.2 偏差量滞后的补偿
    4.3 数据插值
    4.4 控制算法设计
        4.4.1 分区PID控制
        4.4.2 前馈控制
    4.5 位置保护策略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软时统的随动控制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功能概述
    5.2 软件分层设计
    5.3 软时统设计
    5.4 软件模块设计
        5.4.1 电机模块
        5.4.2 中断服务模块
        5.4.3 故障判断处理模块
        5.4.4 协议解析模板
        5.4.5 10 ms周期任务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测试
    6.1 电机驱动器内部参数配置
    6.2 典型输入信号实验
        6.2.1 阶跃信号
        6.2.2 匀速信号
        6.2.3 正弦信号
    6.3 跟飞实验
        6.3.1 民航客机跟飞
        6.3.2 靶机跟飞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自主武器系统的国际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自主武器系统概述
    第一节 自主武器系统的术语界定
        一、已有的术语界定
        二、对已有术语界定的分析评价
        三、本文对自主武器系统的术语界定
    第二节 自主武器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自主武器系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二、现有自主武器系统的种类与技术性能
        三、自主武器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 规制自主武器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一、自主武器系统对武力使用规则的挑战
        二、自主武器系统对国际军控形势的挑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规制自主武器系统的法律体系
    第一节 规制自主武器系统的国际法
        一、主要国际法文件
        二、其他国际法文件
    第二节 相关国家关于自主武器系统的法律政策
        一、美国
        二、英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主武器系统对国际人道法的挑战
    第一节 自主武器系统对武器控制法的挑战
        一、国际条约
        二、国际习惯
    第二节 自主武器系统对作战行为法的挑战
        一、区分原则
        二、比例原则
        三、预防措施
    第三节 自主武器系统对马尔顿条款的挑战
        一、马尔顿条款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二、马尔顿条款对自主武器系统的限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滥用自主武器系统的责任承担
    第一节 惩治违法责任的理论基础
        一、国家责任
        二、个人责任
    第二节 自主武器系统引发的责任困境
        一、技术层面
        二、法律层面
    第三节 责任的认定与承担
        一、责任认定的实质
        二、责任承担的方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主武器系统的国际法规制完善
    第一节 回顾与分析
        一、学界及各国对自主武器系统国际规制的态度
        二、立法主张的主要分歧
    第二节 路径与建议
        一、促进国际社会对自主武器系统的共同关注
        二、把握军事必要与人道要求的动态平衡
        三、建立完善新武器法律审查机制
    第三节 规制自主武器系统的立法展望
        一、立法模式
        二、基本原则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主武器系统与中国
    第一节 军用人工智能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一、军用人工智能推动新军事革命
        二、美俄军用人工智能发展状况
        三、中国智能化国防建设的基本情况
        四、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的对策思考
        一、在现有国际法框架内积极研制使用自主武器系统
        二、在国际合作基础下积极推动相关军控谈判和制度构建
        三、在总体统筹规划下健全国内相关立法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9)激光跟踪仪高精度位姿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1.3 位姿测量技术现状
        1.3.1 位置测量技术现状
        1.3.2 姿态测量技术现状
        1.3.3 直接法姿态测量
        1.3.4 间接法姿态测量
        1.3.5 组合法姿态测量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位姿测量理论与方法
    2.1 各类坐标系的定义
        2.1.1 目标坐标系
        2.1.2 测量系统坐标系
        2.1.3 测量辅助坐标系
    2.2 静态位姿测量原理与方法
        2.2.1 轴对准与坐标系转换
        2.2.2 基于立方镜的位姿测量原理
        2.2.3 多传感器联合测量立方镜姿态
    2.3 动态位姿测量原理与方法
        2.3.1 惯性传感器位姿更新算法
        2.3.2 GNSS多天线位姿测量算法
        2.3.3 激光跟踪仪动态位姿测量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激光跟踪仪的高精度立方镜姿态测量
    3.1 基于跟踪仪的立方镜姿态测量原理
        3.1.1 经典方法的不足
        3.1.2 基于跟踪仪的立方镜姿态测量原理
    3.2 测量精度分析
        3.2.1 激光跟踪仪误差分析
        3.2.2 姿态测量精度分析
    3.3 测试结果
        3.3.1 单个立方镜垂直度验证
        3.3.2 双立方镜姿态测量验证
    3.4 其他要素对比
        3.4.1 测量速度比较
        3.4.2 测量环境要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台激光跟踪仪组网理论与实现
    4.1 概述
    4.2 激光跟踪仪三维测边网
        4.2.1 激光跟踪仪三维测边网平差原理
        4.2.2 秩亏网的约束平差
        4.2.3 近似坐标的解算
        4.2.4 三维测边网案例解算
    4.3 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激光跟踪仪边角网平差
        4.3.1 激光跟踪仪三维边角网平差模型
        4.3.2 方差分量估计的三维边角网平差方法
        4.3.3 实验与分析
    4.4 基于遗传算法的激光跟踪仪控制网优化设计
        4.4.1 基于激光跟踪仪距离交会的目标函数
        4.4.2 约束条件
        4.4.3 基于遗传算法的控制网优化设计原理
        4.4.4 优化设计算法
        4.4.5 实验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激光跟踪仪时间同步技术与实现
    5.1 时间基准的选用
        5.1.1 世界时(UT)
        5.1.2 原子时(AT)
        5.1.3 协调世界时(UTC)
        5.1.4 GNSS时间系统
        5.1.5 计算机时间系统
        5.1.6 跟踪仪时间系统
    5.2 多台激光跟踪仪时间同步触发器的设计
        5.2.1 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5.2.2 触发器外观和接口设计
        5.2.3 系统软件设计
        5.2.4 恒温晶振驯服与本地守时
    5.3 时间同步方法
        5.3.1 计算机时间同步校准方法
        5.3.2 同步测量方法
    5.4 同步触发精度测试
        5.4.1 时间同步精度测试
        5.4.2 触发信号的同步精度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动态位姿测量的数据处理
    6.1 位姿测量与解算
        6.1.1 位姿解算模型
        6.1.2 基本思路与数据采集
    6.2 数据预处理
        6.2.1 粗差探测与剔除
        6.2.2 数据插值
    6.3 数据滤波
        6.3.1 静态模型数据验证
        6.3.2 目标的运动模型
        6.3.3 自适应滤波算法
        6.3.4 附加状态等式约束的卡尔曼滤波
        6.3.5 实验计算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位姿测量系统集成与应用
    7.1 位姿测量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7.1.1 多台激光跟踪仪的联机控制
        7.1.2 位姿测量软件体系设计
    7.2 位姿测量系统应用
        7.2.1 武器系统平台动态姿态检校
        7.2.2 实时快速定向测量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多视角价值建模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问题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武器装备发展与基于能力的规划
        1.2.2 组合决策与武器系统组合选择
        1.2.3 组合选择的价值评价相关技术
        1.2.4 现状总结与本研究出发点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3.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多视角价值建模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问题研究框架
    2.1 基本理论
        2.1.1 概念阐述
        2.1.2 组合选择基本流程
        2.1.3 多视角/视图理论
    2.2 组合选择问题剖析
        2.2.1 问题输入与输出
        2.2.2 组合选择的基本问题模型
        2.2.3 多视角价值建模
    2.3 问题研究框架
        2.3.1 研究思路设计
        2.3.2 研究框架结构
        2.3.3 核心问题与难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系统服务分析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
    3.1 问题描述
        3.1.1 基本概念
        3.1.2 问题及解决框架
    3.2 基于系统服务分析的组合选择模型
        3.2.1 系统组合-服务组合映射分析
        3.2.2 服务组合结构建模
        3.2.3 服务组合-装备选择解码
        3.2.4 最优服务组合计算
    3.3 示例分析
        3.3.1 示例说明及数据描述
        3.3.2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系统满足度评估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
    4.1 问题描述
        4.1.1 基本概念
        4.1.2 问题提出及难点
        4.1.3 ER基本模型
    4.2 基于系统满足度评估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模型
        4.2.1 满足度评估核心模型
        4.2.2 基于置信规则的系统满足度评估框架
        4.2.3 基于系统满足度评估的组合选择模型
    4.3 示例分析
        4.3.1 示例描述及数据说明
        4.3.2 组合输入及评估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系统功能分析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
    5.1 问题描述
        5.1.1 作战关联分析
        5.1.3 基于MINE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5.2 功能最优化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模型
        5.2.1 功能组合价值
        5.2.2 选择成本
        5.2.3 组合选择模型
    5.3 示例分析
        5.3.1 示例描述及数据说明
        5.3.2 组合优化模型及建模步骤
        5.3.3 系统组合选择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
    6.1 问题描述
        6.1.1 问题背景
        6.1.2 问题剖析
    6.2 剩余寿命估计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模型
        6.2.1 基于变异系数的特征提取技术
        6.2.2 退化轨迹相空间重构
        6.2.3 基于退化轨迹的组合选择价值评估
    6.3 示例分析
        6.3.1 示例描述及数据说明
        6.3.2 武器装备剩余寿命估计
        6.3.3 组合选择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1 武器系统组合可靠性寿命价值与组合结果

四、武器系统对目标定位精度的要求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无源定位的地面被动防空系统[J]. 夏雄,杨阳,胡飞.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21(05)
  • [2]基于MIMO雷达的对空防御火控系统设计[J]. 周克强.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1(01)
  • [3]机载激光定向干扰系统方案与光学设计[D]. 孙凡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4]直升机航炮对机动目标射击效力研究[D]. 张瑜. 中北大学, 2020(12)
  • [5]舰炮武器系统动态精度海上测试方法与精度条件分析[J]. 胡春晓,余光其.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0(02)
  • [6]基于CRLB的舰炮定位精度能力需求生成[J]. 许俊飞,王航宇,卢发兴,吴玲.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9(05)
  • [7]基于兵组架射武器系统的随动控制研究[D]. 顾春亮.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8]自主武器系统的国际法问题研究[D]. 何蓓. 武汉大学, 2018(01)
  • [9]激光跟踪仪高精度位姿测量技术研究[D]. 杨振.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8(02)
  • [10]多视角价值建模的武器系统组合选择问题与方法研究[D]. 张骏.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武器系统对目标定位精度的要求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