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娟娟[1](2019)在《政务信息的逻辑界定与采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务信息的性质归属及其采编工作规范化问题不仅是学术界逻辑界定的研究难题,也是日常行政工作辨析操作的现实难点。目前,政务信息文体性质、基本特征及其功能类型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分析上还是在现实应用上,都未形成科学的认识,政务信息采编工作也缺乏操作标准和规范,许多问题悬而未解又亟待解决。本文试以功能文体学为理论支撑,以狭义“政务信息”为研究对象,以广泛搜集的政务信息例文、法定公文例文和新闻例文为研究案例,借助NLPIR大数据语义智能分析平台,综合运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通过例文佐证、对比分析等方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发文对象、发文机关、发文方式、行文要求、功能效用五个方面对政务信息与法定公文、新闻进行对比辨析:政务信息是兼具法定公文与新闻双重特征,又区别于二者的一种新兴文书。其次,从文体性质来看,政务信息是行政机关对管辖范围内出现的公共事务信息编写成文以便辅助决策管理的一种限知性非法定通用事务文书,具有行政沟通先导性、常用性、参谋辅助性、非法定性、间接性五个文体特征。再次,根据政务信息文体性质和文体特征,并结合其发文事项,政务信息从文体功能上可分为情况反映类、经验交流类、问题研报类和意见建议类。最后,从采编角度,提出了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写作技巧,以促进政务信息采编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规范化。
孙峻华[2](2019)在《基于文本质量的公文写作要素与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文是统治阶级展现其意志、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公文的工具作用的有效发挥,有赖于公文文本的质量,而公文文本的质量则与公文写作活动密切相关。公文写作是一项发文主体们为完成机关工作目标与任务,通过撰写公文来实现政令与意图的通达而进行的行为活动,这个活动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过程,整个活动实质是大大小小的主体们围绕着社会实践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是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分析、结论,并最终在尊重实践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主体对社会实践的能动改造,使整个社会达到良性、有序、和谐、高效的国家与社会的治理目标。公文写作质量的高与低决定着最后的精神产品——公文文本的质量,公文文本质量的优劣则与社会管理者的目标能否实现、社会是否良性运行都密切相关,因此对公文写作活动本身的监控与评价,对其中涉及到的诸要素的分析及通过构建相关模式来体现对要素的要求是本文写作的动机,其最终的目的都是确保公文写作活动有一个高质量的文本的产生。公文写作质量控制问题的提出,即结合公文实践中出现的诸种不如人意的问题,针对公文写作活动中涉及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每一个因素从实践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具体的写作角度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要求与措施,最后再予以整合,使公文文本的出世便具有高质量,以利于官方政令的下达与执行,以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本文分为九章,内容简要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其中论及本文选题的背景、国内外公文写作研究的状况、研究的内容、方法、思路、意义及目的。第二章对文本中所涉及相关概念,公文、公文写作、公文文本质量、公文写作涉及的相关要素及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与论述。第三章为当前公文实践领域内的问题及与公文写作间的关系,首先对公文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对政府公文网络式跟踪调查,从网上来了解公文的基本状况;二是走访式加问卷式调查,前后两次以机关单位中从事公文写作的文秘人员为对象进行公文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同时与之进行关于公文活动的交流,取得第一手数据;三是参考政府机关自己对公文的调查,如2013年国土资源部组织文秘从业人员、高校专家等对国土资源部下属单位的公文进行的评估。从正反两方面观察与分析公文在实践中的效果,在肯定其作用的同时重点分析公文在实践中的不足,归纳、总结诸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红头文件”问题、“朝令夕改”问题、公文过度解读问题、公文文风不良问题、“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等写作实践及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从公文写作角度分析公文实践中诸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从公文写作的语境角度、公文写作的系统论角度、公文写作中矛盾论的角度、公文写作主客体统一论角度、公文写作相关规律角度等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第五章为原因分析与写作要素分析与控制的过渡章节,论及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原则及相关框架,为下文论证打好基础。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分析影响公文写作活动的诸要素,具体分析诸要素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及要求,并将诸要素与整个公文写作活动的质量高低联系起来,与公文在现实中诸种问题产生联系起来,目的即把好公文写作的关,使其活动产生的成果——文本是满足要求的成品,以避免其在实践中的问题的产生。这些要素包括了写作主体(三个主体)、收文主体、公文所揭示客体、以及文本客体(包括文种、格式、主旨、材料、结构、语言、文风),当然还包括了诸如语境这样对公文写作有重要影响的要素。重点放在分析构成公文写作诸要素的特点要求,如何协调与控制使整个公文写作高效,从而保证所产生公文文本的高质量。第九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论文的基本观点、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公文写作问题的研究展望。
李小睿[3](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报告类公文语言特征研究 ——以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2009-2018年期间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一小型语料库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探究,揭示报告类公文在词汇、句法、语义和修辞运用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和语言运用规律,形成对这类公文语体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思考,为其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研究的背景、选题目的及产生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分析归纳了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并说明了本文采用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报告类公文的词汇特征。笔者尝试从部分传统文言词语的沿袭、系列报告类特征语的形成、新词语的大量使用、口语化、形象化词语的运用,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成语的高频使用及部分熟语的巧妙引用等角度进行词汇特征分析。第三部分阐述报告类公文的句法特征。笔者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报告类公文以陈述句和祈使句为主、多用无主句、大量使用长句和句式整散相间等句法特征。第四部分阐述报告类公文的语义特征。此部分以语言的模糊性为切入点,介绍了模糊语言的定义、类别,分析报告类公文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情况及研讨其主要作用。第五部分阐述报告类公文的修辞特征。笔者以加强语势类、增添意趣类、简约明理类、丰富韵律类等四类修辞格分析报告类公文中修辞的使用情况、特点及作用。第六部分探究报告类公文语言的优化策略。提出新兴词语的吸纳与选用进一步规范化、语义模糊的表意程度与使用语境进一步明确化、修辞格的种类选取与适度运用进一步合理化等三个语言优化方向。第七部分为结语。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再次阐明本文研究的结论,交代此次研究的意义价值所在,并对尚待深入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说明。
李玉植[4](2017)在《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性研究 ——以在昆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政公文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以及社会团体在行使职权和进行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共事务而产生的。是公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行政公文,是高等学校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过程中,处理日常事务所使用的行政公文。规范性,是它的一大特征。由于高校行政公文具有很强的事务性和权威性,所以人们对高校公文语言更强调其规范。高校行政公文语言的规范性将直接影响着各高校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一旦出了问题,不但会使行政公文失去其权威性,还会极大的影响高校的整体形象。本文从在昆高校行政公文语料入手,通过田野调查、公文语料分析、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分析目前高校行政公文语言中存在的规范性问题,最后提出系统的改进措施,以期引起广大高校行政人员的注意,促进高校行政公文的规范化进程。全文共五章。绪论章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运用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对于参与调查人员身份的保密声明。本文第一章从语言学角度对“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这一概念的具体面貌进行描述,主要包括语言要求、语言特点、语法特点、修辞特点和语体特点。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以“调查-发现问题-提出意见”这一逻辑顺序分别进行阐述。在第二章中,笔者对在昆高校行政公文语言的规范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第三章对调查中所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找出原因所在。第四章则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针对目前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王玲[5](2015)在《浅谈公文中模糊语言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一、模糊语言概述伍铁平先生在1979年发表的《模糊语言初探》,成为模糊语言学在中国诞生的标志。在语言学中,把表达模糊概念的语言叫做模糊语言,它是一种特殊语言。模糊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模糊词语,如"许多""有些""局部""十分""经常""多次"等,都是模糊语言中的常用的模糊词语。客观事物本身在千变万化中不确定,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
彭丽萍[6](2015)在《公务文书中公关语言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因兼具公共性质归属与公关功能诉求,公文学与公关语言学有一定的交集与重合之处。缘于此,公关性是公文语体特征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实践操作层面,如何在公务文书中正确使用公关语言,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第一章,简要介绍选题缘由,明确了研究本课题的意义,总结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结构安排。第二章,简要论述了公务文书与公关语言的内涵,明确了公务文书写作与公共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公关语言应服务于公务文书。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在本章中,通过特定的标准,将公务文书中的公关语言分为了口语词、模糊词语和新词新语三类,并论述了这三类公关语言的概念、在公务文书中的使用实例及其作用,进而归纳公务文书中恰当使用公关语言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塑造组织形象;有利于增强公务文书的沟通效果;有利于更好的尊重写作受体。第四章,提出在公务文书中使用公关语言应该遵循合作原则和得体原则,将其作为在公务文书中使用公关语言的总纲。纲举方能目张,只有遵循这两个原则,才能促使公关语言在公务文书运作中功能和价值的“正向化”和“最大化”。第五章,结语。简要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不足之处。
刘琼[7](2012)在《浅谈公文中的模糊语言》文中提出模糊语言运用广泛,尤其在公文行文中频繁出现,但使用不当会使人们误解公文的本意。本文论述了模糊语言在公文中运用的范围及其作用。
邓丽丽[8](2012)在《法规性公文中模糊词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法规性公文中的模糊词语作为公文语言研究的切入点,与语料库理论相结合,通过构建公文语料库,对2009、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政法规汇编》及2008、2009年《山东政报》中出现的所有法规性公文进行收录整理,建成共计85篇例文,约50万字的法规性公文语料库。在此基础上对这85篇例文中出现的模糊词语进行标注、统计,并对其中出现的高频模糊词语进行重点研究和分析。在数据库基础上,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模糊词语在法规性公文中的运用特点、作用、原则及运用规范等,以期为法规性公文写作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由六章组成分别是绪论、正文和结论。第一章绪论,指出论题的提出的原因、研究意义、主要借鉴的理论、方法,并介绍了公文语料库的语料来源、构建方法及语料的加工方法等。正文部分共有四章组成,分别对模糊词语的起源、分类、及其在法规性公文中的具体运用特点、运用方式等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模糊词语进行重点研究,主要研究其运用特点、作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并结合当前法规性公文模糊词语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公文的实际写作者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也有利于实际写作者更好地把握公文语言,恰当使用模糊词语,使其发挥富有特色的功能,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第二章主要介绍模糊语言和模糊词语的相关理论,这其中主要包括模糊语言和模糊词语的含义及相关研究概述、不同标准下模糊词语的分类及法规性公文中的模糊词语存在的原因、必要性及使用特点等。第三章主要针对法规性公文中的模糊词语运用展开研究,以2009、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政法规汇编》、2008、2009年《山东政报》中所有的法规性公文中出现的模糊词语为基础,统计出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模糊词语,即表示时间、表范围、表程度、表趋向四种类型的模糊词语,并选取这四种类型模糊词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模糊词语进行重点研究,分析它们的模糊性、运用特点等。第四章主要针对模糊词语在法规性公文语言表达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运用原则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得出相关结论。第五章主要针对法规性公文中模糊词语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模糊与含糊区分不清、模糊词语过分滥用及精确词语与模糊词语使用不协调等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可行性建议。“结语”在前几章论述的基础上作了概要的总结,并对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做了概述。
龚文[9](2012)在《论公文写作的灵活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文写作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公文写作的理论体系仍在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公文的庄重性、权威性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公文刻板、枯燥,忽略了写作规律中“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情感推动和相互作用。在表达上,过分注重公文语言的明晰性,忽视多种表达技巧在表达效果和语境中的巧妙运用,不利于公文语言表现力的提升。基于公文写作与实践高度的贴合,公文写作的研究不得不突破既有的理论框架,寻求更好地服务于实践的切合点。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公文写作应遵守的基本规范,分析规范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接下两章以公文写作的灵活性为切入点,分为两大部分,第二章论述公文写作的情感性,分析应用文归类之下公文情感地位的尴尬;公文情感存在的合理性;公文情感与文学情感的辨析及公文情感的表现途径。第三章论述公文语言的模糊性,论述了公文模糊语言存在的合理性;公文模糊语言与表达模糊的甄别;公文模糊语言的价值及公文模糊语言的实现途径。寻求在公文语言明晰清楚的原则下适当地灵活运用“模糊语言”的合理性。本文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中国古AI写作作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以理论分析和实例论证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理论依据——价值功用——分类辨析——实现途径的思路对主要观点进行论述。期望公文的情感性和公文语言模糊性在公文写作中的研究价值得到重视。
刘萍[10](2012)在《试论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广泛地存在,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会进一步彰显公文的语体特点。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存在原因、作用、表达方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论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政务信息的逻辑界定与采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理论、方法、目的及意义 |
第一章 政务信息与法定公文、新闻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 政务信息与法定公文的比较研究 |
第二节 政务信息与新闻的比较研究 |
第二章 政务信息的文体性质及特征 |
第一节 政务信息的文体性质 |
第二节 政务信息的基本特征 |
第三章 政务信息的功能类型 |
第一节 情况反映类政务信息 |
第二节 经验交流类政务信息 |
第三节 问题研报类政务信息 |
第四节 意见建议类政务信息 |
第四章 政务信息采编工作研究 |
第一节 政务信息采编选题研究 |
第二节 政务信息素材采集研究 |
第三节 政务信息写作技巧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2)基于文本质量的公文写作要素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1 国内研究述评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公文 |
2.1.2 公文写作 |
2.1.3 公文写作要素 |
2.1.4 公文文本质量 |
2.2 理论基础 |
2.3 小结 |
第3章 公文实践中的问题与公文文本质量的关系 |
3.1 公文实践状况调查 |
3.1.1 调查方案 |
3.1.2 调查实施 |
3.1.3 调查结论 |
3.2 从公文质量角度看公文实践中的问题 |
3.2.1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3.2.2 “朝令夕改” |
3.2.3 “有法不依、有令不行” |
3.2.4 文件过度解读 |
3.2.5 “红头文件 |
3.2.6 公文文风不良 |
3.3 小结 |
第4章 从公文写作角度看公文实践中诸多问题产生原因 |
4.1 从公文写作系统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
4.1.1 从文本系统角度看公文写作实践问题 |
4.1.2 从发文系统角度看公文实践中问题存在之原因 |
4.2 从公文写作主客体统一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
4.2.1 在公文写作语用活动中主客体的对立表现 |
4.2.2 主客体对立的解决之道即主客体的统一 |
4.3 从公文写作矛盾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
4.3.1 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
4.3.2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 |
4.4 从公文写作语境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
4.4.1 忽视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语用失误 |
4.4.2 忽视情景语境导致语用失误 |
4.4.3 忽视篇内语境导致语用失误 |
4.4.4 忽视话语范围导致语用失误 |
4.5 从公文写作规律论看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
4.5.1 从定向性规律看 |
4.5.2 从转化性规律看 |
4.5.3 从实践性规律看 |
4.5.4 从创新性规律看 |
4.5.5 从历时性与共时性规律看 |
4.5.6 从对立统一规律看 |
4.6 小结 |
第5章 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原则与框架 |
5.1 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原则 |
5.2 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框架 |
5.3 小结 |
第6章 公文写作的主体要素分析及控制 |
6.1 写作主体 |
6.1.1 “大主体”(发文机关) |
6.1.2 “中主体”(领导或领导群体) |
6.1.3 “小主体”(文秘写作人员) |
6.2 收文主体 |
6.2.1 收文主体的特点 |
6.2.2 收文主体的公文写作理念 |
6.2.3 收文主体在公文写作中的控制措施 |
6.3 小结 |
第7章 公文写作的客体要素分析及控制 |
7.1 揭示客体 |
7.1.1 公文所揭示的客体的作用 |
7.1.2 作为文本所揭示的客体的条件 |
7.1.3 作为文本已揭示对象的控制 |
7.2 公文文本客体 |
7.2.1 公文文种 |
7.2.2 公文格式 |
7.2.3 公文主旨 |
7.2.4 公文材料 |
7.2.5 公文结构 |
7.2.6 公文语言 |
7.2.7公文文风 |
7.3 小结 |
第8章 公文写作的语境要素分析及控制 |
8.1 语境概述 |
8.2 公文写作语境的类别 |
8.3 语境对公文写作的制约 |
8.4 公文语境失误的控制措施 |
8.4.1 篇内语境语用失误之对策 |
8.4.2 情景语境语用失误对策 |
8.4.3 话语范围导致语用失误之对策 |
8.4.4 忽视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语用失误之对策 |
8.5 小结 |
第9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9.1 研究贡献与创新点 |
9.1.1 主要观点 |
9.1.2 创新之处 |
9.1.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9.2 研究展望 |
附录: 公文写作调查问卷 |
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3)基于语料库的报告类公文语言特征研究 ——以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二) 促进公文语言学的学科建设 |
(三) 规范和指导公文语言运用 |
三、研究现状分析 |
(一) 公文定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不足 |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一节 报告类公文词汇特征 |
一、部分传统文言词语的沿用 |
二、系列报告类特征语的形成 |
三、新词语的大量使用 |
四、口语化、形象化词语的运用 |
五、双声、叠韵词的运用 |
六、成语的高频使用 |
七、部分熟语的巧妙引用 |
第二节 报告类公文句法特征 |
一、以陈述句和祈使句为主 |
二、多用无主句 |
三、大量使用长句 |
四、句式整散相间 |
第三节 报告类公文语义特征 |
一、模糊语言及其主要类别 |
二、模糊语言在报告类公文中的运用 |
三、模糊语言在报告类公文中的作用 |
(一) 反映情况以简代繁,使得行文简洁精练 |
(二) 说明问题避免绝对,使得行文机动灵活 |
(三) 语言风格严谨周密,使得行文委婉得体 |
第四节 报告类公文修辞特征 |
一、报告类公文常用修辞格 |
(一) 加强语势类 |
(二) 增添意趣类 |
(三) 简约明理类 |
(四) 丰富韵律类 |
二、报告类公文中修辞的特点 |
(一) 语境具有特定性 |
(二) 功能注重实效性 |
三、报告类公文中修辞的作用 |
(一) 突显篇章主旨性 |
(二) 增强语言感染力 |
第五节 报告类公文语言的优化策略 |
一、新兴词语的吸纳与选用进一步规范化 |
二、语义模糊的表意程度与使用语境进一步明确化 |
三、修辞格的种类选取与适度运用进一步合理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性研究 ——以在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语料来源与保密声明 |
第一章 高校行政公文语言 |
第一节 高校行政公文语言概述 |
一、高校行政公文的语言特点 |
二、高校行政公文的语言要求 |
第二节 高校行政公文语法 |
一、高校行政公文词语 |
二、高校行政公文句法 |
第三节 高校行政公文语体 |
一、高校公文语体性质 |
二、高校公文语体分类 |
第四节 高校行政公文修辞 |
一、修辞学与行政公文语言 |
二、高校行政公文中的修辞运用 |
三、高校行政公文中常用修辞手段 |
第五节 规范高校行政公文语言的重要性 |
第二章 高校行政公文规范性调查 |
第一节 基于高校行政公文语料的调查情况 |
第二节 在昆高校行政人员访谈记录 |
访谈一 |
访谈二 |
访谈三 |
访谈四 |
访谈五 |
第三节 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性问题调查问卷报告 |
第三章 高校行政公文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高校行政公文常见问题——以在昆高校为例 |
一、语言逻辑错误 |
二、文种问题导致的语言错误 |
三、语言成分搭配不当 |
四、歧义 |
五、成分缺失 |
六、表达冗余 |
七、模糊语言的错用 |
八、依然使用主题词 |
九、标点符号的误用 |
第二节 高校行政公文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第四章 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性措施 |
一、加强对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性的重视 |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
三、秘书人员应自觉加强公文写作素养 |
四、根据国家标准制定教材 |
五、对办文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录 |
(5)浅谈公文中模糊语言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模糊语言概述 |
二、公文中出现模糊语言的原因 |
三、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作用 |
四、模糊语言的美学效果 |
五、使用模糊语言应注意的问题 |
(6)公务文书中公关语言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意义 |
三、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一)公务文书的研究现状 |
(二)公关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
(三)公文语言的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语料来源及结构安排 |
(一)语料来源 |
(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公务文书与公关语言 |
第一节 公务文书的内涵 |
一、公务文书的历史发展 |
二、公务文书的概念 |
三、公务文书的分类 |
四、公务文书的特点 |
第二节 公关语言的内涵 |
一、公关语言的概念 |
二、公关语言的特点 |
第三节 公务文书与公关语言的关系 |
第三章 公务文书中公关语言的应用 |
第一节 公务文书中公关语言的使用 |
一、口语词的使用 |
(一)口语词的概念 |
(二)口语词在公务文书中的应用 |
(三)口语词在公务文书中使用的作用 |
二、模糊词语的使用 |
(一)模糊词语的概念 |
(二)模糊词语在公务文书中的使用 |
(三)模糊词语在公务文书中的作用 |
三、新词新语的使用 |
(一)新词新语的概念 |
(二)新词新语在公务文书的使用 |
(三)新词新语在公务文书中使用的作用 |
第二节 公务文书中应用公关语言的作用 |
一、有利于更好地塑造组织形象 |
二、有利于增强公务文书的沟通效果 |
三、有利于尊重写作受体 |
第四章 公务文书中公关语言的使用原则 |
第一节 合作原则 |
一、遵守适度准则 |
二、遵守“质真”准则 |
三、遵守相关准则 |
四、遵守方式准则 |
第二节 得体原则 |
一、切境原则 |
二、礼貌原则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7)浅谈公文中的模糊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一、模糊语言运用于公文是客观存在 |
二、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应用范围 |
1. 计时 |
2. 数量 (度量) |
3. 范围 |
4. 程度 |
5. 性状 |
6. 趋向 |
三、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作用 |
1. 词约意丰, 高度概括归纳的作用 |
2. 模糊语言具有反映事物变化的功能 |
3. 模糊语言比精确语言更能发挥周密严谨的表达作用 |
(8)法规性公文中模糊词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 公文语料库的构建 |
第二章 模糊词语概说 |
2.1 模糊语言和模糊词语 |
2.2 模糊词语的分类 |
2.3 法规性公文中的模糊词语 |
第三章 法规性公文中模糊词语的运用分析 |
3.1 法规性公文中模糊词语的分类 |
3.2 法规性公文中表时间的模糊词语运用分析 |
3.3 法规性公文中表范围的模糊词语运用分析 |
3.4 法规性公文中表程度的模糊词语运用分析 |
3.5 法规性公文中表趋向的模糊词语运用分析 |
第四章 法规性公文中模糊词语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
4.1 法规性公文中模糊词语的作用 |
4.2 法规性公文中模糊词语的运用原则 |
第五章 模糊词语在法规性公文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
5.1 准确区分模糊语言和含糊语言,模糊语言不等于含糊语言 |
5.2 根据语境明确模糊词语的运用范围,不能滥用模糊词语 |
5.3.准确把握模糊词语的运用限度,以精确词语为主,模糊词语为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9)论公文写作的灵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价值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公文写作应遵守基本规范 |
一、格式规范 |
二、文种使用规范 |
三、表达规范 |
第二章 凸显公文中的情感力量 |
第一节 公文情感地位的尴尬 |
第二节 公文情感存在的合理 |
一、写作理论不排斥公文的情感性 |
二、写作活动的规律无法抽离公文写作的情感性 |
三、大量优秀作品印证着公文的情感性 |
第三节 公文情感凸显的功用 |
一、有助于公文的贯彻实施 |
二、有利于公共关系的协调 |
第四节 公文情感与文学情感的辨析 |
一、公文情感的直呈性与文学情感的形象性 |
二、公文写作的“冷抒情”与文学创作的“热情” |
三、公文情感的集体性和文学情感的个性化 |
四、公文情感的正面性与文学情感的多样性 |
第五节 公文情感表现的途径 |
一、斟酌词语增强公文的情感 |
二、灵活使用句式提升公文的情感 |
三、变化语气强化公文的情感 |
第三章 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灵活运用 |
第一节 公文中模糊语言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
一、为人类对事物认知的模糊性所决定 |
二、为语言本身的模糊性所决定 |
三、为公文语言明晰性的相对性所决定 |
四、为人类具有识别模糊信息的思维功能所决定 |
第二节 公文模糊语言与表达模糊的甄别 |
一、与歧义的区别 |
二、与表达隐晦的区别 |
三、公文模糊语言与含糊其辞的区别 |
第三节 公文模糊语言的归类 |
第四节 公文模糊语言的价值 |
一、表述严谨 |
二、表述简洁 |
三、表述得体 |
四、留有余地 |
第五节 公文语言模糊的实现 |
一、客观性模糊语言的表达途径 |
二、主观性模糊语言的表达途径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论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务信息的逻辑界定与采编研究[D]. 李娟娟. 暨南大学, 2019(02)
- [2]基于文本质量的公文写作要素与控制研究[D]. 孙峻华. 南京大学, 2019(08)
- [3]基于语料库的报告类公文语言特征研究 ——以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D]. 李小睿.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性研究 ——以在昆高校为例[D]. 李玉植.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6)
- [5]浅谈公文中模糊语言的应用[J]. 王玲. 参花(下), 2015(05)
- [6]公务文书中公关语言的应用研究[D]. 彭丽萍. 西北师范大学, 2015(06)
- [7]浅谈公文中的模糊语言[J]. 刘琼. 职业, 2012(35)
- [8]法规性公文中模糊词语的运用研究[D]. 邓丽丽. 鲁东大学, 2012(09)
- [9]论公文写作的灵活性[D]. 龚文.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1)
- [10]试论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J]. 刘萍.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