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宫海绵状血管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周世广,卢立军,戴林,杨淑华,回允中[1](2021)在《子宫内膜海绵状血管瘤性息肉一例》文中指出海绵状血管瘤是女性生殖道非常罕见的肿瘤,可能引起临床医师在诊断上的混淆,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该文报道了1例子宫内膜海绵状血管瘤性息肉,本例通过宫颈内口突入阴道,表现为宫颈息肉并引起阴道出血。本例提示宫颈病变可能并不一定来源于宫颈,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要多加注意,避免混淆和误诊。
杨秀娟,罗江平,周智洋[2](2021)在《MRI对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肠海绵状血管瘤8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8例(100%)均表现为直肠壁明显增厚,以黏膜下层增厚为着,T2WI及FS-T2WI呈显着高信号。7例(87.5%)直肠系膜内可见大量迂曲条索状异常信号影,T2WI呈等信号,FS-T2WI呈高信号,直肠系膜呈明显不均质改变。1例(12.5%)病灶内可见多发结节状低信号无强化静脉石。8例(100%)病灶呈进行性强化。1例(12.5%)病灶局限于直肠黏膜下层,累及乙状结肠;7例(87.5%)病灶累及直肠壁全层,其中3例累及肛管,4例同时累及乙状结肠与肛管。6例(75.0%)累及直肠系膜,1例(12.5%)病灶累及直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结论: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异性,MRI能对直肠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定性诊断,并能全面评价其累及范围,对临床诊断、合理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价值。
杨秀娟,罗江平,李文儒,曾文兵[3](2019)在《直肠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特征》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直肠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例,均行MRI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结果 8例均表现为直肠壁明显增厚,黏膜下层增厚为着,肠壁外缘不光滑,可呈"细毛刷"样改变。增厚肠壁T2WI及抑脂(FS)-T2WI呈显着高信号。7例直肠系膜内可见迂曲条索状信号,T2WI呈等信号,FS-T2WI呈高信号,直肠系膜呈明显不均质改变。所有病灶动态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强化。1例病灶内可见多发结节状低信号无强化静脉石。结论直肠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具有特异性。
蒋演,夏红梅,何文娇,高云华,唐琪,蒋欢,陈劲进[4](2019)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围手术期右心系统占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围手术期右心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临床诊断为右心占位性病变患者的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资料及临床特征,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比较TEE和TTE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40例患者中,除5例经CT证实为界嵴外,余3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包括心脏肿瘤26例,血栓5例,赘生物4例。肿瘤病变中,原发性22例,包括良性19例、恶性3例;继发性肿瘤4例,良性和恶性各2例。术前TEE与TTE对右心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均为100%,虽然均有误诊,但TEE诊断准确率高于TTE(77.5%vs. 47.5%)。结论在右心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方面,TEE较TTE诊断准确率高,在显示病变细节方面效果更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董华[5](2018)在《SPECT/CT连续动/静态联合显像在眼眶肿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性疾病及其他实体性肿瘤的SPECT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不同病变的诊断标准,并与超声和磁共振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发现和解决该技术在眼眶病变术前定性诊断中遇到的问题,探讨99mTc-RBC SPECT/CT连续动/静态显像在眼眶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选择中的临床价值。为该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操作基础。方法1)回顾性分析119例眼眶肿物患者99mTc-RBC SPECT显像结果,视觉分析:各时相双侧眼眶区放射性分布及血流灌注相的时间-放射性曲线特点。半定量分析:两名医师、同一医师于一周内分别在延迟相对患侧眶区进行感兴趣区(ROI)勾画,并将ROI复制到键侧眶区,计算肿瘤与对侧镜像区的放射性(T/N)比值及肿瘤与上矢状窦区的放射性(T/SSS)比值,使用Bland-Altman分析和配对t检验评估两组数据的一致性和重复性,以期确定该影像诊断技术的可行性。2)回顾性分析119例眼眶肿物患者99mTc-RBC SPECT显像结果,半定量分析评价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T/N值区间;视觉分析结合半定量分析综合评价99mTc-RBC SPECT显像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等指标,半定量分析99mTc-RBC SPECT显像在血管性病变与非血管性病变的T/N值区间差异,确定99mTc-RBC SPECT显像在眼眶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3)回顾性分析140例眼眶肿物患者的99mTc-RBC SPECT显像、超声及MRI的诊断结果,分析不同诊断技术在眼眶占位性病变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并进行对比分析,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结果1)经术后病理确诊的眼眶病变病例119例,眼眶病灶测量者内及测量者间T一致性Bland Altman分析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30230.6894 dpm和-0.91120.7821 dpm,均有较高的一致性;对比分析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健侧眼眶镜像区和上矢状窦区测量者间内N和SSS测量结果一致性Bland Altman分析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50400.1814 dpm和-0.63480.5703dpm,医生间测量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健侧眼眶镜像区和上矢状窦区测量者内N和SSS测量结果一致性Bland Altman分析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089-0.07268 dpm和-1.016-0.01620 dpm,医生1不同时间点测量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别,分析原因可能是健侧放射性计数太低,勾画感兴趣区时容易受周围正常组织的干扰所致,经医生间测量其总体可重复性还是无统计学差异的。2)本研究共纳入眼眶占位性病变患者119例,其中63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通过99mTc-RBC SPECT连续动/静态联合显像得到正确诊断。ROC曲线校正后SPECT显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100.0%、98.2%、98.4%、100.0%、99.2%。另外,视觉及半定量分析在眼眶血管性肿瘤诊断效能亦很高,校正后均为100.0%;但在眼眶非血管性肿瘤的病理类型鉴别上缺乏特异性。对于病变较小且位置较深、或受周围组织干扰无法鉴别时,通过SPECT/CT断层显像得到进一步判断。3)99mTc-RBC SPECT连续动/静态联合显像综合分析、磁共振综合分析及超声扫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0%、98.2%、98.4%;79.4%、100.0%、100.0%;88.2%、97.2%、96.8%。提示SPECT显像较磁共振和超声更能准确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虽然超声扫描诊断效能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稍高于磁共振综合分析结果,磁共振综合分析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稍高于超声扫描,两种影像检测技术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MR平扫、超声和SPECT显像比较的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表明MR扫描和SPECT显像比超声更能正确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且SPECT显像优于MR扫描。另外,超声诊断眼眶血管性病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于磁共振综合分析结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磁共振综合分析的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稍高于超声扫描,两种影像检测技术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磁共振综合分析结果的诊断效能稍高于超声扫描,但两种影像检测技术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对血管性病变,尤其是海绵状血管瘤,放射性核素SPECT显像的综合诊断准确率高达100.0%;然而,对于非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单纯99mTc-RBC SPECT显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不如磁共振和超声理想。结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及静脉性血管瘤99mTc-RBC SPECT显像勾画感兴趣区的可重复性更好,受周围组织的干扰更小,为99mTc-RBC SPECT精确定量提供了重要平台。99mTc-RBC SPECT显像通过半定量分析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具有高特异性,能更客观的指导治疗决策,尤其是治疗决策的选择。99mTc-RBCSPECT显像诊断效能与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和血管性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但鉴别诊断其他实体占位的效能是否也接近亦或高于常规影像技术,有待进一步对比分析。SPECT显像可明显提高眼眶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水平,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前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是常规影像学的有益补充。
冯晓丽,朱庆莉,刘赫,张青,李建初,姜玉新[6](2015)在《膀胱血管瘤的超声表现、临床及病理特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膀胱血管瘤患者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6例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6月至2015年7月临床收治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例膀胱血管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全程血尿4例,尿频、尿急、尿痛或间断尿痛各1例。术前超声显示6例膀胱病灶均表现为低回声,5例病灶内见小无回声区呈"筛孔状"结构;病灶最大径0.54.1 cm;其中4例病灶位于膀胱三角区,1例位于膀胱左前壁(单发4例、多发1例),1例膀胱壁弥漫性增厚伴壁内多发病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1例病灶血流信号丰富,1例病灶少量血流信号,4例病灶未见明确血流信号。病理诊断:膀胱血管瘤合并慢性炎症3例,膀胱海绵状血管瘤1例、膀胱肌间血管瘤1例,膀胱血管瘤伴部分血管壁黏液变性1例。结论膀胱区低回声病灶内见多个小无回声区呈"筛孔状"为膀胱血管瘤典型超声图像特征,结合患者血尿、尿频、排尿困难等临床表现有助于术前超声诊断。
金惠明,孙莲萍,王保成,江峰,马杰[7](2012)在《婴幼儿脑内巨大囊肿型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处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婴幼儿脑内巨大囊肿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6例2岁以下脑内巨大囊肿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病史资料。全部患儿均采用开颅手术治疗,在显微镜下行病灶切除。结果全部6例中1例为多发患儿,我们只处理了有占位效应的病灶。患儿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8年,未见病灶原发部位再出血及复发,1例位于基底节近丘脑处作大部分切除,复查MRI仍可见少量紊乱血管团,术后半年行γ刀治疗。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2例,术后恢复正常,有抽搐1例服药半年后停药,无抽搐发作。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反复多次慢性出血,红细胞溶解所致囊肿,因有明显的占位效应,我们主张尽早手术,早期手术预后良好。
王汉涛,屠岳,孟荣贵,傅传刚,徐洪莲,于恩达,崔龙,喻德洪[8](2006)在《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994年至2005年手术治疗6例,其中全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直肠乙状结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4例,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术后随访6月至10年,4例患者无便血,2例患者有少量的间歇性大便带血。结论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是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彦豪,曾庆乐,陈勇[9](2001)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
曾庆乐,李彦豪,陈勇,刘彪,赵忠清[10](1999)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灌注在富血性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ingyangmycinlipiodol emulsion,PLE) 动脉灌注治疗富血性良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80 例良恶性肿瘤经动脉灌注PLE,随访2 ~12 个月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除1 例上肢血管瘤外,其余肿瘤血管床灌注后均有碘油沉积。颜面部、上肢、椎体血管瘤及子宫肌瘤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均缩小或消失。肝癌患者DSA 造影见肿瘤血管变细或减少,肾癌及下肢骨肉瘤、子宫肌瘤病理标本见明显贫血性瘤组织坏死。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LE适用于富血管良恶性肿瘤经动脉灌注治疗。其祛血管作用的特点为缓慢、持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二、子宫海绵状血管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海绵状血管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2)MRI对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病例资料 |
2.MRI检查方法 |
结 果 |
1.病变MRI信号特点 |
2.病变累及范围 |
讨 论 |
(3)直肠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MRI检查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 |
3.2 直肠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特征 |
3.3 鉴别诊断 |
(4)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围手术期右心系统占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仪器与方法 |
1. 超声检查: |
2. CT检查: |
3. 术前超声诊断标准: |
4. 随访: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手术情况 |
二、术前及术中TTE和TEE检查结果 |
1. TTE和TEE诊断结果比较 |
2. 右心占位及伴发病变 |
三、术后随访 |
讨论 |
(5)SPECT/CT连续动/静态联合显像在眼眶肿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99)mTc-RBC SPECT眼眶显像ROI测量方法稳定性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99)mTc-RBC SPECT及SPECT/CT检查 |
1.1.3 图像分析 |
1.1.4 病理检查 |
1.1.5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病例分析 |
1.2.2 半定量分析图像勾画结果 |
1.2.3 T、N、SSS一致性分析及对比分析 |
1.2.4 正常眼眶与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眶区TIC比较结果 |
1.3 讨论 |
1.3.1 ~(99)mTc-RBC SPECT/CT显像方法简介 |
1.3.2 放射性核素~(99)mTc-RBC显像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 |
1.3.3 展望 |
1.4 小结 |
二、~(99)mTc-RBC SPECT/CT眼眶显像诊断的影像特点分析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显像方法 |
2.1.3 图像分析 |
2.1.4 病理检查 |
2.1.5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病例分析 |
2.2.2 SPECT连续动/静态显像诊断结果 |
2.2.3 半定量分析图像勾画及对比分析 |
2.2.4 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结果 |
2.3 讨论 |
2.3.1 眼眶肿瘤简介 |
2.3.2 ~(99)mTc-RBC SPECT显像在眼眶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现状 |
2.3.3 ~(99)mTc-RBC符合线路断层显像的优缺点 |
2.3.4 展望 |
2.4 小结 |
三、~(99)mTc-RBC SPECT/CT显像与传统影像学的对比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临床资料 |
3.1.2 影像资料 |
3.1.3 病理检查 |
3.1.4 统计分析 |
3.2 结果 |
3.2.1 病理学诊断结果 |
3.2.2 SPECT 显像结果及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效能 |
3.2.3 磁共振扫描结果及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效能 |
3.2.4 超声扫描结果及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效能 |
3.2.5 SPECT、磁共振及超声扫描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效能比较…… |
3.3 讨论 |
3.3.1 放射性核素SPECT显像的临床应用现状 |
3.3.2 磁共振扫描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优势及现状 |
3.3.3 超声检查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优势及现状 |
3.3.4 SPECT显像与MR及超声检查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比较研究…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眼眶肿瘤临床及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膀胱血管瘤的超声表现、临床及病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仪器与方法 |
结果 |
一、6例膀胱血管瘤患者临床及超声诊断结果 |
二、6例膀胱血管瘤患者手术病理诊断及治疗结果 |
讨论 |
一、膀胱血管瘤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 |
二、鉴别诊断及治疗 |
(8)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症状: |
1.3 辅助检查: |
1.4 手术方式: |
1.5 预后: |
2 讨 论 |
2.1 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
3.2 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
(10)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灌注在富血性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结 果 |
一、祛血管作用观察 |
二、临床疗效观察 |
三、毒副作用及并发症 |
讨 论 |
四、子宫海绵状血管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子宫内膜海绵状血管瘤性息肉一例[J]. 周世广,卢立军,戴林,杨淑华,回允中.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09)
- [2]MRI对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 杨秀娟,罗江平,周智洋. 放射学实践, 2021(01)
- [3]直肠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特征[J]. 杨秀娟,罗江平,李文儒,曾文兵.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12)
- [4]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围手术期右心系统占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蒋演,夏红梅,何文娇,高云华,唐琪,蒋欢,陈劲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9(07)
- [5]SPECT/CT连续动/静态联合显像在眼眶肿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D]. 董华.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 [6]膀胱血管瘤的超声表现、临床及病理特征[J]. 冯晓丽,朱庆莉,刘赫,张青,李建初,姜玉新.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5(10)
- [7]婴幼儿脑内巨大囊肿型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处理[J]. 金惠明,孙莲萍,王保成,江峰,马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2(09)
- [8]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J]. 王汉涛,屠岳,孟荣贵,傅传刚,徐洪莲,于恩达,崔龙,喻德洪.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6(02)
- [9]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李彦豪,曾庆乐,陈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1(01)
- [10]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灌注在富血性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曾庆乐,李彦豪,陈勇,刘彪,赵忠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