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铁路拼箱运输的若干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王普玉[1](2020)在《国际贸易中拼箱运输业务发展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指出在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下,当前国际市场最大变化是中小型贸易订单的增多,且该类订单在国际运输中存在成本高、效率低、链条长等问题。为更好地满足该类订单的运输需求,提出了拼箱运输发展的必要性,并研究了传统拼箱运输在组织、信息管理、收费等方面存在的若干市场问题。基于这些痛点,应用工业经济向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思路,从平台化、信息化、流程创新以及工具集装单元化等方面提出建议,提升拼箱运输作业效率,实现信息可视化,助力国际贸易多元化发展。
唐昊[2](2020)在《A场站的双层集装箱列车装卸作业资源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铁路货运,特别是铁路集装箱货运的发展处于一个快速上升期,越来越多的新型运输工具以及管理理念被应用到了实践当中,比如有着更高运输效率的双层集装箱列车就已经开始被一些企业所采用,但由此也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铁路场站是实现货物运输方式转换以及货物集散的关键节点,场站的装卸作业能力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是铁路货运网络高效运转的前提和基础。对于铁路场站自身而言,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列车装卸业务量越大也就意味着效益更好,保证场站的装卸作业效率就是保障场站利益。因此,装卸作业效率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双层集装箱列车在铁路场站中的装卸作业活动,研究了装卸作业资源应如何配置才能使得作业效率与作业成本同时达到最优这一问题。首先通过对A场站以及该站运营的双层集装箱列车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明确了“站台正面吊→集装箱卡车→堆场正面吊”的双层集装箱装卸作业的完整流程、各类装卸设备的运作逻辑以及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其次,根据多目标优化思想,建立了作业时间和作业成本最小化的双目标优化模型。为确定最佳的作业资源配置方案,在双目标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仿真模型。在仿真模型中,根据站台正面吊、集装箱卡车和堆场正面吊三类设备的运作逻辑,将装卸作业系统进行拆分并分别建立了三个子系统,然后基于Python编程语言开发了仿真程序。通过对集装箱装卸作业这一复杂系统的仿真模拟,得出了不同资源配置方案下的装卸作业时间以及装卸作业成本,而后通过建立评价指标,选取了最佳的装卸资源配置方案,并提出了不同目标追求下的资源配置方案选择方法。最后根据整体的研究过程,本文指出优化装卸计划对于提升场站的运作水平非常关键,另外,仿真模拟的方法对于场站决策者解决装卸作业优化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按照问题分析、模型构建、仿真实验的研究方法,最终确定了不同目标追求下的双层集装箱列车装卸作业资源配置方案,丰富了铁路场站装卸作业资源配置领域的研究,对于铁路场站内的集装箱装卸作业实践也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包含图20幅,表8个,参考文献59篇。
李雨婷[3](2020)在《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的牵引车调度和挂车配置研究》文中指出为实现铁路货运改革、提高公路运输效率,公铁多式联运成为一项关键举措,将甩挂运输与多式联运结合,使其作为公路运输部分的组织方式可以提高多式联运的效率。2010年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甩挂运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中小型货运企业缺乏资金和货源发展甩挂运输、车型标准化不足限制了运输效率等问题,因此逐渐衍生出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的模式,即运输企业联合货源企业成立甩挂运输联盟,共同出资建设有标准化运输设备的共享挂车池,联盟成员间实现数据实时交互和运输装备共享;而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中牵引车调度和挂车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运输的效率和成本,因此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展开了相关研究。对甩挂运输和生灭过程相关理论梳理后,分析了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的应用场景和运输流程,明确了本文所研究的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牵引车调度问题属于封闭式、满载货物、取送货结合的类型;且与普通甩挂运输牵引车调度模型相比需要额外考虑空挂车调运任务、客户点的可用空挂车数以及不同类型任务的执行顺序;并且明确了生灭过程系统平稳状态下根据状态平衡方程研究挂车配置问题的方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以公铁联运应用场景下的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为例,建立牵引车调度模型和挂车配置模型,明确利用加入局部搜索操作的遗传算法求解牵引车调度模型的步骤,并推导出挂车配置模型中配置数量的表达式。最终利用S企业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业务的实际数据对牵引车调度模型和挂车配置模型求解,并将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的牵引车调度方案与传统甩挂运输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完成同样运输任务的条件下,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牵引车使用数量减少了30.8%,运输总里程减少了17.18%,运输成本节省了14.39%,将牵引车固定配置成本分摊后的实际运营总成本降低了22.41%,说明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模式可以在有效提升牵引车使用效率减少无效运输的同时降低企业的成本;在挂车配置方面,解得在理想状态下S公司的挂车配置数量为51辆,拖挂比为1:2.83,并建议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考量挂车配置成本和牵引车等待概率降低所带来的效益大小。本文共有图38幅,表24个,参考文献60篇。
王延辉[4](2020)在《集成装卸顺序的拼箱路径优化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集装箱拼箱业务的不断发展,拼箱作业导致的交通、成本问题逐渐显现。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国际贸易增量,以及AI、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应用升级,航运业、特别是集装箱拼箱行业在“互联网+”转型后,正在寻求对业务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对运营成本的进一步控制。本文选择航运业中更具有改进需求的集装箱拼箱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循环取送货作业、整合取送货流程的方法,从门到门全流程的视角改进集装箱拼箱平台的业务流程,以解决拼箱仓库附近交通拥堵、车辆利用率低、流程浪费及平台粘性差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当前行业现状及集装箱拼箱平台的功能生态进行挖掘,对目前集装箱拼箱平台作业进行流程梳理,分析该流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提出引入循环取送货作业的拼箱业务流程改进方案。然后针对改进后流程,结合拼箱作业装卸成本特征提出集成装卸顺序的拼箱路径优化模型。调用邻域搜索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结合长三角地区的拼箱集运需求进行算例分析。通过讨论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总成本情况,发现在拼箱业务中集成优化装卸顺序和取送路径将有效减少门到门服务的总成本,并获得其他管理启示,为拼箱平台业务流程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杨刚[5](2019)在《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重庆“南向通道”是“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该通道自2017年9月常态化运行以来,一直面临着上下行货源不充分、不均衡、不稳定等货源整合问题。为此,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专家头脑风暴法和关键成功因素判断矩阵进行计算,成功识别并提取影响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的四项关键因素,即物流成本、物流效率、服务体验和市场竞争。然后,基于该四个关键因素的货源整合基本思路分析,本研究认为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的突破点就是要挖掘和培育精准、持续、稳定、充足的货源“增量市场”,并探讨提出了存量升级型、政策导向型、通道功能型、国际直航型、国际中转型、冷链消费型和产业投资型等七个潜在增量市场等。围绕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的突破点,本文最后总结提出了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的八项货源整合策略,即物流集群策略、“海外仓”策略、国际交易平台策略、国际产业链策略、政策洼地磁吸策略、“互联网+物流”策略、国际船东融合策略和装备技术创新策略等。
曾玮[6](2020)在《国际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到2018年底已累计开行超过12000列,国内发车城市56个,通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中欧班列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成本居高不下和回程货源不足等问题。开行成本过高和回程货源不足导致大部分班列需要政府补贴才能维持运营。因此,通过研究中欧班列广义费用构成和分析回程运输组织的影响要素对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策略以促进中欧班列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跨国集装箱联运广义费用函数,并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时间费用和财务费用对跨国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的影响。其次,构建了基于货物价值特性的跨国集装箱联运竞争力指数模型,用于分析现状中班列的适运货物类型,并以此分析各因素对班列竞争力的影响。最后,考虑回程运输价格和运量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中欧班列全过程盈利分析模型,测算不同补贴力度下实现盈亏平衡所对应的回程运价、重车比例和成本。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跨国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的特点,从多主体性、业务场景多样化和业务性质复杂化这三个角度分析了跨国集装箱联运与国内集装箱运输的差异。对比分析了跨国集装箱班列及海陆联运这两种不同跨国集装箱联运运输组织过程,建立了跨国集装箱班列和海陆集装箱联运的时间测算模型和财务费用模型,据此构建了相应联运模式的广义费用函数,并通过构建实际案例对其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影响跨国集装箱班列全程运输时间主要有铁路运输时间、通关时间、换装时间和运至装卸区时间,其中铁路运输时间占60%~68%。若能与各国进行谈判协商,设立相应的专门窗口,将大幅缩短通过时间,提升运输效率。班列各环节财务费用在全过程费用中的占比中运输费用为主要费用,占比为90%以上,由于国外铁路运输费率与国内铁路运输费率相比较高,与中欧班列过境国家洽谈过境费用,降低班列在国外路段的运输费率,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跨国集装箱班列财务费用10%~20%。(2)基于货物价值特性对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相对竞争力进行研究。根据实际调研数据和货物的价值特性理论对跨国集装箱班列运送的货物进行分类,基于经济学领域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理论,构建了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相对竞争力指数模型,研究了跨国集装箱班列的适运货物,分析了跨国集装箱班列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竞争力随着货物价值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随着货物价值的增加,货物本身对运费的承受能力上升,且对运输服务水平的要求提高,跨国集装箱班列快速、可靠等优势能够补偿其高运价的劣势,从而提升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相对竞争力。当班列运送的货物价值发生变化时,时间中度敏感类货物对应的腹地范围变化明显大于非时间敏感类。货物价值增加10万元/40GP箱,时间中度敏感类货物对应的班列腹地范围增加120km,非时间敏感类货物对应的班列腹地范围增加50km,表明跨国集装箱班列更适合运输时间中度敏感类货物。(3)构建了班列全过程的盈利计算模型,分析了回程货物的竞争力以及回程收入(回程运价、回程重车比例)对盈利水平的影响。最后,针对政府财政补贴可能逐步下降乃至取消的情形,通过分析盈亏平衡条件下的回程班列价格和重车比例,研究了中欧班列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研究表明,班列对于时间中度敏感类中的低资金价值回程货物和非时间敏感类货物,与海陆联运方式存在较大的竞争,需适当下降回程运价或减少回程运输时间,以吸引该类回程货物。当逐渐降低回程运价时,盈亏平衡所对应的回程重车比例逐渐上升,但当回程重车率升至100%时,继续减少回程运价将导致亏损,因此,需结合回程货源和成本,确定合适的回程运价。通过提高回程重车率对于缓解政府补贴下降影响的效果有限,需从通过提高班列的收入和减少成本两个方面来弥补减少的补贴额。全文共有:图68幅,表34个,参考文献121篇。
汪雪红[7](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组织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欧班列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近年来中欧班列快速发展,提前两年完成《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标。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自治区政府大力推进“五大中心”建设,并提出打造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成为向西开放物流枢纽。新疆如何搭乘中欧班列发展“便车”,对此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展开研究,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参考相关文献和已有研究成果,明确当前国内外对于中欧班列和新疆国际货运班列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情况,从而选定对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组织运行展开研究,并界定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第二章,从宏观上阐述中欧班列运营模式和发展现状,选取国内领先梯队城市的“X新欧”班列,从运行路线、增长速度、班列服务、货物结构等方面对比分析,表明中欧班列已进入优胜劣汰的关键期。第三章,首先,梳理新疆西行国际货运班列发展历程,论述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发展历史;其次,重点分析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发展现状,包括集结中心建设情况、开行线路、开行数量、产品结构;最后,重点分析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两种组织运行模式,通过流程图详细描述每种模式的业务环节,一一比较每个环节,分析其异同点,并总结两种模式下货物出口的操作顺序和时间截点。第四章,通过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选取7个疆内城市,从工商业发展水平、行业发展环境、政策支持和用地条件四个方面建立物流节点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市是建设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最佳节点城市。第五章,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进行详细分析。优势包括班列运营公司背景优异、出境选择多样、能够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时效性;劣势包括激烈的同质化竞争、货源争抢、箱源缺少、“返空”严重、阿拉山口拥堵;机会包括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自治区大力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危险包括外向型经济落后,外贸依存度低,中亚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高,与中亚国家贸易增长趋缓。第六章,提出打造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平衡出境口岸过货量,扩大货源品类,延伸多元增值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操作,加强与内地城市合作,打造中欧班列中亚集结服务中心,依托“一带一路”提升互联互通建设水平。
易桥[8](2018)在《欧陆通物流公司营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欧陆通国际物流公司”是“重庆大龙网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其重要的二级物流平台。“重庆大龙网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跨境电商名列前茅的大型综合类公司,有多家风投、数轮融资的跨境电商B2B全链条服务平台。随着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走弱,传统国际物流公司大多难以为续,纷纷裁剪人员、缩小预算,抱团取暖。与此同时,跨境电商这几年势头非常强劲,每年以几何级数增长,已经酝酿了万亿级的风口。“欧陆通”既是国际物流公司,也是跨境电商的物流平台,急需解决如何立足国际物流,有效的服务跨境电商,综合运用营销经典的4Ps分析法,既解决跨境电商线下交易环节的物流难题,同时也打造专业的跨境物流,抓住市场热点,找到业务的突破口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以及一些国内外研究与技术线路,然后是物流及其相关营销的理论和基本概念,让读者对整个论文背景有个初步了解。进而通过PEST分析法解析了外部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客观环境,以及波特五力法解析了所在行业的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替代者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和现有竞争者,将“欧陆通”的业务现状做了一个较为详实的阐述和归纳,并得出了营销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再进一步通过SWOT分析法,认真彻底的分析了欧陆通的强项、弱项、机会和威胁,并进而通过强项与弱项的结合,机会与弱项的结合,分别在这四个主要问题做了详尽的分析和对策研究,提出了通过产品延伸,解决产品单一的问题;通过多样化价格体系,解决价格无体系问题;通过分级直销与分销的方式,解决营销渠道匮乏的问题;通过立体营销,解决促销手段单一的问题。并将这些策略有效的运用起来,并希望通过不断的推行、运用,适时优化和完善,为欧陆通建立立足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调整方向、打好坚实基础。
支凯强[9](2018)在《集装箱拼箱中产品包装尺寸标准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集装箱多式联运是以集装箱作为运输单元进行产品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它最大的成功在于标准化载体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对产品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越来越多,拼箱货所占比例不断提升,而拼箱利润对拼箱的体积利用率和速度非常敏感。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中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集中于缺乏与集装箱相匹配的产品包装标准尺寸系列,并且无有效算法软件支持高效的拼箱业务,只能依靠装卸搬运工人的经验去完成拼箱业务。过去大多数企业仅仅从保护内部产品、便于人工搬运装卸和节约包装材料等方面去考虑产品包装,与运载工具环节关联度不高。但随着搬运装卸工具自动化程度不断的提升,产品包装尺寸与装载搬运工具之间的协调变得尤为重要。装箱过程中产品包装尺寸规格不一且产品不能同时到达堆场或者码头,无法达到最优装箱方案,会增加不必要的装卸搬运操作,增加了拼箱业务难度。一般的拼箱问题是典型的NP-hard问题,本文将通过产品包装尺寸的标准化提升拼箱体积利用率的同时提高拼箱速度。首先设计合理的运输产品包装标准尺寸规格和标准规格数量,然后对制定的运输产品包装标准尺寸与非标准产品包装尺寸进行模拟拼箱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包装尺寸标准化提升拼箱业务体积利用率的显着作用。
赵越[10](2018)在《中欧班列集拼中心集货能力评价与选址研究》文中指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欧班列的繁荣发展,在中欧班列数量增多的同时,去程货源不足、回程货物少、物流成本高、政府补贴程度大等问题不断涌现。在国内进行货物集拼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案。本研究针对中欧班列现存问题构建两阶段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确定集拼中心的最优选址结果。第一阶段首先通过国家政策、班列开行情况等定性因素分析确定集拼中心备选城市。然后利用复杂网络的节点评价理论,借助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和改进6)-壳分解四个指标对我国货运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网络节点的重要程度分别进行评价,结合基于熵权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TOPSIS)”,以及运输价格,对集拼备选城市的集货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与排序。第二阶段以集货能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作为集拼候选城市,针对中欧班列集拼运输网络,在综合考虑成本、距离、运价等的基础上构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得到西安、太原、郑州、武汉和苏州五个城市为中欧班列最优集拼选址方案。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集拼中心选址结果对中欧班列发班频次和货物的时间价值成本的变化最为敏感。该研究在为管理者提供了中欧班列集拼中心最优选址方案的同时,也为各地集拼交通路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保了中欧班列未来能够快速、集约、可持续地发展。
二、发展铁路拼箱运输的若干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铁路拼箱运输的若干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贸易中拼箱运输业务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现状 |
3 拼箱运输市场存在的问题 |
3.1 无法指定具体船公司 |
3.2 运输周期长 |
3.3 拼箱运输提单无法满足信用证(L/C)要求 |
3.4 拼箱运输费用纠纷多 |
3.5 报关风险高 |
3.6 存在多级货运代理 |
4 拼箱运输业务发展建议 |
4.1 加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 |
4.1.1 基于市场的信息平台。 |
4.1.2 基于流通环节的信息集成。 |
4.2 增强信息可信度 |
4.3 促进拼箱运输集装单元化 |
4.4 降低拼箱运输作业复杂性 |
5 总结及展望 |
(2)A场站的双层集装箱列车装卸作业资源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场站装卸作业资源配置 |
2.2 多目标优化思想 |
2.3 智能算法 |
2.4 系统仿真方法 |
2.5 小结 |
3 A场站装卸作业资源配置基本问题分析 |
3.1 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一般概念 |
3.1.1 集装箱办理站的功能区划 |
3.1.2 集装箱办理站的一般作业流程 |
3.2 铁路集装箱办理站装卸作业资源 |
3.2.1 站台作业设备 |
3.2.2 场内运输设备 |
3.2.3 堆场作业设备 |
3.2.4 集装箱装卸作业的基本过程 |
3.3 A场站的基本情况分析 |
3.3.1 A场站的功能定位 |
3.3.2 A场站的功能区划与作业流程 |
3.3.3 A场站双层集装箱列车特殊性及设备作业能力分析 |
3.3.4 装卸作业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 |
3.4 本章小结 |
4 A场站的装卸作业过程分析与模型构建 |
4.1 场站装卸作业基本问题分析 |
4.1.1 装卸作业时间的构成 |
4.1.2 装卸作业成本的构成 |
4.1.3 集装箱装卸作业顺序 |
4.2 装卸资源数量配置模型的构建 |
4.2.1 模型假设及符号释义 |
4.2.2 装卸效率模型 |
4.2.3 装卸成本模型 |
4.2.4 综合模型 |
4.3 配置方案求解方法选择 |
4.4 本章小结 |
5 仿真程序开发与配置方案效果分析 |
5.1 A场站双层集装箱列车卸车作业的基本仿真建模条件 |
5.1.1 基本参数 |
5.1.2 任务分配规则与设备调度规则 |
5.2 仿真程序开发 |
5.2.1 装卸作业设备运行逻辑与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
5.2.2 三类设备运作过程的仿真程序实现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5.3.1 方案评价指标 |
5.3.2 最佳资源配置方案选择 |
5.4 A场站装卸作业资源配置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成果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仿真程序代码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的牵引车调度和挂车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车辆调度问题相关研究 |
1.2.2 甩挂运输的车辆调度问题研究 |
1.2.3 甩挂运输的车辆配置问题研究 |
1.2.4 甩挂运输相关理论研究 |
1.2.5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2 本文涉及的相关理论 |
2.1 甩挂运输概述 |
2.2 甩挂运输的应用场景 |
2.2.1 内部甩挂运输 |
2.2.2 港口码头间甩挂运输 |
2.2.3 公路干线甩挂运输 |
2.2.4 多式联运甩挂运输 |
2.3 甩挂运输的影响因素 |
2.4 生灭过程 |
2.4.1 定义 |
2.4.2 三要素 |
2.4.3 平稳状态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分析 |
3.1 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概述 |
3.1.1 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
3.1.2 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的应用场景 |
3.2 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与传统甩挂运输的区别 |
3.3 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流程分析 |
3.3.1 货物从铁路站场到客户点 |
3.3.2 货物从客户点到铁路站场 |
3.3.3 三个关键因素分析 |
3.4 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牵引车调度问题分析 |
3.5 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挂车配置问题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牵引车调度及挂车配置模型构建求解 |
4.1 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牵引车调度模型 |
4.1.1 问题描述 |
4.1.2 模型说明 |
4.1.3 模型建立 |
4.2 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挂车配置模型 |
4.2.1 问题描述 |
4.2.2 模型说明 |
4.2.3 模型建立 |
4.3 模型求解 |
4.3.1 牵引车调度模型求解 |
4.3.2 挂车配置模型求解 |
4.4 本章小结 |
5 实例分析 |
5.1 S公司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业务 |
5.1.1 业务概况 |
5.1.2 运输装备与装载工况 |
5.1.3 传统甩挂运输牵引车调度情况 |
5.2 牵引车调度模型所用数据及计算结果 |
5.2.1 相关数据 |
5.2.2 计算结果 |
5.3 挂车配置模型所用数据及计算结果 |
5.3.1 相关数据 |
5.3.2 计算结果 |
5.4 结果分析 |
5.4.1 两种甩挂运输模式运输效率对比 |
5.4.2 两种甩挂运输模式组织成本对比 |
5.4.3 车辆配置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MATLAB算法代码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集成装卸顺序的拼箱路径优化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集装箱拼箱业务概述 |
1.2.1 集装箱拼箱的定义及特征 |
1.2.2 拼箱业务的互联网改造 |
1.2.3 集装箱拼箱行业现状 |
1.2.4 拼箱平台功能生态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4 文献研究综述 |
1.4.1 集装箱拼箱业务研究 |
1.4.2 路径优化相关研究 |
1.4.3 相关算法研究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拼箱平台集成装卸顺序取送货作业方案 |
2.1 集装箱拼箱平台当前作业模式 |
2.2 拼箱作业痛点分析 |
2.2.1 现有业务流程问题 |
2.2.2 业务流程再造机会 |
2.3 集成装卸顺序取送货模式概述 |
2.3.1 循环取送货技术方案 |
2.3.2 集成取送路径问题概述 |
2.3.3 集成装卸顺序问题概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集成装卸顺序的拼箱路径优化 |
3.1 问题描述 |
3.1.1 问题一般描述及假设条件 |
3.1.2 问题约束条件及决策目标 |
3.1.3 相关参数说明 |
3.2 模型构建 |
3.2.1 目标函数 |
3.2.2 约束条件 |
3.2.3 解法初探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邻域搜索算法求解 |
4.1 算法综述 |
4.2 数值试验 |
4.2.1 数据集 |
4.2.2 算法性能 |
4.2.3 运算结果 |
4.3 参数敏感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完成的主要工作 |
5.2 创新点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5)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
2.1 “南向通道”的内涵 |
2.1.1 狭义的“南向通道” |
2.1.2 广义的“南向通道” |
2.2 国际物流货源整合概述 |
2.3 相关理论概述 |
2.3.1 区域协同发展与关键成功因素理论 |
2.3.2 多式联运及物流集群理论 |
2.3.3 物流路径与网络选址优化理论 |
第三章 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的现状 |
3.2 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
3.3 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面临的挑战 |
第四章 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影响因素识别与突破点分析 |
4.1 影响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的因素识别 |
4.1.1 因素识别的原则与思路 |
4.1.2 因素识别主要方法和成果 |
4.1.3 货源整合关键因素提取 |
4.2 基于关键因素的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思路 |
4.2.1 优化重庆“南向通道”综合物流成本 |
4.2.2 改善重庆“南向通道”物流运营效率 |
4.2.3 提升重庆“南向通道”客户服务体验 |
4.2.4 增强重庆“南向通道”市场竞争能力 |
4.3 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突破点——增量市场 |
4.3.1 存量升级型增量市场 |
4.3.2 政策导向型增量市场 |
4.3.3 通道功能型增量市场 |
4.3.4 国际直航型增量市场 |
4.3.5 国际中转型增量市场 |
4.3.6 冷链消费型增量市场 |
4.3.7 产业投资型增量市场 |
第五章 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的对策 |
5.1 打造重庆国际物流产业集群 |
5.2 构建东盟海外仓网络服务体系 |
5.3 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
5.4 推动西部—东盟产业投资交流 |
5.5 打造政策洼地形成磁吸效应 |
5.6 促进信息高效匹配互联互通 |
5.7 增强北部湾口岸直达全球能力 |
5.8 提升铁路冷链生鲜服务能力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体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国际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陆地跨国集装箱联运发展策略研究 |
2.2 集装箱联运广义费用相关研究 |
2.3 集装箱联运竞争力相关研究 |
2.4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3 跨国集装箱联运广义费用函数建模与分析 |
3.1 跨国集装箱联运的运输组织过程 |
3.1.1 问题背景 |
3.1.2 跨国集装箱班列的运输组织过程 |
3.1.3 海陆集装箱联运的运输组织过程 |
3.2 跨国集装箱班列的广义费用函数模型 |
3.2.1 问题描述及符号说明 |
3.2.2 时间测算模型 |
3.2.3 财务费用计算模型 |
3.2.4 广义费用函数模型 |
3.3 海陆集装箱联运的广义费用函数模型 |
3.3.1 问题描述及符号说明 |
3.3.2 时间测算模型 |
3.3.3 财务费用计算模型 |
3.3.4 广义费用函数模型 |
3.4 案例分析 |
3.4.1 案例描述及参数说明 |
3.4.2 跨国集装箱联运分析 |
3.4.3 时间对跨国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的影响 |
3.4.4 财务费用对跨国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货物价值特性的跨国集装箱班列市场竞争力分析 |
4.1 基于货物价值特性的竞争力理论基础 |
4.1.1 货物价值特性及分类 |
4.1.2 货物价值特性函数描述 |
4.1.3 竞争力概述 |
4.1.4 竞争力模型研究现状 |
4.2 基于货物价值特性的竞争力指数模型构建 |
4.2.1 问题描述 |
4.2.2 模型假设 |
4.2.3 模型构建 |
4.3 基于竞争力指数模型的跨国集装箱班列适运货物分析 |
4.3.1 现状分析 |
4.3.2 货物时间价值曲线标定 |
4.3.3 跨国集装箱班列适运货物品类分析 |
4.4 跨国集装箱班列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4.4.1 政府补贴对竞争力的影响 |
4.4.2 运输时间对竞争力的影响 |
4.4.3 运输费用对竞争力的影响 |
4.4.4 货运距离对竞争力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回程运输组织对跨国集装箱班列盈利能力的影响 |
5.1 回程班列组织概述 |
5.2 回程运输对全过程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
5.2.1 回程班列财务费用分析 |
5.2.2 回程班列对全过程周转的影响分析 |
5.2.3 班列全程盈利计算模型构建 |
5.3 回程货物品类及竞争力分析 |
5.3.1 回程货物概述 |
5.3.2 回程货物竞争力分析 |
5.3.3 回程运价对货物运量影响分析 |
5.4 回程收入对盈利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5.4.1 回程重车比例对班列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
5.4.2 回程运价变化及对班列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
5.5 政府补贴逐步退出下回程班列组织研究 |
5.5.1 政府补贴逐步退出机制下提高收入分析 |
5.5.2 政府补贴逐步退出机制下减少成本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组织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一带一路”与物流相关研究综述 |
2.中欧班列组织运行相关研究综述 |
3.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组织运行研究综述 |
4.中欧班列组织运行研究方法综述 |
(四)概念界定 |
1.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 |
2.组织运行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1.创新点 |
2.不足 |
二、中欧班列发展及运行现状 |
(一)中欧班列发展现状 |
1.运行路线 |
2.开行数量 |
(二)中欧班列的运营模式 |
(三)重点城市中欧班列运行情况分析 |
1.“渝新欧”起步最早,运行线路丰富 |
2.“郑新欧”境内外集疏格局强大 |
3.“西新欧”增长最为迅速 |
4.“义新欧”开行创“五个第一” |
5.班列服务发展成熟 |
6.货物结构多元化 |
7.其他城市中欧班列运行现状 |
三、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组织运行研究 |
(一)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发展历程 |
1.新疆西行班列的发展 |
2.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快速发展 |
3.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定位 |
(二)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运行现状 |
1.建设情况 |
2.开行线路 |
3.开行数量 |
4.产品结构 |
(三)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组织运行分析 |
1.运输方式 |
2.集装箱装运方式 |
3.新疆...中亚班列整箱发运的业务流程 |
4.内地货物与本地货物集拼发运的业务流程 |
5.两种组织模式的异同点 |
四、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物流节点实证分析 |
(一)新疆集结中心选址研究 |
1.实证对象选取 |
2.实证方法选取 |
(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 |
1.指标选取 |
2.相关性分析 |
3.建立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物流节点指标评价体系 |
4.构造判断矩阵 |
5.计算指标权重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 |
(三)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物流节点类型 |
1.数据来源与获取 |
2.数据整理 |
3.输出结果分析 |
五、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SWOT分析 |
(一)优势(Strengthes) |
1.班列运营公司背景优异 |
2.聚零成整,降成本提时效 |
3.双通道提供多样化出境选择 |
(二)劣势(Weaknesses) |
1.同质化竞争难以建立核心竞争力 |
2.去程货源争抢激烈,组织困难大 |
3.返程货源箱源缺少,“返空”严重 |
4.运量增长迅速,阿拉山口拥堵 |
(三)机会(Opportunities) |
1.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
2.自治区大力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
(四)威胁(Threats) |
1.外向型经济落后,对外贸易依存度低 |
2.中亚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高 |
3.新疆与中亚各国贸易增长趋缓 |
(五)SWOT分析总结 |
六、打造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对策及建议 |
(一)平衡过货量,提高通关时效 |
(二)扩大货源品类,延伸多元增值服务 |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操作 |
(四)提升服务效率,打造中欧班列中亚集结服务中心 |
(五)依托“一带一路”提升互联互通建设水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欧陆通物流公司营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重点及难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营销的概念 |
2.2 营销的分类 |
2.2.1 服务营销 |
2.2.2 网络营销 |
2.2.3 关系营销 |
2.2.4 整合营销 |
2.3 营销管理的主要方法 |
2.4 物流营销 |
2.4.1 物流营销的原则 |
2.4.2 物流营销的主要特点 |
2.5 4Ps营销理论 |
2.6 理论工具介绍 |
2.6.1. PEST分析法 |
2.6.2. 波特五力模型 |
2.6.3. SWOT分析法 |
第3章 欧陆通物流公司营销管理现状分析 |
3.1 欧陆通物流公司基本概况 |
3.2 欧陆通物流公司营销现状 |
3.3 欧陆通物流公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3.3.1 产品单一 |
3.3.2 价格无体系 |
3.3.3 营销渠道匮乏 |
3.3.4 没有有效的体系化促销手段 |
第4章 欧陆通物流公司营销管理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影响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4.2.3 替代品的威胁 |
4.2.4 潜在的进入者的威胁 |
4.2.5 现有的竞争者 |
4.3 欧陆通物流公司SWOT分析 |
4.3.1 优势(Strength强项)分析 |
4.3.2 劣势(Weakness弱项)分析 |
4.3.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
4.3.4 威胁(Threat)分析 |
第5章 “欧陆通”营销策略改进 |
5.1 产品策略 |
5.1.1 打造针对跨境电商物流整体解决方案 |
5.1.2 做大做强国际铁路整拼箱业务 |
5.1.3 量身定制跨境物流产品 |
5.1.4 导入物流服务后端供应链金融 |
5.2 价格策略 |
5.2.1 不同客户采用不同价格策略 |
5.2.2 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价格策略 |
5.3 渠道策略 |
5.3.1 已有直销方式的改进和优化 |
5.3.2 更多营销渠道的建立 |
5.4 促销策略 |
5.4.1 通过政府的各类媒介正面宣扬“欧陆通” |
5.4.2 通过战略合作绑定“渝新欧” |
5.4.3 利用集团立体营销形成鲜明子品牌 |
5.4.4 本土化产品开发与拓展并重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集装箱拼箱中产品包装尺寸标准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发展现状及理论综述 |
2.1 装箱问题及算法 |
2.1.1 装箱问题 |
2.1.2 装箱算法 |
2.2 集装箱标准化 |
2.2.1 多式联运 |
2.2.2 海铁联运 |
2.2.3 拼箱业务 |
2.3 物流包装标准化 |
2.3.1 产品包装标准的定义 |
2.3.2 制定产品包装标准的基本原则 |
2.3.3 物流包装尺寸标准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产品包装尺寸规格设计过程 |
3.1 产品包装标准尺寸设计原理及思路 |
3.1.1 设计原理 |
3.1.2 设计思路 |
3.2 设计方法 |
3.2.1 整数分割 |
3.2.2 组合分割 |
3.2.3 其他特殊组合方式 |
3.3 选择十五种标准产品包装尺寸规格 |
3.3.1 产品包装标准尺寸规格的选用标准 |
3.3.2 选用十五种产品包装尺寸规格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装箱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
4.1 问题假设 |
4.2 产品包装尺寸规格选用 |
4.2.1 非标准包装产品尺寸规格 |
4.2.2 标准产品包装尺寸规格 |
4.3 装箱实验过程 |
4.4 装箱结果及其对比分析 |
4.4.1 装箱结果 |
4.4.2 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10)中欧班列集拼中心集货能力评价与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多式联运相关研究 |
1.2.2 中欧班列与铁路集拼相关研究 |
1.2.3 中欧班列物流选址相关研究 |
1.2.4 文献总结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集拼备选节点的筛选与确定 |
2.1 省级行政区与直辖市筛选 |
2.2 备选城市筛选 |
2.2.1 确定选择标准 |
2.2.2 筛选过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集拼备选节点的网络建模与重要性评价 |
3.1 三种交通拓扑网络的构建与特性分析 |
3.1.1 构建货运铁路网络 |
3.1.2 构建高速公路网络 |
3.1.3 构建国道网络 |
3.2 城市节点重要性指标分析 |
3.3 节点重要性综合评价 |
3.4 备选城市节点综合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欧班列集拼中心选址优化模型 |
4.1 国际货运班列集拼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
4.2 中欧班列集拼中心选址模型 |
4.3 实证研究 |
4.3.1 参数设定 |
4.3.2 模型求解与分析 |
4.3.3 敏感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LINGO求解集拼优化模型代码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四、发展铁路拼箱运输的若干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贸易中拼箱运输业务发展分析[J]. 王普玉. 物流技术, 2020(11)
- [2]A场站的双层集装箱列车装卸作业资源配置研究[D]. 唐昊.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共享挂车池甩挂运输的牵引车调度和挂车配置研究[D]. 李雨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集成装卸顺序的拼箱路径优化与应用[D]. 王延辉.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重庆“南向通道”货源整合策略研究[D]. 杨刚.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2)
- [6]国际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问题研究[D]. 曾玮.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7]“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组织运行研究[D]. 汪雪红.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6)
- [8]欧陆通物流公司营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易桥.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 [9]集装箱拼箱中产品包装尺寸标准化问题研究[D]. 支凯强. 青岛大学, 2018(12)
- [10]中欧班列集拼中心集货能力评价与选址研究[D]. 赵越.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