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建中的国家"数字移动通信模拟试验网(论文文献综述)
樊峰[1](2009)在《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NGN在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中逐渐迈出了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步伐,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同时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offload)到ATM/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ATM/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多新老业务。从这个意义上讲,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ATM/IP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随着电信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向下一代网络(NGN)的逐步演进,软交换技术正扮演着关键角色,日益成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进行融合的技术纽带。因此,软交换技术在电信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电信界的高度重视。本论文通过研读了大量关于NGN及软交换的文献资料,学习了NGN及软交换的一些核心技术,并详细分析了软交换系统体系结构、组网方案及软交换系统互联互通、地址解决方案、QoS、网络安全、网络资源管理、业务提供、计费等方面的功能需求分析。并结合上海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部署,从软交换系统的互联互通、业务提供能力,网络管理、QoS保障、网络安全、计费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技术建议。
刘晓峰[2](2008)在《GoTa数字集群系统的话务优化分析》文中提出专业移动通信是移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十分广阔。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是专业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高级阶段。数字化对集群系统带来的好处正如蜂窝系统数字化一样。目前应用广泛的数字集群系统有iDEN系统、TETRA系统、GT800系统和GoTa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与模拟集群通信系统相比,可望得到更丰富的业务种类、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更好的保密性、更高的频谱利用率等。本文介绍了基于GoTa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话务模型,GoTa系统是一种基于CDMA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本课题就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细致的需求分析、现场勘察、规划情况交流,为了提升网络质量而展开的。目的是通过不断学习,以提高网络通话质量为契机,通过对各种统计数据和全面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功能质量的结症所在,进行全网的系统性调整,从整体上使基于EDMA的数字集群网络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实现优化目标,使网络达到目前规模下最优的性能和质量。由于我国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尚处在学习和跟踪国外技术的阶段,技术力量不足,试验系统正在运行或拟建中,许多关键技术仍处在研究过程中,大型商用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可借鉴的经验很少。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数字集群系统的特点、发展,并对典型的数字集群通信体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第二章首先详细介绍GoTa集群系统的网络结构、组网方式,并对其接口协议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基于GoTa系统的话务模型及分析;第四章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对优化改进和提高进行具体描述,并通过测试和结果分析说明了该改进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吴同强[3](2007)在《基于GoTa数字集群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专业移动通信是移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十分广阔。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是专业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高级阶段。数字化对集群系统带来的好处正如蜂窝系统数字化一样。目前应用广泛的数字集群系统有iDEN系统、TETRA系统、GT800系统和GoTa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与模拟集群通信系统相比,可望得到更丰富的业务种类、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更好的保密性、更高的频谱利用率等。由于我国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尚处在学习和跟踪国外技术的阶段,技术力量不足,试验系统正在运行或拟建中,许多关键技术仍处在研究过程中,大型商用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可借鉴的经验很少。本文介绍了基于GoTa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组网方式,GoTa系统是一种基于CDMA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因此本文结合GoTa技术发展现状及CDMA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原理和步骤,深入研究了GoTa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山东省济南市区的GoTa网络进行规划。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无线网络规划原理结合济南市区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无线网络规划是一种可实现、性能良好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规划方案。
段晓玲[4](2004)在《中兴通讯无线市话设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文中认为PHS无线市话又称为“小灵通”,是一个曾被信息产业部叫停、被它的反对者认为是“落后技术”的无线本地接入系统,是日本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的移动边缘产品,近几年在中国发展得红红火火,截至2003年年底,“小灵通”已经覆盖全国300多个地市,网上总容量已达到了5000万,用户数也超过3000万。目前PHS已成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与中国移动和联通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中兴通讯作为PHS无线市话系统设备市场上的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总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而且这几年PHS无线市话设备也成为中兴通讯的主要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之一。本文紧紧围绕中兴通讯在PHS无线市话设备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工业品营销的分析、以及对中国新的电信环境的分析和国内各通讯系统设备制造商近年来的发展分析,首先总结了通讯系统设备营销的特点;再通过对无线市话在中国发展历程及其前景的分析,以及中兴通讯和无线市话运营商在无线市话的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概括总结了中兴通讯在PHS无线市话营销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通过一系列分析可以看出,PHS无线市话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而且PHS在中国的寿命应该还有5~8年;中兴通讯在PHS设备上营销的成功主要是抓住了通讯系统设备产品营销的特点;而且在目前我国电信业市场竞争新格局环境下,中兴通讯和PHS运营商是战略联盟关系,双方必须共同发展才能取得双赢的局面,要想PHS的近一步发展,双方应共同做好很多方面的改进工作,才能使PHS继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至于陷入被动的局面。本文对中兴通讯今后在的PHS无线市话的营销上有一定指导意义,也是对作者本人的工作是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对作者本人今后的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何庆立[5](2000)在《拟建中的国家"数字移动通信模拟试验网》文中研究表明面对新世纪我国巨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和庞大、复杂的移动通信网络,为保证其健康、经济的发展,建设一个"数字移动通信模拟试验网"已刻不容缓。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何庆立就拟建该网的建设目的和实施方案及技术特点和系统构成等问题-一做了介绍,并就其应用前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二、拟建中的国家"数字移动通信模拟试验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拟建中的国家"数字移动通信模拟试验网(论文提纲范文)
(1)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NGN网络概述 |
2.1 概述 |
2.2 NGN概念及应用 |
2.3 NGN网络结构 |
2.4 NGN网络特点 |
2.5 NGN的目标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交换的关键技术 |
3.1 软交换技术 |
3.1.1 软交换的意义 |
3.1.2 软交换的参考模型 |
3.1.3 软交换的对外接口 |
3.1.4 软交换硬件平台 |
3.2 SIP协议 |
3.3 软交换系统网关技术 |
3.3.1 媒体网关技术 |
3.3.2 信令网关技术 |
3.4 H.323协议 |
3.4.1 H.323协议 |
3.4.2 H.323协议主要部件 |
3.4.3 H.323协议通道 |
3.4.4 H.323与 SIP的比较 |
3.5 MGCP及 H.248协议 |
3.5.1 H.248协议 |
3.5.2 H.248协议主要功能 |
3.5.3 H.248协议消息及命令 |
3.5.4 MGCP协议 |
3.5.5 MGCP协议结构及命令 |
3.6 Parlay技术 |
3.7 QoS模型 |
3.7.1 IntServ服务模型 |
3.7.2 Diffserv服务模型 |
3.7.3 IntServ模型和 DiffServ模型的区别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需求分析 |
4.1 联通城域网的现状分析 |
4.2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功能分析 |
4.2.1 软交换系统媒体网关控制功能 |
4.2.2 软交换系统呼叫控制功能 |
4.2.3 软交换系统地址解析功能 |
4.2.4 软交换系统互连互通功能 |
4.2.5 软交换系统资源管理功能 |
4.2.6 软交换系统计费功能 |
4.2.7 软交换系统认证和授权功能 |
4.2.8 业务提供能力 |
4.3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 QoS需求分析 |
4.4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
4.4.1 软交换网络安全威胁 |
4.4.2 软交换网络安全域的划分 |
4.4.3 各安全域的安全需求分析 |
4.5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网络管理功能的需求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设计 |
5.1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
5.1.1 网络结构 |
5.1.2 路由服务器 |
5.1.3 HLR |
5.1.4 BAC |
5.2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协议及互联互通设计 |
5.2.1 协议接口 |
5.2.2 网络互通 |
5.3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网络安全的设计 |
5.3.1 网络安全设计 |
5.3.2 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设计 |
5.3.3 信息的安全设计 |
5.3.4 终端设备的安全 |
5.3.5 BAC安全策略设计 |
5.3.6 软交换可靠性设计 |
5.4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地址资源管理及 FW/NAT设计 |
5.4.1 软交换地址资源管理 |
5.4.2 NAT技术的设计 |
5.4.3 BAC解决方案 |
5.4.4 防火墙隧道穿透技术 |
5.5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 QoS设计 |
5.6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地址解析及网络编号方案设计 |
5.6.1 定位服务器路由体系 |
5.6.2 基于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的动态路由体系 |
5.6.3 E.164编码 |
5.6.4 编号方案:局号方案 |
5.7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OSS系统的设计 |
5.7.1 软交换运营支持系统结构 |
5.7.2 软交换运营支持系统软件系统设计 |
5.7.3 软交换网络的OSS系统方案及其实现 |
5.8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业务网络的设计 |
5.8.1 软交换业务网网络结构 |
5.8.2 呼叫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
5.8.3 业务接入控制点功能实现 |
5.9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计费系统设计 |
5.9.1 软交换业务计费基本内容 |
5.9.2 软交换系统计费系统体系结构 |
5.9.3 软交换计费协议 |
5.9.4 软交换计费过程 |
5.10 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业务平台设计 |
5.10.1 软交换业务平台的构成 |
5.10.2 软交换业务平台的构建 |
5.10.3 软交换业务平台上的业务 |
5.11 联通软交换系统测试方案及测试结果 |
5.11.1 测试目的 |
5.11.2 测试范围 |
5.11.3 测试环境 |
5.11.4 测试设备 |
5.11.5 测试结果 |
5.1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GoTa数字集群系统的话务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集群通信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
1.2 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 |
1.3 四种主要集群通信体制 |
1.3.1 四种集群系统简介 |
1.3.2 四种集群系统的分析比较 |
1.3.3 分析比较结论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4.1 本本文研究的现状 |
1.4.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GoTa数字集群系统 |
2.1 GoTa数字集群系统简介 |
2.2 GoTa系统网络结构 |
2.2.1 调度子系统DSS |
2.2.2 终端MT |
2.2.3 交换子系统MSS |
2.2.4 基站子系统BSS |
2.2.5 分组数据服务子系统PDSS |
2.2.6 操作维护中心OMC |
2.3 DSS系统组网 |
2.3.1 集中组网 |
2.4 接口协议 |
2.4.1 PDS与PDC间的接口 |
2.4.2 PDS与PHR间的接口 |
2.4.3 DAS与PDS间的接口 |
2.4.4 DAS与PHR间的接口 |
第三章 GoTa系统话务模型及分析 |
3.1 系统网络组成 |
3.2 GoTa系统话务呼叫控制过程 |
3.2.1 呼叫控制过程 |
3.2.2 集群呼叫建立过程 |
3.3 数字集群业务分析 |
3.3.1 单小区/载频下组呼用户数测试 |
3.3.2 单小区/载频下组容量测试,每组3个用户 |
3.3.3 单小区/载频下组容量测试,每组10个用户 |
3.3.4 GOTA系统容量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影响: |
第四章 优化改进与提高 |
4.1 用户预测 |
4.1.1 用户预测原则 |
4.1.2 用户预测方法 |
4.2 话音业务模型 |
4.3 技术因素考虑 |
4.3.1 GOTA系统关键的特性: |
4.4 优化结果 |
4.4.1 信道共享的仿真 |
4.4.2 仿真结果-发送功率的变化 |
4.4.3 前向接收功率分析图 |
4.4.4 前向导频强度分析图 |
4.4.5 移动台发射功率ERP分析图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基于GoTa数字集群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集群通信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
1.2 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 |
1.3 四种主要集群通信体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GoTa数字集群系统 |
2.1 GoTa数字集群系统简介 |
2.2 GoTa系统网络结构 |
2.3 DSS系统组网 |
2.4 接口协议 |
第三章 基于CDMA的GoTa系统无线网络规划 |
3.1 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 |
3.2 网络规划目标 |
3.3 网络规划流程 |
3.4 覆盖规划 |
3.5 容量规划 |
3.6 网络规划主要原则 |
第四章 GoTa系统无线网络规划方案及分析 |
4.1 现有网络评估结果 |
4.2 济南市二环路以内区域的规划 |
4.3 规划结果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中兴通讯无线市话设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 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问题及主要内容 |
2 工业品营销的特点 |
2.1 工业品市场特点 |
2.2 工业用品的营销任务 |
2.3 工业品的营销步骤简介 |
2.4 工业品主要的营销手段简介 |
2.4.1 人员推销 |
2.4.2 销售促进 |
2.4.3 公关 |
2.4.4 广告 |
3 中兴通讯产品的市场情况及营销模式 |
3.1 中国通信市场的发展概述 |
3.1.1 中国通信基础网络的发展 |
3.1.2 通信投资运营业的发展 |
3.1.3 目前电信业的发展环境 |
3.2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
3.2.1 国产程控交换机生产企业发展三步曲 |
3.2.2 民族通信企业的崛起 |
3.2.3 中国加入WTO引发外企并购和加大投资 |
3.2.4 国内企业进一步发展 |
3.3 通讯系统设备产品营销的特点 |
3.4 中兴通讯的市场情况及营销模式 |
3.4.1 公司概况 |
3.4.2 公司发展的三个阶段 |
3.4.3 公司的组织机构及管理层次 |
3.4.4 中兴通讯目前的产品 |
3.4.5 中兴通讯市场战略的实施 |
4 无线市话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 |
4.1 电话用户数总量及结构分析 |
4.2 无线市话业务简介 |
4.2.1 无线市话系统简介 |
4.2.2 无线市话的特点 |
4.3 无线市话业务的发展分析 |
4.3.1 中国电信环境分析 |
4.3.2 无线市话业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
4.3.3 无线市话业务被中国市场认可的原因 |
4.3.4 无线市话业务的未来 |
5 中兴通讯无线市话市场营销策略:分析与建议 |
5.1 中兴通讯无线市话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
5.1.1 新市场的进入 |
5.1.2 已有的市场扩容 |
5.1.3 PHS运营商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
5.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6 结 论 |
致 谢 |
参考文献 |
四、拟建中的国家"数字移动通信模拟试验网(论文参考文献)
- [1]联通城域网软交换系统分析与设计[D]. 樊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 [2]GoTa数字集群系统的话务优化分析[D]. 刘晓峰. 山东大学, 2008(01)
- [3]基于GoTa数字集群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研究[D]. 吴同强. 山东大学, 2007(07)
- [4]中兴通讯无线市话设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D]. 段晓玲. 重庆大学, 2004(01)
- [5]拟建中的国家"数字移动通信模拟试验网[J]. 何庆立. 通信世界, 2000(01)